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可手法复位完整版
耳石复位法技术操作规范
耳石复位法技术操作规范
此法的依据是半规管壶腹嵴帽积石(耳石症)学说,通过定向头位变动,使耳石从后(外)半规管的壶腹嵴顶松脱,经由总脚到达椭圆囊斑,使耳石不再影响半规管的动力学状态,减少不良刺激,从而消除位置性眩晕。
【适应证】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禁忌证】
1视网膜疾病。
2高血压病。
3脑血管疾病。
4颅内肿瘤。
5颈椎病。
【操作方法及程序】
以治疗右耳后半规管壶腹嵴积石症为例。
1受检者端坐位于床上,检查者双手扶受检者头的枕颞部,
迅速水平躺下,头悬于床头边缘,右耳朝下。
2检查者站立于床头,双手扶受检者枕颞部,右耳仍朝下。
3将受检者头部迅速旋转向左侧至右耳朝上,在此位置维持30s。
4受检者转身左侧卧位,头部迅速旋转至矢状位(鼻梁切线),与床面成45°角,此位置维持30s。
5受检者迅速坐起,重复上述全部操作,至不出现眼震为止
【注意事项】
1重复操作,受检查者眼震不减弱、不消失,应警惕中枢性病变。
2检查时出现心血管病征兆、脑病征兆,应立即中止此法。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方法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方法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半卧位复位法:患者靠在一张床上,头部向一侧偏倚,手握住床边。
医生或其他合格的医疗人员用一只手托住患者的头部,在手的另一侧轻轻推动头颅,使头部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30度至45度。
此时,耳石会掉入半规管的更宽的部分,恢复正常。
2. 全身移位法:患者坐在一张带护背的床上,头部稍微向下伸展。
医生或其他合格的医疗人员迅速将患者的头部向一侧转动,再迅速转向另一侧。
这个动作可以重复数次,直到耳石重新定位。
3. 自行复位法:当患者发现自己有耳石症的症状时,可以尝试自己进行复位。
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将头迅速向一侧转动,然后再迅速转向另一侧,以帮助耳石复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手法复位方法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此外,复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感,患者应保持稳定,避免摔倒或受伤。
如果尝试多次手法复位后仍未成功,或者未受过相关训练的人不应自行尝试耳石复位,应寻求医生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耳石症手法复位图示详解
耳石症手法复位图示详解
D-F 头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90°,维持此位置30秒以上。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头位的旋转不要大于45度,而且,不要抬头过高,
否则,可能造成水平半规管的位置过低,耳石利用自身的质量下沉到水平半规管内。
G 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位。
复位方法使耳石复位的简略图复位方法的俯视图
耳石复位变位过程的头旋转角度
在执行变位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个步骤的头部所处的位置,特别是旋转的角度,这决定着是否将患者的责任半规管(即后半规管)放置在最利于耳石沉降的位置,为下一步骤的操作奠定基础。
同时,准确的头位不仅保证了耳石沿
着我们预想的方向沉降,也使得误入其它半规管继发形成另外类型的BPPV的可能性减小到更低的限度。
图文详解:常见4类「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图⽂详解:常见4类「⽿⽯症」的⼿法复位图⽂详解:常见4类「⽿⽯症」的⼿法复位2020-09-18原创:医学界医⽣站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称⽿⽯症,是最常见的前庭性疾病,⼈群中有 10% ⼀⽣总有⼀次发作,⽽发作患者中,有接近 50% 患者会有复发。
笔者总结了最常见的⼏种 BPPV 诊断标准及⼿法复位,希望对⼤家的临床⼯作有所帮助。
BPPV 主要由于⽿⽯掉落进⼊半规管,随着头部运动,⽿⽯在重⼒作⽤下在半规管内移动,导致内淋巴不均匀流动,诱发受累半规管的前庭活动,继⽽出现位置性眩晕及眼震,即半规管内结⽯症。
另⼀少见病因为⽿⽯黏附或嵌⼊某⼀半规管的壶腹嵴顶,进⽽引起位置性眩晕,这种 BPPV 称为壶腹嵴顶结⽯症。
⼏种⽿⽯症的共同特点1、短暂的位置性眩晕后,会有较为持续的轻度头晕及不稳感;2、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位置性头晕,并⽆眩晕感;3、发作过程中会出现外部眩晕感;4、需与体位性症状鉴别,后者仅出现于卧位或坐位起⽴时,其他位置性改变时不出现;5、症状不⽌出现于卧位,其他改变头位时也会出现,如前后点头或左右摇头时;患者会将位置性眩晕与后续的持续性头晕混为⼀谈,因此患者描述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数分钟或数⼩时;6、若位置性眼震在⼿法复位后迅速消失,更进⼀步证明该诊断;7、关于壶腹嵴顶结⽯与管内结⽯症在⼿法复位上有区别,前者不能⼿法复位,会加重症状。
