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可手法复位

合集下载

耳石症手法复位图示详解

耳石症手法复位图示详解

耳石症手法复位图示详解之五兆芳芳创作
A 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查抄者扶头,头转向患耳45°,面前放置一个枕头以便仰卧时垫肩.
B 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上面,患耳向下,头后仰45°,至少保持这种位置达30秒以上,直至眩晕消失.
C 将头逐渐转正,持续向对侧转45°,保持头位30秒以上.在这个位置时,切记不要把患者的头部后垂太低,不然,容易造成耳石脱落到上半规管内.
DF头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90°,维持此位置30秒以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头位的旋转不要大于45度,并且,不要抬头太高,不然,可能造成水平半规管的位置太低,耳石利用自身的质量下沉到水平半规管内.
G 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位.
复位办法使耳石复位的简单图复位办法的仰望图
耳石复位变位进程的头旋转角度
在执行变位操纵进程中,需要注意每个步调的头部所处的位置,特别是旋转的角度,这决定着是否将患者的责任半规管(即后半规管)放置在最利于耳石沉降的位置,为下一步调的操纵奠定根本.同时,准确的头位不但包管了耳石沿着我们预想的标的目的沉降,也使得误入其它半规管继发形成另外类型的BPPV的可能性减小到更低的限度.。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方法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方法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方法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半卧位复位法:患者靠在一张床上,头部向一侧偏倚,手握住床边。

医生或其他合格的医疗人员用一只手托住患者的头部,在手的另一侧轻轻推动头颅,使头部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30度至45度。

此时,耳石会掉入半规管的更宽的部分,恢复正常。

2. 全身移位法:患者坐在一张带护背的床上,头部稍微向下伸展。

医生或其他合格的医疗人员迅速将患者的头部向一侧转动,再迅速转向另一侧。

这个动作可以重复数次,直到耳石重新定位。

3. 自行复位法:当患者发现自己有耳石症的症状时,可以尝试自己进行复位。

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将头迅速向一侧转动,然后再迅速转向另一侧,以帮助耳石复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手法复位方法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此外,复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感,患者应保持稳定,避免摔倒或受伤。

如果尝试多次手法复位后仍未成功,或者未受过相关训练的人不应自行尝试耳石复位,应寻求医生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耳石症手法复位图示详解

耳石症手法复位图示详解

耳石症手法复位图示详解之杨若古兰创作
A 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查者扶头,头转向患耳45°,面前放置一个枕头以便仰卧时垫肩.
B 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上面,患耳向下,头后仰45°,至多坚持这类地位达30秒以上,直至眩晕消逝.
C 将头逐步转正,继续向对侧转45°,坚持头位30秒以上.在这个地位时,切记不要把患者的头部后垂过低,否则,容易形成耳石零落到上半规管内.
DF头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90°,保持此地位30秒以上.特别须要留意的是头位的扭转不要大于45度,而且,不要抬头过高,否则,可能形成水平半规管的地位过低,耳石利用本身的质量下沉到水平半规管内.
G 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位.
复位方法使耳石复位的简略图复位方法的俯视图
耳石复位变位过程的头扭转角度
在履行变位操纵过程中,须要留意每个步调的头部所处的地位,特别是扭转的角度,这决定着是否将患者的义务半规管(即后半规管)放置在最利于耳石沉降的地位,为下一步调的操纵奠定基础.同时,精确的头位不但包管了耳石沿着我们料想的方向沉降,也使得误入其它半规管继发构成另外类型的BPPV的可能性减小到更低的限制.。

