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7讲 成矿物质来源
东秦岭上宫金矿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来源新认识

C V 6 7 ? Z [ F C 6 2 ? 7 V 6 7 ? Z [ 5 / E5 ? 7 @ S 6 7 > ? 6 2N V 6 7 ? Z [ N ^ NN
tp
:/
YU E [ @ 2 V 2 Z [ V 2 a 2 ? B F Z % LF A 6 7 \ 6 2 W 2 A* V 2 A eE [ @ 2 V 2 Z [ V 2 a 2 ? B6 7 \A 6 7 B S A 6 7* V 2 A e0 [ 2 V 2 Z [ V 2 a 2 ? B / YA a S 6 7 @ S 6 7 Z / %* ^ ^2 ^ ^2 ^ N $; &
报
学
地
注! 本文为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 * 小秦岭地区金矿床成矿规律总结研究 + " 编号 # # 资助的成果 % % $ W a % 8 $ % # % # d
收稿日期 ! 改回日期 ! 责任编辑 ! 郝梓国 ' 黄敏 % $ % # # = # # = $ !& $ % # $ = % < = % 8&
体上大致平行 矿体呈豆荚状 脉状 透镜状 矿石 类型主要有构造角 砾 岩 型 构造泥砾岩型和蚀变岩 型金 属 矿 物 以 黄 铁 矿 为 主 次 为 方 铅 矿 闪 锌 矿 黄铜矿 黝铜矿 磁黄铁矿等 非金属矿物主要为铁 白云石 石英和绢 云 母 次 为 绿 泥 石 萤石及少量重 浸染状构造 角砾状构造 矿区围岩蚀变强烈 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 铁白 化 萤石化 方解石化及少量的重晶石化 自矿体向 晶石 方 解 石 矿 石 构 造 主 要 为 浸 染 状 构 造 细脉 =
ls
.c
关键词 上宫金矿 & 成矿流体 & 成矿物质来源 & 同位素地球化学
物质来源研究方法

确定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是矿石矿物中的金属元 素来源是研究矿床成因、成矿模式及确定找矿方 向,指导找矿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一般从如下 方面进行。
一
区域地质分析
一个地区特定的岩石建造组合、构造演化、岩浆 活动历史决定了特定的成矿作用及矿床组合。 一个地区的岩石建造都可能成为提供成矿物质来 源的母岩,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等各种 岩石,地质判别标志是:
–花岗岩浆源磁铁矿富TiO2。
–基性岩浆源磁铁矿中MgO、V2O5、Cr2O3、Ni、Co较高;
因此磁铁矿中微量元素种类、含量可以反映成因 及物质来源。
2、铅锌矿中的微量元素 铅锌矿中Bi、Sn是高温成因标志,一般产在接触 交代矿床中;而Hg、Sb、Ag是低温成因标志,可 以产于层控矿床中。 层控矿床一般多是中低温成因,因此微量元素含 量都较低。
–个旧、老厂锡矿区,方铅矿中Cu(450—950×10-6)、
Sn(300—1000×10-6)含量高,Zn(10—160×10-6) 低; –独立铅锌矿床方铅矿中Cu<400×10-6)、Sn< 200×10-6,Zn>300×10-6。
共生方铅矿、闪锌矿中CdS可以作为地质温度计,尤其 是方铅矿中高温时,相关斜率增加。
8、金属矿物标型组合
矿 物 组 合 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 磁铁矿+钛铁矿+尖晶石 锡石+黑钨矿+辉钼矿 毒砂+黄铁矿+金+金碲化物+铅铋硫矿 含铋 Co-Ni-Ag 矿物+沥青铀矿 富银菱锰矿、硫锰矿 假象赤铁矿+镜铁矿+假板钛矿 辉锑矿+Sb2S3 凝胶+辰砂 黄铜矿+斑铜矿+铜蓝 钴青矿+方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 板状变晶镜铁矿+磁铁矿 成 因 类 型 岩浆伟晶岩气成 岩浆伟晶岩气成 伟晶岩气成热液 伟晶岩浅成热液 浅成热液 浅成热液 温泉喷气 温泉喷气 胶结带 动力变质岩 动力变质岩
第7讲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 (二)元素在体内的分布
• 1.参与循环的元素大多分布在生长点和嫩叶等代谢旺盛 的部分; • 2.不参与代谢的元素分布在老叶。 • 因而缺素时能参与循环的元素表现在老叶,缺不参与
循环的元素,病症表现在嫩叶。
• 3.可移动元素在体内可重新分布,同时可以被排除体外, 参与生态循环。
• 植株被雨淋时洗出的主要物质是钾、氮、糖、有机酸
• 2.间接影响:
• • 土壤溶液反应改变,可以引起溶液中养分的
溶解或沉淀。
一般植物最适生长的pH在6-7之间。
• (五)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 一种离子的存在会影响对另一种离子的吸收。
•
•
竞争结合位点——阻碍;
激活结合位点——促进。
四、叶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 根外施肥,主要指叶面施肥。 • 1.要保证吸收,必须保证溶液能很好地被吸附在叶片 上。 措施:用表面活性剂、喷雾液滴要细 • 2.达到细胞质的途径: • (1)气孔进入
