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采集 狩猎
栽培农作物 和饲养动物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
(1)时间:
①约2万年前,先民开始对野生植物进行管理。
②约1万年前,出现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栽培水稻;北方栽培粟、黍;中 国是世界是最早栽培水稻、粟、黍的国家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有石铲、石镰、石 斧等,这些属于新石器,半坡居民处于新石器时代。
石磨及磨棒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半坡居民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人面鱼纹陶盆
鱼纹彩塑陶盆
半坡的彩陶文化
人面鱼纹彩陶盆
尖底瓶
鱼纹陶 盆
原始符号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半坡原始居民 会纺线、织布和制衣
半坡出土的纺锤
骨锥
问题思考:
三 、
黄河
半
坡
居
民
的
生 活
半坡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生活年代 发现地区 生产工具 原始农业
原始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房屋样式
距今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磨制石器、骨器等 种植粟和蔬菜(我国是世界 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猪、狗等家畜 彩陶、纺织、制衣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Biblioteka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4.下列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是
D ( ) A.农作物的种植
B.家畜饲养
C.磨制石器
D.火的使用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房屋:干栏式建筑
初中历史七上第2课教案
初中历史七上第2课教案
课题:中国古代的王朝和文化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的王朝及其特点;
2. 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的王朝及其文化成就。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
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古代的王朝和文化成就。
2. 学习:讲解中国古代的王朝,如夏朝、商朝、周朝等,以及它们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古代的文化特点和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4.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5.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准备一个展示关于中国古代王朝和文化的PPT。
教学资源:
1. 图片或视频资料;
2. 教科书;
3. 电脑和投影仪。
教学参考:《历史七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
还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 (27张)(共27张PPT)
问题探讨
(4)这种地理环境差异是如何影响房屋建筑的?
地穴式房屋有利于防风、保暖适合北方的气候条件;
干栏式房屋既通风又防潮,下层还可以饲养家畜。
课堂小结
原始农业的发展
居住区
原
半坡
生产工具
始
居民
农
生活用具
耕
生 活
房屋、水井
河姆
渡人
农业生产
雕刻艺术
再见
(2)在生活中学会了制作什么? (3)种植什么? (4)饲养什么? (5)使用什么?
问题探讨
(1)居住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问题探讨
(2)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问题探讨
(3)种植作物—粟。 (4)饲养家畜—猪和狗。
(5)生活用具—陶器,彩陶最具特色。
新课讲解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4)制作的农业工具中最为典型的是什么?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归纳半坡遗址发现的地点、时间,并探讨地理环境与半坡遗址产生的关系? (1)为什么说原始农业的兴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南方湿润的气候适合水稻的生长。 这些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因为河流的中下游地势平坦、宽阔,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便于进行农业生产。 ①处于相同的社会发展时期; 明确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特点的原始农耕典型。 (1)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式样是怎样的? (4)制作的农业工具中最为典型的是什么? (1)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性遗址除了半坡遗址外,还有哪些?这些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5)使用什么? ②都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形态;
2.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 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教学反思:
这是七年级历史的第二课。学习了前一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之后,同学们对历史学科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我也稍稍地改进了一下我的教学方式。第二课的内容仍很简单,掌握原始农耕时代三个典型的文化聚落就基本完成了新的知识。当然,在情感与价值观上,我要树立同学们对我们原始农耕文化的自豪感。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就是我们中国啊。我打了个比方,我们某某班是玉潭实验学校第一次月考拿第一个第一名的班级,这值不值得骄傲,值不值得自豪?一般跟“第一”扯上关系的都是需要识记的历史。就像大汶口文化第一次出现了什么?——私有财产,我就比方说,我们某某班同学口袋里的钱是不是私有财产?出现私有财产意味着进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
2、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
3、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
4、半坡人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
5、半坡人会纺织和制衣。
6、生活在长江流域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距今7000年左右。
7、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建筑。
8、农业工具是骨耜。
会雕刻技术。
9、河姆渡人的木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10、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国家。
11、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12、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生活流域:黄河流域。
生活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距今时间:距今约6000年。
居住环境:居住区有房屋、窑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超值陶器的窑场。
房屋特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
使用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
制造骨器、角器等。
生产活动: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
用渔叉、鱼钩、渔网捕鱼。
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
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
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为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鱼纹、鹿纹较多。
还有装饰品和少量的乐器,如陶埙。