常见类耳石症的手法复位课件

常见类耳石症的手法复位课件

4. 头向健侧旋转45°,保持头位 不变。
手法复位步骤
5. 等待片刻,待眩晕停止后缓慢回到坐位。 水平半规管耳石症:采用Barbecue复位法,步骤如下
1. 患者平卧,头向健侧旋转45°。
手法复位步骤
01
02
03
04
2. 向患侧转头90°,保持头位 不变。
3. 等待片刻,待眩晕停止后 缓慢回到平卧位。
前半规管耳石症手法复位案例
诊断:前半规管耳石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内耳疾病, 其主要症状为眩晕、恶心、呕吐等。通过病史、体位
诱发实验和听力测试等方法进行诊断。
复位方法:采用Gufoni耳石复位法,具体步骤如下
1. 患者平卧,头向患侧转90度,保持该位置。
前半规管耳石症手法复位案例
2. 迅速坐起,头保持前倾30度,保持该位置。
保持平衡
传递信息
耳石在保持人体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人们在进行各种运动时 ,如走路、跑步、跳跃等,保持身体 的稳定。
耳石还可以传递来自内耳的前庭刺激 信息,如头部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等, 这些信息被传递到大脑,帮助人们维 持平衡和协调。
参与身体姿势调整
耳石在人体姿势调整中也扮演着重要 角色。当人们从卧位或坐位变为站立 位时,耳石帮助身体维持平衡并调整 姿势。
普及宣传教育
加强关于类耳石症的普及宣传 教育,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
知和预防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2. 迅速坐起,头保持前倾30度,保持该位置。 3. 保持头位不变,身体向健侧旋转90度,保持该位置。
4. 患者平卧,头向健侧转90度,保持该位置。
外半规管耳石症手法复位案例
5.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眩晕等症状消失。

图文详解:常见4类「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图文详解:常见4类「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图⽂详解:常见4类「⽿⽯症」的⼿法复位图⽂详解:常见4类「⽿⽯症」的⼿法复位2020-09-18原创:医学界医⽣站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称⽿⽯症,是最常见的前庭性疾病,⼈群中有 10% ⼀⽣总有⼀次发作,⽽发作患者中,有接近 50% 患者会有复发。

笔者总结了最常见的⼏种 BPPV 诊断标准及⼿法复位,希望对⼤家的临床⼯作有所帮助。

BPPV 主要由于⽿⽯掉落进⼊半规管,随着头部运动,⽿⽯在重⼒作⽤下在半规管内移动,导致内淋巴不均匀流动,诱发受累半规管的前庭活动,继⽽出现位置性眩晕及眼震,即半规管内结⽯症。

另⼀少见病因为⽿⽯黏附或嵌⼊某⼀半规管的壶腹嵴顶,进⽽引起位置性眩晕,这种 BPPV 称为壶腹嵴顶结⽯症。

⼏种⽿⽯症的共同特点1、短暂的位置性眩晕后,会有较为持续的轻度头晕及不稳感;2、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位置性头晕,并⽆眩晕感;3、发作过程中会出现外部眩晕感;4、需与体位性症状鉴别,后者仅出现于卧位或坐位起⽴时,其他位置性改变时不出现;5、症状不⽌出现于卧位,其他改变头位时也会出现,如前后点头或左右摇头时;患者会将位置性眩晕与后续的持续性头晕混为⼀谈,因此患者描述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数分钟或数⼩时;6、若位置性眼震在⼿法复位后迅速消失,更进⼀步证明该诊断;7、关于壶腹嵴顶结⽯与管内结⽯症在⼿法复位上有区别,前者不能⼿法复位,会加重症状。

后半规管BPPV1. 后半规管管内结⽯症(Canalolithiasis of the posterior canal pc-BPPV)为最常见的⽿⽯症类型,常见于 80%-90% 患者。

单侧pc-BPPV 并不少见,右侧半规管较左侧更易受累,但外伤性单侧受累较⾃发性多见。

诊断标准:BPPV的诊断依赖于病史和体位诱发试验,后半规管常⽤的诱发试验称为Dix-Hallpike。

下图显⽰的是右侧后半规管BPPV的体位诱发⽅法。

在Dix-Hallpike中,如果阳性,在患侧会诱发出具有两个成份的眼震:上极扭转向地性眼震+上跳性眼震。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治疗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治疗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治疗
手法复位分为:Epley法、Semont法、Lempert法、Kim法和Brandt-Daroff习服练习。

手法复位治疗就是医生根据患者受累部位的不同,给予不同复位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经末梢,自然也就不会头晕了。

耳石症手法复位一般一次见效,个别患者需要多次复位才能治愈。

患者复位时会诱发眩晕,偶尔会发生呕吐(需有家属陪同),但一般持续时间短暂,无明显不良后果。

复位成功后需休息半小时后再离开,并禁忌开车。

复位后三天内最好避免平卧。

建议睡硬板床,用荞麦皮枕头。

一、Epley手法
患者由坐位迅速变为平卧位,头稍伸出床沿做半悬垂位,向患侧转头45°,使患耳向下,然后转头90°使健耳向下,保持这个头位回到坐位,头转向正中并含胸低头。

