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中的品质教育

合集下载

小学品德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小学品德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小学品德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品德教育占据着教育的重要部分。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培养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小学品德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将从导入德育教育的目的、德育教育的实施以及德育教育的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1. 德育教育的目的小学品德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为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将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分辨是非,学会正直守信,以及学会团结合作等优秀的品德。

2. 德育教育的实施德育教育的实施需要配合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以确保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品德培养。

首先,教师需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树立良好的榜样。

他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

其次,课堂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述故事、讨论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主题班会、德育社团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

3. 德育教育的效果小学品德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

通过规范的品德教育,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其次,德育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学生通过德育教育的学习和实践,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对人文关怀、公益事业等的意识和参与度。

再次,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格发展的基础,通过德育教育,学生的品德将得到全面的提高,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品德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德育教育的导入,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德育教育的实施,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行为,提升道德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做出积极贡献。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德育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良好道德素养和积极社会行为的公民。

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德育教育的价值和方法,以及如何在学校和家庭中实施德育教育。

价值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追求知识的同时,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这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繁荣都至关重要。

1. 培养道德品质德育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诚实、正直、宽容、勇敢和尊重他人。

通过这种教育,学生能够明辨是非,面对诱惑保持正直,帮助他人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意见。

这些道德品质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有益,还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培养社会责任感德育教育还鼓励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

学生应该意识到他们作为社会的一员,有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志愿服务、社区参与和关心他人等方式,学生能够了解并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人际关系能力德育教育还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学生将与不同背景、不同价值观的人交往,从而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见和观点。

这样的能力对于他们未来在社会中和谐相处以及处理人际关系问题非常重要。

方法德育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过程中。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帮助学校和家庭有效实施德育教育。

1. 设立明确的价值观学校和家庭应当制定明确的价值观,以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

这些价值观可以包括诚实、正直、宽容、勇敢、尊重他人等。

学校和家庭应该充分沟通和传达这些价值观,使学生明确知道哪些是被认为是正确的行为和道德准则。

2. 提供榜样学校和家庭成员应该成为学生的正面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通过模仿和观察榜样的行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道德准则。

学校可以邀请社会上的榜样人物来讲座或分享经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

重视学生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视学生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视学生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品德教育变得非常重要,因为品德教育不仅关乎个人的道德素质,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学校作为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文就重视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行探讨。

首先,重视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他们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能够塑造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更能够促进社会正义、和谐和稳定。

只有重视学生品德教育,才能保证未来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合力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

家庭是孩子道德观念的最早形成地,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注重自身品德修养,为孩子树立榜样。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需要通过开设道德课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社会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道德培养空间,例如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开展与学生相关的志愿活动,传达社会正能量。

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注重方法和途径的创新。

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创新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例如,可以通过情景剧、游戏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道德困境和选择,引发他们对道德的思考和反思。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也需要结合学科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道德的存在和价值,并将道德观念融入到学科学习中去。

此外,教师在学生品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要通过自身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学生。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需求,及时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与学生家长合作,共同为学生的道德教育贡献力量。

最后,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道德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品行的简单赞美或批评,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的建立。

德育与道德品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德育与道德品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德育与道德品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德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是教育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影响。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纪律、礼仪等方面的素养。

道德品质教育则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

本文将从教育的角度探讨德育与道德品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教育实践建议。

一、德育与道德品质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德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纪律、礼仪等方面的素养。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品德,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4. 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道德品质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

道德品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诚信、勤奋、友爱、宽容、谦虚等。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学生具备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使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调节能力。

二、德育与道德品质教育的关系德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是教育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影响。

德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德育与道德品质教育的目标相同。

德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幼儿园德育教育知识

幼儿园德育教育知识

幼儿园德育教育知识一、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概念幼儿园德育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品德素养和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不仅包括传统的道德教育,还注重情感、品德、礼仪等方面的培养,旨在使幼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有机统一的发展。

