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首段的作用
2022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05_-开头段落的作用(思维导图+例文精练)
![2022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05_-开头段落的作用(思维导图+例文精练)](https://img.taocdn.com/s3/m/0507e1a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f.png)
冲刺2022中考记叙文阅读05-开头段落的作用-思维导图+例文精练【知识链接思维导图】05开头段落的作用试题类型①首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第1段能否删除,为什么?③首段内容是否多余或重复,为什么?④本文开头写的内容看似与文章主题无关,能删掉吗?为什么? 作用①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起因等。
②引出文章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
③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
⑥本文的主题是.......而开头却.......,欲扬先抑(或其它手法),更加突出了......主题(或情感)。
如果开头是环境描写①交代背景。
②渲染气氛。
③衬托或烘托人物心情。
④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答题格式内容+主题+结构作用。
注意开头段不一定是第一段,可能是前几段。
开头段如果是景物描写,应该考虑景物描写的作用。
【中考真题链接目录】◇01漓江情韵◇02笔下犹能有花开◇03刷子李◇04 何处是乡愁◇05 回不去的才叫故乡【中考真题链接㈠】漓江情韵雨霏霏,雾茫茫。
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
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
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
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
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
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
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
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
”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记叙文开头和结尾的作用(一)整理
![记叙文开头和结尾的作用(一)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9a6c3c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3.png)
一、开头(一)开门见山1.《草原》直接描写了草原的色彩之美和静态美,情景交融,写出了草原绿、广,生机勃勃的景象,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内心对草原的赞叹,使读者与之共鸣。
2.《丁香结》开篇就直入“丁香花”的主题,把要写的主要景物直接了当地摆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似乎“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惊喜以及不确定的心情。
“探”“窥”“惹”把丁香花拟人化了,表达了丁香花的可爱。
“缀满”说明了丁香花的数量之多。
3.《开国大典》开篇就直入“开国大典”的主题,把要写的事情直接了当地摆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开头直接写出来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从三个“有”字写出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数之多。
体现了开国大典的庄严隆重,声势浩大。
4.《竹节人》开篇就直入“竹节人”的主题,把要写的事物直接了当地摆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开头直接写出了竹节人受全班欢迎,也体现了作者儿时的童趣。
5.《盼》就直入“雨衣”的主题,把要写的事物直接了当地摆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妈妈送的雨衣与斗篷式的雨衣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作者对妈妈送的雨衣的喜爱,为后文作者盼下雨埋下伏笔。
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开篇就直入“鲁迅先生为人着想”的主题,引人入胜,把要写的人物直接了当地摆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开头直接写了鲁迅先生受人爱戴,联系后文鲁迅先生帮助他人,体现了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品质。
总结:所以开门见山的好处是:以开门见山式开头,开篇就直入主题,引人入胜,把要写的人、事、物直接了当地摆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二)交代故事背景1.《狼牙山五壮士》以背景交代式开头。
文章开头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文章发生的时间“1941年秋”,交代了文章发生的地点在“狼牙山一带”,交代了战争时长为“一个多月”,言简意赅地交代了战斗状况,渲染了紧张、激烈的氛围。
2.《月光曲》以背景交代式开头。
交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两百多年前”,增添了悠久的历史色彩。
交代了人物的背景,身份是“音乐家”,名字是“贝多芬”,国籍是“德国”。
记叙文阅读首尾两段写桃花源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首尾两段写桃花源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1353f2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a.png)
记叙文阅读首尾两段写桃花源的作用一、标题解释在记叙文的阅读中,首段和尾段的作用往往非常重要。
桃花源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常见主题,常常被用来象征理想的社会和人生状态。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以首段和尾段分别描绘了桃花源的美景和故事情节,使得文章的整体结构更加完整,同时也加深了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二、首段作用1.引入主题:首段通常用来引入文章的主题,激发读者的兴趣,并引导读者进入故事情境。
作者在首段中描绘了桃花源的美景,如“桃花盛开,花瓣飘落,宛如仙境”,为读者展示了美丽、祥和的景象,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2.营造氛围:通过优美的文字和意象,首段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使读者更好地进入故事的情感世界。
作者在首段中描述了桃花源的宁静、和谐氛围,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
3.铺垫情节:首段还可以为后续情节的展开做铺垫,为故事的发展提供线索。
例如,作者在首段中提到“传说桃花源中隐藏着一个秘密”,为后续故事情节的转折提供了伏笔。
三、尾段作用1.总结主题:尾段通常是对文章主题的总结和深化,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在本文中,作者在尾段中总结了桃花源的美好和神秘之处,同时强调了其对人们内心的启示和影响。
