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高考考什么

合集下载

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完全解读(全国乙卷)01

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完全解读(全国乙卷)01

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历史命题特点
1、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本真,强调“五育”并举。试题彰显了 政治自信、文化自信,将党史学习融入历史教育和考察,推动育 人价值落地,使学生在培育知识、追求理想、塑造价值观等方面 得到启迪,进而关照现实。 2、从双减政策出发,聚焦基础,凝炼思维。着重考察基础,通 过对学科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察,引导学生将基 础知识内化,深入掌握方法。引导教师把重点放在讲透教材和学 法指导上,回应双减政策“减量增效”的要求。 3、史料实证为主线,综合考察核心素养。史料研读和证据意识 是历史学习的根本思路,从史料的探究、论证和分析过程中强化 基础训练,构建“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历史思维逻辑,启发 其获得更立体、灵活和批判式的思维品质 4、重视课程关联,学科多元渗透。《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20年修订版)》对高中历史课程关联提出了新的要求,试 卷命题结合高中实际学情和学科特点,融合多种学科、社会热点, 起到有效整合历史课程资源,拓宽学习途径的作用。
2、深化基础性考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质量
试题通过对学科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 深入考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 点和基本方法,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在讲透教材重点内容 和练习题减量提质上,而不是提前结课备考、把教学重 点放在解题技巧上。全国乙卷第26题,围绕宋代官职 “通判”的概念展开,通过对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 限等进行阐述,从规范地方行政的角度考查通判设置的 目的,学生只有深入理解“通判”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 延,方能准确作答。
(1)充分体现论从史出的特点,适度引用图表或原材料。如 选择题第24题、第31题选用了图表格式呈现题干材料,第25、27、 28题以及第42、45题,都引用了原文加引号的方式表达,需要学 生具有良好的文言文字阅读功底,以及一定情境下的思辩能力。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主观题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主观题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

(一)审题干 1.审出处——明主题 阅读材料时,除了注意材料正文外,也要特别留意材料的出处。材料的出 处一般都反映着材料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注意出处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材料的 中心含义。特别是材料出处如果放在材料前面,就须更加留心细读,它对解题 有着很大的作用。 2.审省略——重关联 阅读材料时,我们大多能够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但同时我们还要注意 从省略号前后获取有效信息。有的时候材料原文会很长,但试题只能摘录其中 一小部分。从哪一句开始摘录到哪一句截止,其开头和结尾两句,必然要考虑 为答题服务;而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 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5.审空间——速定位 历史选择题的材料一般会涉及特定的时空,这是历史的学科特色。明确特 定的空间有助于考生快速锁定关联性的所学知识,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有时确定材料涉及的特定空间就是解题的钥匙之一。这就要求考生在平常的学 习过程中要加强读图能力,注重史地学科的相互渗透。古人“左图右史”的历 史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只要考生日常中有意识地加强读图,并注 意历史主干知识的地域分布,高三再强化重要国家的分类整理,就能在这类题 目中得到提升。
2.延展知识的长度 所谓知识的长度延展,是指突破课本上的历史叙述,通过史料对相关历史 事物进行时间进程的延展,形成更加完整的历史线索,突出不同阶段特征的变 化,考查的是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从根本上说,这类试题侧重考查的是通 史。一种是小切口的、微观通史,另一种是大跨度的、宏观通史。 3.转换思维的角度 所谓思维的角度转换,就是采用多元视角,突破师生的传统认知,从新的 角度重新评价和审视课本中的历史事实。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一直坚持这一做 法,这对还原历史学科特点、指导中学历史教学、提升考生学科能力,都产生 了积极影响。

历史高考高频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高考高频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高考高频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学科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各个地区的高考历史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总体来说,历史学科的高频知识点还是有一些共同的。

下面将对历史学科的高频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古代史(1)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演变:黄河流域的文明、长江流域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等。

(2)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的兴衰更替,思想家的著作与思想。

(4)秦汉之际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统一帝国的建立。

(5)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变化。

(6)唐宋之际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二、近代史(1)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尤其是朝代更替的原因。

