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历史学科特点

合集下载

聚焦历史学科特点 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聚焦历史学科特点 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聚焦历史学科特点实现学科育人价值作者:李树全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2年第06期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丰富、多元、详实的内容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古今中外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很多都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慧,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是很好的育人素材。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聚焦学科特点,挖掘对学生成长有益的因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但教师如若罔顾历史学科的特点,空谈所谓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很难对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的,也难以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

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从六个方面谈一谈聚焦学科特点、挖掘学科育人要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法。

一、落实整体意识,培育家国情怀从分散走向整体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

新航路开辟以后,人类历史逐渐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特别是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外历史的内在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洞察力和使命感,使学生能够从整体角度思考人类的命运,并进一步思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从而对国家、民族产生真挚的情感。

如果教师忽略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体特点,学生的历史认识就是碎片化的,不利于他们产生真挚的情感,也不利于他们产生深厚的家国情怀,甚至会使他们对历史产生错误的认识。

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可以将鸦片战争时期中外历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

鸦片战争时期的世界工业化潮流汹涌澎湃,世界联系十分密切,而当时的中国日益走向封闭,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清政府还沉醉在“天朝上国”的梦幻中。

学生通过学习就会认识到:一个民族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我封闭,不能罔顾世界发展大势。

联系今天,学生也会进一步思考,他们就会认识到:无论在何种情況下,中国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绝不能走自我封闭的老路。

在中外历史联系中,学生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情感自然而生,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吗?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关注当时的世界发展潮流,学生对鸦片战争可能会缺乏深刻、全面的思考,更不可能从历史的角度思考今天、展望明天。

历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历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引言概述历史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通过教授历史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过去的事件,从而更好地认识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的角度来探讨其内涵和方法,以使教师和学生们对历史教学有更深入的理解。

正文内容一、历史教学的特点1.传承性:历史教学作为一门学科,负责传承和传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遗产。

同时,历史教学也需要提醒学生们珍视历史文化,并通过历史事件的教学来启迪他们的思想。

2.多样性: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3.重视文献资料:历史教学需要依赖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包括书籍、图片、文字、音视频等。

教师需要融合不同类型的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全面和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学科交叉性: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需要将历史与地理、政治、经济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以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结果,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历史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现实社会。

二、历史教学的规律1.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历史教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逐渐提升教学内容的复杂性。

从简单的历史事件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将不同事件连接起来,并形成整体的历史概念。

2.情感导入,引发兴趣:历史教学需要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情感和热爱。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演绎历史人物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使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3.知识与方法并重:历史教学需要既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由它的内容和社会功能决定的。

历史课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即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社会功能是“借鉴历史、资治育人”,“服务现实,创造明天”。

具体说来,有如下特点。

(一)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

它是很早就出现了的。

自古以来,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历史学家。

他们记载了他们认为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也表述了各种史学思想、观点以及治史的方法。

这些从不同角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所作的记录,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

直至马克思、恩格思的时候,才第一次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从而提示了各种社会经济形态循序渐进的一般过程。

因此,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去观察、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所得出的结论是科学的。

论和史是高度一致的。

(二)一度性(过去性)历史课讲授的内容都是过去的事物,具有一度性,不可能再现、重演。

历史本身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过程,研究它,只能凭借历史遗迹、遗物、文物资料和文字记载,因此研究历史应尽可能多地搜集掌握史料。

以接近客观实际,求得历史的真实。

这种研究的间接性,就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又为我们的历史教学带来别的学科所不可能具有的优点,例如它对我们培养和发展学生们的想象力来说,就是极为有益的。

(因为在进行对历史现象的想象时,这种想象要尽量符合历史的真实,与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想象是不同的。

)(三)具体性历史上出现的事件、人物和现象都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事件人物和现象,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我们认识事物就是从认识事物的个性或特殊性开始。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历史学科特点

历史学科特点

历史学科特点、新课改理念及评课关注点——顾志跃等编著《如何评课》读书摘记一一、历史学科特点1、历史学科课程定位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历史学是研究这一过程的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学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中学历史课程是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培育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2、历史学科的特点(1)存在形式的过去性。

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它不能重演,也无法实验,人们只能通过文字、实物、图片、电影等直观教具,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概括的东西具体化,用语言的记述将历史知识转化为生活的画面,让学生间接认识或感知历史。

正是由于这样,历史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很大的创造空间。

(2)认知结构的多样性。

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因此,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认知途径灵活多变,不应从单一的角度去认识历史事件,而应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认识和思考。

