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学史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8篇)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8篇)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8篇)《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8篇)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

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范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唐诗》读书笔记篇1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唐诗不仅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正因为如此,我借用国庆假期这个机会,细细品读了《唐诗三百首》。

书中主要介绍了唐代的各大诗人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有被称为诗仙李白的《将进酒》、被称为诗圣杜甫的《春望》、被称为诗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等。

每品读一首诗就仿佛将走入一个文字构建的朦胧美丽的世界,或悲或喜或动或静都让我留恋往返。

我就挑选印象最为深刻的几首诗谈谈自己的感想。

首先是王维的《鹿柴》。

开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两句,原意是想突出山中的寂静,可是诗人反其道而行之,不直接写“静”反而大胆采用“响”字。

用空无一人的寂静山谷中传来的隐约人声来反衬深山的静谧,突出诗人寂寞的心境。

我们在写作时也能够运用这种反衬的写作手法,借景托出人物的心理描述,而为自己的文章增添一份趣味与内涵。

接下来是李白的《山中问答》。

虽然仅有短短四句,可是从这短小精悍的诗句中我读出了属于诗仙的处世之道。

拥有万金的李白不贪恋繁华城区的奢华生活,而是选择隐居山林,在碧山丛林深处进取学习,汲取精神食粮。

古人道:腹有诗书气自华。

李白作为久负盛名的大诗人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

我们也应学习李白孜孜不倦的精神、坚持学习和戒骄戒躁的好习惯。

最终是诗佛王维的《少年行》。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这两句写出咸阳城的游侠在路途中相遇,一见如故,便相邀在路旁酒楼酣饮畅聊的场景。

诗句中洋溢着热情与豪迈的气息让我这一千年后的小读者也燃气澎湃之情。

虽然古时候这种场景也不太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可是处于新世纪的我们也应当多敞开心扉,广交朋友,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唐朝文学史学习笔记

唐朝文学史学习笔记

唐朝文学史1.唐诗的四个分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一,历史学家通常以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作为分界线,把唐代社会历史分为前后两大时期。

然而,一方面,唐诗的发展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盛衰相平衡;另一方面,唐诗作为展现唐代诗人心灵奥秘和唐代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发展又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盛衰有着不相一致的地方,故而唐诗史学者根据唐诗发展的特殊情况,习惯上把唐诗的发展分为这四个时期。

例句“故凡所作效古而自汩其体者,引喻凡猥者,辞繁而芜句佻且稚者,记、序、书、说、杂文皆有之,不独碑、志仍六朝、初唐余习也。

”——清•方苞《书柳文后》“即其比兴一端,能使汉、魏、六朝、初唐骚人墨客,勃郁幽芬于情文缭绕之间。

”——清•魏源《〈诗比兴笺〉序》2.泛指唐代初期,可参见词条唐朝。

如:他专门研究初唐的政治经济状况。

初唐的诗歌创作取向初唐诗坛有两大创作取向:宫廷诗人诗歌的戏乐取向和初唐四杰、陈子昂等人儒家“诗言志”的创作取向,可以把初唐诗人分为二类:一类是围绕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武则天身边的宫廷诗人;另一类是与宫廷关系较为疏远、或者是飘游在山野之中的诗人。

诗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直接影响着他们诗歌创作的取向和诗歌风格的形成。

上官体宫廷诗人诗歌的戏乐取向为内容上歌功颂德、应制唱和,形式上讲究声律对偶、雕琢辞藻。

代表为“上官体”,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多写丽景艳情;二是善于缘情体物,抒写敏感细腻的心曲;三是属对精雅。

宫廷诗人虽然对近体诗体式的定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思想内容、诗歌风格上,他们的诗歌并不能将唐诗创作引上康庄的大道。

四杰“四杰”的诗学主张集中体现在杨炯的《王勃集序》、王勃的《上吏部裴侍郎启》、卢照邻《南阳公集序》等文章中,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点:第一,批评龙朔诗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提出诗歌创作应有“骨气”走“刚健”一路。

第二,继承言志缘情的诗学传统。

第三,注意南北文风的取长补短,自鸣开一代风气的志向。

《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笔记

《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笔记

《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读书札记目录一、隋朝 (2)1.1 隋朝的建立与发展 (3)1.2 隋朝的政治制度 (4)1.3 隋朝的经济与社会 (4)1.4 隋朝的文化与艺术 (6)二、唐朝 (7)2.1 唐朝的建立与发展 (8)2.2 唐朝的政治制度 (9)2.3 唐朝的经济与社会 (11)2.4 唐朝的文化与艺术 (12)2.5 唐朝的对外关系与交流 (13)三、五代十国 (14)3.1 五代的建立与发展 (15)3.2 五代的政治制度 (17)3.3 五代的经济与社会 (18)3.4 五代的文化与艺术 (19)3.5 五代的对外关系与交流 (20)四、隋唐五代的遗产与影响 (21)4.1 隋唐五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2)4.2 隋唐五代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 (24)4.3 隋唐五代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25)4.4 隋唐五代对中外交流的影响 (26)一、隋朝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

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在北周的基础上建立了隋朝,统一了南北,结束了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后来的唐朝奠定了基础。