每个位置待眩晕消失再到下一位置。

耳石症-注意鉴别
1、耳石症由于多在头位变动的时候产生,而且现在伏案工作的人群增多,所以很多患者一拍颈椎片都有问题,就容易简单地把这种眩晕和颈椎病画上等号。

2、此病虽为耳鼻喉科疾病,但常首诊于神经科,易误诊为高血压。

耳石症患者即使能到耳鼻喉科就诊,也很容易被误诊为耳水不平衡。

耳石症患者的眩晕与耳水不平衡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

因为耳石症患者只是在头部倾向某一方向时感到眩晕,而且持续时间不过数十秒。

耳水不平衡的患者除了眩晕外,还会出现弱听、耳鸣等症状,看到物体时眩晕会更明显,而且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分钟甚至一天。

耳石症手法复位

耳石症手法复位
第1步 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查者在其背后扶头,头转向患耳45°。 第2步 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上面,患耳向下。 第3步 将头逐渐转正,继续向对侧转45°,使耳石移近时向健侧转90°,使耳石回归到椭圆囊,维持此位置30
秒以上。 第5步 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位。 注意:在执行复位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个步骤的头部所处的位置,特
别是旋转的角度,这决定着是否将患者的责任半规管(即后半规管)放 置在最利于耳石沉降的位置,为下一步骤的操作奠定基础。同时,准确 的头位不仅保证了耳石沿着我们预想的方向沉降,也使得误入其它半规 管继发形成另外类型的BPPV的可能性减小到更低的限度。
适用于自己复位
祝您身体早日康复
Barbecue翻滚法示意图(治疗后半规管耳石症)
坐于床上,头向患侧旋转45o
躺下,始终保持45o ,至少30秒
头向健侧45o,至少30秒
头保持上述角度,身体向健侧侧 身,保持身体与床面垂直,30秒
头位仍保持上述角度,坐起
祝您身体早日康复
恢复正常坐姿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法复位要点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耳石症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叫壶 腹脊顶耳石症,俗称耳石症,是一种 阵发性、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 征性眼震颤的短暂的发作性眩晕,是 最常见的前庭疾病。多见于40-60岁 的人,女性多于男性。
一、耳石症的病因
耳石症的病因和耳石器中的耳石滑落 有关,由于头部外伤、或者年老局部 结构退化,耳石器内的耳石从原来的 位置上脱落,移位到了别的平衡结构 内,头位变动时,引起眩晕的症状。
四、耳石症的鉴别诊断
1、颈性眩晕: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反复发 作与颈部运动有关,眩晕可伴有耳鸣、头痛、 视觉症状、颈神经根受压症状和体征,少数 病人发作时出现意识障碍。前庭功能、颈椎 X线,TCD检查可发现颈椎病变或椎-基底动 脉供血不足。
2、血管性眩晕:多发生于老年人,因前庭系 统供血不足所致,眩晕可伴有耳鸣、耳聋、 视觉症状、肢体麻木、构音困难, CT/MRI/TCD检查可发现脑供血不足等异常。 BPPV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法复 位及手术治疗。许多学者推荐手法复位。
二、耳石症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状
潜伏期:头位变化后1-4秒后才出现眩晕。 旋转性:眩晕具有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
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 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 转换期: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
轻。
三、耳石症的诊断
耳石症的诊断完全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DixHallpike测试结果阳性。
五、耳石症手法复位图示详解
手法具体步骤
A、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查者扶头,头转向患耳45°,背后 放置一枕头以便仰卧时垫肩。
B、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面,患耳向下,头后仰 45°,至少保持这种位置30秒以上,直至眩晕消失。

关于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中医治疗

关于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中医治疗

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也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每次眩晕的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耳石症可以由病毒性迷路炎、梅尼埃病、头部外伤、偏头痛、内耳手术、人工耳蜗手术、慢性中耳炎等疾病引发。

耳石症在超过4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并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会逐渐提高。

临床上治疗耳石症的方法主要为耳石复位仪辅助复位、手法复位、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前庭康复训练等。

