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重点高中)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一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一教师资格证是一项专业性的考试,主要用于评估申请人在所申请的教学科目上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针对高中历史学科,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知识和能力,以便有效地进行教学。
本文将介绍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的第一部分知识点。
首先,对于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必考知识点一,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形态。
这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了解这三种社会形态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对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劳动是生产的基础,奴隶主是社会的统治者,社会组织形式以家族制和部落制为主,生产方式以农耕为主导。
教师应该了解奴隶社会的主要特征和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夏朝、商朝和周朝等。
而在封建社会中,封建地主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者,土地所有权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封建地主手中。
农奴和佃农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生产方式以农耕和手工业为主导。
教师需要了解封建社会的典型代表,如秦朝、汉朝和宋朝等,并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过程。
最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成为主导,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导阶级。
生产方式以工业化为主导,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
教师需要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包括清朝末年和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除了对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了解,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一还包括了其他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考生需要熟悉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内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等,同时也需要了解古代科技的发展和贡献。
其次,考生还需要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这些历史人物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等,他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贡献,对于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还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
考生需要熟悉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如夏商周时期的更替、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起、唐朝的繁荣等。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历史学科知识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历史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要点:
1. 历史学科知识:
- 熟悉中外历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各个历史时
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 熟悉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史料分析、历史考察、历
史比较等方法;
- 熟悉历史学科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发展的基本脉络;
- 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能够分析历史事件对当前社会的影
响和启示;
- 了解历史学科教材和参考书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科
的学习和研究。
2. 教学能力:
- 能够制定合理的年度和单元教学计划,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能
力和兴趣特点的教学活动;
- 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讨论、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能够准确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
- 能够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的实践活动,如考察、观察、实
地考察等,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和思考能力;
- 能够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成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内容涉及广泛,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历史学科教育。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哪个历史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A、夏商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2、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哪一个事件不是五四运动的影响结果?A、新文化运动的发展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D、辛亥革命的成功3、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史上的“四大发明”?A、指南针B、火药C、印刷术D、造纸术4、关于辛亥革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C、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D、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的首任大总统5、《汉书·食货志》中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复hc贾者家皆没之”。
这里的“市籍”指的是()。
A、商业活动的合法资格B、商人家庭被没收财产C、商人被禁止从事商业活动D、商人家庭被强制分迁6、《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对国家大事的看法。
其中,“戎”指的是()。
A、外交活动B、祭祀活动C、战争D、农业耕作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农业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
B、汉代推广耕夫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C、唐代实行的均田制根除了土地兼并现象。
D、宋代农业实现了从人力为主到畜力为辅的转变。
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成就:A、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B、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总结农业、手工业、酿造等技术的著作。
D、戊戌变法试图通过学习西方制度实现国家的近代化。
9、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洋务运动D. 戊戌变法 10、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以下哪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制度?A. 郡县制B. 三公九卿制C. 官僚制D. 科举制11、《新全球史》指出:“世界上大多数古老的文字都已消失,但字母文字却成为了书写的主要形式。