还有纺织、制衣用的骨针、骨锥、纺轮。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生活流域: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
生活地点:浙江余姚。
距今时间:距今约7000年。
房屋特点:干栏式房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木构水井: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主要作物:水稻,遗址中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址,说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农业工具: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是骨耜。
主要家畜:猪、狗和水牛。
其他器具: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
艺术品:会运用雕刻等技术,将象牙和兽骨制成艺术品。
懂得使用天然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2) 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史料二图中两种房屋的 样式为什么不同。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姆渡人生活的地区高温、多雨、潮湿,干栏式房屋既可防 潮,又便于通风降温;半坡人居住的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夏季炎热, 冬季寒冷,而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人类走出洞 穴盖房定居,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 了活动范围,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3) 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 原始居民的异同。
【答案】不同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种植粟,河姆 渡居民种植水稻;房屋结构不同,半坡居民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河姆渡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陶器种类不同:半坡居民制作彩陶, 河姆渡居民制作陶器。相同点: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出现原始农业; 居住在房子里,过着定居的生活;饲养家畜;学会了制作陶器和乐 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知识延伸
我国原始农耕文明出现和发展的重大意义 (1)在农业出现以前,由采集和渔猎活动而得到的野生动植物是人 们食物和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农业出现后,人们才改变了人与自 然的关系。 (2)由于农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剩余粮食。这时, 聚落、畜牧业、手工业出现,脑力劳动得以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 农业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是文明的基础。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原始农耕生活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要点探究 解决问题
探究点一 原始农耕生活
材料一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材料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1)阅读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图(a)、图(b)、图(c)包 含了什么信息。
河南省开封市十七中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名师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
熟练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等历史概念。
进而认识其发展特点的差异,并认识其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仔细观察本课中“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和“半坡出土的纺轮”“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及“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等图示,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并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2.通过对本课中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原始的农耕生活特点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和学科交叉知识运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私有财产、贫富分化、阶级等历史概念和这些历史概念出现的背景。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前一节历史课上,我们学到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从中我们知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采集和渔猎,以采集为主。
现在,我们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周围的人讨论一下,原始社会人们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现在请同学们回答的是:一、这种不便表现在什么方面?二、怎么样能够避免这种局限性?[学生回答]仅靠“采集”为生,有很多局限性,首先,要受到季节的影响,像植物果实在冬天就很难找到;其次,如遇上自然灾害,像水灾、旱灾等,可能生存就成问题;第三,由于食物来源不固定、不充足,就需要不断变更生活场所,而这种场所的变更在实际中盲目性很大……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回答了以“采集”为生的原始居民的生活的不便之处及解决办法,既然,我们提到解决局限性的最好办法是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那同学们想一想,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可能促使原始人类注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种植,导入框中关于神农氏拣坠落地上的谷粒并把它种在田里的神话传说能否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学生回答]原始人类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注意到了可食的食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的现象,从而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的尝试,原始农业出现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2.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教学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人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农业是怎样发展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里,有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传说,上古时候,有一只遍身通红的鸟,嘴里衔了一株九穗的谷物,谷粒坠落地上。
神农氏把谷粒拣起来种在地里,没想到谷粒熟了。
于是他把种植的技术教给人民,从此就有了农耕。
虽然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传说不可尽信,但自然界野生植物的生长过程给先民以启示,这一点应是确信无疑的。
大约在7000年前,在中国的人类已逐步进入定居生活,会制造精美的陶器和磨制石器,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这表明在中国大地上很多地区出现了文明的曙光。