中医将耳石症归到“眩晕”的范畴中。

在中医学中,治疗耳源性眩晕多应用手法复位,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部分患者容易出现持续性的头昏沉不清,还会发生短暂性的步态不稳等症状。

这种手法复位治疗后残余症状会持续几个月。

针对耳石症手法复位残余症状,应用西医治疗的效果较差,通过中医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方法第一步,需让患者在床上纵向坐好,检查人员在背后扶住患者的头部,将头部转向耳部45°。

第二步,让患者快速躺下,将肩膀垫起,以患耳向下的姿势躺好,保持30秒,此时耳石会沉到后半规管中,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会出现眩晕以及眼震。

第三步,将头部转正,之后向对侧进行45°转动,促进耳石移动,让头部保持30秒以上。

第四步,将头部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动90°,让耳石达到椭圆囊中,保持这个位置30秒。

注意不要将头部抬高,避免耳石再次下沉到半规管中。

第五步,将头部转向正前方,患者缓慢坐起,头部呈竖直状态,耳石进入到椭圆囊近囊斑的位置。

完成耳石复位操作。

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治疗方法耳石症患者通过手法复位后,部分患者会存在持续性的视物模糊,头昏不清、耳鸣等残余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研究发现,大多数耳石症患者有烦躁、焦虑的情绪,由于反复出现眩晕,会对工作以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手法复位治疗存在较多的担忧情绪,害怕再次发作。

中医认为耳石症患者大多存在痰瘀互结,因此,需应用燥湿化痰、祛瘀通络等方法治疗。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5
5 个特征性表现
( 1 ) 潜伏期: 头位变化后1 、4 秒钟后才出现眩晕; ( 2 ) 旋转性: 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 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
转感; ( 3 ) 短暂性: 眩晕在不到1 分钟内自行停止; ( 4 ) 转换性: 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 5 ) 疲劳性: 多次头位变化后, 眩晕症状逐渐减轻。
4
耳石症的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 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激发头位( 患耳 向下) 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 ~10 秒之内, 眩晕则 常持续于60 秒之内, 可伴恶心及呕吐。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
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 或有头晕, 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 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耳石症有一定的自限性,即使不对其进行复位等处理,相当比例的病人 的耳石也会自行还纳,眩晕症状消失。
2
耳石症的病因病理
正常人的内耳球囊、椭圆囊结构内有感受重心变化的一种比芝麻粒还小 的碳酸钙盐结晶, 形状像石头, 故称为耳石。球囊、椭圆囊称为耳石器。
耳石黏附在内耳的球囊和椭圆囊斑的耳石膜内, 紧紧地固定在囊斑上面, 正常的头部和身体活动时并不会脱落。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因如梅尼埃病、 病毒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慢性中耳炎等可诱发导致了半规管的 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脱落,脱落的耳石在内淋巴液体里游动,随着 头部活动进入半规管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剧烈眩晕。
13
THE END
14
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手法复位
* * * * *科 * * *
2020年08月04日
什么是耳石症?
耳石症,也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简称良位,是一种重 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震为表 现的常见外周性前庭疾病。

耳石症李氏手法复位课件

耳石症李氏手法复位课件
症状
患者头部位置改变时出现短暂的 眩晕、恶心、呕吐、眼震等,通 常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耳石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头部外伤、耳 部疾病、骨质疏松症等。
病理
耳石症的病理机制是椭圆囊耳石器官 的耳石颗粒脱落在半规管内,导致半 规管内淋巴液流动异常,引发眩晕等 症状。
诊断与鉴别
诊断
医生通常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前庭功能检查来诊 断耳石症。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避免头部外伤
头部外伤可能导致耳石脱落, 应尽量避免。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与耳石症相关的疾病 ,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等。
定期检查
对于有复发性耳石症的患者, 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
05
CHAPTER
李氏手法复位案例分享
典型案例一
患者准备
指导患者排空尿液,取平 卧位,头部伸出床边,身 体放松。
医生准备
医生应穿着整洁的工作服 ,洗手、戴口罩和手套, 确保个人卫生。
实施阶段
前庭功能检查
在进行手法复位前,医生应先对 患者进行前庭功能检查,以确定
耳石症的类型和程度。
复位手法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采用相应的李 氏手法进行复位。手法操作应轻柔 、准确,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 损伤。
然而,李氏手法复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某些复杂病例的治疗效果不佳,需 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李氏手法复位 的机制和原理,深入了解耳石症的发 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为治疗提供 更科学依据。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 开发出更加智能、精准的耳石症治疗 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 复位,复位过程中 患者配合度较高,复位效果良好