后半规管BPPV1. 后半规管管内结⽯症(Canalolithiasis of the posterior canal pc-BPPV)为最常见的⽿⽯症类型,常见于 80%-90% 患者。
单侧pc-BPPV 并不少见,右侧半规管较左侧更易受累,但外伤性单侧受累较⾃发性多见。
诊断标准:BPPV的诊断依赖于病史和体位诱发试验,后半规管常⽤的诱发试验称为Dix-Hallpike。
下图显⽰的是右侧后半规管BPPV的体位诱发⽅法。
在Dix-Hallpike中,如果阳性,在患侧会诱发出具有两个成份的眼震:上极扭转向地性眼震+上跳性眼震。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诊断标准
A. 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 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
B. 持续时间<1 min; C. 仰卧转头法可立即或数秒内引出眼震,持续
时间<1 min,眼震多为水平眼震,眼震快相朝 向下位耳称为向地性眼震,朝向上位耳称为背 地性眼震。
D.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注意: 自诊断试验至眼震出现的间隔时间依头位改变的快慢
诊断标准:
A. 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 发;
B. 持续时间<1 min; C. Dix-Hallpike 手法复位或仰卧转头试验可诱发多种半规管受累时出现
的眼震;
D.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注意:
(1)这一诊断标准不适用于累及多个半规管壶腹嵴顶结石症; (2)最常见的组合为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的联合受累,这种类型
诊断标准:
A. 位置性眩晕且缺乏上述核心症状; B.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1. 短暂的位置性眩晕后,会有较为持续的轻度 头晕及不稳感,即使及时的手法复位成功后这 种头晕及不稳感仍然存在;
2. BPPV 患者以位置性眩晕为典型表现,但部 分患者可表现为位置性头晕,并无眩晕感;
3. 发作过程中会出现外部眩晕感,即自觉周围 事物转动,不稳感及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 出汗及心动过速;
诊断标准: A. 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叫壶 腹脊顶耳石症,俗称耳石症,是一种 阵发性、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 征性眼震颤的短暂的发作性眩晕,是 最常见的前庭疾病。多见于40-60岁 的人,女性多于男性。
一、耳石症的病因
耳石症的病因和耳石器中的耳石滑落 有关,由于头部外伤、或者年老局部 结构退化,耳石器内的耳石从原来的 位置上脱落,移位到了别的平衡结构 内,头位变动时,引起眩晕的症状。
四、耳石症的鉴别诊断
1、颈性眩晕: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反复发 作与颈部运动有关,眩晕可伴有耳鸣、头痛、 视觉症状、颈神经根受压症状和体征,少数 病人发作时出现意识障碍。前庭功能、颈椎 X线,TCD检查可发现颈椎病变或椎-基底动 脉供血不足。
2、血管性眩晕:多发生于老年人,因前庭系 统供血不足所致,眩晕可伴有耳鸣、耳聋、 视觉症状、肢体麻木、构音困难, CT/MRI/TCD检查可发现脑供血不足等异常。 BPPV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法复 位及手术治疗。许多学者推荐手法复位。
二、耳石症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状
潜伏期:头位变化后1-4秒后才出现眩晕。 旋转性:眩晕具有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
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 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 转换期: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
轻。
三、耳石症的诊断
耳石症的诊断完全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DixHallpike测试结果阳性。
五、耳石症手法复位图示详解
手法具体步骤
A、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查者扶头,头转向患耳45°,背后 放置一枕头以便仰卧时垫肩。
B、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面,患耳向下,头后仰 45°,至少保持这种位置30秒以上,直至眩晕消失。
耳石症的复位方法
