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事业单位经济常识
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常识大全
《常识》(经济)1、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红心鸭蛋”、“多宝鱼”、“福寿螺”等黑心食品,我国政府采用技术和法律手段严加监管,让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
对此,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市场调节有一定的局限性B、政府在履行经济监管职能C、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D、市场调节的缺陷是不可克服的2、2000年至2006年,国家累计投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资金1300亿元,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说明( )。
A、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B、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C、农业的发展主要靠国家财政支持D、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决定性的3、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 )。
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C、刺激消费D、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4、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 )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A、资金实物流量B、国民收入C、社会再生产D、国内生产总值5、关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个人原因,下列不正确的是( )。
A、人的能力B、人的勤奋程度C、人的机遇D、人的户籍制度1—5 DBBCC6、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利于出口贸易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C、会导致热钱流入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7、世界贸易组织是( )。
A、保护国际贸易的政治组织B、专门协调国际间各种关系的政治组织C、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组织D、协调发展中国家贸易的经济组织8、下列关于外汇储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外汇储备是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平衡国际的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影响B、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居世界第一位C、某国的外汇储备包含其持有的外国国库券D、经济实力越强的国家,其持有的外汇储备就越多9、世界贸易组织的最终目标是实现( )。
A、世界贸易标准化B、各国利益均等化C、世界贸易自由化D、世界贸易稳定化10、我国的人民币制度属于( )。
公考经济学常识
公考经济学常识
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的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经济体制: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包括供需关系、价格形成、市场竞争等。
2. 国民经济核算:知晓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
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3. 金融体系:熟悉金融机构的类型和功能,如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公司等,了解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和货币政策的制定。
4. 宏观经济调控:了解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目标,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以及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5. 产业结构调整:了解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和目标,知晓产业政策、技术创新、劳动力结构调整等相关内容。
6.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了解市场失灵的常见原因和对策,以及政府在保障公共利益、调节市场等方面的作用。
7. 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形式和利益,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和协定的作用。
以上是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的一些常识点,考生需要细化学习和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公务员中的常见经济学知识点解析
公务员中的常见经济学知识点解析公务员作为国家政府机构中的重要一支,承担着保障国家稳定发展的职责,对于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也需要有一定了解。
本文将就公务员中常见的经济学知识点进行解析,以帮助公务员更好地履行职责。
一、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市场上商品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需关系的平衡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
公务员在履行职责时,需要了解供需关系,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维护市场稳定。
二、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出现的偏差或者无法实现最优分配的情况。
公务员需要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例如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市场、信息不对称等,以便及时采取政府干预措施,修正市场失灵的情况,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财政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公务员需要熟悉的常见经济学知识点。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达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等目标。
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经济的流动性,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平衡。
四、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不断波动的现象。
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公务员需要了解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及时调整政策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五、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指经济中收入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情况。
公务员需要了解不同的收入分配方式和不同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积极参与和推动收入分配的调整,以维护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六、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和发展是公务员需要关注和推动的重点。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而经济发展则更侧重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公务员需要了解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七、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全球化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公务员需要了解国际贸易的原则和规则,推动国际合作和经济交流,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地位。
通过对公务员中常见的经济学知识点的解析,可以帮助公务员更好地履行职责,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公考经济知识点总结
公考经济知识点总结一、市场与价格1. 市场的概念与功能市场是供求双方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联系,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
市场的功能包括资源配置、价格形成和信息传递。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机制使资源的配置朝向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方向,从而提高社会效率,另一个是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机制使供求双方达成交易,在实现之间价值的基础上使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价格是市场中的信息传递者和资源配置调节者,通过价格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
2. 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调节机制,其基本原理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价格机制通过价格的上涨和下跌来传递市场信号,引导资源向市场需求端流动,调节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
价格机制可以有效地协调市场资源供求关系,引导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市场结构1. 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上的供求者都是价格接受者,价格是完全透明的,任何一家企业在市场上出售的产品都可以轻易被其他的企业替代,企业间产品是同质化的。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上的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竞争决定的,不存在垄断者。
2. 垄断市场在垄断市场中,市场上的某一家或几家企业占据了整个市场的主导地位,能够控制市场上产品的供给和价格的制定权。
在垄断市场中,企业的利润取决于它们的垄断程度,而不再取决于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垄断市场可以分为单一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3. 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在市场中存在有几家垄断企业,这几家企业之间能够实施一定程度的价格协调,对市场的供给和价格进行操纵的市场形式。
在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之间的价格协调程度较高,市场上的价格由这几家企业共同决定。
