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条件1

合集下载

茶叶加工工艺

茶叶加工工艺

茶叶加工工艺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部分茶叶加工工艺一、功夫红茶加工工艺功夫红茶主要加工流程:采摘—委调—委调—揉捻—干燥四道工序。

1、鲜艳采摘:功夫红茶鲜艳采摘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为主,要求鲜叶细嫩、匀净、新鲜。

鲜叶进厂后严格进行分级,分别加工。

采摘时应掌握手提采摘法,严禁抓采。

2、委调:①委调的目:散失适当的水分,减少细胞张力,使茶叶柔软,韧性增加,为揉捻做形和提高叶细胞损伤程度创造必要条件。

②委调方法:委调方法有室内自然委调、委调槽委调、委调机委调及各种形式的加温委调方法。

目前主要采用委调槽委调和室内自然委调。

委调槽委调摊叶厚度在20cm左右,摊放时叶子要抖撒,摊平呈蓬松状态。

保持厚度一致,是通风均匀,定时翻叶,委调程度掌握“嫩叶重委调,老叶轻委调”的原则。

一般掌握“宁轻勿重”严防委调过度。

功夫红茶委调叶以60%--64%为适度标准。

3、揉捻:揉捻是功夫红茶塑造外形和形成内质的重要工序。

功夫红茶要求外形条索紧结,内质滋味浓厚甜醇,这些都取决于揉捻叶的卷紧程度和细胞的损失率。

①揉捻目的:揉捻使叶片卷成紧直条索,体形缩小,外形美观:揉后茶计溢聚叶表,干燥后乌润有光泽,冲泡时易溶于水,增加茶汤浓度。

②揉捻原理:揉捻使叶片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形成条索,同时使叶细胞损伤,茶计溢出,为红茶发酵创造必要条件。

③揉捻技术:由于揉捻机的型号和性能不同,叶子老嫩不同,投叶量多少不一。

总体而言,嫩叶可适当多投,老叶少投,大型的揉捻机一般揉90min,中小型揉捻机揉60--70min。

揉捻遵照轻、重、轻的加压原则,以组织损伤率在80%以上,叶片90%成条,条索紧卷,茶计充分外溢,粘附于茶条表面,用手紧握,茶计溢而不成滴流为度。

4、发酵:①发酵目的:发酵的目的在于促进内含物质发生深刻的变化,为形式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准备基质。

②发酵室要求:发酵室要保持高湿状态,以相对湿度达95%以上较好,有时必须采取喷雾或洒水等增湿措施,同时要求保持有新鲜空气流通。

云南绿茶生产操作规程标准

云南绿茶生产操作规程标准

云南绿茶生产操作规程标准
《云南绿茶生产操作规程标准》
一、茶叶采摘
1.1 选取春季叶柄嫩、含水分和茶多酚较高的高丛生长时的优质茶树作为采摘对象。

1.2 采摘时间为清晨至中午时分,避免太阳直射的时间段。

1.3 采摘员必须保持身体清洁和穿着干净的工作服,并佩戴手套,以防止茶叶被污染。

二、茶叶制作
2.1 茶叶加工要根据不同的工艺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包括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

2.2 杀青时要控制温度和时间,确保茶叶叶缘呈现明亮的翠绿色。

2.3 揉捻时要避免过度揉捻,以免茶叶变味。

2.4 发酵时要保持适当的湿度和通风条件,防止发酵不均匀。

2.5 干燥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使茶叶含水量适中。

三、包装储存
3.1 茶叶包装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保持茶叶的原味和香气。

3.2 茶叶储存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保持通风干燥。

3.3 储存环境要保持干净卫生,避免异味和污染。

四、质量检验
4.1 对每批茶叶要进行物理性状、化学成分的检验,确保茶叶符合国家标准。

4.2 对茶叶的外观、湿度、含杂质等要进行全面检查。

4.3 对包装好的茶叶要抽取样品进行质量监测,确保茶叶质量稳定。

以上就是《云南绿茶生产操作规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只有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操作流程,才能保证生产出优质的云南绿茶。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
茶叶是中国传统的名优特产之一,它不仅是一种饮品,而且还有丰富的营养和医疗价值。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是茶叶能够保存质量和口感的关键,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的四个方面。

一、茶叶采摘技术
茶叶采摘是影响茶叶质量和口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夏季采摘虽然产量高,但它的质量和口感往往偏苦,因此,春季和秋季是比较合适的茶叶采摘时段。

在采摘茶叶时应尽量避免对叶片造成伤害,应选择嫩芽和嫩叶为主要采摘对象,同时人工采摘时应注意节奏和速度,以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二、茶叶杀青技术
茶叶杀青是指茶叶采摘后,将新鲜茶叶进行加工制作的过程,此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温度,并且要保持茶叶的自然湿度。

杀青技术包括暴晒、烘干和炒制三种,针对不同种类的茶叶有不同的杀青技术,比如绿茶杀青应该选择高温高湿的环境来处理,而黄茶杀青则应该选择低温微湿的环境来处理。

三、茶叶卷揉和发酵技术
茶叶卷揉和发酵是制作优质茶叶的必要步骤,这一步骤主要是将茶叶从晾放的状态转换为菜单状态,同时还起到释放茶叶的香气和存放茶叶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茶叶的卷揉需要人工操作,而且质量受到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

