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菌酶实验 实验报告 第七组

合集下载

溶菌酶的实验报告

溶菌酶的实验报告

溶菌酶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溶菌酶的活性和特性1. 引言溶菌酶是一种酶类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和某些病毒中。

它们能够降解细菌细胞壁的组分,导致细菌破裂和死亡。

溶菌酶在医疗、食品工业以及科学研究领域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测定溶菌酶的活性,并研究其特性。

2. 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或其他细菌菌株)- 溶菌酶溶液- 反应液:含有溶菌酶的缓冲液- 应答物:含有细菌菌株的琼脂平板2.2 实验步骤1. 在琼脂平板上涂布一层薄膜状的细菌液体(大肠杆菌)。

2. 在涂布的细菌表面滴加一定量的溶菌酶溶液。

3. 将琼脂平板在恒温孵化箱中孵育一段时间(通常为24小时)。

4. 检查平板上是否有清晰的细菌溶解区域(透明区域),观察细菌溶解的程度。

3.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涂布完细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孵育后,在加入溶菌酶的区域产生了明显的细菌溶解区域(透明区域)。

这表明溶菌酶对细菌产生了溶解作用。

溶菌酶的活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3.1 溶菌酶单位(U)溶菌酶单位(U)的定义是在标准条件下,使得溶菌酶在30分钟内使细菌的可溶菌酶量增加1倍所需要的溶菌酶量。

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细菌总数量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溶菌酶的活性。

活性(U/ml)=单位时间内可溶菌酶总量/单位时间内总分析体积3.2 温度和pH值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或者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测量溶菌酶活性,来研究温度和pH的影响。

溶菌酶活性在不同温度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菌酶活性增加,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其变性。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溶菌酶活性来确定最适温度。

溶菌酶活性也受pH值的影响。

溶菌酶通常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表现出最佳活性。

在酸性环境下,酸性基团可能与酶分子中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从而降低酶的活性。

我们可以通过在不同pH值的缓冲液中测量溶菌酶活性,找到最适宜的pH值。

溶菌酶测定实验报告

溶菌酶测定实验报告

溶菌酶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溶菌酶浓度,探究其对溶菌作用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溶菌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二、实验原理溶菌酶是一种能够分解细菌细胞壁的酶类物质,它能够加速细菌细胞壁的降解和溶解。

实验中我们将利用溶菌酶对溶解酒石酸盐盐基的作用进行测定。

溶菌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使酒石酸盐盐基水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溶解性溶液,反应的产物中溶解性溶液的浓度可以用来反映溶菌酶的活性和浓度。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酒石酸盐盐基和溶菌酶。

2. 将一定量的酒石酸盐盐基溶解在适量的缓冲液中,得到一定浓度的酒石酸盐溶液。

3. 将一定浓度的溶菌酶加入酒石酸盐溶液中,混合均匀。

4. 在反应开始后的一定时间内,取出一定体积的反应液,放入比色皿中。

5.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并记录下吸光度值。

6. 重复步骤4和5,每次取样间隔相同,直到吸光度值趋于稳定,即反应结束。

7. 根据吸光度值绘制反应曲线,并计算出溶菌酶的浓度。

四、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反应曲线,我们可以看到吸光度值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定。

通过对吸光度值和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反应速率,并进一步计算出溶菌酶的浓度。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溶菌酶对酒石酸盐盐基的溶解作用,成功地得出了溶菌酶的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溶菌酶对酒石酸盐盐基具有较强的溶解作用,并且溶解作用随着溶菌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溶菌酶在生物体内起到溶解细菌细胞壁的作用。

实验结果对进一步探究溶菌酶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溶菌酶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测定溶菌酶对酒石酸盐盐基的溶解作用,我们成功地得出了溶菌酶的浓度,并验证了其对细菌细胞壁的溶解作用。

实验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溶菌酶的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溶菌酶综合型实验报告(3篇)

溶菌酶综合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溶菌酶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

2. 学习并掌握酶活力、蛋白浓度测定技术。

3. 了解溶菌酶的纯度鉴定与分子量测定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溶菌酶(Lysozyme)是一种天然存在的胞壁质酶,主要存在于鸡蛋清、蜂蜜、乳制品等天然食品中。

它能够水解细菌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质,从而破坏细菌细胞壁,使细菌失去生存能力。

本实验通过提取、分离和纯化溶菌酶,并对溶菌酶进行活性、浓度、纯度和分子量的测定,以了解溶菌酶的性质和应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鸡蛋清- 蛋白酶抑制剂- 离心机- pH计- 紫外分光光度计- 琼脂糖凝胶电泳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实验试剂:- Tris-HCl缓冲液- NaCl- 蛋白酶抑制剂- 标准溶菌酶溶液- 标准蛋白溶液四、实验步骤1. 溶菌酶的粗提取:- 称取适量鸡蛋清,加入适量的Tris-HCl缓冲液,搅拌均匀。

- 将混合液在4℃下离心,收集上清液。

- 加入蛋白酶抑制剂,防止蛋白酶降解溶菌酶。

2. 溶菌酶的分离纯化:- 将粗提取液在pH 6.0下透析,去除小分子物质。

- 使用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溶菌酶。

- 收集洗脱峰,得到纯化后的溶菌酶。

3. 酶活力、蛋白浓度测定:-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溶菌酶的蛋白浓度。

- 采用双缩脲法测定溶菌酶的酶活力。

4. 溶菌酶纯度鉴定与分子量测定:- 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纯化后的溶菌酶。

- 通过比较标准蛋白分子量与溶菌酶的迁移率,确定溶菌酶的分子量。

- 使用SDS-PAGE电泳检测溶菌酶的纯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菌酶的粗提取:- 离心后,上清液呈淡黄色,表明溶菌酶存在于上清液中。