(2)鸦片战争及其后果,近代中国对外关系与积极应对的原则。

(3)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的道路选择。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及其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现代史(1)国际格局的演变:冷战时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世界多极化等。

(2)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

以上只是历史学科的一部分高频知识点,希望能够对考生进行复习备考提供帮助。

当然,在准备历史考试的过程中,考生还需要深入学习教材,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练习,熟悉题型和考点,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考生保持长期的积极性和耐心。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

历史不仅仅是一门科目,更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思维方式,能够让我们对社会、国家和人类有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努力学习历史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2023年新高考北京卷历史高考真题

2023年新高考北京卷历史高考真题

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北京卷)高考真题历史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

《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侧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A.重视选贤任能 B.尊重个性自由C.强调多元互鉴 D.注重仁义道德2.“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

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

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

这一发现说明,汉朝()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是对唐代两个重要时期的赞誉。

一般认为,“贞观之治”更强调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开元盛世”更强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以下诗文能够直接反映“贞观之治”特点的是()①“君臣相得”“乐闻直谏”②“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③“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④“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4.下图是明代经贸示意图(局部)。

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①商帮都分布于南方稻作农业区②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水平总体较高③海禁阻断了明代海外贸易路线④主要外贸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帮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5.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

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

由此判断()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6.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

2023年北京高考历史试卷

2023年北京高考历史试卷

2023年北京高考历史试卷2023年北京市历史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继续在高考评价体系改革征程中不断迈进。

试卷继续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强调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继续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凸显史料实证素养的深入考查;继续深化历史探究能力的考查,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继续引导中学历史教学,注重纲要与选必教材的融会贯通,“化用”教材,考查学科主流主干知识。

一、继续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体现深远的价值立意1、强调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试卷强调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突出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例题:第17题要求学生描述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过程,第6题要求学生准确认识鸦片战争的性质,都考查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世界观。

试卷突出民族精神,加强了爱国主义精神的考查。

第19题以“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为主题,古代祭祀黄河展现了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近代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黄河的时代内涵不断丰富,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

2、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试卷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经验,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例题:第7题太行区抗日根据地“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展现了英模的时代特色。

第8题人民政府推广体操,重视增强民众体质。

第9题农村“村村通工程”建设,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造福人民的宗旨。

3、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试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家国情怀与世界视野。

例题:第1题以传统音乐的五声音阶为素材,考查了学生对中国文化中道德伦理的理解。

第16题考查了儒学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发展,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延续性。

第20题分析中国柑橘品种及研究著作《橘录》在世界传播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第14题表现了墨西哥独立后民族文化的发展。

第18题思考欧洲历史步入现代的分水岭,都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认识世界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官方版)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官方版)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 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 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4. 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 古代中国的经济(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 手工业的发展(3) 商业的发展(4)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 宋明理学(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 科技成就(2)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 文学成就(4)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 雅典民主政治(2) 罗马法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 启蒙运动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 新航路的开辟(2)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 工业革命3.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 《共产党宣言》(2) 巴黎公社5. 近代科学技术(1) 经典力学(2) 进化论(3)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1840 至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 辛亥革命(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 新民主主义革命(5)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 思想解放的潮流(1) 维新思想(2) 新文化运动(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20年历史学科高考双向细目表

2020年历史学科高考双向细目表

2020历史学科高考双向细目表一、整体分析: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基本思维。

任何历史现象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 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 才能对史实有准确的把握。

脱离了特定的历史时空去看待历史史实, 如同缘木求鱼。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中多处使用地图、表格、文字描述等来考察政治制度, 历史事件的演进, 充分体现了对时空观念的考察要求。

其中第8、9、14题均使用了地图或图表来考察时空变化。

尤其是材料分析题的第16题, 给出三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密度图, 让学生判断其历史时期, 并说明依据, 更是充分体现了对时空观念的考察。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基于唯物史观的科学指导, 以唯物史观作为命题的灵魂统摄题旨, 通过呈现相关史料或史事作为试题的素材和载体的形式, 把唯物史观的立场与基本观点渗透于史料、史事及其形态发展的叙述之中。