四、茶叶干燥技术
干燥是保持茶叶质量和口感的最后一道工序。

茶叶干燥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并且要避免过度干燥或者过度潮湿。

一般情况下,茶叶干燥可以采用自然晾晒、石窑烘干、传统火炉干燥和电烤架干燥等多种技术,具体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茶叶种类和生产规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是保证茶叶质量和口感的关键,只有通过规范的生产和严格的工序控制,才能制作出口感独特、质量上乘的茶叶产品。

六大茶类加工要点

六大茶类加工要点

六大茶类加工要点
六大茶类的加工要点如下:
1.绿茶:杀青是关键,需控制温度,以阻止茶叶内酶的活性;之
后进行揉捻,使茶叶形成条状;最后是烘干,确保茶叶含水量适中。

2.白茶:采摘后不经揉捻,直接晾干。

3.黄茶:加工工艺类似炒青绿茶,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
道“闷黄”的工艺。

4.乌龙茶:需要经过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和烘焙等多
道工序。

5.红茶:揉捻发酵是关键,使茶叶细胞破碎,释放出茶汁。

之后
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进行发酵,使茶叶的颜色由鲜绿转变为红褐色,茶汁的氨基酸和多酚含量增加,口感更醇厚。

6.黑茶:制作时需要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等工序。


中,渥堆是黑茶加工中的独特工艺,使茶叶内部产生特殊的陈香。

以上六大茶类各有特色,制作工艺也较为多样。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制茶专业人士或查阅制茶方面的书籍。

第二章 茶叶初加工工程 1

第二章 茶叶初加工工程 1

1.2杀青技术 1.2.1杀青应掌握的基本原则 影响杀青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温度、时间、投叶量 和鲜叶的质量等4个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杀青过程中,一个因素的改变,其它因素也必 须相应改变。 例如:温度低,时间就应长,温度高,时 间就应短。投叶量增加,温度就应相应增高。
杀青技术措施,主要应掌握以下三点关键: A、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要达到杀青的目的,就必须用高温来迅速破坏多酚氧化酶等 酶的活性,从而达到阻止多酚氧化酶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 红变的目的。
一、萎凋技术原理
二、日光萎凋设备 三、热风萎凋设备 四、萎凋风量计算与风机选配
一、萎凋技术原理 萎凋是红茶、白茶、乌龙茶初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在这个过程中, 鲜叶水分散失,叶片变软,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物化:水分散发 叶质萎软,叶细胞膜透性增强。化学变化:酶活性增强,淀粉、 多糖、蛋白质、果胶等物质分解,叶绿素被破坏,芳香物质发生变 化,很多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一)萎凋主要技术参数 1、温度 影响最显著,直接关系到叶温高低和鲜叶内含物化学反应 的速度。萎凋失水速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与温度呈正相关。(蒸气 压,气孔,酶活性)。萎凋过程叶温最佳温度为25-28°C.
4、失水率和失水速率 失水率是表征萎凋程度的物
(二)萎凋的方式与特点 1.日光萎凋 即“晒青”,在晴天温度25-36摄氏度,相对湿度55-65%的条件为宜。 “弱光萎凋、摊叶均匀、嫩叶老凋、老叶嫩凋”的原则。
2.热风萎凋 将鲜叶置于萎凋房、萎凋槽或萎凋机内,摊叶厚度0.2m左右,利用 轴流风机吹送28-35度,相对湿度65-75%.
3.室内自然萎凋 将鲜叶置于萎凋架的萎凋帘或筛子上,摊叶量为0.5-0.75kg/m2
4.复式萎凋 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交替进行,反复三四次。花果香 明显,滋味醇和,品质好。

制茶管理制度

制茶管理制度

制茶管理制度一、茶叶采摘管理1. 采茶前,应对茶叶园地进行清理和修剪,并移除有病虫害的茶树。

2. 采茶应在清晨或傍晚进行,以避免高温对茶叶的影响。

3. 采摘时,要避免用手摘或带刺的工具进行釆茶,以免对茶叶造成损伤。

二、茶叶加工管理1. 釆摘后,将茶叶放置通风干燥,避免暴晒以免影响茶叶的品质。

2. 茶叶初步加工时,要确保加工设备清洁卫生,避免杂质污染。

3. 对不同类型的茶叶,应根据加工工艺进行分类和加工。

三、茶叶贮存管理1. 贮存茶叶的库房要保持通风、干燥,避免潮湿和虫害。

2. 贮存茶叶的容器要洁净,避免异味或其他物质污染。

3.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要进行分类贮存,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四、茶叶包装管理1. 包装茶叶的材料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避免有害物质渗透。

2. 包装过程要保持整洁和卫生,避免污染茶叶。

3. 包装后的茶叶要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存条件,以便消费者参考。

五、茶叶检验管理1. 对每批茶叶进行抽样检验,确保茶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2. 检验过程要遵循标准操作程序,确保结果的客观和准确性。

3. 对于有问题的茶叶,要进行记录并进行处理,以避免对批次茶叶的影响。

六、茶叶质量管理1. 对于符合质量标准的茶叶,要进行质量认证,并进行标识。

2. 对于有问题的茶叶,要进行分类处理,避免对其余茶叶的污染。

3. 对于消费者反馈的质量问题,要进行追溯和处理,并进行记录。

七、茶叶安全管理1. 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相关的控制措施。

2. 对生产环境、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避免因设备问题造成安全隐患。

3. 建立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预防和应对。

八、茶叶教育培训管理1. 对制茶员工进行入职培训,确保其了解相关规范和要求。

2. 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3. 对员工进行安全、质量和卫生等方面的培训,以确保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品质。

以上是茶叶生产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内容,它涉及到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和方面,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晒青绿茶的工艺流程(一)

晒青绿茶的工艺流程(一)