在政治方面,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了尚书省、门下省、都督府等机构,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行科举制度、废除世族特权等,使得政治更加公平、公正。

在经济方面,隋朝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如开疆拓土、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等。

特别是隋炀帝杨广时期,大力发展运河交通,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联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隋朝还对外贸易进行了积极探索,开辟了丝绸之路,与西域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在文化方面,隋朝继承和发展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隋唐文化。

隋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如文学家杨素、卢思道等人的作品,展现了隋朝时期的风貌;雕塑家阎立本等人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瑰宝。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隋唐五代文学-盛唐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隋唐五代文学-盛唐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隋唐五代文学-盛唐诗歌名词解释:辋川集一.《辋川集二十首》,是盛唐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

二.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似乎一切情绪的波动和思虑都被净化掉了,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

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二.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

如《送妍桂洲》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简述王昌龄七绝的清刚之美。

(即七绝的主要特点)盛唐诗人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他的七绝有清刚之美。

一.格调多样化,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

二.诗歌中的情景交融。

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风调清刚。

三.心理描写也非常出色。

如《采莲曲二首》“乱如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四.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

试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一.盛唐诗人孟浩然山水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是自然平淡。

二.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

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

三.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

如《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四.诗多单行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试论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

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隋唐五代文学 (1-4 )章【圣才出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隋唐五代文学 (1-4 )章【圣才出品】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0.1复习笔记一、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1.国力的强大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唐代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唐朝建立不久,经济就从隋末的大破坏中恢复过来,并迅速得到发展,至天宝中上升到顶点。

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中外文化的交融唐朝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

整个唐代,广泛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外文化交融所造成的这种较为开放的风气,对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3.士人的人生信仰、文化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唐代士人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的、进取的态度。

科举、入幕等入仕途径,为寒门士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寒门士人进入文坛,使文学走向市井,走向关山与塞漠,这对文学的发展是意义重大的。

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

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这些都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二、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1.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唐代士人漫游于名山大川、边塞之间、通都大邑等地。

这也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的题材,丰富了唐文学的表现领域。

2.幕府生活与文学唐代不少士人,都有过幕府生活的经历。

中唐以后,入幕更是许多士人的主要仕途经历。

幕府生活如宴乐、唱和、别友、思乡、戍边等对于诗的创作和词的产生以及对于小说的发展都有影响。

3.唐人读书山林的风气唐代的一些士人,在入仕之前,或隐居山林,或寄宿寺庙、道观以读书。

读书山林又往往在青年时期,这种影响,常常随其终身,在他们的诗中反映出来。

唐诗中那种清幽明秀格调,或与此有关。

4.贬谪生活对于文学的影响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文人的贬谪生活,也丰富了唐文学,使唐文学从生活到情调意境,都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

漫游、读书山林、入幕与贬谪生活,从不同的层面丰富了唐文学的内涵,构成了唐文学多彩的情思格调。

三、佛、道两家对唐文学的影响1.唐代儒、释、道的融合儒、释、道思想的交融,可以说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总结唐朝文学史(汇总3篇)

总结唐朝文学史(汇总3篇)

总结唐朝文学史第1篇①统治阶级采取较开明的政策②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生产力恢复和发展③唐初在文化教育,选拔人才上采取一系列开明政策④初唐的思想界也很活跃⑤宽松的政治环境⑥政治的统一促进文化艺术的大交流先秦诗歌,题材虽广泛,但是量少;两汉诗歌,只以表现家庭婚姻,社会问题的乐府诗为佳,其余内容较差;魏晋南北朝诗歌,只有建安七子、三曹父子以及陶渊明等人内容比较广泛,其余较差。

总而言之,唐以前的诗在内容方面尚留有大片空间。

其原因有二,一是尚处于较幼稚时期表现力较差,如先秦;二是社会或过于动荡,如南北朝,或虽大一统但思想太专制,如两汉。

唐代则不然。

前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最辉煌的时代,后期是中国历史上充满动乱和危机的时期,反差之大,可谓空前。

因而前期能给诗人提供最壮丽宏伟的素材,后期提供对社会历史,人生态度进行深刻反思,深入思考的一面。

前期受强大国力的鼓舞,诗人的自信心很强,抒情诗具有一股少年锐气,,锋芒毕露,意志所向,无所不达,没有任何迂腐虚伪矫揉造作之嫌。

中期受到巨大变故的影响,诗人发出的是真切的惊愕感,由衷的悲伤感。

晚期受国力衰落的影响,只增加了悲凉深沉的色彩。

总结唐朝文学史第2篇①以继承六朝以来,特别是齐梁以来“以错综婉媚为本”的一派;主要作家:唐太宗君臣,包括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以及“文章四友”等。

他们大多是权贵近臣,文风华美,注重形式,台阁气很重。

但相对齐梁浮糜文风多少有些改进。

在散文写作方面,虽仍以骈文为主,但也却是写出了一些“词旨剀切,气势雄峻,与六朝骈文俪黄妃白者迥然殊途”的作品。

②以改革六朝文风为主的一派主要作家:“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等他们虽然有继承六朝余绪,注重文章华美的一面,但内容较充实扩展,文风较厚重刚健,对六朝“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的不良文风多有批判,主张诗歌应恢复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优良传统,并对诗歌的艺术形式、体裁样式,如律诗,进行了探求和创制。

