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加快浙江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浙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共浙江省委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并做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省委、省政府联合制定了《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进一步明确了我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加大了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投入,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提供了保障。

“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社科联组织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抓住机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为不断推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社科人才队伍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社科工作网络和工作平台进一步拓展,社科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日益完善。五年来,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成绩: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新发展。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

份量的研究成果。

——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取得新成效。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了大量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的研究。

——浙江历史文化研究取得新成果。实施了以“今、古、人、文”四大板块为基本框架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为解读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提炼浙江精神贡献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

——学科建设取得新成绩。传统优势学科保持较强竞争力,一批具有特色的新兴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蓬勃发展,各级各类重点学科逐步增加。

——社科联组织和社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全省大多数高校建立了社科联组织,县级社科联数量有了较快增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壮大,涌现出一批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有所传的知名学者和一批功底扎实、学风严谨、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社科骨干。

——社科事业发展增添新平台。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当代浙学论坛”、“浙江人文大讲堂”、“社科专家基层行”等各类社科工作平台先后建立,形成了品牌效应,有力地推动了学术繁荣和社科普及,扩大了社科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社科管理工作呈现新局面。科研管理机制、成果转化和评价激励机制、学术团体管理等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探索和创新出新的管理模式。

据统计,我省现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个,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1个,高校社科联72家,市、县(市、区)社科联37家,省级社科类学会(协会、研究会)近200个,民办社科研究机构35家。全省从事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及管理的人员近10万人,

一大批中青年社科学者进入了省“151”人才工程。“十一五”期间,我省高校共出版社科类专著近6000部,发表论文67400余篇。这些都为“十二五”时期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全社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保障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精品和拔尖学者还不够多,学科优势还有待进一步强化;社科工作的组织网络还有待进一步拓展,资源整合和团队培育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普及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公众的人文社科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条件。中央和省委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党的思想理论不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源泉;全社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一方面,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国内,随着经济社会的转轨转型,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类社会矛盾进一步凸显,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关系,提高党和政府的战略思维能力和决策水平,引导社会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更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

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也进入了一个空前旺盛的阶段,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创造更多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高品质精神文化服务,切实提高社会公众的人文社科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始终坚持正确方向,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继续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圆满完成“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富民强省、社会和谐这一根本目的,按照“开放、整合、提升、融入”的工作总要求,建立健全开放、包容的社科工作平台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使我省的社科工作更好地融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文化大省建设大局,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和实现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 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确保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