2. 溶菌酶的分离纯化:- 凝胶过滤层析后,收集洗脱峰,得到纯化后的溶菌酶。

3. 酶活力、蛋白浓度测定:- 溶菌酶的蛋白浓度为1.2 mg/mL。

- 酶活力为800 U/mL。

4. 溶菌酶纯度鉴定与分子量测定:-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溶菌酶分子量为14 kDa。

溶菌酶检测实验报告

溶菌酶检测实验报告

1. 了解溶菌酶的性质和作用;2. 掌握溶菌酶检测的方法;3. 学会使用比色法检测溶菌酶活性。

二、实验原理溶菌酶是一种水解酶,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使细菌细胞壁破裂,导致细菌死亡。

本实验通过检测溶菌酶对细菌的裂解作用,从而判断溶菌酶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溶菌酶样品;(2)细菌菌液;(3)细菌对照菌液;(4)蒸馏水;(5)0.9%生理盐水;(6)1%琼脂;(7)无菌试管;(8)无菌棉签;(9)比色计。

2. 实验仪器:(1)恒温培养箱;(2)高压蒸汽灭菌器;(3)移液器;(4)电子天平;(5)显微镜。

1. 制备细菌菌液:(1)将细菌菌种接种于含有1%琼脂的培养基平板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2)用无菌棉签蘸取菌落,将其涂抹于无菌试管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制成细菌菌液。

2. 溶菌酶活性检测:(1)取无菌试管6支,分别编号为1-6号;(2)向1-5号试管中加入1ml细菌菌液,6号试管作为空白对照;(3)向1-5号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溶菌酶样品,6号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4)将试管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5)观察各试管中的细菌生长情况,记录透明圈直径;(6)计算溶菌酶活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结果:(1)1-5号试管中均出现透明圈,6号试管中细菌生长良好;(2)随着溶菌酶浓度的增加,透明圈直径逐渐增大。

2. 分析:(1)溶菌酶具有裂解细菌细胞壁的作用,使得细菌死亡;(2)溶菌酶活性与透明圈直径呈正相关,即溶菌酶浓度越高,透明圈直径越大;(3)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浓度溶菌酶的活性。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比色法检测了溶菌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溶菌酶具有裂解细菌细胞壁的作用,且其活性与溶菌酶浓度呈正相关。

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2. 溶菌酶浓度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应选择合适的浓度进行实验;3. 实验过程中,观察透明圈直径时,应注意与空白对照进行对比;4. 本实验仅检测了溶菌酶的活性,未对溶菌酶的纯度进行检测,后续实验可进一步研究。

提取溶菌酶实验报告

提取溶菌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溶菌酶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2. 了解溶菌酶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溶菌酶(Lysozym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酶,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将其分解,导致细菌细胞壁破裂,从而杀死细菌。

溶菌酶在医药、食品、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鸡卵清为原料,通过提取、分离纯化等方法获得高纯度的溶菌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鸡卵清、NaCl、醋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硫酸铵、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锌、硫酸镁、EDTA、SDS、考马斯亮蓝、磷酸缓冲液等。

2. 实验仪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磁力搅拌器、超声波破碎仪、低温冰箱、恒温培养箱、移液器、容量瓶、烧杯、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溶菌酶粗提取(1)取一定量的鸡卵清,加入适量的磷酸缓冲液(pH 6.0),搅拌均匀。

(2)将混合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30分钟,使溶菌酶充分释放。

(3)将混合液在低温下(4℃)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粗提液。

2. 溶菌酶分离纯化(1)将粗提液用硫酸铵进行盐析,使溶菌酶沉淀。

(2)将沉淀用磷酸缓冲液(pH 6.0)溶解,再次离心去除杂质。

(3)将上清液用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锌、硫酸镁、EDTA等试剂进行亲和层析,进一步纯化溶菌酶。

(4)收集纯化后的溶菌酶,用SDS-PAGE进行电泳分析,鉴定溶菌酶的纯度。

3. 溶菌酶活性测定(1)取一定量的溶菌酶溶液,加入等体积的底物溶液,混匀。

(2)在特定波长下,测定溶菌酶催化反应产生的吸光度变化。

(3)根据吸光度变化计算溶菌酶的活力。

4. 溶菌酶纯度鉴定与分子量测定(1)将纯化后的溶菌酶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观察蛋白质条带。

(2)通过凝胶成像系统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鉴定溶菌酶的纯度。

(3)根据蛋白质分子量标准曲线,计算溶菌酶的分子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菌酶粗提取实验过程中,鸡卵清中的溶菌酶被充分释放,粗提液呈现出淡黄色。

第七组 从蛋清中提取溶菌酶并分离纯化的实验方案

第七组  从蛋清中提取溶菌酶并分离纯化的实验方案

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方案蛋清溶菌酶的分离纯化·············蛋清溶菌酶的分子量鉴定···········组长:喻芳组员:蒙秋萍安贵杰何玉叶刘飞从蛋清中提取溶菌酶并分离纯化【实验目的】1. 掌握离子层析分离纯化溶菌酶的原理以及离子交换层析的操作方法2. 理解SDS-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测定蛋白质纯度与分子量的原理3. 掌握电泳原理以及SDS-PAGE垂直板电泳分离蛋白质技术【实验原理】溶菌酶(lysozyme)是由弗莱明在1922年发现的,它是一种有效的抗菌剂,全称为1,4-β-N-溶菌酶,又称作粘肽N-乙酰基胞壁酰水解酶或胞壁质酶。

活性中心为天冬氨酸52和谷氨酸35,是一种糖苷水解酶,能催化水解粘多糖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NAG)与N-乙酰胞壁酸(NAM)间的β-1,4糖苷键,相对分子质量14700Da,由129氨基酸残基构成,由于其中含有较多碱性氨基酸残基,所以其等电点高达10.8左右,最适温度为50O C,最适PH为6~7左右。

在280nm 的消光系数[%1cm1A]为13.0。

该酶活性可被一些金属离子Cu2+、Fe2+、Zn2+(10-5~10-3M)以及N-乙酰葡萄糖胺所抑制,能被Mg2+、Ca2+(10-5~10-3M)、NaCl所激活。

