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

合集下载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26年变迁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26年变迁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26年变迁: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2009年10月15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就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中非合作论坛、东亚共同体、中美军事交流等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马朝旭的回答被外界认为沉稳又不失风趣,富有思辨力。

马朝旭,北京大学国际经济学博士,曾是亚洲大专辩论会的“全场最佳辩手”,2009年2月开始担任外交部发言人。

这位“口才最好”的人,走上了中国最需要口才的岗位。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自1983年3月正式创建至今,已经走过26年。

26年间,外交部先后有20多位发言人走上新闻发布台,通过他们的语言、声音、形象、风度,向全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

1983年3月1日,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齐怀远,作为新中国第一位正式的新闻发言人站在中外记者面前:“中国外交部从即日起建立发言人制度。

”这是一次面向全世界的历史性告白。

这一告白,源于一年前发生的一个突发事件。

这一事件催生了外交部发言人制度的建立。

1982年3月24日,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乌兹别克斯坦首府塔什干发表了长篇讲话。

尽管这篇讲话仍不乏对中国的攻击,却传达出几个讯息,明确表明了苏联的对华态度——承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建议双方进行磋商,采取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措施以改善中苏关系。

敏锐捕捉到这一讯息的中国领导人是邓小平。

“邓小平同志马上注意到勃列日涅夫塔什干讲话所传递的信息。

当时,中美之间有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的会谈取得了进展,‘八一七’公报——中美之间三个公报中的第三个公报即将签署。

中美两国关系的新框架可以说基本确立,着手改善中苏关系的时机正在成熟。

”74岁的外交部老一代发言人,中国驻马来西亚、文莱、泰国前大使金桂华告诉记者,“当时,苏联入侵阿富汗已经两年有余,加上苏美争霸多年,苏联已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缓解对华关系可能成为苏联对外战略调整政策之一。

苏联领导人讲话所传递出的讯息,为我方调整对苏政策提供了机会。

”“小平同志打电话到外交部,指示立即对勃列日涅夫的讲话作出反应。

历届外交部部长

历届外交部部长
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54年9月前称政务院) 总理,1958年前兼任外交部长,历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主席 等职。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1954~1972)兼外 交部长(1958~1972)。获元帅军衔。四川乐至人
姬鹏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 山西临猗人。1931年参加宁都暴动后加入红军。1933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长期担任军队卫生工作和军队政治工 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外交部工作
乔冠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1974.11~ 1976.12)。江苏盐城人。早年留学德国,获哲学博士 学位。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撰写国 际评论文章
第十理(1993.3~2003.3 ),外 交部长(1988.4~1998.3)。上海嘉定人
唐家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2003.3~),外交部 部长(1998.3.18~2003.3 )。江苏镇江人。1955年~1962年 先后在上海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
李肇星,男,1940年10月生,山东省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 大学。迄今为止,李肇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部20位 发言人中任期是最长的一位
黄华,曾用名王汝梅。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 国务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1976.12~1982.11)。 河北磁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燕京大学肄业
吴学谦,上海人,1938年10月参加工作。曾任国务院副 总理、国务委员(1983.6~1988.3)兼外交部长(1982.11~ 1988.4),其间曾访问朝鲜、日本、肯尼亚、阿根廷等50 多个国家

最新-外交部发言人级别 精品

最新-外交部发言人级别 精品

外交部发言人级别篇一: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一)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内主管外交事务的组成部门,负责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外交事务。

(二)成立时间:1954年9月,其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

(三)办公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每年定期向公众开放两次。

(四)历任部长:1、(1949-1958)(1958~1972)(1972~1974)4、乔冠华(197411~197612)(197612~198211)(198211~19884)(19884~19983),1982年3月26日,首次以外交部发言人身份,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8、唐家璇(1998318~20193)(20193~20194)(20194~20193)(20193——)(五)外交部结构设置主要官员: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发言人、驻外大使办公机构:办公厅、政策规划司、亚洲司、西亚北非司、非洲司、欧亚司、欧洲司、北美大洋洲司、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国际司、国际经济司、军控司、条约法律司、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新闻司、礼宾司、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香港澳门台湾事务司、翻译室、外事管理司、涉外安全事务司、干部司、离退休干部局、行政司、财务司、机关党委(部党委国外工作局)、驻部监察局、档案馆、服务中心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外交部发言人是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只是外交部的中层部门负责人。

新闻发言人的级别在各国做法不同,在我国新闻发言人只是中层领导。

在国外,发言人一般也都由各部门中层负责人兼任。

在美国,白宫发言人的级别相当于部级干部,但在英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外交部发言人只是相当于处级干部。

(二)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特色:1、面向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的立场,真实地介绍中国的国情,正确表达中国政府的政策,及时澄清外界对中国的误解,有效反击别有用心的人对中国的歪曲和污蔑。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是中国外交部的代言人,负责向外界传达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态度和立场。

