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1)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6.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Km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
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13.行车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行车延误分类: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交通工程概论
一、名词解释:交通工程学:是以人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这三方面有关内容统一在道路交通系统中经行研究,综合处理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能源之间关系的科学。
它寻求的是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能源机件损耗与公害程度最低,运输效率最高费用最省的构建科学措施,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舒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的目的。
炫目:若视野中有强光照射,颜色不均匀,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形成视觉障碍。
路网密度:等于某一计算区域内所有的道路的总长度与区域总面积之比,单位为千米每平方千米交通量: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交通体的数量、地点车速:车辆驶过某断面时的瞬时速度。
行驶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
行程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
行车延误:由于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设施等因素引起的运行时间损失。
道路通行能力: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小时内可能通过最大的交通实体(车辆或行人)。
服务水平:是衡量交通流运行条件以及驾驶人和乘客所感受的服务质量的一项指标,通常根据交通量、速度、行车时间、驾驶自由度、交通间断、舒适和方便等指标确定服务水平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路段的通行能力。
交通规划: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的展开,即规划者如何提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出行链:某人一天的全部活动,是由若干个出行相连接的,称之为出行链出行循环:由一个据点出发到返回该据点的一连串的出行的总称。
交通事故(5要素):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构成交通事故应具备5个因素:1)车辆2)行为的特定性3)行为人主观上常常存在着过失4)行为的违法性5)造成损害的后果可能通行能力:道路实际所能承担的最大交通量,指偏离上述理想条件各种道路修正后得到的通行能力。
交通工程概论课程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概论》课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交通工程学2.交通流3.交通流特性4.交通量5.第30小时交通量(30HV)6.小时设计交通量7.交通量的方向分布8.交通量的时间分布9.地点车速或点速度 10.行驶车速 11.行程车速 12.运行车速或营运车速13.临界车速 14.设计车速 15.车流密度 16.车头间距17.占有度 18.延误 19.固定延误 20.运行延误21.停车延误 22.排队延误 23.引道延误 24.引道延误段25.引道时间 26.道路通行能力或称交通容量 27.道路条件28.交通条件 29.基本通行能力 30.可能通行能力 31.实用通行能力32.服务水平 33.饱和流量 3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35.交通管理36.信号相位 37.信号周期 38.最佳周期时间 39.最短周期时40.绿信比 41.绿灯间隔时间 42.最短信号周期 43.最佳周期44.绿信比 45.道路交通事故 46.轻微事故 47.一般事故48.重大事故 49.特大事故 50.可听阀 51.痛阈52.声压 53.声压级 54.声波的频率 55.声的频谱56.响度 57.响度级二、填空题:1.交通控制通常分为三种: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2.用来描述车流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变量称为车流基本参数。
3.交通流调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交通量调查是调查道路各点交通量在时间上分布的特点以及各路段交通量在空间上分布的特点,包括车辆组成的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
5.速度调查主要指车速调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OD调查即出行起止点调查,包括调查______,______以及______等。
7.预测的交通量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组成:。
交通工程 名词解释
道路工程:是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工程实体的总称.道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道路平面线性:道路中线投影到水平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它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等各种基本线性组成。
视距: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为防止冲撞而制动或回避障碍物绕行所需要的距离。
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有超高,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为合成坡度。
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
变坡点:纵断面上两相邻不同坡度线的交点。
凹型竖曲线:w为正,变坡点在曲线下方,竖曲线开口向上。
凸型竖曲线:w为负,变坡点在曲线上方,竖曲线开口向下。
超高:在路基横断面设计中,当圆曲线半径介于极限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需将外侧车道抬高,构成与内侧车道同坡之单坡横断面,这种设置成为超高。
匝道:为不同水平面相交道路的转弯车辆转向使用的连接道。
压实度:指工地上压实后的干容重与室内标准击实试验的该路基土的最大干容重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水泥混凝土路面:指用各种水泥混凝土作为面层的路面结构,亦称刚性路面,属于高级路面。
沥青路面:沥青路面是以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各种改性沥青等为结合料,粘结各种矿料修筑的路面结构。
路拱坡度:为了迅速排出路上的集水需将路面做成一定的横坡度称为路拱坡度。
潮湿系数: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之比。
路基: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递的行车荷载。
路基临界高度:在最不利季节,当路基分别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时,路槽底据地下水位或长期地表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
路肩的定义:行车道外缘到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27.中间带的定义: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城市两、四块板断面道路中间设置的分隔上下行驶交通的设施。
包括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
56.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
交通工程学题库15版(名词解释)
1、路网密度:区域内道路总长度与该区域面积之比。
2、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内交通量呈显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
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通常是指单向的,应上下行分别统计。
3、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占该天全天交通之比(以%表示)。
4、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后的交通量之比。
5、流率:把在不足1小时时段内通过道路(或某条车道)指定点或断面的车辆数等效转换后得到的单位小时的车辆数。
6、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一年中在指定点的平均每日交通量。
(按意思表达即可)7、DDHV:设计小时交通量。
在道路规划设计时选择的小时交通量(按意思表达即可)8、停车视距:当驾驶员突然发现前方道路上有障碍不能绕过,而能安全地停止在障碍物前所需的距离。
9、会车视距:指两辆对向行驶的汽车,能在同一车道上及时制动而不发生碰撞所需的最小距离。