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反映了什么样的特色?中国的早期农业又是怎样发展的?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根据导读提纲阅读课文。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1.半坡居民生活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他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特点?2.河姆渡人生活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他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特点?3.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是什么?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学生阅读课本第6页第一段归纳相关知识,学生叙述后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时间:距今约六千年。
生活位置: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
2.课件展示《北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半坡村落布局示意图》《半坡原始村落遗址》等图片。
学生根据课本及图片复述半坡人的居住区布局及房屋特征。
课件展示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子,定居生活。
3.学生根据课件展示的《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半坡出土的纺轮》《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及课本内容归纳半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优质教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让学生说出主要粮食作物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切入本课学习课题)粮食为万物之首,粮价为百价之基。
为更好地解决我国14亿人吃饭大问题,将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中国杂交稻之父袁隆平90多岁了,仍然还在日夜操劳。
他带队攻关,总有新突破,好消息频频传来——2020年4月19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南繁育种基地杂交水稻新品种试种成功:亩产1081公斤,比原来增产40%。
今年将在全国推广1万亩。
中国是农业大国,水稻种植的历史源远流长。
那么,我国古代农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文)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原始农业的发展(一)农作物的栽培1.【组图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从出土文物中感受农业历史的变迁2.教师提问:根据组图和教材内容,说说我国农作物栽培的时空、作物和分布区域。
提示:距今一万年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先民栽培稻,北方先民栽培粟和黍。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这些是我们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二)农业的发展表现1.【展示图片】骨耜江西仙人洞遗址复原陶罐裴李岗遗址出土羊头、猪雕塑2.教师结合图文提问:我国古代农业由初兴到发展,历经了怎样的发展变化?提示:(1)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得到推广。
(2)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进行耕种,农业在生活中所占比重增加。
(3)出现了家禽饲养、制作陶器等。
(三)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上述图文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认识古代“农业”的内涵和表现。
2.【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农业兴起的四个表现)目标导学二:河姆渡人的生活(播放多媒体视频)【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面至P11面图文信息,让学生完成列表中的任务,培养学生知识归纳、整理的学习能力)(一)河姆渡遗址的时空【遗址图展示】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2.教师结合河姆渡遗址图提问: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时间、地点在何处?河姆渡遗址所处的地理环境是什么?提示: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最新人教版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反思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反思《原始农耕生活》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2课。
本节课堂的主要特点有:1.积极创设问题和活动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课堂中,我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的问题,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班级共同讨论、小组模拟等多种活动开展学习,把学生始终置于问题情境中、活动中,师生始终处在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想象、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在引入新课前的提问和观看图片,充分考虑了初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和好奇心,课中把学生分成两组扮演原始居民的角色,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下就把远古历史展现到了眼前,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历史的趣味,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历史课的距离,让学生带着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进入历史课学习,为学生掌握基础历史知识和基本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和谐求真,启发学生勤思考,积极参与。
以前任教历史学科时,为了教学效果,我常常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灌输知识,在讲历史课时照本宣科,或生硬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照书回答,学生学习时感觉历史离他们太远,索然无味,更谈不上启发思维能力从而导致历史教学效率不高。
这堂课,我注重体现历史课程改革的新的理念,突出了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课堂上注意了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4.注重指导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单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
这堂课无论是学生角色扮演,还是师生、生生的互问、学生的小组内、班级内讨论,都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教师随时随地引导学生把历史同学生自身的观点结合起来,认真引导对问题的探究并及时点拨。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 手工业
建造半地穴 式房屋 制造彩陶、 纺织
建造干栏式 房屋 制造陶器、 玉器和造船
半 坡 河 姆 渡
约六
千年
约七
石刀 耒耜
种植水稻
磨制石器 耒耜耕地
千年
饲养水牛、 猪和狗
课堂检测
1、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他们是 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2.半坡氏族人们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彩陶 B.青陶 C.白陶 D .黑陶
C
A
课堂检测
4、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 民种植粟的根本因素是 ( C )。 A.饮食习惯 B.劳动工具 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 5、下列各项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 ①北京人 ②河姆渡人 ③山顶洞人 ④半坡人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课堂检测
1.看图分析:
右边是半坡彩陶上的 彩绘动物图案,它们 是什么动物?你能说 出这些动物和当时原 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 关系吗?
