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药资源及种植概述
我国中药材资源及分布
我国中药材资源及分布近年来,中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这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我国中药材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其对中药产业的影响。
我国地域广阔,拥有多样的气候和地貌条件,这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根据地理分布的不同,我国的中药材可以划分为北方中药材和南方中药材两大类。
北方中药材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
这些地区的土壤肥沃,气候条件较为干燥,适宜生长某些耐旱的中药材植物。
例如,枸杞、黄芪、苍耳子等中药材在北方地区生长良好,并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此外,北方中药材还包括柴胡、白芨、桃仁等,这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舒肝理气等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
南方中药材则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湿润,适宜生长一些耐湿的中药材植物。
南方中药材的代表性物种包括当归、川芎、黄精等。
这些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等功效,在中药制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南方地区还以盛产竹荪、灵芝等珍稀中药材而闻名。
这些中药材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除了地理分布的差异外,我国中药材的资源丰富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民间传统草药和野生植物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山区得以保存。
例如,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的高山草甸和河谷地带是我国珍稀中药材的主要产地,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这些地区气候湿润,植被茂密,是中药材生长的理想环境。
同时,我国对中药材的保护和利用也日益加强。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例如,限制中药材采摘的数量和时间,加强野生中药材的种苗繁育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中药材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中药材资源的丰富和分布为中药产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药产业的发展不仅有益于我国的经济,也有利于中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
中药材的资源分布和保护形式多样,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中药资源及种植概述
全国中药资源及种植概述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中药资源的分布广泛,种植面积大,种类繁多。
全国中药资源及种植可以分为野生中药资源和人工种植中药资源两大类。
野生中药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地、丘陵、森林、草原等地区,数量众多,种类丰富。
我国各地均有一定的野生中药资源分布,如四川的王不留行、贝母,云南的何首乌、灵芝,黑龙江的天麻、百部等。
由于野生中药资源的种类繁多,数量不稳定,因此保护野生中药资源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加强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人工种植中药资源是指通过人工种植方式培育的中药材。
人工种植中药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和西北地区。
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适宜种植中药材,如广东的人参、贵州的黄芪,福建的川贝、浙江的茯苓等。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适宜种植一些中药材,如甘肃的陈皮、青海的决明子。
人工种植中药资源因为可控性高,种植面积大,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全国中药资源的种植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以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种植过程中需要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中药材的抗病虫害能力。
此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土壤和合适的施肥措施,以保证中药材的生长和发育。
在种植过程中还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全国中药资源及种植在我国有着重要的经济和药学意义。
中药资源的丰富和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药产业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同时,中药资源的丰富还为我国的药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为中药的研发和创新打下了基础。
总之,全国中药资源及种植是我国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药学意义。
我们应积极保护和发展中药资源,加强中药种植管理,推动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药用植物种植情况汇报
全国药用植物种植情况汇报
药用植物是指用于医药目的的植物资源,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
各地都有种植药用植物的情况,下面将对全国药用植物种植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从地域上看,我国药用植物种植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湖南、广西等
南方省份。
这些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宜药用植物的生长。
其中,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种植的药用植物种类繁多,产量较高。
其次,从种植规模上看,我国药用植物种植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
的重视和需求的增加,药用植物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
许多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药用植物种植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种植药用植物。
因此,药用植物的种植规模逐年增加,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再次,从种植品种上看,我国药用植物种植品种多样。
除了常见的人参、黄芪、当归等传统中药材外,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种植一些新兴的药用植物,如藏红花、灵芝、冬虫夏草等。