晒青绿茶的工艺流程(一)晒青绿茶的工艺简介在绿茶的加工过程中,晒青步骤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只有通过正确的晒青工艺,才能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本文将详细介绍晒青绿茶的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在进行晒青绿茶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1.选择合适的青叶:优质绿茶需要选用新鲜嫩绿的青叶,避免使用老叶或黄叶。

2.晒青场地准备:选择一个通风良好、没有异味且阳光充足的场地进行晒青。

晾青过程第一步:摊青1.将采摘好的青叶均匀地摊放在通风良好的晒青场地上。

2.青叶要薄而匀,避免叶叠压,以利于均匀受热。

3.摊青的时间一般为2-3小时,具体时间根据天气情况和青叶的水分含量而定。

第二步:炒青1.将摊青后的青叶分批放入炒青机中。

2.炒青机内温度一般控制在℃,时间约为2-3分钟。

3.炒青的目的是通过高温使茶叶中的酶活性降低,停止青叶的发酵过程。

第三步:凉青1.炒青后的茶叶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凉青,时间约为30分钟。

2.凉青的过程中,要将茶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叶叠压。

第四步:揉捻1.将凉青后的茶叶分批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

2.揉捻的目的是通过摩擦和压力使茶叶形成特定的形状,改善茶叶的口感。

3.揉捻机一般设置两个档位,先用低档揉捻,再用高档揉捻,时间约为20-30分钟。

第五步:晾晒1.揉捻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晾晒,堆成2-3厘米高的茶叶饼状。

2.晾晒的时间一般为2-3小时,具体时间根据天气情况和茶叶的水分含量而定。

3.晾晒后的绿茶即可包装入袋或罐中,保存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

结语晒青工艺是绿茶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绿茶的质量和口感。

通过本文详细介绍的晒青流程,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晒青绿茶的工艺,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希望对您的绿茶制作有所帮助!。

HACCP计划验证(茶叶的HACCP)计划

HACCP计划验证(茶叶的HACCP)计划

茶:挑拣、复烘、定级包装为关键控制点,并确定了关键限值和操作限值。

一、绿茶:1.分拣去杂:关键限值:1.无肉眼可见外来异物。

2.符合GB/T22737信阳毛尖茶的感官品质要求。

操作限值:1.无肉眼可见外来异物。

2.符合GB/T22737信阳毛尖茶的感官品质要求。

2.复烘:关键限值:1.干燥温度60-80度,时间20-30分钟。

操作限值:1.干燥温度60-80度,时间20-30分钟。

2.根据手感,目测,严格控制关键控制点的参数二、红茶:1.挑拣:关键限值:1.无肉眼可见外来异物。

2.符合GB/T13738.2工夫红茶的感官品质要求。

操作限值:1.无肉眼可见外来异物。

2.符合GB/T13738.2工夫红茶的感官品质要求。

2.复烘:关键限值:1.干燥温度90-120度,时间50-60分钟。

操作限值:1.干燥温度90-120度,时间50-60分钟。

2.根据手感,目测,严格控制关键控制点的参数一、绿茶:1.分拣去杂:(ccp1)a监控:初烘后的茶叶每袋进行分拣去杂,挑出非茶叶的异物,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b纠正措施:挑拣不合格的茶叶,返工并重新挑拣,待合格后转入下一道工序。

2.复烘:(ccp2)a监控:温度时间在60-80度,时间在20-30分钟;用手揉捻易成粉末状为复烘终点。

b纠正措施:对复烘不到位的重新复烘;对复烘过度的茶叶按不合格品处理。

二、红茶:1.挑拣:(ccp1)a监控:初烘后的茶叶每袋进行挑拣,挑出非茶叶的异物,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b纠正措施:挑拣不合格的茶叶,返工并重新挑拣,待合格后转入下一道工序。

2.复烘:(ccp2)a监控:温度时间在90-120度,时间在50-60分钟;用手揉捻易成粉末状为复烘终点。

b纠正措施:对复烘不到位的重新复烘;对复烘过度的茶叶按不合格品处理。

2.确认人员:全体HACCP小组成员3.确认过程及内容:3.1管理体系的确认3.1.1已制定并实施《前提方案》和《操作性前提方案》保证了生产车间的硬件设施和卫生控制条件符合食品生产企业要求,并且实施了产品标识和追溯控制程序,对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提供了基础保障。

茶叶生产与加工-1

茶叶生产与加工-1

茶叶外形


1、叶面中间为主脉; 2、侧脉,由主脉分出侧脉,侧脉与主脉 呈45°向叶缘延伸,到叶缘2/3呈弧形向 上弯曲,并与上一条侧脉连接处闭合。 3、细脉,由侧脉分出细脉。 4、叶缘基部没有锯齿, 5、在叶缘基部以上有锯齿,且每个锯齿 上有腺体(小点)。
人类最早为什么要饮茶
(市)各级茶叶研究所,茶叶示范场,茶树良种繁育基地,
茶树种质资源圃。 设立了茶学学科,专门从事茶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设有博
士、硕士、本科、专科学历教育,茶艺师、评茶员、茶叶
加工工等职业技能培训教育。
1.5 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科研取得丰硕成果: ⑴ 茶树栽培原理及其基础研究:相继开展了对茶树器官 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茶树生物学年龄变化,各器官的 生长发育规律和相关性,适生条件、茶树的光合、呼吸、 营养、水分和抗性生理机制,茶树生态生理、激素生理, 组织培养和遗传物质的研究。
非 洲
21
美பைடு நூலகம்洲
大洋洲 欧 洲
12
3 1
阿根廷、巴西、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哥伦比亚、 危地马拉、巴拉圭、圭亚那、牙买加、玻里维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澳大利亚 葡萄牙
2.2 主要产茶国茶叶生产概况

