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1. 课程简介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是一门讲授中国传统经典诵读的课程,旨在引领新一代青年学子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锤炼品德,提升修养素质。

该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工程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要求,将经典融入中小学的课程体系,并将其纳入到诵读教育中。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掌握中国古籍中的经典名篇•推崇中华文化的观念和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人类文化多样化和交流互鉴•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培养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3. 课程内容3.1 《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论语》由孔子及其门徒和弟子的言行录成,包括《学而》、《为政》、《颜渊》等二十篇,总计五百余条。

3.2 《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哲学文化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书以“道”为中心,包括《道德经》上下两篇,共计八十一章。

3.3 《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旨在通过简短的文字引导儿童追求道德的高尚、文化的丰富。

《三字经》共三百字,包括“天地人”、“仁义礼智信”、“父母教”、“夫妻谅”、“容貌功名”等十九首。

3.4 《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著作之一,主要是以教育儿童为目的,教导儿童如何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弟子规》共一百条,分为三个部分:“格物致知”、“刻意励志”和“诚意正心”。

4. 课程方法本课程采用名师一对一授课的方式,辅以演讲、讨论、朗诵、诵读比赛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教师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挚爱与热爱,加强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

教师将每周指定课程内容,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朗诵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并发挥才华。

小学国学诵读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国学诵读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国学诵读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国学诵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和精神传承。

在当今社会,随着国学教育的兴起,小学国学诵读课程也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国学诵读课程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3.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课程内容1. 诵读经典诗词:选取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如《静夜思》、《将进酒》等,让学生通过诵读体验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诵读古文:选取《论语》、《大学》等古文篇目,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智慧和哲理,培养学生的修身养性。

3. 讲解典籍故事:通过讲解《三字经》、《弟子规》等典籍故事,让学生了解其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四、课程安排1. 每周安排国学诵读课程,每节课45分钟。

2. 采用课堂朗读、小组朗读、个人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结合国学诵读内容,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和作文比赛,拓展学生的国学学习空间。

五、教学方法1. 注重情感体验:通过情感化的诵读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国学经典的意境和情感。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深度。

3. 多元化评价:除了笔试形式的评价,还可以采用口头表达、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国学诵读能力。

六、师资队伍学校应加强对国学诵读课程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和课程设计能力。

鼓励有国学研究背景的老师参与国学诵读课程的教学。

七、课程评价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国学诵读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成绩、课外活动参与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国学诵读水平和兴趣发展情况。

八、家校合作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国学诵读课程的学习情况。

完整版)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完整版)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完整版)经典诵读课程纲要通过经典诵读,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国学知识,包括古诗词、经典著作等内容,同时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情感与态度:经典诵读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道德情操。

思维与方法:经典诵读通过启发式的活泼的诵读吟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实践与应用:经典诵读不仅要落实于学校,还要落实到家庭,让学生去影响家长,带动家庭的诵读氛围,家校携手,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诵,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和诵读惯。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领略到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培养良好的读书惯。

2、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和作文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让他们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升阅读感悟。

3、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办学品牌。

3、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4、在低年级学段中,重点培养学生喜爱古诗文的好惯,能读出简单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了解相关历史小故事,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和语言感受。

5、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经典诵读的原则,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

1.对于模糊性原则,可以改写为:在经典诵读中,重点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诵读技巧,而不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这样可以让学生积累经典篇章,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2.差异性原则可以改写为:虽然整体推进,但是我们允许学生在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分层次、有区别地进行要求。

3.自主性原则可以改写为:我们鼓励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的同时,也要积极地诵读更多的经典文章,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自主地研究。

4.鼓励性原则可以改写为:我们评比学生的经典诵读,以表扬为主,引导学生对经典的热爱,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诵读活动。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经典诵读是一门校本课程,旨在让三到五年级的学生通过诵读中国传统经典,领悟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先贤的哲思和智慧。

这门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同时,经典诵读也能够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课程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诗经、论语、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和千字文。

教学实施措施包括鼓励学生在家里每天诵读20-30分钟,取得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周三社团活动时间进行诵读内容的指导研究,以吟诵、表演、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来指导学生研究,设立“经典诵读之星”等。

同时,课程实施原则是模糊性原则,即在诵读中不求甚解,只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能够积累一定的经典篇章。

原则:在诵读经典过程中,遵循差异性原则,允许学生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分层次、有区别要求。

