试论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成就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学生姓名学号类型网络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层次专升本指导教师日期目录摘要 (3)一、绪论 (4)二、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4)(一)人物创造 (6)(二)语言描写 (12)(三)意象象征 (14)三、结论 (17)四、参考文献 (18)六、致谢 (19)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摘要张爱玲是现代小说史上的重要作家。
本文从人物创造、语言描写、意象象征三个角度去谈这个问题。
第一人物创造,小说的成就,是以人物为准,不仗着事实。
”张爱玲在创造意境时, 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 当她用意象来形容人物及各种各样的场景时, 亦同样处处妙笔生花。
作者创造的这些众多人物形象群像,组合在一起,完全就是作者的形象——作者通过作品再塑了自身。
第二语言描写,她的思想与语言,都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架设起了一座桥,同时留下了成熟的写作技巧,可供参考与学习。
第三意象象征,张爱玲营造的意象,既有层出不穷的创新,又有不厌其烦的袭旧,在新旧雅俗之间游刃有余,而且,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月亮”、“镜子”,还是“墙”和“乌壳虫”,都是与作品"苍凉"的主调是一致的。
关键词:张爱玲;人物创造;语言描写;意象象征一、绪论张爱玲是一个天才的作家,天才的作家往往是孤独的。
张爱玲的小说很少写英雄豪杰之类的大主题,更不会涉及敏感的政治,她只写城市小资男女的日常生活,主要是恋爱与婚姻生活。
她善于在平常生活中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却又能保持清醒,不陷入小说人物的情感中。
她的文字优雅而舒畅,看起来是一种享受。
读她的小说,你仿佛看到一个优雅的小资女人在冷冷地看着这个世界,嘴角挂着淡淡的嘲笑味道。
可就是这样一个前半生异常成功的女人,后半生却是沉寂的,连死都是静悄悄的,不惊动身边任何人。
二、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1920年,张爱玲降生于一个望族世家。
贵族的出身使她的血液里不可避免的闪着贵族的色彩。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
论张爱玲小说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于 人 的本 性 中 ,人类 最 大 的敌人 往 往 是 自己。这 就使 张 爱玲
冰心 、庐隐 、 丁玲等 一 批 才华 横溢 的 女作 家 脱颖 而 出 。她 们 小 说 由对 女性 悲 剧命 运成 因的剖 析 ,而 上 升到 了对更 具普 遍 冲破 了传 统 文化 禁 忌 , 以女性 视 角观 察 女人 、写 女 人 ,塑造 意 义 的人 性 、人 生 、命 运 、历 史 的感 悟 与 思 考 。 予 青 认 为 了许 许 多多 的 女性 形象 。冰 心 等 作家 的作 品 中 的女性 形 象 大 “ 张爱 玲将 女性 意识 的探 索 深 入于 历 史深 处 ,深 入于 民族 文 都是 慈祥 的母 亲和 贤 惠的 妻子 , 其道 德 审美观 念 仍 是 以男 性 化 的深 层 去透 视 女性 自身 的心理 上 屏 障, 相对 于 五 四呐 喊时 为 中心 的传 统价 值观 。丁玲 等 作 家的 作 品 中则塑 造 了一 些 以 期 便 显得 更 深刻 和有 力 ”【 。的 确 ,张 爱玲 小 说对 女性 内心 3 ] 民族 兴亡 为 己任 的走 出封 建家 庭 ,投 身革 命 的女 性 ,虽 然表 阴暗 面 进 行 了极 其深 刻 的批 判 ,但 其批 判 又 留有情 面 。正如 面上 获得 了与 男人 平 等 的待遇 ,实 际上 却 放弃 了 自我 。 她 自己所 说 : “ 女人 纵有 干 般不 是 ,女 人 的精 神 里面 却有 一 与丁玲 、冰心 等 女性 作家 相 比 ,张 爱玲 的 小说 具 有更 为 点 ‘ 母 ’的根 芽 。 ”H “ 人地 母 般根 芽 ”的伟 大 使她 能 地 】女 鲜 明的 女性 主义 特征 。2 世 纪4 年 代 的张 爱玲 远 离抗 日救 国 够 宽恕 女人 的一切 。这就 避 免 了对 女性 进 行一 般化 的 描写 , 0 O 的主 流话 语 ,把 眼光 投 向 了 “ 婚姻 、爱情 、家 庭 、 女人 的挫 而进 入 到更 高 层 次的 理性 思 考层 面 ,使 女 性心 理批 判 创作 达 折 、女 人 的处境 —— 一个 充满 女性气 息的 世界 ”… 。其 小说 到一 个 新 高峰 , 从而拓 展 了女性 批判 新 视野 。张爱 玲 还能 站 集 《 传奇 》 刻画 了一 大群 真 实地 生 存 于男 权文 化 之下 的 女性 在凡 俗 女性 的角度 来 审视 女性 问题 ,这 一独 特观 察 视 角的 选 群像 。在 中 国现 代 女性 作家 中 ,没 有 一个 人像 张 爱玲 一样 ,
张爱玲《倾城之恋》期刊: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洛阳理工学院宋红霞在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传奇”式的作家。
她特殊的人生经历、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她成了一个“异数”。
尤其是她的小说创作,真实地、历史地再现了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某些深刻的层面,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其小说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一、灵活运用古典小说的创作手法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张爱玲是与民族传统联系最紧密的作家之一。
她的创作在继承和借鉴民族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传统风韵中凸显现代个性,从古老文化中渗透现代气息,可以说张爱玲是一个立于中国古典文化基座上的现代作家。
1、结构上的“中国模式”张爱玲大部分的小说都采用我国传统小说纵式结构的写法。
中国古典小说讲究两点:一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叙述描写要首尾一贯,前后照应;一是“憎而知其善,爱而知其丑”,充分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这两点,张爱玲把握的很好。
在张爱玲的笔下,几乎每个故事都是有头有尾,都是完整的。
人物的性格发展在情节推进中得到完成,具有整体美,而人物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她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不彻底的,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好不坏,亦好亦坏,她的作品里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高大全”人物,也没有一个作恶多端、坏透了的人物,大都是些带有旧制度烙印、人格有缺陷、有弱点的人物。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宣称“让故事自身给它所能给的,而让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
”因此她笔下的人物总是那么鲜活、真实、可信,面目清晰得好象可以触摸得到一样。