1矿质元素2必需元素的三个条件温故而知新3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4老组织先出现症状的缺乏元素5新组织先出现症状的缺乏元素第二节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一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与方式吸收部位
温故而知新
1、矿质元素
2、必需元素的三个条件 3、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4、老组织先出现症状的缺乏元素 5、新组织先出现症状的缺乏元素
生直接交换。
三、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条件
根系对矿物质的吸收主要有主动吸收和交换吸附, 凡能影响这两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条件均可影响。 (一)温度
一定范围内根部吸收矿质的速率随土温的升高而加快。
1.温度过低: 代谢弱,主动吸收慢; 细胞质粘性增大,离子进入困难。 2.温度过高不利吸收: 酶钝化,速率下降; 细胞透性增加,原生质外流。
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几种常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几种常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毛光周;王向军;邓冰红;曹明平;刘晓通;安鹏瑞【摘要】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是矿床地球化学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不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不同,同种矿床甚至同一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也会有不同.成矿物质来源包括成矿元素和成矿流体两方面,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通过研究六种常用同位素(氢、氧、硫、钕、锶、铅)的组成和演化特征,简述同位素在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为矿床成因、成矿模式等研究工作以及同位素方法的合理运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5)001【总页数】11页(P19-29)【关键词】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成矿元素;同位素;物质源区【作者】毛光周;王向军;邓冰红;曹明平;刘晓通;安鹏瑞【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浙江大昌建设集团大昌爆破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舟山31600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成矿物质来源是研究矿床成因,建立成矿模式等工作的基础[1-4]。
广义的物质来源指成矿元素及其搬运介质——成矿流体,因而成矿物质来源可分为成矿元素和成矿流体两方面[2,5-6]。
二者有时同源,有时异源。
矿床通常具有成矿物质多源性、成矿作用多期性的特点。
成矿物质来源是矿床地球化学、成矿规律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成矿作用研究的重点[2,7]。
金属矿床物质来源研究主要采用构造地质学、矿床学、流体动力学以及地球化学等理论,探讨成矿物质的宏观及微观信息[8-10]。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同位素在地质体中的分布及其运动规律研究,解释岩石和矿石的物质来源及其成因等地质问题[11-17]。
幻灯07:第七章:矿物质饲料(全)

价 保存时间
值 粘合剂:遇水后溶胀,有粘结性(钠基膨润土),提高
颗粒饲料成品率
可延缓饲料通过消化道的速度,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四、稀土元素(Rare Earth)
15种镧系元素和钪、钇等 17种元素的总称 铈48%,镧25%,钕16%,钐2%,镨5%,其它4% 无机稀土和有机稀土 无机:碳酸稀土、氯化稀土和硝酸稀土 有机:氨基酸螯合剂、有机酸稀土和维生素C稀土 生理激活剂,激活动物体内的促生长因子 促进酶的活化,改善体内新陈代谢 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加速动物生长和生产
硫酸亚铁稳定性差,暴露空气中亚铁变三价铁降低利用率,游 离硫酸根与料中其他物发生反应
七水硫酸亚铁绿色结晶渐变为褐色表明二价铁转变成三价铁愈 多,利用率愈差
硫酸亚铁效价高,价格低廉,但易潮解、不易粉碎、贮久易结 块,先烘干再粉碎备用。
柠檬酸铁铵、DL-苏氨酸铁、富马酸铁等有机铁盐,生物学效 价很高,因价格高而尚未普及。
碳酸氢钠含钠27%,生物利用率高,优质钠 源
缓冲作用,调节饲粮电解质平衡和胃肠道pH 值
添加0.5%~2%调节瘤胃pH,防止精料型饲 粮引起代谢性疾病,与氧化镁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夏季添加0.5%可减缓热应激