而他们的骈文则更加体备法严,宏博瑰伟。

唐宋文学史复习资料

唐宋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复习资料基础知识部分(填空题和名词解释)1.唐朝诗人的别号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杰——王勃诗狂——贺知章诗豪——刘禹锡诗骨——陈子昂诗魔——白居易诗魂——杜牧诗囚——孟郊诗奴——贾岛诗鬼——李贺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王昌龄五言长城——刘长卿孤篇横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倒全唐)2.唐朝诗人的并称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高岑——高适、岑参元白——元稹、白居易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3.△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

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上官体具有“琦错婉媚”的特点。

4.△大历十才子:唐代宗大历年间十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

“十才子”之名最早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十人分别是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5.山水田园诗派:继承魏晋时期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和谢眺的山水诗形成的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柳宗元等。

6.边塞诗派: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7.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

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

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

《中国历代诗歌选二:唐五代》笔记

《中国历代诗歌选二:唐五代》笔记

《中国历代诗歌选二:唐五代》阅读随笔1. 唐诗选录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从初唐到晚唐,众多诗人如群星般璀璨,共同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唐诗长卷。

在唐诗选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如李白、杜甫、王维等。

李白的豪放奔放,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清新淡雅,这些诗人的名字已经成为了唐诗的代名词。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个性和创造力,展现出了唐代的繁荣与活力。

除了这些大家之外,唐诗中还有许多其他值得关注的作品。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壮丽的景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盛唐时期的气象万千;王昌龄的《出塞》则以边塞风情为背景,表达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这些作品虽然风格各异,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

在唐诗选录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反映女性生活的作品。

薛涛的《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以女性的视角,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而鱼玄机的《赠邻女》则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闺中少女的形象。

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唐诗的内涵,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唐诗选录中的作品涵盖了多种风格和题材,既有豪放奔放的盛世之音,也有清新淡雅的田园风光;既有边塞风情的历史画卷,也有闺中少女的细腻情感。

这些作品都是唐代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1.1 杜甫《登高》在《中国历代诗歌选二:唐五代》杜甫的《登高》是一首描绘了壮丽山河和诗人内心情感的诗篇。

这首诗以“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杜甫首先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美的自然景观。

这里的“风急天高”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猿啸哀”则暗示了战乱频仍的时代背景。

诗人通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进一步强调了战乱给国家带来的灾难。

在这悲凉的背景下,诗人并没有沉沦于绝望,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远方的美好未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隋唐五代文学 第1章~第4章【圣才出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隋唐五代文学 第1章~第4章【圣才出品】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0.1复习笔记一、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1.国力的强大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唐代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唐朝建立不久,经济就从隋末的大破坏中恢复过来,并迅速得到发展,至天宝中上升达于顶点。

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中外文化的交融唐朝的立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

整个唐代,广泛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外文化交融所造成的这种较为开放的风气,对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3.士人的人生信仰、文化唐代士人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的、进取的态度。

科举、入幕等入仕途径,为寒门士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寒门士人进入文坛,使文学走向市井,走向关山与塞漠,这对文学的发展也是意义重大的。

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

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这些都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二、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1.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唐代士人漫游于或名山大川,或边塞之间,或通都大邑,都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的题材,丰富了唐文学的表现领域。

2.幕府生活与文学唐代不少士人,都有过幕府生活的经历。

中唐以后,入幕更是许多士人的主要仕途经历。

幕府宴饮,乐伎唱诗,唱和送别,戎幕闲谈,对于诗的创作和词的产生,对于小说的发展,都有影响。

3.唐人读书山林的风气唐代的一些士人,在入仕之前,或隐居山林,或寄宿寺庙、道观以读书。

读书山林又往往在青年时期,这种影响,常常随其终身,在他们的诗中反映出来。

唐诗中那种清幽明秀格调,或与此有关。

4.贬谪生活对于文学的影响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文人的贬谪生活,也丰富了唐文学,使唐文学从生活面到情调意境,都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

漫游、读书山林、入幕与贬谪生活,从不同的层面丰富了唐文学的内涵,构成了唐文学多彩的情思格调。

三、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1.唐代儒、释、道的融合儒、释、道思想的交融,可以说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隋唐五代文化史孙昌武读书笔记

隋唐五代文化史孙昌武读书笔记

隋唐五代文化史孙昌武读书笔记隋唐五代的文化史,那真是一段神奇又令人着迷的时期。

哎,你想想,那个时候的中国,简直是文艺复兴的摇篮,各种文化在那儿碰撞、交融。

真是个热闹的舞台啊!从诗词到绘画,从音乐到建筑,简直是应有尽有。

像唐诗,哇,李白、杜甫那些个大咖,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他们的诗,豪放得像大海,细腻得像春风,让人一读就心花怒放。

听说李白喝酒都能吟诗,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想想都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说到绘画,那时候的工艺也不得了,尤其是山水画,简直是让人一见倾心。

