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和默读的区别

合集下载

默读的好处和朗读的坏处作文

默读的好处和朗读的坏处作文

默读的好处和朗读的坏处作文在读书这件事儿上,默读和朗读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焦点。

今儿个,咱就来好好聊聊默读的好处和朗读的坏处。

先来说说默读的妙处。

默读就像是一场私人的心灵之旅,静悄悄,不打扰别人,也不会被别人打扰。

你可以窝在沙发里,找个舒服的姿势,然后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

遇到精彩的地方,还能停下来细细品味,反复琢磨,不用担心被别人催促。

而且默读的时候,那效率可不是一般的高。

眼睛一扫,文字就像流水一样进入脑海,信息处理速度杠杠的。

一会儿功夫就能读好多页,知识的积累那是蹭蹭涨。

再瞧瞧朗读,这坏处可就有点明显啦。

你要是在公共场合大声朗读,那声音可能会变成噪音,打扰到别人。

想象一下,在图书馆里,你扯着嗓子朗读,估计周围的人都会投来嫌弃的目光,心里说不定在嘀咕:“这人咋这么没素质!”
还有啊,朗读的时候,速度可没法跟默读比。

一字一句读出来,黄花菜都凉了,别人默读好几章了,你还在那慢悠悠地念着开头。

而且,朗读的时候要是读错了字,或者发音不标准,那可就尴尬了,简直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所以说啊,默读多好,自由自在,高效又安静。

朗读嘛,还是得挑对场合,不然真容易闹笑话。

读书这事儿,咱还是得选默读,让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畅
游得更畅快!
怎么样,您觉得我说得在理不?。

小学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原文及教案5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原文及教案5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原文及教案5篇少年闰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2、学习抓住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3、初识鲁迅,初步感受鲁迅文字的味道。

【课前交流】A.这篇文章很长,对于这样的文章,比较常用的读书方法是默读。

(板书:默读)默读与朗读有何区别?(1)默读时,不能发出声音;(2)默读时,不能张开嘴巴;(3)默读的速度比朗读更快。

“一目十行”说的就是默读。

有的同学认为,朗读可以读出感情,而默读不出感情,你们认为呢?(朗读通过声音和表情传达感情,默读可以通过表情来传达感情。

默读时,读者的表情随着文章感情的起伏而不断变化。

)待会默读时,老师要看一看,谁的嘴巴没有动,谁的脸上能传达出课文的感情。

B.上语文课三项基本功:聚精会神地听、全神贯注地看、滔滔不绝地讲。

看徐老师半分钟,不知道同学们对我这个大朋友有什么样的了解,谁来说说?(引导学生从人物外貌语言神态等方面体会特点)好了,经过几分钟短短的聊天我们都认识了,你跟朋友聊天是不是这样坐得端端正正?不用,今天我们就像朋友一样,敞开自己的心扉,好不好?我看看谁最自然。

哎,对了,放松一点,没关系。

刚才你们从徐老师外貌动作神态甚至是语言对我这个大朋友有所了解,相信通过这节课我们彼此会有更深的了解。

C.谈学生姓名中五行知识。

【教学预设】一、导课,识鲁迅1、出示插图,深情朗读第一段。

——初次和这位朋友见面,你对他有什么印象?2、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少年闰土》。

知道作者鲁迅吗?我们手头也有现成的资料袋。

学生自读课后“资料袋”,渗透指导学生用好工具书。

——读了资料袋,我们了解了鲁迅其实是作者的笔名。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鲁迅的文章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人说味道很好,有的人说读不懂,得慢慢品。

下面就请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感受一下大作家鲁迅的语言风格。

四年级语文课文朗读与默写

四年级语文课文朗读与默写

四年级语文课文朗读与默写语文课文朗读与默写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文的朗读,可以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课文的情感,同时通过默写课文可以提高学生的拼写和语言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四年级语文课文朗读与默写的重要性,并给出相应的教学指导。

一、课文朗读的作用1.培养语感和语调。

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课文中的音调、语气和情感,进一步培养语言的感知能力。

2.提高发音准确性。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模仿老师的发音和语调,并且经过多次的重复朗读,可以逐渐矫正错误的发音,提高发音的准确性。

3.加深理解和记忆。

朗读课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通过不断重复,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会正确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增强自信心和说话能力。

