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1 看浪花》教案_9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1 看浪花》教案_9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1 看浪花》教案_9

一、教学目标

2、能透过语言的美来感受浪花的美,领悟到三个孩子愿望的美好。

二、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全诗共分五小节。第一小节讲三个孩子坐在海滩看浪花。第二、三、四节分别讲三个孩子看着浪花展开各自的想象:让浪水变淡水;到海底去探险;到海底去采矿。第五节讲孩子们沉浸在想象当中,说说笑笑忘了回家。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这个地方是哪儿?(播放海浪声音)

2、看,浪花正唱着动听的歌在欢迎我们呢!(出示浪花图)

3、看着这些浪花,你想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跟着三个孩子一起去看浪花吧!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好吗?(生自由读)

3、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在刚才读课文的时候已经把这几个词拼熟了,读会了。(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4、这些词语的意思都能理解吗?有不能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5、掌握了这些词语,读起课文来肯定更流利了。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不过这次的朗读老师还有个要求。(出示朗读要求:在这3个孩子眼里,一束束浪花像什么呢?请用铅笔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6、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

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一束束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

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抚摩孩子的小脚丫。

7、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几句话,等会选一束你最喜欢的小浪花读给大家听。

三、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浪花的美丽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一)“一束束浪花像问号”

1、老师想先选一束我最喜欢的浪花送给大家。(师范读)

2、因为老师很喜欢这束爱提问题的小浪花,同样也喜欢爱提问题、认真学习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3、听着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听见无数的浪花都争着跑过来用它们特有的语言在提问呢!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小浪花的声音好吗?(生模仿)我还想听听浪花由远而近的声音,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指导朗读“哗—哗—”)

4、看老师手势分组朗读,读出浪花由远到近,一浪接一浪的感觉。

5、让我们开开心心地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读吧!

过渡:下面老师想听你们来读,选一束你最喜欢的浪花吧!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二)“一束束浪花像稻穗”

1 一起读读这句话。

2、“连天涯”说明什么呢?形容什么也能用“连天涯”呢?(沙漠、草原……)能通过朗读把“连天涯”的感觉读出来吗?

3、其实,在这一束束的浪花里,还包含着一个孩子美好的愿望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孩子的愿望。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为什么让海水变淡水?(因为我们地球上的淡水已经越来越少了,如果海水变淡水,庄稼就有了充足的水分可以吸取,那时庄稼会长得更加茂盛,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农民伯伯也会有更大的丰收。)

5、这个孩子的愿望是多么美好啊!浪花听了可高兴了,不住地欢叫着(引读“哗—哗—”)能把浪花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6、这个孩子想着想着,眼里一束束的浪花仿佛变成了一束束沉甸甸的稻穗,一大片一大片,一直连到了天涯。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句话——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7、谁愿意带上孩子美好的愿望来读这一节。(指名读—女生读)

(三)“一束束浪花像马鬃”

1. 为什么喜欢这束浪花呢?

2、让我们来看看“万马奔腾”的场面吧!(出示图片)看了之后

你有什么感受?

3、哪个小朋友能读出万马奔腾的气势呢?(刚才**读得很好,但老师怎么听都只是一匹马在奔跑啊。谁来出出主意,怎样读才能有“万马奔腾”的气势呢?)

4、生齐读。

5、在这束气势澎湃的浪花里又藏着孩子怎样的愿望呢?谁来替这个孩子告诉大家?(出示句子)

6、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勇敢、敢于冒险、自信)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探险、戏、黑鲨)我们勇敢地来读读这句话吧!

7、这个“戏”字也道出了孩子心底另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有一天动物和人类也能像朋友一样一起友好地玩耍。

8、让我们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和万马奔腾的气势来读读这一小节。

(四)“一束束浪花像彩绸”

1、自由读读这句话,你脑中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2、这里的“金疙瘩”指什么呢?(其实海底就像一个金库,等着我们运用科学技术去开启,那里不仅有许多的鱼类,藻类,还有石油,天然气、煤……像这里的“金疙瘩”就是指海里无穷无尽的资源。)

3、听了孩子的愿望,海浪也和人们一起来欢庆,听,它又一次唱起了欢快的歌(出示“哗—哗—”)

4、请喜欢这些浪花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五)“一束束浪花像小手”

1、你觉得这是一束怎样的小浪花?(温柔)从哪里看出来的?(抚摩)

2、请女生一起来当当温柔的小浪花吧!(指导朗读)

四、感受比喻的美

1、(再次出示5句话)读一读,说说你发现这5句话有什么特点?(比喻句)它们分别把浪花比作什么?