二、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1.培养优秀品质: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优秀品质,使其具有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促进社交能力: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使其能够和他人良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塑造健康人格: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使其能够自觉遵守规则,控制行为。

三、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内容1.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情感,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情感,学会关心、尊重和帮助他人。

2.礼仪教育:传授幼儿基本礼仪知识和仪态规范,培养幼儿端庄、有礼貌的行为习惯。

3.道德教育:教育幼儿遵纪守法,尊敬师长,乐于助人,正直诚实等基本道德要求。

4.审美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操,激发幼儿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

四、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方法1.榜样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良好榜样,引导幼儿学习优秀品质和行为。

2.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亲身体验并模拟真实情境,培养其正确的行为举止。

3.教育游戏:将德育教育融入游戏中,使幼儿在玩耍中学习,提升对美、善、真的认知。

4.故事启示:借助寓言故事等形式,向幼儿讲述具有启发意义的故事,引导幼儿领悟道德真理。

五、幼儿园德育教育的评价标准1.品德表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如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等。

2.情感态度:幼儿对自己、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情感表现是否积极健康。

3.行为习惯:幼儿的日常生活行为是否规范有序,是否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思想品德中的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中的德育教育
面发 展 。
育 ,是 老师的本职 。然而 ,德为师之本 。教师不仅是知识 的传
授 者 ,还应 成 为 思 想 教 育 和 道 德 行 为 示 范 者 。作 为教 师 ,首 先
应 具备 良好的思想 品质和职业道德 ,即 : 政治坚定 、品德 高尚、 敬 业乐教 、热爱 学生 、为人 师表 、教书育人 、团结协作等 。一
积 极 探 索新 时期 学校 德 育 工作 的新 路 子 。师 爱 是 德 育 之 本 ,爱
危险 品。因此 ,我们要 大声 呼吁成才先立 德。我们 倡导家庭 、
社会 、学校齐抓共管 ,架设德育立交新 型桥 。 父母是孩子 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 是人 们接受教育最早 ,教 育内容最广泛 ,受教育影 响最长 的场所 。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毫 无例外地从家庭 中获得生命 ,在 家庭环境 中得 到最 初的 ,也是 给他 生命 打上烙印 的教育 。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成长起着启蒙 和奠基作 用 ,即使 当一个人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后 ,
个 教师的教育思想决定着教师的工作行为 ,统帅着教师的全部
工 作 ,其 中包括教师 的教 育观 、学生观等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 中注重采用启发 、激励 、疏导等方法 ,引导学生 自觉学 习,使
其 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 敬 业 、爱 生 是 教 师 职 业 道 德 的核 心 ,也 是成 为一 名 优 秀 教
心是教 师的灵魂 。苏 霍姆 林斯基说 :“ 什么是最重要 的 ,我将 毫不犹 豫地 回答 :倾 注于对儿童 的热爱 。 ”离开爱 心 ,德育的 渗透将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 三 、学校 是青少年德 育的摇篮 学校是培育具有 良好 品德青少年 的摇篮 , 教师是塑造青 少 年灵魂 的工程师 ,所谓 :“ 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 。不无道理。 教师 良好 的道德情操 ,身教 、言教如 一 ,作好表率 ,方 法方 式 得 当,对学生 良好 品德教育 的培养极 为重要 ,学校 也应该致力 于创设 良好校风 、班风 、学风 ,提供 良好育人环境 ,保证校 园 文明 ,因此 ,除 了加强对教师 的良好 的品德教育的培养 、监督 外 ,政府还应 制订 一套 切实可行 、公正 、公平的对教师功 、过 评价的方案 ,切实改变单一用升学率 、用学生分数来评价教师

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

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

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德育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的教育活动。

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介绍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以身作则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以身作则,树立自己的良好榜样,不仅在教学上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在生活和行为上也要做到言行一致,注重修身养性,让学生在我们身上看到积极向上、进取向善的品质。

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影响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学生的情感体验直接影响其对道德的审美和追求。