二、默写的作用1.加强拼写能力。

默写课文可以提高学生的拼写能力,通过不断地书写,加深对单词和词组的记忆,提高拼写的准确性。

2.巩固语法和词汇。

在默写过程中,学生需要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通过书写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默写课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课文的内容,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

4.锻炼专注力和耐心。

默写是一项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任务,通过默写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耐心,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指导1.课前预习。

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预习时可以标记重点单词和短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

2.模仿朗读。

教师首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模仿,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校正错误发音,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背后的情感。

3.分段朗读。

将整篇课文分成若干段,让学生分段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提高朗读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4.加深理解。

朗读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的联系及区别

语文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的联系及区别

●“研读课程标准,梳理学段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的联系与区别新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的联系与区别(一)识字与写字联系:1、每个学段都提出了“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标。

2、每个学段都注重识字能力。

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独立识字。

第二学段做到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第三学段培养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3、每个学段都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第二学段注重写字习惯养成和楷书书写的规性。

第三学段不但注重书写规,还要求书写有一定的速度,能领略汉字的优美。

区别:1、第一学段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

其中规定,第二学段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第三学段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2、识字能力方面。

第一学段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第二学段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3、识字写字量。

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新认字900个,写字800个)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新认字500个,写字900个)4、第一、第二学段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学段重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阅读联系:1、朗读方面:每个学段都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2、默读方面:每个学段都要求默读。

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先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第三学段要求有一定的速度。

3、阅读感悟方面:每个学段都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注重积累。

第一学段是了解,在此基础上第二学段要求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以此为基础,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提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朗读训练的功能1、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2、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思想情感;3、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4、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审美熏陶。

二、朗读训练的要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具体来说就是:正确地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要把字音读正确、清楚(声母、韵母要读准确,调值要“到位”,没有语音缺陷和方音),做到不落(辣)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不拖尾韵),词的轻重格式正确。

(荆门方言和普通话轻重格式比较)流利地读,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通顺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

有感情地读,是指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正确处理重音、停连、语速、节奏、语气等,能用声音生动地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做到以情感人。

需要注意的是,有感情地朗读既是朗读训练的最高要求,又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普遍要求。

教学中,不应只重视对少数学生的训练,而忽视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要求。

三、朗读训练的原则(一)整体性朗读是吸收和表现相统一的过程,朗读训练是听说读写的整体性训练。

要充分发挥朗读训练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朗读训练与其他语文训练、教学方法和阅读形式的关系。

1.朗读与理解的关系。

理解课文内容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有可能通过朗读准确传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朗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也将更加深入。

2.朗读与讲解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也是讲解,而且是更加深入、具体、生动的讲解。

“五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五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五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五读法”是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五种读书方法,即“朗读、默读、影读、背读、外读”。

这五种读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五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首先是朗读法。

朗读是指学生大声读出课文或文章的内容,重点是准确、流利地朗读出文字。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掌握词句的发音和语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读,或者让学生自主进行个体朗读。

在集体朗读中,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加趣味性;在个体朗读中,可以进行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适当的纠音和矫正。

其次是默读法。

默读是指学生在心里阅读课文或文章的内容,重点是理解、领悟文字的含义。

通过默读,学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静音默读,让他们自主思考,理解课文内涵。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默读训练,如限时默读、默写对照、默读查漏补缺等,以促进学生的默读水平的提高。

再次是影读法。

影读是指学生以低声或口型不发声地阅读课文或文章的内容,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语感。

通过影读,学生可以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进行带动影读,通过教师领读和学生跟读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中的重音、停顿等语音特点有所感知。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视读,即通过眼睛模拟语音的语调和语气,使学生对表达生动的语言有所感悟。

然后是背读法。

背读是指学生将课文或文章的内容背诵出来,重点是提高记忆力和理解力。

通过背读,学生可以牢固掌握诗词和名著的内容,对语言的运用更加熟练。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背诵任务,如背诵诗词、背诵段落等,让学生进行个体或集体的背诵。

