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ppt)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高一地理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③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 发展观念引导下 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
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界首 的非持续发展行 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
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为密切相关
可持续发展
阅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的发展
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综合性概念,是资源环境承载力、 经济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体。
核心概念
(1)农业社会 以人力、畜力为动力,以简单的手工农具为设备,靠天吃饭的原始农牧 业生产为主导经济的社会。在西方传统的发展理论中用以代表工业社会 之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又称“传统社会” 。
(2)工业社会
开始于18世纪 60 年代,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 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部分海域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 坏严重
每年的伏季休渔、禁止滥 捕、沿海环境污染治理等
源宝库
2.转变传统发展模式
(2)可持续发展模式
目的
具体内容
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构建 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形成能耗低、 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结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污染 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 的治理 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图示
阅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公平 性
本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不同国 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侧重“权利”,强调享有权利的平等)
基本 原则
持续 性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 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侧重“发展”,强调发展的可持续)
《人地关系》PPT课件
➢ 澳大利亚的泰勒认为“世界上天赋优厚的地区,可能给人类生 活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可能性;但在大约十分之九的地球陆地上自 然发出了清晰的警告:这里太干、太冷、太湿或是太崎岖不平。 任何定局者如果不顾这些自然的限制,就一定会遭受灾害” 。
主要错误
➢ 环境决定论由于过分强调了环境的作用,认 为人是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 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 的决定因素,人和生物一样,其生存发展和分 布完全受环境的严格控制。因而从它一定型 开始,就普遍受到各国学者的批判。
➢ 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人认为人类中心论思想从柏拉图开始,经 笛卡尔到康德达到最终理论上的完成。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和 洛克是把人类中心论从理论推向实践的伟大思想家。培根提出 “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他认为人类为了统治自然需要了解 自然,科学的真正目标是了解自然的奥秘,从而找到一种征服自 然的途径。
➢ 洛克认为,人类要有效地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对自然的 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
人类中心论的主要错误
➢ 人类中心论的核心理论观点——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直接 误导了人对自然关系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及在实践上的简单处理, 客观上助长了人类对大自然不顾后果的掠夺、征服。
➢ 人类中心论在近代主体至上哲学、工业主义推动下成为现实的 实践活动,并发展成征服自然的人地观,进而走向科技万能论的极 端。人们根据这一思想,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在 实践上大规模地向大自然进攻。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社会的科学 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到如此辉煌的程度,以至几乎没有什么自然条 件可以阻挡人们为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需要而去向大自然索取。
地理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PPT精品课件
素养目标
1.通过案例,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形成的区域背景 2.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3.通过对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观和人地协调观 4.通过生活体验或户外活动,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 系的主要途径
基础知识
合作探究
能力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思维导引】
1.人地关系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河流采取“截弯取直”和“恢复弯道”的不同做法,分别体现了怎样的人地关 系?
【能力形成】
1.人地关系的主要理论:
理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类中心论 人地关系协调论
核心思想
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 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地 理环境
和高度
对环境的影响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资源短缺、生 进一步深化与发 态破坏、环境 展,“_和__谐__论__”产生, 污染等环境问 主张人类应主动谋 题愈发严峻, 求与自然地理环境 人地矛盾激化 的和谐
人口数量 生产力水平
信息社会 (后工业社会)
现代通信技术 及_电__子__计__算__机__ 的发明与应用 极大地推动了 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
2.转变传统发展模式: (1)传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传统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模式
目的
扩大_生__产__规__模__、增加产品产 量和提高消费水平
实现_清__洁__生__产__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 动造成的环境压力和_资__源__消耗
特点
社会生产多以牺牲_资__源__、环 境为代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强调_环__境__承__载__力__和土地、水、森林、 矿藏等自然资源的_可__持__续__利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