2、全知视角、“讲故事”口吻和叙事方式上的“冷处理”由说书、话本衍化而来的世情小说大多采用说书人的“全知视角”和“讲故事”口吻来描述世俗人情,张爱玲的作品部分保留了这种传统。
如《第一炉香》,开头和结尾出现了“说话人”,引出和结束了故事;而《倾城之恋》和《金锁记》中,叙述人未直接出面,但故事的开端和结尾还是有“说话人”的“画外音”的,《倾城之恋》选择“胡琴”做楔子,《金锁记》则以咏月为线索,并且开头与结尾相呼应。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共3篇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共3篇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1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被誉为“张爱玲体”,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深受研究者和读者的喜爱。
其中,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是其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本文将从语言形态、语言表现和语言内涵三个方面,探讨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
语言形态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形态是其作品独特魅力的基础。
张爱玲擅长运用语言艺术手段,刻画细致、生动的人物形象,表现复杂、微妙的感情变化,以及描绘优美、细腻的景物和场景。
例如,《色,戒》中,张爱玲运用恍若隔世的章回体结构、句式分明的长句、直白精炼的短语和富有韵律感的词组,让小说的故事跳跃性强,展现了独特的节奏感和音乐感;《金锁记》中,张爱玲运用艺术手法独特的朗诵式叙述、长长的“粤式句号”和平凡的生活琐碎,构建出一个时代的再现,展示了小说语言的深厚内涵。
语言表现除了语言形态上的独特魅力,张爱玲小说还通过语言的细微表现,刻画出人物的优美内心及情感世界。
她在小说中运用语言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反复出现的重复,熟语、成语、俗语等语言形式,为小说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提供了丰富的手法和表现形式。
例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文章从一桩明显的婚姻因素入手,接着产生了一系列的诸如榜样、小气、自虐等人性的刻画,张爱玲在小说中巧妙运用语言艺术,深入分析人物的内心状态,不仅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为人物的情感表现提供了鲜活的语言表现。
语言内涵作为语言的运用者,张爱玲小说最为突出的地方是在语言运用中丰富的内涵。
她往往运用极富诗意的语言表现出孤独、无望、痛苦等内在情感,深切表达了人的精神承受力和生命气息。
她的语言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现代主义的思想,让小说构思和人物刻画更具有文学性和思想性。
例如,《秧歌》中,作者通过讲述扑朔迷离的军阀混战时代,表现了女性的自我解放、社会变迁的复杂性和民间文化的厚重性,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张爱玲《金锁记》研究
张爱玲《金锁记》研究一、本文概述1、简要介绍张爱玲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张爱玲,原名张煐,笔名梁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女作家。
她出生于上海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双重熏陶,这使得她的作品既有古典的韵味,又充满了现代的意识。
张爱玲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张爱玲的创作生涯虽然不算长,但她的作品却影响深远。
她的小说多以旧上海为背景,描绘了都市男女的爱情与生活,展现了他们面临的种种困境和内心的挣扎。
她的文字细腻而富有感染力,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张爱玲的笔下,无论是繁华的都市风景,还是琐碎的生活细节,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张爱玲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她的作品不仅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她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为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她的作品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貌,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和人性的独特视角。
通过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也能更好地领略她的文学魅力。
2、简述《金锁记》的创作背景及作品概况。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
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张爱玲独特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深刻问题。
创作背景上,张爱玲身处乱世,亲历了家族的兴衰和个人的荣辱,这些经历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情感基础。
张爱玲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家族观念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这些背景因素共同构成了《金锁记》的创作土壤。
作品概况方面,《金锁记》以曹七巧为中心人物,通过她的命运变迁,展现了封建家族制度下的种种弊端。
曹七巧原是一个麻油店的女儿,却嫁给了一个大户人家的残疾二少爷,从此被金钱和家族锁链所束缚。
论张爱玲的小说
论张爱玲的小说报名号:1516 姓名:宋红波【内容摘要】:张爱玲,才华横溢,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名噪一时,成为当时文坛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作家。
她的小《金锁记》被誉成“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她的小说因为别具一格,以及在心理观察,文字技巧,想象力等方面的天分和功力,使她一“出手”便不同凡响;同时也引起了当时的评论界较多争议。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张爱玲的所有小说,总结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力图正确地评价张爱玲小说,不求深刻,只求客观。
【关键字】:中心题材底色意象想象心理描写对张爱玲其人,我甚感好奇,因为她的惊人才气,神秘的性格,她因为她是当代著名女作家。
张爱玲其文,文笔优美,描写细腻,而更具吸引力和让人惊叹的是传奇的情节,丰富的意象,异想天开和各种诧异或恐怖的比喻。
傅雷曾说过“是非好恶,不妨直说。
说错了,看错了,自有人指正。
”(1)因此,在这里,我也评评张爱玲的小说,谈谈我不成熟的见解。