教师还可以进行联想背诵,即通过联想和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最后是外读法。

外读是指学生阅读与课文或文章内容相关的其他材料,重点是拓展阅读面和开拓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和默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和默读
2.刚接触的新课文或检查预习时要朗读。只有出声地读才能检查能否正确地读出字音,“正确地读”是理 解课文的前提。上新课开始时用多种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利用注音达到正确地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目 前常用的方法是“自由小声读”。有的教师上课直到一课书上结束了还有相当的学生读不下来。我们在听课时 曾测试过部分班级的学生,一课书上完后留一组同学“开火车”一人一个自然段诵读课文,结果城市学生好、 中、差各占三分之一,农村学生中读不正确的学生达一半。“差”生是指“正确地读”都做不到的学生,即达 不到“用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读清楚、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字句、不顿读、不唱读” 这一标准的学生。试想一下一课书学习完后有一半或三分之一学生连课文都读不下来的语文课效率是怎样的? 所以,笔者认为无论什么样的班级,学习语文首先得把课文正确地朗读下来,继而达到“流利地读”,即“读 得通顺流畅,节奏自然,过渡适当”。待理解了或结束一课时进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即“在体会课文思 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重音、速度、停顿表达出来”。那种不让学生熟读课文,一上讲台就喋喋不休 地讲解的教法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搞好默读教学有两个问题值得重视。
一是做好朗读向默读的过渡。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将大声朗读和小声朗读配合起来。小声朗读 阶段是默读开始形成时的有声阶段,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进入无声阶段(第二册下,第10课后),只用眼、 脑,不用耳、口,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直至四年级能按要求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想、边批画的 习惯。
5.要求背诵的课文得先朗读。朗读可以建立并促进学生视觉、听觉、思维三者间的联系,提高记忆的速度 ,所以背诵要建立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此外,诗歌、童谣以及课文中对话、抒情句要让学 生通过朗读加深理解。

朗读与默读的区别厉家华

朗读与默读的区别厉家华

朗读与默读的区别厉家华朗读和默读是两种重要的阅读方式,它们之间有些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小学阶段,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通过朗读的方式学习课文,从二年级开始学习默读。

默读需要在具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

初入学阶段,必须先搞好朗读训练,为默读打好基础。

随着年级的升高,训练默读的时间要相应增加,默读的要求不断提高,朗读和默读交替进行。

学生们在掌握朗读方式的基础上学习默读,提高默读能力,从而加强阅读能力。

但不可否认,朗读和默读之间存在着区别,笔者拟从评价标准、适用年级、课文类型、学习目标和学习价值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评价标准小学阶段朗读应达到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一是正确:指朗读时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 不读错字, 不丢字, 不加字, 不唱读, 不重复字句。

二是流利:指读得连贯、自然、流畅, 速度适当, 不重复, 不断读, 不读破句子。

三是有感情:指根据具体的文章内容, 正确处理重音、停顿, 运用适当的速度和节拍, 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轻重缓急, 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

默读的要求在于:正确、理解和速度。

其一,正确:从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之类的心理活动。

同时,人也必定借助于这类心理活动来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

感知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是其他心理活动的基础。

在阅读活动中也是如此。

首先就要求感知正确。

在默读过程中就是要做到不错看,不跳行、错行。

例如我们在默读上段文字中的“小学阶段朗读应达到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时,就不能遗漏了一个字,漏看了一个词语对于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都会打上折扣。

在理解上出现偏差。

其二,理解:这里的理解可以分成两层意思来说。

首先是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和写法。

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

文章写了一些什么,想要表达什么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写法又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特别之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默读之中应该能理解。

小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之“朗读、默读、诵读”-最新教育文档

小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之“朗读、默读、诵读”-最新教育文档

小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之“朗读、默读、诵读”-最新教育文档小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之“朗读、默读、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主张让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在阅读方法技能运用中,真正获得阅读的能力。

朗读、默读、诵读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一项重要的技能。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这一项技能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呢?一、朗读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评价的一个重点。

古人曾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积累更多语言,丰富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并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教育。

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任务中,它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由于他们的注意力比较弱,进行朗读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是落实情感目标、陶冶情操最有效的方法。

那么,如何进行朗读指导呢?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朗读这种有声语言的作用,与文本进行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感情呢?在阅读教学时,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重要的人物对话进行朗读感悟,让学生读中悟、悟后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从而升华情感,体会人物的心情,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默读默读,是一种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的阅读方式。

由于默读不用出声,因此更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文本的理解和领悟。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三个学段的要求是,第一学段: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默读的要求,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那么如何进行默读的训练指导,才能真正地将这一原则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朗读向默读自然过渡从小学生默读能力形成的规律看,小学生默读会经过从“小声读”到“无声读”这样的一个过程。

阅读教学中的六种读法

阅读教学中的六种读法

阅读教学中的六种读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部分,对七至九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反复强调了六种类型的“读”,即“朗读”、“诵读”、“默读”、“略读”、“浏览”、“精读”,归之“六读”。