中国


印度
斯里兰卡


肯尼亚
日本
山东
西藏 我国茶区辽阔,
东自东经122°的台湾阿里山
西至东经94。的西藏米林 南自北纬18。附近的海南岛的榆林
⑵ 茶树品种资源调查和瓣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审定了全 国优良品种76个(三批);收集茶树种质资源3600多份; 建立了两个国家级种质资源圃;建立了一批良繁基地。

茶叶加工技术范文

茶叶加工技术范文

茶叶加工技术范文茶叶加工是一项涉及农业、工业和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的复杂技术,主要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干燥、分类等过程。

不同种类的茶叶因其加工工艺和特点的不同,有着各自独特的加工技术。

首先是采摘。

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摘的时间和方法。

一般来说,嫩叶含有较高的有效成分,采摘时以未张开的芽叶为主要对象,保证茶叶的鲜嫩度。

而采摘时间一般在清晨或傍晚时分,以避免中午阳光炙烤导致茶叶失水和氧化。

接下来是杀青。

杀青是将采摘后的茶叶迅速停止酶促氧化的过程,常见的方法有高温烘焙和蒸青。

高温烘焙适用于大多数茶叶,可以通过加热茶叶使其表面的水分蒸发,减缓茶叶内部的酶促氧化过程。

蒸青则适用于一些绿茶和芽茶,能够有效地保留茶叶中的色素和芳香物质。

然后是揉捻。

揉捻是通过机械或手工的方式将茶叶进行扭转、破碎和滚切,以促进茶叶中的芳香成分的释放和均匀分布。

揉捻的目的是使茶叶形成特定的形状,如细长的条状、紧结的球状等,以及增强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最后是干燥。

干燥是将杀青后的茶叶中的水分蒸发掉,阻止其后续发酵和霉变等过程。

传统的方法包括晾晒和烘焙,现代的方法则包括烘箱干燥和热风干燥等。

不同茶叶的干燥方法和温度有所差异,需要根据茶叶的特点和加工要求进行选择。

此外,还有茶叶的分类和分级等加工环节。

茶叶的分类主要是根据不同茶叶的品种、产地和加工工艺等特点进行划分,比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茶叶的分级则是根据茶叶的外观、气味、滋味等方面的特点,将茶叶按照质量和品质进行区分和评定。

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对茶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起到关键作用。

近年来,一些新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得到了应用,如微波干燥、真空脱水和冷冻干燥等,以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加工效率。

同时,茶叶的有机加工、无公害加工和生物工程加工等也是当前茶叶加工的重点和热点领域。

总之,茶叶加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因素。

通过合理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手段,可以使茶叶品质更佳,口感更好,从而提高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一种月光白茶的加工方法

一种月光白茶的加工方法

一种月光白茶的加工方法
月光白茶是一种特殊的白茶,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方法才能制作出来。

以下是月光白茶的加工方法:
1. 采摘:在夜晚或早晨,选择新鲜嫩芽,摘取时需小心,保持芽叶完整。

2. 晾凋:将采摘下来的叶子摊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凋一段时间。

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叶子翻动,使其充分暴露在空气中,帮助叶子逐渐失去水分。

3. 杀青:将晾凋后的茶叶放入烘青机中,进行杀青。

杀青会停止茶叶的发酵过程,保持叶子的原始色泽和鲜爽度。

杀青温度一般控制在100左右,时间约为8-10分钟。

4. 晾凉: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凉,保持茶叶的干燥。

5. 手工揉捻:将晾凉的茶叶用手工揉捻,帮助茶叶形成卷曲的外形,促进茶汁渗透和释放。

6. 阴干:将揉捻后的茶叶摊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进行阴干。

此步骤一般需要一天或更长时间,使茶叶继续干燥,同时茶叶也会逐渐发酵。

7. 焙火:最后将阴干的茶叶进行轻微的火焙,增加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8. 包装:最后将制作好的月光白茶进行包装,保持新鲜度,以便于销售和储存。

以上是月光白茶的一种加工方法,整个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加工方法的细节和时间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制茶师的经验进行调整。

发酵茶生产标准

发酵茶生产标准

发酵茶生产标准
发酵茶是指在茶叶制作中有“发酵”这一工序的茶的统称,茶树芽叶经过萎凋、揉切、发酵、干燥等初制工序制成毛茶后,再经精制制成的茶,就是发酵茶。

发酵茶可分为轻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和后发酵茶。

发酵茶的生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料选择:选择符合标准的茶树芽叶,确保原料质量优良。

2. 萎凋:使茶叶失去部分水分,促进茶叶内部物质转化。

3. 揉切:使茶叶形成不同的形状,同时促进茶叶内部的物质转化。

4. 发酵: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茶叶中的物质发生转化,形成发酵茶特有的品质和口感。

5. 干燥:去除多余的水分,防止茶叶变质。

6. 精制:对发酵后的茶叶进行筛选、整理和包装,确保产品质量。

生产标准中还规定了发酵茶的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等,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各地区和各厂家在生产发酵茶时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企业标准和操作规范,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白茶生产的执行标准(一)

白茶生产的执行标准(一)

白茶生产的执行标准(一)白茶生产的执行标准引言白茶是中国传统的名茶之一,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和口感受到了越来越多茶爱好者的喜爱。

