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2刘小年

合集下载

工程制图(第2 版)刘小年 CAI绪论[4页]

工程制图(第2 版)刘小年 CAI绪论[4页]

(4) 由于图样是生产的依据,绘图和读图中的任何一点疏忽,都
会给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在学习中还应注意养成认
真负责、耐心细致和一丝不苟的良好作风。 回

— 本章完 —

2.要求
(1) 理解掌握基本理论。
(2) 掌握步提高空间想象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3) 认真完成作业。
要求 :① 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制图的标准规定;
② 采用正确的作图步骤和方法;
③ 使用仪器或徒手绘图,注意图面整洁;
④ 采用计算机绘图,注意设置绘图环境。
法与基本技能; (3) 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和形体构思能力,能阅读常见的、
较简单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4) 熟悉《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的其他国
家标准,具有查阅有关标准手册的能力; (5)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6) 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审美能力。
画法几何--用投影法来研究图示和图解空间几何
问题的一门学科。
工程制图--研究绘制工程图样的一门学科。
CAD--计算机辅助绘制图样。



二、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任务
1.学习目的
(1) 培养学生绘图、读图和图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表达能力。
2. 主要学习任务
(1) 学习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 学习利用绘图仪器工具、计算机及徒手绘制工程图样的方
绪论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无论是制造各种机械设备、电气 设备、仪器仪表,或加工各种通讯电子元、器件,还是建筑房屋和进 行水利工程施工等,都离不开工程图样。所以,图样是表达设计意图、 进行技术交流和指导生产的重要工具,是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文件。因 此,图样常被喻为“工程界共同的技术语言”。本课程就是研究如何运 用 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绘制和阅读各种工程图样的课程,是高等工 科院校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工程制图( II )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制图( II )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制图(II )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工程制图(II )Engineering Drawing(II)二、学时与学分:56 学时(理论学时)3.5学分三、适用专业:电子、通讯、电气、化工、自动化、物理等电子、应用理科各类专业。

四、先修课程:无具体要求五、主要教学用书及参考资料:教学用书:《工程图学基础》、《工程图学基础习题集》,丁一、何玉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2版)。

参考资料:《工程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孙兰凤主编;《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刘小年主编;高等教育学出版社。

六、课程类别:公共基础七、课程的性质:必修八、课程描述:本课程包括画法几何基础、制图基础、机械图三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地位、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一)画法几何基础1 .正投影法的基本知识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正投影、斜投影)的一般知识。

2 .点:(1) 点在三投影面投影体系第一角中的投影;(2) 点的投影与该点直角坐标的关系;(3) 两点的相对位置、重影点;3 .直线:(1) 直线的投影;(2) 直线对投影面的各种相对位置;(3) 直线上的点、点分线段成定比;(4)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4 .平面:(1) 平面的表示法:几何元素表示法和特殊位置平面的迹线表示法;(2) 平面相对于投影面的各种位置;(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一般位置直线、平行于投影面的直线);5 .立体:(1) 平面立体(底面平行于投影面的棱柱、棱锥)和曲面立体(轴线垂直于投影面的回转体)的表示法。

(2) 立体表面上取点、取线作图;(3) 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截平面只限特殊位置的平面);(4) 两回转立体表面的交线(两立体中至少有一个的轴线垂直于投影面,所用辅助平面只限投影面平行面)。

(二)制图基础1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1)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2) 《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简介(图幅、比例、字体、线型、剖面符号和尺寸注法的基本规定);(3) 几何作图方法和弧线连接方法;(4) 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尺寸注法和画图步骤;2 .投影制图:(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读法及尺寸注法;(2) 各种视图的名称,配置及标注(3) 剖视(以单一剖切面为主)、断面、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4) 第三角画法简介。