10、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为了超越前车需要借用对向车道而不至于与对向行驶的车辆相碰所需的最小距离。
(按意思表达即可)11、自由流速度(畅行速度):一辆车在无其它车辆干扰下通过某一区断的最高速度。
12、临界速度:当流量增大到接近或达到道路通行能力时的速度。
13、阻塞密度:当密度持续增加使流量趋近于零时的密度或停车排队的密度。
14、临界密度:当流量增大到接近或达到道路通行能力时的密度。
15、饱和流率:在现行道路和交通条件下,指定的进口道或车道组在一个绿灯小时时间内,车辆能够最大通过交叉口的车辆数。
16、起动损失时间:当信号灯变为绿灯,车辆由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时,前几辆车的车头时距总是大于饱和车头时距,从而使这几辆车通过停车线的时间大于正常车辆所需的时间,大于部分时间称为起动损失时间。
或实际绿灯开始与有效绿灯开始(第一辆车通过停车线)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起动损失时间。
(按意思表达即可)17、清尾损失时间:从一个方向最后一辆车进入交叉口的时刻与另一个方向变为绿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交通工程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交通工程概论一.名词解释1.交通工程学:是关于道路交通工程的一门科学,是综合研究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车、路、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2.交通流:是在道路上人、车、物从甲地到乙地的流动形态,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行人流、车流、客流、物流等;3.交通流特性:交通流的定性与定量的特征及其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一般规律; 4.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方向,如特指时可为某一方向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和行人数,5.第30小时交通量30HV:一年中所有小时交通量按大小顺序排列,其第30位小时交通量称之为第30小时交通量一年=365×24=8760小时;6.小时设计交通量:在进行道路的改建或新路的设计中,既能满足交通量的需要,又能达到经济有效的目的的小时交通量;7.交通量的方向分布:一条道路往返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在长时间内,可能接近相等,但在某段时间内例如,一年中的某个季节,一月中的某天,一天中的某几个小时则会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交通量的方向分布;8.交通量的时间分布:指的是在不同时间段内道路上交通量的变化;9.地点车速或点速度:指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际工作中常用很短的距离和时间内求得的车速;10.行驶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11.行程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12.运行车速或营运车速:是指具有中等水平的驾驶员在道路的实际交通和环境条件下所能保持安全行驶的最大车速;它是估计道路通行能力的依据;13.临界车速;指道路交通量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车速;14.设计车速;指按道路条件决定的最高车速;它是道路线型几何设计的标准;15.车流密度是指在一条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即某一时刻在单位长度内一车道或全车道的车辆数;16.车头间距也叫车头空距或车头间隙,是指连续行驶的两车车头之间的间隔距离;若用空间距离米来表示,则称为车头距,若用时间秒来表示,则称车头时距;17.占有度是指形成交通流的每台车辆对道路的占有情况;具体表示占有度的参数有时间占有度和空间占有度;18.延误是指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19.固定延误:由交通控制装置所引起的延误,与道路交通量多少及其他车辆干扰无关的延误; 20.运行延误:由于各种交通组成相互干扰而产生的延误;一般它含纵向、横向、外部和内部的干扰,如停车等待横穿、交通拥挤、连续停车以及由于行人和转弯车辆影响而损失的时间;21.停车延误:由于某些原因使车辆停止不动而引起的时间延误;22.排队延误:排队时间与以畅行车速驶过排队路段的时间之差;排队时间是指车辆第一次停车到越过停车线的时间;23.引道延误:引道时间与车辆畅行行驶越过引道延误段的时间之差;24.引道延误段:在入口引道上,从车辆因前方信号或已有排队车辆而开始减速行驶之断面至停车线的距离;25.引道时间:车辆受阻排队通过引道延误段的时间;26.道路通行能力或称交通容量:是指车辆在可以接受的运行速度和行车无阻碍的条件下,道路上某一断面处在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27.道路条件:指道路的几何组成状况如车道宽度、侧向净空路面状态、道路线形、视距及坡度等和沿途条件如沿途的街道化程度;28.交通条件:指交通流中的车辆组成、车道分布、交通量的变动、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以及由交通信号引起的交通中断等;29.基本通行能力:指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假定由统一类型的标准车辆以适时速度的最小的车头间隔作连续行驶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道路某端面的最大车辆数;30.可能通行能力:一种以基本通行能力为基础加以各种因素修正而得出的通行能力;这种通行能力实际上是道路所能承担的最大交通量;31.实用通行能力:指道路能保证车流畅通无阻的通行能力,以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的标准; 32.服务水平:就是指道路使用者即车辆驾驶员根据不同交通状态,从速度、舒适、方便、经济和安全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从行车速度和行驶时间,车辆自由行驶的自由程度如能否保证要求的行车速度,交通受限制的程度如车辆的延误时间和每公里的停车次数等,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畅通性、经济性等方面能体现出道路服务水平的高低33.饱和流量:绿灯时间内车辆在持续排队情况下通过交叉口的最大车流量;3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用图案、符号、文字传递交通管理信息,用以管制及引导交通的一种安全管理设施;35.交通管理:是按照既定的交通法规的规定和要求,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和工具合理地限制和科学地组织、指挥交通;36.信号相位:交叉口各进口道不同方向所显示的不同灯色的组合称为一个信号相位;37.信号周期:是红、黄、绿信号显示一个循环所用的时间,单位为秒;38.最佳周期时间:是通车效益指标最佳的交通信号周期时间;39.最短周期时:是到达车辆刚好能全部通过交叉口的周期时间的最小值;40.绿信比:是在一个周期时间内,有效绿灯时间与周期时间之比;41.绿灯间隔时间:从失去通行权的上一个相位绿灯结束到得到通行权的下一个相位另一方向绿灯开始的时间;42.最短信号周期:在一个周期内到达交叉口的车辆恰好全部被放行,既无滞留车辆,信号周期也无富余43.最佳周期:在指定的条件下,使车辆总延误最小的配时方案即为最优方案;44.绿信比为一个周期的绿灯显示时长同周期时长之比,以百分数%表示,亦即一个周期内可用于车辆通行的时间比例;45.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46.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47.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48.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49.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50.可听阀:在寂静的环境中,勉强能听到最小的声音强度;51.痛阈:使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强度;52.声压: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常用单位为帕Pa;53.声压级:是声音强度相对大小的指标,其定义为2倍待测声压与用作比较的标准声压的比值的常用对数;54.声波的频率:每秒钟媒介质点振动的次数,单位为Hz;55.声的频谱:声音成分与能量分布的关系;56.响度:是指声音“响”的程度;单位为Sone来;57.响度级:是以频率为1000 Hz的纯音的声压级为其响度级;二.填空题1.交通控制通常分为三种:即点控制、线控制和面控制;2.用来描述车流的数量、速度、密度的变量称为车流基本参数;3.交通流调查包括交通量调查、速度调查、密度调查、交通延误调查和OD调查;4.交通量调查是调查道路各点交通量在时间上分布的特点以及各路段交通量在空间上分布的特点,包括车辆组成的成分和数量、流量和流向;5.速度调查主要指车速调查,包括瞬时车速调查、路段车速调查、交叉口车速调查、车速在各条道路上的分布状况;6.OD调查即出行起止点调查,包括调查出行何始何终,采用什么交通方式以及转乘情况等;7.预测的交通量主要由正常增长的交通量、转移交通量和新增交通量三部分组成:;8.行驶车速与行程车速的观测方法有记录号牌法、跟车法、乘观测车测定法;9.按交通规划考虑的时限来分,有远景或战略规划、中长期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10.交通分配方法常用全有全无分配法,容量限制分配法,多路概率分配法等数种;11.以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害后果为标志,道路交通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三.简单题1.