具体在试题的开发设计上,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与史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相互对应的内在联系。

即基于唯物史观的基本论断, 立足于史料、史事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比较、论证与解释等史学研究方法, 渗透唯物史观丰富的内涵为命题立意, 突出史学研究以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论等丰富内涵为指导思想, 充分体现以唯物史观为灵魂的命题理念。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的材料分析题, 充分体现了创新性强的特点, 但又同时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 可谓守正的同时体现了创新。

第16题通过给出三副不同时期的人口分布图, 从人口密度变化这个小切口切入, 考察历史上不同时期政治和经济重心的变迁, 可谓是小切口, 大视野, 大时空。

第17题用学生都很熟悉的《少年中国说》作为引子, 给出詹天佑, 邹容, 周恩来这三个学生熟悉的典型人物的相关材料, 让学生谈谈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

这道题目旨在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强化家国情怀。

2024年上海高考真题历史(含答案)

2024年上海高考真题历史(含答案)

2024年上海卷历史卷学科等级考试试题注意:试题来自网络,请自行参考(含答案)1. 瓷器的全球流动中国瓷器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载体和象征的角色。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从前需要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诸国进行转运的中国瓷器,如今与欧洲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通道。

(一)瓷器行销世界(1)随着制瓷技术的重大改进,瓷器远销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文化符号,这发生于________。

(单选)()A. 秦汉时期B. 魏晋时期C. 隋唐时期D. 宋元时期(2)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中外交通路线为瓷器行销世界提供了便利,将下列示意图中的交通路线填入空格中(填涂字母)①有研究表明,8-10世纪中国瓷器已经由中亚的撒马尔罕传入大食国境内,该路线是_________。

②郑和出使西洋,曾将一批景德镇官窑的瓷器作为外交礼物赠与外邦。

他出使的路线是_________。

③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向中国订购了一批带有王室徽章的瓷器,其葡萄牙的运输路线是_________。

(3)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港口,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该机构是________。

(单选)()A. 宣政院B. 市舶司C. 中书省D. 广州十三行(4)结合地图及所学,分析中国瓷器不断外传的原因有________。

(双选)()A. 外部需求B. 军事扩张C. 技术传播D. 工艺精湛(二)瓷器影响世界(5)欧洲瓷器大量订货,直接促使欧洲众多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市镇,开始进行了“流水线式生产”,生产效率不断增加,这得益于________。

(单选)A. 工厂制度的确定B. 资本主义的垄断C. 手工工坊的发展D. 殖民活动的兴起瓷器的流动推动了文化的交流材料一:釉上彩中国乐师像(18世纪)材料二:清康熙年间开始出现珐琅影瓷,以中国传统白瓷胎为底,融入西方珐琅彩描绘制作而成。

珐琅彩瓷装饰题材与风格亦受西方影响。

近年文综历史高考

近年文综历史高考

8、历史试题所包含的能力层次比能力种类重要 、 9、历史试题的生活气息比专业味道重要 、 10、历史学科能力的操作性比简单分类重要 、 11、历史学科的解释能力与评价能力同样重要 、 12、历史学科的归纳法与演绎法同样重要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和人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与人物
历史事物: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历史事物: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问题等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中外历史人物 考核要求: 考核要求: 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和概括历史人物 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和概括历史人物 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或评价历史人 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或评价历史人 物 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三、关注重大热点,凸现时代气息 关注重大热点, 2009年周年大事 1839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 1859年,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资政新 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 篇》。
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纪念五四运动 周年 纪念七届二中全会、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纪念七届二中全会、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60周年 周年。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 周年。 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 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9年,开展“反右倾”斗争 开展“反右倾”
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中华民 族性格和民族气节的养成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 罢黜百家,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 这里的“儒术” 术”。这里的“儒术”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吸收了佛教、 吸收了佛教 B.正统的孔孟儒学 B.正统的孔孟儒学 C.柔和了道家、阴扬家等学说的儒学 柔和了道家、 柔和了道家 D.儒家学说与权术 儒家学说与权术