同时,鼓励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营造鼓励性氛围。

循序渐进原则也很重要,诵读内容由浅入深,篇幅由短而长,篇章有耳熟能详的篇章到有一定难度的篇章。

这样的坡度设计有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研究方式方法: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同时,用经典范本中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在欣赏朗读经历中,学生可以掌握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感悟阅读研究的方法。

正确的读书方法也很重要,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升阅读感悟。

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课程评价:学生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兴趣、态度、诵读及获奖情况,按照优、良、合格的等次,结合学生自评、班级互评、教师点评,及时推广和宣传典型。

教师评价按学校要求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有准备,有督促学生自主研究的措施,效果好。

根据实际情况,纳入教师的业绩考核。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设计王安房小学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授课时间:一学年教材:整合、自编授课对象: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学生一、国学课程的背景分析: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积极、健康、快乐的成长。

这样的成长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

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生: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常常犯难,常常苦恼。

一方面,学生的语文学习只局限于与学习成绩有直接关系的十几篇课文上,课外知识的积累少的可怜,知识面狭窄,读写能力不高。

另一方面,信息时代不健康信息对孩子影响太大,传统道德品质在孩子身上缺失。

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孩子们不喜欢优秀的传统,而是周围的环境及教育者提供的太少。

教师:大多数教师在参加工作后除了教材和教参外,很少阅读其他书籍了。

许多教师成为近乎纯粹的“工作者”,其他与工作无直接关系的学习很少涉及,知识贫乏,视野狭窄。

而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影响着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最终将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课程:国家课程中有关国学的教育内容较少,而作为国家小公民的学生却应该从小了解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并从中汲取养分,为一生的幸福奠基。

因此开发国学校本课程,正是对国学课程的有力补充。

基于以上对各方面的认识与对国学经典内涵的思考,学校将结合实际,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将“国学经典伴我成长”确立为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主题。

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形式到内容,从途径到方法,从校内到校外,让国学经典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走进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和育人过程。

2024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二篇)

2024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二篇)

2024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自强的优良品质,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二、活动主题:“诵国学经典美文扬中华传统美德”三、活动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年____月____日四、诵读内容:《弟子规》《三字经》《弟子规》《三字经》《中华诗文名句精华》《弟子规》《三字经》《中华诗文名句精华》《弟子规》《增广贤文》《古诗文必背》《弟子规》《论语》《优秀诗文背诵》五、活动内容安排:1、向学生推荐国学经典诵读的书籍与文章,各班制定诵读方案。

2、每位同学进行优美词句的摘录(二)活动组织实施:(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年____月____日)(三)总结表彰阶段:根据表现,“国学经典诵读优秀个人”,进行奖励。

2024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二)一、引言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智慧和道德准则。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国学经典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因此,在2024年,我们制定了一个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在诵读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对中华文明的热爱。

二、诵读内容本次诵读计划选择了一些经典的国学著作,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

这些经典作品涵盖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智慧和智慧,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有些内容可能比较深奥,但我们可以通过精心的解读和分析,帮助孩子们理解其中的道理和价值。

三、诵读方式1.每周一次的诵读活动我们每周安排一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每次活动的时间为一个诵读课时(约30分钟)。

在诵读活动中,我们将选择一篇经典作品进行诵读,并邀请教师进行解读和讲解。

宣化镇中心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宣化镇中心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宣化镇中心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打好人生的底本,这样的底本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有了这样的底本,无论经受怎样的磨难和风浪,都能昂首挺胸走出来。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而在此阶段实施中华经典教学,更利于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

此外,儿童的大脑有挖掘不尽的潜能,让他们背诵大量古诗、古文大有益处。

因为他们的头脑里储存的东西不多,且由于相互干扰少,容易把东西装进去并不会遗忘。

虽然很多经典的内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只要让他们装在脑子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增强,这些东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成为融会贯通的知识,到那时便是一笔丰富的财产。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激励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创建良好的学校文化,打造书香校园,根据《高台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高教体〔xx〕14号)文件精神工作安排,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识为一体的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

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中国古代、现代的优秀诗词。

2、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4、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5、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其精华之处,但也有其糟粕,所以我们应当具有选择性地吸取精华。

故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慎重。

国学诵读课程实施纲要

国学诵读课程实施纲要

《国学诵读》课程实施纲要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国学经典教育,能够使少年儿童浸润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砥砺品行、健全人格、涵养性情、提高修养,成长为知识广博、德行高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