作为一名外交部发言人,他需要具备全面的外交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机智的应对能力,以便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妥善回应媒体和公众的提问,并传播中国的声音。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职责之一是回应国内外媒体的提问。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需要及时了解国际形势和各个国家的动态,以便能够就相关事件做出准确的回应。

他需要通过与记者的接触和沟通,收集信息、澄清误解、解释政策。

他还要积极传递中国的声音和主张,传达中国政府的立场和对特定问题的态度。

他的口才需要流利,表达清晰,以便能够通过媒体将中国的立场和政策传达给国内外的公众。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还需要参与国际和地区性组织的会议和磋商。

他需要与其他国家的外交部发言人交流,协调立场,就各种重要问题展开磋商与协调。

他还要跟踪国际舆论,了解其他国家的政策和行动,并及时对外发布声明或发表评论。

他需要对相关的国际法律和条约有所了解,以便做出专业而准确的回应。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还需要参与外交活动和接待外宾。

他需要在外交部发言人的身份下,与来访的外国代表团交流,并回应他们的提问。

他需要展示中国的外交风度和形象,并宣传中方的政策和立场。

他需要维护外交部的形象,让外界对中国外交部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了解。

作为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他还需要在外交方针和政策改变时及时更新,并传达给媒体和公众。

他需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的新闻动态,分析国内外的舆情和影响因素。

在一些敏感时刻,他需要保持谨慎与克制,避免因发言不当而引发冲突和争议。

总之,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一环,他需要具备广博的外交知识、良好的政治敏感度、敏锐的观察力和机智应对能力。

他需要不仅了解中国外交政策和立场,还需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政策和态度,以便在与外界沟通和交流时能够做出恰当的回应。

通过媒体的渠道,他不仅向国内外的公众传递中国的声音和政策,也为中国外交工作树立了一个正面、开放和负责任的形象。

历任外交部发言人

历任外交部发言人

历任外交部发⾔⼈历任外交部发⾔⼈⾃1982年3⽉26⽇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第⼀次作为发⾔⼈答记者问,1983年3⽉1⽇,齐怀远作为第⼀位正式发⾔⼈出现在中外媒体⾯前,30多年来,已有29位外交部发⾔⼈交替亮相。

其中,男性有24位:钱其琛、齐怀远、俞志忠、王振宇、马毓真、李肇星、⾦桂华、段津、吴建民、李建英、沈国放、陈健、崔天凯、唐国强、朱邦造、孙⽟玺、孔泉、刘建超、秦刚、马朝旭、洪磊、刘为民、陆慷、耿爽。

⼥性有5位:李⾦华、范慧娟、章启⽉、姜瑜、华春莹。

钱其琛(1928年1⽉-2017年5⽉),男,1928年1⽉⽣于天津市,江苏嘉定⼈。

李肇星,男,汉族,1940年10⽉⽣,⼭东胶南⼈。

⼤学⽂化,教授、博⼠⽣导师。

1985年-1990年,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1990年-1993年,外交部部长助理1993年-1995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使1995年-1998年,外交部副部长1998年-2001年,中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使2001年-2003年,外交部副部长2003年-2007年,外交部长。

吴建民(1939年3⽉30⽇—2016年6⽉18⽇),男,汉族,江苏南京⼈。

1965年到1971年,吴建民在外交部翻译室⼯作期间,曾多次给⽑主席、周总理、陈毅等⽼⼀辈领导⼈做过翻译。

沈国放,1952年出⽣于江苏省常熟市⼀个普通⼯⼈家庭。

朱邦造,1952年⽣,江苏⽆锡宜兴⼈,学法语出⾝。

1997 - 2001 任外交部发⾔⼈、外交部新闻司参赞、副司长、司长;2001 - 2003 任中国驻突尼斯兼驻巴勒斯坦国⼤使;2004 - 2008 驻瑞⼠⼤使馆⼤使,起任中国驻瑞⼠⼤使,2008年3⽉离任回国;2009年1⽉- 2014.12任中国驻西班⽛兼安道尔特命全权⼤使。

孔泉,男,1955年11⽉⽣,北京市⼈,⼤学毕业。

2001年—2006年外交部新闻司司长2006年外交部欧洲司司长;2006年—2008年外交部部长助理2008年3⽉—2013年5⽉,中国驻法国并兼驻摩纳哥公国⼤使(副部级)2013年6⽉—2015年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副主任2015年—2018年3⽉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副主任2018年3⽉—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第⼗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

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一)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内主管外交事务的组成部门,负责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外交事务。