认知结构的多样性表现为整体性、因果性和发展性。

A、整体性。

历史是人类在特定时空环境中留下的“足迹”,因此学习历史要从时间、空间、人物三方面去整体把握。

人类活动具有世界性,每个国家都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因此学习历史要扩大视野,把历史事件放到世界背景中去考察、定位,形成对历史发展过程的立体的、整体的认识。

B、因果性。

社会中的每一种变化都是特定原因作用的结果。

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发生有着特定的背景和条件,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的关系。

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题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的能力的手段之一。

C、发展性。

历史是一个连续不断、继往开来的过程,后一个过程总是在前一个过程基础之上的开拓创新;从认识论上看,人们的认识处于发展与深化之中。

历史课堂教学要具有前瞻性,培养学生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总结历史,认识历史的规律,使之服务于现实和未来。

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15篇)

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15篇)

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15篇)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历史教研工作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手段,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改革为重点,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促进历史教研工作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先进地区的教科研经验,把经验落到实处。

针对我区学科师资现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为推进我区素质教育的深化而努力。

二、目标与任务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加强考试改革研究。

以《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推广应用年实施意见》的实施为机遇,以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

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发现和总结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教学范例和先进教师典型。

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

今年我区历史学科的重点调研课题为:《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其对策》。

根据新的教改形势,完善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办法,修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研究学生的历史学科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引导学校建立本学科的综合评价制度。

2、继续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备课质量。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深入学习和研究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深入研究中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做到提前备课,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

借鉴目标教学理论、科学合理地完成各类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与落实。

3、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搞好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改革。

继续带领骨干教师扎扎实实搞好各科的课题研究,吸引青年教师参加,努力使课题研究与培养教师结合起来,与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解决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通过以点带面,分层推进,使广大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科研意识,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立足历史学科特点

立足历史学科特点

立足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历史学是一门科学。

历史学是研究过去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学科,它以事实为基础,以客观规律为依据,通过研究历史资料和历史文献,探究历史事件和历史变革的原因和结果,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因此,历史学是一门科学,需要遵循科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提出科学结论。

第二,历史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尽管历史学是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历史现象,但它依然是一门人文学科。

历史学关注的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历史学还关注人类的行为、思想、情感等,因此历史学涉及到很多人文问题,包括人的自由意志、人的价值观念等,这使得历史学具有了人文科学的特点。

第三,历史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

历史学既包含了人文学科的特点,又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

在研究历史问题时,历史学家需要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方法和理论。

例如,在研究古代社会组织时,历史学家可以借鉴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古代社会的阶级组织和社会结构。

这种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使得历史学更加丰富和复杂。

第四,历史学是一门反思性的学科。

历史学研究的是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过去的错误,避免重蹈覆辙。

历史学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接近真理的方法,通过研究历史,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历史学的反思性使得它具有教育意义,可以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特点。

它通过研究历史事实和历史文献,探究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丰富了人们对过去的了解,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和世界。

历史学还可以为人们提供经验和教训,帮助人们避免重蹈覆辙。

因此,历史学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

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
2 (一)立足历史学科特征提炼历史核心素养 众所周知,“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关键特征。在史学研究范畴,“史”更多指的是“史料”,但是在中学历史教学范畴,“史”既包括“史实”,也包括“史料”。中学生毕竟不是专业研究人员,希望中学生仅依靠对“史料”的分析来学习历史,是非常不现实的,在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近些年来,“史料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达到了深入人心的地步,但恐怕没有一个历史教学研究者或历史教师会认为,“史料”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唯一桥梁、唯一来源。“史料教学”理念的提出,更多的对以往教学中的“以论带史”或“教教材”等诸多弊端的“纠偏”或“补史学习,应该是基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基于史料分析的学习的有机结合。 由此可见,过于强调“史料实证”,恐怕不合常理。可以预料到,“史料实证”的提法或许会给历史教师的思想带来诸多困惑:基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会不会不重要了?历史课会不会要变成“史料为王”的课堂了?以后的历史教学会不会要在“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史料”上下功夫了?,,历史教师思想上的这些困惑显然必须正视,不能回避。个人以为,用“证据分析”比“史料实证”要更科学一些。因为,证据既可以指“史料”,也可以指“史实”。显然,立足“史论结合”这一历史学科的关键特征,“证据分析”成为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应是合理的。 立足证据的历史分析只是实现“史论结合”的一个方面,换句话说,在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时,以何种历史观为指导,在很多情况下,比占有多少证据更为重要。例如,在占有接近或相同的史实和史料的情况下,持不同历史观的研究者,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甚至悬殊的认识,这已成为史学研究的常态。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清末、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及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大致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并逐渐趋于稳定的过程,这其中,历史观的变化是一个关键推手。可以说,历史观是“史学的灵魂”,