我认为张爱玲的小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中心题材:爱情和婚姻。
爱情和婚姻是张爱玲小说的中心题材。
遗老或遗少、小资产阶级,全都为男女问题所苦。
(2)时代、国家、革命、等一切的大题目都被浓缩在家庭生活的一幕或一角,社会的波澜壮阔是遥远而短暂的,长久的是那些平凡男女的平凡的悲欢。
如《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心经》、《红玫瑰和白玫瑰》、《金锁记》等。
葛薇龙(《沉香屑第一炉香》)迷恋爱情、贪恋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出卖自己,七巧(《金锁记》)没有得到爱情,便把儿女、媳妇的幸福也劈杀了……姚先生(《琉璃瓦》)本想按自己的想法把美丽的女儿一个一个嫁出去,却没想到女儿们各有的脾气,最后气得病倒了,对女儿们的婚事也心灰意冷,懒得过问了……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就是这样,生活在日常的细节中,淹没在日常的细节中。
二、底色荒凉张爱玲认为人生是一个悲剧,(3)她的这种观点必然会影响到她的作品。
因此,我们看到的张爱玲小说即使热闹、拥挤,也会给人刺骨的荒凉之感,人们相互亲热、敷衍,仿佛人情味十足,但内心的想法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仇恨、嫉妒、鄙视、猜忌、掩饰在冠冕的言词之下。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张爱玲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具有十分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
下面一起来看看!在众多现代小说家当中,张爱玲是十分独特的一位。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优雅、描述深刻,与其他作家有着明显的不同。
纵观张爱玲的小说,不管是从故事的结构、角度的选择还是语言艺术的使用都十分独特。
张爱玲小说的成功可以说是其语言艺术的成果。
在小说中,语言艺术不仅仅能够描述故事、描写人物还能够传递作者的心态与情感。
由此可以看出,张爱玲的小说语言应用十分出神入化,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一、西方技法的创新应用(一)心理描写张爱玲在对人物内心描写的时候充分借鉴了精神分析学中的无意识论,同时将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融合在其文学创作当中,其中包括意识流、新感觉主义等等。
张爱玲的表现技巧运用得十分娴熟,具有十分显著的现代特征。
张爱玲是一个十分擅长琢磨人们心理的作家,其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时候都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的。
不仅仅有巧妙的心理暗示,还有精心设计的人物对话。
张爱玲作品中每一个动作,每一种思维都是人物心理的真实反映[1]。
话语即为动作,动作即为话语,即使在没有任何动作与语言的场景下,人物的情绪波动也十分强烈,不会受到无动作与语言的限制。
例如,在张爱玲《金锁记》当中,“七巧等要打,又掣回手去,重新一鼓作气道:‘我真打!’抬高了手,一扇子劈下来,又在半空停住了,吃吃笑将起来。
”这一部分的描写中将每句话都变化为动作,将每个动作都变成了话语,将人物的内心情绪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
(二)荒诞手法在西方现代主义中,很多作家都采用了荒诞的艺术表现形式来传递其自身对人生、对社会、对生命的体验与感受。
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也常常使用荒诞的艺术手法来展现充满悲剧的人生。
在《心经》中,许小寒在青春好年华的时候迷恋上了自己的父亲,丧失了健康正常的爱情。
这一情节是十分荒诞的,但是却又真实展现了作品中人物内心的痛楚与纠结。
在作品《封锁》,中张爱玲将荒诞这一艺术手段展现更加彻底,仅仅在“打个盹”的`时间中男女主人公莫名的陷入了一场假恋当中。
张爱玲小说写作特色
张爱玲的小说,表现出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
她通过对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的描写,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享受,同时又带来了出人意料的“痛感”。
她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成功,人物的一举一动,甚至当时的场景,都表现了心理的变化,可谓透彻准确。
同时张爱玲对人性和生命也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态度——她用站在高处的视野,鸟瞰人间的争风吃醋,用敏锐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她笔下的不少人物,都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她以一种超然甚至冷酷的笔触,表现了决绝的生活态度和苍凉的视野,带我们走进苍凉惨淡的小说世界。
她的文字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
“如果不嫌拟于不伦,只要把其文的…香港‟改为…上海‟,…流苏‟改为…张爱玲‟,简直是天造地设”——张爱玲的老友,作家柯灵如是说。
那么,张爱玲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呢?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1943年她成为职业作家,并以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
张爱玲虽被评价为“旷世才女”,但她一生曲折坎坷,最后魂断异国他乡。
张爱玲的生平让她始终不能摆脱从内心里流露出来的衰颓时代所独有的悲哀和深刻的苍凉感,这对她小说中悲凉气氛形成了影响。
从小就受到中西文化冲突下的教育,构成了张爱玲中西杂糅的人格。
加之她命运多舛,导致了她的性格也极其矛盾:虽然贵为名门之后,却一生多孤独,还骄傲的声称自己不过是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的文字悲天悯人、通情达理,而她本人却孤僻寡情、与世隔绝、我行我素;她将生活艺术化和享乐化,但文字中却充满了悲凉和贵族没落、世事沧桑、处境逼仄……,因此不论她得人生,还是她得文字,都少不了一种孤独无依的悲伤,和难以把握的失落的凄凉。
张爱玲的作品大多以没落家庭中男女情感、家庭伦理为题材,她以清贞决绝的生活态度,苍凉华丽的视野,奇崛冷艳的雅俗之美,凄绝的笔调,奇妙的意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苍凉的传奇。
张爱玲小说发展历程
张爱玲小说发展历程张爱玲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之一,她的小说以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技巧而闻名。
张爱玲的小说发展历程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演变过程,这成为她在文学界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张爱玲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创作小说,当时她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妇女题材方面,关注妇女的内心世界和命运。