山峦起伏,江水潺潺,那种意境,真是美得让人窒息。

有的画家画一幅山水,几乎就能把你带入画中,感受到那清风明月,真是妙不可言。

再说到建筑,唐代的大明宫、长安城,那可是气派得不得了。

想象一下,走在长安的大街上,两边都是金碧辉煌的建筑,人来人往,热闹得很,仿佛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故事。

隋唐时期的宗教文化也是个大亮点。

佛教、道教、儒教三足鼎立,各自都有自己的粉丝。

那时候,寺庙的香火鼎盛,常常能见到信徒们虔诚地祈祷,场面很感人。

还有那些大和尚,个个智慧超群,法号响亮,让人仿佛听到了天籁之音。

听说,去听一场法会,真是一种心灵的洗礼,烦恼似乎都烟消云散了。

哦,对了,隋唐五代的音乐也是一绝。

那时候的乐器种类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琵琶、笛子、二胡,真是个乐器的万花筒。

人们聚在一起,三五成群,吹吹打打,仿佛每一个音符都在诉说着千古的故事。

想想那种场景,简直是乐声悠扬,笑声不断,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歌唱。

听说,唐朝的乐队可是一绝,演出时观众都挤得水泄不通,简直是场面恢弘。

不过,别忘了,五代时期的文化虽说延续了唐朝的辉煌,但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小插曲。

各地割席断交,政权更迭频繁,文化上也显得有些杂乱无章。

但即便如此,那些文化的火种依然在燃烧。

许多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在这个时期依然闪耀着光芒。

我们看到,文人墨客依旧在为自己的理想拼搏,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佳作。

隋唐五代的文化史就像一场盛大的聚会,各种风格、思想、艺术在这里交织,像烟花一样绚烂多彩。

历史笔记——隋唐时期

历史笔记——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一、阶段特征(一)、具体表现:1、政治:国家长期统一,疆域辽阔,社会稳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完善。

出现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影响深远。

2、经济:封建经济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民族关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4、对外关系:统治者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呈现前所未有的频繁盛况。

5、文化:灿烂辉煌,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二)、同时期的世界欧洲处于黑暗的封建社会,出现了横跨欧亚的阿拉伯帝国。

二、政治(一)、朝代的更替1、隋①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

② 589年隋文帝派杨广率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

隋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民族融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

③ 618年隋灭亡2、唐① 618年,李渊称帝,即唐高祖,国号唐,定都长安。

② 626年,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贞观之治:唐太宗本着民本的思想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但百姓还不是富足安康,封建的治世、盛世是相对的,即使是在治世、盛世,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仍未改变,劳动人民仍是终年劳作,治世、盛世是建立在剥削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上的。

主要政绩:⑴政治:Ⅰ知人善认,虚怀纳谏。

Ⅱ在随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完善制度。

⑵经济:Ⅰ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见面租税,兴修水利Ⅱ戒奢从简。

力倡节间。

(体现了道教“无为”思想)⑶文化: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③ 609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她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贞观遗风贞观遗风,当时武则天以巨大的魄力削弱贵族势力,提拔重用了许多中小地主出身的官吏,扩大了统治基础。

她喜欢任用正直而有才能的人,当时的名相狄仁杰,张柬之,后来开元年间的名相姚崇,宋璟,都是经她提拔的。

她一再鼓励农业生产,州县荒地开垦并户有余粮的,州县长官可得升迁。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第一讲:唐代文学概述一.唐代文坛出现百花盛开、全面繁荣的局面。

1.诗歌成就突出。

诗体大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题材开阔,作品丰富,流传广泛。

2.散文方面,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古文运动,将散文的创作推到一个新的阶段。

古文运动的内容一是提倡文以致用,从以前的空言明道走向参预政治、参预现实生活,扩大了散文的表现领域;二是虽言复古实为创新,大大丰富了散文的艺术表现技巧。

大批文人的努力,使散文代替骈文占据了文坛的主要地位。

3.由六朝志怪和杂史杂传演变发展成的传奇小说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开始成熟。

4.唐代讲唱艺术和话本的出现,为我国文学开辟了新的领域。

5.晚唐开始出现词这种新的文体,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首先,从外部条件来说。

1.唐代国力强大、政治安定,既给文学发展以物质基础,又使士子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学表现出坚实的思想风貌。

2.统治者的重视提倡,特别是科举考试以诗取士,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羽《沧浪诗话》)3.文化上打破士族门阀垄断的局面,寒素登上文坛,创作群的扩大也带来了文学表现内容的扩大。

4.社会思想开放活跃,文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其他艺术门类如音乐、绘画、雕塑、书法的繁荣,也影响到文学。

其次,从文学自身的发展来说。

唐以前文学创作经验的积累为唐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文学为唐文学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在内容上,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2.在形式上,追求辞采声律之美。

3.文章体裁变化扩展,新的文体不断出现。

《文心雕龙》论及的文体就有81种。

另外,唐代作家的大胆创新精神,迎来了唐代文学的繁荣。

三、在众多文学形式中,成就最突出的还是诗歌。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

诗唐者,诗的唐朝也。

”(闻一多)唐诗繁荣的表现1.作家作品数量极多且大师辈出。

七年级唐朝历史常考知识点

七年级唐朝历史常考知识点

七年级唐朝历史常考知识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时期,其历史渊源和卓越成就常常被提及。