浅谈历史学科的特点

浅谈历史学科的特点

浅谈历史学科的特点作者:杨国庆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19期摘要:历史学是中学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正确认识历史学科特点,可以改变以往的偏重于对历史知识和书本现成历史结论的记忆和理解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层次的质疑和独立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科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历史是科学 ;发展性 ;综合性 ;过去性 ;时代性全面准确的认识历史学科特点,对学习历史知识,了解中外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历史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大有裨益的。

以下是笔者在长期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对历史学科特点形成的几点体会:一、历史学是科学历史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学科理论基础,研究对象是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历史运动事实和过程,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具有唯一性和客观性。

历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世界各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点;历史研究是一种旨在探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特殊规律的认识活动。

历史学科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是非常丰富的,它们全面贯穿于历史教材的内容编排之中,时刻指导着师生的教学活动。

历史教学就是把这些复杂深奥的理论让同学们熟悉和应用。

笔者的做法是,先集中讲理论性知识,让正确的认识先入为主,在之后对历史事件,历史概念,评价等历史客观现象进行分析的时候,重点突出理论对历史活动的作用。

经过长时间有意识、有目的的教、学、练等活动,学生逐渐对这些艰涩、深奥的理论不再恐惧。

假以时日,学生就会形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历史具有发展性特点人类的现实与人类的未来本来是一脉相承、彼此衔接而不可分开的。

任何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活动都发生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它们既是过去历史的发展结果,也受制于时代背景,还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产生影响。

基于历史的发展性特点,帮助学生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把所学内容放在历史长河之中,从而在特定的背景下展开新课的教学,也就成了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

聚焦思维品质,落实“四新”改革——“四新”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对策探索

聚焦思维品质,落实“四新”改革——“四新”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对策探索

聚焦思维品质,落实“四新”改革——“四新”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对策探索摘要:在“四新”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以学为中心来推进教学活动,借助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历史教育起到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从而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基于此,本文结合“四新”的理念,对高中历史教学有效对策展开了一番叙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四新;教学对策;思维品质引言:“四新”是指新课程、新标准、新高考以及新教材,为教师开展学科育人活动提供了清晰的依据。

在“四新”的背景下,教师要充分挖掘出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通过打造思维型的课堂,让学生可以在获取历史知识的同时获得理解能力、创新意识、反思能力、探索能力、质疑精神等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落实“四新”的教育理念,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1]。

一、引导跨学科领域学习在“四新”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推进跨学科领域学习的落实,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将历史和数学、政治、经济、道德、地理等方面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可以在跨学科的分析中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脉络,学会用辩证、发展以及联系的目光来看待生活中的事物,从而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历史教育的质量[2]。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辛亥革命》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去了解两个历史事件:清王朝的毁灭以及中华民国的成立,并且能够将两个事件联系在一起,因此笔者引导学生运用政治学科中学到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一观点来解读这一历史事件,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清王朝的固步自封导致了清朝覆灭的必然结局,而旧事物的产生会催动新事物的形成,因此才会给中华民国的成立创造良好的空间。

又比如在引导学生探索唐朝历史的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展开了对杜甫诗词作品的探索,让学生借助杜甫不同时期的作品来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获得人文思想上的熏陶,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由它的内容和社会功能决定的。

历史课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即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社会功能是“借鉴历史、资治育人”,“服务现实,创造明天”。

具体说来,有如下特点。

(一)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

它是很早就出现了的。

自古以来,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历史学家。

他们记载了他们认为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也表述了各种史学思想、观点以及治史的方法。

这些从不同角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所作的记录,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

直至马克思、恩格思的时候,才第一次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从而提示了各种社会经济形态循序渐进的一般过程。

因此,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去观察、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所得出的结论是科学的。

论和史是高度一致的。

(二)一度性(过去性)历史课讲授的内容都是过去的事物,具有一度性,不可能再现、重演。

历史本身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过程,研究它,只能凭借历史遗迹、遗物、文物资料和文字记载,因此研究历史应尽可能多地搜集掌握史料。

以接近客观实际,求得历史的真实。

这种研究的间接性,就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又为我们的历史教学带来别的学科所不可能具有的优点,例如它对我们培养和发展学生们的想象力来说,就是极为有益的。

(因为在进行对历史现象的想象时,这种想象要尽量符合历史的真实,与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想象是不同的。