2.呼应开头:尾段与首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作者在尾段中再次描绘了桃花源的美景,与首段的描述相呼应,增强了文章的整体感。
3.留白思考:尾段通常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引发读者的共鸣和反思。
作者在尾段中留下了一些悬念和疑问,如“你是否也曾向往过这样的桃花源?”这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其他方面除了首段和尾段的作用外,全文的其他部分也与桃花源主题息息相关。
例如,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等,都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桃花源这一主题。
此外,作者的叙事风格、语言运用等方面也会对桃花源主题的表达产生影响。
总之,记叙文阅读中的首尾两段对描绘桃花源主题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引入主题、营造氛围、铺垫情节、总结主题、呼应开头以及留白思考等方式,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主题更加突出、情感更加真挚。
(完整word版)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完整word版)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3165003102de2bd97058817.png)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学习目标:了解记叙文开头的作用学习方法:讨论和练习学习过程:一、理论知识:若是环境描写,其作用有:(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与背景;(2)渲染了××环境气氛;(3)烘托人物的××情感;(4)预示人物的××命运;(5)为下文作铺垫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若不是环境描写,一般是:①、开篇点题;②、总领全文;③、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父亲的眼神》中有这样一道题:文章开头“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这句话在结构上是总领全文,内容上是点明题意,表现父亲的眼神对“我"的影响之大.《想起那缺书的日子》(《我的第一本书》课堂练习)第①段“70年代初,我在农村老家读小学时,整个村子连一本课外书籍也没有。
平时除了与小伙伴们追逐打闹外,很难享受到骑在牛背上读书的乐趣。
"段中“整个村子连一本课外书籍也没有”一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铺垫作用,突出了老吴他们带来的书的珍贵。
《哑巴与春天》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
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进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第①②段有何作用.参考答案:选文第①②段属于环境描写。
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与背景;(2)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3)推动下文情节的发展。
二、练习掌心化雪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
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
记叙文文章第一段的作用大全
![记叙文文章第一段的作用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f04ed4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a.png)
记叙文文章第一段的作用记叙文文章第一段的作用大全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尤其是应用极其广泛的记叙文,记叙文要写清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六要素“。
写这类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叙文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叙文中第一段的作用1.①如果是环境描写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几方面。
②其他内容则可能是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以下简明扼要第一段的作用: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设置线索,引出下文;曲笔入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铺垫照应;设置疑问,引人入胜;比喻开头,有虚入实;对比入题,强调主题;类比引入,发人遐思;侧面入笔,含蓄自然。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记叙文中第一段的作用:若是环境描写,其作用有:(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与背景;(2)渲染了××环境气氛;(3)烘托人物的××情感;(4)预示人物的××命运;(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若不是环境描写,一般是:(1)开门见山,揭示主题;(2)设置悬念,引人入胜;(3)总领全文,引起下文;(4)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5)为××作铺垫等说明文中第一段的作用: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总分总结构中的总领全文。
议论文中的第一段的作用:引出××的论点或论题;作为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总分总结构中的总。
记叙文的综述文章记叙某个具体的生活内容,描述某个具体的事件或场面,这样的文章叫记叙文。
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是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作用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4da8f9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f.png)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作用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件发生的过程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形式,通过叙述故事的发展、描述人物的情感以及描绘环境的变化等手法,来引导读者进入故事的世界,感受故事的魅力。
记叙文的排布多以段落为单位,每个段落都有着特定的作用,下面将详细讨论一下段落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和功能。
首先,段落在记叙文中起到了分隔和组织的作用。
记叙文往往是运用线性的故事结构,通过事件的顺序展开故事,段落的划分就成为了将故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的方式。
每个段落都是一个小的故事单元,可以表达一个特定的事件或情节,通过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组成整个故事的有机结构。
此外,段落还可以起到思考和反思的作用。