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1)课程目标2)知识与能力3)强调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4)认识;理解;掌握5)过程与方法6)强调历史认识的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科学素养、科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是课程目标的闪光点7)通过……的过程,知道/了解/掌握/进一步掌握……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兴趣、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10)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11)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12)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包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13)培养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14)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15)陈述性知识+树立正确意识/正确理解地理环境和文明特征间的关系16)影响高中历史教学的几个史学观点17)唯物史观18)全球史观19)文明史观20)现代化史观21)比较史观22)高中历史教学史学方法23)人本主义史学观点24)科学主义史学观点25)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26)史料问题27)分类28)文献史料:以纸张为载体,如官私史书、地方史等;以电子媒体为载体,如数据库等29)实物史料:历史人类的遗存,如遗迹、遗物、遗址等、30)口述史料:神话故事、回忆录、史诗31)历史教学引用文献资料32)作用33)作为补充材料,丰富教科书的内容,说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领会,提高教学效果;34)适当引用文献资料,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史料的能力,使其学会“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35)可以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性和生动形象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6)方式37)选择典型文献资料,不引用原文,而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将文献内容进行讲述38)直接引用文献资料原文39)可以在课前或课后,配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印发或在墙报上刊登一些文献资料,让学生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回顾联系,加强学习效果40)注意的问题41)以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标准为依据42)创设良好的历史情境43)要求教师能够使用精当的史料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串联,在没有结论的前提下提供资料去分析44)要精选典型,贴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取45)充分运用教科书已有的史料,鼓励学生自己去搜集史料46)重在活用各种史料,帮助学生感知历史,正确理解历史47)使学生获得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即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严肃科学性、严密逻辑性、高度思辨性的基础人文科学48)口述史料引用时要注意的问题49)选材上力求真实50)选用上力求典型51)围绕选用的口述史资料做好辅助解读的工作52)做好相关记录并加以总结53)历史证据意识的培养54)教师应尊重史实,处理好史证、史实、史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感染、影响学生;55)注重以历史教科书为凭据进行史证教学。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史记·周本纪》载:“平王立,东迁洛邑,辟戎寇。
”与这一记载直接相关的史事是()。
A.周武王实行分封制B.周幽王烽火戏诸侯C.周公旦东征平殷乱D.周厉王时国人暴动参照答案B2.图1是汉代画像石的纪念邮票,牛耕犁头的主要材质是()。
A.石质B.木质C.骨质D.铁质参照答案D3.郭沫若曾撰写楹联称颂古代的一位诗人:“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位诗人是()。
A.屈原B.杜甫C.王维D.李白参照答案B4.《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曹操“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
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这里所说的“田官”的主要职责是()。
A.推行屯田B.分配土地C.招兵买马D.运输粮食参照答案A5.图2所呈现的社会现象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①促进江南经济的开发;②加速北方民族大交融;③确立南方经济重心地位;④完成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参照答案A6.古人云:“成由俭,败由奢。
",下列帝王属于前者的是()。
A.宋徽宗B.唐玄宗C.汉文帝D.汉武帝参照答案C7.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官署是()。
A.理藩院B.宣政院C.御史台D.枢密院参照答案B8.图3~图5均出自中国古代的一部名著,这部著作是()。
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参照答案C9.梁启超说,中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与引文直接相关的史事是()。
A.虎门销烟B.永安建制C.甲午战争D.同盟会成立参照答案C10.图6是民间画币沈蓉圃绘制的包括程长庚、谭鑫培、杨月楼等著名演员在内的《名伶十三绝》,该画反映了()。
A.风俗画在北宋十分兴盛B.写真画在明朝臻于极致(选项不确定)C.徽剧在乾隆年间风光一时D.京剧艺术在晚清走向成熟参照答案D11.蔡元培在幅挽联中写道:“为地方兴教养诸业,继起有人,岂惟孝子慈孙。
高一历史简答题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简答题知识点归纳历史是一门关于人类过去的学科,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人类的文明成就。
历史课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简答题,需要对某些历史事件或知识点进行回答。
在高一历史课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
1.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早期文明:- 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阶段,人们使用石制工具。
- 农业革命是人类从狩猎采集为主转向农耕生产的重要转变。
- 两河流域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古代苏美尔人创造了最早的文字。
- 埃及文明在尼罗河流域兴起,发达的农业和建筑技术使其成为古代文明的中心。
2.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拥有众多城邦,雅典是其最重要的城市,民主政治在此诞生。
- 古罗马是古代欧洲最伟大的帝国,其法律、建筑和军事战略对后世影响深远。
-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扩张使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交融。
3. 中国古代社会:- 夏、商、周是中国古代三大朝代,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是奴隶制度的繁荣时期。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和列国纷争时期。
-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权的中央集权制度。
4. 中世纪欧洲:- 贵族制度和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基础,地主和农民之间形成了严重的等级制度。
- 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和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天主教会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 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徒对伊斯兰教圣地的远征,对欧洲产生了重要影响。
5. 近代历史:-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人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成为其特点。
- 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社会的起点,机械制造业替代了手工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科学革命对人类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启示了人们以理性和观察为基础的思考方式。