4. 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在市场上同时存在有大量的小型企业,企业之间都能够对市场上的价格进行自主决定,在市场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产品差别。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价格竞争,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产地竞争。
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点梳理一、市场经济与国家经济干预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发挥着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主导作用,而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是进行必要的经济干预和调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市场经济与国家经济干预的知识点:1. 价格机制:市场经济中,价格是信息传递、资源配置和调节供需关系的重要手段。
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会自动调节资源配置。
2. 市场失灵:市场并不是完全自发自愿的,存在一些因素会导致市场失灵,即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
常见的市场失灵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
3. 政府干预:为了纠正市场失灵,政府会进行经济干预。
政府的经济干预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发展;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发展。
4. 市场结构:市场经济中,市场结构对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和完全竞争。
二、宏观经济指标宏观经济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了解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情况非常有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宏观经济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
2. 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总水平变动速度的指标。
通常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或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来计算。
3. 失业率:失业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但希望工作的人的比例。
它可以反映就业形势和经济状况。
4.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总量。
常见的货币供应量包括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两种重要手段。
它们在影响经济发展、调节经济波动和促进就业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以下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一些知识点: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供给。
公务员事业单位经济常识
三、资源密集程度分类
1、劳动密集型:大力使用劳动力,生产成本中工资占较大比重 2、资本密集型: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3、技术密集型:主要依赖技术和智力,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前景
第六节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1、内容:价值量由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进行等价交换 2、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市场机制:价格机制(核心)、竞争机制、供求机制 4、作用:自发调节社会资源按比例分配、自发刺激创新
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者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2、理想状态下,市场上既无过剩也无短缺,刚好出清,所以均衡价格也叫出清价格
第四节 市场竞争
1、完全竞争市场(产品无差别,如:农产品) 2、不完全竞争市场 3、完全垄断市场(存在于公共事业部门;定价方法:单一定价、歧视定价) 4、垄断竞争市场(产品有差别,如:轻工业) 5、寡头垄断市场(重工业:汽车、钢铁、石油等
资本集中---把分散的、众多的中小资本合并成少数大资本 5、资本职能
1、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2、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 3、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实质
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社会保障制度分配
注:生产要素 资本要素: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利息收入、(资金)股息分红和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等。 技术信息要素:是指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 土地要素:是指出租土地、房屋取得的收入。 劳动力要素收入: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经济知识点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经济知识点及解析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一项重要的选拔考试,对于考生而言,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经济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经济知识点,并对其进行解析。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也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经济知识点之一。
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在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GDP 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等内容。
二、通货膨胀和物价水平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相对较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物价水平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物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考生需要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政府应对措施等内容,以及如何计算和测算物价水平。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工具。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
考生需要了解这两种政策的目标、手段以及操作方式等相关知识点。
四、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大,而经济发展则包括经济增长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在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推动因素以及经济发展的指标和路径等内容。
五、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而全球化则是指各国之间相互依存、联系紧密的程度。
考生需要了解国际贸易的原因、作用以及相关政策和机构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六、投资与消费投资是指为了创造未来收入而购买资产或进行生产活动的行为,而消费则是指满足个人或家庭需求的支出。
考生需要了解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等内容。
七、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是指社会上财富的分配方式,社会保障是指社会为了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要而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补贴。
公务员行测必备经济学常考常识
公务员行测必备经济学常考常识一、供需关系与市场价格供求关系是经济学核心概念之一,理解供求关系对于解读市场价格变动至关重要。
供应量与需求量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的走势。
在市场经济中,供需关系是由市场参与者决定的。
如果供应量大于需求量,价格就会下跌,而如果需求量超过供应量,价格就会上涨。
市场经济的作用就是通过供需关系的调节来实现价格的合理变动。
二、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本生产要素是指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所必须的资源。
主要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能力。
这些要素的合理配置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生产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资源投入造成的费用。
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方面。
固定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数量无关的费用,如租金、折旧等。
变动成本则随着生产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如原材料采购、人工工资等。
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于外部性、公共产品、垄断等原因引起。
而政府干预是为了修正市场失灵的现象。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价格管制等手段进行干预。
政府的干预旨在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市场效率,同时保护消费者权益。
四、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对整个经济体系进行调控的政策。
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体的流动性和利率,从而对经济活动产生调控作用。
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
产业政策则是通过支持和引导特定产业的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长期以来呈现的波动变化。
经济周期一般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萎缩期和复苏期,这些周期性变动与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五、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国际贸易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优势,同时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全球化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
