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
消毒或灭菌方法。
• 强调选择效果可靠、安全、环保的消毒灭菌方法, 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
• 湿热消毒和压力蒸汽灭菌是消毒供应中心采用的主 要技术方法,适用于大部分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 器具和物品的处理,因此,提倡凡是耐湿热的常规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或灭菌方法
4.5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 消毒供应中心是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集中处 理的部门,感染风险较高的部门,应采取标准预 防措施,防止职业的伤害
• 纠正过去“重消毒、轻防护”的做法,加强职业 的防护
• 4.6生产厂家对消毒产品及设备的使用安全负有责任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
5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 6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
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器具与物品的处 理
4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
应用“基本原则”的重点: • 标准预防”的理念,实施“标准预防”的
• 消毒产品的命名、标签(含说明)必须符合卫生部有 关规定
• 提供清洗、消毒等设备的指导手册
• 清洗、消毒、灭菌等设备厂家或供应商应负责设备新 安装试运行阶段的质量检测,各项效果验证合格,符 合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监测标准》,才能交付 医疗机构使用,以保证设备运转和使用安全。
5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
是评价清洗过程的指标
• 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方法应具有相同的清 洗步骤
• 要求联合应用清洗作业方式应包括全部的 过程
• 要求对各类器械的清洗应经过全部的过程
• 5.4 消毒 • 消毒的意义在于进一步降低清洗后器
械、器具和物品的生物负荷,消除和杀 灭致病菌,达到使用的安全水平 • 原则: • 进入消毒供应中心检查、包装及灭菌区 的器材均应经过消毒
原则: • 防止污染扩散(人员、物品、环境) • 采用封闭回收方式,临床对用后的物品不再
进行浸泡消毒 • 回收过程由使用者和消毒部门共同协作完成
• 强调不应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 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采用封 闭方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
5.2 分类 分类程序是污染器材回收到消毒供应
中心污染区后进行清洗、消毒前的操 作过程。主要工作包括: • 器材的清点、核查 • 清洗前的准备
本条款规定了重复使用器材处理的标准化流程和技术操 作要求,包括十个程序即:
回收
分类
清洗
消毒
干燥
检查 保养
包装
灭菌
储存
无菌 发放
•由污到净的单向操作流程,包括过期物品处理流程 •要求提升全部过程的质量 •10个工作程序是技术操作重点环节、指控环量追溯的节 点
5.1回收
回收是指收集被污染的可重复使用诊疗器 械、器具和物品的程序
一般烘干时间为20分钟,塑胶类约需40分 钟
• 5.5.2 无干燥设备的及不耐热器械、器具和 物品可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 处理。
清洗后器材的消毒是必须步骤
• 耐湿热的器材应首选热力消毒,包括清洗消毒器、 煮沸槽等
• 不能耐受高温和湿热消毒的器材可采用75-95%乙 醇擦拭消毒、酸性氧化电位水或取得国务院卫生 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药械进行消毒,并 符合《消毒技术规范》中消毒剂使用规定
• 5.5干燥
• 干燥是指去除消毒后器械残留水过程,水 是细菌滋生的基本条件清洗消毒后的器械 应即刻干燥处理,
• 干燥处理的意义在于避免消毒后的器材二 次污染避免霉菌生长和生锈
• 由于器械构造的复杂性,手工干燥处理难 以保证干燥质量,因此,提倡使用机械干 燥方法
• 5.5 干燥
• 5.5.1 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根据 器械的材质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金属类 干燥温度70℃~90℃;塑胶类干燥温度 65℃~75℃。
• “朊毒体”是对理化因子抵抗力最强的病 原生物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 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
4.2应根据WS 310. 1的规定,选择清洗、消毒或
灭菌处理方法
如何应用清洗、消毒、灭菌技术和方法?
• 过去处理的方法和程序
• 非感染 —— 消毒 - 消毒 - 清洗 - 灭菌
• 感染 —— 消毒 - 消毒 - 清洗 - 灭菌 - 灭菌
•
消毒 - 消毒 - 灭菌 - 清洗 - 灭菌等
• 过去的选择
• 通过反复消毒处理增加安全性
• 通过选择超出规定的消毒作用水平增加安全性
• 忽视环节质量、器械损伤问题
4.3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符合WS 310. 3的规定
条款规定根据WS 310. 3的规定 建立无菌物品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 设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实施全过程监测包括: • 清洗监测 • 消毒效果监测 • 灭菌效果监测 • 外来手术器械和植入物手术器械的专项监测 • 设备安装和使用中的监测
• 新规定要求污染器材,包括对乙肝、艾滋 病等传染性疾病病人用后器材的处理程序 为
“先清洗-后消毒”
• 改变过去“先消毒-后清洗”操作程序
• 改变过去将污染器材化分为“非感染和感 染”的概念
“先清洗-后消毒”的优点 防止蛋白质凝固、提高清洗质量、 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 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处理程序为“先消毒-后清洗”
• 5.3 清洗
• “清”是去除物体表面附着的污物 (包括脏物、血液、组织、蛋白质等)及 大部分微生物的过程
• 提高清洗质量是落实标准的重点内容
• 现存在的问题,不能严格执行清洗质量标 准wenku.baidu.com
• 清洗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 终末漂洗。清洗操作及注意事项应 符合附录B的要求。
冲洗、洗涤、漂 洗、终末漂洗步骤
措施,制定技术程序 • 标准预防原则 ,即“将病人的血液、体
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 为具有传染性” • 根据这一原则应将“所有污染器材视为具 有传染性”
4.1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 理程序。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 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 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本规范第6章 要求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