记叙文往往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的交流,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反思。
每个段落可以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对事件的评论等手法,来引导读者思考故事中的道德、伦理或人生意义等问题。
段落中的思考和反思可以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最后,段落在记叙文中还可以起到跳跃和推进故事发展的作用。
有时候,故事中的情节并不是按照线性顺序发展的,而是存在着跳跃和穿插的情况。
段落的划分可以用来切换不同的时间、地点或人物,推进故事的发展。
通过跳跃和穿插的手法,可以增加故事的紧凑性和悬念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故事更加吸引人。
综上所述,段落在记叙文中起到了分隔和组织、过渡、描述、思考和反思、跳跃和推进等多种作用。
段落的合理划分和运用可以使故事更加连
贯、生动和有趣,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读者深入参与到故事的情感和思考中去。
记叙文段落的作用
![记叙文段落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cd6bbe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5.png)
记叙文段落的作用
记叙文段落是记叙文中的基本单位,它具有传达信息、描写情景、表达感受等多种作用。
首先,记叙文段落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故事情节。
通过合理的段落划分,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元素得以清晰明了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内容。
其次,记叙文段落可以描绘细节,使故事更加生动。
通过细致地描写人物、场景、情感等细节,读者可以更加立体地感知故事中发生的事情,情感也得以更加细腻地表达。
再次,记叙文段落可以表达情感和思想。
作者可以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活动等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引导读者去思考、感受。
最后,记叙文段落也可以对故事进行批判或者评价。
通过分析、评论故事中的事件、人物等,作者可以引导读者思考其中的意义、价值。
总之,记叙文段落在刻画故事情节、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和思想等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记叙文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
- 1 -。
开头的作用
![开头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7192bcfa58da0116c17494e.png)
开头的作用: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举例:例:05广东卷《壶口的黄河》第16题: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答案: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凸现主题,总领全文。
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
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举例:2007山东卷《灯火的温情》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
05山东卷《溯源》第18题: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好处:通过比较引出下文。
或回答“与下文形成对比、为下文做铺垫”也可。
重庆卷《阳台上的遗憾》第18题:文章第一段写到了南北建筑与文化,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答案:(1)铺垫作用(2)对照作用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举例:2007广东卷《泥泞》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
记叙文中段落的作用
![记叙文中段落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9f9c15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f.png)
记叙文中段落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段落起到划分篇章结构、组织情节情感、表达主题中心、引导读者阅读等多重作用。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记叙文中的段落起到划分篇章结构的作用。
记叙文通常由多个段落构成,每个段落代表一个具体的情节、事件或思想。
通过合理划分段落,可以使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线索的逻辑关系。
段落的划分可以根据时间、空间、人物、主题等多个维度进行,将故事串起来,使全文具有连贯性和可读性。
综上所述,记叙文中的段落起到划分篇章结构、组织情节情感、表达主题中心、引导读者阅读等多重作用。
合理设置段落对于保持文章的结构完整性、梳理故事情节、突出主题思想以及引导读者的阅读体验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写作记叙文时,我们应该注重段落之间的衔接和逻辑,合理设置段落以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记叙文段落的作用1
![记叙文段落的作用1](https://img.taocdn.com/s3/m/afe9e227dd36a32d73758159.png)
记叙文答题技巧(四)——举例分析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记叙文答题技巧(四)——举例分析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53aa32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3.png)
一、记叙文 开头 的作用:内容上: (1)开篇点题;(2)点明中心;(3)与下文……形成对比(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上: (1)总领全文(全段、全层)(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内容作铺垫;(3)与后文……相照应;举例分析: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答: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抒发了作者的怀念之情。
2、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答:开篇点题,奠定文章的赞扬的感情基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牧羊人的伟大做铺垫。
同时点明文章主旨。
3、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答:结构上:开篇点题,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的一生”是文章的感情线索,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回忆。
内容上:既交代了文章写作缘由,还揭示了文章中心。
4、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鲁迅《故乡》)答:开头写现实中的故乡景象,给人衰败,萧条、冷落的感受,为全文奠定了凄楚、悲伤、抑郁深沉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悲凉和失望的心情,暗示故乡人物的不幸命运。