)(三)具体性历史上出现的事件、人物和现象都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事件人物和现象,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我们认识事物就是从认识事物的个性或特殊性开始。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在历史教学中凸显学科特征,深化素质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凸显学科特征,深化素质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凸显学科特征,深化素质教育【摘要】在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各门学科都在各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推动着新课程的实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历史学科的特点、定位何在?如何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为学生全面、长远的发展服务?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科特征素质教育历史学科是记录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人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行为是如何作用于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

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问题、重要历史人物和各种历史现象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总结历史教训,弘扬民族精神、继承民族文化,而且能够用史学的观点去思考人类同社会、自然的联系,进而关注到整个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历史命运,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因此,历史学科在中学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凸显历史学科的特征,利用历史学科的自身优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引导学生从历史学习中获得历史意识,以史为鉴人类的历史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时间人类创造了日益进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积累了日益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历史连接了过去、现代、未来,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以现实为基础,从过去的史实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独到的历史意识,从而更好地为现在、将来服务。

历史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

历史的借鉴作用体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的观察思考、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从而具备一定的历史意识,这正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历史意识是一种观念和方法,有了一定的历史意识,学生才懂得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才会懂得根据历史的发展规律去研究历史,从而更好地为现在、未来服务。

例如: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用优秀传统文化点亮中学历史课堂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用优秀传统文化点亮中学历史课堂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用优秀传统文化点亮中学历史课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

”2022版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渐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可见,历史教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一、中学历史教育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

初高中阶段正是增强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的重要时期,如何在历史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修养教育渗透,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学科在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密切联系,深度契合。

历史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其内涵博大精深,包括民族精神、人生哲学、传统美德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辉煌成就。

如七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中有“百家争鸣”,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中“两汉的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中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七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多彩的文学艺术”,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有“宋元时期的文化”,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有“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二、历史组实践过程在日常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课堂的点睛之笔,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借助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树立对中华文明的敬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浅谈历史学科的特点与教学方法——历史学科思想认识

浅谈历史学科的特点与教学方法——历史学科思想认识

浅谈历史学科的特点与教学方法——历史学科思想认识以往,中学历史教育的三大任务是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能力和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和规定了高中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

其突出特点在于,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明确提出,同时把政治思想教育拓宽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这样,历史教育目标得到了明显拓宽和完善,为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一、历史学科的特点1.主客观的统一性。

历史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类过去发生的事实;二是指对发生过的事实的记录和研究。

历史上发生过的事实是客观的不容假设,而对事实的记录与研究则往往加上了作者的主观选择与认识。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历史大部分是经过历史学家主观选择出来的,显而易见历史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

作为一门严肃的艺术,历史与其他的学科一样遵循共同的规范或准则,如:信守事实、言之有据,努力探索事实与因果解释的真等。

但史学又与文学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渗透着深刻的人文主义关怀。

从文本的可读性出发,史学家往往在自己的记叙中运用了许多文学家惯用的手法,如生动的细节,包括人物富有感染力的言行、轶闻趣事等。

3.过去性与当代性、前瞻性的统一。

历史课讲授的是过去发生的事实,具有一度性,不能再现和重演,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不仅同认识主体的主观价值观不同而不同,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史书、史料只是丧失精神生命的一堆死材料,必须经过人们的思考、反省、重新体验,才能够赋予史料新的生命,才能影响人们的精神和生活。

所以历史解释、思考具有当代性,他是当代人们的思考,是为了解决当代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是从历史中获得一种思维观念与方法,即历史意识。

有了历史意识,才能理解历史的演进,懂得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根据历史的启示和历史的发展规律来认识服务现实,展望未来。

历史学科知识的特点(两篇)2024

历史学科知识的特点(两篇)2024

引言概述: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通过研究和分析过去的事件、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以了解人类社会的演进和发展规律。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历史学科知识的特点,包括学科的广度与深度、客观性与主观性、连贯性与多样性、相对性与绝对性、以及面向未来与珍视历史。

正文内容:1.学科的广度与深度:历史学科研究的对象非常广泛,包括国家、民族、个人等各个层面的历史事件和现象。

同时,历史学科也要求深入研究历史问题的背景、原因、结果等各个方面,以形成全面的认识。

2.客观性与主观性:历史学科注重客观性,力求基于事实和证据进行研究和分析。

同时,历史学科也无法完全摆脱主观性,因为研究者的观点和立场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3.连贯性与多样性:历史学科追求事件和现象之间的连贯性,通过研究历史的连续性和相关性,揭示历史的发展逻辑。