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通过为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帮助他们在情感方面成长,增强其对道德事业的向心力和感受力。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游戏、演讲、讲座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使其对道德的追求更加真实、深刻。

三、思想教育在德育教育中,思想教育也占据重要地位。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和教育。

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思维和想法,及时纠正和指导错误的思想,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和品质,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个性教育个性是指人的思维、情感、行为和价值观念等综合特征。

不同的个性会对学生的人格品质和道德观产生不同的影响。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步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培养自尊自信、积极进取的品质,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体验式教育体验式教育是一种通过创造性活动和互动体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品质的教育方式。

通过参与体验式教育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和感受道德,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组织各类有益的活动,如家教讲坛、道德竞赛、志愿服务、参观博物馆等,来丰富学生的道德知识和体验。

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包括以身作则、情感教育、思想教育、个性教育和体验式教育。

通过教育方法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为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建设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在当今社会,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使命。

本文将探讨德育教育的意义以及有效的德育培养方法。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德育教育有助于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品质。

通过学习道德知识和伦理原则,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高尚的情操,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其次,德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具备了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和习惯。

再次,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榜样和道德模范的事迹,学生会受到激励,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做到言行一致,言行认真。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呢?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融入性。

德育教育不应该只在特定的课程或活动中进行,而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中。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和日常教学等方式,将德育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其次,家庭和社会应该与学校共同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责任。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应该形成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家庭应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社会应该加强道德价值观的传播,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最后,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和体验。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道德行为的价值和意义。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喜悦和满足感,从而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总之,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通过注重德育教育的融入性,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作,以及注重实践和体验,我们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谈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师德修养

谈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师德修养

谈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师德修养儿童时期是一个孩子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时期。

现代社会,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成了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

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视线也正在转移,越来越注重基础教育,小学教育已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因此,引导儿童健康成长,成为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师肩负着培养青少年的神圣使命。

而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可以说,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能否繁荣昌盛,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立于不败之地。

“教师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

”所以,加强师德修养、践行为人师表,已成为当今对教师职业修养的必然要求。

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小学教师的师德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高:1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孩子心扉,开启孩子道德和智慧,塑造孩子美好人格的金钥匙。

要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就要学会爱孩子。

“教师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失去对学生的爱,教师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

”教师的爱,应是博爱,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女,给予他们慈母或慈父般的关怀。

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经过努力,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在和蔼可亲、民主宽容、公平无私的教师面前,学生会觉得轻松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

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

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

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

2 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全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

德育的概念及内容是

德育的概念及内容是

德育的概念及内容是德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培养个体修养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和内容。

它是全面培养人的思想道德、感情品质、行为习惯、审美情趣和意志品质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它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内容。

在道德教育中,学生学习到如何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心社会、遵守法律等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

2.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示范良好的道德行为,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3. 社会人文教育:社会人文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社会科学知识、文学艺术作品等,学生能够了解社会规则、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4.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状态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

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5. 身体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重要内容。

通过体育锻炼和体验式教学,学生能够培养自律、合作、竞争的精神,提高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

6. 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具备公民意识和良好社会行为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公民责任、法律意识、公共道德品质等,逐步成长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的公民。

总之,德育是一项系统的、全面的教育活动,其内容涉及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社会人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教育内容的综合实施和深入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成长为能够积极投身社会的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公民。

幼儿园德育天地:道德品质教育全方位展示

幼儿园德育天地:道德品质教育全方位展示

幼儿园德育天地:道德品质教育全方位展示1.概述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成长的第一站,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这个阶段,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对孩子们的品质和人格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幼儿园德育的角度出发,探讨道德品质教育的全方位展示。

2.德育课程的设置在幼儿园,德育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有针对性的德育课程,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在课程中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孩子们正确的行为准则,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友爱之心。

3.活动的开展除了课程,幼儿园德育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展示。

可以组织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学会互相尊重和倾听。

还可以举办义卖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公益慈善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4.校园文化的建设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对于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校园的氛围和规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