以上只是高一历史课程中的一部分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认识到历史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背简答题
简述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导学案的主要作用。
(1)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可以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更多关注学生怎么学,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教学理念。
(2)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有效教学。
(3)有利于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加强沟通能力。
(4)导学案在设计时将需要解决问题按照从容易到难的结构排列,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材施教。
简述历史习题中的主要作用1.历史习题是历史教科书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2.历史习题是历史教师掌握学习基本学习情况的途径。
3.历史习题是中血红色呢个理解和巩固知识、把握重难点、建立知识体系,掌握技能,培养自学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训练思维的主要载体。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组织以学生为主体活动,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1.教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活动的本位、重点,以调动和发挥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实质性线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中心展开。
2.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活动效果,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进行指导。
3.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联系和运用知识,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和技能。
简述高中与初中历史教学链接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在备课环节高度关注初、高中历史学科在内容和体系上的衔接,在备课环节上要深下功夫进行钻研。
2.注重初高中知识结构层面的衔接,做到举重若轻、主题突出。
3.注重初高中历史教学理论层面的衔接,做到高低得当、逐步推进。
4.注重初高中知识体系层面的衔接,重视和落实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5.注重初高中在教学方法层面的衔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基本能力和思维习惯。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以下哪项不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实验法D. 史料分析法答案:C解析:高中历史教学通常侧重于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学习和理解。
讲授法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讨论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史料分析法则是通过分析和解读历史资料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而实验法主要用于自然科学领域,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理论或发现新知识,不适用于高中历史教学。
2.题目: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首次实现了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制度?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元朝答案:A解析: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秦朝,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汉朝、唐朝和元朝都是在秦朝之后的历史时期,且都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并非首创。
3.题目:下列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B.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C. 文艺复兴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D.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其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近代欧洲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但文艺复兴并非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而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4.题目:在《史记》中,关于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 实行分封制,巩固王权B. 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发展D. 血缘关系在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答案:C解析:《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A. 百家争鸣B. 独尊儒术C. 魏晋玄学D. 宋明理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选项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选项A正确。
选项B,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但这一举措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与思想解放相悖,故选项B错误。
选项C,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探讨有无、本末、体用、言意、一多、动静、名教与自然、圣人有情无情、声无哀乐、言不尽意等形而上学问题,但并未形成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故选项C错误。
选项D,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宋明时期的特殊形态,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为主要代表,强调天理、良知等概念,但同样未形成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故选项2、某校高中历史教师在讲授“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他可能会引用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苏格拉底B. 普罗泰格拉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主张。
选项A,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而非“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项A错误。
选项B,普罗泰格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故选项B正确。
选项C,柏拉图强调“理念论”,认为理念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是事物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据,并非“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项C错误。
选项D,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逻辑和理性,但并未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项D错误。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关于科举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隋朝开创B. 唐朝完善C. 宋朝发展D. 清朝废除答案:D解析:本题要求选出关于科举制说法错误的选项。
选项A,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故A项说法正确。
选项B,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故B项说法正确。