这些药用植物不仅在国内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还有着较大的出口潜力,为我国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最后,从未来发展趋势上看,我国药用植物种植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对药用植物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因此,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需要加大对药用植物种植的扶持力度,推动药用植物产业的发展,提高药用植物的种植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全国药用植物种植情况总体来说是良好的,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
挑战。
希望各地政府和农业部门能够加大对药用植物种植的支持力度,推动药用植物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简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谈谈药用植物资源加工情况和发展战略
简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谈谈药用植物资源加工情况和发展战略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药用植物是指具预防治疗和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植物的总称。
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
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
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
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
《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
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
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
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其中《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
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我国地域辽阔从寒温带直到热带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世界上植物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已知植物约有25 700 种其中很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经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资源调查发现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包括383 科 2 309 属11 146 种其中藻、菌、地衣类低等植物有459 种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类高等植物有10 687 种。
临床常用的植物药材有700 多种其中300 多种以人工栽培为主传统中药材的80 为野生资源人参、杜仲、银杏等植物为我国所独有的植物。
药用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资源绪论一、中药资源1定义——在一定地区或一定范围内分布的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的总称2 特征:地域性,分数性,有限性和可解体性,可再生性,多用性,国际性,动态性中药资源的种类和分布一、我国药物资源种类达12 772种,其中药用植物10 933种二、江苏地区的道地药材:桔梗、薄荷、银杏、太子参、芦、荆芥、栝楼、百合、菘蓝、芡、半夏、夏枯草三、豆科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豆科为种子植物第三大科,仅次于菊科和兰科,我国约有172属、1485种。
供药用的有490种,仅次于菊科,居第二位。
豆科化学成分类型丰富,云实亚科中分布的多为黄酮醇类成分;含羞草亚科中含有黄酮、黄酮醇、査尔酮、紫檀素类和少量的异黄酮类成分;蝶形花亚科中的黄酮类成分齐全,其中异黄酮类成分主要集中于该亚科。
豆科较大的药用属除紫云英属外,还有槐蓝属、锦鸡儿属、崖豆藤属、棘豆属、山蚂蝗属、岩黄芪属、胡枝子属和决明属重要的药用资源有: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膜夹黄芪和蒙古黄芪;常用有:扁茎黄芪(沙苑子)、苦参、槐、补骨脂等。
中药资源的调查研究一、中药资源调查的一般原则:1 准备工作:确定调查任务,组建调查队,查阅资料和座谈讨论,制定调查线路,设备和人员的培训2 调查和采集取样的目的:准确科学地描述物种额生存状况及其多样性,随机抽取尽量少。
3 采集点的设置:根据物种分布状况。
4 观察、记载:生态环境,物种分布状况,居群的基本状况居群——指在生物群落中占据特定空间,起功能组成单位作用的任何一个种的个体群特点:每一个居群共享一个基因库,但每一个基因或基因型频率是不同的5 取样:典型性、代表性、完整性(异花500-1500㎡,自花500-1000㎡)6 摄像、照相:生境、伴生植物、土壤,收集样品的全写或特写照片7 样本和样品:制作1-3个相应材料的典型性,完整性和标志性状。
二、中药资源的地图绘制1 中药资源图按内容分为五类:地区性的综合中药资源分布图,单种中药资源分布图,群落的分布图,中药资源和野生资源蕴藏量图,中药资源区划图三、3S——RS遥感,GIS地域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中药资源的开发一、中药资源的四个层次和七个途径:四个层次:1、以发展药材和药品原料为主(初级开发)如:何首乌的茎藤干燥制成首乌藤2、以发展中药制剂和其他天然副产品为主(二级开发)如:枸杞加工成“枸杞红”酒3、以发展天然化学药品为主(深开发)如:小檗属提取的小檗碱4、多个组织多种用途同时开发利用(综合开发)如:甘草根及根茎提取甘草酸,地上部分又可作饲料七个途径:1、应用化学分类学原理寻找新资源如:利血平原从蛇跟木中提取,先萝芙木属中叶可提取2、扩大药用部位,增加产品如:三七原是块根入药,现花、果均开发入药3、应用化学成分的转化及结构修饰开发新药如:人生皂苷的转化,由人参药材其他成分转化为有活性作用的成分4、从古代医药本草中发掘新药如:葛根汤中分离得到葛根素等成分5、从民族药和民间药开发新资源如:苗族的灯盏细辛治疗中风性瘫痪,江西的草珊瑚含片6、利用生态化学及天然药物地理学方法,定位生产活性成分。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及其区域分布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及其区域分布我国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适宜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得我国有许多种植物可以作为药材种植。
药用植物的栽培种类和区域分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药材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主要由植物提取制成。
我国中药材的栽培种类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人参、黄芪、当归、党参等。
这些植物一般生长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比较分布广泛。
比如,人参主要分布在东北、甘肃、山西等地区;黄芪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区;当归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区;党参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陕西等地区。
2.中药材配方植物中药材配方植物是指由多种植物组合而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成中药配方。
这些植物主要包括枸杞子、菊花、塔菜等。
枸杞子主要分布在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区;菊花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四川等地区;塔菜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