为了保障白茶的质量和产地特色,制定白茶生产的执行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白茶生产的执行标准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1. 标准名称白茶生产的执行标准2. 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国各地白茶生产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

3. 标准内容原料选择•优质茶树叶:采用白茶专用品种,选取嫩叶和嫩芽,确保茶叶的品质。

•无农药残留:茶园应采用无公害种植,茶叶不得使用含有农药残留的材料。

加工工艺•杀青:独特的杀青工艺是白茶的关键步骤,要求采用晾晒杀青法,保留茶叶的天然色泽和香气。

•晾晒:茶叶应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晾晒,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包装:白茶应采用专用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以避免外界湿气和异味对茶叶的影响。

质量要求•外观:茶叶应呈现银白色、毫毛显现、匀齐直立等特点。

•香气:茶叶应具有清香、花香等特有的香气。

•口感:茶汤应清澈透明,滋味醇厚、回甘。

4. 重要性维护白茶品质通过制定白茶生产的执行标准,可以确保茶叶的原料选择、加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等环节得到规范和统一,从而维护了白茶的品质和口感。

保障消费者权益执行标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参考,帮助其辨别市场上的不同白茶产品,并选择符合自己口味和需求的产品,从而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提升白茶行业形象遵守执行标准不仅可以提升白茶的质量,还可以提升整个白茶行业的形象和声誉,吸引更多消费者对白茶的关注和喜爱。

结论白茶生产的执行标准在保障白茶品质、消费者权益以及行业形象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各生产企业和从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白茶生产,为市场提供更优质的白茶产品。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白茶行业的监管,确保执行标准的有效实施。

下关沱茶 相关标准

下关沱茶 相关标准

下关沱茶相关标准
下关沱茶的生产标准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茶叶生产标准,二是茶叶质量标准。

一、茶叶生产标准
1.原料选取:下关沱茶的原料选用极品“民族茶”,也称为“厂头茶”,以新一季的未展茶芽为主。

茶农在采摘时应选择整齐、肥嫩、鲜嫩的茶芽,切勿将开放或过长的茶芽收下来。

2.加工步骤:下关沱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包括清、杀青、揉捻、发酵、拼堆、干燥等步骤。

其中清即为初步筛分,将初采茶叶中的杂质、残枝、残叶等筛去;杀青是用高温蒸煮、烘烤等方式杀死鲜叶内的酶,防止茶叶自然发酵;揉捻则是将茶叶揉成团状;发酵就是将茶叶在特定湿度和温度条件下反复发酵,达到陈化的效果;拼堆是将已经发酵好的茶叶堆积起来再加工;干燥则是将茶叶晾晒、烘干。

3.环境要求:下关沱茶的生产需要独立的车间和设备,并且要保证温湿度适宜,环境清洁卫生,避免异味影响茶叶的品质。

4.生产作业要求:下关沱茶的制作需要密切合作,操作人员手法要具有一定的技巧,操作流程当中较多的制作关口需抓住时机。

二、茶叶质量标准下关沱茶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香气、滋味和茶渣等方面。

1. 外观:优质的下关沱茶一般表面滋润,色泽深浓,茶汤呈深红色、黑褐色;茶叶形状则包括块茶、碎茶、散茶、花茶等多种不同的形态。

2. 香气:下关沱茶的香气浓郁,内敛而持久,香味主要来源于茶品的养成过程。

3. 滋味:下关沱茶口感醇厚,甘润中带苦涩,入喉回甘。

喝后口齿留香。

4. 茶渣:在冲泡完成后留下的茶渣应该松软、细腻且有少许香气,如果茶渣过硬或没有香气则意味着叶底质量不佳。

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版完整版

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版完整版

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附件2: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5版)适用范围本审查细则适用于企业申请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鲜叶或其加工制品(毛茶等)为原料,使用法律法规及标准所要求的条件,加工制作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及经再加工制成花茶、袋泡茶、紧压茶(不含边销茶,下同)等产品时,对企业生产条件的审查及其许可生产产品的检验。

茶叶的申证单元为1个:茶叶。

其食品品种类别编号为1401。

生产许可证产品名称须注明审证单元即“茶叶”。

同时,注明获得生产许可的茶类名称,即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中的一类或几类。

生产许可证附页注明获得生产许可的具体品种明细。

茶叶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

本细则适用以下分类和定义:绿茶:以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红茶:以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黄茶:以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白茶:以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乌龙茶:以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黑茶:以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其中,紧压型黑茶纳入“紧压茶”审查和管理。

花茶:以茶叶为原料,经整型、香花窨制、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窨制花茶的香花有茉莉花、玫瑰花、栀子花、桂花、白兰花、柚子花、代代花、珠兰花。

紧压茶:以茶叶为原料,经筛分、拼配、汽蒸、压制成型、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袋泡茶:以茶叶为原料,经加工形成一定的规格后,用过滤材料包装加工制成的产品。

本细则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

凡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茶叶包装车间标准

茶叶包装车间标准

茶叶包装车间标准引言概述:茶叶包装车间是茶叶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茶叶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为确保茶叶包装车间的标准化管理,提高茶叶包装效率和产品质量,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茶叶包装车间的标准要求。

一、车间环境标准1.1 温度和湿度控制:茶叶包装车间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茶叶包装车间的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50%-70%之间。

1.2 通风系统:茶叶包装车间应安装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车间内空气流通,避免异味和湿气滞留,同时减少茶叶吸湿和霉变的风险。

1.3 灯光照明:茶叶包装车间应使用适宜的照明设备,确保光线充足、均匀,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茶叶的质量和包装过程。