显然,这六种是最基本的,在教学中必须落实好。

然而,读法各有特点,有各自的功能和要求。

有的读法概念模糊,内涵和外延有不定性;读法之间也有概念交叉的情况。

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上,必须将他们区分清楚。

朗读即“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

是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它是相对于“默读”的。

成功的朗读是对文本的艺术再创造。

阅读课上,朗读最能全面的反馈阅读效果。

就朗读功能而言,它可以解决略读层面的问题,如感知课文大意,了解课文梗概等;也可以解决精读层面的问题,如品味含义,欣赏美点,揣摩语言等。

学生能从朗读中领会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情趣,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心灵受到触动。

学生还能在朗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的气韵,体会用语之奥妙,自然而然地吸收语言之精华,从而产生百读不厌之兴趣,形成“好读”之习惯。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对朗读质量的总体要求。

因此,教师要从“正确”、“流利”、“有感情”几方面指导学生朗读,向学生传授朗读知识,让他们掌握朗读技巧,逐步培养其朗读能力。

读“正确”,最基本的是读准字音、重音、停顿。

吐字清晰,音正腔圆,是对朗读发音的起码要求。

读准重音,标志着对词语在文句中地位的把握,对领会句子要义乃至全文主旨来说都很重要;读好重音,能够让听者抓住要点,加深印象。

至于重音的确定,要视语境而定,尤其是逻辑停顿。

当然,学习语法停顿知识,对把握朗读停顿会有帮助。

朗读时,在句子中间或句末作或长或短的停顿,一方面是出于人的生理或句子结构的需要,停下来换气或使句子层次分明,有一种韵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并让听者有时间领会朗读的内容。

由此可知,读好停顿,也是朗读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朗读与默读有什么区别

朗读与默读有什么区别

朗读与默读都属于阅读,只是形式和作用存在一定差别,二者都是很重要的阅读技能。

朗读不仅是一种基本技能,在高度发展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成为有重要意义的语言艺术,如诗歌朗诵、表情朗读等等。

但通常所说提高阅读能力主要指发展默读能力而言。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增强记忆、培养语感,还有利于理解欣赏文学作品。

这由于朗读具有一些独特的作用;1.可用以朗读散文、诗歌、戏剧、故事等文学作品,有利于理解欣赏、改正发音、增强节奏感、提高措词和释义能力;2.通过朗读能够诊断阅读中的不足,检查流利与准确情况;3.朗读可使学生认识到书面语只是口头语的不完整的记录,朗读时,同口语一样有着能表达意义的语调、表情等不可能在书面语中得以精确再现的方面。

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要求尽量做到默读,似乎朗读与默读之间存在着矛盾。

其实,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对初学者说来,朗读和默读的区别只在出声与不出声。

而不出声并不等于没有发音动觉的存在。

初学者在默读时虽不读出声来,发声器官却仍在参加工作,而且默读与朗读的速度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有些成熟读者例如专业的广播员,其朗读速度甚至可以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使有些人看材料也跟不上。

但对熟练的默读者说来,其默读速度无疑比朗读快得多。

应该承认,朗读的速度远较默读为低。

这倒并不象有些人设想的,默读省掉了朗读中的发声阶段,感知刺激与意义直接联想。

因为默读不必读出声来,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摆脱语音动觉,言语知觉中存在着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不可能依靠孤立的视觉进行阅读,只是参与有多少、强弱、主次而已。

默读时,对言语动觉似乎要求较低,没有对语音、语调、响度等方面正确适度的要求,甚至不知发音的词也可用自己的音代替。

语言毕竟是有声的,主要是以听觉形象储存。

阅读过程中并非逐词一次次解释所读内容,往往是在读到足够数量的材料时才获得理解。

这种延迟理解要求读者记住足够数量的上下文。

眼睛实际上超出解释点一段距离,这段超前距离称为眼忆幅度。

朗读和默读阅读教学的两翼

朗读和默读阅读教学的两翼

朗读和默读:阅读教学的两翼嵇康(通州高级中学。

江苏南通226300)摘要:朗读和默读都很重要,它们是阅读教学的两翼。

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两种阅读教学方式往往会有失偏颇。

本文旨在就朗读教学和默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其训练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默读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中说:“阅读总得‘读’。

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读也是读,乃至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可见阅读教学的根本方式就是“读”。

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朗读和默读是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两种。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变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