耳石症的复位方法
耳石症(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内耳的平衡障碍,常表现为突发的眩晕发作。
耳石症的发作通常由内耳中的结石(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引起。
复位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BPPV的方法,其目的是将脱落的耳石从半规管中移出,以缓解眩晕症状。
常见的耳石症复位方法包括艾普利耳石复位法(Epley Maneuver)和半卧位复位法(Semont Maneuver)。
以下是这两种方法的简要描述:
1. 艾普利耳石复位法(Epley Maneuver):
- 坐直并面朝前方,将头转向患侧45度。
- 快速仰卧到床面上,同时保持头的转向位置。
头轻轻放在床上,颈部不要悬空。
- 在此位置停留30秒。
- 将头转向对侧,即非患侧,再静止30秒。
- 慢慢向反患侧侧卧,头仍然保持转向位置,保持这个姿势30秒。
- 缓慢坐起。
2. 半卧位复位法(Semont Maneuver):
- 坐直并面朝前方,将头转向患侧45度。
- 快速仰卧到床面上,同时将头快速转向对侧。
头轻轻放在床上,颈部不要悬空。
- 在此位置停留30秒。
- 突然转向非患侧,即头快速转向对侧,同时向同侧半坐位靠近。
保持这个位置30秒。
- 缓慢坐起。
这些复位方法可以通过重复多次来增加治疗效果。
在进行这些复位方法时,最好有医生、物理治疗师或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指导和监督,以确保正确且安全地进行。
复位方法的效果可能因个体情况而异,因此在使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耳石症手法复位怎么进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耳石症手法复位怎么进行
导语:耳石症的治疗方法当中就包括,手法复位,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要注意正确的步骤,如果不了解正确的手法,那么建议到正
耳石症的治疗方法当中就包括,手法复位,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要注意正确的步骤,如果不了解正确的手法,那么建议到正规的医院进行。
1、后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方法
2、上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方法:
3、外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完整)耳石症检测实验及复位手法大全,推荐文档
进行Roll-test实验:
①向地性眼震:嘱患者平卧位,分别向左侧和右侧侧卧90度,均可出现眩晕和眼震,如果水平眼震为向地性眼震,那么,眼震较强的一侧为患侧,那么耳石在水平半规管的长臂中;
②背地性眼震:嘱患者平卧位,分别向左侧和右侧侧卧90度,均可出现眩晕和眼震,如果水平眼震为背地性眼震,那么,眼震较弱的一侧为患侧,那么耳石靠近水平半规管的壶腹嵴。
1)后半规管或上半规管耳石:
进行Dix-Hallpike试验可确定后半规管或上半规管耳石症,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头向左侧旋转45°,检查者在其背后扶头,让患者快速仰卧并悬头30°,头偏左侧出现眩晕和眼震,如果是后半规管耳石,眼震为上跳性眼震伴向下扭转成分,(如果是上半规管耳石,眼震为下跳性眼震伴向下扭转成分)持续30秒左右,然后再扶患者坐起,再次出现眩晕和眼震,眼震的方向要出现完全逆转,那么左耳为患耳;同样方法检查,头偏向右侧出现眩晕和眼震,则右耳为患耳;若双侧均为阳性,则为双耳受累。
良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手法复位及注意事项
良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手法复位及注意事项前天去医院就诊的刘女士向小编讲述,就诊当天早上在洗手间坐在马桶上玩手机,起身时突然感觉头晕剧烈,天旋地转,人都站不稳,急忙手扶墙壁摸索到卧室躺在床上。
在床上休息半个小时后感觉好了一些,再次起身准备下床时,刚一抬头再次出现剧烈眩晕,刘女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打电话给丈夫送来医院。
因为刘女士患有高血压病,他们首先到神经内科就诊,但是医师在做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后发现刘女士无阳性体征,这说明不是大脑内出现问题造成的眩晕。
经专业的眩晕仪器检查发现,刘女士的病变在耳朵内,是耳朵里面控制平衡的地方出现问题,确诊为“良性位置性眩晕”即“耳石症”。
随后医生对刘女士进行手法复位治疗后,眩晕感立即消失。
什么是耳石症?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
患者常表现有当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的位置时可诱发短暂的眩晕,并伴有眼震及自主神经症状(恶心、呕吐、心慌)。
该病以女性多见,临床上却极易误诊,由于颈椎病患者、神经内科患者的眩晕表现与耳石症引起的眩晕极其相似,不易区别,往往患者兜了大圈子就诊多个科室之后,才真正找到问题所在。