2、是啊,用了比喻,浪花在我们眼里就更可爱,更美丽了。

五、有感情朗读,再次感受浪花的美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千资百态的浪花,多么美好;三个孩子的愿望,多么美好。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浪花,再来听听这些孩子美好的愿望吧。(伴乐有感情朗读整首诗)

六、拓展

1、老师很想知道在我们班小朋友的眼里,浪花又像什么呢?谁来说说?(出示句式:一束束浪花像——,——)

2、看着这些浪花,相信每个小朋友的心中也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对吗?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愿望,写在信封上,让海鸥把你的愿望捎给浪花,带给大海。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17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17 第一单元 1.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2、作者的思想感情。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1、象征的表现手法。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一、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全诗。 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一、词汇 1.芊芊轻飞曼舞匍匐 2.蛱蝶 3.淤泥蜀葵锥形俯瞰酩酊蹒跚草莓骚动 聒噪笃笃声砸砸声 潺潺粗犷 4.描摹臆测窈窕娉娉婷婷囫囵丘壑轿子耽搁 5.毡帽驮着队伍 6.锯子诅咒长辈甭想天方夜谭 7.狼嚎蕴涵嗜好召唤 8.分析教诲 9.赫赫有名胥鸵鸟发疯衍生分析曙光震惊舒展 惊世骇俗不容置疑心悦诚服 10.瞳孔雍容收敛卵子雌雄刻骨铭心淋漓尽致肆无忌惮挟带枪毙眷顾冰清玉洁银装素裹 11.沧海一粟怦然心动陨星纬度腐蚀称秤地轴 12.联袂媒体届时隧道包括 13.逶迤弹丸 14.迤逦硬邦邦戳哆嗦搀扶刨坑踉跄 15.炯炯有神鼓槌闸门洪水嗬田埂 16.叛徒匣子煎熬尸体棉絮 17.窒息辗转不寐霹雳瓢泼蠕动翩翩起舞擦拭依偎 18.篱笆杞人忧天凸出 19.一趟园圃愠怒惋惜偏僻 20.慰藉唷 21.矣 22.隐匿擅长谨慎丞相彼此玄机擒获 23.茴香篝火押到肝脏 24.报酬保佑貂皮奴仆门槛 25.噢落日余晖悻悻然诳我嘤嘤萌发 兴致勃勃专心致志诧异体验 情不自禁乐此不彼茫然回味 26.简明扼要祈祷瞳孔主宰嘹亮 27.天赋茧子鞭策纯粹报酬猝然琐事 28.撙衣节食铸器 二、积累与运用

1.学会引用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语海拾贝: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夕阳无限好,只是经黄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关联词: 递进关系:不但······还 而且 语海拾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3表示“看”的词语:.打量俯瞰仰望 体会近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4.认识对偶句的特点 表达爱国的句子: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5.对话的三种形式: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三种情况下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6.体会古今意义有差异的词 知道古文中表示人称和说的词 我:吾余 你:汝尔 说:曰云 有关人格品质和蕴涵哲理的名言警句: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7.体会句子内部的关系,掌握关联词的用法,并能熟练使用。 转折:但 假设:假如 条件:只要······就 因果:因而 并列:既······又 表示念书的格言:

最新关于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品)

关于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辬 1学会10个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理解“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拔地而起”等词语,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3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山里学校环境的美和山里孩子成长的快乐,进一步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山里孩子成长的快乐。 教学准备 1鄙字卡片、朗读带、教学挂图或课件。 2贝领学生参观自己的学校,了解学校各类人员的工作情况。 3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见面交流或书信,了解山里学校的一些情况。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读激趣 1碧富埃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从山里学校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来,打个招呼。(出示教学挂图或打开课件)你们想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呢?——学生提问 2崩矗听听山里的伙伴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学校的。(放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他们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哪些情况?然后自由发言。