(二)成立时间:1954年9月,其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

(三)办公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每年定期向公众开放两次。

(四)历任部长:1、周恩来 (1949-1958)2、陈毅 (1958~1972)3、姬鹏飞 (1972~1974)4、乔冠华 (1974.11~1976.12)5、黄华 (1976.12~1982.11)6、吴学谦 (1982.11~1988.4)7、钱其琛 (1988.4~1998.3),1982年3月26日,首次以外交部发言人身份,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8、唐家璇 (1998.3.18~2003.3)9、李肇星 (2003.3~2007.4)10、杨洁篪 (2007.4~2013.3)11、王毅(2013.3——)(五)外交部结构设置主要官员: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发言人、驻外大使办公机构:办公厅、政策规划司、亚洲司、西亚北非司、非洲司、欧亚司、欧洲司、北美大洋洲司、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国际司、国际经济司、军控司、条约法律司、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新闻司、礼宾司、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香港澳门台湾事务司、翻译室、外事管理司、涉外安全事务司、干部司、离退休干部局、行政司、财务司、机关党委(部党委国外工作局)、驻部监察局、档案馆、服务中心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外交部发言人是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只是外交部的中层部门负责人。

新闻发言人的级别在各国做法不同,在我国新闻发言人只是中层领导。

在国外,发言人一般也都由各部门中层负责人兼任。

在美国,白宫发言人的级别相当于部级干部,但在英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外交部发言人只是相当于处级干部。

中国历任外交部部长

中国历任外交部部长
中国历任外交部部长
周恩来:缓和中苏紧张局势排除林彪、江青集团干扰(1958年前兼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54年9月前称政务院)总理,1958年前兼任外交部长
,历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主席等
职。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
大学进修。
曾在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工作7年,并担任驻莱索托大使馆的一秘。
1985年至1995年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言人,之后升为
部长助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大使等要职。
1995年至1998年外交部副部长。随后受命出使美国3年。
2001年至2003年3月外交部副部长,主管美洲、大洋洲和拉美洲事务。
席(1993年当选)。曾任国务委员(1983.6~1988.3)兼外交部长(1982.11~1988.4)。
上海市人。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在上海从事地下党的学生工作,曾
任上海地下党学委副书记、代理学委书记。1949年6月起任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
会派驻布拉格世界民主青年联合会的代表。建国后曾任青年团(后改为共青团)中央
海等地的战役。早在建国前,陈毅就参加接待了赴延安的美军观察组。1944年底,
他受毛泽东委托,就美总统特使赫尔利调解国共矛盾问题研究对策,主张不接受美
蒋条件,采取既不妥协也不破裂的政策,以待时机。这一建议被毛泽东所采纳。
姬鹏飞:积极贯彻和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方针政策(1972年~197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山西临猗人。1931年参加
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和法国求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

外交关系分为几个级别

外交关系分为几个级别

外交关系分为几个级别两国外交关系通常分为3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为大使、公使、代办。

一、大使。

大使的全称是“特命全权大使”,是外交使节的第一等级。

由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享有比其他两个等级(公使、代办)的外交使节更高的礼遇,有权请求驻在国元首接见,与驻在国高级官员谈判。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外交军团,通常都是大使级别的,他们对外是可以代表中国的形象,可以代表中国向别人发起谈判等等。

而大使们也是经过严格的筛选,是一群非常优秀的人。

现在我们的外交部发言人里面就有很多是做过大使的,他们身上就有大使们风采的精华所在。

二、公使。

公使的全称为“特命全权公使”或“全权公使”,是外交使节的第二等级。

公使由国家元首派遣,其所受礼遇仅次于大使,但实质地位、职务以及所享受的外交特权与豁免同大使相同,其任命需事先得到接受国的同意。

而并不是所有的大使馆里面都有公使,自从他们的权限和他们的任命来看,就知道他们的级别是没有大使高的。

但是这里面也是一些非常优秀的外交官,只是行使的权力有所区别而已。

三、代办级。

代办级的全称为“代为办理”,是外交使节的第三等级。

其实从世界各国的交往情况来看,就知道代办级是各国交往最低的一级。

虽然三个级别的外交官,他们的权利可能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从他们的级别可以看出两个国家的关系。

一旦被划分为代办级,如果还没有回暖关系的行为的话,那么可能就会造成最严重的情况就是断交。

代办级相当于是一个缓冲,以观后效的样子。

如果是代办级的话,其实在经济交流,文化交流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

虽然外交官的三个级别的待遇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他们的权限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这也是在向大家释放政治信号。

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

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

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导读:12月12日,外交部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外国驻华记者新年招待会,这同时也是外交部发言人制度30周年的“生日会”。

发言人制度被视为打造“透明政府”的“必选项”。

外交部是最早设立发言人制度的国家部委,从1983年至今,一共有27位发言人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诠释中国政策。

“问不倒”的发言人是怎样“炼”出来的?外交部发言人制度是如何从“没有座位的发布会”发展为“全天候接受提问”的?首场发布会:三句话,七分钟这是一场没有座位的发布会,时任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发表讲话,这也是他主持的唯一一场发布会傍晚时分,北京国子监一所美术馆里,一场简单而热闹的招待会正在举行。

发言席的一侧,83岁的齐怀远,拄着拐杖,拒绝工作人员为其搬来座椅,73岁的李肇星轻轻挽着他的胳膊。

站在最外侧的是62岁的孙玉玺,和他隔得不远的是同为“50后”的沈国放。

音乐声响起,“60后”秦刚、洪磊以及“70后”华春莹走过去,把他们请上台。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外交部发言人。