交通工程学所研究的内容大体可分为哪几类答:交通工程学所研究的内容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类:1交通调查2交通规划3交通流理论4人——机特性5交通管理6道路线型的设计7对交通事故与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8汽车交通对环境污染的防治9城市公共交通的研究2.道路情况对车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道路情况对车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道路的类型;2道路的平面线型;3纵断面线型;4车道数及车道位置;5视距;6侧向净空;7路面;3.交通流调查有哪些作用答:交通流调查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工作,对制定道路交通规划、道路网合理布置、道路线形设计,以及现有道路的综合治理,将提供起决定性作用的数据;具体说来,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道路设施的规模;2确定交通控制的方法;3道路管理的依据;4预测交通量发展趋势;5用于运输经济分析;6评价道路安全程度;4.远景交通量基础资料的收集及调查有哪些答:1绘制拟建道路可能吸引的交通量区域的平面图,并画出该范围内的现有道路、铁路及主要通航航道;2收集平面图范围内现有道路上的交通量观测资料,并在平面图上标出各观测点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如发现原有观测点的交通量观测数字不能反映出拟建路线主要段的交通量,则应加设观测点;3收集在路线吸引区范围内的历年工农业总产值、人口、公路汽车货运量的资料;汽车货运量要包括社会车辆的货运量根据需要也可包括非机动车辆的货运量;如吸引区范围这些资料收集有困难,则可收集包括吸引区范围的工农业总产值占扩大区域资料扩大到能收集的程度,但要估算吸引区范围的工农业总产值占扩大区域的工农业总产值的百分比;4选择适当路线进行车辆起讫点调查简称OD调查,对于老路改建选择在拟建路线上;对于新建路线则选择在邻近拟建路线的公路上;调查目的是了解、分析拟建路线上现在各主要段的交通量、流向以及车辆组成与装载情况;;5调查区域内现有铁路、水运的运量、运输能力、发展规划以及各类货物的运价;装卸费用;这是确定转移交通量的主要依据,必须充分重视;6调查区域内现有公路的路况、正常情况下各类车辆的平均车速、运输成本和养护管理费用等; 5.交通量调查资料的用途有哪些答:交通量的调查资料是交通工程最基本的资料,其用途有如下方面:1交道规划一个国家或一个省、市及自治区,小至一个县或乡镇,甚至一条道路,在进行交通规划时,必须对交通量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以获得交通量的现状,并推求其发展趋势,预测远景交通量,使交通规划建立在客观可靠的基础上;2交通设施设计有了准确的交通量目前或远景数据,就能正确地确定道路等级;交叉口类型、道路的断面布置和停车场等交通设施设计;3交通控制根据交通量的大小,可以确定交叉口控制方式和信号配时等;4经济分析要新建一条道路,必须先通过经济分析来论证它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比较新旧路线的效益以及新路线究竟吸引多少交通量等;5交通事故评价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的数量和严重程度与交通量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有了交通量数据,才能评价不同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以衡量道路的服务质量;6交通管理根据交通量的大小,采取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6.交通延误资料有何作用答:交通延误资料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1评价道路的阻塞程度和服务质量交通延误十分直观地反映道路交通的阻塞情况,而对于道路的使用者,最关心的是时间和延误;因此,交通延误资料客观地反映道路的阻塞程度,也体现了道路服务质量的高低;2道路改建的依据在拟定道路或路口改建计划时,是否应拓宽道路或实行快慢车隔离,是否应设左转专用道等,都应以延误分析为依据;3运输规划交通运输部门在运营调度时往往不是选择距离最短的路线而是在选择行车时间最少的路线,有了延误资料,有利于运输部门进行路线选择;公共交通运输部门制定行车时刻表,调整路线运行状况时,也要依据延误资料;4经济分析交通运输部门计算运输成本、交通管理部门对采取某一工程措施或管理措施进行可行性研究时,通常将时间换算成经济指标,延误资料是重要的原始资料;5前后对比研究对交通设施改善前后的延误时间进行调查,可以对改善的效果作出评价;6 交通管制根据延误资料,可以确定是否应限制停车,是否应采取单行或禁行等交通管制措施;延误资料还是确定路口信号灯配时的重要依据;当路口某一方向的延误明显大于另一方向时,则应调整绿信比,使两方向延误大致相等;7交通延误资料可以作为交通运政部门进行定线管理、合理调控线路运力的重要依据;7.影响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主要有哪几种答:影响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主要有以下几种:1道宽度的修正系数r1当车道宽度为其一数值时,其交通量能达到理论的最大交通量,当车道宽度小于该数值时,则交通量小于理论的最大交通量;2侧向净空的修正系数r2侧向净空是指车道外边缘至路旁障碍物灯柱、护栏、停放的车辆等的距离;根据实际调查表明;当净空小于某一数值时,会使驾驶员感到不安全而使车辆偏向路中央行驶,这就使边部车道宽度无法利用,相当减少了车道宽度;当路肩宽度不足时,其对通行能力的影响与侧向净空不足完全一样;因此,当侧向净空或路肩宽度小于米时,应对基本通行能力加以修正;3纵坡度的修正系数r3道路的纵坡度对车速有相当大的影响,载重汽车就更为突出;随着坡度、坡长的增加,行车速度随着降低;国外均以小客车为计算车辆类型,由于小客车有较大的后备功率,当坡度小于7%时,车速降低很小, 因而不予考虑修正,但我国道路行驶的大部分车辆为载重汽车,在坡道上行驶的速度降低很大,因此必须进行修正,但其修正值目前尚未能确定;4行车视距的修正系数r4根据美国的调查研究,当超车视距小于457米的路段在道路全长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时,则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就越大;5沿途条件的修正系数r5沿途条件指的是道路两旁的街道化程度,由于路旁有房屋建筑,则会增加行人和车辆进入道路的干扰,从而引起速度和通行能力的降低;6车辆换算系数r6道路上车辆的组成是影响通行能人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我国目前处在混合交通的情况下,这种影响就更为突出,车辆类型繁多,不仅占用道路的面积不同,而且行车速度也不同,相互干扰较大,严重地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为了使不同类型车辆换算成单一的车型,一般根据所占的道路面积和行车速度的比值进行换算;8.在道路上行车时吸引驾驶员注意力的三组因素是什么答:在道路上行车时吸引驾驶员注意力的三组因素是:1直接与道路有关的因素;包括影响汽车驾驶的路边环境和道路的各组成部分平面上的转弯和纵断面上的变坡、道路标志、路面不平整度、交叉口以及道路的连接和分叉;在正确设计的道路上,以安全行车速度行驶时,驾驶员对道路的各组成部分可以有较长的时间进行观察,以便来得及在正常的情况下采取措施;2与其地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以及行人等交通实体有关的因素;3与交通没有直接关系的因素;令人注目的建筑物、路肩上的物体、路旁上的丛生植物、周围的景观部分以及吸引力较强的事物;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规定的交通标志分为哪七大类答:1警告标志:警告车辆和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2禁令标志: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3指示标志:指示车辆、行人行进的标志;4指路标志: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的标志;5旅游区标志:提供旅游景点方向、距离的标志;6道路施工安全标志:通告道路施工区通行的标志;7辅助标志:附设于主标志下起辅助说明使用的标志;10.规定的道路交通标线分为哪三大类答:1指示标线:指示车行道、行车方向、路面边缘、人行道等设施的标线;2禁止标线:告示道路交通的遵行、禁止、限制等特殊规定,车辆驾驶人员及行人需要严格遵守的标线;3警告标线:促使车辆驾驶人员及行人了解道路上的特殊情况,提高警觉,准备防范应变措施的标线;11.行车过程中驾驶员需要的情报可分为哪几类答:1道路及各组成部分的特性:关于路线的概况、交通服务建筑的位置、道路方向、路面质量、危险路段;2道路的行驶条件:交通流参数以及在具体环境中推荐采取最佳的交通状况;3行车的外界条件:大气的能见度、降雨雪量、雪阻、洪水、雪崩、落石、流石、滑坡等;12.交通管理主要内容可分哪五个方面答:1技术管理①各种技术规章的执行监督;②交通标志,道路标线的设置管理与维护;③信号及专用通信设施的设计安装、管理与维护;④建立各种专用车道与交通组织方法;⑤安全防护及照明设施的安装与管理;2行政管理①规划组织单向交通与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②禁止某种车辆、某种运行方式;③实行错时上下班或组织可逆性行车;④对于某些交通参与者老人、小孩、残疾人员予以特殊照顾;⑤决定交叉口的管理或控制方式;3法规管理①执行交通法规条例;②建立机动车驾驶员的管理制度;③建立各种违章与事故处理规则并监督实施;④各种临时的局部的交通管理措施;4交通安全教育与培训考核①交通民警的培训与考核;②驾驶人员的培训与考核;③对驾驶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④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交通法制与安全教育;⑤对于各种交通违章对象的教育与处罚;5交通控制①交叉口控制定时、感应、半感应;②线路控制联动控制;③区域控制定时、自感应、分层;13.