G1 制图的基本知识

G1 制图的基本知识

1.1 制图基本规定
• 每个图样,应根据复杂程度与比例大小,先选定基本线宽 每个图样,应根据复杂程度与比例大小,先选定基本线宽 b,再选用相应的线宽组,如建筑图样上采用三种线宽, 再选用相应的线宽组, 建筑图样上采用三种线宽, 机械图样上采用两种线宽。 机械图样上采用两种线宽。
线宽比 b 0.5b 0.25b 2.0 1.0 0.5 1.4 0.7 0.35 线宽组 1.0 0.5 0.25 0.7 0.35 0.18 0.5 0.25 - 0.35 0.18 -
10 号字
7 号字
5 号字
3.5 号字
1.1 制图基本规定
• 数字及字母的A型斜体字示例 数字及字母的 型斜体字示例
1.1 制图基本规定
4. 图线(GB/T 17450—1998) 图线( / )
(1)线型 ) 国家标准规定了15种基本线型及基本线型的变形 国家标准规定了 种基本线型及基本线型的变形。 种基本线型及基本线型的变形。 详见教材表1-5。 详见教材表 。 (2)线宽 ) 国家标准规定了0.13~2.00 mm,共9种图线宽度。 种图线宽度。 国家标准规定了 , 种图线宽度 图线的宽度分粗线、中粗线、细线三种。 图线的宽度分粗线、中粗线、细线三种。 粗线 三种
主要内容( 学时 学时) 主要内容(64学时)
1 制图的基本知识 2 3 4 5 6
投影基础知识
章节 安排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投影变换
曲线
参考书目
1. 孙根正 王永平主编 工程制图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孙根正, 王永平主编. 工程制图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 刘小年主编 工程制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刘小年主编. 工程制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何斌 陈锦昌等. 建筑制图(第5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锦昌等. 建筑制图(第5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总学时数:120学分:6适合专业:交通运输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研究用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

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制图、读图的基本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交通运输专业。

本课程是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它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原理和方法。

为了适应生产上对计算机辅助设计日益增长和今后学习的需要,对计算机成图技术应有所了解。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2.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3.培养图解简单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

4.培养对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画法几何、制图基础、机械图和计算机绘图基础四部分,了解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装配图要有非标准零件10件左右)。

有关作业应包括拆画零件图。

四、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1.学习和掌握《技术制图》国家标准对图纸幅面和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和尺寸标注的有关规定。

2.学习和掌握常见的绘图方式和几何作图方法。

3.学习和掌握《技术制图》国家标准是绘制和阅读技术图样的准则和依据。

六、大纲内容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教学目的:掌握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中的基本规定,学会制图工具及仪器的使用。

教学基本要求:初步掌握几何作图及平面图形尺寸分析、画图方法等。

教学重、难点:尺寸注法和常用的几何图形的画法。

主要内容:第一节:制图标准第二节:制图工具及其使用第三节:几何作图第四节: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及画法作业习题:习题册p1、p2、p3第二章投影基础教学目的:掌握正投影基本知识及三视图形成。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正投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点、线、面的投影;线与面位置关系;面与面位置关系。

大学工程制图(II)教案

大学工程制图(II)教案

工程制图(II)教案课程名称:工程制图(II)适用于电子、通讯、电气、化工、自动化、物理等电子、应用理科各类专业。

学时:48选用教材:《工程图学基础》、《工程图学基础习题集》丁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参考教材:《图学基础教程》,谭建荣主编,高等教育学出版社。

《图学应用教程》,陆国栋主编,高等教育学出版社。

《工程制图》、刘小年主编;高等教育学出版社。

第1次课第1章制图基本知识一教学基本要求及目标基本要求:掌握技术制图中常用国标(如图幅格式、标题栏、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等);掌握常用的基本几何作图(任意正多边形、椭圆、锥度、斜度、弧线连接等);掌握平面图形绘制方法及尺寸标注;熟悉绘图工具的使用及徒手绘图的方法。

目标:1建立“标准”的概念,并熟悉技术制图中的常用国标,在绘制工程图样时能自觉遵守国家标准;2学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平面图形;3学会徒手绘图。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2学时)图样是工程技术中用来进行技术交流和指导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是工程界的共同语言,为此,国家指定了绘制图样的一系列标准。

本章主要介绍了制图的基本规则;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几何作图;平面图形的分析与画法;绘图的方法和步骤等。

§1-1绘图工具及仪器的使用(自学,在绘图课上指导)§1-2《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的一些规定(20分)§1-3几何作图(35分)§1-4平面图形的画法及尺寸标注(35分)§1-5徒手绘图的基本技能(自学)三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建立“标准”的概念,掌握技术制图中的常用国标,并在绘制图样时能自觉遵守;基本几何作图(线段等分,锥度、斜度画法,弧线连接);平面图形的绘制。