耳石症手法复位怎么进行

耳石症手法复位怎么进行

耳石症手法复位怎么进行
耳石症的治疗方法当中就包括,手法复位,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要注意正确的步骤,如果不了解正确的手法,那么建议到正规的医院进行。

★ 1、后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方法:让病人平卧,头后仰,头偏向右侧时出现眩晕可判断为右侧后半规管耳石症。

复位方法如下:①患者右侧卧位,蜷腿屈膝。

②待眩晕缓解后,操作者双手扶在患者头部两侧,患者的双手抓紧操作者的左前臂。

以患者右臀部为轴点,迅速将患者翻转180度至左侧卧位,保持该位置状态约5分钟。

★ 2、上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方法:平卧头后仰出现眩晕者可判断为上半规管耳石症。

上半规管耳石症的操作步骤:①患者平卧于平板床上,头部与一端床头平齐,两腿自然分开垂于治疗床两侧,注意床不要太宽。

②操作者站于患者左侧,右手扶在患者的枕部,左手扶于额部,以臀部为轴点,让患者快速坐起。

★ 3、外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患者平卧,向左侧侧卧时出现眩晕症状时,则为左侧外半规管耳石症,右侧亦然。

以右外半规管耳石症为例,操作步骤如下:①患者右侧卧位于一张宽床上。

②待眩晕缓解后,操作者站于患者背后,用右手拉患者右手,迅速翻滚于左侧卧位,保持该位置状态5分钟左右。

耳石症的复位手法(实操分享)

耳石症的复位手法(实操分享)

耳石症的复位手法(实操分享)
Step 1: The patient sits upright on the bed with the XXX's head is turned 45° towards the affected ear.
第2步:迅速将患者头部向下倾斜,使头部悬垂在床边,保持头转向患耳45°。

Step 2: XXX so that it hangs off the edge of the bed。

while still maintaining the 45° XXX.
第3步:保持头部悬垂状态,迅速将头部转向健侧,保持20秒钟。

Step 3: While the head is still hanging downwards。

it is quickly XXX 20 seconds.
第4步:患者坐起,保持头部在中立位,休息数分钟。

Step 4: The patient sits up and rests for a few minutes with their head in a XXX.
这个操作的目的是让耳石从半规管移动到椭圆囊,以恢复正常的平衡功能。

复位手法可以重复治疗,但如果超过3次仍无效,应进一步检查。

在复位手法后,患者需要注意睡高枕,避免向患侧卧位,以确保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口服药物治疗和强迫体位锻炼也可以作为保守治疗的选择。

耳石症虽然症状明显,但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只有少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的原理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的原理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的原理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是通过特定的头颈位动作,以促使耳石回归正常位置,从而恢复前庭功能的平衡。

耳石是人体前庭系统中的钙质结石,主要分布在耳蜗前庭器和半规管内。

当耳石脱落或移位到半规管内时,就会干扰前庭系统的正常功能,引发耳石症状,如眩晕、头晕、恶心等。

手法复位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1. 物理原理:手法复位通过调整头颈位动作,可以利用地心引力和头部的运动来影响耳石的位置。

特定的动作可以使半规管内的液体流动,从而将耳石推回到蜗器中,恢复正常位置。

2. 神经反射原理:手法复位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头颈部位,引发前庭神经反射,从而调节前庭神经对于平衡的控制。

这个过程可以促使前庭神经传递正常的平衡信息,纠正耳石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手法复位的适应症需要经过医生的评估和诊断,并且进行手法复位时需要准确的掌握技巧和力度。