据统计,70%—80%的眩晕由耳源性疾病导致,其中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耳石症怎么引起的?耳朵里最深的部分即内耳,不但负责听力,还负责平衡能力。
内耳中的椭圆囊和球囊上有囊斑,表面上有一层耳石膜,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称为耳石。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原因导致耳石脱离时,这些脱离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耳石就会随着液体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眩晕。
什么样的头晕考虑耳石症?① 改变头位时可诱发眩晕或改变头的位置时有1-40秒的潜伏期,之后才出现眩晕;② 在床上向某一方向翻身,引起天旋地转,伴恶心、呕吐,必须保持强迫睡姿;③ 一般不伴有耳鸣、耳聋等听力改变,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心慌等表现;④ 眩晕出现后,保持头位静止,眩晕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技巧
精选ppt
2
精选ppt
3
二、耳石症的症状
潜伏期:头位变化后1-4秒后才出现眩晕。
旋转性:眩晕具有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 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
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
转换期: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
轻。
精选ppt
4
三、耳石症的诊断
精选ppt
11
具体演示图
精选ppt
12
手法具体步骤
D-F、头与躯干同时旋转90°,维持此位置30秒以上。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头位的旋转不要大于45°,而且, 不要抬头过高,否则,可能造成水平半管的位置过 低,耳石利用质量下沉到水平半规管内。
G、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立位。
精选ppt
13
精选ppt
8
五、耳石症手法复位图示详解
精选ppt
9
精选ppt
10
手法具体步骤
A、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查者扶头,头转向患耳45°,背后 放置一枕头以便仰卧时垫肩。
B、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面,患耳向下,头后仰 45°,至少保持这种位置30秒以上,直至眩晕消失。
C、将头逐渐转正,继续向对侧转45°,保持头位在30秒以上, 在这个位置时,切记不要把患者的头部后垂过低,否则,容易 造成耳石脱落到上半管内。
具体演示图
精选ppt
14
在执行变位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 每一个步骤的头部所处位置,特别是旋 转的角度,这决定着是否将患者的重任 半规管(即后半规管)放置在最利于耳 石沉降位置,为下一步骤的操作奠定基 础。
精选ppt
15
谢谢聆听
耳石症的左侧复位方法
耳石症的左侧复位方法
耳石症是一种内耳激活过度导致头晕和不稳定的疾病。
左侧复位方法指的是用特定的动作来调整耳石的位置,以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左侧复位方法:
1. 坐在床或桌椅的边缘上,将头转向右侧,以使左侧耳朝天花板方向。
2. 躺下,将头悬挂在床上,使头部稍微超过床沿。
3. 保持头部悬挂的姿势,将左侧耳再次向天花板方向转动。
4. 在保持耳朝天花板方向的基础上,迅速转动头部,使左侧耳相对于地面向下倾斜,直到头部与床成45度角。
5. 保持头部的倾斜角度,将头部向右轻轻转动,直到右侧耳朝上。
6. 保持上述头部姿势,缓慢地坐起来。
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特定的头部姿势和动作移动耳石,使其回到正常的位置。
请注意,在进行复位前最好寻求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以确保正确执行。
临床常用 3 种耳石复位手法要点精析
临床常用3 种耳石复位手法要点精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眩晕最常见的病因,而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对其是一种特效治疗,手法简单易掌握,是每位神经科医生均需掌握的临床实用技术。
手法复位是通过一系列的头位变换,借助重力作用使耳石颗粒下沉移位,逐步将进入半规管的耳石颗粒顺序移出半规管纳回椭圆囊中,从而消除耳石颗粒对壶腹嵴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临床最常用的耳石复位手法包括:Semont 管石解脱法、Harvey 管石解脱法和Epley 管石复位法。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3 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Semont 管石解脱法操作步骤:检查者站在患者背后扶住患者头部:1. 端坐,头向健侧旋转45°;2. 向患侧躺下;3. 坐起,令患者头部及身体从患侧向健侧180°快速翻转,头向下转45°;4. 端坐。