最新!2023新高考历史考试题型是怎么样的

最新!2023新高考历史考试题型是怎么样的

最新!2023新高考历史考试题型是怎么样的新高考历史考试题型一、题型设置新高考历史选考试卷题型依然沿用传统模式,即“选择题+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暂未有消息出现新题型(填空、绘图等)。

(1)选择题从目前已确定的消息来看,新高考历史选考选择题共设置15道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设置4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即全部为单选题。

(2)非选择题根据目前已知的消息,新高考历史的非选择题依然以材料分析题为主,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每道非选择题的分值在10-12分左右,一般会有两道题是论述题(史论结合)。

非选择题的总分为55分。

选择题与非选择题构成整套试卷,共100分!二、考察内容新高考历史选考在202 1年仍然考察新人教版三本必修内容,必修一、二、三均有所涉及。

选修方面,改革、20世纪的战争和人物评价是考察重点,一般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请各位考生注意!高考历史怎么备考1.精编练习,适量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在一本书开始复习之前,对每节的习题精选工作(使用的参考资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在精选专题练习上,我坚持抓基本、抓重点、抓难点、抓热点、抓易错点的原则,精选一些思维含量较高,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又能反馈基本知识的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包括近几年的某些高考试题),自己重组题,进行适量定时的训练(章节训练、单元训练、月考),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掌握和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

2.及时讲评,启发提高。

我坚持每做必交、每交必改、每改必评的原则,对每次书面训练和检测性习题考试都及时进行评讲分析,针对学生在审题、解题中存在的思路或方法上的缺陷加以指正,使学生在讲评中受到启发,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建议一、阐释教材,着重加强揭示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教学。

为适应高考历史以考查历史思维能力为主的要求,第一轮复习应从微观入手,基本按章节顺序把教材划分成若干单元进行教学,在注重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知识的同时,着重应帮助学生认识和揭示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构建知识的有序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历史知识体系。

一近六年历史高考必修分值分布情况复习课程

一近六年历史高考必修分值分布情况复习课程
2013年全国Ⅱ卷41题,中英政治 制度的比较。
5、新题型的出现
2013年的历史高考试题还出现了一种新题型,第 41题是今年历史考题的又一新变化(2013年全国Ⅰ卷 汉、唐行政区划的演变示意图,2013年全国Ⅱ卷太和 殿和白金汉宫及唐宁街10号的比较图,改变往年给出 材料概括观点进行评述或评析的题型,而是以图片材 料对比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概括信息,用史实加以 说明,属于首次出现的新题型。这种题目对考生的识 图能力,以及历史知识的储备有很强的要求。从解答 方式上要求学生史论结合,典型特点是让学生选择其 中的信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表个 人见解,提倡自主思考,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考生的历 史综合素养。宏观来看近三年的考题,41题的变化性 最大,考查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对学生的综合能力 考查比较明显。
命题的基本方法
广泛收集,有效改编(试题的来源) 注重教材,梯度设计(试题的逻辑) 立足考点,力戒陈旧(问题的设计) 创设情境,材料多样(材料的形式) 讲求覆盖,兼顾冷热(知识的分布) 及时编制,纠错练习
讲评的基本原则
注意及时性
突出针对性
强调层次性
体现新颖性
“三讲”与 “三不讲”
“三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疑点、难点) ——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规律、方法) ——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知识的迁移、思路 的点拨)。
训练的基本要求:选题“精”讲解“透” 训练“实”
试题可以从现成的资料上去选取,但有必要进行二次 加工,使试题渗透着教师自身对教学的思考。在讲评试题 时,不仅要讲答题思路,同时也要讲命题意图,特别对涉 及试题严谨性、科学性、导向性等方面的问题一定要讲清 弄明,不留疑点;要关注细节,在思维的模式化和答题的 规范性上做好文章;要加强反馈,及时发现教学或学生学 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或学习策略。