她的第一部小说集《小团圆》以及随后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都呈现了这种特点。
这些作品揭示了传统中国社会中妇女所面临的束缚和压力,同时也反映了张爱玲自身的情感体验。
随着时代的变迁,张爱玲的小说题材也逐渐转变。
1950年代,她开始关注城市生活和社会现实。
她的代表作《半生缘》被认为是她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上海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团儿佳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上海滩的繁华与腐败。
这部小说以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入观察而闻名。
1960年代,张爱玲的创作重心再次转移,她开始关注个人命运与宿命的主题。
代表作品《色,戒》通过女主人公王佳芝与他人之间复杂而纠结的关系展示了一个女性在爱情中追求自由的故事。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而被广泛研究和讨论。
1980年代,张爱玲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她开始关注历史和文化,并尝试进行复古主义的文学创作。
《倾城之恋》是她在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小说以1990年代的香港为背景,通过一对男女主人公的旁观者角色,呈现了香港社会的繁荣与萧条。
张爱玲的小说发展历程展示了她在创作上的多样性和对不同主题的关注。
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对情感内核的揭示而著称。
尽管她的小说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各种风格和主题的变化,但她对细节的关注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始终是她创作的核心。
这使得她的作品在文学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2013-08理论研究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文/李爱华郎少萍张爱玲,现代女作家,笔名梁京。
1921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
其身世颇具传奇色彩,父张志昕为晚清名臣张佩纶第三子,祖母李菊耦系李鸿章之女。
她七岁开始创作,熟读古典文学名著。
父亲给了张爱玲古典文学方面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母亲教她英语并在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方面给了她西式的熏陶。
贵族世家的没落、世事的沧桑,形成了她敏感、脆弱、悲观的心理气质。
后来张爱玲又在中西文化交杂的香港接受了大学教育。
因此,张爱玲的文化修养既有满清贵族的豪华,又有西洋文化的时尚,中与西、新与旧的冲突及互渗,自然而然地表露在她的作品之中。
1943年张爱玲回到上海,成为职业作家。
以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具有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特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
这位天性内敛、不善与人交流的才女,在通俗与先锋、古典与现代之间,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里,站在女性的角度,用非凡的艺术表现力揭示那个时代背景下,女人生存困顿、无奈与苍凉。
对笔下的女性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我愿意尝试分析张爱玲的一花一沙,并以此证明张爱玲的成功。
一、意象手法的巧妙运用张爱玲钟爱的意象很多,即使那些已经包含了一些设定的象征意义的传统性较强的意象,不但营造出了极为强烈的感性世界,还加强了作品的寓意。
张爱玲也能用她那超强的推陈出新能力,将这些意象营构得出神入化。
同一意象的不同转换间接构成叙述中的不同层面;张爱玲的意象充满了象征意味,有时一个意象象征了一个人物的一生,甚至整个作品的主题。
1.太阳太阳的意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也多有出现。
《金锁记》中对太阳意象的书写也不同,试看以下几段:这是小说的开端,太阳的意象把我们拉入了历史的长河。
正是人物命运的象征。
《金锁记》中七巧的女儿长安因不能忍受母亲的折磨,太阳的意象尤其多:这时候出来一点太阳,照在房里,像纸烟的烟迷迷的蓝;下午的大太阳贴在光亮的,闪着钢锅铁灶白瓷砖的厨房里像一块滚烫的烙饼。
张爱玲小说专题研究报告
张爱玲小说专题研究报告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作家之一,被誉为“华语小说史上最伟大的
女作家”。
她的小说以其细腻而凄美的情感描写而闻名,作品
涉及爱情、婚姻、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矛盾。
这份报告将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专题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张爱玲的生平与文学背景:介绍张爱玲的生平经历,包括她的成长环境、受教育情况以及与文学界的关系等。
同时,还将简要探讨张爱玲在当时文学背景下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
2. 张爱玲小说的主题与风格:分析张爱玲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如爱情与婚姻、女性命运、家庭纠葛、社会变迁等等。
同时,还将研究张爱玲小说的风格特点,如细腻的描写、幽默的语言、独特的叙事方式等。
3. 张爱玲小说的情感描写:重点讨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情感描写,探究她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和复杂情感的表达。
特别关注的点包括爱与恨的边界、痛苦与欢乐的并存以及人物形象的情感刻画。
4. 张爱玲小说的文化批判:探讨张爱玲小说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象的批判,如封建礼教、家族观念、性别角色等。
同时,还将关注她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渗透和反思。
5. 张爱玲小说的影响与价值:讨论张爱玲小说对中国文学和社会的影响,考察其对后续作家的启示和影响。
同时,还将探讨张爱玲小说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评价她作为作家的地位和贡献。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希望能更全面地了解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揭示她作品的独特之处和价值所在,同时也能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她的作品提供一些启示。
张爱玲的创作思想与作品特点
张爱玲的创作思想与作品特点张爱玲作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天才女作家,通过犀利的文字及冷静的笔触,重现了当时新旧文化交锋时代中人们内心的挣扎与灵魂的不安。
张爱玲受中国古典文学熏陶比较深,在其创作中,多以描写传统女性为主,在体现她们悲哀、凄凉的生活时,也讽刺了男权社会的传统礼教。