中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庞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快
1/4的新增产值用来 养活新增加的人口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人口压力大
中国人口=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 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罗马尼亚+越南+ 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比利时+瑞士+瑞典 +…………(31个国家总人口)
生存权和发展权。代内公平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 前提。
“给蛇让道”是有必要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公平性 原则,它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即人类的发展不应 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人类发展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这种利用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 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要排放到环境中。
——环境的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 生速度。
②表现:a.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b.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环境污染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 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读P93图6.7“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粮食不足,单产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扩大耕 地面积可提高粮食产量。
2.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牧业缩小、毁林 开荒、破坏植被的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较 快,对土地的压力较大,农民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主要 采取了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的措施,造成植被的破坏,形成严重的水 土流失。
20第四节中国人地关系的协调-PPT课件
奴隶社会,特别是漫长的封建社会阶段,人地关系出 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既有合理、协调的一面,也有失 调、矛盾激化的一面。 前者表现在开发地区的逐渐扩大,从商、周到秦汉 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得以崛起、发展,秦汉以 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开始勃兴,明清之后东北 地区也被开发……,说明这一时期中,我国的社会经 济就是伴随着对自然的开发利用而得以发展起来的。 这也表现在我国古代留传至今的传说、神话、史料 中,如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 造自然环境的经验、愿望 . 与人地关系在一些地区呈现合理、协调情况的同时, 在某些地区也出现了人地关系的失调与矛盾激化, 黄土高原的演变即是其中突出的一个事例。
2、协调目标
• (1)、生态过程的破坏最小 • 就是要停止一切有损于生态过程向有利方
向发展的事情,努力地恢复和改善那些日趋 恶化的环境,主动地去调节生态系统中的各 种关系,以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 建立一个新的、结构更合理的、生产能力 更强的生态系统,达到协调和谐、永续利用 的目的。
(2)、资源的最大保护
这表明,在当前我国推进以社会主义现代 化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事业的过程中,我们 在人地关系方面正承受着空前庞大的人 口压力和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问题,面临 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 染的双重挑战。
二、中国人地关系的发展演化启示
• 1、人地关系客观存在 • 像人类的生存时刻也离不开地理环境那样 ,
是,在全国或各个地区范围内经济、人口、 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故是协调人地 关系的综合课题。其实质,即是要从地域的 角度,协调大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二者 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一个和谐、协调的人地 关系系统。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综合地 体现了人地关系的协调,故亦应成为协调我 国人地关系的重要手段和课题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二、转变发展模式
2、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资源
产品
污染物排 放
特征: 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
结果: 清洁生产、文明消费及生态、
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转变发展模式
控制人口规模 转变发展模式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特征: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
自然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禁止滥捕,实行休渔政策; 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清除 海上石油污染等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我国主要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防 护 林
“三北” 长江中上 防护林 游防护林
沿海防 护林
太行山绿 化工程
平原绿 化工程
分 布
西北、 东北、
华北
长江中上 游
沿海岸 线
太行山地 区
平原地 区
作 用
防风固 沙,保 护农田
注重理性消费。在现实生产和生活消费中,应该对需
要和条件、消耗和收益、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现实作用和长远影 响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理性考察,瞻前顾后,精打细算,有目的、有 计划地自觉调节与降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消耗。如果在消费中 一味跟着感觉走、乘着兴头做,无所顾忌、毫无节制,不仅会造成 严重的浪费,而且会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特别是在重大生产 消费和公共消费决策之前,必须进行严谨科学的论证,决不能拍脑 门、凭兴致、随风潮决策。
水污染、水资源 浪费、水资源短 缺等
过度捕捞、海洋 污染、石油泄漏 等
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 治理土壤污染和土壤盐碱 化,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改良灌溉方式等
合理采伐,采伐和抚育 更新相结合;退耕还林, 建立保护机制等 保护水源,防治水污染,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净化 后循环利用;节约用水;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件(51张)
1、 议一议,美国为什么要拆除艾尔瓦河的大坝?
①大坝挡住了原本溯河回游的通道,破坏了河中 其他鱼类和贝类的生存环境;
②减少河口泥沙,改变河口生态环境,使大量生 物失去了栖息地;
③该地区介入国家电网后,大坝供电功能减弱。
2、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了人地关系思 想怎样的转变?