溶菌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体内,鸡蛋(含量约为2%~4%)和哺乳动物的乳汁是溶菌酶的主要来源,目前,溶菌酶仍属于紧销的生化物质,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具有抗感染、消炎、消肿、增强体内免疫反应等多种药理作用。

鸡蛋的蛋清中含有丰富的上述物质,本文实验以鸡蛋蛋清为原料,对溶菌酶进行提取并分离纯化。

溶菌酶常温下在中性盐溶液中具有较高天然活性,在中性条件下溶菌酶带正电荷,因此在分离制备时,先采用等电点法粗分离,再用DE-52纤维素离子交换色谱和葡聚糖G50凝胶层析分离纯化,最后用SDS-PAGE鉴定。

溶菌酶反应实验报告

溶菌酶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溶菌酶的特性和作用原理。

2. 掌握溶菌酶反应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验证溶菌酶对细菌细胞壁的降解作用。

二、实验原理溶菌酶是一种胞壁质酶,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质,将其水解为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从而破坏细菌细胞壁,导致细菌死亡。

本实验通过观察溶菌酶与细菌反应后的现象,验证溶菌酶对细菌细胞壁的降解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溶菌酶溶液;(2)细菌菌液;(3)琼脂糖;(4)无菌水;(5)无菌培养皿。

2. 实验仪器:(1)恒温培养箱;(2)移液枪;(3)酒精灯;(4)试管;(5)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溶菌酶溶液、细菌菌液、琼脂糖等实验材料准备好。

2. 配制琼脂糖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将琼脂糖与无菌水混合,加热溶解,待冷却至60℃时,加入适量的溶菌酶溶液和细菌菌液,充分混匀。

3. 分装培养基:将配制好的琼脂糖培养基分装至无菌培养皿中,待凝固。

4. 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将分装好的培养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加入适量的溶菌酶溶液,对照组不加入溶菌酶溶液。

5.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设定恒温培养箱的温度为37℃,培养时间为24小时。

6. 观察实验结果:培养结束后,取出培养皿,用显微镜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菌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组:在加入溶菌酶溶液的培养皿中,细菌生长受到抑制,部分细菌死亡。

对照组:未加入溶菌酶溶液的培养皿中,细菌正常生长。

2. 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溶菌酶对细菌细胞壁具有降解作用,可以导致细菌死亡。

在实验组中,由于溶菌酶的作用,部分细菌细胞壁被破坏,细菌死亡;而在对照组中,由于未加入溶菌酶,细菌细胞壁保持完整,细菌正常生长。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验证了溶菌酶对细菌细胞壁的降解作用。

溶菌酶作为一种胞壁质酶,在抗菌、消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溶菌酶纯化应用实验报告

溶菌酶纯化应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溶菌酶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

2. 了解溶菌酶在不同应用中的活性变化。

3. 分析溶菌酶纯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实验原理溶菌酶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酶,具有分解细菌细胞壁的能力。

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通过提取、分离和纯化溶菌酶,探讨其在不同应用中的活性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鸡蛋、SDS-PAGE凝胶、考马斯亮蓝G250、pH缓冲液、蛋白质分子量标准品、DNA分子量标准品、蛋白质酶解底物等。

2. 实验仪器:高速离心机、电泳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凝胶成像系统、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溶菌酶提取:取新鲜鸡蛋,分离蛋清,加入适量去离子水,搅拌均匀,过滤得到溶菌酶粗提液。

2. 溶菌酶分离纯化:(1)盐析法:将溶菌酶粗提液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搅拌,离心取沉淀,用少量去离子水溶解。

(2)离子交换层析法:将溶菌酶溶液上柱,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

(3)凝胶过滤层析法:将离子交换层析后的溶菌酶溶液上柱,用蛋白质分子量标准品进行对照,收集目标蛋白峰。

3. 溶菌酶活性测定:(1)酶活性测定:采用比色法测定溶菌酶的活性。

(2)溶菌酶在不同应用中的活性变化:将纯化后的溶菌酶分别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观察其活性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菌酶分离纯化结果:通过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成功纯化溶菌酶,SDS-PAGE结果显示目标蛋白峰为单一蛋白。

2. 溶菌酶活性测定结果:纯化后的溶菌酶活性达到原粗提液的10倍以上。

3. 溶菌酶在不同应用中的活性变化:(1)食品:溶菌酶在食品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如发酵乳、肉制品等,可提高食品品质,延长保质期。

(2)医药:溶菌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包括抗菌、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等,具有良好疗效。

(3)化妆品:溶菌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有助于清洁皮肤,改善皮肤状况。

六、实验讨论1. 溶菌酶的提取、分离和纯化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蛋白质的降解和污染。

溶菌酶实验报告

溶菌酶实验报告

溶菌酶实验报告溶菌酶实验报告引言:溶菌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酶类物质,具有溶解细菌细胞壁的能力。

它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破坏细菌细胞壁,使得细菌失去保护,从而被免疫系统清除。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溶菌酶的活性以及其对细菌的溶解能力。

材料与方法:1. 细菌培养基:含有适量营养物质的培养基,用于细菌的培养。

2. 细菌培养物:选择一种常见的细菌,如大肠杆菌。

3. 溶菌酶溶液:从可靠渠道购买到的高纯度溶菌酶。

4. 试管:用于混合反应物。

5. 恒温水浴:用于控制反应温度。

6. 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溶菌酶的活性。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细菌培养物,接种到培养基中,将培养瓶置于恒温水浴中,培养一定时间,使得细菌充分繁殖。

2. 取适量的培养物,通过离心机离心,将细菌沉淀下来。

3. 将细菌沉淀洗涤至无营养基残留,再次用培养基悬浮细菌,制备一定浓度的细菌悬浮液。

4. 取若干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溶菌酶溶液,同时加入相同体积的细菌悬浮液。

5. 将试管置于恒温水浴中,控制反应温度,反应一定时间。

6. 反应结束后,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各试管中的溶菌酶活性。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浓度溶菌酶对细菌的溶解能力。