历史学科也体现了多样性,不同的历史事件和现象呈现出多样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4.相对性与绝对性:历史学科强调相对性,认为历史评价和解释都是相对的,受当时的背景和观点的影响。

同时,历史学科也存在一些绝对性的知识,如历史真相和历史事件的事实性。

5.面向未来与珍视历史:历史学科不仅对过去进行研究,也具有面向未来的意义,通过了解历史,可以为未来的决策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同时,历史学科也强调珍视历史,通过保存历史文物和传承历史文化,保持对历史的尊重和关注。

总结:历史学科知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科的广度与深度、客观性与主观性、连贯性与多样性、相对性与绝对性、以及面向未来与珍视历史等方面。

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极为广泛,要求深入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方面面;同时,历史学科注重客观性,但也无法完全摆脱主观性的影响;历史学科追求连贯性和多样性,揭示事件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历史学科评价和解释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两个方面;历史学科不仅面向过去,也具有关注未来和珍视历史的意义。

历史学科知识的特点引言:历史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学科。

立足教学实际凸显历史教育特色

立足教学实际凸显历史教育特色

清政府没从制度上根本变革 ,近代化的国防不但 需要 近代化 的交通 、教育 、经济 ,而且需要 近代 化 的政治 ,全面的变革 。封建官僚 自身局限和当时社会 条件制约 ,洋务运动破产 了。 可 以看出 ,充分尊重学生的智慧获得的历史知识 是实实在在的 ,从而也调动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 。另
认 识 历 史 的魅 力 ;如何 给 予 学 生较 好 的 引导 ,培 养 学
作 为。历史有独特的美感 ,历史学 以人类 的活动为特 定 的对象 ,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千姿百态 ,令人 消魂 ,因此它 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人 们 除 了满足 物质需求外 ,一种精 神上 的学 习尤为重
的 问题 。
是最末微 的小事 ,政治制度才是立国的根本 。……中
国之 大患 ,在 于 士 大夫 没 有见 识 。
3 . 深入分析历史人物 ,进行情感教 育。历 史有 血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思考 ,大家得 出以下总
结:
有 肉的 、生动感人 的,尤其是历史上 的杰 出人物 。如
思想家、外交家 、改革家 、科学家 、军事家 、探险家
外 布 置 学 生 撰 写 历 史 小 论 文 也 比较 好 地 达 到 教 学 目
等等。通过历史上的人物 ,了解人 生的价值 。人物的 行为是有他们 自己认定 的生命价值决定 的 ,生命价值 如何 ,他们就如何做 ,即使失败也百折不 回。
4 重过 程 与结果 的统 一 ,培 养学 生 的学 习能 . 注 力 。如何让学生成为历史学 习的主动参与者 ,而不是 被动的接受者 。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或指 导学生搜集
个重要体现 ,它与科举制度最大的不 同体现在制度
“ 切”指寻找切入点 。计算机应பைடு நூலகம்基础课程的内容大 多是枯燥乏味的。怎么办?这是因为它与学生心 中所 期待的内容有很大 的差距 ,这就需要教师在每节 课的

历史学科特点范文

历史学科特点范文

历史学科特点范文历史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学科,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历史学科是一门实证科学。

历史学家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以重要事件和人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历史事实的证明体系来还原历史真相。

历史学科强调历史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要求历史学家严格遵循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进行客观、全面和公正的研究。

其次,历史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

历史学关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所以历史研究需要借鉴和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历史学家需要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如人类学、考古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以综合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历史分析和解释。

第三,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时空性的学科。

历史研究主要关注特定的时期和地域,通过对时代和地域背景的深入分析,以及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揭示不同时期和地域的社会变迁和发展规律。

历史学家需要具备对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历史背景和环境有深入了解的能力。

第四,历史学科是一门反思性的学科。

历史研究不仅是对过去的描述和解释,更是对当代和未来的思考和借鉴。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和认识,以及对现实问题和未来走向进行预测和探讨。

历史学家需要具有批判和创新的思维能力,以不断推进历史学科的发展。

最后,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视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学科。

历史研究关注人类社会的经验和价值,重视人类的个体和群体的命运。

历史学家需要关注人类社会的福祉和道德价值,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道德评判和伦理分析。

历史学科强调历史人物的人文精神和伟大品质,以及历史故事背后的人类情感和情感。

总之,历史学科是一门实证、多学科交叉、时空性、反思性、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学科。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探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过去,认识现在和预测未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历史学科特点范文

历史学科特点范文

历史学科特点范文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学科,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变迁,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演进。