二、自读感知 过渡:山里的孩子为了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特别写了这篇文章,叫《我们的学校》。来,我们一起学一学。 1、读出自豪感。 2、鄙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讨论词义,老师巡视。 4、帮助学生理解部分词语。 三、品读欣赏 1、同学们,读了课文,这个学校的环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根据插图和课文的描述,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用彩色笔画出学校的草图。 2、校园里,山里的孩子们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根据学生对重点句的欣赏,老师相机指导朗读并归纳: (1)快乐游戏。 (2)与大自然交朋友。 (3)认真学习。 3、这么难得的学习条件,山里的孩子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1)自读第5~9段,展示自己读得好的句子。 (2)说说自己朗读时的感受,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山里的孩子成长是幸福的。理解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四、读写延伸 过渡:在这么美的校园里学习,山里的孩子们是多么快乐、幸福、自信和自豪,让我们也投入大山的怀抱,和山里的孩子一起,也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辬】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董瑞芳 一、教材解读 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7个单元,36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2篇,“批读课文”7篇,略读课文7篇。从三年级始,阅读课文以主题组元,选文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注重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关怀和审美内涵,注重体现开放意识与时代创新精神,展现丰富的中外文化和渗透科技环保、和平发展等现代意识,具体体现在各单元:第一单元:儿童生活美德教育,第二单元:锦绣山河热爱家乡,第三单元:科技环保关注自然,第四单元:爱心亲情美好情感,第五单元:中外文化了解历史,第六单元:人生智慧哲理故事,第七单元:祥和人生关注人类。 每个单元由5篇课文(第四单元除外)组成,每篇课文后设置了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体验、感悟、积累或小练笔的训练。每个单元后设置了《积累与运用》,名称与第一学段相同,但内设栏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增的栏目有:温故知新、语海拾贝、点击成语(开心一刻)、习作百花园、自主阅读。这些栏目十分适合中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学习要求。起到了帮助、巩固、梳理及适度拓展的作用。 二、知晓编写意图 一本教材,他有自身的体系,凝聚了编者意图,只有我们明白了编者意图才能正确使用好教材,把握目标落实的度,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下面就请仔细读读主编对本册教材编写意图的解密吧。 1、关于课型。 多样课型有利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把课标要求落到实处。精读文重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如: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分析概括、内容探究、表达方法等。注意这种综合能力的年段侧重点(见课标要求、课后练习)。略读文重在了解文章大意,培养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注意有别于精读文的教学,不要面面俱到,不要不放手。批读文从读者视角出发,引导一点或几点的深入学习。以分进合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精读能力。教学中要适度放手,迁移运用。 例如: 第一单元《日记两则》是有关书面表达的初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以日记的形式引入习作;“言之有物”)。 第二单元《西藏高原》了解阅读的基本要领(思考;抓重点、特点;揣摩;了解知识;学习表达方法;积累)。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

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达标训练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快乐的小燕子》课文及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快乐的小燕子》课文及教 学设计 【导语】好一幅人与燕亲密无间、和睦相处的生动画卷!全文语言优美、文字清新,充满童真童趣,在语感培养和人文熏陶诸方面都有丰富的营养。以下是八文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课文】 它来了!那小巧玲珑的体态,着一身乌黑发亮的羽毛,轻悠敏捷,在春光中快乐地飞翔,发出清亮圆润的啁啾声。 春雨如烟如雾,无声无息地下着。水田里的秧苗,塘边的柔柳,绽开的桃花,在水雾碎雨中,绿莹莹、红润润的。这时,一只、两只,一对、两对……小燕子欢叫着,穿来穿去。 天放晴了,阳光露出来。小燕子更活泼了。它斜飞在瓦蓝洁净的天空中,自由自在。瞬间,“唧”的一声,身子像个小黑点窜下来,掠过明镜般的水面,又轻身一跃,射入云中。这时,水面上撒落一朵小浪花,浪花绽开,荡漾出一圈一圈的波纹。 我问奶奶:“小燕子的尾巴为什么跟别的鸟不一样,像一把黑亮的剪子呢?” 奶奶说:“剪春呀!你看它飞来飞去,用剪子裁出一件春衣,给大地穿上。” 我又问奶奶:“那它为什么飞不停、唱不停呢?” 奶奶说:“闹春呀!春越闹越浓。” 奶奶在靠近房梁的墙上,钉上两个小竹桩,上面放一片新瓦——这是给小燕子筑窝用的。几天后,两只燕子一前一后,绕着房梁飞了几圈,落在瓦片上,歪着头,小黑豆般的眼睛调皮地朝我们滴溜溜地转,轻声细语地说:“叽咕、叽咕……” “燕子在说什么呢?”我问奶奶。