它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的阅读方式,也是传统而有效的阅读方式。

默读.是一种不出声的阅读方式。

它是阅读生活中最普遍、最经常的方式。

默读是阅读训练的终极目标。

一、朗读和默读的重要意义朗读和默读都很重要.它们是阅读教学的两翼。

朗读教学和默读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为手段。

一为目标。

(一)从“手段”看“为了能够领会世界上各种现象的日益复杂性.并战胜它所引起的失落感,每个人均应首先获得一整套的知识.然后学会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以批判的精神来对付大量流通的信息”,…而这一整套知识的获得,得靠教育、靠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前者还进一步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1.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1)帮助学生领会文本的内容和意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体验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朱熹说得好:“只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t(U J I学斋规》)。

如果不去朗读,甚至大声诵读,我们恐怕体会不了“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辨析六种阅读方式,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辨析六种阅读方式,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读” 。诵读 有“ 诵 ” 背诵 ” 念 和“ 之分 , 都要求 声音 洪亮 , 疾徐 有 致 , 要 眼到 、 还 口到 、 耳到 、 心到 , 全身 心地 投 入 , 诵读 从
中体会 节 奏感 , 品味 作 品的情趣 和神 韵 。
读 是 小 学 语文 教 学 一 个 永恒 的 主 题 , 语 文 课 程 标 《 准》 阅 读 目标 ”“ 在“ 、 阅读 建 议 ”“ 、 阅读 评价 ” 部分 , 小 等 对

项重 要 的基 本功 , 语 文 学 习而 言 , 读 是最 重 要 的 。 就 朗
朗读是 阅读 的起 点 , 是理 解课 文 的重 要手 段 。因此 , 们 我
教师 要 从 以下三 方 面 向学 生传 授 朗读 知识 , 让他们 掌 握 朗读技 巧 , 逐步 培养 其 朗读 能力 。

论 研 究
辨析I =种阅读方式
◇福建省惠安 县实验小学 蔡 田华
“ 正确 ” 朗读 , 地 最关 键 的是读 准字 音 、 音 、 重 停顿 。 读
准 字音 要求 吐 字清 晰 , 正腔 圆; 好 重音 是对 词 语在 文 音 读
句 中地位 的把 握 , 能够 让 听 者 抓住 要 点 , 深 印象 ; 好 加 读 停 顿 是在句 中或句 末 作或 长 或短 的停 顿 ,使 句子 层 次分
是用较 少 的 时 间读 较 多 的 内容 ,小学 高年 级 的阅 读教 学 t
读 报杂特 上以 知 见凸’ 鬟读看 ,是 ,加 和 , 、志别 网增 识 闻 , 如
显 浏览 为搜集 信 息 的重要 作用 。
到: 到、 到、 眼 心 手到 。 眼到 , 是要 求眼 睛认 清每 一个 字 , 就 每 一个 句 子 , 能把 注 意 力对 内容 的 理解 上 ; 到 , 是 并 心 就

默读的好处和朗读的坏处作文

默读的好处和朗读的坏处作文

默读的好处和朗读的坏处作文你应该有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这种心态胜过一切,有利于事业的成功,更有利于你一生的境遇,因为这种境界是由你的心境和态度决定的。

我们是人类未来的灵魂,社会不只是钢筋水泥建造高楼大厦,而是需要有鲜活的生命,娇嫩的心灵,祖国的未来。

所以,作为学生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的感召力、说服力、鼓动力,拓宽自己的语言内涵,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凝聚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再现语言趣味性、灵活性、厚重性,就用才能将默读的好处和朗读的坏处作文完美的展示给大家。

回首写默读的好处和朗读的坏处作文和读书的日子,我仍忍不住怦然心动,一路走来,山高水远,我对书始终保持着一种绵绵不尽的情感,夜阑人静,一书在手思绪万千。

拜读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卷卷都缀满一个深深的情字,翻阅人世千般气象,万种风情的纸页。

走进公园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国旗台,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令人肃然起敬。

再往里走些,是大片大片的绿植和花朵,有紫薇花、桂花、广玉兰、无患子……我一下子被紫薇花吸引过去,那一簇簇紫色的花朵在枝头绽放着笑脸,挨挨挤挤地簇拥在一起,像是在窃窃私语。