3.中成药材中成药材是指经过提取和加工而成的中药材。
这些药材主要包括灵芝、冬虫夏草、鹿茸等。
灵芝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区;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云南等地区;鹿茸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区。
4.育种植物育种植物是指由人工培育而得的药用植物,它们经过基因的改良和选种,具有更好的品质和药效。
育种植物主要包括白芍、金银花、柴胡等。
白芍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区;金银花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柴胡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
总的来说,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非常丰富,栽培的区域也很广泛。
不同的药用植物在不同的地区生长繁盛,形成了我国独特的药用植物资源。
这些药用植物的种植和利用,对于我国的中药产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保护和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也是我们应该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通过科学种植和有效管理,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掘和利用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提高药用植物的质量和产量。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中药资源的国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中药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各个地区,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对中药资源的种类和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将对中国中药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1.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中药资源的重要产地之一、该地区气候寒冷,形成了独特的中药资源。
主要中药资源包括人参、黄芪、阿魏、细辛等。
其中,吉林省的长白山和云南省的辽东半岛是人参的重要产地,被公认为人参的“金三角”。
2.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适合生长一些喜冷耐旱的中药材。
主要中药资源包括黄连、苦参、地黄、牛膝等。
其中,山西省贡山县以产地优良著称,它的中药材质量极高,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
3.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适合生长许多中药材。
主要中药资源包括当归、党参、茯苓、生地等。
其中,江苏省泰州市被誉为“中药之乡”,以其丰富的中药资源、灵活的经营模式和高品质的产品在中药市场上享有盛誉。
4.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是中国中药资源分布重要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适合生长多种中药材。
主要中药资源包括罂粟、南星、陈皮、草珊瑚等。
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重要的中药资源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和天然草场,为中药种植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5.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气候多样,地形复杂,适合生长多样化的中药材。
主要中药资源包括川芎、藏红花、木香、紫草等。
其中,四川省是中国最重要的中药资源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先进的中药加工技术。
总的来说,中国中药资源的分布情况表明中药资源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巨大。
各个地区都应充分利用本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和土壤资源,加强中药资源的研究开发,提高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
同时,保护中药资源也是至关重要的,禁止乱采滥挖,加强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切实维护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药用植物资源尤为丰富。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培育和利用这些植物对中国的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综述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并探讨其对经济和生态的影响。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据统计,我国药用植物种类约为5000种,其中有很多是独特的物种,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例如,中药材葛根是一种具有抗肿瘤和抗炎作用的植物,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中。
此外,中药材川芎、陈皮等也都是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植物。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种植和繁育,推动药用植物的规模化生产。
中国对一些常用的中药材进行了大规模种植,并通过优化种植技术提高了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通过研究和开发,提取和利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
许多药用植物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植物碱、挥发油等,这些成分被提取出来用于制药和保健品生产。
最后,通过保护和研究,推动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药用植物的生态环境,确保其种群的稳定和繁衍,是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中国的经济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促进了中国的医药产业发展。
药用植物是中药制剂的重要原料,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大规模种植和提取植物成分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其次,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大量种植和采集植物可能导致植物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需要加强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为了更好地利用药用植物资源,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了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对各类药用植物进行了分类和记录。
