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的产生、性质和用途;
2.掌握测定氧气质量的方法和氧气在实验室和工业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数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测定氧气质量的方法和氧气在实验室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课前准备
1.熟悉教材中对氧气性质和应用的内容;
2.准备好实验中常用的检验氧气的试剂,如硫酸钾、碘化钾、白磷等;
3.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氧气产生装置、实验室秤、气压计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氧气的产生
1.铁粉和氢氧化钠产生氢气,把氢气和硫酸钾反应产生氧气。
2.测量产生氧气的质量,使用试剂检验氧气,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
第二步氧气的性质
1.分析氧气的性质,说明其为灭火、氧化和腐蚀的强氧化剂。
2.介绍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和氧气与其他元素的化合物。
第三步氧气的应用
1.介绍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燃烧、焊接、氧化和氧气疗法等。
2.分析氧气应用的优点和缺点,探究氧气在生产和工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第四步氧气的检验
1.探究氧气的检验方法,如硝酸银试剂、碘化钾试剂和白磷试剂等。
2.进行氧气的检验实验,练习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测量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氧气性质和应用的规律性。
2.加强氧气的应用方面,特别是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讲解。
3.学生参加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学生观察数据的方法和处理方法要规范化。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教案标题: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3. 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学板书。
2.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氢过氧化物、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导管、试管、点燃棒等。
3. 学生实验用具:试管、试管架、点燃棒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教学板书呈现氧气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探究氧气的制备方法:1. 通过幻灯片或教学板书介绍氧气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制备和物理制备。
2. 分组讨论: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氧气的制备方法,并与全班分享。
实验演示:1. 展示化学制备氧气的实验过程。
a. 准备一个试管,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加入适量的氢过氧化物。
c. 用导管将气体导入另一个试管中。
d. 用点燃棒点燃试管中的气体。
e. 观察试管中的现象,并解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应用探究:1. 通过幻灯片或教学板书介绍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分组讨论: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与全班分享。
小结与评价: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2.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评价,鼓励他们对氧气的学习和应用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拓展活动:1. 带领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和反应。
2.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氧气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注:教案中的实验操作应在实验室或教师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doc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创设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学习过程中, 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习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一部分,相对较为独立;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唯一安排的气体制取的实验,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抽取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催化剂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f 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f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f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镭、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识氧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生答]1.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2.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3.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4.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 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性质活泼的氧气》是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氧气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后续学习其他物质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氧气的重要性质和用途,还能为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气体制取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思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氧气的氧化性,知道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1.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的现象观察和分析。
2.理解氧气氧化性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空气的成分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氧气是空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但对氧气的性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化学用语的书写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1.讲授法: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础知识。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氧气的性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学法】:1.观察法:观察实验现象,获取有关氧气性质的信息。
2.实验法: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归纳法:归纳总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形成知识体系。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教后反思优秀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教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氧气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氧气吗?氧气有什么作用?(2)学生回答:氧气是呼吸的必需品,可以支持燃烧等。
2.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1)引导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闻一闻氧气的气味。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3)教师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3.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1)实验一:木条燃烧①提出问题:木条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更明亮。
(2)实验二:铁丝燃烧①提出问题: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黑色固体。
(3)教师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以支持燃烧。
(2)教师点评、补充。
5.拓展延伸(1)提问:氧气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2)学生回答:氧气用于呼吸、炼钢、焊接等。
6.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四、教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氧气的性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较好。
4.不足之处:在讲解氧气化学性质时,部分学生对于氧化反应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九年级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范文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
3.能够运用氧气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实验室制法。
2.教学难点:氧气性质的实验验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氧气是什么吗?它在自然界中有哪些重要作用?2.学生回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氧气的发现史和物理性质。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氧气是由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的,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三、课堂讲解1.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