难点:建立“标准”的概念,掌握技术制图中的常用国标,并在绘制图样时能自觉遵守。

四本章内容的拓展引入标准化的概念及简介ISO、ANSI等五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2.注意绘图课的辅导方式及第一张仪器图的严格要求:线型分明、字迹工整、图面整洁。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13-14学年第一学期《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13-14学年第一学期《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704
制定单位:艺术学院
制定人:柳献忠
审核人:况宇翔
制定(或修订)时间:2010年10月10日
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本课程大纲是以2009年工业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的】
1.掌握国家制图标准《机械制图》、《建筑制图》等相关标准中的图幅、图框格式、常用比例、写字要求及字形、图线宽度等基本要求;
2.掌握几何作图的基本方法,能正确利用作图工具绘制圆的内截多边形、椭圆等基本图形;
3.能正确地对平面图形进行尺寸和线段分析,能正确选择尺寸基准,完整地标注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
4.掌握锥度和斜度的画法及其标注;
5.掌握圆弧连接的基本画法。

【重点难点】
1.基本几何图形的基本画法;
2.平面图形进行尺寸和线段分析、尺寸基准的选择、尺寸的正确标注。

3.圆弧连接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
§1.1 制图的基本规定
§1.2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
§1.3 常用几何作图方法
§1.4 平面图形分析与绘图方法
第二章投影法基本知识
【教学目的】
1.投影的概念,正投影的基本特性,三视图的形成及相互间的投影关系;。

招生类别招生领域领域方向考试科目拟招人数复试科目同等学历加

招生类别招生领域领域方向考试科目拟招人数复试科目同等学历加
农村发展
(095138)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
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自命题)
④801经济学基础
(自命题)
15
765农业经济管理综合
974管理学及农业政策学
注:拟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计划为准。
二、参考书目
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考生可任选其中三门课程的试题作答)
765农业经济管理综合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李秉龙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974管理学及农业政策学
《管理学原理》(第一版)陈彤、章喜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出版;《农业政策学》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二版)。
763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杨文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二版)。
968作物栽培学及植物学
《作物栽培学总论》董钻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作物栽培学各论》杨文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出版;《植物学》贺学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植物学》李扬汉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年出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9农业知识综合一(自命题)
④847植物保护概论(自命题)
15
775植物化学保护
947农业植物病理学及农业昆虫学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095136)
①农业工程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自命题)
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农业机械与装备(6选3)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信息化领域)

机械工程制图教程(最详细)

机械工程制图教程(最详细)

首末是画, 超出轮廓 线2~5mm。
虚为实 线同一 直线, 连接处 应留有 空隙
2).点画线、双点画线、虚线与其他线相交或自身相交时,均应尽量交于画
3).点画线及双点画线的首末两端应是长画而不是点。点画线应超出轮 廓线2~5mm。
4). 虚线为粗实线的延长线时,虚线在连接处应留有空隙。 5). 在较小图形上画点画线或双点画线有困难时,可用细实线代替。
1.5 尺寸的标注方法
在图样中,除需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外,还需标注尺寸, 以确定零件的大小。
1.5.1 基本规则
1). 尺寸数值为零件的真实大小,与绘图比例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2). 以毫米为单位,如采用其他单位时,则必须注明单位名称。 3). 图中所注尺寸为零件完工后的尺寸。 4). 每个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最能清晰地反映该 结构特征的视图上。
图中粗实线幅面为第一选
择,细实线幅面为第二选择 ,虚线幅面为第三选择。
A4
297
594
891 1189 1486 1783 2080 2378
1.1.2
图框格式
标题栏
横装 不装订格式 竖装
c c a c a c
标 题 栏 标 题 栏
c
横装
c
竖装
装订格式
1.1.3 标题栏
15 15
(名
制图 审核
球面的直径或 半径时,应在 符号“Ø”或 “R”前再加注 符号“S ”
1.5.2 尺寸的组成要素
每一个尺寸由三部分组成:尺寸界线、尺寸数字、尺寸线。
1. 尺寸界线
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并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 引出。也可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作尺寸界线。
尺寸界 限必要 时才倾 斜