这有助于科研人员和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资源。
其次,加强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模块三我国药材资源概况
我国中药材主要集散地:
一、药都安国(河北安国市) 二、药都樟树 三、百泉药交会(河南) 四、药城禹州 五、药乡亳州 六、荷花池(四川成都市)
习题:
1.药材的来源包括——、——、——三大类。 2.道地药材: 3.四大西北药材: 4.东北药材三宝: 5.四大怀药: 6.四大皖药: 7.浙八味:
蕲蛇 乌梢蛇
金钱白花蛇
三、矿物来源 矿物来源是药材较少,以《中药大辞典》为例, 该书收载植物药82种,占全书载药总数的1.4%
三七:
(云南省文山县)
止血不留瘀,散瘀不伤正
四大西北药材:
东北药材三宝
浙八味:
浙贝母、玄参、麦冬、延胡索、 山茱萸、杭菊花、白术、杭白芍
七子白是以白术、白芷、白芨、白 蔹、白芍、白茯苓、 白僵蚕等七 味药材。外加蜂蜜(或蛋清)、牛奶 为原材料制成的一款有美白、祛斑、 祛痘等功效的护肤产品的。
药材的来源
药材的来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类, 前两类为生物来源,后者为非生物来源。
一、植物来源 植物来源是药材最主要的来源,以《中药大辞典》 为例,该书收载植物药4773种,占全书载药总数 的82.8%
二、动物来源 动物来源是药材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药 大辞典》为例,该书收载动物药740种,占全书 载药总数的12.8%
药用植物调查相关资料——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药用植物调查相关资料——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一、 我国中药材资源概况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其种类之多是一大特点。
中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矿物药材三大类。
我国是中药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据1985-1989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中国中药资源》,1995版),我国中药资源物种数已达12 772种,除其中不足1%的矿物药材外,99%以上均为可更新的生物再生资源,尤以药用植物为最,占全部种数的87%,涉及385科,2 312属,计11 118种(包括9 905种、1 208个种以下单位)。
可以说,药用植物是所有经济植物类中种类最多的一类。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
据调查,我国市场上流通的中药材有1 000~1 200种,其中,来自于野生中药材的种类占70%左右,栽培药材种类占30%左右。
中药材中,植物类药材有800~900种,占90%;动物类药材100多种;矿物类药材70~80种。
植物类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材有200~25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有180~230种;全草类药材有160~180种;花类药材有60~70种;叶类药材有50~60种;皮类药材有30~40种;藤木类药材有40~50种;菌藻类药材有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如胆南星、青黛、竹茹等20~25种。
二、我国药用植物生产的规模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之久,开发利用之早,品种之多,是世人公认的。
但是由于投入的人、财、物力较少,所以多数品种的生产、研究水平都处于开发利用的初级阶段。
有些具有特殊生物学性状或适应范围较窄的品种,其生产水平提高的步伐更慢。
新中国建立后,这种局面日趋改变。
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的1 000余种中药材中,常用的为500~600种,其中主要依靠人工栽培的已达250多种,且近一半已大部分或全部来源于人工栽培,如板蓝根、地黄、人参等。
其生产总量已占市场总需量的70%左右。
我国中药资源的种类多图版(上)[行业荟萃]
药用半知菌纲植物的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为昆虫寄生菌,寄生于蚕
幼虫体中,虫死而成中药的僵蚕(如图),在养
蚕区常见。
一类特制
18
僵蚕
一类特制
19
(四)药用苔藓植物 我国苔藓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但中药利用种
类有限,至今尚无常用中药。药用苔藓植物有21 科33属43种,多生长在潮湿和阴暗的环境中。
一类特制
15
银耳
一类特制
16
猴头
一类特制
17
子囊菌纲植物中,麦角科3属10种:
麦角Claviceps purpurea(Fr.)Tul.寄生于小麦 等多种禾本科植物上,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冬虫夏草Cordyeeps sinensis(Berk.)Sacc寄 生于鳞翅目的幼虫体中,见于海拔4000m以上高 寒草地,分布于西南及青海等地。
我国的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主要集中 在担子菌纲(31科92属269种)和子囊菌纲(7科14 属25种)中,另外4种分布在藻状菌纲和半知菌纲 中(3科4属4种)。
一类特制
9
担子菌纲植物中常用的种类有:
灵芝(如图)Ganodemta lu-cidum(Leyss.ex Fr.)xarst.和紫芝G. japonwum(Fr.)Lioyd,腐生于 阔叶林内,分布于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
一类特制
2
一、药用植物的种类
一类特制
3
我国药用植物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占全 国中药资源总种数的87%。其中藻类植物42科 54属114种,菌类植物41科110属298种,地衣植 物9科15属55种,苔藓植物21科33属43种,蕨类 植物49科117属455种,裸子植物10科27属126种 ,被子植物213科1957属10027种。
药用植物栽培概述分析
(二)产量与质量并重
中草药种植除要求一定产量外,更应重视质 量。有效成分的高低是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 ,因此,在中草药种植的全过程中,每一个 环节都应按技术规程进行,不能疏忽。
(三)重视中草药的道地性
中草药在长期的生存竞争及双向选择过程中, 与产地生态环境建立了相互适应的紧密联系, 如果新引种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原产地基本相似 ,植物能很快适应,生长发育正常,反之若差 异悬殊则会使品质受到影响。所以,发展药材 应以地道产区为主,选择与地道产区生态条件 相似的地区发展为好。
中药材,特别是一些根及根茎 类药材大都不宜连作。
(三)中草药栽培技术的多样性
1
2
3
4
5
栽培年限:一年生 、二年生、多年生
种子处理:层积处 理、催芽、药剂处 理、
栽培过程中的一些 技术:遮荫、打头 、摘蕾、修剪、去 皮等
播种期:一般为春 播和秋播。
采收期(年限): 有一年生、两年生 或多年生。一般为 两年生或多年生。
药用植物(中草药)栽 培概 述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 报 人 姓汇名报 日 期
01 02
体内含有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活性成分,并 能直接或提取后入药的植物称为药用植物, 俗称中草药,用其加工成的产品称为中药材。 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我国约有11118种,我 国常年栽培的有250多种,种植面积 50×104hm2。药用植物生产即中药材栽培, 中草药栽培,属于植物栽培学,但有自身的 特点。
2
01 注意正确分析广告,购种 莫贪便宜
02 一些不法种子经营者,广 告言词违背科学规律,夸 大亩产量,虚报市场价, 利用别名使部分药农如坠 雾中,用别名使人误认为 这是贵重药材,所以任意 标价,使人上当受骗。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中国中药材分布北京:黄芩、知母、苍术、酸枣、益母草、玉竹、瞿麦、柴胡、远志等。
天津:酸枣、菘蓝、茵陈、牛膝、北沙参等。
上海:番红花、延胡索、栝楼、菘蓝、丹参等。
重庆:黄连、杜仲、厚朴、半夏、天冬、金荞麦、仙茅等。