(三)硫酸钠
又名芒硝,分子式为Na2SO4,为白色粉末 含钠32%,含硫22%,利用率高,既补钠又补 硫 家禽饲粮中可提高金霉素的效价 有利于羽毛的生长发育,防止啄羽癖 可预防羊脱毛,增加羊毛弯曲度
以下了解了解
第三节 天然矿物质饲料资源的利用
非金属 矿物
天然矿物饲料
营养、吸附、粘结剂、 防结块、净化剂等
沸石 麦饭石 稀土 膨润土 海泡石 凹凸棒 泥炭
一、沸石 (zeolite)
天然沸石有40余种,常用斜发沸石和丝光沸石
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机制

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机制矿床是指地壳中含有经济价值的矿石或者矿石聚集的地质体。
而矿物质来源与成矿机制则是解释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
一、矿物质来源矿床中的矿石或矿石聚集主要来自地壳中的矿物质。
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壳层,它包括了洲际壳和海洋壳。
研究表明,地壳中含有大量的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矿物质。
地壳中的矿物质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玄武岩类和火山岩类:这些岩石中含有较高的含金属矿物和宝石矿物含量。
火山喷发和岩浆的运动能够将这些矿物质带到地表,形成热液和气液流体,促进矿石的聚集。
2. 沉积岩类:沉积岩是由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生物沉积岩组成的。
这些岩石会富集一些金属矿物,如金、银、铜等。
同时,含有有机物质的沉积岩也可以形成油气矿床。
3. 特定构造环境:一些构造环境,如断层、褶皱和岩浆活动区,能够促进金属矿物的聚集。
断层带和板块边界是形成金属矿床的重要地质环境。
二、成矿机制成矿机制是解释矿床形成的机制和过程。
虽然具体的成矿机制因矿床类型而异,但总体而言,以下几个机制是主要的:1. 热液活动:地壳中的矿物质会随着岩浆的运动进入热液。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热液中的溶解矿物质会析出并聚集形成矿床。
2. 流体运移:地下水和热液是形成矿床的重要介质。
它们通过裂隙和孔隙在地壳中运移,同时带走并沉积矿物质。
3. 化学反应:地球内部和地下水中的化学反应能够引发矿物质的沉淀和聚集。
例如,地下水与岩石中的矿物质反应会生成新的矿物质,从而形成矿床。
4. 生物活动:生物的活动也可以促进矿物质的富集。
例如,一些微生物能够从周围环境中提取金属,形成特殊的矿床。
总的来说,矿床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地壳中的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
了解矿床的来源和形成机制,有助于我们发现和开发地下的矿藏资源,进一步推动矿业的发展。
但同时,也需要平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床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示踪

2中 国地 质科学 院矿 产资 源研 究所 ,国土资源 部成矿 作用 与资源 评价重 点实 验室 , 京 1 0 3 ) 北 00 7 3成 都理 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 0 5 ; ) 10 9 4四川省 地矿 局物探 队,四川成都 6 0 0 ) 100
摘 要 :尕 尔穷 铜金 矿 为近 几年 在班公 湖 一 江成 矿带 西段 取得 找矿新 突破 的与斑 岩有 关 的矽 卡岩 型铜金 一 怒 破碎 带型铜 金( ) 铁 矿床 。通过 对矽卡 岩型矿 石 中主要 的金 属矿 物黄铁 矿 、黄铜 矿 的 S b同位 素特征进 行研 、P 究 ,进一 步确定 矿床成 矿物 质来源 ,并结 合 区域矿产 特征对 区域成 矿规律 给 出指示 。结果显 示,两种金 属矿
1 hn iest fGe s in e , in 0 0 3 )C iaUnv ri o y o ce cs Be ig1 0 8 ; j 2 ML yL b r tr Mealg n n n r l s sme tIsi t Mie a e o re, ie e a e ) R Ke a oao yo f tl e ya dMiea es n, n tueo o As t f n r l s u c s Chn s d myo R Ac f Ge lgc l ce c s Be ig1 0 3 ; oo ia in e, in 0 7 S j 0 3 Ch n d n v ri c n lg , e g u S c u n6 0 5 ; ) e g uU iest o T h oo y Ch n d , ih a 1 0 9 yf e 4 G o h s a r s e t gP r c u n u e uo oo ya dMiea eo re , h n d , i u n6 0 ) e p y i l o p c n a t o S h a ra Ge lg n n r l s u c s C e g u Sc a 0 0 c P i yf i B f R h 1 0