工程制图-刘小年、刘国庆主编版

工程制图-刘小年、刘国庆主编版

三.本学期学习内容及学时分配(48学时)
1.绪论
0.5
2.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1.5
3.正投影基础的基础知识
10
4.立体的投影
10
5.轴测投影图
1
6.组合体视图
10
7.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10
8.标准件、齿轮和弹簧
2
9.零件图
2
10.装配图
1
四、学习方法
1、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2、养成认真、耐心、细致的作风。 3、严守制图国家标准。 4、多练习。
《工程制图》PPT版
刘小年 刘国庆 主编
一、研究对象
工程图样
工程图样 是准确表达工程 对象形状、大小、 结构及技术要求 的图,简称图样。 是表达设计意图、 进行技术交流和 指导生产的重要 工具,被称为 “工程界的语 言”。作为“语 言”,它必须是 统一、规范的。
绪论
二、学习目的
主要培养阅读工程图的能力。
3.图线应用举例
极限位置轮廓线
不可见轮廓线
尺寸界限
可见轮廓线
轴线对称中 心线
螺纹牙底线
尺寸线
视图和视图分限线
移出断面轮 廓线
剖面线 断裂边界线
重合断面轮 廓线
辅助用相邻部分的轮廓线
4.图线画法要求
1). 在同一张图样中,同类图线的宽度应一致。虚线、点画线及双点 画线的画、长画和间隔应各自大致相等。
注意:
1).投影不等 于影子
2).仅有一个 投影不能准 确、真实地 表达物体的 形状。
4.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
1).视图的概念
利用正投影法得到的投影
2).三视图的形成
(1).通常选用三个互相 垂直相交的投影面正平面V、 水平面H和侧平面W,建立一 个三投影面体系,三个面的 交点为原点O,V与H面的交 线为X轴,V与W面的交线为Z 轴,H与W面的交线为Y轴, 如图所示。

工程制图(第二版) (2)

工程制图(第二版) (2)

第2章 正投影的基本知识
点A到H面的距离Aa = a′ax = a″ay = oaz = zA。 由此可见,若已知点A的投影(a′、a、a″),即可确定该
点的坐标,也就确定了该点的空间位置;反之亦然。 由图2-9(b)可知,点的每个投影包含了点的两个坐标;点
的任意两个投影包含了点的三个坐标,所以,根据点的任意两 个投影,也可确定点的空间位置。
正平线
① cb∥OX,c″b″∥OZ ② a′b′ = CB ③ 、 反映实形
侧平线
① ac∥OY,a′c′∥OZ ② a″c″ = AC ③ 、β 反映实形
第2章 正投影的基本知识 2) 投影面垂直线 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直线称为投影面垂直线。根据其垂直 的投影面的不同,又可分为:
正垂线——垂直于V面,平行于H、W面的直线; 铅垂线——垂直于H面,平行于V、W面的直线; 侧垂线——垂直于W面,平行于V、H面的直线。
表2-2列出了投影面垂直线的立体图、投影图及投影特性。
第2章 正投影的基本知识
表2-2 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
分类
立体图
投影图
投影特性
铅垂线
① ab 积聚为一点 ② a′b′⊥OX;a″b″⊥OY ③ a′b′ = a″b″ =AB
正垂线
① b′c′积聚为一点 ② bc⊥OX;b″c″⊥OZ ③ bc = b″c″ =BC
第2章 正投影的基本知识 图2-8 已知点的两个投影求第三投影
第2章 正投影的基本知识 4.点的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若将三投影面体系看做空间的直角坐标系,则V、H、W面 相当于坐标面,OX、OY、OZ轴相当于坐标轴,点O相当于坐标
原点。 由于图2-9(a)中长方体的每组平行边分别相等,因此可得

工程制图2刘小年

工程制图2刘小年

工程制图2刘小年工程制图2刘小年【篇一: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机械制图(1)课程性质、任务:职业技术基础必修课。

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师的语言”,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思想和交流工程技术信息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必不可少的技术文件。