公务员 事业单位 经济 常识
经济知识经济知识指导之微观指导之微观指导之微观经济经济一、消费者理论1、效用和边际效用边效指最后增加的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具有的效用。
2、需求和供给均衡价格被认为是经过市场的供应自发调节而形成的,即“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即是市场调节。
它与“看得见的手”——政府宏观调控,相互协调共同成为发展经济的调节手段!3、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4、消费者行为的序数效用解释和差异曲线序数效用的主要分析工具是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的购买受到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的约束,这种约束可以消费可能线或预算线描述。
把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结合,它们的切点就是消费者均衡点。
二、生产者理论1、利润与成本短期成本包括①不变成本;②可变成本;③边际成本(注意重点掌握);④平均成本;⑤平均不变成本;⑥平均可变成本;⑦总成本。
2、边际产量递减与规模报酬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如果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不断地追加另一种生产要素到一定程度,最后追加的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量将越来越小。
掌握该规律对我们的经济分析和经济决策有重要意义。
(要学会用此规律分析问题)3、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
4、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我们称能够获得最大限量利润的产量称为均衡产量。
均衡产量应该是使边际收益等边际成本的产量,即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条件是边际成本等边际收益。
三、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1、现代企业组织和制度从企业的资产组织形式看,企业可以分为以下三类,①业主制企业;②合伙制企业;③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与前者的区别在于股份有限公司的产权的社会化和量化,可以发行股票)。
公司还包括国有独资公司。
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关,它是股东行使权力、表达意志的场所。
董事会作为公司法人,具有对公司财产的占有、使用、处置和重大经营决策权,但不直接进行经营管理,直接负责经营管理的是由董事会任命的总经理。
监事会是同股东大会选出的公司监察机构。
2、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偏离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目标主要主要三种:①销售收入最大化;②经理效用最大化;③内部人控制。
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整理
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整理经济知识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公务员,了解常见的经济知识是必要的。
本文将对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公务员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经济问题。
一、宏观经济知识宏观经济是指整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状况。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宏观经济知识:1.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公务员需要了解如何计算GDP以及GDP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公务员需要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通胀的政策措施。
3.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控经济的政策,公务员需要了解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的执行机制。
4.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和利用财政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公务员需要了解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5.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规律,公务员需要了解经济周期的特点以及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政策措施。
二、市场经济知识市场经济是一种基于市场供求关系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市场经济知识:1. 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公务员需要了解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以及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
2.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实现资源配置的情况,公务员需要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种类,以及应对市场失灵的政策措施。
3. 垄断和竞争: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者,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多个供应者,公务员需要了解垄断和竞争对市场效率和公平的影响。
4. 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是指政府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控,公务员需要了解政府干预的目的和方式,以及政府干预对市场的影响。
三、金融知识金融是指货币和资金在经济中的流通和利用。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金融知识:1. 银行和金融机构:公务员需要了解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功能和作用,以及银行业的监管和监督机制。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必知经济常识考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必知经济常识考点一、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的概念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即通过市场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
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经济体制(1)经济体制概述经济体制是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反之,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2)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①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即命令、指令和法令而实现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计划经济也被称为“命令经济”。
主要优点: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集中稀缺资源服务于一些明确的国家目标,满足国家紧急的和压倒一切的需要,如国家的工业化、战后经济的重建以及战时经济等,使整个国家资源配置符合特定的国家目标。
②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依靠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的经济体制。
主要优点: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③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基于以上两种体制的优劣,在资源配置上,我国既非采取单纯的市场经济机制,也非采取单纯的计划经济机制,而是两者兼而有之。
这种机制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概念和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显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
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同一般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它又有其特殊性:(2)收入分配①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体现着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
公务员中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公务员中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公务员职位通常要求应聘者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这是因为公务员在处理政策制定、资源分配和预算管理等职责时,需要对经济学原理有所了解。
本文将介绍公务员中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并探讨其在职务中的应用。
一、供需关系和市场机制供需关系是经济学中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供需关系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
公务员需要了解供需关系与市场机制的运行原理,以便在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中做出准确的决策。
二、稀缺性和选择成本稀缺性是指资源有限但需求无限的现象。
公务员必须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并在资源分配中做出选择。
选择一个资源的同时意味着放弃利用其他资源的机会,这就是选择成本。
公务员需要通过经济学知识来评估选择成本,并选择对社会最有益的资源配置方式。
三、效率和公平效率是指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的程度,公平是指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公务员需要在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中同时考虑效率和公平。
经济学提供了衡量效率和公平的方法,并提供了一些可以平衡二者的政策工具。
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两个重要工具。
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节经济运行,财政政策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
公务员需要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便在政策制定和预算管理中合理运用。
五、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经济中有时会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即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