因而它既是一种通识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既是一种博雅教育,更是一种人文教育。

一、课程的性质国学,作为小学课程而言,是指以在校小学生为对象,以国学经典为教学内容,以诵读经典、注重体悟为主要方式,旨在开启儿童心智的教育形式,是少年儿童的必修课。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在众多的教育内容中,我们提倡国学经典教育,是因为对于青少年来说,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之一。

不仅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逐步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能夯实他们的基础,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不仅能引导少年儿童接触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能将知识融进他们的生命,熏陶他们的气质,变化他们的性情,提高他们的涵养,促进新一代儿童人性境界的提升和理想人格的塑造。

三、课程的授课内容以我校自主研发的国学教材《尚学路上》为教学内容。

一、二年级学蒙学,侧重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校正日常行为规范。

三、四年级侧重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国学素养。

五、六年级侧重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国学素养;认识国学经典的价值,形成共同的良好的价值取向。

四、课程的教学重点以经典诵读为核心,以知识积累和文化感悟为辅助,采用适合少年儿童认知水平的形式,使学生通过对国学经典的系统学习来激发学习国学的兴趣,认识国学的价值,增进国学的素养。

五、课程的基本原则(一)坚持以经典的精神和思想浸润心灵的原则。

(二)坚持以文言诵读发展语文素养的原则。

(三)坚持以历史经验培养行为规范的原则。

(四)坚持传统性与科学性、经典性与趣味性、严谨性与开放性统一的原则。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一、前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解释,但“理想”的解释或许可以表述如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他们自己学校的学程或教学单元。

”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对家庭、社会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

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美德。

对于少儿道德信念、精神价值、人格熏陶、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作用。

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

以古诗文诵读,走进中华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渗透为阵地,让少年儿童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从而为教育改革找到突破口。

这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校决定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让孩子们在一生学习、生活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让他们拥有熔铸在经典中的中华文化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情操,成为富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建设者。

所以《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目标1、优化儿童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让参与经典诵读的孩子长期在圣贤之道中受到熏陶,使之自然提升儿童的品味与内涵,达到人格教化的目的。

2、提高儿童的专注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诵读经典校本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诵读经典校本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诵读经典,滋养人生”国学类校本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一部分前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这就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政策依据。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奠基孩子美好人生”,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是炎黄子孙千年不散的根,内容博大精深,是对课堂语文教学的有效补充。

通过诵读、欣赏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练性和表达应用技巧,一举多得,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为了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特色教育活动的开展,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我校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师资资源和图书资源,开设了“诵读经典,滋养人生”国学类校本课程,利用每周一、二、三下午4:10分——4:30分诵读、欣赏国学经典。

第二部分各年段诵读内容第三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最新“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汇编

最新“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汇编

诵读经典,积累精华,陶冶情操----“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设计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授课对象:1-6年级学生课程指导思想:贯彻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语用函[2010]6号)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提高国人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教师师德和知识积累;让青少年在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所积淀的精美华章的滋养中建立道德行为规范,通过背诵积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本学期开始,我校开发“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全校实施。

课程目标:1、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通过背诵,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勤奋学习的态度和毅力。

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阅读国学经典作品的兴趣。

2、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人人爱国学,人人学国学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

3、普及国学知识,使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建立教育新模式、探索育人新途径。

4、通过师生同诵同写同讲的活动,促进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课程内容:1、自编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教材,诵读经典诗词、诸子典籍等。

2、开展丰富的诵读经典、书写经典、试讲经典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激发其对于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3、国学课与语文课相结合,并推荐优秀经典的课外阅读书目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兴趣。

课程实施:(一)实施原则1、勤于积累,学以致用的原则。

要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积累为主,逐步引导学生走向运用,使国学成为学生真正的营养。

2、与特色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丰富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国学,提高其学习国学的兴趣。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国学典型诵读》校本课程纲要普通项目课程名称:国学典型诵读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主讲教师:各年级班主任教学材料:典型《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等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

授学时间:每七天一学时,每学期16学时。

授课对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具体方案一、课程目的(一)总体目的: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足运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激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发明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探索出传承典型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办法,能在一定范畴内得到推广。

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具体目的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窗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同窗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典型诵读资料,培养阅读、体现、作文能力。