历史学有着独特的特点,下面将详细介绍它的几个方面。

首先,历史学具有研究的对象的独特性。

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历史事实,包括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

这些历史事实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因此,历史学研究的是不断变化的个案,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律。

历史学家通过研究历史事实,还原历史的真相,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其次,历史学具有研究的方法的多样性。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田野调查、考古发掘、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

文献研究是历史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史书、文献、档案等内容的研究,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

田野调查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访谈、观察等方式,可以了解人们的生活状况,从而有助于还原历史的真相。

考古发掘是历史学研究的又一重要方法,通过对古代遗址、古墓、古文物的开掘,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等状况。

实地考察是历史学研究的又一重要方法,通过到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实地考察,可以亲身感受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

再者,历史学具有思辨性和综合性。

历史学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思考和推理,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和解释,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学还需要具备综合学科知识的能力,因为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变化,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所以历史学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以及跨学科的思维。

最后,历史学具有教育性和启迪性。

历史学研究的不仅仅是过去的历史事件,更是对现在和未来社会的启示和教育。

通过研究历史,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指引现在和未来的发展。

历史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增强个体和社会的历史意识,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

综上所述,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学科,它具有独特的对象、多样的方法、思辨性和综合性,同时也具有启迪性和教育性。

历史学科的特点范文

历史学科的特点范文

历史学科的特点范文历史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事件以及历史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的学科。

它有几个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历史学科在学术研究和社会意识形态中扮演重要角色。

首先,历史学科重视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和分析。

历史学家致力于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历史资料和文献,并通过研究这些资料来重新构建过去的事件和历史发展。

他们通过对史料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解读,试图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本质和原因。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历史学家能够提供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入理解,为社会提供有关过去经验的教训,以指导未来的决策。

第三,历史学科强调历史的解释和理解。

历史学家不只是简单地陈述历史事件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理解。

他们研究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并试图建立有关历史事件的理论框架。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和理解,历史学家能够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趋势,从而提供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启示。

此外,历史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

历史研究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例如,历史学家可以运用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历史事件。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使历史学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历史,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最后,历史学科具有现实意义。

历史学科的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为学术界提供重要参考,而且对于社会的决策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人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为社会的未来提供指导。

历史学科还能够促进民族和社会认同,保护文化遗产,塑造和强化国家的形象和认知。

总的来说,历史学科在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和实践中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过去经验的研究和解释,历史学科致力于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规律性、原因和影响。

历史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于学术界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人们对过去的理解、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对未来的决策。

历史学科特点

历史学科特点

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特点1. 多元性•历史学科研究范围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历史学家需要关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发展。

2. 客观性•历史学追求客观真实,尽可能还原历史事件的真相。

•历史学家借助文献、考古、口述资料等进行研究,力求消除个人主观偏见。

3. 历史性•历史学探究的是过去的事件和发展,以了解和分析历史为主要目标。

•历史学家通过对过去的研究,可以为现实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4. 连续性•历史学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强调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演变。

•历史学家可以通过分析历史进程,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5. 可变性•历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科,随着新的历史事件和资料的出现,历史观点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历史学家需要持续学习和研究,不断修正和更新自己的观点。

6. 学科交叉性•历史学与其他学科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

•历史学家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

7. 系统性•历史学在研究时需要建立相应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

•历史学家需要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以上是历史学科的一些特点,它的多元性、客观性、历史性、连续性、可变性、学科交叉性和系统性,使得历史学成为一门独特而又重要的学科。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当今社会问题提供借鉴和启示。

8. 解释性•历史学力求解释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深入分析历史背后的动因和逻辑。

•历史学家通过研究和解释历史事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过去和现在。

9. 对比性•历史学家常常通过对比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寻找共同点和差异。

•历史对比可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为现实问题提供参考和启示。

10. 颠覆性•历史学常常会推翻传统观点和既定历史解释,提出新的历史观点和解释。

•历史学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可以挑战传统知识结构,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历史科教学思想总结

历史科教学思想总结

历史科教学思想总结历史科教学思想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所体现出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的总和。

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依据的原则和规范,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将从历史学科特点、知识体系、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来总结历史科教学思想。

首先,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科教学思想的重要性。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它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历史过程为主要内容,具有复杂性、全面性、多元性等特点。

因此,历史科教学思想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文化意识,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多样性。

其次,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决定了历史科教学思想的科学性。

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包括了历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知识。

因此,在历史科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认识。

再次,历史科教学的目标决定了历史科教学思想的导向性。

历史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知识运用能力和历史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历史素养,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