因此,如果出现耳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法复位治疗。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坐起,头前倾20度。完成上 述4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 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 持1min。
Semont复位法
患者坐于治疗台上, 迅速向左侧卧,头向 右侧转45°;
恢复坐位,低头20度 。完成上述3个步骤 为1个治疗循环,每 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 再保持1min。
坐起,头前倾20度, 再向右侧卧,头向左 侧转45°;
针对不同患者群体和症状特点 ,如何进一步优化复位手法,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除了手法复位外,结合药物治 疗、康复训练等多种手段,探 索综合治疗模式,有望为石耳 症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
石耳症作为一种全球性疾病,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研 究成果和治疗经验,对于推动 石耳症手法复位的进步具有重 要意义。
治疗意义
手法复位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等优点。对于大多数 石耳症患者而言,手法复位能够显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手法复位还可以作 为其他治疗方法的辅助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02 石耳症的诊断与评估
症状与体征
旋转性眩晕
患者头部位置改变时,如起床、 躺下或翻身,出现短暂的旋转性 眩晕,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耳石症的类型,选 择最合适的复位方法,以降低并发症的发 生率。
复位过程中的监测
复位后的护理与指导
在手法复位过程中,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 的反应,及时调整复位的角度和力度,以 确保患者的安全。
复位后,患者应保持头部稳定,避免剧烈 运动,同时医生应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和 指导,以促进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5 手法复位后的处理
患者的注意事项
休息与活动
复位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 特别是头部剧烈运动,以免再次 诱发症状。适当休息有助于身体

耳石症 病因 诊断 耳石复位手法

耳石症 病因 诊断 耳石复位手法

耳石症病因诊断耳石复位手法耳石脱落者会经常眩晕通过手法复位可以治愈52岁的椒江人周先生4个月前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起床的时候会突然眩晕,而且向右侧转头时,一到某个角度也会突然天旋地转。

虽然每次就晕那么一会儿,但这么频繁的发生还是让周先生惴惴不安。

为了治好这个奇怪的毛病,他把市内几家大医院都跑了一遍,神经内科、心内科、骨科等相关专科全都看过,相关检查检验几乎全部做过,但结果都是没有异常。

上周,他又来到台州市中心医院看病。

这一次,他碰到的是耳鼻喉科医生彭帆。

彭帆根据自己的经验,诊断周先生得的是耳石症。

人的耳朵里会有石头?而且石头还会跑?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周先生很惊讶。

“情况确实如此。

”彭帆介绍,人的内耳有负责听力和维持平衡两个功能。

内耳中的椭圆囊和球囊上有囊斑,囊班表面有许多石头一样的碳酸钙结晶,俗称为耳石。

当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脱落下来时,它就会像沙尘一样在内耳中漂浮。

“如果漂移到半规管内,就会影响人体平衡的功能,引起眩晕,这就是耳石症。

彭帆告诉记者,耳石症可能与年老、耳供血不足、头部受到震动、中耳炎等因素有关,但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明确。

患耳石症的病人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由于缺乏了解,很多患者在求医时都像周先生一样走了不少弯路。

“都以为自己有颈椎病,要么就是脑供血不足。

”彭帆说。

在治疗室里,彭帆给周先生做了手法复位治疗。

他让周先生躺在治疗床上,一边进行红外视频眼震图检查,一边引导他做不同的体位。

在他的引导下,周先生一会坐直,一会平躺,有时头颈向左或向右转动……十多分钟后,治疗结束。

周先生小心翼翼地起床,他担心会像以前一样突然天旋地转,不过这次却一切正常。

“手法复位治疗具体就是医生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

”彭帆介绍,大部分耳石症都可以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

“大多数患者接受一次治疗就可以恢复,少数人要多做几次。

”耳石症一、疾病概述:位置性眩晕变名壶腹嵴顶耳石症(Cupulalithiasis),多见于40~60岁成人,女性多见。

临床常用 3 种耳石复位手法要点精析

临床常用 3 种耳石复位手法要点精析

临床常用3 种耳石复位手法要点精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眩晕最常见的病因,而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对其是一种特效治疗,手法简单易掌握,是每位神经科医生均需掌握的临床实用技术。

手法复位是通过一系列的头位变换,借助重力作用使耳石颗粒下沉移位,逐步将进入半规管的耳石颗粒顺序移出半规管纳回椭圆囊中,从而消除耳石颗粒对壶腹嵴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临床最常用的耳石复位手法包括:Semont 管石解脱法、Harvey 管石解脱法和Epley 管石复位法。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3 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Semont 管石解脱法操作步骤:检查者站在患者背后扶住患者头部:1. 端坐,头向健侧旋转45°;2. 向患侧躺下;3. 坐起,令患者头部及身体从患侧向健侧180°快速翻转,头向下转45°;4. 端坐。