选项C,宋朝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宋太祖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故C项说法正确。
选项D,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清朝时期科举制并未废除,故D项说法错误。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其基本内容是()。
A. 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B.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C. 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农民使用D.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
选项A、B、D,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同时,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团结中农,保护中农的土地及其财产不受侵犯,并明确规定了彻底平分土地的原则,即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故A项“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表述不完整,B项“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表述正确,D项“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表述不全面,排除A、D项。
选项C,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农民使用是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
本文档旨在总结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知识重点
以下是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重点:
1. 中国古代史:包括黄河文明、封建社会、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 世界史:包括古代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欧洲中世纪、近现代史等重要历史时期的内容;
3. 中国现代史:包括晚清时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内容;
4. 世界现代史: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历史事件及对全球影响的内容。
教学能力重点
以下是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能力重点:
1. 教学设计能力:根据不同的历史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
计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2. 教学方法能力: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
实践等,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3. 评价能力:能够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研究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4. 学科知识更新能力:关注历史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
新自己的学科知识。
希望本文档对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师和学生能够提供帮助,促进
历史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升。
总字数:162。
高中历史知识汇总(简答、分析题必备)
高中历史知识汇总(简答、分析题必备)一、中国古代史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客观上适应了地主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需要。
从政治上讲,为完成和巩固统一,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需要建立专制集权的国家;从经济上讲,封建的经济基础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都需要一个强权来保护自己。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二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其积极作用是主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北宋以后,消极方面日趋突出。
到了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的明清时期,专制主义发展到极限,其消极作用占支配地位,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治乱兴衰的原因古代中国出现兴、治局面的原因,大致有:前朝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部分地调整了生产关系;当朝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居安思危;王朝初期,社会经济残破,统治者又慑于农民战争的威力,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秩序安定;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的政策,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流频繁。
衰、乱之世的出现,也有其原因: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腐败。
这又具体表现为皇帝不理政事,重用奸佞;宦官、外戚专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等。
从地方势力来讲,由于分散性的封建经济的存在,地方割据势力恶性膨胀,在中央集权不力的情况下往往作乱叛上。
3.变法改革失败原因变法改革其结局往往是失败。
究其原因主要是:(1)王朝中后期,年深日久,政权建设、典章制度、权益分配已根深蒂固,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势力盘根错节,保守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2)王朝中后期要在不改变封建王朝的根本制度的情况下进行某些政策和具体制度的调整及利益再分配,必然会遭到旧制度和旧势力的顽强抵抗。
4.国家统一与分裂的成因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国家统一是主要趋势: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大。
历史(重点高中)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历史(重点高中)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作者:————————————————————————————————日期:第二部分: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二章: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设计第一节: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原则考点一:教学原则确定的依据1.历史教学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
A.史论结合原则B.重点突出原则C.系统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答案】:A。
2.什么是教学原则?确立教学原则的依据是什么?【答案】(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2)教学原则的确立依据①总结和概括教学经验。
②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③依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
④依据古今中外的有关研究成果。
3.历史学科的特点是什么?【答案】(1)过去性是历史知识的最根本特征,即历史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的全部实践活动,指的是过去的人和事。
这种过去,从本质上讲都是历史的陈迹。
历史不能重复出现,不能通过任何途径如实验室的“观察”或“实验”使其重复出现。
历史知识过去性的特征又决定了它具有间接性特征。
我们所学习的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只能间接认识,无法直接体验。
即使历史研究也不可能“复原”历史全貌,只有尽最大努力去追求真实,“贴近”历史。
(2)具体性是历史知识的显著特征,即任何历史知识都有着具体内容,是由时间、空间、条件、经过、人物及其活动等具体要素构成的。
这主要表现为:任何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空间和条件;任何历史事件都是有头有尾、有实际情节、有具体经过的;任何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人物及其活动。