历史类考试科目

历史类考试科目

历史类考试科目
历史类考试科目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中国古代史:包括夏商周三代、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2.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晚清、民国、新中国成立等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3. 世界古代史: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等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4. 世界近现代史:包括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5. 历史地理:包括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历史地理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6. 史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史学的基本概念、史学研究的方法、史学史等方面的内容。

1。

高考历史考试的六种题型

高考历史考试的六种题型

高考历史考试的六种题型在高考各学科考试中,历史可以说是一个很容易出错的学科,而在历史学科的考试中往往出现一些常见的题型,那么关于高考历史考试六种题型主要是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考试的六种题型_高考历史考试有哪些题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考试的六种题型1.叙述型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

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

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说明型说明型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

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比较型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5.评述型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

这种题型的要求一般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

高考历史科目指的是什么意思

高考历史科目指的是什么意思

高考历史科目指的是什么意思高考,是中国一年一度的全国性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也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高考。

自2001年起,历史科目正式被列入高考科目之列。

历史科目是什么意思呢?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地高考信息综合分析,为大家带来有关历史科目的详细介绍。

标题一:历史科目在各省市的考试形式有何区别?随着人口的分布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省市的教育资源以及考试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江苏省,历史科目被分为历史文化和历史思想政治两部分,每部分各占50分;而在陕西省,则将历史和政治合并为一门科目,占总分的30%。

通过了解不同省市的历史科目考试形式,有助于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标题二:历史科目能为考生带来哪些优势?历史是一门既有学科性又有人文性的学科,它能够为考生们带来许多优势。

通过历史的学习,考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的历史沿革和历史文化,对于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文化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历史也是一门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通过历史的学习,考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标题三:历史科目考试中常见的难点是什么?历史是一门内容繁杂的学科,其考试常见的难点有很多。

例如,历史科目考试涉及的时间跨度较长,需要考生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对不同时期的事件进行梳理和分析。

此外,历史科目考试中还经常涉及到历史地理和历史人物等内容,对于考生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都是一种挑战。

标题四:历史科目在高考中占据了怎样的地位?历史科目在高考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的高考中,历史科目是文科生必考科目之一,其占总成绩的比重也比较大,通常为25%左右。

对于考生们来说,如果能够在历史科目上取得好成绩,将对最终的高考总分产生重要的影响。

标题五:历史科目的备考策略有哪些?历史科目备考的策略有很多。

首先,需要有一个全面的学习计划,包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对历史名著、历史事件的深入学习。

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能力要求

2
(目前山东卷文综)历史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4、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5、理解历史史实,分析历史结论 6、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1
三、历史阐释
6、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
7、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
行分析和评价。 8、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 的规律。 9、史论结合。 四、文字表达 10、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高考 历史学科考试能力要求
(“3+2”高考)历史150分:
一、再认、再现历史知识
1、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
。 2、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 二、材料处理 3、阅读理解历史材料。 4、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 及彼地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5、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物
7、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8、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9、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 10、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11、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12、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4

2023年新课标历史学科高考真题(含解析)

2023年新课标历史学科高考真题(含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科综合历史(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 公共墓地出现B. 农业的产生C. 贫富分化加剧D. 文字的使用【答案】C【详解】A、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农业聚落,开始出现氏族的公共墓地,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集中体现之一,与材料内容不符,A错误;B、农业的产生意味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B错误;C、据本题材料“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新石器晚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时期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C项正确;D、汉字的产生首先是为政治和宗教服务的,文字的使用不是新时期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D错误。

故选C。

2.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A. “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答案】A【详解】A、据本题材料“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出自荀子的《性恶》,意为对人民施以教化,使其明礼,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