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亲历了外交部设立发言人制度的过程——首场新闻发布会是一场没有座位的发布会。

那是1982年3月26日,在外交部主楼的门厅,面对七八十位中外记者,时任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针对苏联勃列日涅夫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发布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简短声明,历时7分钟,李肇星担任现场翻译。

多年之后,钱其琛在《外交十记》中回忆,声明念完后,没有提问,也不回答问题。

“这是我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主持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也是最后一次。

”钱其琛说。

此后,外交部发言人制度正式启动,一般由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轮流担任。

李肇星当年在筹备会上建议,是否把司长叫发言人、副司长叫副发言人?“老钱(当时我们对领导的称呼就这么亲切随便)说:算了,越简单越好,都叫发言人。

”李肇星说。

1983年,外交部设立了发言人制度。

这一年的3月1日,接替钱其琛担任新闻司司长的齐怀远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行了首场新闻发布会。

外交官级别怎么排?大使、公使、领事是一回事吗?

外交官级别怎么排?大使、公使、领事是一回事吗?

外交官级别怎么排?大使、公使、领事是一回事吗?谁是国家部委“第一大部”?外交官,顾名思义是从事外交工作的官员。

由于工作需要,外交官们经常是西装革履,以车代步,出入各种宴会、酒会,给人的印象是,很“贵族”、很风光、很神秘。

其实,他们同国家机关里的其他公务员一样,只是分工不同。

外交官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在国内,包括外交部和地方从事外交工作的人员;一部分在国外,包括三类:驻外大使馆,驻外领事馆,驻国际组织、地区组织代表团。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大使馆是中国派驻在外国首都的机关,相当于在该国的“大本营”,负责全国事务;领事馆则是派驻在该国重要城市的机关,只负责管辖区域事务。

不要搞混了哦。

外交部,因其在国家部委中人数最多,也号称“第一大部”。

在中国政府网国家部委排序中,外交部的确也是排在了第一位。

(猜猜排在第二位的是?国防部。

全世界差不多都是这两个部委排在前面。

)参赞、大使、领事,谁的级别更高?根据《驻外外交人员法》规定,我国外交人员实行单独的一套职务、职级晋升体系。

我国外交衔级设七级:大使衔、公使衔、参赞衔、一等秘书衔、二等秘书衔、三等秘书衔、随员衔。

职务方面,分为两类:外交职务、领事职务。

外交职务与职衔,可以大致对应如下:领事职务与职衔,可以大致对应如下:就我国情况,大使本人在国内的级别最高者是副部(按2014年统计约有10来人)、司、副司级;(同样是大使,级别也可能相差很大哦)公使及公使衔参赞一般是司、副司级,参赞是副司、正处级,一、二等秘书为处、副处级,三等秘书、随员为正、副科级。

另外,总领事属司、副司级,副总领事是副司、正处级,领事多为处、副处级,副领事、领事随员则属科、副科级。

有的国家,外交官序列中还有专员、档案秘书。

我国礼宾习惯,将专员排在一秘之下、二秘之上。

档案秘书在随员之后。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按照《驻外外交人员法》,特命全权大使和代表、副代表为特命全权大使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其余之外的代表、副代表,由国务院决定;总领事,由外交部决定;公使、公使衔参赞、参赞、副总领事以及其他驻外外交人员的职务,由外交部或者其他派出部门决定;其中,三等秘书、副领事以下职务,在驻外工作期间由驻外外交机构决定。

外交部战斗力爆表部长王毅真实身份背景首次曝光震惊

外交部战斗力爆表部长王毅真实身份背景首次曝光震惊

外交部战斗力爆表!部长王毅真实身份背景首次曝光,震惊!2016-12-08沧海拾贝点击上面沧海拾贝免费关注珍贵精彩内容!锁定前沿信息!外交部这两天战斗力爆表!在昨天下午的外交部记者会上,我们的发言人放了个大招,嘲讽力MAX!首先,在回答“日本首相安倍即将访问美国珍珠港”的提问时,他说:如果日方想深刻反省,真诚道歉,其实中国也有很多场所可向安倍开放... 网友纷纷表示66666。

不过,对接下来问题的回答才是当日最佳。

因为在这个问题上,不仅他的回答极为霸气,其背后还有一个更加精彩的故事!最后,想以下面这张图,为这两天外交部发言人和我们联合国大使的表现,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北大荒知青文化节一师六团展板王毅虽身在高层,但仍心系荒友,仍然以一位普通知青的身份参加昔日战友的聚会从北大荒知青到外长——王毅的锐意人生1953年,王毅出生于北京。

1969年,中学毕业后他去东北建设兵团做了一名战士。

兵团所在地是紧邻俄罗斯的黑龙江省黑河市,是一座知青印迹鲜明的城市,国台办副主任叶克冬、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国资委主任王勇以及作家梁晓声、棋手聂卫平等人,也是在此度过了上山下乡的青春年华。