河北:知母、黄芩、防风、菘蓝、柴胡、远志、薏苡、菊、北苍术、白芷、桔梗、藁本、紫菀、金莲花、肉苁蓉、酸枣等。
山西:黄芪、党参、远志、杏、小茴香、连翘、麻黄、秦艽、防风、猪苓、知母、苍术、甘遂等。
辽宁:人参、细辛、五味子、藁本、黄檗、党参、升麻、柴胡、苍术、薏苡、远志、酸枣等。
吉林:人参、五味子、桔梗、党参、黄芩、地榆、紫花地丁、知母、黄精、玉竹、白薇、穿山龙等。
江苏:桔梗、薄荷、菊、太子参、芦苇、荆芥、紫苏、栝楼、百合、菘蓝、芡实、半夏、丹参、夏枯草牛蒡等。
浙江:浙贝母、延胡索、芍药、白术、玄参、麦冬、菊、白芷、厚朴、百合、山茱萸、夏枯草、乌药、益母草等。
安徽:芍药、牡丹、菊、菘蓝、太子参、女贞、白前、独活、侧柏、木瓜、前胡、茯苓、苍术、半夏等。
福建:穿心莲、泽泻、乌梅、太子参、酸橙、龙眼、栝楼、金毛狗脊、虎杖、贯众、金樱子、厚朴、巴戟天等。
江西:酸橙、栀子、荆芥、香薷、薄荷、钩藤、防己、蔓荆子、青葙、车前、泽泻、夏天无、蓬蘽等。
山东:忍冬、北沙参、栝楼、酸枣、远志、黄芩、山楂、茵陈、香附、牡丹、徐长卿、灵芝、天南星。
河南:地黄、牛膝、菊、薯蓣、山茱萸、辛夷、忍冬、望春花、柴胡、白芷、桔梗、款冬花、连翘、半夏、猪苓、独角莲、栝楼、天南星、酸枣等。
湖北:茯苓、黄连、独活、厚朴、续断、射干、杜仲、白术、苍术、半夏、湖北贝母等。
湖南:厚朴、木瓜、黄精、玉竹、牡丹、乌药、前胡、芍药、望春花、白及(白芨)、吴茱萸、莲、夏枯草、百合等。
广东:阳春砂、益智、巴戟天、草豆蔻、肉桂、诃子、化州柚、仙茅、何首乌、佛手、橘、乌药、广防己、红豆蔻、广藿香、穿心莲等。
广西:罗汉果、广金钱草、鸡骨草、石斛、吴茱萸、大戟、肉桂、千年健、莪术、天冬、郁金、土茯苓、何首乌、八角茴香、栝楼、茯苓、葛等。
中药种植分析报告
中药种植分析报告1. 引言中药种植作为一个重要的农业领域,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自然疗法的关注不断增加,中药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对中药种植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中药种植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农业决策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
2. 中药种植现状分析2.1 主要中药品种中国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根据药材的用途和特点,可以分为多个品种。
其中,常见的主要中药品种包括:•人参•黄芪•当归•陈皮•甘草•熟地黄•白芍•白术•三七2.2 中药种植区域分布中药的种植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南方和西南地区。
这些地区的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都非常适宜中药的生长和发展。
例如,云南、四川、广西等地都是中药种植的主要区域。
2.3 中药种植规模和产量分析根据统计数据,中国中药种植的规模和产量在过去几年都得到了持续增长。
据202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中药的总产量达到了X吨,比去年增长了X%。
这主要得益于中药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
3. 中药种植问题分析3.1 产业链不完善中药种植的供应链问题是当前中药产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中药产业链的不完善,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生产环节中的损耗大、信息沟通不畅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中药产业的发展。
3.2 资金和技术不足中药种植存在着资金和技术不足的问题。
中药的种植和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水平的技术支持。
然而,在中药种植的过程中,很多农民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导致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3 生态环境污染中药种植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例如,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可能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进而影响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中药种植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4. 中药种植发展趋势分析4.1 科技创新驱动随着科技的进步,中药种植将受益于新技术的应用。
例如,通过遗传改良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提高中药的产量和质量。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和药用植物资源的加工情况和发展战略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和药用植物资源的加工情况和发展战略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中部、太平洋的西岸,处于中纬度和低纬度,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和温带,少部分属于热带。
我国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86%。
综合我国自然条件的重大差异,可把自然区域划分为东部季风区域、西北干旱区域和青藏高寒区域。
我国药用植物在三大区域的分布特征是:东部季风区域以纬向分布最明显;西北干旱区域以经向分布最明显;青藏高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最明显。
东部季风区域的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一)东北寒温带、温带区该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属寒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气候最冷,受海洋季风影响的自然区域。
该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是地道品种和珍贵、稀有种类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代表性药用种有人参、黄檗、五味子、细辛、黄芪、刺五加、桔梗和党参等。
(二)华北暖温带区该区西邻青藏高原,东至黄海、渤海,北面与东北和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南界以秦岭北麓、伏牛山、淮河与华中地区接壤,西高东低,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部分。
这一地区盛产著名的地道药材,如河南的地黄、山药、牛膝和菊花四大怀药,以及红花、禹白附、款冬花、补骨脂、忍冬等;河北的紫菀、薏苡、板蓝根、(三)华中亚热带区该区介于秦岭—淮河与南岭之间,西起青藏高原东侧,东至东南沿海,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流域、浙江全省、福建大部和两广北部中亚热带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以栲、石栎、青冈和樟科、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的树种为主,针叶林有马尾松、杉木、云南松、柏木等树种。
(四)西南亚热带区位于华北、华中、华南和青藏地区之间,西南部毗邻缅甸,包括秦巴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及部分横断山。
西南亚热带区的中药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优,在全国名列前茅。
民族药多为当地分布的特有种类,如青叶胆、火把花根(昆明山海棠)、灯盏花、青阳参、岩白菜、紫金龙、榜嘎(唐古特乌头)、船形乌头及羊耳菊等。
我国中草药的分布概况
我国中草药的分布概况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气候极为复杂,绝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及亚热带,一部分接近寒带,一部分还延伸到热带。