通过测量各试管中的溶菌酶活性,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活性曲线,了解溶菌酶的活性与浓度的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溶菌酶的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活性趋于饱和,进一步增加浓度不会显著提高溶解能力。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大肠杆菌作为细菌模型。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其细胞壁主要由脂多糖组成。

溶菌酶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结构,破坏其完整性,导致细菌溶解。

因此,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溶菌酶对大肠杆菌的溶解能力。

溶菌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pH值、温度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控制反应温度,使得溶菌酶能够在最适合的温度下发挥最大的活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溶菌酶的酸碱度,探究其对活性的影响。

溶菌酶生产实验报告

溶菌酶生产实验报告

溶菌酶生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溶菌酶的生产实验,探索新型溶菌酶的生产方法,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二、实验原理
溶菌酶是一种能够分解细菌细胞壁的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培养基发酵的方式,通过添加不同的氮源、磷源和碳源,寻找最适宜的生长条件,提高溶菌酶的产量。

三、实验过程
1. 制备培养基:将适量的蛋白胨、酵母浸出物、葡萄糖和磷酸盐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调节pH值至7.0,加入琼脂糖,煮沸并灭菌,制备成培养基。

2. 培养菌株:选取溶菌酶生产菌株,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预培养。

3. 调节生长条件:在预培养的基础上,分别添加不同的氮源、磷源和碳源,调节生长条件,培养一定时间后,测定溶菌酶的产量和活性。

四、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添加尿素、硝酸铵和酵母粉的情况下,溶菌酶的产量明显增加,其中添加尿素的效果最好。

在添加不同磷源和碳源的情况下,发现添加磷酸二氢钾和葡萄糖的效果最好。

通过优化生长条件,溶菌酶的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对溶菌酶的生产实验,探索了一种新型的生产方法,优化了生长条件,提高了溶菌酶的产量和质量。

这为溶菌酶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溶菌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溶菌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溶菌酶的活性,了解溶菌酶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效果。

实验通过比浊法测定不同温度和pH值对溶菌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溶菌酶的激活和抑制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溶菌酶活性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显著,并揭示了溶菌酶在细菌细胞壁降解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溶菌酶,活性测定,温度,pH值,激活,抑制一、引言溶菌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和动物体内的酶,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导致细菌细胞壁破裂而使细菌死亡。

溶菌酶在人体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抵御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测定溶菌酶的活性,探讨温度、pH值等因素对溶菌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溶菌酶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原理溶菌酶活性测定通常采用比浊法,通过测定溶菌酶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后,细菌悬浮液的浊度变化来反映溶菌酶的活性。

在本实验中,我们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底物,通过测定在一定时间内细菌悬浮液的浊度变化,计算溶菌酶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菌酶、磷酸盐缓冲液(不同pH值)、蒸馏水、比色计等。

2. 仪器:恒温培养箱、电子天平、移液器、试管等。

四、实验方法1. 配制不同温度下的溶菌酶溶液:将溶菌酶溶液分别置于0℃、25℃、37℃、50℃的水浴中,恒温处理一定时间后取出,备用。

2. 配制不同pH值下的溶菌酶溶液:将溶菌酶溶液分别用不同pH值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备用。

3. 溶菌酶活性测定: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浮液与不同温度、不同pH值的溶菌酶溶液混合,置于37℃水浴中反应一定时间,用比色计测定反应前后细菌悬浮液的浊度变化,计算溶菌酶活性。

4. 激活和抑制实验:分别向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浮液中加入激活剂和抑制剂,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激活剂和抑制剂对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五、结果与分析1. 温度对溶菌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菌酶活性逐渐增强,在37℃时达到峰值,之后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溶菌酶活性逐渐降低。

溶菌酶测定实验报告

溶菌酶测定实验报告

溶菌酶测定实验报告溶菌酶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溶菌酶是一种能够溶解细菌细胞壁的酶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

它对于细菌的降解和消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溶菌酶对细菌的溶解能力,探究其酶活性与抗菌能力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培养液- 溶菌酶溶液(不同浓度)- 无菌纯化水- 试管- 显微镜- 恒温水浴- 显色剂(碘液)2.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溶菌酶溶液分别稀释成不同浓度(如1:2、1:4、1:8等),并标记好。

2) 实验操作a) 取一定量的大肠杆菌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b)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溶菌酶溶液,混匀。

c) 将试管放入恒温水浴中,控制温度为37℃,孵育一定时间。

d) 取适量反应液滴于显微镜载玻片上,加一滴碘液,观察细菌的溶解情况。

三、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显色剂反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实验结果:- 随着溶菌酶浓度的增加,细菌的溶解情况逐渐加剧。

- 在相同时间内,浓度较高的溶菌酶溶液对细菌的溶解作用更强。

- 经过一定时间的孵育后,溶菌酶对细菌的溶解作用逐渐饱和,浓度的增加对溶解效果的提升不再明显。

四、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溶菌酶的酶活性与其浓度成正比。

随着浓度的增加,溶菌酶对细菌的溶解能力增强。

2. 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溶菌酶对细菌的溶解作用逐渐增强,但最终会达到一个饱和状态。

3. 溶菌酶的抗菌能力与其酶活性相关。

高浓度的溶菌酶能够更有效地破坏细菌细胞壁,从而起到抗菌作用。

然而,本实验仅仅是在体外条件下进行的模拟实验,与真实环境中的细菌感染情况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溶菌酶在体内的抗菌机制和应用前景。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溶菌酶对细菌的溶解能力,探究了其酶活性与抗菌能力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溶菌酶的酶活性与浓度成正比,高浓度的溶菌酶能够更有效地破坏细菌细胞壁,起到抗菌作用。