其中,王毅曾在公开场合称呼同时期也在北大荒的叶克冬是自己的“荒友”。

2012年7月29日,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哈尔滨闭幕,时任国台办主任的王毅在会上透露,40多年前,他从北京来到哈尔滨,再转车一整夜到北大荒,黑龙江就是他的第二故乡。

在兵团时,王毅就喜欢书法,练得一手好毛笔字。

2009年,当他再次回到黑河,参观完知青博物馆后,提笔写下:赤子之诚。

在兵团做战士的8年中,北京青年王毅身上有着明显的“首都烙印”,与其他地方的年轻人相比,他对政治更敏感,也很有兴趣,对国家前途命运多有忧虑,对国际大事也特别关心。

即便在兵团学习氛围不够理想的条件下,王毅劳动之余也阅读了很多文史书和外语书,打下了比较扎实的文史基础与文学素养。

生活的磨砺开拓了王毅的视野,增加了他的阅历,使得王毅的文笔在求学以及后来的工作中广受赞扬。

外交部历届领导2

外交部历届领导2

外交部历届领导22018.08部长:王毅党委书记:张业遂副部长:乐玉成、王超纪检组长:谢杭生副部长:郑泽光、孔铉佑部长助理:李惠来、秦刚、陈晓东、张军张汉晖发言人:陆慷、耿爽、华春莹2018.03.15部长:王毅党委书记:张业遂副部长:李保东、王超纪检组长:谢杭生副部长:郑泽光、孔铉佑部长助理:钱洪山、李惠来、秦刚、陈晓东2012.02.09部长:杨洁篪党委书记:副部长:张志军、崔天凯、傅莹、宋涛、翟隽、程国平部领导成员:谢杭生部长助理:张昆生、张明、马朝旭、乐玉成2012.01.11外交部主要官员为14人,除部长杨洁篪外,还有张志军、李金章、崔天凯、傅莹、宋涛、翟隽、程国平等7位副部长,以及吴海龙、刘振民、张昆生、乐玉成、马朝旭、张明等6位部长助理。

人事动态·外交部部长王毅任国务委员·孔铉佑任外交部副部长(图|简历)·张明不再担任外交部副部长职务(图|简历)·陈晓东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原任中国驻新加坡大使(简历)·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图|简历)·秦刚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图|简历)·刘海星不再担任外交部部长助理职务(图|简历)·谢杭生任中央纪委驻外交部纪检组组长(图|简历)·李惠来、孔铉佑、刘海星任外交部部长助理·程国平不再担任外交部副部长(图|简历)·外交部部长助理再添一人办公厅主任李惠来出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孔铉佑升任部长助理(图|简历)·郑泽光任外交部副部长(图|简历)·外交部原部长助理刘建超任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专职,副部长级)·刘建超不再担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图|简历)·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不再兼任新闻司司长职务(图|简历)·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兼任新闻司司长(图|简历)·外交部部长助理张昆生涉违纪被免职秦刚任礼宾司司长(图|简历)·国务院任免工作人员王超、张明任外交部副部长·张明任外交部副部长钱洪山任部长助理曾任领导张明刘振民刘海星程国平刘建超张昆生翟隽宋涛乐玉成马朝旭崔天凯傅莹杨洁篪张志军李金章吴海龙现任官员:2018.02.26 姓名现任职务曾任职务王毅中共中央委员,外交部部长、党委副书记驻日本国特命全权大使,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4] 张业遂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外交部副部长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李保东外交部副部长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5] 王超外交部副部长商务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云南德宏自治州副州长谢杭生中央纪委委员,外交部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驻丹麦王国特命全权大使,驻保加利亚特命全权大使[6] 刘振民外交部副部长常驻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代表、全权大使张明外交部副部长,党委成员[7] 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办公厅主任郑泽光外交部副部长[8] 江苏省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外交部部长助理孔铉佑外交部副部长[9] 外交部部长助理钱洪山外交部部长助理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局长、党委书记李惠来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办公厅主任,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公使秦刚外交部部长助理、礼宾司司长[10]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发言人[11]。

外交部组织机构

外交部组织机构

外交部组织机构外交部组织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最高管理机构,是政府外交政策及其实施的决策、组织、协调与监督机构。

它在行使中央对外交政策的决策、组织、协调、监督职能,并负责制定、实施政府外交工作规章制度。

外交部由外交部长、副外交部长、各司、处、局及支援机构组成。

其中,外交部长由中央政府任命,负责外交部的总体工作;副外交部长承担外交部的日常工作;各司、处、局则负责外交部的具体工作。

外交部一共有十五个司、处、局,分别为:办公厅、政策研究室、外交事务司、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室、外交保护司、国际经济合作司、欧洲事务司、亚太事务司、非洲事务司、中东司、南美事务司、文化外交司、国际组织事务司、法律事务司、经济事务司。