从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态度转变为人地协调的 观点,积极谋求人地和谐。
生产力发展, 可能论 人类改造自然
的能力增强
注重 把地理学重 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 人的主 心从自然转移 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观能动 到人这个积极
性 因素上来
人地关 系理论
产生前提
适应论 和生态
论
对人地关系的 认识继续深化
核心思想
通过文化发展对自然环 境产生长期适应或用生态 学观点分析人地关系
产生结果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采集—狩猎社会:崇拜和敬畏(崇拜自然)
采集—狩猎社会时期
表1.采集—狩猎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
采 人口数量 集 ︱ 生产力水平 狩 猎 对环境的影响 社 会 人地关系
人口数量少
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 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
有限
保持着原始的平衡关系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 染
使人类陷入严重 的资源、环境危 机
可持续的经济发 展模式
强调环境承载能 力和自然资源的 永续利用
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减少经济活动所 造成的环境压力 和资源耗竭
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 > 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
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途径——控制人口规模。
二、转变发展模式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传统的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
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下,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人们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总要经过一个逐步积累的较长期的过程。
发达国家工业化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这种经济增长既没有考虑资源的长远价值,也没有充分考虑污染给整个社会造成的实际代价(如上图)。
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的结果往往与长期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
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源和环境条件。
在保护土地资源、防治土壤污染等方面,世界各国作出了很大努力,并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我国制定了许多政策,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比如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
2.森林是指覆盖大面积土地并以乔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
森林资源是森林和林业生产地域上的土地和生物的总称,包括林木、林下植物、野生生物、微生物、土壤和气候等自然资源。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森林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
四、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工厂实行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第一村”。
留民营位于北京市东南部大兴县境内,距北京市区21千米。
1982年以前,由于生产结构单一(种植业占78%),造成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安排,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由于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农业成本过高、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了经济发展。
协调人地关系主要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主要途径人与地的关系是一种复杂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协调人地关系成为了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探讨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以期找到解决方案,实现可持续的共生。
一、加强环境教育与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为了实现协调人地关系,人们需要加强环境教育与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了解自然资源的珍贵性和有限性,从而认识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性。
从小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以及正确的环保知识,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对环境的态度,为未来造就更多具有环保意识的一代人。
二、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了保护地球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各国应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活动。
这些法律法规可以限制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并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通过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制度,以及加强执法力度,可以有效地调节人地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
三、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利用资源是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绿色产业,可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推行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理念,在生产、消费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上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小化浪费。
四、加强跨界合作与交流协调人地关系需要跨界合作与交流。
各国和地区应加强对环境问题的共同理解,并在解决环境挑战的过程中进行合作。
通过分享经验和技术,开展合作研究和合作项目,可以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共同推动协调人地关系的进程。
五、提高公众参与和环境治理的透明度公众参与和环境治理的透明度是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公众对环境政策和决策有更多的参与。
同时,应加强信息公开和环境管理的透明度,让公众了解环境问题的真实情况,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
六、推广生态旅游和可持续的城市规划生态旅游和可持续的城市规划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创新途径。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79张PPT)
01
板块一 基础全面梳理 主干扫描 自主导学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 的观点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人地关系思 历史时期
想
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 崇拜自然 原始的平衡关系
农业文明 改造自然
对抗性 增强,环 境遭到破坏
工业文明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 征服 自然
盾激化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黄淮地区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 的关系是( )
A.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 B.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相对湿度越大,霾日数越少 C.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霾日数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D.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霾日数与风力相关性增强
解析 图中显示,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冬季霾日 数与风力呈明显负相关,故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A 正 确。注意正相关说明变化一致,负相关说明变化不一致, 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大。
2.影响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径流量
D.污染物来源
解析 图中显示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夏秋季多、冬春 季少,刚好与长江径流量变化情况一致,说明直接因素是 径流量。
[2016·石家庄一模]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 粒(如灰尘、粉尘、盐粒等)或气溶胶粒子(如硫酸、硝酸、有 机碳氢化合物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 到 10 km 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能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下图示意黄淮地区 1971~2001 年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 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据此完成 3~4 题。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 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课件ppt
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案例
总结词
具体措施
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是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关键途径 之一,通过实现经济绿色转型、加强 环境监管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护的双赢。
在经济绿色转型中,需要推动清洁能 源、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促进绿色经济的 发展。
04
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建设的案例
总结词
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建 设绿色基础设施等措施,实现城市生态化建设。
具体措施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绿色交通体系、 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案例介绍
以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为例,该城市通过建设生态城市,实现了城市能源的绿色转型、城市 交通的低碳发展、城市空间的绿化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03 ?