然而,实验结果仅仅是在体外条件下得出的,仍需进一步研究其在体内的抗菌机制和应用前景。

溶菌酶酶实验报告

溶菌酶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溶菌酶的提取方法。

2. 掌握溶菌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了解温度、pH值等因素对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4.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溶菌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溶菌酶(Lysozym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胞壁质酶,主要作用是水解细菌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与N-乙酰葡萄糖胺之间的β-1,4-糖苷键,导致细菌细胞壁破裂,从而杀死细菌。

本实验通过测定溶菌酶对细菌细胞壁的降解能力,即溶菌酶的酶活性,来评估溶菌酶的活性水平。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溶菌酶粗提液- 大肠杆菌悬液- Tris-HCl缓冲液(pH 7.0)- 0.1%苯酚红指示剂- 水浴锅- 移液器- 离心机- 显微镜2. 仪器:- 实验台- 烧杯- 试管- 移液管- 秒表四、实验步骤1. 溶菌酶粗提液的制备:- 将溶菌酶粗提液稀释至一定浓度。

- 用移液器取一定体积的稀释液,加入Tris-HCl缓冲液(pH 7.0)中,混匀。

2. 酶活性测定:- 将稀释的大肠杆菌悬液加入试管中,使试管中的菌液浓度为1×10^8 CFU/mL。

- 加入等体积的溶菌酶粗提液,混匀。

- 将试管置于37℃水浴锅中,每隔一定时间取出,用离心机离心去除菌体。

- 取上清液,加入苯酚红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3.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分别将溶菌酶粗提液置于0℃、25℃、37℃、50℃水浴锅中,保温一定时间后,进行酶活性测定。

4. 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用Tris-HCl缓冲液(pH 3.0、5.0、7.0、9.0、11.0)分别代替pH 7.0的Tris-HCl缓冲液,进行酶活性测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酶活性测定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苯酚红指示剂的颜色逐渐由红变黄,表明溶菌酶成功降解了细菌细胞壁,释放出自由的糖类物质。

- 在37℃时,酶活性最高,表明溶菌酶的最适温度为37℃。

- 在pH 7.0时,酶活性最高,表明溶菌酶的最适pH值为7.0。

溶菌酶试验实验报告

溶菌酶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溶菌酶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2. 掌握酶活力和蛋白浓度的测定方法;3. 了解溶菌酶的纯度鉴定与分子量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溶菌酶(Lysozym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胞壁质酶,能够特异性地水解细菌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质,从而破坏细菌细胞壁,导致细菌死亡。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分离纯化溶菌酶,并对其酶活力、蛋白浓度、纯度和分子量进行测定。

三、实验材料1. 材料:鸡蛋、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细菌培养液、SDS-PAGE凝胶、考马斯亮蓝G-250染液等;2. 仪器:高速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3. 试剂:氯化钠、氢氧化钠、醋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考马斯亮蓝G-25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

四、实验方法1. 溶菌酶的粗提取(1)取新鲜鸡蛋,去壳,将蛋白与蛋黄分离;(2)将蛋白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搅拌溶解;(3)将溶液过滤,得到滤液;(4)将滤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室温下放置1小时;(5)将溶液用醋酸溶液调节pH值至5.0,静置沉淀;(6)将沉淀用离心机离心(3000 r/min,1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粗提液。

2. 溶菌酶的分离纯化(1)将粗提液用EDTA溶液处理,去除蛋白中的金属离子;(2)将处理后的溶液用磷酸缓冲液(pH 7.0)调节pH值,静置沉淀;(3)将沉淀用离心机离心(3000 r/min,10分钟),取上清液;(4)将上清液用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观察溶菌酶的条带位置;(5)根据电泳结果,收集目标条带,并进行浓缩。

3. 酶活力和蛋白浓度测定(1)酶活力测定:将收集到的浓缩液加入细菌培养液中,在37℃下反应一定时间,测定细菌存活率,根据公式计算酶活力;(2)蛋白浓度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浓度。

4. 溶菌酶纯度鉴定与分子量测定(1)纯度鉴定:将分离纯化的溶菌酶样品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观察电泳图谱,判断纯度;(2)分子量测定:将分离纯化的溶菌酶样品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根据分子量标准曲线计算溶菌酶的分子量。

溶菌酶溶菌作用实验报告

溶菌酶溶菌作用实验报告

溶菌酶溶菌作用实验报告
溶菌酶溶菌作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溶菌酶的溶菌作用原理。

2.掌握溶菌酶的溶菌效果。

二、实验原理
溶菌酶是一种细菌分泌出来的物质,具有对细菌有溶解作用的物质,是由一种蛋白质组成的,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菌膜失去稳定性而溶解,发生死亡。

三、实验材料
1.溶菌酶剂:由具有溶菌作用的细菌分泌出来的溶菌酶组成。

2.实验细菌:由有溶解活性的细菌组成。

3.实验培养基:细菌培养基,需要添加指定浓度的糖或液体,以及温度稳定的环境。

四、实验方法
1.将溶菌酶剂按照指定浓度加入实验培养基中。

2.将实验细菌加入待使用的实验培养基中。

3.将实验细菌与溶菌酶剂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液放入稳定的温度环境中培养。

4.观察溶菌酶的作用情况,记录细菌的死亡时间等变化情况。

五、实验结果
实验中,溶菌酶剂的作用很快,实验细菌在溶菌酶剂的作用下很
快死亡,并且呈现出弱色情况,表明溶菌酶的作用是很有效的。

六、实验结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溶菌酶具有较强的溶菌作用,可以有效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菌死亡。

溶菌酶实验实验报告第七组

溶菌酶实验实验报告第七组

溶菌酶的提取和系列性质测定实验报告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组别:第七组组员:一、实验内容:溶菌酶的提取和系列性质测定在研究酶的性质、作用、反应动力学等问题时都需要使用高度纯化的酶制剂以避免干扰。

酶的提纯工作往往要求多种方法交替应用,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常用的提纯方法有盐析、有机溶剂沉淀、选择性变性、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亲和层析等。

酶蛋白在分离提纯过程中易变性失活,为能获得尽可能高的产率和纯度,在提纯操作中要始终注意保持酶的活性如在低温下操作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分离提纯效果。