Harvey 管石解脱法操作步骤:1. 患者仰卧悬头;2. 头转向患侧45°,患耳向下;3.2 分钟后将头以每次15°- 20°的角度分次缓慢转向对侧,每转一次停留30 秒,观察眼震,直到头部不能转动为止;4. 转身成健侧卧位,继续转头至与水平面呈135°角,至此头部共转180°;5. 嘱患者坐直,头部恢复起始位。

Epley 管石复位法以左耳为患侧举例,操作步骤:1. 患者坐于床上,头向左转45°,置一枕头于身后(以仰卧位时,枕头正好在肩下为宜);2. 快速仰卧,肩压于枕上,颈过仰,头置于床上(此体位患耳正好位于下方),持续30 秒;3. 头向右转90°,持续30 秒;4. 头和身体继续右转90°,持续30 秒;5. 坐起到床边,此动作每日进行3 次,直至位置性眩晕消失24 小时以上为止。

手法复位注意事项1. 因眩晕不能耐受治疗者,可服用镇静剂或前庭抑制药后再行复位治疗;2. 高血压或颈、背部疾病者,需慎重;3. 手法复位后至少2 天内避免仰卧。

耳石症复位手法

耳石症复位手法

耳石症复位手法
患有耳石症后,患者会有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等症状,目前对于耳石症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法复位治疗,那么,耳石症复位手法是怎样的呢?
一、后半规管耳石症手法复位方法可以先让患者平卧,头向后仰,然后偏向右侧,如果出现眩晕症状,就是右侧后半规管耳石症。

对这种耳石症进行手法复位的时候,需要让患者采取右侧卧位,并且蜷腿屈膝,等到患者的眩晕症状缓解的时候,迅速把患者翻转180度呈左侧卧位,注意这个状态需要保持五分钟,就可以缓解耳石症病情。

二、上半规管耳石症手法复位方法如果让患者平卧,头向后仰的时候出现眩晕症状,这应该是上半规管耳石症,此时进行手法复位的时候,要让患者平卧在平板床上,头部和床头保持平齐,两腿要分开垂在床的两侧,操作者站在患者的左侧,右手扶着患者的后脑勺,左手扶着患者的额头,扶着患者快速坐起。

三、外半规管耳石症手法复位方法让患者平卧,再向左侧侧卧的时候,如果感觉到眩晕,就可以判断为左侧外半规管耳石症,复位手法是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当眩晕缓解之后,操作者在患者的背后,拉着患者迅速翻滚到右侧卧位,这个状态要保持五分钟。

复位手法治疗耳石症的效果不错,大多数患者都经过一次治疗就可以治愈,但是复位手法比较快,如果是心功能严重不全,体质特别虚弱的人,不提倡采取这种方法。

耳石症除了进行手法复位治疗之外,还可以进行体位疗法,药物抑制疗法等,无论采取哪一种治疗方法都应该到正规的医院就诊,这样才能保证治疗的效果。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石症可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叫壶腹嵴顶耳石症,俗称耳石症,多见于40~60岁的人,女性多于男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李哲生教授说,位置性眩晕约占眩晕门诊的17%,据近年统计,发病率高于美尼尔病,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美国调查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大约50%出现过至少一次耳石症。

可自愈亦可复发
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一般都是在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躺下时,或半夜向一侧翻身时突然发生。

患者突然出现天旋地转,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种眩晕只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如变换体位到另侧,能迅速好转,重复某种体位后症状又出现。

眩晕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眩晕发作时无耳鸣、耳聋现象,病情多在数周或数月内自行缓解,个别人也可持续数年;病期中不头痛,亦无其他中枢神经体征。

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可能与头外伤、耳科手术、病毒性迷路炎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关,但多数病因不明。

怀疑是位置性眩晕,可通过头位性眼震检查、冷热变温等前庭功能试验和纯音听力测试进行诊断。

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一般可在一年左右不治自愈,但也可以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