常用的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制有哪几种方式答:1交通信号控制按控制的范围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①点控制;是指个别独立交叉口的信号灯控制,此法又可分为单点定时信号控制和感应式控制两种,感应式控制又可分为全感应式和半感应式;②线控制;是指对一条主干道相邻交叉口的信号实行协调自动控制,亦称绿波通行带或绿波控制;③面控制;是指对城市中某区域的所有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用计算机实行统一协调的自动控制;2停车控制车流进入或通过交叉路口时,必须先停车,观察到达路口的车流情况而后进人或通过,一般又分为:①多路停车法是在交叉口所有引导入口的右方设立停车标志,让所有到达交叉口的车辆必须先停车而后等待出现空档再通过,此法又称为全向停车或四路停车,多为临时措施;②二路停车是在次要道路进入交叉口的引道上设上停车标志,使次要道路的来车必须先停车,等候间隙出现再通过,此法亦称单向停车或两路停车;3让路法在次要路口或车辆较少的引道入口处没让路标志,使司机放慢车速,看清相交道路有无来车,估计有适当间隙可以通过再加速驶去;4自行调节法即采用中央岛,让各路进入车辆按反时针方问统一,连续行驶通过的环形交叉;5不设管制交通量很小的交叉口一般均不设管制,如居民区内部的交叉口等;14.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制按控制的范围可分为哪几种类型1点控制;是指个别独立交叉口的信号灯控制,此法又可分为单点定时信号控制和感应式控制两种,感应式控制又可分为全感应式和半感应式;2线控制;是指对一条主干道相邻交叉口的信号实行协调自动控制,亦称绿波通行带或绿波控制;3面控制;是指对城市中某区域的所有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用计算机实行统一协调的自动控制; 15.单点信号控制的几种方式:答:1定时控制2按钮式信号控制3感应式信号控制16.感应式信号控制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答:1半感应式信号控制2全感应式信号控制3公共汽车感应式信号控制4列车感应式信号控制17.综合社会经济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答:1行政区划、分区规划、隶属关系、管辖范同、影响区域等;2人口总数、分布、构成、增长等;3土地利用土地特征、建筑构成、开发程序、客货发生等:4国民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工农业总户值、生产和基础建投资等:5产业产业结构、布局、资源、运量等;6客货运量运输量、运输周转量、各种方式所占的比重等,:7资金来源国家投资、银行贷款、社会集资等;8社会价值时间价值、劳动力价值、美学景观价值、人文历史价值等;18.地区公路网规划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1客、货运资料的搜集与分析;2未来交通量的推算预测;3公路与土地利用的经济分析;4调查沿路土地利用的运量变化分析;5现有公路的调查分析;6拟建主要交叉口平面和立体交叉口类型选择与分析;7出入车道控制及交通用地分析;8路线服务设施的发展规划;9公路与铁路交叉口分析;10高速公路规划;11公路的环境影响评估等;19.交通规划方案的一般要求是什么答:1充分性规划方案必须在适当的原则下能为将来的客货运输需求提供充分的设施和服务,必须对比较方案进行检验,从中找出在交通服务方面最佳的方案;衡量的根本标准是人和物的输送的高效性、安全性、可靠性等;2与总体规划的一致性交通规划与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要适应和协调;通过交通规划方案的实施可以保证区域和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发展、土地使用开发、文化价值保护等方面的目标能顺利实现;3与环境的一致性交通规划方案必须与环境发展的目标相一致;4可接受性规划方案必须能够为大多数人、政治团体、利益集团从其他可能反对方案实施的人们所接受;5财政可行性方案的投资必须在国家、地区或城市财力所允许的限度之内;20.评价交通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有哪些答:交通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大致包括相对规模、等级结构、布局形态、投资费用等几个方面;1相对规模指标这类指标是将交通网络设施的长度、面积等与地区经济、用地、人口等相对比较,用可比的指标进行评估分析;如路网密度、道路面积率、人均道路面积等等,。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智能运输系统:是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旨在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全方面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4服务水平:公路服务水平是交通流中车辆运行的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
亦即公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
(讲义:反映道路服务质量与满意度的指标)2交通安全:是指人们在道路上进行活动、玩耍时,要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安全地行车、走路,避免发生人身伤亡或财物损失。
1交通环境:是作用于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
1绿信比:是某一方向通行效率的指标,它等于一个相位内某一方向下有效通行时间与周期长度之比。
1OD调查:指对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移动的全过程的调查4绿波交通:指车流沿某条主干道行进过程中,连续得到一个接一个的绿灯信号,畅通无阻地通过沿途所有交叉口。
1交通工程学: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个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出行效率最大、交通事故最少、通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
1停车延误:指刹住车轮及车辆停止不动的时间,等于停车时间。
P60(xxx延误)3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DHV):设计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3OD调查核查(查核)线:为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而调查区域内天然、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可设一条或多条。
它们将调查区域划成几个部分,用以实测穿越该线的各道路断面的交通量。
230位最高小时交通:指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1停车密度:1、指停放吸引量大小随时间段变化的程度。
2、对空间分布而言,指不同吸引点停车吸引量的大小程度。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学:以人(驾驶员、行人和乘客)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这三方面的内容统一在交通系统中进行研究,综合处理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四者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学科。
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
反应时间:从表露于外的事物引起反应到开始动作所需的时间,是从刺激到反应动作之间的时距。
视距:制动距离:从踏着制动踏板开始到汽车停住为止车辆所驶过的距离,不包括驾驶员的知觉—反应距离。
侧向净空:车道外边缘至路侧障碍物的横向距离。
交通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或道路上某一条车道)指定地点或断面的车辆数。
流率:在不足1h的时间段内(通常是15min),通过道路(或道路上某一条车道)指定地点或断面的车辆数经过等效转换得到的单位小时的车辆数。
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中,具有最高小时交通量的那一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占该天全天交通量之比。
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内的小时交通量与最大流率的比值地点速度:车辆通过道路特定地点的瞬时速度。
行程车速:路段长度除以通过该路段的行程时间,又叫区间车速设计车速: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条件限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
运行车速:在不超过路段设计车速的情况下,车辆在给定交通流中能够达到的最大安全车速时间平均车速: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区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的所有车辆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区间平均车速:是某路段的长度与通过该路段所有车辆的平均行程时间之比。
交通流密度:指在某一瞬间,单位长度道路上存在的车辆数。
车头间距: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相邻车辆车头之间的空间距离。
车头时距: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相邻车辆车头之间的时间间隔。
延误:指行驶在路段上的车辆由于受到道路环境、交通管理与控制及其他车辆的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而损失的时间。
停车延误:一辆车通过道路设施的某一部分所用的全部停车时间。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归纳