作为七年级历史学习的一部分,唐朝历史的知识点也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对七年级唐朝历史常考的知识点进行简要概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时期的历史。

一、唐朝的建立唐朝的建立是唐太宗李世民在经过猎宫之变后,于公元618年登基称帝。

唐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王朝更迭,对后来的历史影响深远。

同时,唐朝建立时也是中国处于“南北朝”时期的末期,国家处境动荡不安。

唐太宗则借助权力之手,消弭了前期争斗,并统一了中原。

唐朝在其建立之初便确立了积极的统一政策,被视为国家统一的奠基人。

二、唐朝政治制度唐朝在整个早期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其政治制度。

唐朝的贞观年间,制定了唐朝的基本法律“唐律疏义”,规定了一些基本法律条文。

同时唐朝成立了太常、将作、中书等机构,制定了官位的晋升和禄位等具体标准。

唐朝经过几百年的政治制度调整,终于实行了科举制度,确定了乡试、会试、殿试和进士等级,促进了教育发展,提高了政治人才的水平。

唐朝的科举制度被后世王朝沿袭,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制度之一。

三、唐朝经济文化发展唐朝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是很快的。

在唐朝前期,经济发展以农业为基础。

为刺激农业生产,唐太宗实行了一系列的赈灾政策,确保了农民们在困难时期的基本生计。

唐朝还发展了水利灌溉技术,农业生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而在唐朝后期,城市经济和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唐朝也逐渐开放海外贸易,成为交通枢纽地带。

唐代的科技成就也相当显著,唐朝政府在兵器、农业、制纸等方面进行了大力的投资,并取得了很多成果。

四、唐朝文学艺术唐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特别灿烂的时期。

唐代诗人歌咏自然、珍爱生命,表现出了浓郁自由的时代风貌,唐诗成为汉文化史上的顶峰之一。

唐代小说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中《长恨歌》、《李娃传》等至今仍被广泛阅读。

唐朝的绘画和雕刻艺术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唐朝文学史名词解释

唐朝文学史名词解释

唐朝文学史名词解释1、沈宋指沈佺期与宋之问。

他们的作品,“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声律精确,属对工整,推动了律诗的发展,五律体制至此已完全定型,七律的体制也开始规范。

他们对唐代律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自此以后,近体诗与古体诗的界限有了更明确的划分,诗人在创作上,专工新体和专工古体也渐渐有了分道扬镳之势。

2、文章四友指初唐诗坛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位诗人,他们的诗歌以宫廷应制奉和之作,内容贫弱,文辞浮艳。

其中,杜审言较有成就。

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

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

”他在游宦之中写了一些感情真挚的好诗。

3、上官体初唐上官仪的诗歌好以绮错婉媚为本,时人纷纷仿效,形成了着力刻画美丽的物象,讲究对仗,用典整丽,精切,音律和谐优美,体制精巧玲珑,他为诗歌的趋于格律化提供了新的范式,是齐梁以来,新体诗过渡到沈宋律诗的一座桥梁。

4、初唐四杰这是对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现的“以文章文名天下”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的并称。

他们地位都比较低下,但在唐诗开创时期,都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

(他们对齐梁以来的绮靡诗风深感不满,决心革除积病,扭转时风,他们的诗歌创作,扩大了题材内容,抒写了真实感情,给诗坛带来了刚健清新的气息,对形式主义诗风起了扫荡作用。

)(创作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5、初唐体这是初唐诗坛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歌行体诗歌。

它句式自由,以七字为主,间以三、五、九言,骈散兼行,音韵格律也较自由,篇幅较长,往往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

代表作如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

6、吴中四士张若虚、张旭、包融、贺知章7、山水田园诗派(真题)盛唐诗歌流派,以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等为代表,又称王孟诗派。

王孟等山水诗人政治上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钦慕贤相张九龄,由于仕途受阻或不满现象,而半官半隐,漫游山水,或辞官归里,躬耕田园。

唐诗杂论的读书笔记

唐诗杂论的读书笔记

唐诗杂论的读书笔记唐诗杂论的读书笔记篇1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唐诗的创作风格多样,题材丰富,语言优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唐诗的创作中,诗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唐诗的创作中,诗人们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涣)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向往。

其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太阳和黄河比喻成两个形象,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除了修辞手法之外,唐诗的创作中还常常运用典故和意象。

例如,“孤帆遠影碧空尽,唯見长江天际流。

”(李白)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友人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和思念。

其中,“孤帆”是一个典故,指的是友人乘坐的小船。

在这个意象中,作者通过这个典故和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唐诗的创作中还常常运用押韵和对仗。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涣)这首诗每句五个字,每句末尾字押韵,使诗歌更加有节奏感。

同时,“白日”和“黄河”这两个意象的对仗,也使诗歌更加优美。

总的来说,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唐诗的阅读和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伟大之处。

唐诗杂论的读书笔记篇2唐诗杂论读书笔记《唐诗杂论》是法国汉学家施舟人的一部关于唐诗研究的学术专著,这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唐诗进行了分析,涉及到唐诗的各个方面,包括诗人、作品、文学思潮等。