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以德育为核心,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

5.教师团队的作用幼儿园的德育教育离不开教师团队的支持和配合。

教师们作为孩子们的榜样和引导者,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提高,以带动整个幼儿园德育教育的质量。

6.我的观点在我看来,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这一阶段培养的品质和人格,将伴随他们一生。

幼儿园德育应该做到全方位展示,通过课程、活动、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教师团队的作用,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7.结语道德品质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位教育者义无反顾的使命。

通过全方位的展示,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幼儿园德育天地:道德品质教育全方位展示”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德育天地:道德品质教育全方位展示8. 家园共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与学校的德育教育相辅相成,共同育人。

幼儿园德育教育应该与家长紧密合作,建立良好的家园共育机制。

高等教育的德育与品质教育

高等教育的德育与品质教育

高等教育的德育与品质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阶段,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德育与品质教育也是其重要任务之一。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培养的教育,而品质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品质和素养。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中德育与品质教育的关系以及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一、高等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德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致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德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高等教育中,德育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来实现:1.1 课程设置高等学府应该通过课程设置,将德育融入到各个专业课程中。

例如,在专业课程中增加道德伦理、公民教育等内容,教导学生在专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道德和社会责任。

1.2 外在约束高等学府可以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来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校规校纪的约束,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等良好品质。

1.3 综合素质评价高等学府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将道德品质纳入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在学业成绩的同时,也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

二、高等教育中的品质教育品质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关注学生的品质和素养的培养。

品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领导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品质。

具体来说,高等教育中的品质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创新能力培养高等学府应该通过研究生创新项目、科研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2 领导力培养高等学府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学生会等组织,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给予学生机会参与组织管理,锻炼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2.3 社会实践活动高等学府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社会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

通过亲身经历社会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德育与品质教育的关系德育与品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是相互关联的,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德育主要内容及措施

德育主要内容及措施

德育主要内容及措施德育,即德育教育,是指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中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品德、道德素养和人格等方面的教育。

德育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因地区、文化和教育体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方法:1. 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有责任心和爱心的思想品质。

2. 道德品质培养:•通过讲解故事、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强调学生具备正直、诚实、守信等品质。

3. 行为习惯养成:•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规范的行为规范、礼仪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4. 公民意识培养:•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其具备良好的法治素养。

•强调公民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有义务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5.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管理情绪、处理人际关系。

•强调个体的心理健康对整体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有重要作用。

6. 体育锻炼:•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毅力和健康的身体素质。

•体育锻炼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7. 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德育的重要性。

•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具体的实施中,德育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教师榜样、学校文化建设、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

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德育教育是指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品格和道德修养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行为准则的根基。

学校德育教育要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和选择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感恩、友善等良好品质,使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抉择,学会遵循道德规范。

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才能积极适应社会各种情境,成为健康成熟的社会主体。

学校德育教育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是人们行为和认识的前提和指导。

学校德育教育要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对人生、伦理、责任、公平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只有明确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才能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坚持正确的道德选择,远离邪恶的行为和不良的价值取向。

学校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表现,是道德观念在行动中的体现。

学校德育教育要通过实践教学、模范引领等方式,培养学生守时、讲礼貌、爱护环境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公约,尊重他人、尊重法律,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只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生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校德育教育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教育是塑造一个文明社会的基础,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正确价值观念的人才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条件之一。

学校德育教育要培养学生有社会责任感,关爱他人和社会,注重社会公益事业,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只有培养出这样的人才,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以德育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以德育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以德育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道德是人们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对于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注重塑造学生的道德品格、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本文将阐述以德育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并提出一些方法和观点。

***一、德育的意义和目标德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

它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他们的道德感,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德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他们成为有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强、能够自我约束的公民。

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了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氛围,遵循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树立榜样力量,教师要以身作则地带领学生。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方案德育工作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方案,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受到德育广泛而深入的教育。