(3)综合性,即历史是包罗万象的。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都是历史学研究的对象。
马克思曾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历史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两部分。
教资中学科二《历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资中学科二《历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汇总
以下是教资中学科二《历史知识与能力》的简答题汇总:
(1)请简述古代中国文明的几个重要阶段。
答:古代中国文明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包括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周朝的封建制度建立、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以及秦汉统一和统治。
(2)解释“夏商周”的演变过程。
答: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并建立了封建制度;商朝继承了夏朝的文化和制度,发展了商代的商业和手工业;周朝则取代了商朝,建立了封建制度的巅峰,并创造了“天命”思想。
(3)谈谈西周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答:西周时期是周朝的黄金时代,其特点包括帝王宗族制度的确立、封建制度的发展、文化繁荣和礼制的形成。
西周时期的影响
包括奠定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基础、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对后世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简述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方式和影响。
答: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方式主要包括使节贸易、婚姻联姻、贡献和屈辱。
中国的对外交往对世界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
以上是教资中学科二《历史知识与能力》的简答题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历史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XXX《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重点
1、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
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主要历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革命史观2、史学研究理论——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理论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2)阶级斗争理论(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史学研究方法(1)基本方法:史料的搜集、考订和编次(考据法)(2)历史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历史比较方法、口述史学方法、计量史学方法、心理史学方法、生态史学方法、社会史学方
4、论证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中学历史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包括以下内容:要学会区分史料和史实,学会区分史实和结论,要懂得鉴别史料的基本方法,孤证不立由若干证据组成
证据链方可成立,常常是史无定论5、历史表述方法:长编法(创于北宋XXX)和类叙法(始于班固《汉书》)
1、教学设计:
以传播理论、研究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2、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历史学科是高中重要的学科之一,通过历史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历史学科里,有很多的知识点和能力考点需要掌握。
以下是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的归纳:
一、中国古代史
1. 从新石器时代到秦朝的演变过程
2. 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不利因素
3. 秦汉之际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变革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
5. 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所达成的巨大成就及其贡献
6. 五代十国及宋金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特点
二、中国近现代史
1. 鸦片战争及中西交流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失败
3. 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危机与振兴
4. 辛亥革命的政治和思想影响
5. 民主革命的失败与中共的兴起
6. 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经济政策
7.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三、世界史
1. 古代文明以及古代帝国的兴衰
2.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宗教、经济分析
3. 现代欧洲的政治、宗教、经济分析
4.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及启示
5.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原因及影响
6.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及国际关系
以上只是基本的知识点和能力考点归纳,每个知识点都需深入学习及理解相关历史事件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等方面。
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更好地把握关键点,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历史文化名人”?A、孔丘B、司马迁C、李白D、苏轼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哪一项经济政策被错误地认为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A、土地改革B、公私合营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3、题干: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的事件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C.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确立D. 宋代商业繁荣和城市化进程加快4、题干:关于《史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B. 包含了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文体C.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5、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强调以法治国,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6、下列哪位是汉代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从而奠定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A、孟子B、董仲舒C、荀子D、朱熹7、potassium 离子和 nitrate 离子的化学式分别是 _______ ,它们组成的化合物在水中溶解时,溶液呈现什么性质?A. K⁺, NO₃⁻; 酸性B. K⁺, NO₃⁻; 中性C. K⁺, NO₃⁻; 碱性D. K⁺, HNO₃; 弱酸性8、以下哪种教育哲学流派主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自发活动来组织教学内容和方法?A. 实用主义教育B. 传统主义教育C. 建构主义教育D. 素质教育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历史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以下哪项不是这次改革的内容?A. 教学内容的民族化B. 教学方法的现代化C. 教材编写的统一化D. 历史观的教育 10、关于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 史料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B. 史料教学应该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C. 史料教学应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的史料D. 史料教学可以完全取代历史教材的教学功能11、秦汉时期,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主要特点是()。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高级中学)一、考情综述(一)考试内容在《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考试内容模块及要求。