这本书不仅是对唐诗研究的学术成果,也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次重要记录。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施舟人对唐诗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他对唐诗的理解和解读,不仅是对文学作品本身的解析,更是对文化、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思考。

他通过对唐诗的深入研究,让我们对唐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对中西方文化交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唐代文学笔记

唐代文学笔记
2.描写自然风景,境界独僻。一般将大自然看作是自己的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用满腔的热情去讴歌描绘,使得他笔下的自然风景既具俊秀的自然美(《梦游天姥吟留别》),更具有凶雄奇的崇高美,表现出他不寻常的特点;
3.对恢复和发展是个反映现实的传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4.在诗体建设方面,特别是乐府歌行方面的成就较高
十一、杜甫
(一)杜甫的一生
(1)712-745:读书壮游时期
(2)746-755:困守长安时期
(3)756-759:陷贼与为官时期
(4)759-770:漂泊西南时期
(二)杜诗的思想内容:
1.忧念社稷,反映时局;
2.谴责战乱,希寄和平;
3.转变了初唐诗风,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言;
4.完善律绝,发展格行
三、山水田园诗:
是指以王维、孟浩然、储光曦、祖咏、邱为、裴迪、常建、纂毋潜等为代表的大力创作五言律诗、绝句的诗人,描摹山川胜景,抒发闲适感情,表现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追求清淡幽雅,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四、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
1.诗中有画
(1)王维长以画家的眼光观察事物,捕捉形象,把绘画艺术表现技巧、原则用于诗歌,表现出诗歌的色彩美、构图美;
(2)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他最大限度的发挥文言语汇的独特功能,勾勒出许多非绘画功能表现的诗歌图画,创造出诗歌的动态美;
2.景中有我
“岑诗语奇体俊,意亦造奇。”(殷潘《河岳英灵集》)
“岑嘉州以风骨为主,故体裁俊整,语多造奇。”(胡震亨)
“岑诗能作奇语,尤长于边塞。”(沈德潜《唐诗别裁》)
2.奇七言古诗的一生:
(1)705-724:蜀中时期,读书习剑,学道漫游

历史高考唐代知识点

历史高考唐代知识点

历史高考唐代知识点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而唐代的历史也是高考历史必
考的内容之一。

下面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介绍唐代的知
识点。

一、政治
1. 开元盛世:唐太宗时期,国家繁荣昌盛,被称为开元盛世。

政权
稳定,法律健全,文治武功俱备。

2. 科举制度:唐代实行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分为明经和进士两个阶段,选拔人才,推动了国家的进步。

3. 宰相制度:唐代设立宰相,掌握国家大政方针,并协助皇帝处理
政务。

二、经济
1. 长安城:唐代的首都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得益于繁
荣的经济,贸易活动频繁。

2. 道教与佛教的兴盛:唐代道教与佛教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信徒,成为社会经济的特殊产业。

3. 贸易与交通:唐代的贸易活动繁荣发达,与西域、海外贸易频繁,丝绸之路在唐代达到巅峰。

三、文化
1. 唐诗盛世:唐代被誉为唐诗盛世,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如杜甫、白
居易、李白等,他们作品充满了豪放的气息。

2. 唐画的发展:唐代画家如吴道子、韩滉等成为了唐朝画派的代表,绘画艺术达到了高度的成熟和发展。

3. 唐朝的科技:唐代的科技水平也相当高,发明了造纸术、火药、
印刷术等伟大的发明,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总结: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唐代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
化发达,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唐代的知识点无论在历史考试中还是我
们的学习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希望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和学习唐代的
历史,从中获得智慧和启迪。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唐代笔记)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唐代笔记)

唐代重点:唐诗初唐初唐四杰陈子昂盛唐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晚唐李商隐唐传奇霍小玉传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2、春江花月夜3、李、杜4、诗仙5、诗圣6、诗史7、三吏三别8、元白诗派9、元和体10、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11、新乐府运动12.唐传奇13、小李杜14、温、李1、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

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

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充满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同时,他们还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

2、春江花月夜:是初、盛唐之交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称为“以孤篇盖全唐”,历来为人们所传颂。

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它全新的内容。

张若虚将诗情、画意和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了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

3、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

二人一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大师,一是现实主义的圣手,并为两代诗歌流派的代表作家。

韩愈《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旧唐书·杜甫传》则称:“杜甫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也以诗名并称“李杜”或“小李杜”。

4、诗仙:诗中之仙,是对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称誉。

李白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大概因其诗才飘逸如仙,多写游山求仙之诗,富有浪漫主义特色而得此名。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尔》。

唐朝的知识点

唐朝的知识点

唐朝的知识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个朝代,它的文化、艺术、科技以及政治制度都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

本文将从唐朝的五大名臣、科技创新、唐诗宋词、唐朝的教育、唐朝的商业繁荣等多方面来探讨唐朝的知识点。

1. 唐朝的五大名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最集中和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唐朝的五大名臣杨炎、魏徵、房玄龄、杜如晦、裴度更是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大名臣中最为著名的是魏徵,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执掌朝政长达近二十年。