本文在此对张爱玲的创作思想及作品特点做如下论述。
张爱玲创作思想作品特点张爱玲作为当代文坛上的奇葩,是20世纪上海名噪一时的才女,在中国文坛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作为中国小说家中最为独特的一位,张爱玲将东方文化中意味深远的意象与西方意识流相结合来构筑人物的心理迷宫,再加上蒙太奇在作品中景象中的应用构建,更以张爱玲唯他独有的那份孤绝与苍凉构筑成专属她的文学堡垒,这些都是别人无法取代的。
一、张爱玲的创作思想张爱玲幼年处于时代变革阶段,作为满清名门望族,张爱玲的家庭仍延续了富足生活,即使缺乏父母的温暖,仆人们的细心照顾仍为年幼的张爱玲带来了生活温暖。
这种生活并没有持续很久便被父母离异、继母进门与母亲归来所打破,对于渴望留洋的张爱玲来讲,母亲的家永远是最具吸引力的,而父亲的家则是沉没的地方。
在父母察觉到张爱玲的变化后,借故将其囚禁了一秋一冬,而这场幽禁,则是张爱玲人生中的第一个大挫折,与其童年中的幸福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张爱玲认识到封建大家庭热闹氛围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强烈的孤寂。
这与张爱玲后期敏感、孤傲、审慎怀疑的性格有着直接联系,在逃离父母双亲的生活时,时间磨灭了张爱玲对母亲的柔情,也让张爱玲从此成为了家庭生活的边缘人。
在时代战乱的影响下,张爱玲留学的梦想化成泡影、进入香港大学取得的优异成绩化为一纸空文,这些经历都让张爱玲对和谐有序的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向往。
在幼年生活与战争的影响下,张爱玲的创作风格习惯以悲壮、素朴、苍凉为主,喜欢体现普通人的人生。
尤其在作品人物选择上,多数作品的主人公为“软弱的凡人”与“不彻底的人物”,张爱玲对这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致、深刻的描述,对他们在新旧文化脱节中对封闭环境的依赖产生了同情,同时对他们心灵上的挣扎与碰撞进行了刻画,如作品中对银娣、振宝、玉清等人滑稽相的描写不难看出,这些人即使认识到了国家改朝换代了,但仍无法摆脱旧习俗。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读·闻·观91张爱玲小说中的比喻有很多。
以《创世纪》中“全少奶奶年纪还不到四十,因为忧愁劳苦,看上去像个淡白眼睛的小母鸡”为例,张爱玲将全少奶奶比作淡白眼睛的小母鸡,暗示了生活的劳苦给全少奶奶带来的忧愁痛苦。
张爱玲在此没有采用直述的方法,而是借助一只淡白眼睛的小母鸡,用暗示性的比喻将生活对全少奶奶身心的摧残书写得淋漓尽致。
一、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特点1.对色彩语言的极度热爱张爱玲的小说创作特立独行,她对于色彩极度敏感和热爱,在她的小说作品中,她惯用鲜艳的色调,因此她的小说总是鲜活动人。
张爱玲的小说风格独树一帜,不同于同期的作家,她善于在小说中描摹各种层次的颜色,她笔下对于人、事、物的描写大都浓墨重彩。
在色彩的运用上,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成就最大。
标题就是红白色调,娇艳欲滴而又充满激情野性的红玫瑰与清秀纯净的白玫瑰,一热一冷形成了冲撞色调。
振保的情人王娇蕊衣饰大都颜色艳丽,和她野性的性情一般,是红玫瑰;而他的妻子孟烟鹂则娴静美丽,大学毕业,家世清白,是白玫瑰。
2.对音韵的熟练运用张爱玲的小说特征之一,是注重音韵的和谐美感。
女作家苏青在谈论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时这样说道:“张爱玲的作品读起来富有音乐感,宛如凄婉的乐曲。
”为何她的作品会有这样的魅力,给人以音乐美感?从语言特征的角度看,这与张爱玲在小说语言上追求音韵美关系密切,尤其表现在叠音、拟音和反复手法的运用上。
叠音亦是修辞手法之一,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汉语特有的。
张爱玲作为语言运用的高手,深知叠音的使用不但可以协调音韵、增强声势,而且具备夸大的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张爱玲的《封锁》开篇写道:“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开电车的人眼睛盯住了这两条蠕蠕的车轨,然而他不发疯。
”这里运用的光莹莹、老长老长、蠕蠕等一系列叠词都是曲蟮的特征,然而张爱玲在这里用曲蟮来比喻车轨,将曲蟮的生命特征复制到车轨上,没有生命的车轨似乎获得了生命感,更加营造了一种紧迫感。
论张爱玲小说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论张爱玲小说的文学成就及影响论张爱玲小说的文学成就及影响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并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
其小说创作是现代文学的巨大收获。
其文学成就表现为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和女性文学的新天地,创造了写实小说的新高,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是一位具有文学史意义的作家。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文学成就文学影响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其小说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语言技巧无不显现出个人的特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和女性文学的新天地女性文学像一条小溪流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若断若续地流淌着。
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掀起了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的高潮,也给女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冰心、庐隐、丁玲等一批才华横溢的女作家脱颖而出。
她们冲破了传统文化禁忌,以女性视角观察女人、写女人,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女性形象。
冰心等作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是慈祥的母亲和贤惠的妻子,其道德审美观念仍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价值观。
丁玲等作家的作品中则塑造了一些以民族兴亡为己任的走出封建家庭,投身革命的女性,虽然表面上获得了与男人平等的待遇,实际上却放弃了自我。
与丁玲、冰心等女性作家相比,张爱玲的小说具有更为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
20世纪40年代的张爱玲远离抗日救国的主流话语,把眼光投向了“婚姻、爱情、家庭、女人的挫折、女人的处境——一个充满女性气息的世界”[1]。
其小说集《传奇》刻画了一大群真实地生存于男权文化之下的女性群像。
在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像张爱玲一样,从女性本体出发,怀着对经济和精神上缺乏独立自主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关注,孜孜于女性悲惨命运的写作。
通过对一系列女性殊途同归的可悲命运的描写,既揭示了男权社会制度、传统文化及习俗对女性的摧残,更将笔触深入到女性精神世界,从女人原罪意识出发,对女性自身的人格弱点进行了思索与批判,开启女性批判立场。