在礼仪教化的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

用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

使天下人能够符合治理要求,做守法良民。

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思想,治国理政要“隆礼”“重罚”,要求统治者要抓住这一根本问题,“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以此达到天下有序、社会稳定的目的,所以A选项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A正确;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出自孟子《孟子·离娄上》,意为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以仁政为法度,也就不能治理好天下,与材料设问不符,B错误;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自孔子《论语·为政》,意为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与材料设问不符,C错误;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出自《老子·道经·第十九章》,意为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与材料设问不符,D错误。

高考历史学了什么知识点

高考历史学了什么知识点

高考历史学了什么知识点高考是中国教育体制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对于每个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历史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科之一,也是高考中的重要一部分。

那么,高考历史究竟有哪些知识点呢?本文将深入探讨高考历史的重点内容,并以轻松流畅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考历史的大致范围。

高考历史主要涵盖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两个方面,其中中国历史又可分为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两个阶段。

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诸多重要的朝代、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知识点。

比如说,秦汉时期的统一战争、汉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宋明时期的科技革新等。

同样,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中,我们也需要了解一系列相关的知识点,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另外,高考历史中还包括了世界历史的学习,这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多且较复杂。

在学习世界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背景、文化传承以及重大事件等。

比如说,希腊罗马古代文明的兴起与衰落、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期与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等。

此外,还包括了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的历史,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的战争、革命和独立运动等。

除了上述的具体内容之外,高考历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思考能力。

历史并不仅仅是一堆无聊的古老故事,而是一本饱含智慧的人类宝库。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政治制度的演进、文化思想的交汇碰撞等。

同时,历史还是一个让人们学会从多样角度思考问题的学科。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够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思维。

这种能力不仅在考试中发挥重要作用,更能在日后的人生中受益无穷。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考历史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扩充,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从过去对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忆,到今天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解读,高考历史已经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阅读历史文献等方式来拓宽自己的历史视野,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去做
• 1.学案编写,可以备课组为单位,以愚公移山 的精神去开发自己的校本资料。
• 2.整理三个必修的高频考点,分析考角度
• 3.明确题目中不同的动词(概括、说明、论 述、评价、评析、阐释等)的答题要求,让学 生了然于心,避免无的放矢或者无关痒痛的宏 大叙事。
• 4.用学以致用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组织有效 的讨论、培养小老师氛围,展示有创意的作业 和笔记等,
观引领,关注时代主题,贴近生活,注重“史学资政”。
5.材料第一原则,要尊重材料,论从史出,正确地论。 6.唯物史观是核心素养。其他史观(文明、全球等)是方法
7.关注史学前沿,有意识地纠正教材的滞后和不足(例如中国历 史对于“封建社会”的概念将不再提)
3、怎么教?
1.通史观的教学:将中国的历史放在历史长河中,放在国际视 野中来考察认知。
• 养成良好的答题书写习惯
1.侧重阶段特征、时代背景,重大历史问题的影响与评价。 2.切入角度新颖多样,但是答题落脚点都在主干知识和运用上。
3.重点考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但不拘泥也不迁就中学课 本。(打破教材权威,打破必考选考,打破初高中。)但是总体 上,必修一和必修二占据绝对优势。
4.弱化知识覆盖面,高频考点反复考,呼应社会热点,体现价值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理解 历史解释 历史反思
何时何地? (时间纵和空间横的定位和比对)
有何证据?
(辨析史料、重现真实 论从史出的实证精神)
实为何物?
(意义、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前因后果?
(理性分析 客观评判)
怎么看?
(历史价值观 追求真善美等普世价值观)
2、全国历史高考怎么考?
2.逻辑推理教学:正推与逆推(概括规律性)
3.学案的教学:呈现给学生知识脉络、、历史概念、材料、问 题等。
4.老师要研究考题,自己尝试命题,并与高考题比对,找出相 似度。
5.研究答题方法:带领学生揣摩答题方法,寻找并缩小差距。 (明确“概括、说明、分析、论证、评析、评述”等的答题规 律)
6.多读书,了解新的史学研究成果,提供给学生,打开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