这包括制定具体的德育目标、明确的德育活动和方法,以及德育评估机制。

德育方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鼓励他们参与到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中去,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发展学生的道德感道德感是人在行为中秉持的道德规范和原则,它需要从小培养。

学校应该倡导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来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时,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德育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判断力,引导他们正确行为。

五、注重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德育与学科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应该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讲授优秀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历史课堂上讲述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选择,引导学生思考;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合作精神等。

中小学德育教育知识点汇总

中小学德育教育知识点汇总

中小学德育教育知识点汇总德育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素养和社会行为规范。

以下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道德基本原则1. 诚实守信原则: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讲信用的品质,强调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任。

2. 社会公德原则:注重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尊重社会规范和他人权益的意识。

3. 孝道原则:强调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心家庭,维护家庭和睦、和谐的态度。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1. 勤奋: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持之以恒的品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守纪律: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则,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合作与友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并友善相处的能力。

三、社交礼仪1. 礼貌用语:教育学生使用适当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保持良好的交往礼仪。

2. 交际技巧: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的能力,注重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倾听能力。

3. 衣着仪表:教育学生讲究整洁、端庄的仪表形象,注重培养学生的仪容仪表意识。

四、社会责任意识1. 关爱他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承担社会责任。

2. 环保意识: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3. 公民责任: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培养学生作为公民应尽的权利和义务。

五、德育教育方法1. 以身作则:教师要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课堂教育:利用课堂教育资源,融入德育元素,通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3. 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塑造正能量的学生行为。

总结:中小学德育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和行为习惯。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
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德育教育内容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的规划和实施至关重要。

首先,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应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勤俭节约、勇于担当等道德品质,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其次,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还应包括法律意识和公民道德的培养。

学校应该通过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守护环境、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有担当、有爱心的好公民。

此外,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还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压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健康人格,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最后,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还应包括文明礼仪教育。

学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文明礼仪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公民道德、心理健康以及文明礼仪,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德育教育内容得到有效的传达和培养,为他们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中的德育与品德培养

教育中的德育与品德培养

教育中的德育与品德培养在当代社会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品格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德育与品德培养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教育中的德育意义、德育的目标、培养品德的方法以及学校与家庭在德育中的合作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德育的意义德育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具备良好的品行和道德情操。

在教育中,德育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同时,德育还可以促使学生具备自理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

德育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铺平道路,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二、德育的目标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首先,德育要培养学生的正直诚信,使其具备诚实守信的道德操守。

其次,德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使他们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此外,德育还应促使学生具备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有品格、有道德的人。

三、培养品德的方法在培养品德方面,教育者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实施。

首先,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品德的榜样。

他们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行和良好的道德风范,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

其次,可以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如开展公益活动、组织社会实践等。

再次,要注重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来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从课堂中学到道德和价值观。

此外,还可以通过评选表彰等方式,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通过这些方法的有效运用,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

四、学校与家庭在德育中的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培养学生品德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的合作至关重要。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承担着德育的主要责任。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德育课程、组织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系统的德育活动。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家庭密切配合,加强家校教育合作,使德育工作能够更全面地开展。

德育教育对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

德育教育对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

德育教育对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由于传统教育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忽视道德教育,现代教育逐渐意识到了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德育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

德育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涉及到社会、家庭等方面。

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不可忽视,它对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德育教育的本质德育教育是指通过学校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向学生成长过程中适应社会、遵循社会规范和伦理准则、具有良好品格和行为的过程。

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进步的道德操守、良好的伦理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使学生不仅具有优秀的学业成绩,而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德育教育对于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道德教育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伦理、道德规范和道德操守等课程以及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来获得明确的道德价值观念。

这些都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不需要过多的额外安排。

1、塑造学生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校里,德育教育应当重视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所在,并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的方向。

这样的过程需要在零散的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来,帮助学生预见到未来并塑造其对未来的认知和期望。

这可以在让学生成为一个成熟的人的过程中实现。

2、培养良好的道德操守和行为习惯道德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以身作则、以情感接近、以课程传授等手段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操守。