少数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位置性眩晕者,可行单孔神经切断或后半规管阻断术。

保守治疗分为口服药物治疗、强迫体位锻炼和管结石复位法治疗。

药物对症疗法,可口服安定、谷维素药物。

强迫体位锻炼可利用具有疲劳反应的特性,每日固定在诱发体位上进行长期锻炼,久之即可适应而不再有眩晕感。

手法复位可重复治疗
人耳朵最深的部分是内耳,不但负责听力,还有平衡功能。

一旦内耳出现问题,人就会感到天旋地转。

内耳的椭圆囊和球囊上有囊斑,表面上有一层耳石膜,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称为耳石。

某些情况可引起椭圆囊的囊斑蜕变,导致耳石脱落。

耳石脱落后,有可能掉到内耳中的半规管,产生眩晕。

李哲生教授介绍说,管结石复位法的目的是使自由游动的微粒经总脚移出后半规管回到椭圆囊,不再引起病理反应。

管结石复位法可在门诊进行,具体操作分四步。

管结石复位法后,患者回家需睡高枕48小时,不向患侧卧位。

一周后不痊愈,可重复治疗。

如超过3次仍不好,应进一步检查,包括MRI检查,除外颅内病变。

(姚永玲)
位置性眩晕应和下列疾病相区别:
1. 中枢性位置眩晕。

常见于大脑第四脑室肿瘤及血管病变,可有头痛、恶心、呕吐及其他阳性神经体征,CT及MRI可进一步确诊。

2. 前庭神经炎。

突然发病,可持续数天,冷热试验减低,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血象白细胞轻度增多。

3. 颈椎病。

颈椎骨质增生可压迫椎动脉或刺激颈交感神经而引起椎动脉痉挛,使前庭供血不足。

眩晕发作与特定头颈位置有关,常合并其他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如头痛、视觉障碍及上肢麻木等。

颈椎X线片可见第4~6节颈椎有骨质增生或其他畸形。

耳石症复位法
第1步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查者在其背后扶头,头转向患耳45°。

第2步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上面,患耳向下。

对于后半规管来说,这个位置也正是后半规管BPPV诱发的位置,即Dix-Hallpick实验的体位,因此,这个位置时引发的眩晕和眼震更为显著。

耳石从近壶腹的位置沉降到后半规管中部,内淋巴离壶腹流动,产生同侧的眼震,伴随眩晕症状。

至少保持这种位置达30秒以上,或者直至眼震症状或眼震消失,这也意味着耳石已经从原来的近壶腹部沉到了后半规管的中部,而沉降的过程也是引发眼震以及眩晕的基础,反过来说,随着眼震和眩晕的消失,我们也可以推知耳石已经被移动到了新的位置,没有了前庭激惹的症状,也就意味着耳石已经稳定在新的部位,而且,不再活动。

因此,保持这个位置上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以便耳石充分沉降在半规管的中部,为下一步向总脚的移动奠定基础。

第3步将头逐渐转正,继续向对侧转45°,使耳石移近总脚,保持头位30秒以上。

由于后半规管与上半规管共同享有一个单脚,因此,耳石被移动到总脚的时候,完全有可能误进上半规管形成上半规管的结石症。

在这个位置时,切记不要把患者的头部后垂过低,否则,容易造成耳石脱落到上半规管内。

第4步头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90°,使耳石回归到椭圆囊,维持此位置30秒以上。

解剖学上,水平半规管的单脚位于总脚的前下方,因此,这个时候的耳石容易进入水平半规管造成该管的耳石症。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头位的旋转不要大于45度,而且,不要抬头过高,否则,可能造成水平半规管的位置过低,耳石利用自身的质量下沉到水平半规管内。

第5步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位。

其实,此时耳石已经进入椭圆囊近囊斑的位置,耳石所处的空间突然增大,而且,面对着三个半规管的五个脚,所以误进入半规管形成前庭结石的可能性也最大,尤其是后半规管的前庭结石症,因为该管的壶腹最靠下面。

至此,Epley耳石复位已经全部完成。

在执行Epley变位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个步骤的头部所处的位置,特别是旋转的角度,这决定着是否将患者的责任半规管(即后半规管)放置在最利于耳石沉降的位置,为下一步骤的操作奠定基础。

同时,准确的头位不仅保证了耳石沿着我们预想的方向沉降,也使得误入其它半规管继发形成另外类型的BPPV的可能性减小到更低的限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