Harvey 管石解脱法操作步骤:1. 患者仰卧悬头;2. 头转向患侧45°,患耳向下;3.2 分钟后将头以每次15°- 20°的角度分次缓慢转向对侧,每转一次停留30 秒,观察眼震,直到头部不能转动为止;4. 转身成健侧卧位,继续转头至与水平面呈135°角,至此头部共转180°;5. 嘱患者坐直,头部恢复起始位。
Epley 管石复位法以左耳为患侧举例,操作步骤:1. 患者坐于床上,头向左转45°,置一枕头于身后(以仰卧位时,枕头正好在肩下为宜);2. 快速仰卧,肩压于枕上,颈过仰,头置于床上(此体位患耳正好位于下方),持续30 秒;3. 头向右转90°,持续30 秒;4. 头和身体继续右转90°,持续30 秒;5. 坐起到床边,此动作每日进行3 次,直至位置性眩晕消失24 小时以上为止。
手法复位注意事项1. 因眩晕不能耐受治疗者,可服用镇静剂或前庭抑制药后再行复位治疗;2. 高血压或颈、背部疾病者,需慎重;3. 手法复位后至少2 天内避免仰卧。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培训课件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2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3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4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5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6
1.4(1)Epley手法复位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9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10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11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12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13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14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15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16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17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18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19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20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21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22
谢谢
石耳症的手法复位
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石症可手法复位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耳石症可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叫壶腹嵴顶耳石症,俗称耳石症,多见于40~60岁的人,女性多于男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李哲生教授说,位置性眩晕约占眩晕门诊的17%,据近年统计,发病率高于美尼尔病,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美国调查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大约50%出现过至少一次耳石症。
可自愈亦可复发
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一般都是在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躺下时,或半夜向一侧翻身时突然发生。
患者突然出现天旋地转,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种眩晕只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如变换体位到另侧,能迅速好转,重复某种体位后症状又出现。
眩晕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眩晕发作时无耳鸣、耳聋现象,病情多在数周或数月内自行缓解,个别人也可持续数年;病期中不头痛,亦无其他中枢神经体征。