仔细瞧,小蜜蜂在花间辛勤地采蜜,小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真是一幅热闹的景象啊!当一个人需要关怀,就像你思考如何写默读的好处和朗读的坏处作文时,需要别人向他伸出援手,付出爱的时候,却没有人理睬他,那么,他有多痛苦啊!就算你家财万贯,事业有成,有着天使脸孔,却不愿为一些需要一点点帮忙的人送出关怀,那又有何用就算你拥有世间财富,丰功伟绩,花容月貌,但走到哪里别人向你投来异样的眼光,这眼光不是羡慕、赞许,而是嫉恨、厌恶。

助人为乐,这个词,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每当我们帮忙别人的时候,别人开心的笑了,而你的心里,也会有一束阳光照射进来。

前方之路充满未知,或荆棘满布,或寸步难行,或毫无方向。

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心怀梦想,勇往直前。

坚持初心,始终不改,只有这样方可实现心中的梦想。

动静相宜:语文课堂中朗读和默读的有效运用

动静相宜:语文课堂中朗读和默读的有效运用

[摘要]朗读与默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

朗读与默读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教师适时调整朗读与默读的顺序,通过“先动后静”“先静后动”“动静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朗读与默读的教学效用,让学生在动静相宜的课堂中体验到语文的魅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朗读;默读;动静相宜[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3)15-0020-03朗读、默读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要途径,但二者的作用各有不同。

朗读与默读,一个倾向于对外输出,一个倾向于对内输入。

教师可以将朗读与默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调整朗读与默读的顺序,运用先朗读后默读、先默读后朗读、穿插朗读与默读的教学方法,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先动后静,以熟练朗读强化默读体验“先动后静”就是指让学生先朗读后默读。

目的是先让学生在朗读环节集中注意力,大致把握文本的意思;再进行默读,结合朗读所得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尽情思考,让学生获得更好的默读体验。

这种教学形式比较适合第一次阅读或者阅读难度较大的文本。

这是由于文本难度较大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

若能够让学生先朗读,以朗朗上口的词汇、语言、段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文本有个初步印象,就能有效降低默读中思考的难度,更有利于学生品味文本语言,发展思维能力。

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山行》是一首古诗。

古诗的语言思维与现代文不同,具有一定的晦涩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中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情感,教师运用“先动后静”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先通读整首诗,熟悉古诗词的语言方式,再默读古诗,仔细品味诗句的内涵。

活动1:课文朗读这首古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对此,教师提出朗读要求:“根据对字词的预习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想象,这些词汇聚之后形成了怎样的景色?”为了便于学生朗读与理解,教师给这首诗划出分节线:“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动一静 相得益彰——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和默读