对于不好的行为,教师应该通过友善的方式和持久的引导,帮助学生悟进自己的错误并逐渐纠正错误。

3、塑造健康的人格特质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特质,比如责任感、纪律性、适应性、会做选择等方面的发展。

这些人格特质的培养在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或是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德育教育的现状及改进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却也不容忽视。

德育 品格提升项目

德育 品格提升项目

德育品格提升项目
在当今社会,德育和品格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在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道德素养。

德育品格提升项目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教育计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健康、积极、阳光的品格。

首先,德育品格提升项目要从学校教育入手。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德育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品德讲堂、德育教育课程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责任感。

其次,家庭也是德育品格提升项目的重要一环。

家长是孩子品格养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家庭教育也应该成为德育品格提升项目的重点。

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方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除此之外,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德育品格提升项目。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为孩子的品格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关爱和教育,
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总之,德育品格提升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够为学生的品格提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成为品德高尚、健康向上的新时代青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教育中的品质教育
淮南九中王伟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重视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的矫正教育,已迫在眉睫。

我们要用品质教育加强德育教育矫正不良品德行为。

要矫正不良品德行为必须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可塑性极大,成人感的出现使他们独立地接受周围人的价值观念,学习他所认同的社会行为方式,这是积极走向社会、渴望成为社会成员的表现,但他们缺乏是非识别能力,加上自我行为控制较差,极易沾染社会恶习,成为不良品德的行为问题儿童。

具体分析,不良品德行为是由于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家庭教育中不良影响,学校"教育不当"及学生不良的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一、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
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

学生脱离实际过分追求高消费、虚荣心重,或者追求低级的性刺激,都可能导致过错行为或品德不良行为。

但是学生的某些合理的,尤其是基本的心理需要,如自尊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长期得不到满足,或遭到剥夺,会盲目寻找补偿,如心理性的低级需要、畸型的物质或精神需要,从而导致产生不良品德行为。

2、消极的情绪体验。

部分学生爱憎颠倒、好恶颠倒、喜结伙、重"义气",被集体所冷落、受歧视,自尊心受到损伤,这么多的失败和挫折都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

加上青少年情感强烈,易冲动,自控力弱,这些都可能导致过错行为、品德不良行为。

3、人际关系的不正常。

有的孩子缺乏家庭温暖,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养成自我中心主义,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有的同学与教师关系紧张,对立情绪严重,有的与集体关系不好,感到孤寂苦闷,有的学生在外另找"伙伴",加入"团伙"等。

这些人际关系的不良倾向,都可能成为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

4、不良行为习惯。

不良行为若未能得到及时地矫正,反而侥幸得逞,这些不良行为就会同个人私欲的满足进一步联系起来,经过多次重复,建立动力定型,形成不良习惯,从而成为继续产生品德不良行为的直接原因。

此外,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强烈的好奇心、盲目模仿的心理都可能使一些中学生产生过错行为或不良品德行为。

二、用品质教育对不良品德行为进行矫正
中学生的可塑性较大,自尊心较强,只要教师弄清情况,了解原因,采取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学生的品德不良行为是可以矫正的。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十分重要的。

,坚强的意志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对促进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有重要意义。

1、树立远大志向
坚强意志的前提是有志,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激发火一般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冲破层层阻力和障碍,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

我将学生的志向分为远期、中期、近期目标;
远期目标是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勤奋读书。

中期目标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三年后高考考取哪类大学,并且集中起来写在班级的光荣榜上,所谓“三年目标”早知道,以此不断激励学生。

近期目标是学生制定近期考试和近期品德考核应该达到的等第或名次,使自己有明确的方向。

2、进行知识教育
在意志培养工作中,给学生以相应的有关意志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定期利用班会课时间,找来有关心理学方面通俗易懂的读物,找出有关意志章节的内容以及生动的事例,带领学生学习并结合班级工作中在这方面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一个奋斗目标和一份自我锻练计划,让学生在行动中加深理解。