THANKS
感谢观看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01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惩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生 态环境。
02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绿色技术,推广清洁能源和废物资源化利
用等。
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工作,提升生态环境
03
质量。
资源合理利用与节约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如水资源、 土地资源、能源等。
倡导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降 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05
主要观点与研究结论
主要观点总结
01
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协调好人地关系有利于实现可持
续发展。
02
传统人地关系观念的局限性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2.从观念走向行动 (1)各国政府的干预和公众参与。 (2)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生态环境。 (3)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点拨】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知识·梳理自查】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微点·巧思妙记】 【点拨】 我国的资源问题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拥有量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资源的 需求与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资源利用率低, 浪费严重。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转变发展模式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点拨】 清洁生产和传统工业生产的主要区别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清洁生产是从原料生产—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进行控 制,体现了循环经济理念;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处理,对环境影响大。清洁 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但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现行的技术和生产过程 相比较而言的。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更新,清洁生产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 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3.控制人口规模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微点·巧思妙记】 【点拨】 控制人口增长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人口持续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压力,对物质资源的需求和消 耗增多,最终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纳废弃物的能力,进而出现各种资源和环 境问题。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课件
一、控制人口规模
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控制人口规模
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基数 庞大 人 口 压 力 大
人 口 增 长
增长 率较 高
• 美国人口普查局估计,2018年元旦, 全世界人口总数达74亿4444万3881 人,比2017年元旦增加7852万1283 人,接近一个德国的总人口。
三、清洁的产品。包括:节约原料,少用昂贵和稀 缺的原料;利用二次原料作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 中和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因 素;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易处置、降解等。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资 源 产 品
污染物排放
特征:
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
二、转变发展模式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控制人口规模的方法 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质量 措施:提倡晚婚晚育; 提倡少生优生
经济
全面二孩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男女人口比类失调等问题。 全面二孩是基于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案例二:制糖工业的清洁生产(书本P103)
(1) 如果这些废弃物不经过任何处理就排放到河流中,将会给
一、控制人口规模
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基数 庞大 人 口 压 力 大 物质需求 超过环境 供给能力 废物排放 超出环境 自净能力 资 源 短 缺 控 制 人 口 规 模 人 地 协 调 发 展
人 口 增 长
增长 率较 高
环 境 污 染
生 态 恶 化
环 境 问 题
人地协调发展 的根本措施
控制人口规模
• 一、控制人口规模 • 二、转变发展模式
• 三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协调人地关系》课件
3
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的协调能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人地冲突的成因
1
资源争夺
2
环境破坏
3
权益冲突 ⚖️
土地、水源和自然资源的
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污
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
有限性导致人们之间的竞
染破坏了自然环境,引发
突,如开发者和保护主义
争和冲突。
Hale Waihona Puke 了与地球相冲突的行为。《协调人地关系》PPT课
件
人地关系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我们将探讨其重要性、冲突成因、协调的必要
性、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来进一步理解。
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1
生态平衡
人地关系的协调可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气候稳定。
2
社会稳定
良好的人地关系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减少冲突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
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保护和
遵循自然法则。
调发展。
可持续利用资源的责任。
协调人地关系的方法
1
教育意识
通过教育引导人们了解人地关系的重要性与方法。
2
政策法规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3
合作共赢
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共同追求人地关系的协调。
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协调人地关系的必要性
1
可持续发展
协调人地关系可以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性。
2
社会和谐
良好的人地关系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3
资源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要先抓水头的环境整治,因为环境这张‘皮’不存,百姓生活
就没有保障”。
作为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为协调人 地关系,保护环境方面,做些什么……?反思自己 的行为有哪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Hale Waihona Puke 四、公众积极、从我做起我们倡议: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 节约用水、用电、用纸 绿色消费,选购环保产品 珍爱生灵,万物共存 做一个环保志愿者…
焦点访谈
水污染案件引起的思考
在十多年前,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 方, 又有“中国皮都”之称。 制革业带给水头人财富和荣耀的同 时,也带来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鳌江水由清澈变得乌黑,并散发 着浓浓的恶臭,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的降低,危害人们的身体健 康。2003年8月,水头镇制革基地被列入全国十大环境违法典型 案件;同年9月,又被浙江省列为浙江九大严重污染环境案件之一。 分组讨论:1、假如我是一个制革厂厂长,假如我是水头镇镇长, 假如我是鳌江两岸人民,假如我是……,我对水头污染环境案件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动?
甜菜:含蔗糖高,一般达 15~20%,主要分布在北 纬30°~63° 中国甜菜 主要种植在北纬40°以北。
2.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浆料
发
甲
酵
烷
器
废
水
污泥
甜 加工过程 菜
原流程
糖
干燥器 动物饲 料
好氧处理 废水排放
制糖工业的清洁生产流程
(1)这些废水如果不经任何处理就排放到河 流中,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危害?