二、记叙文 中间 语段的作用: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总结上文,承接下文。
结构严谨。
举例分析1、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答: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第二句开启下文,写叶圣陶先生的律己严的品行。
记叙文阅读重要段落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重要段落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7f16e57be1e650e53ea990f.png)
记叙文中,重要语段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中段落,具体作用如下:一、开头段的作用1、统领全文 2、引起下文 3、营造氛围 4、开篇点题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6、表现的具体内容一、阅淡下面的文章,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
枣香醉人①枣香醉人洪丽丽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给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
②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大枣,蘸上白酒,密封在玻璃瓶中,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
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
③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
④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
寂静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
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树下伫立着一个人。
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
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枣树,张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
⑤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刺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额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树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
⑥“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揽在自己身上。
⑦“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我问。
⑧“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
⑨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
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⑩“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11)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
一阵疾风暴雨,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纷落下。
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
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捡起两颗小枣,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
初中语文-记叙文开头段作用(教师版)
![初中语文-记叙文开头段作用(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8518cd2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f.png)
记叙文阅读专题——段落作用题(开头段)一、开头段的作用【出题方式】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内容: ①写了….内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起因、渲染气氛, 奠定感情基调)②表达作者…情感③体现人物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结构: ①统领全文, 引出下文, 为下文做铺垫②开篇点题, 照应标题;点明主旨【练习题】乡宴①停刀落箸, 乡宴至美。
②在我的老家, 管做乡宴的厨师叫“大师傅”, 平日里, 他们与土地为伍, 与粮食蔬菜相伴, 并无异于常人之处。
只有在喜事场上, 他们才被主家以“天地君亲师”中的“师”称呼, 身份便有了些许特殊。
③只见“大师傅”马步扎得稳当, 一只炒锅盈握在手, 翻炒之间尽显如虹气势, “砧板”和“传菜”臂助左右, 不敢怠慢。
或许, 他们不知“八珍”是何烹饪之术, 更叫不出几道“满汉全席”中的菜品名号, 不论是批切锲斩, 还是煎炒烹炸, 全靠代代传续, 耳濡目染, 他们用娴熟的烹饪技艺制作出富有地方风味的菜肴, 灵趣中透出憨厚, 粗粝中带着精细, 一如他们性情的折射。
④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一名做乡宴的“大师傅”, 我们村也有, 是我的伯祖父, 也就是我的大爷。
二堂哥建春结婚的时候, 那十六桌酒席宴就出自他老人家之手。
他是长辈, 本应到外村请“大师傅”来伺厨的, 他不允, 说还是由自己做才放心。
家人拗不过他, 只好答应。
⑤随着建春哥婚期的临近, 我似乎闻到了那股浓浓的菜香。
⑥大爷常说, 做宴席讲究五个字: 质、色、香、味、器, 缺一不可。
对于食材的质, 大爷向来很在意。
俗话说, 一方水土一方人, 一方人做一方宴, 要想做出亲近唇齿的味道, 就不能忽视本地食材, 因为它们接了我们脚下的地气, 还有渗入我们肌体的水气。
⑦按照本地风俗, 不管谁家办喜事, 本家族人和左邻右舍都要去帮忙。
炉灶锅台, 杯碟碗筷, 刷得纤尘不染, 干货菜蔬, 鸡鸭鱼肉, 逐一备齐。
大爷并不急于过油、走红, 而是先吊了一锅清汤。
记叙文技巧之一——尾段和首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记叙文技巧之一——尾段和首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083d389b9f3f90f76c61bda.png)
记叙文技巧之一——尾段和首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记叙文尾段作用分析对于记叙文尾段作用,分析过程和首段作用一样,先要看文章结构方式,再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如果文章的结构方式是分总结构或总分总结构,其尾段作用是:1.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主题,深化主旨。
(再结合内容答)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文章结尾点明主题,结合内容是:表达一种人生感悟,只要一步步的战胜小困难,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2.结构上:总结全文。
(看看结尾是否和问题或开头照应)如果照应开头或文题,就添加:照应前文,是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3.看看结尾有无问句或悬念,如果有,就添加:引发读者思考。
