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史(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文学研究会

是建立最早、实力也最雄厚的一个文学社团。1921年正式成立于北京,不久活动中心移至上海。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12人。

文学研究会先是将沈雁冰接编并经过革新的《小说月报》作为自己的会刊,以后又陆续编辑了上海《文学旬刊》、北京《文学旬刊》和《诗》月刊等刊物。

文学研究会“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文学研究会简章》)在文学主张上比较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特别强调文学是一种于人生很有意义的工作和事业。因此,文学研究会也就有了“人生派”之称。(为人生而艺术派)

文学研究会成员众多,组织松散,在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后,该会活动也基本停止。

创造社

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宣告成立,成员有当时正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郁达夫、田汉、郑伯奇、等人。出版有《创造社丛书》、《创造》季刊、等十余种刊物。

1925年主要成员南下广州参加大革命(创造前期)。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等回到上海,重组创造社。出版《文化批判》等刊物,直到1929年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创造社后期。)

前期创造社在理论主张上更多地强调“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的活动。”较多地宣传了文学创作过程中无目的性的一面,“艺术派”。

创造社在1925年五卅运动前后开始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到1928年,则成为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一股重要力量。

新月社

新月社1923成立于北京,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源、朱湘、饶孟侃、陈梦家、凌叔华、余上沅、丁西林、林徽音、梁实秋等。新月社主要以聚餐会、俱乐部的形式存在,无严格的组织形式。

胡适是核心,徐志摩是灵魂。以《现代评论》周刊、《晨报》副刊为活动陈地,1926年借《晨报副刊》创办《诗镌》、《剧刊》,开始形成新月诗派。也有人称他们为“现代评论派”。

新月社以1927年其成员多数南下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27年,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由胡适任董事长。后又创办《新月》月刊、《诗刊》季刊。

在文学主张上,前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又称“新格律诗派”。他们致力于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促使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前期新月派也对旧剧的程式化,象征性加以肯定。

语丝社

语丝社因1924年底创办的《语丝》周刊而得名。

该刊主要发表杂感、时评、小品,兼及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和有关社会历史的研究文章。这些形式不同的文章,“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鲁迅)。

他们创造的那种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无所顾忌,活泼幽默的的随笔文体,被称作“语丝体”,对后来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湖畔诗社

1922年3月在杭州成立,1925年后停止活动。湖畔诗社的成员主要有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应修人四人。他们曾因“专心致志做情诗”(朱自清)而引人注目,1922年4月出版过四人的诗合集《湖畔》,冯、应、潘的诗合集《春的歌集》,以及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

第二章鲁迅的小说

鲁迅(1918—1936),原名周树人。

“愚鲁之人应当迅行”

第一节《呐喊》与《彷徨》

1923年,鲁迅将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5篇短篇小说辑为《呐喊》(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风波、头发的故事、故乡、阿Q 正传、白光、端午节、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不周山。后来再版时抽去《不周山》),由新潮社出版,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

1926年,将1924年至1925年所作的11篇短篇小说辑为《彷徨》(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由北新书局出版,为鲁迅自己自编的“乌合丛书”之一。

一、重要作品概况

1、《狂人日记》

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鲁迅小说的总纲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罪恶。

2、《孔乙己》

通过孔乙己这个备受科举制度毒害和摧残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塑造,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

3、《药》

买药、议药、吃药、上坟.华、夏的隐喻。

4、《风波》

以1917年张勋扶植溥仪复辟为背景,描绘这起政治丑剧在江南水乡引起的一场的风波。

5、《祝福》

为《彷徨》首篇。祥林嫂的精神悲剧;“我”的悲剧。

6、《伤逝》

被称作是一首悼亡诗。以涓生的手记方式写成。抒写其无限的悔恨与悲哀。小说可从多个角度解读。

7、《在酒楼上》

吕纬甫,对爱与美的敷衍,在无所适从中走向颓唐

8、《孤独者》

魏连殳:曾经孤独地奋斗过,后“躬行我先前年憎恶的,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的,所主张的一切”。

9、《肥皂》

由四铭的外部表现(主要是语言、行动)穿过表层心理意识、直达潜意识心理的深层意识结构。

10、《离婚》

是作者亲自选进《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四篇小说之一(狂人日记、药、肥皂)。小说写爱姑的离婚事件。

二、人物形象:两大系列,多种形态。

系列之一农民:辛苦麻木,逆来顺受;

系列之一知识分子:曾经奋斗,痛苦挣扎。

多种形态:

1、觉醒者(反抗者):梦醒了无路可走,孤独寂寞;

2、受害者:不幸,愚昧,麻木,被损害与被侮辱;

3、权势者;虚伪,冷酷,陈腐;

4、庸众(看客):冷漠,愚昧,无意中害人;

5、道德家:虚伪,可笑;

6、纯真者:人性美,天真纯洁。

通过两大系列多种人物形象(麻木愚味的苦难中的民众与虽觉醒仍最终难逃消沉沉沦或苦苦挣扎的知识分子)的描写,揭示社会病态和不幸,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三、表现的深切

1、创作目的: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2、在“看与被看”的深度叙事结构中揭示出国民精神的弱点;

3、在“离去-归来-离去”的深度叙事结构中表达对知识者群体精神命运的思考。

四、格式的特别:小说艺术的重大突破;

融化吸收、借鉴与创造

五、《呐喊》《彷徨》的文学史意义

1、以现代小说的内容与形式同中国古代近代小说划下了界限;

2、标志着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成熟;

3、确立了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主潮

现实主义主导下的多元共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