溶菌酶又称胞壁质酶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球蛋白G,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

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

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

溶菌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4×104,是一种强碱性蛋白质,等电点在10.0以上,并对温度和酸不敏感。

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于鸟类和家禽的蛋清中,哺乳动物的泪、唾液、血浆、尿液、淋巴液等细胞中,植物卷心菜、萝卜、木瓜等,以蛋清含量最丰富,约为0.3%。

本实验用鸡蛋为原理,通过阳离子交换层析,硫酸铵沉淀,分子筛层析等步骤提取溶菌酶。

二、实验原理:1蛋白质提取分离技术以蛋白质和结构与功能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蛋白质,首先要得到高度纯化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目的物质。

蛋白质的制备工作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方面知识,但基本原理不外乎两方面。

一是得用混合物中几个组分分配率的差别,把它们分配到可用机械方法分离的两个或几个物相中,如盐析,有机溶剂提取,层析和结晶等;二是将混合物置于单一物相中,通过物理力场的作用使各组分分配于来同区域而达到分离目的,如电泳,超速离心,超滤等。

溶菌酶生产实验报告

溶菌酶生产实验报告

溶菌酶生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培养细菌并利用其产生的溶菌酶来探究溶菌酶的生产及其应用。

二、实验原理溶菌酶是一种能够分解细胞壁的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菌和真菌中。

在细菌中,溶菌酶可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来破坏竞争对手的细胞壁,从而获得更多的营养资源。

因此,利用细菌产生的溶菌酶可以对抗某些病原微生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实验步骤1. 制备培养基:将10g肉汤粉加入1000mL蒸馏水中,并加热至完全溶解后进行高压灭菌。

2. 培养细菌:取一根无菌棉签,在室温下擦拭采集样品(如口腔黏膜),将其涂抹于制备好的肉汤培养基上,并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

3. 筛选产生溶菌酶的细菌:将培养好的细菌接种于含有1%琼脂的肉汤培养基上,然后在琼脂表面滴加0.1%甲基红染料,待溶菌酶产生后,细菌会将甲基红染料溶解并在培养基表面形成透明圈。

4. 收集溶菌酶:用无菌棉签沾取产生透明圈的细菌,并将其转移到无菌离心管中。

离心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5分钟后离心收集液体上清即为溶菌酶。

四、实验结果通过筛选产生溶菌酶的细菌,我们成功地获得了一种能够产生溶菌酶的细菌。

在含有1%琼脂和0.1%甲基红染料的肉汤培养基上,该细菌形成了一个透明圈,证明其已经产生了溶菌酶。

经过收集和离心处理,我们得到了一定量的溶菌酶液体。

五、实验分析本实验通过简单的培养和筛选步骤成功地制备出了一种能够产生溶菌酶的细菌,并从中收集到了一定量的溶菌酶。

这些结果表明了溶菌酶的生产是一种相对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溶菌酶在抗微生物感染、食品加工等领域中的应用。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制备出了一种能够产生溶菌酶的细菌,并从中收集到了一定量的溶菌酶。

这些结果表明了利用细菌产生溶菌酶是一种相对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溶菌酶在抗微生物感染、食品加工等领域中的应用。

溶菌酶生产实验报告

溶菌酶生产实验报告

溶菌酶生产实验报告一、引言溶菌酶是一种能够溶解细菌细胞壁的酶,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环境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培养溶菌酶产生菌株,探究溶菌酶的生产过程及其相关因素。

二、实验方法2.1 菌种培养1.选择适宜的溶菌酶产生菌株,如嗜溶菌酶链球菌。

2.在培养基中接种菌株,经过预培养后,进行扩大培养。

2.2 溶菌酶生产条件的优化1.pH值的调节:通过改变培养基的初始pH值,观察溶菌酶的产量变化。

2.温度的调节:将培养基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比较不同温度下溶菌酶的产量。

3.液体搅拌速度的调节:通过改变培养基的搅拌速度,研究其对溶菌酶产量的影响。

4.培养时间的调节:通过监测培养时间对溶菌酶的产量影响,确定最佳的培养时间。

2.3 溶菌酶的提取和测定1.收获培养液,离心分离菌体和培养液。

2.采用适当的方法提取溶菌酶,如超声法或酶解法。

3.通过测定溶菌酶的酶活力来评估其产量。

三、结果与讨论3.1 溶菌酶生产条件的优化结果1.pH值的调节:在pH 7.0的条件下,溶菌酶的产量最高,随着pH值偏离中性,溶菌酶的产量逐渐降低。

2.温度的调节:在37℃的条件下,溶菌酶的产量最高,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溶菌酶产量下降。

3.液体搅拌速度的调节:适当的搅拌速度可以增加溶菌酶的产量,过高或过低的搅拌速度都会对溶菌酶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4.培养时间的调节:在培养72小时后,溶菌酶的产量达到最高峰,之后产量逐渐下降。

3.2 溶菌酶的提取和测定结果1.通过超声法提取溶菌酶,最终获得的溶菌酶液经过酶活力测定,其酶活力为X单位。

2.通过酶解法提取溶菌酶,最终获得的溶菌酶液经过酶活力测定,其酶活力为Y单位。

3.对比两种提取方法,发现超声法提取的溶菌酶活力更高。

四、结论本实验通过优化溶菌酶生产条件,确定了最佳的pH值、温度、液体搅拌速度和培养时间。

通过超声法提取溶菌酶的方法获得的溶菌酶活力较高。

这些结果对于溶菌酶的工业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溶菌酶生产实验报告

溶菌酶生产实验报告

溶菌酶生产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1. 了解溶菌酶的作用与生产方法;2. 掌握菌种选育、培养与分类等基本技术;3. 了解其它工业微生物生产的方法与特点。