本课程主要讲授用投影表示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制图技能和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2).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4).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工作作风。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本课程知识点包括画法几何的正投影理论、组合体、轴测投影;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正确地阅读、绘制(仪器、徒手)简单机器零件图等内容。

学生学习完课程后,应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理解与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的制图的基本规定、图样画法,能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用仪器和徒手绘图的技能;会查阅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手册和零件手册;掌握螺纹及螺纹紧固件、齿轮的画法与规定标记,了解键、销、弹簧、轴承的画法与规定标记;应用所学投影理论、机械制图国家标准、零件图的相关知识、已培养起来空间想象能力,正确地阅读、绘制简单机器零件图。

所绘图样应做到:投影正确,尺寸完整、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建议学时范围:48学时-56学时建议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建议教材及参考书:1.《机械制图》第2版,刘小年、刘振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2.《工程制图习题集》第2版,汪勇、王和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3.《autocad 2006工程绘图教程》第2版,汪勇、张全、陈坤,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4.《autocad 2006 工程绘图上机指导》第2版,徐红、汪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先修课程名称:无特别要求其它说明:无二、课程名称:机械制图综合训练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实践课。

图学基础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大纲

图学基础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图学(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30英文名称:Engineering Drawing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基地班)必修3. 课程目的(1)学生学会基本绘图工具的使用以及工程制图中常用的作图方法,了解工程图样规格和徒手画技术草图的技巧(2)学习物体的正投影的基础知识以及机件的表达方法,能阅读零件图、装配图(3)熟悉和掌握工程图样和化工专业图样的表达内容和特点、绘制和识图方法及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3分.学时为565. 建议先修课程化工原理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化工制图》.熊洁羽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参考书目:(1)《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电气信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类专业适用)》(第二版).唐克中、朱同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工程制图》.刘小年、刘庆国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化工制图》.郑晓梅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4)《化工制图》.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年7. 教学方法与手段(1)主要教学方法是以课堂教学与习题练习、习题练习与实践实习相结合的方法;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与辅助以板书相结合的形式。

(2)实践环节采用带领学生参观工厂,现场讲解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工程测绘。

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40%,形式有:作业、图纸(2)考试成绩占60%,形式有:闭卷考试9. 课外自学要求(1)课外要认真复习课堂所学内容,牢记并掌握工程制图、化工制图的基本理论和绘制方法;(2)要多深入实际,必须对照实物,不断增强感性认识;(3)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练习,加深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内容(1)制图的标准(2)制图工具(3)尺寸标注基本规则(4)几何作图(5)徒手草图基本要求(1)学习和了解基本绘图工具的使用(2)掌握工程制图中常用的作图方法(3)掌握工程图样规格和徒手画技术草图的技巧教学重点:(1)制图基本规格中,重点介绍线型、尺寸的组成及线性尺寸、圆和圆弧尺寸、角度尺寸的注法(2)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中,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配合(3)几何作图中,斜度和锥度的作图方法及标注为重点(4)绘图的方法和步骤中,绘图方法为重点教学难点:(1)圆弧与圆弧和直线的光滑连接(2)徒手绘草图方法第二章投影基础基本内容(1)投影法及其分类(2)点的投影(3)直线的投影(4)平面的投影(5)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的相对位置(6)体的投影基本要求(1)掌握投影的基本概念与规律、基本立体(柱体、锥体、球体、圆环)的造型方法、投影特点(2)掌握在基本立体表面取点与取线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1)物体的正投影和三视图(2)点线面的投影(3)基本立体表面取点与取线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1)物体的正投影和三视图(2)点线面的投影(3)基本立体表面取点与取线的基本方法第三章组合体基本内容(1)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及表面过渡关系(2)组合体的画图方法(3)组合体视图的阅读方法(4)组合体的尺寸标注基本要求(1)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步骤,并能运用形体分析法画出中等复杂程度的组合体视图(2)基本掌握组合体尺寸标注的规定和要求,对一般组合体能正确选择尺寸基准和标注尺寸(3)基本掌握组合体视图的阅读方法,能够读懂一般组合体三视图(4)了解轴测图的概念和画法教学重点:(1)组合体的画图步骤(2)尺寸基准的选择教学难点:尺寸基准的选择第四章机件的表达方法基本内容(1)视图(2)剖视图(3)断面图(4)简化画法和其他规定画法(5)第三角投影(第三角画法)基本要求(1)学习和掌握剖视图、剖面图的基本内容。