4.看看结尾有无省略号,有无修辞方法,有无诗歌等特殊形式,如有,就添加:给读者留下回味余地,想象的空间。
以上是记叙文常出现的题型形式,如有特殊情况则特殊对待,比如诗歌结尾,通常是点明文章主旨,增加文采,给读者留下回味余地等等。
记叙文首段的作用1.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开篇点题,总括全文,点明题旨,表达出作者对,,的喜爱(,,)之情。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
(运用简短的语句引出下文对,的描写,起了一个铺垫作用)3.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如《野菊花》的首段:“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4.如果首段是环境描写,其作用大致可以理解为: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说明文1、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答题格式:(1)表态:不能删。
记叙文首段的作用
![记叙文首段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e0c266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3.png)
记叙文首段的作用
记叙文首段的作用主要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读者进入故事情境,并且预示故事的主题和主要情节。
一个精心构思的首段能够在短短几句话
中勾勒出故事的主要内容,让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希望继续读下去。
下
面我将通过一个1200字以上的记叙文首段来解释其作用。
寒风刺骨,信记忆深处里起伏不息,然而仅仅凭空而来,并不实在。
肃穆的森林沉默地守护着,神秘的层层雾气笼罩其中,像是在守护着一个
不为人知的秘密。
远处传来轰隆隆的雷声,像是自地底深处发出的低吟。
周围没有其他动静,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只有那片神秘的森林仍然活着。
那一刻,我好像感受到了它的呼唤,我无法抗拒它的吸引,于是,我
踏上了探索的旅程。
总的来说,记叙文首段的作用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读者进入故
事情境,并且预示故事的主题和主要情节。
一个出色的首段能够通过描写
环境、引人入胜的叙述手法或者出人意料的开头,让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希望继续读下去。
唤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记叙文中首段的作用
![记叙文中首段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dcd137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0.png)
记叙文中首段的作用记叙文中首段的作用:引入故事情节,概括主要内容每到周末,我都会和几个好友相约去郊外徒步旅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
这个周末,我们决定去一座著名的山峰,听说山上有一座神秘的寺庙,传说能实现心愿。
我们拿着地图,带上背包和必备的装备,兴高采烈地出发了。
一路上,我们穿过茂密的森林,攀爬着陡峭的山脊。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我们身上,微风吹拂着我们的脸庞,带来阵阵清新的气息。
我们的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奇妙之旅。
终于,我们终于来到了山顶。
山顶上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如仙境般宛若仙境。
而在山顶的一角,我们看到了那座传说中的寺庙,它坐落在一片平缓的山坡上,建筑古朴典雅,散发着一股神秘的气息。
我们迫不及待地走向寺庙,期待着能够实现心愿。
寺庙的门前摆放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心愿寺”的字样。
我们纷纷写下自己的心愿,然后将纸条放入一个特制的容器中。
容器上方有一杆绳子,我们轮流拉动绳子,将容器送入寺庙的内部。
进入寺庙后,我们被宏伟的大殿和香气弥漫的氛围所吸引,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在一位和蔼可亲的僧人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一个祈福的大厅。
大厅里摆放着各种供品和香炉,墙上挂满了游客们写下的心愿。
僧人告诉我们,这里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每个心愿都会被虔诚地祈福和祝福,但是否能实现还要看个人的缘分和努力。
我们听后心生敬畏,默默祈祷着,希望自己的心愿能够得到应验。
在寺庙里,我们也结识了一些其他的游客。
一个中年男子告诉我们,他曾在这里许下健康愿望,然后努力锻炼身体,终于成功减掉了一大部分体重,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和有活力。
一个年轻女孩则说,她在这里祈福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并且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这些故事让我们更加坚信,只要真心祈愿并为之努力,心愿就有可能实现。
离开寺庙时,我们都感到心满意足。
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心愿是否能够实现,但在这个神圣的地方,我们得到了一份希望和力量,相信未来的日子会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
一、常见题型
• 1、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2、结合全文,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 3、小说第一段中用大量笔墨写……,这样
写的用意是什么?
二、方法指导:
明确首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 手:
结构上的作用:
1、总领全文 2、引出下文 3、与后文或结尾形成照应
三、例题解析
• (二)父亲那道坡
三、例题解析
• (一)父亲那道坡
三、例题解析
• (一)父亲那道坡
三、例题解析
• (一)父亲那道坡
三、例题解析
• (一)父亲那Βιβλιοθήκη 坡内容上的作用:1、直接表明文章的写作对象。 2、开篇点题。 3 、设置悬念,为后文的某处情节作铺垫、埋伏笔。 4、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感情,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
(以上四点为常见作用)
以下四点为特殊作用:
5、如以故事开头,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6、如开篇发问,可引发读者思考。 7、如以诗词开篇,可呈现美好的意境,增加文 采。 8、如开篇环境描写,还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以上所列作用有可能单一出现,也有可能综合出现, 需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三、例题解析
• (一)父亲那道坡
• 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2)分
• 答案:从内容上看,此段交代了事情的缘由,为下文父亲 硬生生“搬”走了回家路上的土坡做铺垫。从结构上看, 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
• 答题指导: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 方面考虑。从内容上看,此段交代了事情的缘由,为下文 父亲硬生生“搬”走了回家路上的土坡做铺垫。从结构上 看,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