考试分为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四大内容模块,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从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学科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部分的考试内容不仅包括对历史基本线索、历史基本史实、历史发展时代特征及历史文明主要成果的掌握。
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掌握、历史信息的获取分析以及历史课程基本理论、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等相关内容。
从真题来看这些内容全部有所涉及,由此可看处学科知识的考核范围相当广泛。
与《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大纲相比,高级中学的大纲更加提高了对考生的要求。
考生需在此进行特别注意,关键点如下:2.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考察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三部分。
教学设计能力突出考察以下内容:教学目标的表述、学习需求的分析、重难点的准确确定、历史教材的分析、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的选择。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高级中学大纲要求相较于初级中学大纲要求更加强调准确确定重难点的能力及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突出考察以下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历史情境的创设、历史内容的表述、学习活动的组织、正确思想导向的坚持及教学资源的整合。
其中高级中学特别强调客观分析历史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及意义的能力、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能力。
教学评价能力突出考察以下内容: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评价、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功能、分类及运用)的掌握、教学反思。
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在教学评价部分的要求完全一致。
(二)试卷结构教师资格笔试考试的考试时间统一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大纲规定的试卷结构如下:行考核,而实际考试中也是如此进行的,实际考情与大纲要求保持一致。
其具体分布情况为:学科知识与能力模块内容是单项选择题考察的主要内容,占90%以上的比重;3道简答题中一般会出现1-2道学科知识题目;材料分析题的考核形式中至少有1道题考查学科知识与能力。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章节题库-第3章 教学实施【圣才出品】
第3章 教学实施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教学最主要、最根本的教学原则是()。
A.史论结合原则B.重点突出原则C.系统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答案】A2.对于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法令条约和科技文化等内容,一般采用()。
A.概述法B.讲解法C.谈话法D.图示法【答案】B【解析】由于这类内容的知识性强,情感因素少,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以简明通俗的语言,配合图表等辅助手段,进行清晰的解析和论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新课程不提倡的学习方式是()。
A.接受式B.理解式C.自主式D.合作与探究【答案】A【解析】接受式学习方式指学习者把以现成的定论的形式呈现给自己的学习材料,与其已形成的认识结构联系起来,以实现对这种学习材料的掌握的学习方式。
它是传统课程的主要学习形式。
4.高中历史的“结果性目标”的“三个水平”指的是()。
①了解水平②理解水平③应用水平④内化水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是高中历史的“结果性目标”的“三个水平”,三者呈递进关系,相互影响。
二、简答题1.简述历史教学方法组合运用依据。
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运用。
选择教学方法时,需要注意学生实际、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条件。
历史教学方法组合运用的依据有: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的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其次,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最后,老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
2.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1)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等。
3.简述历史课堂结束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重点高中)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作者:日期:第二部分: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二章: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设计第一节: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原则考点一:教学原则确定的依据1.历史教学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
A.史论结合原则B.重点突出原则C.系统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答案】:A。
2.什么是教学原则?确立教学原则的依据是什么?【答案】(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2)教学原则的确立依据① 总结和概括教学经验。
② 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③ 依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
④ 依据古今中外的有关研究成果。
3.历史学科的特点是什么?【答案】(1)过去性是历史知识的最根本特征,即历史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的全部实践活动,指的是过去的人和事。
这种过去,从本质上讲都是历史的陈迹。
历史不能重复出现,不能通过任何途径如实验室的“观察”或“实验”使其重复出现。
历史知识过去性的特征又决定了它具有间接性特征。
我们所学习的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只能间接认识,无法直接体验。
即使历史研究也不可能“复原”历史全貌,只有尽最大努力去追求真实,“贴近”历史。
(2)具体性是历史知识的显著特征,即任何历史知识都有着具体内容,是由时间、空间、条件、经过、人物及其活动等具体要素构成的。
这主要表现为: 任何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空间和条件;任何历史事件都是有头有尾、有实际情节、有具体经过的;任何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人物及其活动。
(3)综合性,即历史是包罗万象的。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都是历史学研究的对象。
马克思曾说: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历史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两部分。
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仅仅指的是人类史。
人类历史发展本身的丰富多样性,决定了历史知识具有综合性特征。
历史知识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阔,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等。
现代著名文学家王蒙说过“一切学科都是历史学科的分支。
”历史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知识,是知识的海洋。