是鱼和鹿的图案。说明半坡的原始 居民还捕鱼打猎,以补食用。
课堂检测
3.找一找: 从以上课文的叙述,你能 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 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谢谢大家!
三项。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房屋
河姆渡干栏式建筑
思考: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
房屋呢?
浙江地区地势低洼、 潮湿温热。这种房 屋可以防潮,通风。
河姆渡
出土的陶猪
河姆渡出土的 猪纹长圆形钵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时间、起源地: 距今9000—7000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 河流域 过程: 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耕种。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
以下是这一课的主要内容:
1. 夏朝:大禹治水的故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
夏朝的政治制度是世袭制,国家分为九州,实行分封制。
夏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麦子等农作物。
2. 商朝:商汤是商朝的建立者,他推翻了暴政的夏桀,建立了商朝。
商朝的政治制度是世袭制,国家分为诸侯国,实行分封制。
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
商朝的文字是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
3. 周朝:周文王和周武王是周朝的建立者,他们推翻了商朝的暴政,建立了周朝。
周朝的政治制度是世袭制,国家分为诸侯国,实行分封制。
周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
周朝的文化以礼乐制度为核心,强调礼仪和音乐的重要性。
4.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分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两个阶段。
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和政治斗争。
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各国之间也经常发生战争和政治斗争。
5. 总结:通过学习这些历史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变迁,以及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共19张PPT)
• 8.音乐绘画:原始乐器骨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河 姆 渡 遗 址 出 土 的 稻 粒
河姆渡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
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
原始农业的发展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原始农业兴起于: 黄河、长江、淮河流域 3.耕作方法: 刀耕火种,耒耜耕种
6.原始饲养业:
7.原始手工业:
8.音乐绘画:乐器陶埙,彩陶上几何图案,动植物纹饰
浙江余姚河姆渡
2019/3/1 长沙市第六中学 周宽 11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2019/3/1 长沙市第六中学 周宽 12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 • • • • • • 1.地点: 浙江余姚( 南方长江流域) 2.时间: 距今约7000年前 骨耜最为典型 3.生产工具: 4.农作物: 水稻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 猪、狗和水牛 7.原始手工业:木结构水井,陶器、玉器,雕刻,
4.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 聚落,磨制工具 5.意义: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 的物质基础
不同点
北方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半坡 原始聚落)
南方
(长江流域的河姆渡 原始聚落)
气候温暖 种植粟、黍 半地穴式房屋
气候湿润 种植水稻 干栏式房屋
妇 女 织 布 缝 衣 想 像 图
原始符号 这些陶器各有什么用途?
半坡出土的纺轮
2019/3/1
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 渔叉和渔钩
8
一、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2.时间: 距今约六千年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4.农作物: 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本课要点识记内容1、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旧址,距今约6000 年。
2、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子。
3、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
4、半坡人主要生活器具是陶器。
5、半坡人会纺织和制衣。
6、生活在长江流域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距今7000 年左右。
7、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建筑。
8、农业工具是骨耜。
会雕琢技术。
9、河姆渡人的木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月最早的木构水井。
10、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种植水稻的国家。
11、黄河流域是种植粟的最早发源地。
12、农作物栽种、牲畜饲养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盛行和发展的重要标记。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生活流域:黄河流域。
生活地址: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距今时间:距今约 6000 年。
居住环境:居住区有房子、窑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超值陶器的窑场。
房子特点:半地穴式圆形房子,屋内有灶坑。
使用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
制造骨器、角器等。
生产活动:从事农业生产,主要栽种粟;饲养猪和狗等牲畜;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
用渔叉、鱼钩、渔网打鱼。
收集野果作为食品的增补。
生活器具:主假如陶器,最具特点的为彩陶。
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为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此中鱼纹、鹿纹许多。
还有装修品和少许的乐器,如陶埙。
还有纺织、制衣用的骨针、骨锥、纺轮。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生活流域: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域。
生活地址:浙江余姚。
距今时间:距今约7000 年。
房子特点:干栏式房子,这是中国最早的木建立筑。
木构水井:河姆渡旧址发现了木构造水井,是迄今发现年月最早的木构水井。
主要作物:水稻,旧址中发现了人工种植水稻的旧址,说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发源地之一。
农业工具: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是骨耜。