3、教师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

过程与办法:1、全体学生能背诵弟子规,唱弟子规歌,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2、用《弟子规》的规定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3、在观赏朗诵经历中掌握学习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办法。

4、掌握对的的读书办法,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典型、分成阅读感悟。

5、让学生在朗诵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6、营造“典型诵读“的氛围,增进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情感与价值观:1、主动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爱好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读书的乐趣。

3、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典型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课程纲要(1)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课程纲要(1)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春天的四首古诗。在回忆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春天的特征,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4课时:《经典诵读》诗中夏之歌1-4首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夏天的四首古诗。读懂古诗,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5课时:《经典诵读》诗中之夏歌5-8首
第8课时:《经典诵读》诗中冬之歌1-4首
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会背诵古诗;能够体会古诗的含义,感受冬天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第9课时:《经典诵读》诗中冬之歌5-8首
诵读的过程中,更加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古诗词,也增加了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第10课时:课程展示:诗歌诵读比赛
资源分析:
以中华民族千古传诵的优秀经典诗歌为主。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分级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程目标
1、在欣赏、朗诵的过程中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
2、在大量的朗诵中,体验诗词的意义与价值。
3、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利用工具书理解文字,再理解词语意思,最后连接句意,理解诗意,从诗意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6课时:《经典诵读》诗中秋之歌1-4首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会背诵古诗;能够体会古诗的含义,感受秋天古诗的意境。
第7课时:《经典诵读》诗中秋之歌5-8首
通过实行经典诵读诗中秋5--8首诗,让学生理解到古诗文语言的精妙,背诵积累古诗
《 经典诵读 》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
适用年级
五年级
总课时
10课时
课程简介(200字内)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5篇)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5篇)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一、指导思想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目标1、抓好诵读活动的经常化、正常化、规范化、课程化、校本化研究工作,全体师生都要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

2、诵读的应用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上进行研究与探索,大胆的创新,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

3、本学期将加强教师经典诗文的学习与探讨,教师与学生同背经典诗文,提升教师国学素养。

三、诵读时间1、早晨课前____分钟诵读;2、中午时间自由进行诵读;3、每周一节的阅读课;4、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四、诵读内容1、诵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中外美文等。

2、《国学经典诵读本》(循环使用,注意保持完好)。

五、具体要求1、一到六年级全体学生人人参加诵背活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2、学期初各班语文教师制定班级诵读计划。

六、资料积累在诵读过程中,要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性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的方案、记录照片、及时总结好的做法等等,以利于进一步开展诵读实验研究。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二)一、指导思想: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措施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周的经典诵读课、每节课前一两分钟、每天放学的路队上、每天中午快上课时间十分钟以及每周五的早读时间。

2、具体做法:(1)每天利用“文学广角”,向学生介绍名言警句增广贤文或诗歌,让学生摘录在读书笔记上,并在晨会时简单地加以介绍,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种类。

宣化镇中心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宣化镇中心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宣化镇中心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宣化镇中心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打好人生的底本,这样的底本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有了这样的底本,无论经受怎样的磨难和风浪,都能昂首挺胸走出来。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而在此阶段实施中华经典教学,更利于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

此外,儿童的大脑有挖掘不尽的潜能,让他们背诵大量古诗、古文大有益处。

因为他们的头脑里储存的东西不多,且由于相互干扰少,容易把东西装进去并不会遗忘。

虽然很多经典的内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只要让他们装在脑子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增强,这些东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成为融会贯通的知识,到那时便是一笔丰富的财产。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激励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创建良好的学校文化,打造书香校园,根据《高台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高教体…2014?14号)文件精神工作安排,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识为一体的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

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中国古代、现代的优秀诗词。

2.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4.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5.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其精华之处,但也有其糟粕,所以我们应当具有选择性地吸取精华。

XX学校校本课程纲要(经典诵读)

XX学校校本课程纲要(经典诵读)

XX学校校本课程纲要(经典诵读)校本研修是教师成长的主渠道,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师培训为先导,以课题研(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第一部分前言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积淀、优厚的学校资源以及社会丰富的资源与社区文化资源,引导读书时尚,全面构建儿童的阅读体系和精神世界,打造“书香校园”,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验工作。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内容是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亲近经典、阅读优秀文本、扎实有效地开展新世纪的读书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博大精神,兴起读书学习热潮,营造学校良好的读书文化氛围,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受益、进步、成长、成材,让祖国母语美丽学生的人生。