二、设备设施标准2.1 包装机械:茶叶包装车间应配备先进的包装机械设备,以提高包装效率和准确度。

包装机械应具备自动化控制、灵活性和稳定性等特点,能够适应不同规格茶叶的包装需求。

2.2 检测设备:茶叶包装车间应配备有效的检测设备,用于检测茶叶的湿度、杂质、包装密封度等指标,以确保茶叶包装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3 保鲜设备:茶叶包装车间应配备适当的保鲜设备,以延长茶叶的保鲜期。

常用的保鲜设备包括真空包装机、氮气充填机等,能够有效隔绝茶叶与外界空气接触,保持茶叶的新鲜度。

三、操作规程标准3.1 包装操作规程:茶叶包装车间应建立完善的包装操作规程,明确包装人员的操作流程和要求,包括茶叶称量、包装材料准备、包装机械操作、包装密封等环节,确保包装过程规范、高效。

3.2 卫生操作规程:茶叶包装车间应制定严格的卫生操作规程,包括车间内部环境的清洁、包装人员的个人卫生要求、茶叶包装材料的卫生处理等,以确保茶叶包装过程的卫生安全。

3.3 质量控制规程:茶叶包装车间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规程,包括对茶叶包装质量的抽检、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包装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以确保茶叶包装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包装材料标准4.1 包装袋材料:茶叶包装车间应选择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包装袋材料,如食品级塑料袋、铝箔袋等,确保茶叶包装过程中不会对茶叶产生污染。

茶叶初加工实施方案

茶叶初加工实施方案

茶叶初加工实施方案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也是世界上广泛饮用的饮品之一。

茶叶的初加工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初加工方案能够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本文将就茶叶初加工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茶叶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首先,茶叶的初加工需要选择新鲜的茶叶原料。

新鲜的茶叶原料能够保证茶叶的口感和香气,因此在初加工之前需要及时采摘茶叶,并且尽量减少茶叶的损伤和受污染的可能。

其次,茶叶的初加工需要进行杀青处理。

杀青是茶叶初加工的重要环节,它能够阻止茶叶中酶的活性,保持茶叶的色泽和香气。

在杀青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确保茶叶的质量。

接着,茶叶的初加工需要进行揉捻。

揉捻是为了破坏茶叶细胞结构,促进茶汁的渗出,形成茶叶的外形和口感。

揉捻的力度和时间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茶叶进行调整,以确保茶叶的品质。

最后,茶叶的初加工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是为了去除茶叶中的水分,防止茶叶发霉和变质。

在干燥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以确保茶叶的干燥均匀和充分。

总的来说,茶叶初加工的实施方案需要从选择茶叶原料、杀青、揉捻和干燥等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控制,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只有通过科学的初加工方案,才能够生产出优质的茶叶产品,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在实际操作中,茶叶生产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生产情况和茶叶的种类,结合科学的技术和经验,制定合理的初加工方案,并严格执行,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茶叶初加工实施方案的制定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对茶叶生产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水平的考验。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才能够生产出更加优质的茶叶产品,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赖和青睐。

希望本文所述的茶叶初加工实施方案能够为茶叶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茶叶加工学

茶叶加工学

茶叶加工学
茶叶加工学是茶叶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茶叶的制作工艺、品质控制等方面,是影响茶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茶叶加工的过程分为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阶段。

其中,萎凋是将采摘的鲜叶放置在通风透气的地方,使其失去水分,达到柔软度的过程。

揉捻是将萎凋后的叶子揉捻成条状,以破坏叶细胞,使茶汁流出,并促进酶类反应。

发酵是将揉捻后的茶叶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氧化反应,使其产生香气和特殊的味道。

干燥则是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烘干,使其含水量降至2%-5%。

茶叶加工的品质控制十分重要。

制作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和品质要求,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时间、温度、湿度等参数,以确保茶叶的口感、香气、颜色和形态等各方面的品质。

同时,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茶叶受到污染和损坏。

茶叶加工中还涉及到一些特殊的工艺。

如绿茶的杀青过程需要高温蒸煮,以破坏叶细胞和酶类,防止茶叶发酵;白茶的制作则需要将新鲜叶子在阳光下晾晒,使其自然干燥,保留茶叶的天然香气和口感。

茶叶加工学是茶叶生产的核心之一,其制作工艺和品质控制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茶叶加工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茶叶加工的水平和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
质的茶叶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鲜叶摊放鲜叶采后一般需摊放一段时间。

摊放的目的一方面是随着水分散发,使叶色变深,叶质变软,可塑性增加,有利于造型;另一方面是通过摊放散发青气,生成更多对品质有利的成分,如氨基酸、可深性糖增加,酯型儿茶素减少。

摊放的场所应选取清洁、阴凉、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

一般应在蔑蕈上进行摊放,厚度15~20厘米,每平方米约10千克,时间不超过10小时。

做到早摊放、时付制、依次付制,摊放中间可翻拌,但要轻翻轻拌。

在多雨季节,采收大量鲜叶无法安排加工时,可以采取贮青的办法,以保证鲜叶的质量不变。

贮青设备有贮青箱、自动箱式贮青设备和贮青槽、贮青槽应用较为广泛。

用贮青槽贮存鲜叶,鲜叶厚度一般为80~100厘米。

贮青时可采用间歇通风的方法,以防止叶温上升。

贮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一般来说,鲜叶摊放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掌握鲜叶摊放厚度摊放过薄鲜叶水分散失快,时间相对就短,会影响鲜叶内含物的正常转化;摊放过厚,时间延长,叶堆温度升高,鲜叶易红变,影响制茶品质,甚至产生劣变。