1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道路交通中各种交现象的基本规律其应用的一门正在发展的新兴学科2 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 随着车速的增大,驾驶人的视野明显变窄,注视点随之远移,两侧景物变模糊。
)、3 交通量:只在选定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体数。
4 设计小时交通量:确定公路等级,评价公路运行状况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参数。
5 中位车速 85%位车速 15% 位车速:指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该部分的车辆行驶速度在路速度以下。
6 车流速度:是指某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数目。
7 车头间距:一条车道上前后相邻车辆之间的距离。
车头时距:前后两辆车通过车行道上某一点的时间差。
8 试验车移动调查法:通过在测定期间内驾车反复行驶测量,求的区间内断面平均交通量的方法。
9 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人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
10 车流的波动:车流中的两种不同密度的部分的分界面经过一辆辆车队后部传播的现象。
11 道路通行能力:道路能够疏导或处理交通流能力。
12 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以及经济安全等方面所能得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
13 交织:指行驶方向大致相同,而不完全一致的两股多股车流,沿一定长度的路段不借助与交通控制与指挥设备,自主进行合流后又实现分流的运行方式。
14 匝道:联系与不同高程上两交叉线路,供两线路车辆实现方向的转换的链接路段。
15 高峰小时交通量:在交通量呈现高峰小时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16 交通规划 (狭义):通常是指根据对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与地区的人口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同时提出建设实施方案的一个完整过程。
填空题1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学科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2 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活活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3 道路交通三要素:人车路4 驾驶人的交通性质:驾驶人的职责和要求驾驶人的反应操作过程驾驶人的心理生理特性5 交通特性的分析从三个方面进行: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交通量的结构特性6 调查方法:人工观测法试验车移动调查法车辆感应器测定法仪器自动测定法摄影法7 均值和其均方差是通缉犯部的两个主要特征值8 延误的形式:基本延误(固定延误) 运行延误行车时间延误停车延误9 泊松分布的适用条件:车流密度不大其他外界干扰因素基本上不存在即车流是随机的10 二项分布的适用条件:车辆比较拥挤自由行是机会不都的车流11 负指数分布的适用条件:用于描述有充分超车机会的单列车流和密度不大的多列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12 移位负指数的分布适用条件:用于描述不能超车的单列车流的车头的时距分布和车流量的低的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13 排对系统的 3 个组成部分:输入过程(定长输入泊松输入爱尔郎输入)排队规则(损失制等特质混合制)服务方式(定长分布负指数分布爱尔郎分布)14 跟驰理论适应条件:非自由行使的条件15 非自由行驶状态的车队三个特征:制约性延迟性传递性16 根据通行能力性质和使用方法将其划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使用通行能力1. 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 1 ) 道路条件:指街道或公路的几何条件,包括交通设施的种类、性质及其形成的环境。
交通工程复习题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3级2015-2016学年第2学期《交通工程学II》复习参考题目一、名词解释1.交通工程学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
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其研究内容只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研究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2.(汽车)最高车速指在无风条件下,在水平、良好的沥青或水泥路面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3.路网密度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设施数量的一个基本指标.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与该区域的总面积之比。
4.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叫做视野.5.动视力动视力是汽车运动过程中驾驶员的视力.6.交通量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7.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变化,这种随时间和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特性称为时空分布特性.8.AADT年平均交通量(AADT):一年内观测的交通量总和除以总天数365,所得的平均值即为年平均交通量。
9.MADT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一月内观测的交通量总和除以一月的总天数,所得的平均值即为月平均日交通量10. WADT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 ):同理。
11. 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髙峰小时的 交通量之比.例如,当t = 15min 时,4*min 15PHF 15交通量高峰小时中高峰高峰小时交通量 12. 交通量的构成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
13. 交通流特性交通流运行状况的定性、定量的特征叫做交通流的特性14. 交通流基本参数\交通量、行车速度I 、车流密度是表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
15. 交通量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16. 设计小时交通量指的是根据交通量预测所选定的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小时交通量17. 地点车速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车速18. 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19. 行程车速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20. 时间平均车速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地点车速,这些地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即 为该断面的时间平均车速21.车流密度交通密度是指一条车道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即在某一瞬时内单位长度一条车道上的车辆数,又称车流密度。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2、交通工程的发展【不太重点】(1)步行时代:公元前25世纪(2)马车时代:公元前25世纪-公元19世纪(3)汽车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4)高速公路时代:20世纪30年代以后3、交通工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p4)【填空】标志:1930年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成立(1)交通工程学创立的初期:20世纪30年代(2)交通工程学发展中期:(3)近期交通工程学发展的发展:4、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5、【常识】(1)世界上第一条最长的路---丝绸之路(2)世界上最早用车的国家---中国(3)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载货汽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公路仅建成13万多公里。
截至2007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358.37万km。
(5)国家公路网布局分为三类:一类12条由北京向全国放射,编号为101-112,计长2.35万km;二类由28条南北走向的纵线组成,计长4.79万km,编号为201-228(后调整为29条,4.62万km);三类30条由东西向横线组成,计长4.79万km,编号为301-330(后调整为29条,4.62万km)(6)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
6、7918网: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组成,简称7918网,总规模8.5万km。