2.举例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铁在氧气中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四、课堂实验1.实验一: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a.准备实验器材:铁丝、氧气、酒精灯、镊子、集气瓶。
b.实验步骤:将铁丝一端弯成小钩,蘸上少量硫黄粉,用酒精灯点燃,迅速伸入集气瓶中的氧气里。
c.实验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黑色固体。
d.实验结论:铁在氧气中燃烧氧化铁。
2.实验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a.准备实验器材:木炭、氧气、酒精灯、镊子、集气瓶。
b.实验步骤:将木炭放入集气瓶中,用酒精灯点燃,迅速将集气瓶倒置。
c.实验现象:木炭剧烈燃烧,火焰明亮,二氧化碳气体。
d.实验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二氧化碳。
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2.提问:氧气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课堂讲解1.讲解氧气的应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氧化反应等。
2.举例说明氧气的应用:医疗氧气、炼钢氧气、火箭燃料等。
三、课堂实验1.实验三: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a.准备实验器材:氧气、二氧化碳、集气瓶、澄清石灰水。
b.实验步骤:将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注入两个集气瓶中,将澄清石灰水滴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
c.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九年级化学上册2.1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化学九年级上册
性质活泼的氧气一、教学目的: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四、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双氧水。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五、教学过程:⏹【问题引入】氧气的物理性质是怎样的?⏹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请回忆碳、铁、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现有空气、氧气、氮气三瓶无色气体,请设计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
⏹氧气的用途体现在哪些方面?⏹自然界的氧气的主要来源是什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阅读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阅读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
【阅读实验】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
湘教版化学九年级单元2《性质活泼的氧气》优秀教案1(重点资料).doc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学习重点与难点: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2.氧气的获得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教学方法:1.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2.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3.对于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4.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探究内容:1.燃烧的现象及剧烈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取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学习内容:一、认识氧气(Oxygen)的性质1.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P.S.: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2.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氧气化学性质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其活泼性、氧化性的表现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实验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包括氧气的制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正确操作。
为突破这一重难点,设想通过以下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动画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的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其活泼性和氧化性。
4.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态度和辩证思维,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具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氧气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其活泼性、氧化性等特性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团队合作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火烧云的形成与氧气有关,氧气是火焰燃烧的必需品。
2.教学过渡:从火烧云的例子,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性质活泼的氧气,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活泼性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的。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等)和化学性质(活泼性、氧化性等),并举例说明氧气在不同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实践能力,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氧气性质的理解程度,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探究等方式,深入认识氧气的活泼性。同时,针对学生在实验操作、团队合作等方面的不足,教师要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氧气性质的基础上,提高化学学科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特点;2.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3.理解氧气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4.能够进行氧气的实验操作。
二、教学内容1. 氧气的性质和特点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
它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元素,能与大多数元素形成化合物。
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促进燃烧和氧化反应。
2. 氧气的制备方法氧气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2.1 分解过氧化氢法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2.2 热分解氯酸钾法将氯酸钾加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气。
2.3 液态空气分馏法将空气液化后,通过分馏的方式分离出氧气。
3. 氧气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氧气是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它参与了人体的呼吸过程,促进了食物的燃烧和能量的释放。
同时,氧气还能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4. 氧气的实验操作4.1 燃烧实验将一根点燃的木条放入一个瓶子中,然后将瓶子倒置在水中,观察水的上升和木条的燃烧情况。
可以发现,木条燃烧需要氧气的参与,同时氧气也促进了燃烧反应的进行。
4.2 燃烧反应速率实验将一定量的铁粉和氧气混合在一起,然后点燃铁粉,观察燃烧反应的速率。
可以发现,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反应的速率也越快。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操作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过程中,重点介绍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在实验操作中,引导学生进行燃烧实验和燃烧反应速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氧气的活泼性质;在讨论环节中,鼓励学生就氧气的应用和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采用问答、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方式。
通过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的掌握情况;通过实验操作,检查学生对氧气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通过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氧气应用和相关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讲授、实验操作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2.氧气的获得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三、教学方法:自学法、讲解法、实验演示法、读书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科学家通过精确的实验,证明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干燥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氦、氖、氩等)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空气中各种气体各自具有特定的组成,性质各不相同,用途也差异明显。