办公厅负责外交部的综合管理工作,组织外交部的党的建设、组织管理、人事管理、财务会计、科技信息、物资保障等工作;政策研究室是外交部的政策研究机构,负责研究有关国家外交政策和外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外交事务司负责外交部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及其他外交机构之间的政治关系和活动,还负责外交部的日常事务、外交部与中央机关、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外交部与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和广大外国朋友之间的关系。

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室是外交部的研究机构,负责近代中国外交史的研究、整理和公开发布,是外交部学习和研究中国外交史、提高外交工作水平的重要机构。

外交保护司负责保护中国公民和组织在境外遭受侵害时的权利,负责外交部与境外有关部门和机构之间的权利保护事宜,还负责外交部的维护中国领土完整、防止外国侵犯中国主权的工作。

国际经济合作司负责外交部与境外有关部门和机构之间的经济贸易、金融、投资、技术、旅游、劳务教育、文化交流等合作事宜。

欧洲事务司负责外交部与欧洲各国政府、国家机构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外交活动,如中欧关系、中欧贸易和文化交流等;亚太事务司负责外交部与亚太地区各国政府、国家机构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外交活动,如中亚太关系、中亚太贸易和文化交流等;非洲事务司负责外交部与非洲各国政府、国家机构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外交活动,如中非关系、中非贸易和文化交流等;中东司负责外交部与中东地区各国政府、国家机构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外交活动,如中东关系、中东贸易和文化交流等;南美事务司负责外交部与南美洲各国政府、国家机构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外交活动,如中南美关系、中南美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文化外交司负责与文化外交相关的事务;国际组织事务司负责外交部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法律事务司负责外交部与境外有关部门和机构之间的法律事务;经济事务司负责外交部与境外有关部门和机构之间的经济事务。

下届外交部发言人

下届外交部发言人

下届外交部发言人
【最新版】
目录
1.外交部发言人的背景和重要性
2.下届外交部发言人的预测和期待
3.外交部发言人的职责和作用
4.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成就
正文
外交部发言人是我国外交部的重要职位,代表着我国对外政策的立场和声音。

他们需要具备深厚的外交知识、敏锐的新闻敏感性和出色的沟通能力,以应对各种国内外媒体的提问和关注。

对于下届外交部发言人,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消息。

不过,我们可以预测,这位新的发言人将会继续秉持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坚定维护国家利益,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同时,我们也期待新的发言人能够以更加开放、透明和创新的方式,向世界展示我国的外交成就和发展。

外交部发言人的职责主要包括: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我国外交活动的最新情况;回应国际社会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关切和疑问;及时发布我国对外政策的立场和主张。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外交政策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成就。

我们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我们坚持和平发展,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我们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总的来说,外交部发言人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代言人,他们的工作和表现,对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地位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1页共1页。

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

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一)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内主管外交事务的组成部门,负责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外交事务。

(二)成立时间:1954年9月,其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

(三)办公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每年定期向公众开放两次。

(四)历任部长:1、周恩来 (1949-1958)2、陈毅 (1958~1972)3、姬鹏飞 (1972~1974)4、乔冠华 (1974.11~1976.12)5、黄华 (1976.12~1982.11)6、吴学谦 (1982.11~1988.4)7、钱其琛 (1988.4~1998.3),1982年3月26日,首次以外交部发言人身份,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8、唐家璇 (1998.3.18~2003.3)9、李肇星 (2003.3~2007.4)10、杨洁篪 (2007.4~2013.3)11、王毅(2013.3——)(五)外交部结构设置主要官员: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发言人、驻外大使办公机构:办公厅、政策规划司、亚洲司、西亚北非司、非洲司、欧亚司、欧洲司、北美大洋洲司、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国际司、国际经济司、军控司、条约法律司、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新闻司、礼宾司、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香港澳门台湾事务司、翻译室、外事管理司、涉外安全事务司、干部司、离退休干部局、行政司、财务司、机关党委(部党委国外工作局)、驻部监察局、档案馆、服务中心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外交部发言人是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只是外交部的中层部门负责人。

新闻发言人的级别在各国做法不同,在我国新闻发言人只是中层领导。

在国外,发言人一般也都由各部门中层负责人兼任。

在美国,白宫发言人的级别相当于部级干部,但在英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外交部发言人只是相当于处级干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篇一:外交部发言人是如何“炼”成的?导读:12月12日,外交部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外国驻华记者新年招待会,这同时也是外交部发言人制度30周年的“生日会”。

发言人制度被视为打造“透明政府”的“必选项”。

外交部是最早设立发言人制度的国家部委,从1983年至今,一共有27位发言人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诠释中国政策。

“问不倒”的发言人是怎样“炼”出来的?外交部发言人制度是如何从“没有座位的发布会”发展为“全天候接受提问”的?首场发布会:三句话,七分钟这是一场没有座位的发布会,时任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发表讲话,这也是他主持的唯一一场发布会傍晚时分,北京国子监一所美术馆里,一场简单而热闹的招待会正在举行。