7、【填空】1980年上海市成立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标志我国交通工程学科诞生。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 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 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 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 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 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 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6. 最佳密度: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 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 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 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
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 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13. 行车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行车延误分类: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交通工程学全
一、名词解释。
1. 流率:交通量时刻在变化,在表达方式上通常取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值作为该时间段的代表交通量,当时间段不足1h 时,所计算的平均交通量通常称为流率。
2. 高峰小时系数(PHF):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高峰小时系数的一般表达式:3. 设计通行能力:是指一设计中的道路的一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1h 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道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
4. TOD 的中文含义: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5. 时间平均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断面时,观测时间内地点车速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称为时间平均车速。
∑==ni i t v n v 11t v :时间平均车速,Km/h ;i v :第i 辆车的地点车速,Km/h ; n :观测时间内观测到车辆数。
6. 区间平均车速: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当观测长度一定时,其数值为地点车速观测值的调和平均值。
∑=•=n i is tnL v 1 s v ;区间平均车速,km/h ;n :行驶该行程L 的次数;L :行程长度,Km ;i t :第i 次行程的行程时间,h 。
7. 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将一年8760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序列号第30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叫做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
8. 理论通行能力:也称为理想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段,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道路的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点,合情合理地期望能通过人或车辆的最大小时流率。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作者:————————————————————————————————日期:名词解释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6.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Km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
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1、交通工程学(Traffic Engineering):是以人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这三面的容统一在交通系统中进行研究,综合处理道路交通的人、车、路、环境四者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的科学。
2 、5E: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法规(Enforcement)、环境(Environment)、能源(Energy)。
3、交通量(Volume):是指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4、交通流率(Rate of flow):是指把不足1h的时间段观测到的交通量等效转换成单位小时的车辆数。
5、高峰小时交通量(PHV):一天24中,交通量最大、时变图中曲线呈现高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6、高峰小时系数(PHF):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交通量的比值称为高峰小时系数。
7、30位小时交通量(30 HV):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30位小时交通量。
8、设计小时交通量(Directional Design-hour Volume):1年的8760h中,从大到小排列的小时交通量中的第30位交通量(30HV)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30HV/AADT9、地点车速(Spot Speed):是指通过某一点的瞬时车速。
10、行驶车速(Running Speed):车辆行使通过某段路(不包括停车时间)所需要的时间除该路段的长度。
用于评价路段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的分析。
11、行程车速(Traveling Speed):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的比值。
它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于评价道路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
12、设计速度(Design Speed):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条件限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1、交通工程学(Traffic Engineering):是以人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这三方面的内容统一在交通系统中进行研究,综合处理道路交通的人、车、路、环境四者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的科学。
2 、5E: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法规(Enforcement)、环境(Environment)、能源(Energy)。
3、交通量(Volume):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4、交通流率(Rate of flow):是指把不足1h的时间段内观测到的交通量等效转换成单位小时的车辆数。
5、高峰小时交通量(PHV):一天24中,交通量最大、时变图中曲线呈现高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6、高峰小时系数(PHF):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交通量的比值称为高峰小时系数。
7、30位小时交通量(30 HV):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8、设计小时交通量(Directional Design-hour Volume):1年的8760h中,从大到小排列的小时交通量中的第30位交通量(30HV)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30HV/AADT9、地点车速(Spot Speed):是指通过某一点的瞬时车速。
10、行驶车速(Running Speed):车辆行使通过某段路(不包括停车时间)所需要的时间除该路段的长度。
用于评价路段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的分析。
11、行程车速(Traveling Speed):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的比值。
它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于评价道路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