2.正确地适度摊放摊放时应注意鲜叶状态,根据“嫩叶老摊,老叶嫩摊”的原则;摊放后嫩叶含水量应少些,老叶含水量略多。

一般含水量在78%以上的鲜叶,失重率掌握在15%~20%为宜。

鲜叶经摊放后,叶质变软、发出清香味时,可进入下一工序。

(二)杀青杀青是绿茶加工的主要工序之一。

其主要目的是破坏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同时散发部分青气,改变鲜叶内含成分的部分性质,以形成绿茶应有的色、香、味,而且还通过蒸发部分水分增加叶质的韧性,便于揉捻造型。

1.杀青的品质管理杀青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干茶的质量,抓好杀青叶的品质管理,是绿茶加工的重要环节之一。

(1)正确处理好温度、投叶量及杀青时间几个因子之间的关系①温度杀青对叶温的要求有一定的范围。

高温杀青的主要标志就是在短时间内使叶温达到80℃以上,以尽快抑制酶活性,同时散发部分青气。

但是锅温的高低又与投叶量密切相关。

一般投叶量越多,锅温要求越高;投叶量越少,则锅温相对可以稍低。

②投叶量一般嫩叶、雨水叶含水量相对较高,投叶量宜少;而老叶等含水量较少,投叶量可适当增加。

如果投叶量过多,就可能会产生杀青不透,出现红梗红叶;投叶量过少而锅温又较高,则会出现焦边、焦叶和爆点现象,产生焦味,影响杀青质量。

③杀青时间杀青要求“高温、短时”,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钝化酶活性的目的。

一般杀青技术要求叶温在1~2分钟内升高到80℃以上,最长不能超过3~4分钟,否则就会出现红梗、红叶。

(2)杀青原则杀青时采取“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抛闷结合,多抛少闷;老叶嫩杀,嫩叶老杀”的原则。

(3)杀青程度灵活掌握杀青程度。

杀青适度的指标是:叶色暗绿、梗弯曲不断;手捏叶质柔软,略有黏性;手握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略带茶香。

此杀青程度为适度。

总之,杀青要适度。

杀青不足,青气未除尽,滋味薄涩,而且容易产生红梗、红叶;杀青过头,杀青叶色泽变黄,香气钝熟或出现焦味,滋味不正。

2.滚筒杀青机目前大宗绿茶基本实行机械生产,按照机械性能可分为锅式杀青机、滚筒杀青机和汽热杀青机等几种。

由于滚筒式杀青机具有产量高、又能连续作业的特点,所以各地都普遍采用这一方式。

滚筒杀青机是一种连续作业的杀青机,其型号有多种,但设计原理基本相同,机械结构也大同小异。

一般简体直径60~80厘米,筒长400~450厘米,转速27~28转/分,从投叶到出叶全程一般3~4分钟。

每小时投叶量春季嫩叶为150~200千克,老叶可适当增加。

操作时炉灶生火后,即开启电机,使滚筒运转均匀受热。

当筒体高温处微微泛红,或见火星跳动、简体温度达400℃左右时,即可开动输送带送叶。

开始时快速加倍投叶,以免焦叶。

待简体出叶后,转为正常、均匀、适量连续投叶,并启动排气罩电动机,将水蒸气排出。

在杀青过程中,视出叶口的杀青叶质量,及时调整投叶量。

如杀青过度,可适当增加投叶量;反之,杀青不足,则适当减少投叶量。

随时检查炉温,保持炉温恒定。

停机前0.5小时应降低炉温,以免焦叶。

具体操作还应根据鲜叶状况(如老嫩程度、含水量等)以及筒内蒸汽产生情况来控制筒温和投叶量。

(三)揉捻揉捻的目的是为了卷紧茶条、缩小体积,有利于炒干过程中整形,并适当破坏叶片组织,使茶叶内含成分容易泡出且耐冲泡。

大宗茶加工基本上都采用机械揉捻。

1.揉捻的品质管理老叶热揉,嫩叶冷揉。

老叶含较多的纤维素、糖、淀粉等物质,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其黏稠性会随温度上升而提高。

此外,叶片越老其角质层越厚,冷揉不易成条,应采用热揉。

嫩叶纤维素含量低,又有较多的果胶等物质,揉捻时容易成条,一般采用冷揉。

(1)揉捻时间与压力一般一、二级嫩叶,揉捻以无压揉捻为主,中间适当加轻压;而三级以下茶叶要求逐步加压,即开始无压,中间加压,最后又轻压或无压。

压力要求遵循“先轻后重,逐步加压,轻重交替,最后不加压”的原则;同时在加压适当的前提下,时间必须保证,要求揉透而不断碎,既成条又不损毫尖。

(2)投叶量要适宜投叶量过多,使杀青叶在揉桶内翻转困难,揉捻不匀,条索不紧,产生扁碎茶;投叶量过少,导致松散条过多,起不到揉捻应有的作用。

(3)掌握揉捻程度揉捻均匀,成条率高。

三级以上原料成条率要求在80%以上,三级以下的原料则要求在60%以上;组织破碎率达到标准。

一般要求绿茶揉捻叶的组织破碎率为45%~55%;茶汁黏附在揉捻叶表面,手摸有黏湿的感觉。

2.机揉方法(1)揉捻机型目前绿茶加工使用的揉捻机一般均为中型或大型揉捻机型,型号较多,主要有6CR-40型、45型、58型和55型以及65型(按揉捻机的揉桶直径分型)。