食品化学-第7章-矿物质

磷的来源
蛋类、瘦肉、鱼类、干酪及动物肝、肾的 磷含量都很丰富,而且易吸收;
谷类及大豆中的磷主要以植酸盐形式存在, 不易被人体消化,但若能预先通过发酵或 将谷粒、豆粒浸泡在热水中,植酸能被酶 水解成肌醇与磷酸盐时就可提高磷的吸收 率。
镁
成人体内含镁20-30克,其中60%-65%以 磷酸盐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 齿中,27%的镁存在于软组织中。
3. 矿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3)保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 Na 、K↑ Ca、Mg↓(一定比例)
(4)对机体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 ▪ 如铁对血红蛋白、细胞色素酶系的重要性, 碘对甲状腺素合成的重要性等。 ▪ 参与体内生物化学反应
(5)对食品感官质量的作用。 ▪ 如磷酸盐对肉制品的保水性、结着性作用 ▪ 钙离子对凝胶的形成和食品质地的作用等
消耗的ml数即为食品灰分的酸、碱度。 ▪ “+”表示碱度“-”表示酸度
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
2、酸性食品
—含有阴离子(P、S、Cl)酸根的非金属元素较 多的食品,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大多呈酸性, 故在生理上称为酸性食品。
大部分的肉、鱼、禽、蛋因为含丰富的含硫蛋 白质,米、面粉制品含磷多,所以属酸性食品。
食品中矿物质吸收利用的一些基本性质
1.溶解性
所有的生物系统都含有水,几乎所有的营养元素 也都是溶解于水中并在水中为生物所代谢利用
所以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和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
矿物质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 素本身的性质
2.矿物质的存在形式
▪ 以游离态存在: ▪ 可溶性离子,如Na+ K+ Cl– 等存在;
肾对钠的调节能力很强(多食多排、少食少排、 不食不排),通过此原理可以判断是否缺盐脱 水及缺盐程度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的矿床类型 (1)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的矿床类型
地壳内部产生的岩浆作用起始于较老岩石的 部分熔融。 部分熔融。这些较老的岩石或者是消减带的镁铁 质洋壳、或者是大陆壳下部的镁铁质角闪岩, 质洋壳、或者是大陆壳下部的镁铁质角闪岩,也 可以是陆壳的长英质变质沉积岩。 可以是陆壳的长英质变质沉积岩。由于镁铁质源 岩中贱金属和贵金属丰度值较高, 岩中贱金属和贵金属丰度值较高,因而它们趋向 于产生富含这些成矿元素的部分熔融体;同理, 于产生富含这些成矿元素的部分熔融体;同理, 变质的长英质沉积岩则易于形成富含锡、碱金属、 变质的长英质沉积岩则易于形成富含锡、碱金属、 稀有和稀土金属的部分熔融体。 稀有和稀土金属的部分熔融体。在这二类矿源岩 中,部分融熔作用都成为富集成矿元素的一个重 要途径。 要途径。
第7讲 成矿物质来源与判 别标志
主讲 陈永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物质来源问题是成矿作用最重要的问题, 成矿物质来源问题是成矿作用最重要的问题, 也是成矿规律学中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也是成矿规律学中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当 代人们注意的焦点, 代人们注意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成矿区内各种各 样的成矿物质是从哪里来的? 样的成矿物质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某种( 为什么某种(些)成矿物质只在某些特殊的成矿环境 下富集而在另一些成矿环境中却表现为亏损? 下富集而在另一些成矿环境中却表现为亏损? 为什么某地的侵人体环境中发生了矿化而另一 地具有类似成分和产状的侵人体环境则不发生矿 化?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在理论研究方面具有重大 意义, 意义,而且在成矿预测的实践中也起着重要的指 导作用。 导作用。
(2)与岩浆作用关系不明显的矿床 (2)与岩浆作用关系不明显的矿床
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变质流体在变质和 变形作用下可能被导流进入有利的构造环境, 变形作用下可能被导流进入有利的构造环境,如果变 质流体在途中萃取了围岩中的成矿物质, 质流体在途中萃取了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在这种减压 扩容的构造环境中便可能聚集成矿。 扩容的构造环境中便可能聚集成矿。下图阐明了这样 一种成矿机](Fyfe ](Fyfe等 1973;Evans,1995)。 一种成矿机](Fyfe等,1973;Evans,1995)。设想某 个火山~沉积建造在角闪岩相环境中遭受变质作用, 个火山~沉积建造在角闪岩相环境中遭受变质作用, 岩石将会释放大约2 的变质水, 岩石将会释放大约2%的变质水,如果变质水中含有 一定的盐度并且系统中的氧受到磁铁矿一铁硅酸盐矿 物组合的缓冲,那么,在温度为500℃ 500℃条件下变质溶 物组合的缓冲,那么,在温度为500℃条件下变质溶 液中金的溶解度可以达到o 10— 的水平; 液中金的溶解度可以达到o.1×10—s的水平;如果 这种变质热液汇聚到绿片岩相岩石的有利构造部位, 这种变质热液汇聚到绿片岩相岩石的有利构造部位, 热液中的金将沉淀富集形成矿体。 热液中的金将沉淀富集形成矿体。