12、设计速度(Design Speed):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条件限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是指规划、设计和管理交通系统的工程领域。
它涉及到道路、公路、桥梁、隧道、公交系统、自行车道、停车设施、交通信号灯、交通管理和交通统计等方面的工作。
以下是一些交通工程中常用的名词解释:
1. 道路:用于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路面或线路。
2. 公路:用于机动车辆通行的道路,通常由国家或地方政府负责管理。
3. 桥梁:横跨河流、湖泊、山谷等障碍物的结构,用于连接道路的交通设施。
4. 隧道:位于地下或山体内部的交通通道,用于连接道路的交通设施。
5. 公交系统:提供公共交通服务的组织和设施,包括公交车辆、站点、路线等。
6. 自行车道:专门用于自行车通行的道路或路径。
7. 停车设施:提供停车场和停车位的设施,用于停放车辆。
8. 交通信号灯:用于管理交通流量的装置,通过不同颜色的灯光指示交通参与者何时行进或停止。
9. 交通管理:通过设计道路、控制信号灯、设置标志和行车规则等手段来管理和优化交通流量。
10. 交通统计:收集、分析和报告交通数据,用于监测和评估交通系统的效能和改进。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学》一、概念解释1.交通工程学:(1)研究交通发生、发展、时空分布规律,交通调查,交通规划、设计营运、管理,交通安全理论与方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工程、教育、环境、和能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把道路、车辆、人和环境四者统一在交通系统中,探索各自的和相互的内在规律及最佳配合,以达到交通畅通,事故少,效率高,低公害,费用低及环境协调、舒适的目的。
2.交通规划:通常是指根据对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与地区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研究,对地区未来不同的人口、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同时提出建设实施方案(包括建设项目时序、投资估算、配套措施等)的一个完整过程。
3.交通事故:车辆在街道或道路运动时所引起或发生的死人伤人或损坏物件的事故.4.交通管理:按照既定交通法规,根据道路交通情况,采取某些限制措施,科学的组织指挥交通。
5.交通控制:采用能够与时刻变化着的交通情况相适应的设施来准确的调度指挥交通,使之达到安全畅通的目的。
6.道路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预示前方道路交通设施、气候、环境情况,表示交通管理指令设施的状况,对交通进行导向、警告、规制或指示的道路交通设施。
7.汽车制动性能:汽车行驶时能在短时间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8.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能够疏导或处理交通流的能力。
9.空间平均车速:在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10.时间平均车速: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的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11.小区交通形心:代表同一小区所有出行端点的某一集中点12.高峰小时系数PHF: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13.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大学交通工程导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路网密度:衡量道路设施数量的一个基本指标。
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与该区域的总面积之比。
2.外侧超高:为了利用重力的横向分离抵消离心力的作用,弯道上的路面需要整体向内侧倾斜。
3.停车视距:当驾驶员突然发现前方路上有障碍物不能绕过,而能安全的停止在障碍物前所需要的距离。
4.渠化交通:在道路上划分道线或用分隔带,交通岛来分割车道,使不同方向的车辆,顺着规定的车道行驶。
5.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6.交通流率:把不足1h的时间段内观测到的交通量等效转换为单位小时的车辆数。
交通量是通过实际观测或预测得到的值,交通流率是对不足1h的交通量进行等效转换的等效值第30位高峰小时交通量:将一年中8760h交通量的观测值依大小顺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7.交通流密度:在某一瞬间,单位长度道路上存在的车辆数。
8.车头间距:一条车道上前后相邻车辆之间的距离。
9.车头时距:前后两辆车通过车行道上某一点的时间差。
10.交通调查:一种利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段,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11.延误: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由于受到道路环境,交通管理与控制及其他车辆的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而损失的时间。
12.间断流:有外部固定因素影响的周期性中断交通流,如有无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13.连续流:没有外部固定因素影响的不间断交通流,如高速公路的基本路段,双车道,多车道的交通流14.交通设施的通行能力:在一定的时间段和通常的道路,交通,管制的条件下,人和车辆通过车道或道路上的一点或均匀断面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15.高速公路:有中央分隔带,上下行每个方向至少有两车道,所有交叉口都是立体交叉口,完全控制车辆入口,专供汽车行驶的公路。
16.服务水平:是衡量交通流运行条件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服务质量的一项指标。
交通工程学
一、名词解释:1、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运用的一门技术学科。
它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的完全交通运输任务;他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究对象时驾驶人、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2、离散型分布:描述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到达的车辆数、或在一定路段上分布的车辆数是的所谓的随机变量、描述这类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用的就是离散型分布。
3、车辆跟驰理论:是运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在无法超车的单一车道上车辆列队行驶时,后车跟随前车行驶状态的一种理论。
4、区间车速:车辆驶过某段路程的长度与所用的总时间(包括中途停车损失时间在内,但不包括客、货运车在起、终点的调头时间)之比。
5、驾驶疲劳:是指由于驾驶作业引起的身体上的变化、心里上的疲劳及客观测定驾驶人能力低落的总称。
6、空间占有率:某瞬间、在一定长度的道路上,全部车辆的总长度占观测道路长度的百分比,用Rs表示。
7、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车辆或行人)数,用辆/h,或辆/昼夜或辆/秒表示。
8、反应时间:是从接受到刺激到作出反应动作所需要的时间。
9、地点车速:车辆驶过某断面的瞬时速度。
10、车头时距:是指在同一车道、同向连续行驶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头通过某一点的时间间隔。
用ht表示,单位S/辆。
二、简述题1、简述泊松分布、二项分布及负俄日想分布的适用条件和各自特征答:泊松分布适用条件:适用于低流量无干扰的车流状态,特征:S2/m=1 二项分布适用条件:适用于车流处于拥挤状态,车流行驶的自由度小。
特征:S2/m<1 负二项分布适用条件:适用于车流受到干扰,车辆到达量的波动度大的车,特征:S2/m>1 答:人、车、路、和环境是构成道路交通系统的四大要素,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特定的不可分割的因素。
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行为和性质对道路交通整体都将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又都要依赖其他要素的行为和性质,每个要素对整体的影响都不再具有独立的性质而是与其他一个或几个要素相互联系,是一个涉及人的行为在自然环境中构成的复合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6.最佳密度: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
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13.行车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行车延误分类: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14.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的现象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掌握交通流的规律的工作过程。
15.跟驰理论:运用动力学的方法,研究在无法超越的单一车道上车辆排队行驶时,后车跟随前车的行驶状态,并且借用数学模型表达的一种理论。