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可能与头外伤、耳科手术、病毒性迷路炎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关,但多数病因不明。
怀疑是位置性眩晕,可通过头位性眼震检查、冷热变温等前庭功能试验和纯音听力测试进行诊断。
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一般可在一年左右不治自愈,但也可以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
少数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位置性眩晕者,可行单孔神经切断或后半规管阻断术。
保守治疗分为口服药物治疗、强迫体位锻炼和管结石复位法治疗。
药物对症疗法,可口服安定、谷维素药物。
强迫体位锻炼可利用具有疲劳反应的特性,每日固定在诱发体位上进行长期锻炼,久之即可适应而不再有眩晕感。
手法复位可重复治疗
人耳朵最深的部分是内耳,不但负责听力,还有平衡功能。
一旦内耳出现问题,人就会感到天旋地转。
内耳的椭圆囊和球囊上有囊斑,表面上有一层耳石膜,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称为耳石。
某些情况可引起椭圆囊的囊斑蜕变,导致耳石脱落。
耳石脱落后,有可能掉到内耳中的半规管,产生眩晕。
李哲生教授介绍说,管结石复位法的目的是使自由游动的微粒经总脚移出后半规管回到椭圆囊,不再引起病理反应。
管结石复位法可在门诊进行,具体操作分四步。
管结石复位法后,患者回家需睡高枕48小时,不向患侧卧位。
一周后不痊愈,可重复治疗。
如超过3次仍不好,应进一步检查,包括MRI检查,除外颅内病变。
(姚永玲)
位置性眩晕应和下列疾病相区别:
1.中枢性位置眩晕。
常见于大脑第四脑室肿瘤及血管病变,可有头痛、恶心、呕吐及其他阳性神经体征,CT及MRI可进一步确诊。
2.前庭神经炎。
突然发病,可持续数天,冷热试验减低,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血象白细胞轻度增多。
3.颈椎病。
颈椎骨质增生可压迫椎动脉或刺激颈交感神经而引起椎动脉痉挛,使前庭供血不足。
眩晕发作与特定头颈位置有关,常合并其他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如头痛、视觉障碍及上肢麻木等。
颈椎X线片可见第4~6节颈椎有骨质增生或其他畸形。
耳石症复位法?
第1步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查者在其背后扶头,头转向患耳45°。
第2步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上面,患耳向下。
对于后半规管来说,这个位置也正是后半规管BPPV诱发的位置,即Dix-Hallpick实验的体位,因此,这个位置时引发的眩晕和眼震更为显着。
耳石从近壶腹的位置沉降到后半规管中部,内淋巴离壶腹流动,产生同侧的眼震,伴随眩晕症状。
至少保持这种位置达30秒以上,或者直至眼震症状或眼震消失,这也意味着耳石已经从原来的近壶腹部沉到了后半规管的中部,而沉降的过程也是引发眼震以及眩晕的基础,反过来说,随着眼震和眩晕的消失,我们也可以推知耳石已经被移动到了新的位置,没有了前庭激惹的症状,也就意味着耳石已经稳定在新的部位,而且,不再活动。
因此,保持这个位置上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以便耳石充分沉降在半规管的中部,为下一步向总脚的移动奠定基础。
第3步将头逐渐转正,继续向对侧转45°,使耳石移近总脚,保持头位30秒以上。
由于后半规管与上半规管共同享有一个单脚,因此,耳石被移动到总脚的时候,完全有可能误进上半规管形成上半规管的结石症。
在这个位置时,切记不要把患者的头部后垂过低,否则,容易造成耳石脱落到上半规管内。
第4步头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90°,使耳石回归到椭圆囊,维持此位置30秒以上。
解剖学上,水平半规管的单脚位于总脚的前下方,因此,这个时候的耳石容易进入水平半规管造成该管的耳石症。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头位的旋转不要大于45度,而且,不要抬头过高,否则,可能造成水平半规管的位置过低,耳石利用自身的质量下沉到水平半规管内。
第5步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位。
其实,此时耳石已经进入椭圆囊近囊斑的位置,耳石所处的空间突然增大,而且,面对着三个半规管的五个脚,所以误进入半规管形成前庭结石的可能性也最大,尤其是后半规管的前庭结石症,因为该管的壶腹最靠下面。
至此,Epley 耳石复位已经全部完成。
在执行Epley变位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个步骤的头部所处的位置,特别是旋转的角度,这决定着是否将患者的责任半规管(即后半规管)放置在最利于耳石沉降的位置,为下一步骤的操作奠定基础。
同时,准确的头位不仅保证了耳石沿着我们预想的方向沉降,也使得误入其它半规管继发形成另外类型的BPPV的可能性减小到更低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