政府干预可以纠正市场失灵,并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
公务员需要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以及政府干预的方式和效果。
六、收入分配和福利经济学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公务员需要关注和解决的议题。
福利经济学研究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性,提供了一些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公务员可以运用福利经济学的知识来评估和改进社会的收入分配机制。
总结:公务员中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对于职位的要求非常重要。
供需关系和市场机制、稀缺性和选择成本、效率和公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收入分配和福利经济学等内容都是公务员应该了解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公务员公共基础——经济常识
公务员公共基础——经济常识在公务员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里的经济常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理解和掌握这些经济常识,对于我们应对考试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相关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商品和货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货币则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它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商品价格上升。
这看似简单的关系,却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地发挥着作用。
例如,在农产品市场上,如果某一年某种农产品大丰收,供应量大增,而需求相对稳定,那么价格往往会下降,这可能会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反,如果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某种农产品减产,供应减少,而需求不变或增加,价格就会上涨。
再说说宏观经济的一些重要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通货膨胀则是指货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与之相反的是通货紧缩,它表现为物价持续下跌,经济衰退。
在经济政策方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的运行。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提纲
1、国民经济核算指标
对国民经济活动的度量,有两个基本指标:一个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属于生产概念;另一个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属于收入概念。
(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国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经济核算中最核心的一个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为GDP)。
(2)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人口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3)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全部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
(4)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税负后的余额,加上政府和社会对个人的救济补助(转移支付)。
2、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总需求=总供给
即: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消费+储蓄+政府收入+进口
进一步可以改为:(储蓄-投资)=(出口-进口)+(政府支出-政府收入)即:储蓄投资差额=进出口差额+政府收支差额
3、财政收支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它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
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
这是财政的本质。
(1)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分配的一个方面,它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
来的货币资金。
(2)财政支出。
公务员经济文化知识点归纳
公务员经济文化知识点归纳一、宏观经济知识1. 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混合经济体制2. 国民经济核算•GDP•GNP•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3.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率与发展水平的区别•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4. 财政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目标与工具•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5. 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的概念与特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挑战•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的争议二、微观经济知识1. 市场与价格•市场的类型与特征•市场均衡与失衡•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2. 企业与市场结构•市场竞争形式•垄断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与市场效率的影响3. 政府与市场干预•政府的角色与功能•政府市场干预的目的与方式•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合理性4. 个人与消费行为•边际效用与边际效用递减•个人消费行为的驱动力•消费者权益与消费者保护5. 生产与成本•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边际产品与边际成本•经济规模与生产效率三、文化知识1. 文化概念与要素•文化的定义与特征•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文化要素的种类与特点2. 文化传承与变迁•文化传承的方式与途径•文化变迁的原因与影响•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冲突3. 文化产业与创意经济•文化产业的范围与特点•文化创意经济的意义与发展趋势•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与就业的贡献4. 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城市文化的重要性与作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互动5. 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跨文化交流的方式与效果•文化交融的意义与挑战•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这里仅列举了公务员经济文化知识点的一部分,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不同省市的公务员考试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根据具体考试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准备。
公考经济常识
公考经济常识一、公考经济常识的概述公考经济常识是指在公务员招考中涉及到的经济知识,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对于参加公务员招考的人来说,掌握一定的经济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宏观经济学1. 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规律和政府调控作用的学科。
其中包括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就业率等方面。
2.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全部居民所创造出来的总收入。
其中包括工资、利润、租金等方面。
3. 物价水平物价水平是指一个国家商品和服务价格总体水平。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影响物价水平。
4. 就业率就业率是指一个国家劳动力中从事工作的人数与总劳动力人口之比。
高就业率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三、微观经济学1. 微观经济学概述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运行规律的学科。
其中包括供求关系、市场结构、价格弹性等方面。
2.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在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会上涨,反之则下跌。
3.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一个市场中各个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分布。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等。
4.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商品或服务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变化程度的敏感程度。
当价格弹性大时,需求量对价格变化更加敏感。
四、国际贸易1. 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其中包括出口、进口、贸易顺差等方面。
2. 出口和进口出口是指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销售商品和服务,进口则相反。
出口和进口都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3. 贸易顺差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出口收入大于进口支出的差额。
贸易顺差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五、总结公考经济常识是参加公务员招考必备的知识之一。
掌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国家经济形势,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一)经济,作为一门学科,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中,还是在个人家庭理财中,经济常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掌握经济常识对于参加事业单位考试的考生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经济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的经济体系。