16.交通工程: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研究交通规划、设计、管理和控制的理论、方法及有关设施、设备及法律、法规学,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舒适和快捷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17.高峰小时交通量: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交通小时交通量。
填空判断:1.交通工程学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2.5E指:,,,,。
3.交通工程学的产生和发展:基础理论的形成,交通规划理论,交通管理技术形成,智能化交通时期。
4.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交通流要素调查,交通出行调查,交通事故调查,交通环境调查。
5.交通量调查法:人工观测法,试验车移动法,车辆感应器测定法,仪器自动测定方法,摄影法。
地点车速调查方法:人工测定法,使用测速仪器测定速度,车辆感应器测速方法。
区间车速调查方法:试验车观测法,车牌号对照法,驶入驶出测量法。
交通密度调查方法:出入量法和摄影法。
交叉口延误调查:行车时间调查,停车延误调查。
6.道路交通三要素:人(驾驶人,行人,乘客,居民),车(客车,货车,非机动车)路(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相关设施)7.交通量按交通类型分有: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
交通量分析的三个方面:1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2交通量空间分布特性3交通量的构成特性。
8 .0.5<(交通量的方向分布系数)<19.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驾驶员、车辆、道路(类型,平面线形)。
10.交通流三要素:交通量,行车速度,车流密度——11.按交通规划考虑的时限来划分:远景或远期战略规划、综合网络规划,近期治理。
远景或远期规划通常为20-30年,远景规划要展望到30-50年甚至更长的发展时期。
13调查定义:起讫点的调查。
调查方法:①家访调查②发表调查③路边询问调查④公交车辆出行。
调查包括:①个人出行②车辆出行③货物流通出行。
调查工作步骤:①划定调查区域②确定交通分区③抽样方法④表格设计⑤人员训练⑥实地调查⑦精度检验14.构成交通事故的因素:人、车、路、后果。
15.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驾驶员、车辆、道路(类型,平面线性)、交通条件(交通量,交通组成,交通管理)。
16.排队系统的组成部分:输入过程、排队规则、服务方式17.非自由状态行驶的车队特征:制约性、延迟性、传递性18.标志的三要素:颜色、图形、符号与文字19.出行的基本属性:①每次出行有起讫俩个端点②每次出行有一定目的③每次出行采用或几种交通方式20.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①行政管理②技术管理(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21.按照交通流运行特征的变化可将快速道路和高速道路分为:基本路段、交织区和匝道及道路连接点三个部分22.交叉口延误的调查方法:点样本法和样本追踪法(包括行车时间调查和停车延误调查)23.典型的公路布局有:三角型,并列型,放射型,树杈型。
典型的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形(方格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西安属于棋盘形,兰州属于带型,北京放射环形。
24.交通量的月变化系数越小则月交通量越大25.停车场的分类:①A按停车场地所处位置划分:路边停车场地、路外停车场地②按停车车型划分:机动车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③按停车设施的功能:专用停车场、配件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④按使用性质划分:临时停车场、固定停车场2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分类:①城市道路发展战略规划②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③1 / 6城市道路近期治理规划27.单行交通种类:固定式单项交通、定时式单项交通、可逆性单项交通、车种性单项交通28.停车实况调查:连续式调查、间歇式调查、询问式调查。
车辆停放方式: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29.事故率表示法:①人口事故率法②车辆事故率法③运行事故率法④事故强度简答1.道路线性设计原理:①以用路者的行车需求伪依据②从交通角度用动态的观点分析问题③用协调的方法设计2.交通工程现状:①运营能力不足②运输方式不科学③管理落后3.交通流调查的目的和意义:①准确掌握交通现状及其发展规律;②为将来的交通需求提供相应的道路工程措施和交通管理控制手段4.车速调查的目的:①对某处作周期性调查,掌握速度分布状态及速度变化特征②为评价规划设计指标及服务水平提供依据③为交通管理和控制提供速度资料,通过事前事后调查判断交通管理和工程措施的效果④为事故分析提供速度资料,用于决定道理设计几何要素⑤用于其它交通研究5.交通规划的目的:①使道路交通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社会进步②使各种交通方式能够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③使道路交通布局能产生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④使人和货物出行能方便、迅速、舒服、经济6.交通工程研究内容:①交通特性分析技术②交通调查方法③交通流理论④交通通行能力分析技术⑤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⑥道路交通管理技术⑦交通安全技术⑧静态交通系统规划⑨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⑩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7.适用条件①泊松分布:车流密度不大,车辆间相互影响微弱,其他外界干扰因素基本上不存在,即车流是随机的,用泊松分布能较好的拟合数据。
②二项分布车流比较拥挤,自由行驶机会不多的车流。
③负二项分布到达的车流被动性很大或以一定的计算间隔现测到达的车辆数其间隔长度一直延续到高峰期间与非高峰期间两个时段时所得的数据有较大的方差,用负二项分布拟合数据8.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与联系:①表示的单位和方法相同②描述对象③交通量数值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通行能力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规律性④交通量在正常情况下小于通行能力,在强制流状态接近或到达道路的通行能力9.交通系统管理策略:①节点交通管理策略(交叉口控制方式交叉口管理方式交叉口转向限制)②干线交通管理策略:单行线、公共交通专用线、货运禁止线、自行车专用线或禁止线③区域交通管理策略:区域信号控制系统、智能化区域管理系统10.高速道理交通特点:①平时为了预防自然阻塞,实行驶入控制②万一发生交通事故等紧急情况,为迅速解除由此产生的阻塞,实行控制驶入,禁止驶入的措施③为保护环境,应在交通情况对环境和人类将会造成危害时,实施交通控制11.我国城市道路出现全面紧张的原因: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②管理落后,交通结构不合理③城市道路布局的限制解决方法:①道路交通建设②交通需求管理交通源③交通系统管理交通流12.交通规划的四阶段模型:1交通出行生成预测:回归分析,类别分析;2交通出行分布预测:增长系数法和综合法;3交通方式划分预测:定性,定量;4交通分配预测:全有全无分配法、容量限制法、多路概率分配法。
1.交通工程:交通工程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和停住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2.交通工程变革:步行时代、马车时代、汽车时代、高速公路时代、智能运输时代。
3.交通工程发展的四个时期:基础理论形成(30年代初-40年代末)、交通规划时代形成(50-70)、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智能交通时期。
4.交通工程学科的性质:交通工程学科是一门发展中的综合性学科,它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把人、车、路、环境与能源作为统一的有机整体进行研究和应用。
5.交通工程学科的内涵:(1)交通特性(2)交通调查(3)城市公共交通系统(4)交通流理论(5)交通规划的理论和方法(6)新交通体系及各种交通设施6.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型、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7.道路交通三要素:人、车、路。
8.城市道路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9.公路网布局: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
10.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形、带形、放射形、放射形环。
11.交通流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关系:交通量Q、行车速度v、车流密度K。
基本关系为:,式中平均流量(辆)区间平均车速(),平均密度(辆)。
12.交通量的分类:按交通类型分,有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
13.月变系数: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平均日交通量之比。
14.高峰小时交通量: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般呈马鞍形,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在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