1.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 1.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
显然,上地幔物质只有从地壳的二种部位才有可能 显然, 侵入到地壳浅部或到达地表。 侵入到地壳浅部或到达地表。 其一是地壳薄弱的部位, 其一是地壳薄弱的部位,这种部位通常是由于上地 幔隆起而使地壳拉伸变薄,从而导致上地幔物质上涌, 幔隆起而使地壳拉伸变薄,从而导致上地幔物质上涌, 如洋中脊部位和大陆裂谷区,此外, 如洋中脊部位和大陆裂谷区,此外,太古代时期的地壳 很薄, 很薄,致使上地幔物质曾经大面积侵入到地表形成绿岩 带. 其二是超壳深大断裂发生的部位, 其二是超壳深大断裂发生的部位,可成为上地幔物 质迅速到达地表的通道。 质迅速到达地表的通道。为了了解火山岩提供成矿物质 的潜力,Ohmoto(1996)模拟了形成一个典型的黑矿型矿 的潜力,Ohmoto(1996)模拟了形成一个典型的黑矿型矿 床所需要的矿源区、 床所需要的矿源区、热源区规模以及流体的质量等特征 见表5 见表5—1。
(2)与岩浆作用关系不明显的矿床 (2)与岩浆作用关系不明显的矿床
许多热水型沉积矿床, 许多热水型沉积矿床,如密西西比河谷型铅 锌矿与岩浆作用无关(Rusell 1983;Edwards, (Rusell, 锌矿与岩浆作用无关(Rusell,1983;Edwards, 1986;Sawkins,1990)。 1986;Sawkins,1990)。这类矿床是由地下水热 液作用富集成矿, 液作用富集成矿,这些热液成因上或者属于大气 或者为原生水或其他卤水。 水,或者为原生水或其他卤水。一些学者根据沉 积盆地中碳氢化物的迁移机制提出“ 积盆地中碳氢化物的迁移机制提出“盆地压实模 来解释这类矿床的成因(Edwards (Edwards等 1986), 型”来解释这类矿床的成因(Edwards等,1986), 该模型的基本要素是高盐度的建造水与成岩硅酸 盐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萃取矿质, 盐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萃取矿质,这种含金属 的卤水在压实作用下沿着断裂带排向地表。 的卤水在压实作用下沿着断裂带排向地表。
1.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 1.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
(3)由热液作用富集形成的矿床 (3)由热液作用富集形成的矿床 由上地幔侵位于地壳浅部的岩浆在冷凝结晶 的晚期熔浆的沸腾作用可以产生岩浆气液, 的晚期熔浆的沸腾作用可以产生岩浆气液,或者 岩浆房作为热引擎, 岩浆房作为热引擎,驱动地下水或下渗的海水对 流循环,萃取同源火山岩或浅成侵人体中的成矿 流循环, 物质富集成矿。 物质富集成矿。前者形成的矿床主要包括碳酸岩 中的稀土矿床, 中的稀土矿床,如美国加州的芒特一帕斯 (Mount-Path)和我国攀西地区的牦牛坪矿床 和我国攀西地区的牦牛坪矿床; (Mount-Path)和我国攀西地区的牦牛坪矿床;后 者的热液系统主要形成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者的热液系统主要形成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如塞浦路斯型矿床和黑矿型矿床。 如塞浦路斯型矿床和黑矿型矿床。
0. 概述
张秋生教授(1982) 张秋生教授(1982)认为成矿物质的来源在理 (1982)认为成矿物质的来源在理 论上只有如下几种可能—— 论上只有如下几种可能—— 宇宙源 上地幔源 地壳源 过渡类型。 过渡类型。
0. 概述
0. 概述
1.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 1.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