发言席的一侧,83岁的齐怀远,拄着拐杖,拒绝工作人员为其搬来座椅,73岁的李肇星轻轻挽着他的胳膊。

站在最外侧的是62岁的孙玉玺,和他隔得不远的是同为“50后”的沈国放。

音乐声响起,“60后”秦刚、洪磊以及“70后”华春莹走过去,把他们请上台。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外交部发言人。

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亲历了外交部设立发言人制度的过程——首场新闻发布会是一场没有座位的发布会。

那是1982年3月26日,在外交部主楼的门厅,面对七八十位中外记者,时任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针对苏联勃列日涅夫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发布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简短声明,历时7分钟,李肇星担任现场翻译。

多年之后,钱其琛在《外交十记》中回忆,声明念完后,没有提问,也不回答问题。

“这是我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主持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也是最后一次。

”钱其琛说。

此后,外交部发言人制度正式启动,一般由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轮流担任。

李肇星当年在筹备会上建议,是否把司长叫发言人、副司长叫副发言人?“老钱(当时我们对领导的称呼就这么亲切随便)说:算了,越简单越好,都叫发言人。

”李肇星说。

1983年,外交部设立了发言人制度。

这一年的3月1日,接替钱其琛担任新闻司司长的齐怀远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行了首场新闻发布会。

198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的李金华成为外交部首位女发言人。

迄今为止,在27位发言人中,共有5位女发言人。

从“只说不答”到“来者不拒”创纪录的一次,发言人在60个小时里,回答了各国记者2000多个问题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教授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外交部发言人制度经历了从单向发布到双向互动、从单一发布到多种渠道发布、从传统媒体发布到多媒体发布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刚刚开启改革开放的大门,各国常驻记者大概只有百人左右。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首席记者吉米说,在外交部举行首场发布会之前,只能依靠中国官方媒体获取信息。

还有外国记者回忆说,当时发稿需要去北京的电报大楼。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设立之初,每周举行一次记者会,只主动发布,不答问,现场翻译用交传,后来改为每月第一周发布会上现场答问。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记者会增加为每周两次,接受提问,翻译方式改用同传。

此后,取消了对记者提问次数的限制,直到没人提问发布会才结束。

上世纪末担任发言人的孙玉玺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发布厅里,他最长经历过2个小时40分钟的发布会。

发布厅之外,创纪录的一次是1999年5月。

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后,孙玉玺随专机飞抵贝尔格莱德,在60个小时回答了各国记者2000多个问题。

跨入新世纪后,信息化迅猛发展,互联网颠覆了媒体获取信息的传统渠道。

与此同时,中国逐渐迈入世界中心舞台,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的立场主张。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与时俱进”,设立了24小时值班手机,全年无休接受媒体的提问,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回应媒体的关注。

20XX年9月,例行记者会改为每个工作日一次,外交部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每天举行记者会的外交部门。

路透新闻北亚区总经理杜纳德对此印象深刻,他告诉北青报记者,这意味着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更加公开。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外交部又在部委中率先开通了微博、微信,记者会和发言人谈话内容在第一时间用多媒体手段发布。

如今,外交部记者会不只是记者的“专利”,也对普通民众开放。

仅20XX年,就有120余批、4000余人次旁听记者会,包括政府官员、社会团体、热心网民等各界人士。

外交部还会定期举行公众开放日,民众可以和发言人“零距离接触”。

“问不倒”的背后发言人“潜水”看网评、刷微博,还有“年轻、能干、不可缺少”的“小伙伴”为他们提供智力支持和西方国家职业化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相比,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更多是职务化的。

以外交部发言人为例,基本上由新闻司司长、副司长担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发言人专业性要求的降低。

北青报记者梳理对27位外交部发言人的公开报道发现,他们都具有优秀的外语技能,在担任发言人前有丰富的外交经验和驻外使馆工作经历,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作为发言人,要做到接住各国记者的“出招”,既需要知识的积累,也需要对政策的把握,只有全面地熟悉政策以及其背后的考量,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网络也是发言人常用工具之一。

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发言人表示,他们会看网站的评论,会上微博,但是“潜水”居多。

“公众看到的是发言人在台上的表现,但看不到的是幕后还有许多人、许多部门在支持。

”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司长秦刚说,发言人的一天有“四部曲”:了解信息、思考可能的提问角度、制定答问要点、回答问题,外交部各个司局和其他部外单位都为发言人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

在日常工作中,和发言人形影不离的是新闻司发言人办公室团队,秦刚用“年轻、能干、不可缺少”形容“小伙伴们”。

在繁华的朝外大街,发言人办公室的灯光经常彻夜亮着,这个团队在24小时跟踪国际地区的重大事件及媒体的报道。

每天上午,发言人都要和团队一起讨论。

作为发言人,沟通技巧和形象仪表同样重要。

据发言人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会邀请新闻传播方面的学者、中央电视台化妆师等专业人士给发言人“支招”。

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华春莹告诉北青报记者,她曾经向高级化妆师徐晶老师“请教”化妆技巧,还让服装设计师朋友为她的着装提供建议。