主要牲畜:猪、狗和水牛。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其余器具: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共43页PPT)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 时间: 距今约6000年
• 地点: 陕西西安半坡村
• 住宅: 半地穴式房屋
• 生活技能
:
半坡人
原始农业: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 原始手工业:磨制石器、骨器、彩陶、纺织、乐器
黄河流域有半坡, 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 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 还会纺线和织布。
河姆渡遗址 浙江余姚 距今7000年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 时间: 距今约7000年
• 地点: 浙江余姚
• 住宅: 干栏式建筑、水井
• 生活技能 :
原始农业:种植水稻、制作农业工具、家畜养殖、 原始手工业:陶器、玉器、纺织、雕刻、天然漆
长江流域河姆渡, 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 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猪不怕苦, 陶、玉、乐器照不误。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 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衣: (1)半坡人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食: (2)种植水稻、粟、蔬菜,人类由采集者转变为
生产者;饲养家畜;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 住: (3)定居:天然洞穴→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工具:(4)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半坡人会制造骨制工具 会制造陶器 ,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 半坡人居住的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而半地穴 式房屋冬暖夏凉。
知识梳理
最早
聚落
原始农业 为古代文 明社会的 形成奠定 了重要的 物质基础
7000 干栏式
水稻
西安 6000
半地穴式 粟
课堂作业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原始 居民
半坡原 始居民
河姆渡 原始居民
距今 时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教案
2.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
A.彩陶B.黑陶C.白陶D红陶
3.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
A.尧的部落联盟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4.属于我国母系氏族时期的原始人类有( )
①大汶口原始文化早期居民②河姆渡居民③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把握好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注意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不同时间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变化。例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注意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注意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学法指导:
1.学生通过列表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原始居民
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约10000年左右的新 石器时代早期。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 会制作精美的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 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从考古发现了解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 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第2课 原始的耕生活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 重大意义?
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 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 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 发展。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四、原始农业的发展:
1、中国农业的起源 距今约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2、原始农业的发展: 采集植物 栽培农作物 原始农业
二、半坡居民的生活: 时间: 距今约6000年 地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生产生活: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窖穴、
壕沟,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 磨制石器,制造骨器、角器,种植粟,饲养 猪狗等动物。…… 制造彩陶、装饰品、乐器、纺织、制衣。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半坡遗址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半坡原始农业
长江流域
生产生活:干栏式的房屋 水井
种植水稻、骨耜耕作、饲养家畜、 制作陶器和玉器、乐农耕生活
河姆渡原始农业
河姆渡 出土的 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的石斧和石锄
骨耜
骨耜安装 木柄为耒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河姆渡原始手工业
陶器
骨鱼镖
苇席残片
骨镰
小陶舟
骨针
陶灶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河姆渡原始畜牧业
浮雕羊塑
刻画猪纹黑陶钵
陶猪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干栏式建筑
竖立木桩为底架,在 木桩上铺梁搭板,在 木板上建造长脊短 檐的房屋,最后在房 顶上覆盖茅草。今 天我国南方的少数 民族,如傣族、壮族 、高山族等住房仍 保留着干栏式建筑 的样式。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菜仔
半坡遗址
粟(谷子)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斧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
石刀
石锄
石铲
石斧 石耜冠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 坡 彩 陶
舞蹈纹彩陶盆
鱼纹彩盆
半坡尖底瓶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时间: 距今约七千年左右 地域: 浙江省余姚河姆渡
原始狩猎 “刀耕火种”
饲养动物 原始畜牧业 耒耜耕种
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 食物的“生产”者。
3.原始农业兴起于: 黄河、长江、淮河流域 4.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 聚落,磨制工具 5.意义: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