上地幔的成矿物质进入到地壳浅部成矿基于基性或超基性岩 浆作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多数情况下矿质和介质是同源的, 浆作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多数情况下矿质和介质是同源的, 有时二者成为一个整体。 有时二者成为一个整体。 上地幔来源的矿床可分为三大类型: 上地幔来源的矿床可分为三大类型: (1)在中深成环境下 主要通过岩浆结晶分异作用 熔离作用形 在中深成环境下, 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或 (1)在中深成环境下,主要通过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或熔离作用形 成的岩浆富集矿床 矿化一般发育在母岩体内部,在一些晚期岩浆矿床中, 矿化一般发育在母岩体内部,在一些晚期岩浆矿床中,分异 出的矿浆在压滤作用下可贯入到附近围岩中成矿。这类矿床中, 出的矿浆在压滤作用下可贯入到附近围岩中成矿。这类矿床中, 有许多矿床不仅规模大,而且品位高, 有许多矿床不仅规模大,而且品位高,如加拿大肖德贝里铜镍矿 我国金川铜镍矿床、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 床、我国金川铜镍矿床、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南非布什维尔德 铬铁矿床等,这类矿床还是铬铁矿和铂族元素的主要来源。 铬铁矿床等,这类矿床还是铬铁矿和铂族元素的主要来源。岩浆 富集矿床虽然分布很广,但其类型相对较少、 富集矿床虽然分布很广,但其类型相对较少、矿物成分简 单。
(1)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的矿床类型 (1)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的矿床类型
显然,地壳深部矿源岩的性质、岩浆的形成过程以 显然,地壳深部矿源岩的性质、 及岩浆的侵位对于这类矿床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然而, 及岩浆的侵位对于这类矿床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然而, 这种由部分熔融作用产生的富含成矿物质的岩浆侵位后, 这种由部分熔融作用产生的富含成矿物质的岩浆侵位后, 仅依靠岩浆作用本身仍难以使其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形 成工业矿床,必须借助于富水挥发相的作用 富水挥发相的作用。 成工业矿床,必须借助于富水挥发相的作用。如果缺乏 这一过程, 这一过程, 伟晶岩矿床就不能形成, 伟晶岩矿床就不能形成, 矽卡岩矿床就难以产生, 矽卡岩矿床就难以产生, 斑岩铜钼矿床以及其他网脉状矿床的断裂系统就不能发 育, 由火山爆破作用产生的许多储矿构造也就不会存在。 由火山爆破作用产生的许多储矿构造也就不会存在。 地壳深部矿源物质通过岩浆作用和气液作用而聚集 成矿,可形成伟晶岩矿床、稀有元素矿床、 成矿,可形成伟晶岩矿床、稀有元素矿床、斑岩铜钼矿 锡矿床、钨钼矿床、接触交代矿床、多金属矿床等。 床、锡矿床、钨钼矿床、接触交代矿床、多金属矿床等。
1.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 1.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
2.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内部 2.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内部
分散在地壳内部的成矿物质可以通过中酸性 岩浆作用或热液(岩浆热液、变质热液、 岩浆作用或热液(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地下水 热液)作用发生迁移和富集。 热液)作用发生迁移和富集。理论和实践都已经 证明, 证明,地壳内部的矿源是成矿物质初步富集的岩 石单元,这种岩石单元称为矿源层。 石单元,这种岩石单元称为矿源层。矿源层由沉 积作用形成(Knight 1957;张秋生,1982; 积作用形成(Knight,1957;张秋生,1982;孟良 (Knight, 1993),并在构造作用下埋藏于地壳深部, 义,1993),并在构造作用下埋藏于地壳深部,成 为深部矿源层。 为深部矿源层。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内部的矿床 可分为二大类型: 可分为二大类型: (1)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的矿床 (1)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的矿床 (2)与岩浆作用无关的矿床。 (2)与岩浆作用无关的矿床。 与岩浆作用无关的矿床
(1)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的矿床类型 (1)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的矿床类型
大量的研究表明,许多空间上和时间上都与 大量的研究表明, 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热液矿床, 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热液矿床,其成矿流体的性 质主要表现为大气水来源、 质主要表现为大气水来源、成矿物质则主要来自 侵入体附近的围岩(Mitchell (Mitchell等 1991;Pirajno, 侵入体附近的围岩(Mitchell等,1991;Pirajno, 1992;Evans,1995)。在这个意义上, 1992;Evans,1995)。在这个意义上,岩浆侵入 体只是在该成矿系统中作为热源起着热引擎的作 用,驱动以大气水为主的深部地下水对流运动形 成地热成矿系统。 成地热成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