(4)科学性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特征,即我们所学习的经过科学整理的历史知识并不包括以往一切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而仅仅包括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选择、分析并作出正确的解释、说明之后的这一部分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它们是客观真实的,是能够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的。
考点二: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原则1.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原则有哪些?【答案】:(1)史论结合原则(2)突出重点原则(3)直观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2、简述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事史论结合?答案:史论结合原则是历史教学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则,在历史教学中,首先必须详细的把握和讲清基本事实,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知材料,为正确分析,得出结论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其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基本史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史论结合必须做到史实讲述中寓有观点,观点分析中不离史实,要反对只讲理论观点,而不注意讲述基本史实;或者只讲基本史实而不注意讲理论观点的做法。
3.在历史教学中,贯彻重点突出原则必须做到哪几点?【参考答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首先要确定重点。
一般而言,在教材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作用的史实,构成了历史发展基本内容的史实,对联系当前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都属于重点。
在历史教学中,贯彻突出重点的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分清主次,详略得当。
(2)点面结合,互为补充。
(3)围绕重点,补充材料。
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考点一: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模式1.什么是教学模式?将模式一词最先引入到教学领域,并加以系统研究的人,当推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
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
”实际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从而失去了理论色彩。
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
因此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2.教学模式的类型有那些?【答案】:1 、信息加工教学模式2、个性教学模式3、合作教学模式4、行为控制教学模式3.教学模式的结构是什么?【答案】:1 .理论依据2.教学目标3.操作程序4.实现条件5.教学评价考点二: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方法1.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
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2.常用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答案】:1、讲述法2、讲解法:解释和比喻,分析和综合,类比与对比3、谈话法4、图文示意教学法5、学习发现法6、讨论法3、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案】: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其基本要求包括:① 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② 讲究语言艺术③ 善于设问解疑,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④ 恰当地运用板书。
⑤ 讲授过程中辅之以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使之与讲授相互补充,克服讲授法的弱点。
第三节: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设计考点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1.教学设计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2.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1)问题情境体现文化底蕴,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现各学科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通过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展示,体现各学科学习对自然、历史文化及人类自身的关注和热爱;通过各学科故事或各学科史的讲述,培养学生对各学科学习的兴趣;通过对科学研究,特别是各学科研究工作中的伟大人物介绍,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个性。
(2)教学设计体现现代教育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教育规律的基础规律和基本观点.在反映各学科教学观念的案例中,执教者抓住其中能说明问题的“亮点”展开,并加以分析,进行教学设计。
(3)学习过程的设计体现自主精神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精神的充分发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的“讲———学———练”模式,强化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学———讲———练”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事实上,学生的自主精神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活动来体现的,可采用实验、尝试、猜测、讨论等方式进行。
(4)知识建构体现渐进过程。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的认识程度的深入,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
(5)课件制作体现动态交互。
在新理念下,计算机课件制作除了要求使用新的技术,体现真实、美观、动感外,特别强调它的交互性,所用数据可以修改,使课堂成为实验室;学生可上机设计并操作,还留有课后进一步实验、探索、研究的余地。
3.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案】:基本要求集中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意体现各学科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关注具体各学科内容的特点。
一方面,在职业高中各学科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编写中,应将各学科的文化价值渗透在各部分内容之中,并采取多种形式,如与具体各学科内容相结合或单独设置栏目作专题介绍;列出课外阅读的参考书目及相关资料来源,以便学生自己查阅、收集整理.另一方面,要注意新理念、新内容在职业高中各学科教学素材编写上的特殊处理.例如,算法是职业高中各学科课程中的新内容之一.在设计教学素材时,要注意突出算法的思想,提供实例,使学生经历模仿、探索、程序框图设计、操作等过程,从而体会算法思想的本质,而不应将算法内容单纯处理成程序语言的学习和程序设计.同时,教学素材的设计还要注意在能够与算法结合的课程内容中,融入用算法解决问题的练习,不断加深学生对算法的认识.此外,应把“各学科探究”、“各学科建模”和“各学科文化”等新的学习活动恰当地穿插安排在有关的教学内容中,并注意提供相关的推荐课题、背景材料和示范案例,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活动,完成课题作业或专题总结报告.(2)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在各学科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a.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b.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对学好各学科非常重要.c.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和各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化,职业高中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在发生变化,教学要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教学素材的选取应注意体现各学科的本质,关注与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现实,注意适度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