因此,在历史科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历史材料的研读、历史问题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最后,历史科教学的方法决定了历史科教学思想的实施路径。

历史科教学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和研究法等多种形式。

在历史科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参与式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同时,教师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搜索等,拓宽学生的历史学习渠道,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历史科教学思想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立足于历史学科的特点、知识体系统和教学目标,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真正做到使学生学史明理、知史悟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历史学科特点,凸显历史教育本质——评2011 年高考历史山东卷2011 年高考历史山东卷秉承了以往厚重大气,又不乏活力的特点,在稳定中有所创新和突破。

从整体来说,今年的试题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实现了选拔性和导向性、基础考查和能力考查的和谐统一,鲜明地体现了历史学科特点,符合历史学习与认知规律。

具体而言,今年试题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凸显学科性,注重历史思维能力考查2011 年山东卷紧密结合历史学科特点,以历史思维能力考查为重点,符合考试说明中“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的命题原则。

试题主要从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来区分考生思维品质的差异,实现对考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1 、以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为核心,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选择题的第11 题,通过对近代纺织企业与其他行业的数量比较,考查了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不均衡性,使考生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工业半殖民地性的特征。

第29 题第(2 )小题,以张之洞对汉阳铁厂选址因素的考虑为切入点,考查了考生对洋务派官办企业封建性特点的认识。

2 、增强试题的综合性,突出对考生历史思维深刻性的考查。

试题将世界史和中国史、古代史和近现代有机结合,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模块的知识相融合,突出考查考生对历史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如选择题的第12 题,考生只有将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三个历史事件以及这一时期的其他历史史实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解,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再如第15 题,从空间上涉及了欧美四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时间跨度上涉及了近代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三个历史阶段,考查了考生对世界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把握。

试题的设计从单点到多点,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大大增强了试题的综合性,从而加强了对考生思维深度及广度的考查。

第27 题也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试题不但在知识上将中国古代史中的黄宗羲思想、世界史中的孟德斯鸠思想以及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相结合,而且以“史料”“史论”“史观”为主线,实现了对考生能力的多层次、多角度考查。

3 、以材料的多样性、客观性,思维过程的发散性、自主性以及答案的非唯一性,来考查考生思维的创新性。

比如第33 题第( 2 )小题,题干为考生并行列举了三则关于农奴制改革的史料,材料具有多样性;设问是开放的,给考生留下了多角度进行思维的空间;答案是非唯一性的,考生只要能做到史论结合,自圆其说就可得分。

试题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和谐统一,有助于考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二、突出研究性,注重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考查今年的高考试题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通过对学习方法的考查,检验了考生进行历史学习的能力和潜质,更加有利于为高校选拔人才。

1 、重视史料的解读与运用是今年试题的一大特色。

史料是进行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基础,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的第一项即是从史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今年试题在史料方面有三个特点:(1 )史料的选择更趋丰富和多样化。

文字史料除了传统的历史典籍,还有诗歌、回忆录等。

此外,试题还选用了汉画像石雕刻图、个体户营业执照等,使卷面更加生动和鲜活。

( 2 )试题所选用的史料与设问、答案的结合更为紧密和科学,避免了为材料而材料,使材料真正成为了能力考查的载体。

( 3 )更加注重对考生运用史料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比如第27 题以“史料”“史论”“史观”为主线设题,鲜明的突出了史料在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第33 、34 、35 题不但考查了考生对史料的选择、鉴别和解读能力,而且引导考生加深了对历史认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理解。

高中历史新课程重视新情境新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也出现了“史料教学法”等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有的教师认为自己一直是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的,但是问卷调查却显示,很多学生却并不清楚什么是史料,更不知道如何搜集、整理和使用史料。

今年山东卷对史料的考查,必将对中学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2 、试题突出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对2011 年山东卷进行评析,不得不提到第27 题,作为分量最重的学科内综合题,它比较全面、最为典型的反应了整个试卷的风格和特点。

第一,试题以史学构成的三个要件——“史料”“史论”“史观”为主线进行设计,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它不仅仅表现为一种试题外在的呈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试题各个部分之间一种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沿着试题呈现的这一主线不断探究,使考生对历史事物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次分明,全面落实了考试说明规定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

命题者通过这一方式,构建起了进行史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框架,呈现了史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学科特点鲜明。

第二,试题注重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考查,但又不显空洞。

它做到了抽象与具体、理论与史实的结合,既使得考查具有一定的高度,又不脱离考生的认知水平。

第( 1 )小题将史料与史论相结合,要求考生通过解读材料一(史料)的信息,论证材料二(史论)的观点,体现了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特点。