五大名臣中最为有名的一次政治斗争就是“武则天废黜唐玄宗,安史之乱”的事件。

这个事件对唐朝的影响非常深远,也揭示出了唐朝的弊端和政治制度的缺陷。

2. 科技创新唐朝是一个科技创新非常发达的时代,唐朝的科技创新覆盖了许多领域,特别是在农业、医学、军事上有很多创新。

唐朝的人口达到了5000万,为了保证食物的供应,农业生产的科技创新非常重要。

其中最有名的发明是“灌溉”,也就是运用机械力量对水进行引导和分配,可以让农田灌溉更加高效。

医学是唐朝另一个非常发达的领域,唐朝的医学家对中医的研究和发展有着重大贡献。

例如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成为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石,对于中医治疗的理论和实践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唐朝的军事也是一个非常发达的领域,唐朝人民从事了多年的战争,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使得唐朝的军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效。

3.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段时期,唐朝与宋朝相继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诗人和词人。

唐朝最为著名的诗人是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诗歌多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名,杜甫则善于描写人物和人生的沉思和感慨。

宋词则是唐诗的演变和发展,宋词强调抒情和写景,和唐诗的含义和风格有所不同。

唐朝的诗歌和宋朝的词艺术价值都极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4. 唐朝的教育唐朝的教育非常重视,唐朝修建了许多学校和书院,致力于普及教育。

唐朝的教育以《三经新义》、《荀子》、《论语》等经典为基础,让学生对儒家经典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文学史1.唐诗的四个分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一,历史学家通常以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作为分界线,把唐代社会历史分为前后两大时期。

然而,一方面,唐诗的发展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盛衰相平衡;另一方面,唐诗作为展现唐代诗人心灵奥秘和唐代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发展又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盛衰有着不相一致的地方,故而唐诗史学者根据唐诗发展的特殊情况,习惯上把唐诗的发展分为这四个时期。

例句“故凡所作效古而自汩其体者,引喻凡猥者,辞繁而芜句佻且稚者,记、序、书、说、杂文皆有之,不独碑、志仍六朝、初唐余习也。

”——清?方苞《书柳文后》“即其比兴一端,能使汉、魏、六朝、初唐骚人墨客,勃郁幽芬于情文缭绕之间。

”——清?魏源《〈诗比兴笺〉序》2.泛指唐代初期,可参见词条唐朝。

如:他专门研究初唐的政治经济状况。

初唐的诗歌创作取向初唐诗坛有两大创作取向:宫廷诗人诗歌的戏乐取向和初唐四杰、陈子昂等人儒家“诗言志”的创作取向,可以把初唐诗人分为二类:一类是围绕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武则天身边的宫廷诗人;另一类是与宫廷关系较为疏远、或者是飘游在山野之中的诗人。

诗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直接影响着他们诗歌创作的取向和诗歌风格的形成。

上官体宫廷诗人诗歌的戏乐取向为内容上歌功颂德、应制唱和,形式上讲究声律对偶、雕琢辞藻。

代表为“上官体”,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多写丽景艳情;二是善于缘情体物,抒写敏感细腻的心曲;三是属对精雅。

宫廷诗人虽然对近体诗体式的定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思想内容、诗歌风格上,他们的诗歌并不能将唐诗创作引上康庄的大道。

四杰“四杰”的诗学主张集中体现在杨炯的《王勃集序》、王勃的《上吏部裴侍郎启》、卢照邻《南阳公集序》等文章中,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点:第一,批评龙朔诗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提出诗歌创作应有“骨气”,走“刚健”一路。

第二,继承言志缘情的诗学传统。

第三,注意南北文风的取长补短,自鸣开一代风气的志向。

第四,注意诗文的社会作用。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了自己的诗学主张,归纳起来有如下五点:一是倡导“汉魏风骨”和“正始之音”来反对齐梁以来“彩丽竞繁”的诗风;二是把“汉魏风骨”与“兴寄”相联系,明确诗歌抒情言志的本质特征,既抒写社会现实内容又抒发具有时代美学深度的思想感情;三是把“风雅”与“兴寄”相联系,注重诗歌风雅美刺的教化功能;四是强调诗歌应该“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这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有机统一所呈现的美学风貌。

五是主张诗歌能“洗心饰视,发挥幽郁”,具有发幽思、遣郁闷,泄导人情的功能。

这五点相互联系和制约,相辅相成,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诗歌理论体系。

这也是对先唐诗学成果所进行的较为全面的理论总结。

这样,陈子昂便给唐代诗人指出了一个正确的创作方向。

初唐受南朝文风影响较大,隋唐之际的王绩善写陶然自乐的田园生活诗,风格清新朴素,为盛唐田园诗的先驱人物,代表作为《野望》。

唐太宗及其大臣们的文学主张比较务实,反对浮华,但在创作中绮丽之风与通脱朴实并存。

宫廷诗人上官仪,其诗即所谓“上官体”风格婉媚,但声律严整。

《全唐诗》现存上官仪诗20首。

其中12首为应制、宴游、酬答之作,这类诗多是逢场应景,点缀升平的寻乐轻歌;4首为挽歌;只有《春日》、《入朝洛堤步月》、《咏画障》和《王昭君》为有感而作之诗。

另外据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所载,上官仪在总结齐梁时期沈约的“四声八病”之说和刘勰《文心雕龙?丽辞》的“言对、事对、正对、反对”之说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六对”之说,(“八对”,其孙女上官婉儿)并把对偶的技巧运用于诗歌创作。