近二十年来国内关于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研究综述
2018.0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續近二十年細ft关于賴玲小■詫細究综述□祖雪#内容摘要:近二十年来,国内关于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的研究一直不断进行,主要侧重如下四个方向:一侧 重语言修辞手法的研究,二侧重语言特色的研究,三侧重语言风格的研究,四侧重语言陌生化效果的研究。
这些 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对于天才作家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的理解,成就显著。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研究综述作家叶兆言曾说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
”传奇女子张爱玲留给我们太多唏嘘,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走进人心里。
同样,她的种种表达就像她本人的照片一样让人过目不忘,难以释怀。
研究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对探究张爱玲小说无疑是重要的一环。
近二十年来,关于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的研究一直在扩宽及深入,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张爱玲小说的色彩语言、修辞手法、语言风格以及语言陌生化效果。
本文将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与分析,希望为后来人的研究提供一些参。
关于张爱玲小说语言修辞手法研究张爱玲小说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别具一格,让人眼界大开。
近二十年来的研究于 以种手法。
龚敏律认为“在反讽中,张爱玲使人性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人性的真实性和性 ,以无 下 张的心 ,酸甜苦辣的人生百相。
”张爱玲的作 象 人 性 人生 性格映照、感官体验五类隐喻,“遗”、“世”、“独”、“立”四个范畴,并以语言学视角概括出张爱玲“在矛盾中寻求对立”的范畴内隐喻的独特风格。
—张爱玲小说写作中的比喻技巧》、杨峰的《论张邬远峰的《素朴中的粉饰—爱玲作品的比喻艺术》两篇专文主要从喻体的选择,比喻与其它修辞的交叉以及比喻的修辞效果展开,其他研究者的思路大致相同,张晓平的文章则凸显了张爱玲小说比喻手法的现代性特征。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风格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风格武小洁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张爱玲的生平,一部分是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风格。
在张爱玲的生平中我简单的介绍了张爱玲的家庭情况、童年生活,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故事及她的创作经历。
之所以写张爱玲的生平,是想让大家在理解她的经历的同时,知道是她的经历决定了她的性格和创作方向。
在创作风格中我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创作文体、写作手法、语言、内容、取材等几方面的分析来写张爱玲的创作风格。
在创作风格中我将张爱玲独特的写作手法和优美的语言单独拿出,希望大家能够看到张爱玲作品的独特之处。
在论文中我还简单介绍了张爱玲的几部小说作品,并选取了张爱玲小说中的精彩片段。
在文章及最后的总结中我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写出了欣赏张爱玲之处。
张爱玲的生平张爱玲原名张缨,1920年出生在上海,她的外曾祖父是李鸿章,祖父是张佩纶她虽出生于这样的一个家庭,但家庭给她的印象却是父母之间的不和谐,张爱玲四岁的时候她母亲成为中国第一代出走的“娜拉”,失去母爱的她是个小天才,6岁就开始小说创作,7岁的时候她和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张爱玲对他的母亲一直有着罗曼蒂克的爱,她对母亲的感情是很浓郁的,她的性格中有很多无意识的承袭了她母亲的影子。
1934年张爱玲的生活中发生两件大事,一是父亲再婚,一是她开始上中学。
从此她生活更决定了她的创作方向。
她在十八岁的时候获得了远东考试的第一名,但因战争的爆发去了香港大学。
她在1942年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可谓是一鸣惊人。
她的处女作是《不幸的地》。
在1942年到1944年这两年中创造了一系列做品,我们比较熟知的有《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
这段期间可以说是张爱玲创作的黄金期。
而给她创作灵感的人正是影响她一生的一个人——胡兰成。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可以说是浪漫的,也可以说是凄惨的。
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审视他们的爱情。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相识源于他们的互相吸引,他们的意见相投,才气相吸。
浅析张爱玲作品的特点及其艺术成就_陈光
2010.07学教育26迫离开自己的家乡,继而被爱人抛弃,家人遭不幸,真是历尽了人间沧桑。
通过“救赎”,苔丝最后获得了她来之不易的对引诱她的亚莱克、对丈夫安吉尔、对自我以及对社会更清醒的认识,由此她实际上获得了精神上的“再生”。
因此,在最后因谋杀罪面临警察的逮捕时,苔丝显得异常平静,坦然地接受命运对自己的安排。
二、人物上的圣经原型。
与原型主题相呼应,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苔丝,安吉尔和亚莱克也被塑造成神话和《圣经》人物。
苔丝一方面被描写成夏娃及异教女神,另一方面又被比作耶酥基督。
哈代将苔丝比作夏娃,意在强调她的纯洁与无辜;将她比作耶酥基督,意在强调她的美好品德和悲惨命运;将她比作异教女神则强调了她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安吉尔的原型主要是太阳神阿波罗和基督教上帝。
安吉尔的性格以及哈代对他的态度都是矛盾的。
哈代将安吉尔比作太阳神阿波罗,揭示了安吉尔的双重性,即,他既给苔丝带来幸福,也给她带来灾难和毁灭,将安吉尔比作上帝,则表达了哈代对基督教的复杂态度,因为在他看来,基督教既有仁慈的一面,也有惩罚的一面;正如对太阳神阿波罗的崇拜既带来生命,也带来毁灭一样,对上帝的信仰既给人慰藉,也使人遭受审判。
亚莱克的原型则主要是《圣经》中的撒旦;哈代将其比作撒旦,揭示了其欺诈、邪恶的本质。
三、结构上的圣经原型。
在结构上,小说中存在两种原型,即“圆圈”型叙述结构和《圣经》悲剧结构。
苔丝的经历呈现出几个“圆圈”;在每个圆圈的开头,她从一个新的起点开始,但在圆圈的结尾她又神秘地回到原来的状态或处境,甚至更悲惨的境地。
同时,苔丝的生命历程又符合如下的《圣经》悲剧模式:陷入困境一作出选择一落入灾难一遭受痛苦一逐渐觉醒一最后毁灭。
在情节方面,哈代采用了《圣经》中的善恶冲突情节,并将其转化为各种类型,即,苔丝和亚莱克之间明显的“外部冲突”,苔丝和安吉尔各自的“内心冲突”,以及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隐含冲突’,。