一动一静 相得益彰——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和默读
阅读是开阔视野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阅读可以引领你看到 不 一 样 的 世 界 , 并 且 可 以 充 实 自 己 的 生 活 ,阅 读 的 方 式 有 很 多 种 ,朗 读 、默 读 是 阅 读 过 程 中 的 重 要 方 法 。
一、默读—— —静的感悟 默读是阅读过程中很重要的方式之一。默读会营造一种安 静 的 读 书 氛 围 ,有 利 于 引 发 学 生 的 思 考 。 整 个 阅 读 过 程 的 完 成 , 要 做 到 动 静 结 合 ,既 要 有 朗 读 又 要 有 默 读 ,两 者 之 间 相 得 益 彰 。 教师需要思考什么样的文章适合默读?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 “ 书 读 百 遍 ,其 义 自 见 。 ”不 同 的 思 考 方 式 会 有 不 同 的 结 果 ,所 以 书中所表达的意思或者传递的感情并不是唯一的,可能会有不 同 的 理 解 方 式 ,但 这 个 过 程 需 要 静 心 阅 读 。 《 少 年 闰 土 》 这 篇 文 章 主 要 讲 述 了 , 闰 土 和 “ 我 ” 的 故 事 ,“ 我 们 ”在 童 年 的 时 候 做 过 很 多 的 事 ,在 一 起 很 快 乐 ,但 在 大 家 都 长 大 成 人 后 ,却 没 有 了 天 真 无 邪 的 交 流 ,仿 佛 变 得 更 陌 生 了 。 学 生 对 这 件 事 情 感 到 很 疑 惑 ,因 此 在 讲 解 这 篇 文 章 的 时 候 ,我 先 将 写 作 背 景 讲 述 给 学 生 ,然 后 给 学 生 足 够 的 时 间 进 行 默 读 思 考 ,让 大 家 在 阅 读 过 程 中 思 考 这 个 问 题 ,通 过 阅 读 的 方 式 与 作 者 交 流 ,与 文 本 交 流 ,这 样 才 可 以 真 正 理 解 作 者 所 要 表 达 的 感 情 。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 我 给 学 生 足 够 的 时 间 去 阅 读 去 思 考 ,完 成 对 文 章 内 容 的 品 味 、理 解 。 除 此 之 外 ,交 流 的 过 程 ,都 是 由 浅 至 深 、由 局 部 到 整 体 的 过 程 ,因 此 需 要 默 读 ,用 心 去 钻 研 所 讲 述 的 内 容 。再 者 ,合 作 学 习 是 新 型 的 学 习 方 法 ,有 利 于 学 生 参 与 课 堂 ,学 生 在 课 堂 中 可 以 发 表 感 悟 、见 解 ,但 这 个 过 程 中 ,也 不 可 以 只 关 注 学 生 的 交 流 ,忽 视 了 默 读 与 思 考 。这 样 教 学 效 率 并 不 会 得 到 提 高 。学 生 静 心 读 书 的 时 间 过 少 ,或 者 没 有 文 字 的 浸 润 ,没 有 深 沉 的 思 维 ,课 堂 上 就 不会有智慧的火花和灵动的思想。 二、朗读—— —动的领会 1.养成每天朗读的习惯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为 了 让 学 生 对 要 讲 解 的 知 识 提 前 了 解 , 教 师 通 常 会 让 学 生 进 行 朗 读 ,但 是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老 师 并 没 有 给 学 生 充 分 的 时 间 ,很 多 情 况 都 是 学 生 还 没 有 读 完 或 者 刚 刚 读 完 , 教 师 就 会 示 意 学 生 停 下 来 ,这 种 情 况 下 ,不 足 以 让 学 生 养 成 良 好 的 朗 读 习 惯 ,仿 佛 课 上 的 朗 读 时 间 只 是 一 种 形 式 ,并 不 强 调 起 到 什 么 作 用 。这 种 走 马 观 花 的 朗 读 方 式 ,对 学 生 起 不 到 十 分 有 利 的 作 用 , 朗 读 可 以 不 是 刻 意 的 、 专 门 安 排 的 ,朗 读 过 程 应 该 穿 插 在 整 个 阅 读 过 程 中 ,所 以 教 师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应 该 给 予 学 生 足 够 的 时 间 去 朗 读 ,让 学 生 形 成 一 种 朗 读 的 习 惯 , 畅 游 在 书 本 里 的 海 洋 中 。 学 生 们 通 过 大 量 的 阅 读 ,可 以 拓 宽 自 己 的 视 野 ,了 解 到 自 己 不 知 道 的 事 情 ,发 现 不 一 样 的 世 界 , 教 师 可 以 给 学 生 们 推 荐 一 些 对 学 生 有 利 的 阅 读 书 目 , 可 以 给 学 生 提 出 一 些 建 议 :学 生 在 开 始 读 文 章 的 过 程 中 ,可 能 对 一 些 内 容 不 会 深 入 理 解 ,所 以 可 以 先 理 解 表 面 意 思 ,以 读 代 讲 , 给 学 生 思 考 的 时 间 ,对 一 些 优 美 的 语 句 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和默读的区别》
朗读是出声的阅读,默读是无声的阅读。

朗诵也是出声的阅读,但它是一种艺术化了的阅读。

三者都是语文素养中的必备素质。

明确三者的概念、特点及联系,根据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培养这三方面的能力,对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朗读
朗读是用声音再现文本内容,不仅再现文字,甚至连标点符号、行文格式等都要再现出来。

一切文字都可以作为朗读对象,长到一篇长篇小说,短到一个字、一个词。

它只是传递信息,所以要“照本宣科”,把“沉默”的字、词、句、章转换成有声语言。

朗读要求普通话说得标准,正确处理好停顿、语调、语气,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颠倒语序、语调平稳,还要“眼口不一”,即嘴读到这一句眼已看到下一句。

朗读时要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要和作者想在一起,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二、默读
默读要求是边默读、边思考,并有一定的速度。

由于省去了发音的动作,速度快,环境安静、互不影响,所以便于集中精力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也因此不易疲劳,易于持久。

默读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读书报、查资料,看通知、布告、信件等,都要用到默读。

默读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眼到”就是要认清每一个字,不能一目十行,以免养成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