经济是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和追求福利最大化的过程中,通过资源配置决策来实现的一种社会活动。
而经济体系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青年主要经济活动所采取的形式和制度安排。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系有市场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市场经济体系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系。
它的主要特点是资源的私有化、供求关系的自由形成和价格的市场调节。
市场经济体系下,个体的自主选择和竞争是引领经济的主要力量。
计划经济体系是指由国家对资源的配置和分配进行全面统筹和计划的经济体系。
它的主要特点是由国家集中统一决策,通过计划来实现资源的配置和分配。
计划经济体系下,国家在经济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混合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体,它的主要特点是市场和国家在资源配置中共同发挥作用。
混合经济体系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国家也会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整。
了解经济体系,对于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把握经济发展的方向非常重要。
不同的经济体系,存在着不同的运行机制和规律,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在具体的经济问题中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
在经济中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
常见的经济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指数、失业率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运行状况。
熟悉并掌握这些指标,对于研判经济走势和作出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学家的观点。
比如,亚当·斯密提出的市场自由主义经济学观点,凯恩斯提出的总需求决定总供给的观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市场主体的自主性 2、市场关系的平等性 3、市场行为的竞争性 4、市场发展的开放性 5、市场运转的有序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特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第三节 现代企业制度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二、现代企业典型形式:公司制----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三、法人治理结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机构组成
2、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三、资源密集程度分类
1、劳动密集型:大力使用劳动力,生产成本中工资占较大比重 2、资本密集型: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3、技术密集型:主要依赖技术和智力,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前景
第六节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三、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各种形式的有用劳动,它生产有用价值 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价值的实体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二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
四、价值量
1、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通常是单位价值量 2、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反之越低 4、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第八节 收入分配
一、国民收入的分配
1、初次分配:首先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分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八大) 2、再分配: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分配;其分配工具是国家财政和各种经济杠杆 3、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范围内;
依据: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包括劳动的质和量两方面 内容:向劳动者分配的是个人消费品不是其他产品 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其他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不含农民收入)
二、资本的国际流动
根本原因:资本对更大利益和利息的追求
经济后果:垄断资本家可以获得巨大利益
使本国投资下降,国内经济停滞,失业加重
推动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 沦为殖民地和附属国
输入国
输出国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一、概念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性经济 市场经济:用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不等于资本主义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社会保障制度分配
注:生产要素 资本要素: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利息收入、(资金)股息分红和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等。 技术信息要素:是指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 土地要素:是指出租土地、房屋取得的收入。 劳动力要素收入: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国企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改革的方向:公司制 改革形式:股份制
第四节 国有企业改革
第五节 产业结构
一、三次产业结构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流通部门、服务部门等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产业
二、优化产业结构
1、“三农”第一个飞跃:废除农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个飞跃: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需要,发展集体经济
三、剩余价值率
M’=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它表示剥削程度,资本家总是要想办法来提高剩余价值率
四、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 把工作日延长至超过必要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 在工作日时间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3、超额剩余价值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粗放型---集约型 投资拉动---技术进步 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协调发展
出口拉动---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 技术引向---自主创新 劳动密集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第七节 市场体系
一、概念
市场体系的基本内容: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即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
二、市场体系中的各类市场
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期货市场
一、资本主义经济特征
1、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化生产+普遍化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私有制 2、特征: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无偿占有剩余劳动是一切剥削制度的特征,资本主义是历史上最隐蔽的剥削制度
二、不变资本 C 和可变资本 V
划分依据:在剩余价值中的作用不同 只有 V 才能生产剩余价值,只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节 商品经济源自其规律一、商品经济的由来与发展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1、自然经济 2、商品经济
目的:直接进行商品交换 产生条件: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及其属性
商品的二重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的效用
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1、内容:价值量由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进行等价交换 2、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市场机制:价格机制(核心)、竞争机制、供求机制 4、作用:自发调节社会资源按比例分配、自发刺激创新
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者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集中---把分散的、众多的中小资本合并成少数大资本 5、资本职能
1、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2、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 3、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实质
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
六、资本积累
1、含义:剩余价值资本化 2、实质: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一部分来扩大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权力 3、资本有机构成:公式=C:V
随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呈提高趋势 4、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及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 (1)一般规律: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
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 (2)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资本积累---依靠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增大资本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