奶奶告诉我:“燕子在说,不借你的盐,不借你的醋,只借你的屋,让我们来住。” 我乐极了,对着小燕子喊:“你们住吧!” 奶奶还告诉我,燕子能消灭害虫,保护庄稼。哦,原来燕子是在用辛劳打扮春天、保护春天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挂图,表现欢快情绪的音乐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教学难点】 生字“捷”“瞬”“漾”的记忆和书写。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冀教版教材,第五册12课讲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自然展开场景叙写,最终使我们看到了他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唤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小中见大,意蕴深广。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3.了解比较男人和男孩的不同做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课件 六、教学设想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本设计试图通过改变人称视角,依托文本,进行想象,读写结合。 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注意表现自己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最受感动的内容。”通过想象,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减少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用你最佳的精神状态告诉我,你很想成为故事中的一员。 (二)、走进故事,品词读句。

1.(出示课件)在暴风雨过后的一个早晨,我在海边散步,无意中发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你看到了吗?这些小鱼是什么样的? 学生观察,描述小鱼被困的情景,想象小鱼怎样挣扎,可能说些什么,体会它们处境的危险。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小鱼被困的无助。 2.(出示课件:成千上万被困的小鱼,并用字幕配合语言渲染。)“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渗光,这些小鱼也会干死的。” 我继续向前走着,忽然停下脚步,看到小男孩每走到一个水洼旁都弯下腰去,你猜,小男孩在干什么? 自学第四段,勾画出小男孩在做什么,试着带动作读一读。 指名表演读,评议哪里演得好,读得好。 从“不停地捡起”、“用力地扔回”这两个动词,感受小男孩全神贯注、不遗余力地抢救小鱼。 师生一起表演朗读。 3.创设师生情景对话,理解小男孩的心理。 我忍不住走上前,(摸着学生的头)问:“这么多小鱼你救不完的。”生略 “那你为什么还救它们?”生略 “你这样做有谁在乎呢?”“为什么?”生略 “小鱼,你在乎吗?”“为什么?”生略 “那边的小鱼,你在乎吗?”“为什么?”生略 “除了小鱼,还有谁在乎?”“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略 (通过对话,想小鱼之所想,小男孩之所想,深入到故事中去。) (出示句子)分角色朗读。 4.(出示课件:救助小鱼的图画,“爱的奉献”乐曲作陪衬,和三句被感动的句子。) 教师表演读第一句:面对鱼儿对生命的渴望,面对小男孩儿那颗炙热的爱心,我被感动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试题-第一单元提升练习 西师大版(含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 一、字词乐园。(30分) 1.看拼音,写词语。(20分) 我们静静地líng tīng( )湖水的声音,我们细细地bǔ zhuō( )春天的影子,我们看到开放的chújú( ),美丽的lǜbāo( )。在一片cōng lǜ( )的树林里,小鸟在dāwō( )筑巢。càn làn( )的阳光zhào yào( )着它们,它们抖动着chìbǎng( ),chéng xiàn( )出幸福的样子。 2.辨字组词。(4分) 皇晃酥醒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6分) ( )的阳光( )的太阳 ( )的丝绸( )的朝霞 ( )的炊烟( )的溪流 二、补充诗句。(4分) 1.迟日江山丽, 。 2.最是一年春好处, 。 三、按要求写句子。(9分)

1.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仿写句子) 雨, ,雪, 。 2.有一千朵桃花,点点飘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仿写比喻句) 3.小鸟把动听的歌声送给孩子们。(改成“被”字句) 四、课文内容回顾。(11分) 1.《绝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对 的之情。 2.让我们换上春装,像,飞过树林,飞 上,去。 3.《一只小鸟》这篇课文使我从中明白了 的道理。 4.《三月桃花水》一文通过对和的描写,突出了三月桃花水的和的特点。 五、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21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毛羽还未曾丰满,不 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 的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 笑着倾听一般。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叽喳—( ) 赞颂—( ) 2.照样子,写词语。(2分) 抖刷抖刷(ABAB式) 3.用“”在文中画出描写小鸟动作的句子。(2分) 4.小鸟是快乐的,它为什么快乐?(2分) 5.从短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分) (二)课外阅读。(11分) 春天像一位俊美飘逸的少年,风度翩翩,轻摇羽扇,吹来人间万物 光鲜;像一位勤劳早起的金鸡,伴随着窗外嘹亮的声声啼叫,唤起沉睡 已久的民族;似一位知书达礼的窈窕淑女,静静地等待含苞待放,盛开 了万紫千红的花海世界。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诗两首》 陈素萍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体味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结构美等特点,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 2.以读为本,通过朗读吟诵,感悟诗歌的意蕴美,通过美读想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通过品读回味,欣赏诗歌的语言。 3.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体味诗人所表达的乡愁,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我爱这土地》 一、导入: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