二. 实验原理1. 溶菌酶的作用溶菌酶是一种酶类,主要作用是将细菌细胞壁中的N- 乙酰葡萄糖胺醛酸胜肽骨架水解成二糖杆菌素,从而破坏菌体结构并溶解细菌细胞壁。

2. 溶菌酶的生产方法溶菌酶的生产有多种方法,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

固体发酵法将菌种接种在含有优良基质的固体培养基中,让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产生溶菌酶,最后将固体培养物取出进行提取并精制得到溶菌酶。

液体发酵法将菌种接种在含有优良基质的液体培养基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持续发酵,繁殖生长并产生溶菌酶,最后将液体培养物进行离心、过滤、提纯,得到溶菌酶精品。

三. 实验步骤1. 菌种的选育用一定培养条件使菌种生长繁殖,并筛选出优良菌种。

2. 培养基的制备选用适合菌种的培养基,制备好后进行消毒,以保证培养基的无菌性。

3. 培养菌种将选育好的菌种接种在培养基中,进行发酵过程,进行良好的控温、搅拌、通气等操作。

4. 溶菌酶的提取通过离心、过滤、浓缩等操作方法得到含有溶菌酶的物质,最后进行精制得到溶菌酶精品。

四. 实验结果通过对选择培养基、添加剂、菌种的优化,实验得出溶菌酶的最大产量约为5.4U/mL,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五. 实验讨论在本次实验中,制备了优良的培养基并选育出优良的菌种,保证了溶菌酶的生产质量。

但限制了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还是培养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和菌株特性。

在未来的生产中,可以通过不断优化工艺条件和重点培育优良品种,来提高溶菌酶产量和质量。

六.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溶菌酶的作用和生产方法,学习了菌种的选育、培养与分类等基本技术。

但是在未来的工程应用中,需要更多的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完善,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菌酶的提取和系列性质测定实验报告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组别:第七组组员:一、实验内容:溶菌酶的提取和系列性质测定在研究酶的性质、作用、反应动力学等问题时都需要使用高度纯化的酶制剂以避免干扰。

酶的提纯工作往往要求多种方法交替应用,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常用的提纯方法有盐析、有机溶剂沉淀、选择性变性、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亲和层析等。

酶蛋白在分离提纯过程中易变性失活,为能获得尽可能高的产率和纯度,在提纯操作中要始终注意保持酶的活性如在低温下操作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分离提纯效果。

溶菌酶又称胞壁质酶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球蛋白G,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

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

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

溶菌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4×104,是一种强碱性蛋白质,等电点在10.0以上,并对温度和酸不敏感。

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于鸟类和家禽的蛋清中,哺乳动物的泪、唾液、血浆、尿液、淋巴液等细胞中,植物卷心菜、萝卜、木瓜等,以蛋清含量最丰富,约为0.3%。

本实验用鸡蛋为原理,通过阳离子交换层析,硫酸铵沉淀,分子筛层析等步骤提取溶菌酶。

二、实验原理:1蛋白质提取分离技术以蛋白质和结构与功能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蛋白质,首先要得到高度纯化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目的物质。

蛋白质的制备工作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方面知识,但基本原理不外乎两方面。

一是得用混合物中几个组分分配率的差别,把它们分配到可用机械方法分离的两个或几个物相中,如盐析,有机溶剂提取,层析和结晶等;二是将混合物置于单一物相中,通过物理力场的作用使各组分分配于来同区域而达到分离目的,如电泳,超速离心,超滤等。

在所有这些方法的应用中必须注意保存生物大分子的完整性,防止酸、硷、高温,剧烈机械作用而导致所提物质生物活性的丧失。

蛋白质的制备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选择材料和预处理,细胞的破碎及细胞器的分离,提取和纯化,浓细、干燥和保存。

微生物、植物和动物都可做为制备蛋白质的原材料,所选用的材料主要依据实验目的来确定。

对于微生物,应注意它的生长期,在微生物的对数生长期,酶和核酸的含量较高,可以获得高产量,以微生物为材料时有两种情况:(1)得用微生物菌体分泌到培养基中的代谢产物和胞外酶等;(2)利用菌体含有的生化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和胞内酶等。

植物材料必须经过去壳,脱脂并注意植物品种和生长发育状况不同,其中所含生物大分子的量变化很大,另外与季节性关系密切。

对动物组织,必须选择有效成份含量丰富的脏器组织为原材料,先进行绞碎、脱脂等处理。

另外,对预处理好的材料,若不立即进行实验,应冷冻保存,对于易分解的生物大分子应选用新鲜材料制备。

2.柱层析技术柱层析技术也称柱色谱技术。

一根柱子里先填充不溶性基质形成固定相,将蛋白质混合样品加到柱子上后用特别的溶剂洗脱,溶剂组成流动相。

在样品从柱子上洗脱下来的过程中,根据蛋白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向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经过多次反复分配,将不同蛋白组分逐一分离。

根据填充基质和样品分配交换原理不同,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亲和层析是三种分离蛋白质的经典层析技术。

3 电泳技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网状结构,具有分子筛效应,它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质在电泳中保持完整的状态,蛋白在其中依三种因素分开:蛋白大小,形状和电荷。

而SDS-PAGE仅根据蛋白分子量亚基的不同而分离蛋白。

这个技术首先是1967年由shapiro建立,他们发现在样品介质和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后,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电荷因素可以忽视。

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

而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能使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

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还原剂和SDS后,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和SDS结合成蛋白- 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原有的电荷量,这样就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和结构差异。

SDS-PAGE一般采用的是不连续缓冲系统,于连续缓冲系统相比,能够有较高的分辨率。

浓缩胶的作用是有堆积作用,凝胶浓度较小,孔径较大,把较稀的样品加在浓缩胶上,经过大孔径凝胶的迁移作用而被浓缩至一个狭窄的区带。

当样品液和浓缩胶选TRIS/HCL缓冲液,电极液选TRIS/甘氨酸。

电泳开始后,HCL解离成氯离子,甘氨酸解离出少量的甘氨酸根离子。

蛋白质带负电荷,因此一起向正极移动,其中氯离子最快,甘氨酸根离子最慢,蛋白居中。

电泳开始时氯离子泳动率最大,超过蛋白,因此在后面形成低电导区,而电场强度与低电导区成反比,因而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使蛋白和甘氨酸根离子迅速移动,形成以稳定的界面,使蛋白聚集在移动界面附近,浓缩成一中间层。