如《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早春桂林殿应诏》用了多种对偶形式,对唐代近体诗格律形式的完善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从声律上看,“对时行宫庭中应制、应诏诗的优劣衡定,和以后以诗取士的评定标准,定了一个具体的尺度”。

初唐后期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在唐诗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其作品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对初唐浮艳诗风或较单一的体制有所突破和革新。

四杰仕宦不显而才华横溢,慷慨有志。

他们反对绮靡文风,提倡抒发真情实感。

其创作在形式上虽未完全摆脱齐梁遗风,但内容与气骨方面已大有突破。

王、杨工于五言律诗,卢、骆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闻一多充分肯定了“四杰”在唐诗发展史上的作用:首先,他指出了“四杰”的诗歌创作把唐诗从宫庭、台阁引向市井、江山和塞漠,增加了新的题材,扩大了创作的范围。

其次,他从诗歌形式的演变入手,把“四杰”分成王杨和卢骆两派,指出王杨的使命主要是建设五律,与沈、宋一脉相承(一在内容、一在形式);卢骆的使命主要是用新式的宫体诗破坏旧式的宫体诗,对刘、张及后代长篇歌行有直接的影响。

如果从诗歌的题材、范围和形式演变着眼,这大致上是符合“四杰”的创作实际的。

“沈宋”“沈宋”(即沈铨期、宋之问,皆为宫廷诗人)和杜审言对唐代近体诗的完成和定型作出了两方面的重要贡献:把“四声”二元化和将平仄粘对规律贯穿全篇。

他们把齐梁“永明体”和初唐“上官体”的声韵技术和对偶技巧完善地结合起来,由词义的对偶扩大到字音和句法的对偶,既注意平仄的协调,有符合粘连对仗的规则,为唐代律诗创作提供了规范的形式。

宋之问、杜审言的五律写得较好,沈佺期的七律写得较好。

代表作有沈铨期的《古意呈乔补阙知之》;宋之问的《过大庾岭》、《渡汉江》。

某些非应制诗成就较高。

另外刘希夷《代白头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七言歌行的成熟有积极意义。

严羽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说:“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在诗体发展史上给以充分的肯定。

王世贞《艺苑卮言》也说:“五言自沈、宋始可称律。

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

知虚实平仄不得任情,而法度明矣。

”其实,不仅五律,七律、排律到了沈宋手里,皆有法度可寻。

陈子昂是初唐诗歌革新理论及实践都有重要贡献的最为杰出的诗人。

他反对齐梁以来的浮艳诗风,倡导“汉魏风骨”,主张“兴寄”,推尊风雅,重视比兴,开一代新风。

其诗作内容充实,风格沉着雄健,代表作为《登幽州台歌》、《感遇诗》三十八首等。

其文章也有特色,对散文创作的革新也有开创之功。

作为唐代诗文革新的先驱,杜甫、韩愈等都对他评价很高。

初唐的散文初唐仍沿袭南朝文风,不脱绮丽骈俪风气,骈体文仍维持它文坛上的领导地位,著名的“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在内容上比前代作家有了新表现,但王勃的《秋日登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杨炯的《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碑》、卢照邻的《南阳公集序》、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都是华靡的骈文形式。

这和南北朝末年徐陵,庾信的文章近似。

武则天在位时,陈子昂倡言复古,要求恢复《诗经》的“风雅”和汉魏的风骨,其功绩固然是在革新诗歌方面,但也对文风转变起了一些作用。

他的代表作有《上国军利害事》、《祭韦府君文》、《谏灵驾入京书》等。

走向盛唐解读国宝,汉文化。

南方传承的“正统”汉文化,是大唐文明的主要渊源。

东汉以后经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中国历史进入长期分裂的十六列国及南北朝时代。

那时,匈奴、鲜、氐等少数民族相继南迁,君临北方。

东晋将都迁至南京,加速了南方的开发。

不久,又相继更替为宋、齐、梁、陈、史称南朝。

开始散发盛唐独特的文化内涵—大唐。

文学上的盛唐指唐代自开元至大历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唐诗分期者称为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

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至此终于达到了全盛的高峰。

虽然,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其成就却最为辉煌。

这一时期,不但出现了伟大的诗人李白,还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

许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而即使是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满、光彩熠熠的。

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

盛唐诗人主要分为山水田园派与边塞诗派两派。

山水田园派以王维与孟浩然为首;边塞诗派则以王昌龄为佳。

王维王维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开元进士。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鹿柴》、《送别》、《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

孟浩然孟浩然原名“孟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 今湖北襄樊) 人,世称孟襄阳。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

曾隐居鹿门山。

40 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 之句,玄宗不悦,说:"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 张九龄为荆州长史, 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代表作有:《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送朱大人入秦》等篇王昌龄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0 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 年)。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

《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

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

《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