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感知并学习诗歌《我爱这土地》 l.教师深情地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 教师作诵读提示: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师生略作简要点评。 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明确: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3、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4、教学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5、课时安排:两课时 6、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畅谈关于冬去春来的情况。 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 2、导入新课。 有一位著名诗人叫金波.他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春的消息》(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朗读诗歌.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⑴、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 ⑵、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车。 ⑶、“聆”“雏”“唤”“搔”等字要注意笔顺、笔画。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抽读.学生、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相互交流.老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 7、课堂作业设计 (1)、读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找出它们的近义词。 1 / 14 希望——倾听——爱惜—— 欢喜——明亮——翠绿—— (2)、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3)、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一抄。

8、板书设计: 雏菊开放的声音. 叶出绿苞.溪水唱歌追寻春天 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面颊的足迹 1、课题:春的消息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爱春天.找春天的情感。 3、教学重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4、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6、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会读、会写、会释义。 二、品读诗歌.深入感悟 1、引导感悟第一节。 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词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5套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一、根据情境,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4分) ①人们乘舟荡漾在西湖上,()着如画的美景,心旷神怡。 ②陈毅的塑像刚落成,来()的人就很多。 ③这里的书太多了,稍微()一下,就得花半天的时间。 ④航天员在天际遨游时,()地球,发出由衷的感叹。 二、请你在加点字正确读音下划横线。(2分) 宁静(níng líng)强调(qiáng qiǎng) 宝藏(zàng cáng)歼灭(jiān qiān) 三、将下列词语填在句中适当的括号里。(5分) 激动激烈激发激励激情 前线将士在报告中充满( )地讲述了战斗的( )和我军的英勇。大家听了报告,心情十分( )。报告( )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前线将士( )着我们前进。 四、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3分) 电影对观众正如书报对() 农民对土地正如()对机器 开幕对闭幕正如开始对() 五,按要求填空(22分) 1、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优美,幅员辽阔,吸引着中外游客,像张家界的,杭州西湖的,的云雾飘渺, 的波澜壮阔。(填地名或成语) 2、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可敬的中外名人。他们中有“一生不要抛弃学问“的教育家;有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还有的美国女孩海轮凯勒,的军事家诸葛亮。 3、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很多,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一诗中的两句诗——“,。”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关于“学习”的成语则更多,你能想到哪些?请在横线上写出三个(可以多写一、二个,写对三个即得满分)。 4、你最喜欢读的一本课外书是(写出书名),因为(简要写出理由)

。 5、在你即将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时,你会想起哪些关于送别的古诗?选一首写在下边,注意行款。 六、给下面的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 )人类大肆砍伐森林,( )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2. ( )这家商店物美价廉,服务态度又好,( )经常是顾客盈门。 3. 期末复习很紧张,我们( )要自己复习好各门课程,( )应当热心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七.按要求写出下列成语(4分) 1.含有动物名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知识渊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八.给下列成语找出相对应比喻意思的成语(8分) 一箭双雕()飞蛾投火()水落石出() 画蛇添足()虎头蛇尾()掩耳盗铃() 过河拆桥()螳臂挡车() 九.照样子,成语接龙(4分) 例:洗心革面—→面目全非—→非同小可—→…… 1.握手言欢—()—()—()—()2.人一己百—()—()—()—()十.名言警句(4分) 1.读书名言 2.惜时名言 3.做人格言 4.《论语》中的警句 十一.将下列习惯用语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填出来(10分) 出其不意——()翻手为云——() 福无双至——()捡了芝麻——() 智者千虑,终有一失—()()——焉得虎子 ()——一波又起()——败事有余 ()——弃之可惜()——后无来者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30分) (一) 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有一种新奇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青花陶

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我们的学校 【教材分析】 《我们的学校》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郊区大山怀抱里的一所小学,介绍了学校的位置及学校周围美丽的环境,表达了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之情。课文通过对学校环境的具体描写体现了学校周围环境的美丽,通过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成长”等。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导游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