所有这些条件,就构成了我国盛产多种多样中草药的优越环境。
现将我国常用中草药的主要分布八大区简介如下:1、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本区平均温度2~8℃,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2000~3000℃;无霜期为110~180天;年降雨量500~900毫米。
主产药材辽宁有:五味子、水通、细辛、龙阳、人参等:吉林有;人参、平贝母、党参、细辛、黄芪等;黑龙江有:党参、细辛、平贝母、人参、龙胆、刺五加等。
2、内蒙古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全部,年平均温度为2~4℃;年降雨量为300~500毫米;无霜期120~140天。
主产药材有:甘草、麻黄、防风、赤芍、升麻、肉发蓉等。
3、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省本区年平均温度8~12℃;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为3400~4500℃;年降水量为600~800毫米,无霜期175~210天。
主产药材有:河北的知母、黄芩、紫菀;河南的生地、山药、怀牛膝、菊花(称四大杯药)等;山西的远志、黄芪、党参、山药、苦杏仁等;山东的北沙参、栝楼、金银花、山楂、香附等。
4、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本区年平均温度为5~10℃;年降雨量为100~700毫米,无霜期150~200天。
主产药材有:陕西的党参、甘遂、威灵仙、甘草等;甘肃的大黄、当归、羌活、款冬花、贝母等;青海的大黄、贝母、秦艽;新疆的伊贝母、红花、冬虫夏草、紫草、木香、牛蒡子;宁夏的枸杞、银柴胡、肉苁蓉等。
5、长江流域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7个省。
本区年平均温度17~20℃;年降雨量500~1000毫米;无霜期210~290天。
主产药材有:江苏的苍术。
桔梗、夏枯草、薄荷、太子参、明党参等。
浙江的延胡索、浙贝母、白术、白芷、玄参、麦门冬、温郁金、菊花(号称浙八位)等。
安徽的白芍、牡丹皮、紫菀、茯苓等、菊花等;江西的积壳、鸡血藤、荆芥、车前子、茵陈等;湖南的厚朴、木瓜、栀子、黄精、前胡等;湖北的茯苓、黄连、独活、大黄等;四川的黄连、附子、川芎、麦冬、川贝、川木香、郁金、大黄、银耳等。
中药材种植汇报
中药材种植汇报一、引言中药材种植是中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本文旨在汇报我所负责的中药材种植工作,包括种植的药材品种、种植面积、种植技术和产量等方面的内容。
二、中药材品种我所负责的中药材种植主要包括黄芪、当归和川芎三个品种。
1.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养血、补气、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我所种植的黄芪主要产自山西省,种植面积约为100亩。
我们采用有机种植技术,确保黄芪的品质和安全性。
经过精心管理,黄芪的产量达到每亩300公斤左右。
2.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主要用于调经补血、活血化瘀等方面。
我所种植的当归主要产自四川省,种植面积约为50亩。
我们采用生态种植技术,保证当归的品质和纯度。
经过精心管理,当归的产量达到每亩200公斤左右。
3. 川芎川芎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等功效。
我所种植的川芎主要产自湖北省,种植面积约为80亩。
我们采用无公害种植技术,确保川芎的品质和安全性。
经过精心管理,川芎的产量达到每亩250公斤左右。
三、种植技术为了确保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我们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1. 土壤管理我们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了详细的土壤检测和分析,确保土壤的肥力和适宜性。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我们进行了必要的土壤改良和施肥措施,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2. 水源管理中药材种植需要充足的水源供应。
我们建立了灌溉系统,确保种植区域的水源充足,并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
3. 病虫害防治为了防止病虫害对中药材的影响,我们采取了综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包括定期巡视和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存在;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无公害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产量和收益经过我们的努力和精心管理,中药材的产量和收益都有了显著提高。
1. 产量黄芪的产量达到了30000公斤,当归的产量达到了10000公斤,川芎的产量达到了20000公斤。
总产量达到了60000公斤。
2. 收益根据市场行情和销售渠道,我们预计中药材的销售收入为500万元。
中药材种植汇报
中药材种植汇报一、引言中药材种植是我国传统药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本次汇报旨在详细介绍我所负责的中药材种植项目的相关情况,包括种植的药材品种、种植技术、生产规模、市场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二、药材品种选择我所负责的中药材种植项目主要以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为基础,结合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进行选择。
经过调研和分析,我们选择了以下几种中药材进行种植:1. 人参:人参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2.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市场需求量大。
3. 丹参: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降血压、抗心肌缺血等功效,市场前景广阔。
三、种植技术为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我们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包括土壤改良、种子选育、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措施。
1. 土壤改良:根据药材的生长需求,我们进行了土壤的调查和分析,选择适合药材生长的土壤类型,并进行了土壤改良,包括施加有机肥料、调节土壤酸碱度等。
2. 种子选育:我们从可靠的种子供应商处购买优质的种子,并进行了筛选和培育,确保种子的纯度和活力。
3. 施肥:根据不同药材的生长需求,我们制定了科学的施肥方案,包括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合理搭配,以及施肥的时间和剂量的控制。
4. 病虫害防治:我们定期进行药材田间的病虫害监测,一旦发现病虫害,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喷洒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等方法。
四、生产规模目前,我所负责的中药材种植项目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包括种植面积、产量和销售额等方面的指标。
1. 种植面积:目前,我们的中药材种植项目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00亩,其中人参占30亩,黄芪占40亩,丹参占30亩。
2. 产量:根据我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预计今年的中药材产量将达到人参1000公斤,黄芪2000公斤,丹参1500公斤。
3. 销售额:根据市场行情和中药材的价格,预计今年的中药材销售额将达到100万元。
中药材种植汇报