(2)投叶量、揉捻时间和压力揉捻时掌握合适的投叶量、揉捻时间和压力。

此外还要根据叶子的老嫩和杀青叶的情况,适当掌握冷揉和热揉的关系。

①投叶量投叶量依机型而定,45型揉捻机投叶量为15千克/桶左右,而55型揉捻机投叶量为35千克/桶左右。

对于嫩度差、叶质老的茶叶,投叶量可少一些;而嫩度好的原料,投叶量应多些。

还要看杀青叶的杀青程度。

杀青时间短、杀青叶含水量高的,投叶量不宜过多;反之,投叶量可略多些。

②揉捻时间和压力揉捻加压的原则为“轻一重一轻”,揉捻时间为30~60分钟。

不同级别的原料其揉捻时间及压力调节是不一样的。

一、二级原料,揉捻时间为20~30分钟,压力调节为无压5分钟→轻压10~20分钟→无压5分钟;而三级原料揉捻时间为30~35分钟,压力调节为无压5分钟→轻压10分钟→中压10分钟→无压5分钟;四、五级原料揉捻时间为35~45分钟,压力调节为无压5分钟→中压10分钟→重压15分钟→无压5分钟。

原料较嫩如加压过重、时间过长,则芽尖易断碎,影响质量;而对于较老的原料,如果不予重压而时间又达不到要求,则揉捻叶条索不完整,成条率低。

(3)揉捻机转速揉捻机转速以45~55转/分为好。

转速过快,易产生扁片,断头茶多;转速过慢,则会导致条索不紧,工效低。

(4)解块分筛揉捻后的茶叶必须及时地进行解块分筛。

一般嫩叶采取一次揉,揉后解块分筛;三级以下老嫩不均匀的青叶分2次揉捻,中间解块分筛1次,头子复揉。

(四)干燥干燥的目的是整理条索,塑造外形,发展茶香,增进滋味,蒸发水分,达到足干,便于贮藏。

绿茶干燥一般采用晒干、炒干和烘干3种方式。

①晒青绿茶采用晒干,方式最简单,但易受天气的影响,品质常有日晒味,现只用于普洱毛茶加工。

②烘青绿茶干燥以烘焙为主。

③炒青绿茶以炒为主,以烘为辅。

只有少数名茶需一次炒干,一般要进行多次干燥。

1.炒青绿茶的干燥长炒青干燥分3次炒干。

根据整形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二青、三青、焯锅3个过程。

由于各个环节所采用的干燥方式不同,炒青绿茶干燥的加工作业呈多样化现象,有全炒、全滚、烘→炒→滚、炒→滚、滚→炒→炒等。

经过不同机型及作业的对比试验认为,在各组合中以烘→炒→滚工艺最好,条索完整,碎茶少,制茶质量高。

(1)二青烘干烘二青时,采用烘干机作业。

一般进风温度为110℃~120℃,叶层厚2~3厘米。

二青烘干必须严格掌握原料的含水量。

烘叶过于,在下一干燥作业时易断碎;烘叶含水量过高,下道作业翻炒困难,也会影响品质。

一般适宜的烘叶含水量范围为35%~45%,这样有利于炒紧条索。

(2)炒二青二青叶烘干摊晾后,再用锅式炒干机炒二青。

每锅投叶量12千克左右。

锅温100℃~110℃,控制叶温在48℃左右,炒至含水率为20%左右时出锅。

嫩叶稍摊晾后,二青叶即可拼锅炒三青。

(3)炒三青经炒二青后,由2~2.5锅的二青叶合为1锅(约20千克)进行炒三青,至含水量为9%~10%时出锅。

(4)滚炒经炒三青后的叶子,再用瓶式炒干机进行焊锅至足干。

一般110型的炒干机每筒投叶量约40千克,投叶量以炒时有少量叶子滚出为度。

时间为60~90分钟,除开始10分钟内温度可稍高外,主要以低温长炒为主,炒至茶叶含水率为5%~6%时即可出筒。

2.烘青绿茶的干燥烘青绿茶的干燥通常分毛火和足火二次干燥,中间摊晾回潮,采用烘干机烘干。

采用手拉百页式烘干机,毛火进口温度llO℃~120℃,摊叶厚度为1厘米左右,每隔2~3分钟自下而上拉动手柄,使上一层茶顺序落人下一层。

注意落叶要干净,时间12分钟左右,烘至含水量为18%~25%、手触茶叶以稍感到刺手为适度。

下烘摊晾回潮0.5~1小时,厚度为10厘米,叶子回软后即可进行足火。

足火时进风温度为100℃~110℃,摊叶厚度为1~2厘米,每隔3分钟也由下而上提动手柄,使茶叶顺序下落,时间16分钟左右,至含水量为4%~6%、以手捏茶叶即成粉末为适度。

如采用自动烘干机,摊叶应稍厚,为2~3厘米,毛火时进口温度为120℃,而足火则为110℃。

3.干燥工艺的品质管理绿茶干燥采用分次烘干,温度先高后低,中后期做到低温长炒,这样做成的干茶色泽绿润,香气鲜爽清高,汤色清澈,叶底鲜翠。

同时分次干燥,能促使茶叶均匀于透,对提高品质也有一定的好处。

炒青绿茶干燥方法很多,不同方法利弊不一,生产上要科学选配。

一般全炒型茶叶条索紧结,色深绿起霜;但芽尖断碎,碎末茶特多。

全滚型茶叶可克服以上弊病,有条索完整、锋苗好的效果;但条索松泡,色泽深暗、偏黄,香气低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