温州晚报
从“保卫水头”看环境之战
2006年1月15日下午6时,水头制革基地全面停产整治,水头
162家制革企业3000只转鼓全部停止运转,从政府部门到当地群众,
都认定这是“中国皮都”的“最后一战”。皮厂老板郑怀生说:
“水头现在这样子,不要说我们的生产一直受限,就是正常生活
也受很大影响。” 刚上任的水头镇镇长也说:“GDP先放在一边,
解决途径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海洋“赤潮” 过度捕捞 滥伐森林,森林覆盖率下降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
退耕还草,防治土地荒漠化 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
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禁止滥捕,实行休渔制度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二、转变发展模式
项目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考虑经济效益
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发展的时间 本代人的利益是最大的需
尺度
求
强调代际公平
发展的空间 从区域利益出发,封闭式、 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式,
尺度
掠夺式和转嫁式
强调区际间的公平
调控手段
依靠市场经济手段
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
二、转变发展模式
1.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 思考:生活质量的提高是财富和产品越多越好吗?
2、传统制革生产流程是:猪皮和化工原料 产品 废水排放, 请谈谈传统生产模式存在哪些弊端?应该如何转变生产模式?
试画出这种生产模式的流程,并说出这种生产模式的优点。
政府干预和公众参与
2003年11月,平阳县委、县政府召开会议并出台了《关于实
施水头制革基地改造的意见》等文件,合并小制革厂,污水必须
统一处理,实现达标排放的要求。虽然政府采取很多的措施,建
二、转变发展模式
1、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特征: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 结果:形成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产生资源和环境的危机
2、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特征:低投入、低耗能、低污染、高产出 结果:清洁生产、文明消费及生态、社会、经 济的全面发展
甘蔗蔗糖分一般为 12.5~14%,在我国主 要分布在南方。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目标
以经济增长为指标,经济 增长就意味着发展
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指标,实现 清洁生产,终极目标是生态、社
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增长方式 粗放式(高投入、低产出、 集约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污
高污染)
染)
消费模式
提倡高消费
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消费
文明标准 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 要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
糖厂的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若直接 排放流入河中,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污染河流, 会造成水体副营养化,使河流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因缺
氧而死亡,水质明显恶化。
(2)在制糖废水的处理过程中,产生了哪些新 的产品和效益?谈一谈你的看法。
制糖废水经处理,产生了两种新物质:①甲烷, 这是清洁能源;②动物饲料。提取这些新物质,即提高 了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又变废为宝,减少了生产过程 中废弃物的排放,保护了环境,产生了环境效益。
自净能力
资源
控人
短缺 生 环 制 地
态境 人 协
环境 恶 问 口 调
污染 化 题 规 发
模展
人地协调发展 的根本措施
控制人口规模
日益提高的人口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两种发展模式
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分组讨论:下列是我国在自然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 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
造了污水处理厂,但是污染根本没有得到根治,水还是那样的臭,
污水处理厂排出来的水还是跟原来的一样,有些人甚至看到他们
晚上偷偷的排放没有处理过的水。尤其到晚上臭味很浓,严重影
响了周围的百姓生活,也严重影响当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讨论:投入那么多的资金和技术建造了污水处理厂,但是为什么
有些制革厂却不用呢?到底该如何防治水污染?
公众在行动—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环境标志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符合 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 节约资源等优点。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人类环境宣言》 1972年
地球在我们手中
—《里约宣言》 1992年
大家一起来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为了海水澄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控制人口规模
100
不堪重负
讨论:观看下列资料,请你谈谈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 控制人口规模?我国人口问题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什么影 响?
●2005年1月7日中国大陆第13亿个人在北京降生;
●我国每年出生人口超过2000万,净增人口1000万左右;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和水资源分别是世界人均的1/3和1/4;
●我国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城市以大气、水体、垃
圾、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农村以水土流失、荒 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在扩大。
措施:计划生育;提倡少生优生;提倡晚婚晚育
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
人 基数 口 庞大
增 长
增长率 较高
物质需求 人 超过环境 口 供给能力 压 力 废物排放 大 超出环境
资源短缺
A B
D C
读课本P105“阅读”及“活动”,说明森林的功能 和效益。
森林的功能和效益: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和 饲料,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涵蓄水源、保持水土, 减弱噪声,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为野生动物提供栖 息地等。因此,有人说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