中药材种植汇报一、引言中药材种植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疗效的认可和需求的增加,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迅猛。
本次汇报旨在对我所负责的中药材种植项目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我国南方的湿润气候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种植。
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以满足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并为中医药研究和生产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
三、种植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气候条件,我们选择了以下几种中药材进行种植:1. 人参:人参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对于提高免疫力和改善体质有很好的效果。
我们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人参,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2. 何首乌:何首乌是一种具有滋补肝肾、养血黑发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我们采用有机种植技术,确保何首乌的品质和安全性。
3.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对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和改善血液循环有很好的效果。
我们采用精细化管理技术,提高当归的产量和品质。
四、种植技术和管理1. 土壤改良:我们对土壤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和分析,根据检测结果进行了针对性的土壤改良工作,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 水肥管理:我们采用滴灌技术进行水肥管理,根据不同中药材的需水需肥特点,科学制定灌溉和施肥方案,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3. 病虫害防治:我们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对农药的依赖,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4. 采收和加工:我们在中药材成熟期采取科学的采收方法,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害。
采收后,我们将对中药材进行初加工,保证其保存期限和药效。
五、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中药材市场需求旺盛,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我们可以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预计该项目在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000万元,年利润达到500万元。
六、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中药材种植项目不仅可以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加收入,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药资源及种植概述本文根据自然区划,将我国的中药资源划分为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西南区、华南区、内蒙古区、西北区、青藏区以及海洋区等九个中药区,对全国范围内的中药材资源分布以及各地区种植情况进行简略叙述,旨在对基地建设、中药材种植以及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相关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前言中药资源的分布从东北向西南,药用种类逐渐由少增多。
其中东北、华北各省区在1500 种左右,西南各省区在3000~5000种左右。
药用资源蕴藏量最大的是北方的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常用植物药材野生蕴藏量均在109kg 以上,占全国的1/3。
位于东南沿海的江苏、江西、山东、河北南部、广东、广西药用资源蕴藏量相对减少。
二、分述1、东北区本区包括黑龙江省大部分、吉林省和辽宁省的东半部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
地貌上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以及三江平原。
本区是我国最寒冷地区,热量资源不够充足,大部分地区属于寒温带和中温带的湿润与半湿润地区。
本区森林植被以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为主,其中以针叶林为主的森林覆被率达30%。
本区中药资源的特点是种类丰富,地道品种和珍贵、稀有种类多,蕴藏量和产量大。
全区的中药资源有2000余种,其中植物类1700种左右,动物类300多种,矿物类50余种。
黑龙江省有中药资源约1500种,其中药用植物约1200种、药用动物约300种、药用矿物及其他约40种;吉林省有中药资源1781种,其中药用植物1412种、药用动物324种,药用矿物63种。
其中野生的关黄柏,刺五加、五味子、关升麻、牛蒡子、桔梗、地榆、朝鲜淫羊藿,辽细辛、槲寄生、赤芍、草乌、关木通、平贝母、关龙胆以及熊胆、蛤蟆油等一批“关药”,蕴藏量分别占全国同品种蕴藏量的50%以上。
本区还是我国野山参及种植人参的最主要产地,产量占全国人参总产量95%以上。
鹿的饲养及鹿茸的生产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
本区对中药资源的发展,一方面应注意对大面积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如五味子、黄柏、刺五加、赤芍、桔梗、牛蒡子、关龙胆等,以利它们的再生。
另一方面也应对一些特产中药,如人参、熊胆、鹿茸、蛤蟆油等建立种植及家养基地,加强繁衍和管理。
此外,对一些有开发前景的野生资源,如越橘、满山红、辽东楤木、东北土当归、东北雷公藤等应加强研究及保护。
1.1黑龙江黑龙江是我国中药材生产大省,也是销售大省,产销量占到全国总量的15%左右,其产销形势对全国的药材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包括大庆、齐齐哈尔、哈尔滨东部山区、牡丹江及其东部地区、佳木斯地区、伊春地区、庆安铁力地区等七大产区。
2011年种植面积19.44-19.8万亩。
当地农户通过咨询专家种植技术,保证种植科学化;通过掌握药材种籽的供应状况、质量、价格、供货单位等资质,保证药材质量;通过调研避免盲目种植。
所选品种都是与市场对接的黑龙江道地药材,主要有:人参、党参、甘草、黄芪、黄芩、桔梗、柴胡、紫菀、紫草、防风、旱半夏、北龙胆草、苍术、知母、升麻、薤白、穿山龙价格、关白附价格、天南星价格、锦灯笼价格、菟丝子价格、韭菜子价格、苏子、红花、金莲花、黄柏、白鲜皮、梅花鹿、马鹿、林蛙油、熊等。
哈尔滨三棵树中药材专业市场是经国家批准的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也是东北三省一区唯一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已成为我国北方中药材经营的集散地。
占地10万平方米,市场建筑面积23000多平方米,业户近千户,内设中草药种植科研中心,电子商务网络中心、质检中心、仓储中心及商服、银行等配套机构和设施,已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市场,规模、设施均达到国内同类市场一流水平。
1.2吉林省吉林省是中医药资源大省,是我国的北药基地,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雄厚的中医药研发力量,国内著名的老中医,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和完善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中医药强省有比较优势和工作基础。