第( 2 )小题要求考生掌握评价历史事物的两种方法,也是论从史出,毫无生硬之感。

紧接着要求考生运用这一方法去评价“三权分立”思想,考查层次由了解、理解到运用,逐步深化。

同时,由史料到教材主干知识,所考查的内容与考生的知识背景越来越贴近。

第( 3 )小题是对更为抽象的史观的考查,题目要求考生结合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作答,明确的指向性,使考生不可能空泛的去谈理论,抽象的历史认识变的具体化。

此外,比较、判断、归纳、概括等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学习方法,在试题中也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注重思想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能力考查有机融合高考科目的考试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两个小时,但是对一些考生来说,有的科目有的试题是使其终身难忘的。

因此,高考试卷绝不仅是一些堆砌的文字和符号,它也是对考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

从2011 年山东卷来看,命题者没有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简单的理解为一种思想教育,而是将其上升到了对历史事物的态度、对历史观念的认识这一层面上。

比如,第27 题第( 1 )题让考生回答黄宗羲思想的“新见”,就是让考生认识黄宗羲的思想在明清专制的文化环境下所体现出的历史进步性。

第( 2 )题涉及到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去评价历史事物的问题。

实质是在考查考生对待历史事物的态度和价值取向问题。

第( 3 )题以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为主线设题,不但寓含了“思想的力量”——思想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这一主题,而且渗透了以传承与交流为主题的全球文明史观。

“学史以明志”,试题紧密结合历史学科特点,以历史知识和能力考查为“显性”主体,“隐性”考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寓意深刻。

2011 年山东卷以“发展、进步”为主题,向考生展现了一幅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卷。

试题所涉及的科举制、古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五四以后的民族主义思潮、改革开放、雅典的民主政治、工业革命、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启蒙运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等等,都是推动或深远影响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 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70 周年,试题不回避热点,第27 题第( 3 )小题考查了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在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第34 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四、体现导向性,试题实现了有利中学教学和有利高校选拔人才的和谐统一。

高考的本质功能是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在客观上对中学教学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2011 年山东卷以能力立意,注重试题的区分度;同时,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密切联系中学实际,做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1 、注重基础性,考查主干知识试题注重基础性,试题所涉及的考点都是课程标准要求考生掌握的主干知识。

比如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近代的民族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改革开放、雅典民主政治、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启蒙思想、明清进步思想、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近代洋务企业、一五计划等。

除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外,试题还注重了对考生基本技能的考查。

比如对史料的鉴别和运用、评价历史事物的基本方法等。

它们不但是中学的主干知识和考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考生升入大学后,学习历史所必需具备的基础。

2 、试题所考查的是课程知识而非单纯的教材知识教材只是历史学习的工具之一,中学历史教学和学习应该“以课标为本”,而不能“以教材为本”。

第12 题以陈独秀对义和团看法的前后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近代的民族主义,就不是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

它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考生需要通过对五四运动及前后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正确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基本脉络,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试题没有超出考生的认知水平,是考生应该掌握的课程知识。

3 、稳定中创新,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试题不创新就会陷于模式化,从而失去生命力。

作为学科内综合题的第27 题,去年在试题的形式和内容上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也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好评。

因此,今年山东各地市模拟题中纷纷出现了模仿第27 题的现象,而且高度“仿真”。

如果命题者再以去年的模式命题,必然会加剧中学教学中的应试教育思维,使其陷于教条化和模式化,背离新课程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精神。

今年的第27 题没有沿袭去年的形式,再次大胆进行了创新。

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形式新颖,内容厚重,寓意丰富,更有了专业性和学术味。

这不但能有效区分考生的层次,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而且对中学教学也会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4 、正确对待“新材料”,合理处理不同版本问题在重视新情境新材料的同时,目前的教学和考试中,出现了为材料而材料的倾向,以追求材料的新、奇为目标,违背了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的初衷。

今年山东卷第33 题大胆引用了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材料,老材料考出了新意,这对于以后教学和考试中新材料新情境的使用是一种很好的启示。

同时,三则材料虽然分别引自三个不同的版本,但是在设问上对与使用不同版本的考生都是公平的。

它透漏出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命题坚持“以纲不依本”的原则,所考知识非教材知识,而是课程知识,只要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学习,使用任何版本的考生都可以答题。

5 、注重学科性,避免去学科化和学科边缘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化,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生活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追求试题的新颖和所谓的生活气息,个别试题出现了去学科化或者将学科知识边缘化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