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促进书香校园的营造,推进文化校园的建设,打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型学校。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传承读书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

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本着“塑造完美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亲近书籍、亲近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爱上阅读,让班级融为一个书香蕴籍的整体。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拓展知识界限,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美文材料,培养阅读、表达、作文能力。

3、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提供知识信息源,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经典读本与人生的关系。

2.在欣赏朗读经历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方法。

校本课程国学诵读

校本课程国学诵读

禹都学校校本课程国学诵读开设情况汇报当前国学经典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虽然对于儿童读经的内容和方式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对于中华文化精髓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意义却一致认同。

我们学校当时考虑到大、中、小学生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的缺失已成为一个社会话题,自200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我校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旨在通过“诵读经典品味国学”的方式,使学生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汇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学生心中。

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有效开发了校本课程资源,形成了各年级教学主题序列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国学>校本教材编写组,编写了适合本校学生学情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内容包括一年级的《笠翁对韵》二年级的《三字经》、三年级的《百家姓》、四年级的《唐诗三百首》、五年级《宋词一百首》等,教材图文并茂,内容富有哲理性、故事性、趣味性。

通过这一校本课程的开设,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了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学生打好了人生起步的根基。

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

同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

学校定期组织专人进行诵读检查,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二、经典诵读引领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收到很好的效果校本课程的开发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又培育了爱国爱乡的热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有利于提高运用语言文学表情达意的能力。

1、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虽然所涉及的仅仅是一点点文学经典,还远远不是经典文化的全部,只能说是冰山一角,但培育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经典,积累精华,陶冶情操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
授课对象:1-6年级学生
课程指导思想:
贯彻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语用函[2010]6号)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提高国人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教师师德和知识积累;让青少年在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所积淀的精美华章的滋养中建立道德行为规范,通过背诵积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本学期开始,我校开发“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全校实施。

?
课程目标:
1、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通过背诵,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勤奋学习的态度和毅力。

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阅读国学经典作品的兴趣。

2、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人人爱国学,人人学国学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

3、普及国学知识,使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建立教育新模式、探索育人新途径。

4、通过师生同诵同写同讲的活动,促进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课程内容:
1、自编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教材,诵读经典诗词、诸子典籍等。

2、开展丰富的诵读经典、书写经典、试讲经典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激发其对于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3、国学课与语文课相结合,并推荐优秀经典的课外阅读书目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兴趣。

课程实施:
(一)实施原则
1、勤于积累,学以致用的原则。

要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积累为主,逐步引导学生走向运用,使国学成为学生真正的营养。

2、与特色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丰富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国学,提高其学习国学的兴趣。

3、精选精读,取其精华的原则。

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取其精华,去期糟粕,选读精彩华章,不全盘照搬。

4、简单和易于操作的原则。

通过各种有趣的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不断优化实施策略,使其更为合理、简单和有趣。

5、评价考核。

教务处要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并认真落实,推动促进《国学经典诵读》课程有效实施;各年级班主任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长期坚持,并形成自觉的诵读习惯。

(二)实施措施
1、时间安排:每天早读20、午读15分钟,其它课余时间。

2、责任教师:各班班主任。

3、内容安排:(暂定)
4、活动安排:
①每学期举行一次《国学经典诵读》研讨课活动,每次一节公开课。

②每学期进行一次质量检测活动,总结讲评。

③每学七举行一次《国学经典诵读》相关竞赛。

(三)课程实施保障措施
1、成立《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加强课程管理,分工明确,协调一致。

课程组负责课程开发,包内容安排,教材编写等;教导处全面组织实施、督察落实、组织考核评价,年级组要按教务处要求积极配合;教研组、年级组要分阶段定期组织研讨,提出可操作的指导意见。

3、后勤保障
课程实施所需经费学校予以支持。

课程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按学校要求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有计划,有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如“每日一句”、“每周一诗” 、“每月一赛” 等)有落实,效果好。

2、对学生的评价:①按时完成背诵的内容,粗知大意;②初步了解“国学经典”,了解中华文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③能积极影响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3、对课程的评价:看是否按《课程纲要》计划落实了课程内容,是否达成了预期目标。

课程预期成果形式
1、《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总结(每学期一份)
2、《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案例、论文(每学年一册)
3、《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活动剪影(每学年一册)
4、《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录象、展示活动录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