“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

“手到”就是在默读时,边读边动笔,划出重点词句,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率。

默读可参考使用如下几种方法:
1、带着问题读书。

读书前,思考一下自己对这本书需要了解什么,得到什么等。

然后一边阅读一边寻找自己想要获得的信息,其他的便一带而过。

2、从感兴趣的章节开始读。

枯燥的你不感兴趣的地方可跳过去,从自己感兴趣的精彩处看去,从作者正式阐明的观点,自己想了解的内容入手,然后紧紧抓住其主要部分进行精读。

这样可节约时间,多读些书,还可以避免一下子遇到过难的内容,半途而废。

3、多读推理小说能训练阅读速度。

推理小说故事吸引人,进入大脑的单词量比内容深奥和陌生的书要多一些。

像这样的书在休息时或睡觉前读一些,钻进文字堆里,不但不是负担,还能使你掌握速读方法,对阅读其他书籍大有帮助。

三、朗诵
朗,即声音清晰、响亮;诵,即背诵。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

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力,还可通过朗诵陶冶性情、开阔胸怀,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

朗诵是一种再创作活动。

它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

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还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

“停顿、重音、语速、句调”是其常用的表达手段,除此之外,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

四、三者的区别、联系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1、朗读和默读。

朗读和默读是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的阅读活动。

为了更快掌握读物的内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便更多采用默读的方式。

朗读或是为了发展自己的阅读能力,以便进行自我检查,或是为了读给别人听,因而就要读得精确并富有表情。

从阅读能力的发展过程来说,朗读为默读准备了条件,默读是阅读的高级阶段,但朗读又可以用来作为检查默读的手段。

学生的朗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其语文能力。

但默读又是创新的源泉,人的一生,大量的知识来自于书本,大量的书刊是每个现代人所必读的。

学生的阅读速度往往是与其语文成绩成正比的,同时也和其课外阅读量及知识面成正比的。

教学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朗读,什么情况下需要默读哪?
一般地说,首先是低年级应以朗读为主。

低年级儿童的内部言语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注
意力不稳定,要靠朗读出声的言语来组织思维和依靠生动的音调来理解所读的东西,使自己对教材的注意保持稳定,从而把书面文字的感知与它的含义联系起来。

第二是刚接触的课文或检查预习时应朗读。

只有出声地读才能检查能否正确地读出字音,“正确地读”是理解课文的前提。

第三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学生的文字鉴赏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四是要求背诵的课文应先朗读。

朗读可以建立并促进学生视觉、听觉、思维三者间的联系,提高记忆的速度,所以背诵要建立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

除上述情况外,一般都需要采用默读。

开始学习默读,要朗读训练和默读训练配合使用,到高年级则应把默读训练作为重点。

默读既可以回视或重复看,又便于学生思考,应成为高年级尤其是初中以上程度的学生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

如果说朗读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教学方式,那么默读则是学习语文及其他学科中普遍采用的方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就是通过默读的方式体现的。

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关系着学生的整个乃至一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进程。

因此语文教学要特别加强默读训练。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中学都有语文早读时间。

学校一般要求语文早读要书声朗朗,有的还要求齐读。

事实上这是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僵死的带有形而上学色彩的教条主义规范。

2、朗读和朗诵。

朗读是一种再现,朗诵是一种再创造。

朗诵的要求比朗读要高。

具体地说,二者的共性是:都以书面语言为表达内容,以口头语言为表达手段;都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一种语言再创造;都要求深入理解作品,字音正确、语句流利,语调、语气和谐,用普通话充分表情达意。

二者的区别是:
首先是选材种类不同,朗读的选材十分广泛,而朗诵在选材上只限于文学作品,并且只有辞美、意美、脍炙人口的文学精品,才适合朗诵。

第二是应用范围不同。

朗读是一种教学宣传形式,主要用于课堂学习和电视、电视台播
音等。

而朗诵则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多在舞台上、文娱活动中使用。

第三是表现形式不同。

朗读要求平实、自然,可以边看边读,目的是准确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

朗诵则要求生动、优美,脱稿成诵,面对观众,语音动听悦耳,态势语言和谐优美,眼神、表情、手势等自然大方,既传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又能引起听众的共鸣,目的是在于艺术表演,使听众受到思想感情熏陶和美的享受。

为了增强表演效果,往往还需化妆、配乐,舞台灯光、背景等。

综上可知:
“朗读、默读与朗诵”同样是“读”,但读的方式方法及其作用却是各自不同的。

只有掌握它,才能教好它,学好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