3、从小事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坚强的意志不可能形成于一旦,更是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应当帮助学生把远大的志向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从小事做起,把完成每一项学习、工作任务都视为向远大目标迈进了一步,把克服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炼意志的考验。

我对教室地上的一个粉笔头,一个小纸片,作业中错的一个符号都不放过,进行严肃认真的教育并和锻练自
己意志联系起来,遇到学生有了哪怕一点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积极克服小困维之小胜利,就能逐步培养起人的克服大困难的大胜利。

4、坚持体育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对培养学生的意志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首先,“坚持”本身就是坚强意志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体育锻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或半途而废的人,归根到底就是缺少“坚持”二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什么时候能真正坚持体育锻炼了,他的意志也就坚强了。

其次体育运动是一项磨炼意志、锻炼意志的有效形式,体育活动更需要意志力的配合和参与意志力的形成离不开体育锻炼。

在半学年期中考试之后,天气转冷,我组织全体住宿学生排队晨跑,无论天气如何恶劣,都坚持不懈,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5、注意因人而异
由于意志品质是意志在不同人身上的具体表现,具有个别差异,因此,对意志品质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例如:对于行动中常表现出盲目性和独立性的学生,应加强自觉性教育,对于行动中常优柔寡断草率决定的学生,要培养他们果断性的品质,对于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缺乏毅力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坚韧品质,对于任性、怯懦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自制力。

6、严格制度纪律
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爱护、关心、了解、体贴学生,知道他的困难在哪里;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生提出既合理又严格的要求,这个要求是合理的、能够做到的,但又是严格的,一定要按照最好的标准来完成
任务,要求是通过制度、纪律来体现的。

一要引导学生练习遵守生活制度,因为只有经过不断练习,才能养成遵守生活制度的技能和习惯。

二是对学生要实行必要的监督,对其行为进行督促,鼓励、提醒与检查,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执行生活制度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并形成自我督促、自我检查的能力。

三是教师自己必须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做到。

如:要求保证教室清洁,上课时偶尔断的粉笔头挥在地上,我总是不厌其烦弯腰拾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在班级工作中,规定严格的纪律,要求学生自觉执行,我要求学生首先要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再组织班委、团委制定班级纪律,在全体同学中通过,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在有些文科科目中,经常有学生提前交卷,我组织学生制定考试不得提前交卷这一纪律,使得学生人人自觉遵守,成为学校考试的一道风景线。

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爱方式与独生子女的社会现实,造成了当代社会、家庭普遍关注孩子成才的教育趋向。

学校、家长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学业进步和各方面才能的培养创造适宜条件。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单一追求成绩进步的思想,生活上过多的关心与纵容,顺其自然的发展方式,致使一些学生性格脆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产生冷漠,甚至绝望的情绪,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7、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育理念由关注双基目标转向关注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确立,使教师重新审视培养对象的
人生观、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教育方式方法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变。

提倡鼓励式教育,激励性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课堂内外鼓励与表扬多起来,以至于个别教师不注重指出学生的错误或偏颇,生怕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红灯,撞响警钟,使其恪守共识的规范,走出知识的误区,这些做法对克服学生性格上的固执偏颇,我行我素,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式是有益的。

在进行挫折教育时要针对不同的对象。

在班级中总有一些品学兼优的尖子生,这些学生一贯在家长、老师欣赏的目光中长大,心理上会慢慢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定式。

当今的学生要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也要准备好承受各式各样的打击,正确地看待失败,要有能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一点,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多加引导。

生活中,长期经受挫折与苦难,会给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伤害,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

教师面对长期经受挫折的学生,要伸出援助之手,扶一把,拉一下,让学生走出困境。

经得起挫折是学生良好性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

爱不仅是阳光、雨露,有时也是暴风雨。

仅仅接受阳光雨露而缺少暴风雨洗礼的孩子,只能是温室里的小花,放到大自然中,很难长大,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让爱插上另一只飞翔的翅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