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自从我们背着崭新的书包走进校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开始慢慢地爱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了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爱上了充满欢声笑语的大操场——上课前我们又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你的内心感受吗?(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用下面的句式来说:我爱校园的,因为。)2.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从山里学校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你们想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导入课题。(板书课题:《我们的学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整理]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整理]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11-01-13 09:30 .春的消息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准确认读,规范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畅谈关于冬去春来的情况。 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 2.导入新课。 有一位著名诗人叫金波,他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春的 消息》(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二、朗读诗歌,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 ?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 车。?“聆”“雏”“唤”“搔”等字要注意笔顺、笔画。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抽读,学生、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相互交流,老师点评。四、课堂作业设计 1.读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找出它们的近义词。希望——倾听——爱惜—— 欢喜——明亮——翠绿—— 2.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3.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一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爱春天,找春天的情感。 重点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会读、会写、会释义。 二、品读诗歌,深入感悟 1.引导感悟第一节。 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 2.自读自悟第二节。 你喜欢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 3.合作学习第三至六节。

九年级语文下册 变色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变色龙 [教材分析]: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社会问题,也即以小见大,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教读本文,应抓住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灵活开展。以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深透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能力目标 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德育目标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契河夫的短篇小说以对话取胜,语言有显著的特色。课文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激疑探究法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同时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诵读,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奥楚蔑洛夫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2021年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我很重要练习题(Word版)

2021年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我很重要 练习题 (最新版) 作者:XXX 编写日期:2021年1月26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吮(shǔn)吸菽(shū)粟衣(yì)钵笑靥(yè)B.攻讦(jié) 泊(pō) 船龋(qǔ)齿战栗(lì)C.牟(móu)利罹(lí)难瞥(piē)见啜(chuò)泣D.挑(tiāo)拨琴弦(xián) 联袂(mèi) 粗糙(c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抵砺再接再励严厉励精图治B.卓见真知灼见流传流传千古C.妥帖物事人非辑录惹是生非D.雾蔼和蔼可亲寄予寓教于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阿拉法特虽然在法国由专家组会诊治疗,但毕竟积重难返,日前逝世。

B.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C.在2003年5月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不久,五角大楼竟“乱点鸳鸯谱”,一度打算把“对伊拉克问题一窍不通”的前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派到伊拉克担任巴格达市市长 D.昨天,学校请来北京的名师给我们讲课,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真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呀!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上海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磁浮列车示范线运行成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磁浮列车系统技术的国家。B.为了迫使北朝鲜放弃核计划,美国政府不仅要求日韩两国,而且还要求中国和俄罗斯进一步对北朝鲜施压。C.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D.央行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而增加贷款利率的方法来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升值负担。

2018年新教材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我们的学校教案及作业题

2018年新教材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我们的学校教案及 作业题 1.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成长”等。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导游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导游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自从我们背着崭新的书包走进校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开始慢慢地爱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了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爱上了充满欢声笑语的大操场——上课前我们又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你的内心感受吗(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用下面的句式来说:我爱校园的 ,因为 。) 2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从山里学校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多媒体出示有关画面),你们想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小结,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 3来,听听山里的伙伴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学校的。(多媒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教案

4海燕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 2.反复诵读,感悟海燕的形象特征。 3.学习海燕精神,培养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海燕的图片) 你认识图片中的这种海鸟吗? 师:海燕是一种海鸟,上部分是黑色的,尾部呈白色,腿很长,善于在海面飞行,被誉为“大海里杰出的飞行家”。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1913年后完成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背景资料:二十世纪初,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而反动的沙皇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利用其可利用的帮凶对群众革命运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反动势力十分猖獗。在这革命的关键时刻,有一部分人惶恐不安、悲观失望,他们害怕革命损害自己的利益。也有一部分人,他们勇敢地站在了革命的最前沿,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了革命运动的先驱。《海燕》是小说《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生动地反映了俄国革命高潮到来之前革命者和反动势力进行激烈搏斗的壮丽图景。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读出感情。可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几段,做一些朗读标记,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 【教学提示】 最后一段是全文高潮,全文最强音,宜在分组演读后全班合读,以收到震撼人心、掷地有声的效果。 2.思考:暴风雨来临之前,乌云和大海有什么变化? 明确:乌云:狂风卷集着乌云——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泛起白沫的大海——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 3.探究: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先后描绘了哪三个画面?在这三个画面中,海燕的表现有什么变化? 明确: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画面的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第一幅,风卷云集,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即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