苔丝的内心冲突使她对自己和安吉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安吉尔的内心冲突则使他最后摆脱了传统道德和基督教僵化与刻板的束缚,转而趋问于宽容与仁慈。
张爱玲的文学贡献2
张爱玲的文学贡献(2) 张爱玲的文学贡献她的小说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为中国小说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本文从张爱玲小说的文体和内容两个方面探讨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超越和贡献。
一、以中为体,以西为用张爱玲在40年代所取得的小说成就,有她本人的天分和独特的生活积累,也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发展到这个时期的一个飞跃。
她的`小说,使得现代小说有了贴近新市民的文本,既是通俗的,又是先锋的,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
鸳鸯蝴蝶派和新文学文人注重写两情相悦的浮欢和悲情,而张爱玲不仅具有鸳鸯蝴蝶派的“俗”和新文学作家的“雅”,还具有超越雅俗的先锋性,在探索两性心理方面达到了空前的的深度。
《色・戒》里王佳芝一念之差,放虎归山,《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压下赌注做范柳原的情妇,终于成了范太太。
张爱玲生活在光怪陆离的泸港洋场社会,对中西文化碰撞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十分熟悉,并真切地感受到时代变迁中世俗市民苍凉而复杂的心态。
她的小说一方面醉心于在古典的传奇性的氛围中筑造她的形象世界,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上,细致地描绘泸港社会里遗老遗少太太小姐们的生活及各种人生世态。
另一方面,她又潜心于对人性做非常“现代”的感悟和破译,写出人与人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反映中国传统文化衰落和现代西方文化的涌入给中国的人性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现代人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多重性的变态性格和精神矛盾,探讨他们没落的意识和心里。
《传奇》呼唤着新的理性和人性的复归。
《倾城之恋》描写具有东方情调的白流苏和洋场阔少范柳原的恋爱纠葛,表现了两种文化挤压下的人性无可归依和人性变态。
《沉香屑:第一炉香》写一个纯真少女在金钱的引诱下慢慢堕落。
《金锁记》里曹七巧为金钱而疯狂变态。
张爱玲虽然深受西方文学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影响,但其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民族文化特色。
她的创作是在传统风韵中突出现代个性,从古老文化中渗出现代气息。
其小说采用了“以中为体,以西为用”的叙事策略。
将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框架和西方现代艺术技法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天衣无缝的艺术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成就杨晓莉(大连铁道学院 留学生处,辽宁 大连 116022)[摘要]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家。
其小说语言创作成就突出,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超艺术水准。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语言[中图分类号] I2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695(2000)01—0045—04 张爱玲是三四十年代上海文坛上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在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沧桑岁月后,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及影响力竟然呈现出上升趋势,不仅仅吸引着众多海内外华人读者,也引起越来越多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和探讨。
无庸讳言,在现代小说作家的创作群体中,张爱玲不可能与鲁迅、茅盾、老舍等大家相提并论,但是她却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家,其小说中对市民生活和心理的透彻展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真切的人物系列形象,尤其是那高雅、优美、流畅而又通俗、生动、有趣的语言,无不透露出张爱玲这位女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美学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手法、艺术结构形式的创造性运用,造就了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而丰富精巧的语言艺术技巧、手法则是体现张爱玲小说高超的艺术水准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重要一环。
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艺术风格和成就。
一、高雅严谨规范的书面语与浅白活泼的口语完美巧妙的融合,形成了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雅与俗,传统与现代的谐调统一。
人人都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如果我们把语言创作提高到艺术性这一高层次上,就应理所当然地对语言运用中的艺术规律和技巧加以重视和研究。
而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几乎任何一位在创作上取得成就的作家都很重视研究探索语言创作的规律和技巧。
他们或是向传统文学借鉴,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或者向现实生活中[收稿日期] 2000-01-06[作者简介] 杨晓莉(1960-),女,辽宁大连人,大连铁道学院留学生处讲师。
[参考文献][1]池莉.你是一条河[J ].小说家,1991,(3).[2]盛英.解读与希望[J ].小说家,1991,(4).[3]王干.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J ].小说家,1991,(4).[4]朱伟.为难的评判[J ].小说家,1991,(4).[5]木弓.多有得罪[J ].小说家,1991,(4).[6]潘延.