长白山区是中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拥有药用动植物1800多种,占全国品种总量1/3左右,其中蕴藏量占全国1/2以上的品种有40多个,人参、鹿茸、林蛙等十种道地中药材,产量居全国之首,其中人参的产量占到全国的80%与世界的60%以上。
通化市地处长白山铺展地带,药物资源得天独厚,是著名的“关东三宝”—人参、貂皮、鹿茸的主产区,也是中国“三大天然药库”之一。
目前通化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万亩,其中人参、西洋参、灵芝、红景天、贝母、龙胆草、甘草、桔梗、五味子、党参、淫洋霍、黄芪、柴胡、月见草等的总产量超过5万吨。
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65万亩。
针对育种、栽培、加工和饮片标准等环节制定了中药材生产的技术操作规范(SOP),进而建立了包括人参、五味子、林蛙、防风等22 个品种的36 个道地中药材GAP 基地,形成了吉林省主要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支撑体系。
85%的承担主体是中药生产企业,包括修正药业、敖东药业、林海药业、东丰药业和东北虎药业等一批大中型中成药生产企业完成直接从事中药材GAP 基地建设和生产开发。
1.3 辽宁省辽宁省中药材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局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统计,全省有药用动植物1680种,植物类药材189科1237种,家种药材主要产自东部山区,野生药材较多的有抚顺市(21%)、本溪市(13%)、锦州市(13%)、铁岭市(12%)、朝阳市(11%)。
其中适应辽宁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生长的道地药材有人参、辽五味、辽细辛、辽贝母、党参、关黄柏、辽藁本、黄芩、远志、龙胆草、薏苡等二十几种。
全省耕地种植中药材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
并且辽宁拥有中药、天然药、新药研制开发的人才优势和基地优势,并且有连接关内与关外的经济中枢和运输中枢。
辽宁省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基地的方式实施了多个GAP基地。
2、华北区华北区包括辽宁南部、河北中部及南部、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中部及南部、山东省、陕西省北部和中部,以及宁夏自治区中南部、甘肃省东南部、青海省、河南省、安徽省及江苏省的小部分。
地貌上西北高,东南低,夏季较热,冬季寒冷,大部分地区属于暖温带。
植物种类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森林植被是以松、柏为主的针叶林和以栎树为主的阔叶林。
全区的中药资源有1800余种,其中植物类1500种左右,动物类约250种,矿物类约30种。
野生资源中较丰富的有酸枣仁、北苍术、远志、北柴胡、黄芥、知母、连翘、葛根、柏子仁、银柴胡、玉竹等。
栽培药材产量较大者有地黄、杏仁、金银花、黄芪、党参、山药、怀牛膝、板蓝根、山楂、紫菀、菊花、栝楼、北沙参,以及近年得到飞速发展的栽培西洋参。
动物类药物主要有全蝎。
矿物类中药主要有龙骨、赫石、磁石、炉甘石及阳起石等。
本区中药资源,除继续发展好一批传统产品如地黄、黄芪、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潞党参、毫白芍、毫菊花、莱阳沙参、杏仁、山楂以及西洋参外,还可进一步将野生的远志、柴胡、黄芩、丹参等转为人工栽培。
对有开发前途的沙棘、全蝎、杜仲等应进一步开展家种或家养。
2.1 河北省河北省野生药材以北部山区和西部山区较多,野生资源较多的有承德地区,约占全省的32%,其次是张家口地区占24%,秦皇岛占13%,保定地区占12%。
种植药材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丘陵平原地区,其中保定地区所占最多,有40%,保定地区的安国市场是全国的药材市场之一,也是药材的中药集散地。
家种毛知母,射干、紫菀、芥穗、菊花、山药、瓜篓、牛膝、板蓝根、南星都位居全国同品名药材数一流,真正的道地,其中毛知母、紫菀、荆芥、射干和北沙参这五个品种可以称为该品种的主产区,毛知母产量能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紫菀占90%,荆芥占70%,北沙参占50%,这些品种决定性地影响着全国市价。
而大宗和优质地道品种约40个,平均年药材产量2500万公斤。
主要种植经营方式是本地农户自营和家庭作坊,集中在低档品种,品质较低,价值不高,主要通过本地市场零售。
安国拥有一座功能齐全,设备完备,独具特色的现代化药业经济文化中心-东方药城,市场面积60万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上市品种2000多种,年成交额超过50亿元,年药材吞吐量10万吨,日交易客商超过1万人。
主要销售地区遍布全国以及日本,南韩,台湾和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家认定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2.2 北京市野生药材较多,种植药材较少。
野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的燕山山脉各县,蕴藏量较大的怀柔县、密云县、昌平县等。
种植药材以怀柔、密云、延庆三县较多,2009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3万亩。
种植模式以林药间作为主,占总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
中药材种植品种以黄芩、西洋参、玫瑰花、板蓝根为代表的道地中药材为主,其余的大宗品种包含柴胡、苍术、枣仁、槐米、远志、益母草、知母等。
北京市将发展种植道地品牌中药材外和发展药食同源中药材及观光生态中药材相结合,拓宽中药材的生活功能。
除了促成以金银花种植为主的怀柔区宝山镇、以种植丹参为主的房山区大安山镇等一批中药材种植的专业镇的形成,还开展了观光生态中药材的研究与示范,利用观光生态中药材品种的引进与示范推广,使得观光生态作物金银花、菊花和牡丹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
2.3 天津市中药产业是天津市的优势产业之一,现有中药生产企业43家,中成药品种897个。
天津野生药材80%分布在燕山山脉的蓟县。
种植药材主要以平原为主,其中静海县所占比例最大,占全市38%,以下依次为蓟县、宁河各占18%,武清占12%,宝坻占11%。
大宗药材有黄芩、柴胡、枣仁、枸杞、槐米等。
同时,天津也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有800多个中药准字号产品,能够生产滴丸、片剂、注射剂等26种中药剂型,有中药保护品种50个,有218个品种在海外注册销售,其中118个以药品注册。
近年来天津通过启动“30个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在全国首先提出“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战略,建设了50个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完成了20个现代中药品种的开发和二次开发,2个现代中药品种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推动形成了两个百亿集团,建成集现代中药物流、现代中药生产与技术交流、现代中药出口、中药信息交流、中药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现代中药港,还建成了天士力、中新药业两个现代中药产业园,先后实施了20个中药大品种系统开发,按照现代化、国际化要求,加大重点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单品种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产品增加到5个。
2.4 山西省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有山区和盆地,是“北药”的主产区,独特的生态地理环境和“四荒地”(荒山、荒坡、荒丘、荒滩)适宜种植多种中药材。
种植药材主要分为南北两大区域,中药材资源有1116种,蕴藏量达1.88亿公斤,主要道地药材品种有30个,大宗种植品种有近20个,其药材活性成分含量高、有害污染物(农药残留、重金属等)低。
国家60个战略性重点中药材品种中,山西省就占有7个,如黄芪、连翘、党参、远志、柴胡、山药、地黄等品种质优量丰,是我国中成药生产企业的重要原料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