(播放幻灯片3)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氮气少,但地球上的动植物都离不开氧气,物质的燃烧也需要消耗氧气。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不会大幅减少,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播放幻灯片4)一、认识氧气(Oxygen)的性质1.物理性质:(同学通过展示的氧气,总结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P.S.: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播放幻灯片5)2.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九年级化学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动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到氧气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化学实验器材,预防事故发生。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5.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大气污染、氧气Biblioteka 源开发等,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性质活泼的氧”为主题,围绕氧气的性质、制备、用途等方面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氧气相关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使其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化学人才奠定基础。
3.引入新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性质活泼的氧,介绍氧气的基本性质和它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氧气的性质: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氧化性、助燃性等,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验证。
2.氧气的制备:介绍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等,并解释反应原理。
3.氧气的应用:讲解氧气在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火焰燃烧、金属氧化等。
c.分析氧气在火焰燃烧、金属氧化等过程中的作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
2.选做题:
a.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氧气的氧化性或助燃性,并说明实验原理。
b.查阅资料,了解氧气在工业生产、医疗救治等领域的应用,撰写一篇小短文。
3.创新实践题: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过渡: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球上的动植物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生活也离不开氧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自然界中氧气的循环【指导阅读】氧气的产生途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氧气的消耗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人类的生产活动;学生思考氧气的产生途径、消耗途径;二、认识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过渡:氧气如此重要,那氧气的性质如何呢?出示一瓶氧气氧气的物理性质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2、氧气不易溶于水;3、氧气的三态变化:气态氧→淡蓝色的液态氧→淡蓝色雪花状固态氧观察集气瓶中的氧气,思考氧气的色、味、态。
思考:氧气的三态变化是什么变化?(已有颜色改变)2、氧气的化学性质【演示实验】(1)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提问】有两个集气瓶分别装有氧气和空气,如何鉴别?(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用带火星的木条现象: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观察现象,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形成结论。
观察现象,分析讨论结(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5)硫在氧气中燃烧【提问】氧气的化学性质怎样?一、氧化反应固体,熔化后溅落瓶底;结论:铁丝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现象:蜡烛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上出现水珠,产生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讨论】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与在空气中燃烧相比,哪个更旺?2、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吗?归纳: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能燃烧;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举例说明:人呼吸、燃烧……论,写出文字表达式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平底铺一层沙子或放少量水?思考,学生动手实验验证并观察现象,分析讨论,从而写出文字表达式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文字表达式讨论实验注意点(1)放有可燃物的燃烧匙要由上而下缓慢插入;原因是:如果速度过快,集气瓶上面的氧气受热逸出瓶外,使可燃物燃烧不充分;(2)铁丝绕成螺旋状;原因是:增大受热面积,使铁丝持续燃烧;(3)预先在集气瓶中放些水或细沙;原因是:防止溅落的生成物炸裂瓶底;。
《性质活泼的氧气》优秀教案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目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重点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其次是(),还有(),()和(),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呢?【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红磷的燃烧实验。
【问题引入】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实验)而不是用肉眼去看?氧气是无、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回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确认目标】这节课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问题讨论】描述氧气物理性质。
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回答】无、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回答】靠腮呼吸。
氧气来自水中。
【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物理性质:(1)无、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一、总体教学设计意图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教材中,营造了“民主和揩,交流沟通、探索创新”的教学氛围,构建了“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自主探究→自主合作→得出结论→自主展示→归纳总结→自主拓展→自主评价”的“三动五自主”教学模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变复杂为简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课堂。
二、本节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氧气的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以后学习氧气的性质和二氧化碳的制取起到铺垫的作用,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分析归纳学习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记住所用药品的状态,理解该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所用的仪器。
会检验、验满、收集的方法并能指出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优点。
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问题,让学生边讨论边操作,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
通过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最后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气装置,并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难点:催化剂。
五、教学过程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2.通过讨论得到结论。
六、教学准备: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沸石、火柴;多媒体课件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①③⑤⑥
B ①②⑥
C ②③④
D ③④⑤⑥
A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上有水雾,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12、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A.点燃木炭 B.点燃铁丝 C.点燃红磷 D.点燃蜡烛
A13、通常情况下,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非常活泼B.比较活泼 C.极不活泼D.无法确定
B14、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而不混入其他气体,最好用,因为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且比较容易被点燃。
B15、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 ___ 。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火柴的目的是_________ __
__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 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反应
(5)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__________进行(填“能”或“不能”).
(6)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______ ____;
在空气中________(填“易”或“不易”)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______ __ 。
B16、某同学对一个储气桶内存放的气体探究如下:收集满两瓶气体,按下图所示
进行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发现木条复燃,木条
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更旺。
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该气体可能
是,它具有的性质是:
(1)(2)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多媒体
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