发言人不追求“明星效应”发言人不是即兴表演的演员,也不是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答卷,必须掌握两条:说我知道的,说我可以说和应该说的对公众而言,外交部发言人是了解中国外交政策最直接的窗口。

在网站论坛上,发言人的言论经常成为讨论热点,有叫好的,有编“段子”调侃的,也有“拍砖”的,甚至有人给发言人寄过钙片,意思是发言人在有些问题上表态太“软”。

外交部第21位发言人刘建超此前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曾经表示,外交不能搞成“出气外交”,因为出气并不一定能办成事。

程曼丽说,外交部发言人代表国家发声,并非个人行为,在这背后有国家机制、发布制度的安排,如何发言是政策研究和信息获取分析的结果。

在民间,人们往往会对发言人富有个性的回答津津乐道。

但在李肇星看来,发言人不是即兴表演、追求自我表现的演员,也不是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答卷,必须掌握两条:说我知道的,说我可以说和应该说的。

秦刚也认为,记者会不是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不追求所谓“明星效应”。

“发言人要爱国、通晓内外、找准定位,要牢记大我,忘却小我,底气才会更足,表达才会更准确自如。

”秦刚说。

不过,在严格把握政策的前提下,在面对棘手、刁钻的问题时,很多发言人都会选择用灵巧的方式“四两拨千斤”。

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一次记者会上李肇星回应各方对邓小平健康的关注,称其身体很好。

一位外国记者问:“邓小平是在家里还是在医院拥有这良好的健康状况?”李肇星幽默地说:“一个具有普通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应该住在哪里。

”2.0时代:发言人如何再出发?在一些重大方针政策和事件上,可以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进行深度解读,跨部门合作也将越来越多过去,外交部记者会是外界能够听到中国声音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

如今,信息发布有了越来越多的手段和平台。

在2.0时代,发言人制度会如何发展?在程曼丽看来,发言人和记者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依然会被保留。

从发言人角度看,这种能看到面孔和表情的交流能够增加传播亲和力;对记者而言,可以直接得到信息回馈,而且有现场感。

“同时也要考虑到新媒体时代,如何优化新闻发布机制,如何使用让公众更能接受的方式。

这需要打一套组合拳。

”程曼丽解释,在一些重大方针政策和事件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受众,需要的不仅是简单的信息发布,可以利用网站、微博、微信进行深度解读,以进行更有效对话、消除误解偏见。

1983年外交部建立发言人制度后,中央提出建立全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国家统计局、外经贸部等部门发言人先后走上前台。

20XX年非典疫情发生后,由于新闻发布不及时,造成民众恐慌,此后中国政府开始制定信息公开条例。

今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强调,要完善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

程曼丽认为,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涉及跨部门合作,例如食品安全、东海防空识别区等,在对外发布上也应该形成合力,使得各个部委部门间有更好的协同互动。

在外交部发言人制度30周年暨外国驻华记者新年招待会上,外交部新老发言人和来自国新办、国防部、商务部、教育部、国台办、卫计委等部门的发言人拍了一张合影,在场的记者笑称,这是中国发言人的“全家福”。

也许,在未来,这样的“全家福”会越来越多。

文/本报记者刘一提问发言人发言人有何挑战?如何减压?北青报:被问到印象最深刻的问题是什么?秦刚:答不好的问题。

洪磊:每场记者会都是全身心投入和精心准备的,因此每个问题都是印象深刻的。

华春莹:一个周五下午,原本是轻松的心情,但第一个问题就是一位西方记者以极其挑衅的口吻攻击中国,我顿时热血沸腾,理直气壮予以驳斥。

会后同事们告诉我,他们当时也都有热血沸腾的感觉。

北青报:发言人通常承受很大压力,如何减压?秦刚:我没有觉得工作是压力,只是比较繁忙。

洪磊:把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是打乒乓球。

华春莹:打网球。

北青报: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秦刚:自己。

没有不好的问题,只有不尽如人意的回答。

发言人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洪磊:我前面已经有24位外交部响当当的发言人,我如何传承好这一棒,在这个岗位上不辱使命,是我天天要面对的题目。

华春莹:回答好每个问题。

既准确传递中国政府的声音,又以大家听得进去、听得懂的方式表达出来。

文/本报记者刘一发言人素描我从来没有跟人吵过架围巾斜搭肩上,笔挺西装,12月14日,颇有“五四青年学生范”的李肇星,借新书《说不尽的外交》发布,与北大学生面谈。

今年73岁的李肇星是外交部第九任部长。

1959年踏入北大,投靠中文系不得被西方语言文学系收留,做过司机梦、记者梦等各种梦,却从没做过外交梦的他,因而一只脚踏入外交的门槛。

1964年,中法建交,李肇星也正式进入外交部。

在《说不尽的外交》中,李肇星回顾了亲身参与的美国炸馆事件、“9·11”恐怖袭击、中美汇率博弈等重大事件,这些信息都是首次披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