对“成长的倾注”———近年来女性写作的一种描述[J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7,(11).Looking closely at ‘maternal love ’again from Chi Li ’s novel of You Are A RiverTAN Xiu -hua(Party School ,Working Com mittee of the Depart ments Directly under L iaoning Province ,S henyang 110032,China )Abstract :In Chi Li novel of You A re A River ,the author ,in a wamon ’s sight and from a mother ’s angle ,looks closely at ‘mater 2nal love ’with reasonable colouring and mixes dialectical thoughts into the opposites in the contradiction of maternal criticism and ma 2ternal love eulogy.Through the relations of the leading character ,Lala ,and her eight children ,as well as the background and experi 2ences of the children ’s growth ,the auther vividly introspects the subject of ‘maternal love ’in the speech enviornment centered in the patriarchy culture of traditonal Confucianism ,reveals the great cultural influence on one ’s growth ,and expresses her ultimate concern to society and life.K ey w ords :Chi Li ;novel ;maternal love ;cultural tradition ;criticismVol.22,No.1 丹 东 师 专 学 报 总第79期 Mar.2000 JOURNAL OF DANDON G TEACHERS COLL EGE SUM NO.79寻找,吸收生活中通俗生动的大众口语;或者眼光向外,学习外国文学作品中的语言。
但是对所学习借鉴吸收来的语言进行充满智慧的再运作和消化,使之打上自己鲜明的美学特色和烙印,并能得到人们普遍的公认和称赞的,却是屈指可数,张爱玲则是其中一位成功者。
文如其人,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作家气质的映现,也是其文学功底及修养的再现。
由于作家人格气质不相同,文学功底修养高低不一,便有了作家语言创作世界的千差万别。
而张爱玲出生于书香门弟兼官宦之家,童年就开始接受广博的传统文学及文化的学习,醉心于传统和民间小说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写作,诸如“今古奇观体”、“演义体”、“笔记体”,尤其酷爱古典小说《红楼梦》,终生对它如痴如醉地狂读和考证。
“就我自己来说,八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只看见一些热闹,以后每隔三、四年读一次,逐渐得到人物、故事的轮廓、风格”(张爱玲《论写作》),“我唯一的资格是实在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张爱玲《<红楼梦>魇自序》)。
上面两段文字清楚地告诉我们:张爱玲深厚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文化修养来源于她长时间的传统文学、民间文学的熏陶和学习。
它不仅使张爱玲学到了传统和民间小说中构筑故事情节的技巧,描写人物的手段,更领悟到传统小说中高雅的书面语与民间小说中通俗的口语各自所蕴含的独特神韵和魅力,找到了小说语言创作的技巧,并确立了张爱玲日后小说语言创作的艺术走向和途径:高雅与通俗的融合。
其实形成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艺术走向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即小说的题材取向。
我们知道,贵族家族出身的张爱玲始终与外界处于隔绝状态,生活天地狭小使她的创作视野受到很大的限制,题材内容仅仅局限于都市市民的家族生活,男女间的情感世界。
但这些也恰好吻合了张爱玲题材取向上刻意的美学追求,“要于平庸的日常生活,于柴米油盐、水与太阳之中寻找实际的人生”(张爱玲:《必也正名乎》)。
显而易见,她的这种创作美学追求和题材内容的取向决定了其小说语言创作不可能是茅盾式的雄浑刚劲深沉,也不可能是冰心式的清丽委婉纯洁,别无选择地只能使用那些贴近市民心理和生活的那种简要浅白而通俗的口语,以适应市民阅读欣赏的审美追求。
然而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过于琐碎直白,甚至是平庸的,怎样将这种琐碎直白平庸的口语点化成金?张爱说的那句“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在传奇里寻找普通人”(张爱玲:《<传奇>自序》)能帮助我们理解明白其在小说语言创作中如何进行雅与俗的运作。
然而在实际创作中语言雅与俗的成份比例究竟应该以多少为适宜,这确实是难以把握。
如果高雅的书面用语运用过多,常常会走入孤高而寂寞的境地;而通俗的口语不分良莠地随意取用,也会陷入平庸无味的境地。
张爱玲为避免上述两种局面的出现,一方面在宏观地把握住自己小说语言基调的前提下,发挥调度派遣语言的才能,有意识而不留痕迹地将传统高雅的书面语作为小说语言的铺垫,再均匀地揉进那些已选择好的通俗浅白的口语,从而使口语浅白通俗得有底韵有根基。
另一方面从语言结构形式上进行巧妙而合理的调节。
语言在结构形式上分为两种:书面语和口头语。
书面语历来以复杂的长句子为主,多运用成语、古语词等,简洁、严谨、规范。
而口头语多以简要、直白的短句子为主,多运用俗语、歇后语,活泼、生动。
张爱玲将复杂严谨的长句子和简要直白的短句子进行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地搭配,又巧妙地输入调配上规范的成语、古语词、俗语、歇后语,使之贯穿于小说故事情节的叙述语言,人物对话、人物心理动作及众多景色语言描写中,处处显示出雅俗成功调合的谐调性。
我们从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中的一段文字描写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屋里没点灯,影影绰绰的只看见珠罗纱帐子里,她母亲躺在红木大床上,缓缓挥动白团扇。
流苏走到床跟前,双膝一软,就跪了下来,伏在床沿上,哽咽道:“妈”。
白老太太耳朵还好,外间屋里说的话,她全听见了。
她咳嗽了一声,伸手在枕边摸索到了小痰罐子,吐了一口痰,方才说道:“你四嫂就是这样碎嘴子!你可不能跟她一样的见识。
你知道,各人有各人的难处,你四嫂天生的要强性儿,一向管着家,偏生你四哥不争气,狂嫖滥赌的,玩出一身病来不算,不该挪了公帐上的钱,害得你四嫂面上无光,只好让你三嫂当家,心里咽不下这口气,着实不舒坦。
你三嫂精神又不济,支持这份家,可不容易!种种地方,你得体谅他们一点。
”流苏听她母亲这话风,一味的避重就轻,自己觉得好没意思,只得一言不发。
白老太太翻身朝里睡了,又道:“先两年,东拼西凑的,卖一次田,还够两年吃的。
现在可不行了。
我年纪大了,说声走,一撒手就走了,可顾不得你们。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跟着我,总不是长久之计。
倒是回去是正经。
领个孩子过活,熬个十几年,总有你出头之日。
”很显然,这段内容描写得相当丰富而精彩,既有人物的动作、心理、对话描写,也有屋内景致的描写。
而张爱玲却将其所使用的语言搭配得有条不紊。
那些看起来琐碎平淡的口语“方才、一向、碎嘴子、偏生、过活、舒坦、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等在经过饱含着浓厚文学色彩的书面语“哽咽、影影绰绰、一言不发、东拼西凑、长久之计、出头之日、避重就轻”等的滋润后,顿时变得熠熠生辉。
而高雅规整的书面语在灵活穿插期间的短小浅白的口语影响下也增添了一些生动活泼的色彩,产生出意想不到的美学效应,真可以说是淡中藏美,拙中寓奇,雅俗揉合,好似水乳交融一般,使语言贴近生活,符合人物的性格心理,真实地表现了白家这个大家族日益衰落和儿女们自私堕落的无情现实,以及白老太太对此的无奈心态。
二、张爱玲的小说语言具有绘画般的色彩美与立体感色彩是画家在进行绘画创作中使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