此鉴定方法中,蛋白质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与所带电荷和分子形状无关。

具体实验内容一、实验目的1、提取鸡蛋清中的溶菌酶2、测定蛋白质浓度3、测定溶菌酶的酶活力二、实验仪器及材料1、仪器:柱层析系统(层析柱,恒流泵,紫外监测仪,部分收集器),Sigma高速冷冻离心机,722s分光光度计,透析袋,水浴锅,电泳仪,电泳槽,紫外凝胶成像系统,移液枪(1000ml,200ml,100ml),烧杯,玻璃棒,容量瓶,移液管,洗耳球,2、材料:新鲜鸡蛋。

3、试剂:(1)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2)磷酸氢二钠;(3)磷酸二氢钠;(4)氯化钠;(5)硫酸铵;(6)氢氧化钠;(7)甘油;(8)盐酸;(9)葡聚糖凝胶G-50;(10)溶壁微球菌干粉;(11)考马斯亮蓝G-250;(12)95%乙醇;(13)85%磷酸;(14)牛血清清蛋白(BSA);(15)脲;(16)丙烯酰胺(Acr);(17)甲叉双丙烯酰胺(Bis);(18)四甲基乙二胺(TEMED);(19)甘氨酸(Gly);(20)过硫酸铵(AP);(21)考马斯亮蓝R-250;(22)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23)2-β-巯基乙醇;(24)十二烷基磺酸钠(SDS);(25)溴酚蓝;(26)冰醋酸;(27)标准蛋白:SDS-低相对分子质量标准蛋白.4、试剂配制(1)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2) 0.5mol/L NaOH;200ml(3) 0.5mol/L HCl;200ml(4) 含50%甘油的0.1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 7.0;200ml,现配。

(5) 含0.05mol/L NaCl的磷酸盐缓冲液,pH7.0;现配。

(6) 含0.5 mol/L NaCl的磷酸盐缓冲液,pH7.0;现配。

(7) 含0.1 mol/L NaCl的磷酸盐缓冲液,pH7.0;现配。

(8) 测活缓冲液:含30mmol/L NaCl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现配。

(9) 底物溶液Ⅰ:40mg溶壁微球菌干粉溶于100mL测活缓冲液中;现配,公用。

(10) 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考马斯亮蓝G-250 100mg溶于50mL 95%乙醇中,加入100mL 85%磷酸,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滤纸过滤;公用。

(11) 标准蛋白质溶液:用0.1mol/L NaCl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配制1mg/ml牛血清清蛋白溶液;公用。

(12) 底物溶液Ⅱ:300mg溶壁微球菌干粉溶于100ml测活缓冲液中;(生物技术班不用配制)。

(13) 10mol/L 脲,测活缓冲液配制;(生物技术班不用配制)。

(14) 30%胶贮液:每100mL中含丙烯酰胺29.2g,甲叉双丙烯酰胺0.8g;(15) 1.5mol/L Tris-HCl pH 8.8;购买,不用配。

(16) 0.5mol/L Tris-HCl pH 6.8;购买,不用配。

(17) 10%(W/V)过硫酸铵;现配。

(18) SDS电泳缓冲液:25mmol/L Tris,0.192mol/L Gly,0.1%(W/V)SDS;(19) 10%(W/V)SDS;公用。

(20) 染色液:0.2g考马斯亮蓝R-250,42mL工业酒精,10mL冰醋酸,加蒸馏水至50mL;(21) 脱色液:5mL冰醋酸,45mL工业酒精,50mL蒸馏水;100ml(22) 保存液:7%冰醋酸;现配。

(23) 2×上样缓冲液:购买,不用配。

0.5mol/L Tris-HCl pH 6.8 2mL甘油2mL20%SDS 2mL0.1%溴酚蓝0.5mL2-β-巯基乙醇0.5mL蒸馏水 2.5mL三:实验步骤1 酶的提取(一)样品的制备:新鲜鸡蛋四个,破蛋壳取出蛋清,加入蛋清体积1.5倍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0),搅拌均匀,并调pH7.0(NaOH调pH),然后用八层纱布过滤,留取上清液,量取体积并记录,留0.4mL上清液(定为Ⅰ步骤样品)并加入0.4mL 甘油-20℃冻存备用。

(二)阳离子交换层析1.阳离子交换柱的再生:20g阳离子交换树脂用0.5mol/L NaOH浸泡30min,水洗至中性,再用0.5mol/L盐酸浸泡30min,水洗至中性。

2.平衡:在烧杯中将再生好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用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平衡。

3.吸附:在已平衡好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加入蛋清样品,搅拌吸附1h(玻璃棒搅拌)。

4.洗涤:倒去其余上清液,树脂用100mL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洗涤3遍。

5.装柱:将树脂搅拌均匀装入离子交换柱,再用300mL 含0.05mol/L NaCl 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洗涤杂蛋白。

(装柱前,先检查层析柱是否干净,保证所有接头密闭、管道通畅;装柱时,流速不超过3mL/min,全过程绝对不能出现流干现象)。

6.洗脱:用300mL含0.5mol/L NaCl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以3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合并光吸收高峰管,量取体积并记录,留0.4mL上清液并加入0.4mL甘油,-20℃冻存备用(定为Ⅱ步骤样品)。

(三)硫酸铵沉淀每100mL上清液中缓慢加入35g硫酸铵固体,溶解后静置30min,10000rpm 离心10min,沉淀用0.5mL左右含0.1mol/L NaCl的磷酸盐缓冲液,pH7.0溶解,留0.05mL上清液并加入0.05mL甘油,-20℃冻存备用(定为Ⅲ步骤样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