专业技能测试考试大纲-大连海洋大学教务处

专业技能测试考试大纲-大连海洋大学教务处

大连海洋大学2015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升本学位考试专业技能测试考试大纲一、技能测试目的和要求1.技能测试目的:(1)通过对减速器的拆装与观察,了解减速器的工作原理,零、部件作用及装配关系。

了解工程图样与实物零件之间的对应关系。

(2)通过对减速器的结构分析,掌握减速器各零、部件(特别是标准件及标准要素)的结构和作用;工艺(加工与装配)要求;润滑、密封等要求。

(3)通过绘制零件图,掌握相应工程图样的绘制方法。

(4)通过拆装与测绘,学习测绘工具和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徒手图、计算机绘图能力。

(5)通过编制工艺规程,掌握典型零件加工工艺。

2.技能测试要求:(1)减速器拆卸、测绘项目实施后,必须完好组装。

(2)对减速器的轴、齿轮和齿轮轴中的任一零件进行测绘,对零件上的标准要素进行查表确定相应的尺寸和公差。

(3)徒手绘制零件草图,并通过AutoCAD绘制相应的零件图。

(4)提交内容:徒手绘制的零件草图A4图纸一张;计算机绘图的图形文件命名方式:考号姓名,例如:01张晓明;工艺过程卡片一份。

(5)测试过程中要携带必备的绘图工具,可携带必备的参考资料,以备零件标准要素查表。

二、考核内容及分值1.拆装测绘及徒手绘图部分:(50分)(1)拆卸并成功组装减速器;(2)测绘零件,并给定零件名称、材料,分析零件的结构形状和零件的制造方法;(3)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并能对标准结构(如标准齿轮的分度圆直径、键槽、退刀槽、螺纹等)进行测量;给出表面粗糙度、极限尺寸、形位公差等技术要求;(4)徒手绘制零件草图。

选择零件的表达方案,包括选择主视图、其它视图的数量和其它表达方法,掌握标准结构的规定表示法。

2.计算机绘图部分(30分)(1)计算机绘图能力:绘图软件的文件管理操作;图层及对象特性工具的控制和使用;定点、定向辅助工具的控制和使用;一般绘图和编辑命令;控制文本和尺寸风格。

(2)选择 AutoCAD2002 及以上版本的绘图软件,用计算机绘图完成零件图。

工程制图 ppt课件

工程制图 ppt课件

2
二、学习目的
主要培养阅读工程图的能力。
三.本学期学习内容及学时分配(48学时)
1.绪论
0.5
2.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1.5
3.正投影基础的基础知识
10
4.立体的投影
10
5.轴测投影图
1
6.组合体视图
10
7.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10
8.标准件、齿轮和弹簧
2
9.零件图
2
10.装配图
1
2020/12/27
尺寸界 限必要 时才倾

2020/12/27
在光滑过渡 处,把轮廓 线延长,从 交点处引尺
寸界线
18
2.尺寸线
1).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带终端符号(箭头、斜线)。
2).标注线性尺寸时,尺寸线必须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 3).尺寸线不能用其他图线代替,一般也不得与其他图线重合或画在其延长线上。 4).尺寸线不能有任何图线通过。
工程制图
刘小年 刘国庆 主编
讲授: 周春英
2020/12/27
1
一、研究对象
工程图样
工程图样 是准确表达工程 对象形状、大小、 结构及技术要求 的图,简称图样。 是表达设计意图、 进行技术交流和 指导生产的重要 工具,被称为 “工程界的语 言”。作为“语 言”,它必须是 统一、规范的。
绪论
2020/12/27
2020/12/27
19
3.尺寸数字
1).位置: 尺寸数字一般应注写在水平尺寸线的上方,竖直尺寸线的左
方,也允许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
2).方向: 尺寸数字应与尺寸线保持平行且字头朝上。
3).方向: 尺寸数字应与尺寸线保持平行且字头朝上。

工程制图 绪论 第一章

工程制图  绪论 第一章

1:1. 5 1:2. 5 1:3 1:4 1:6 n n n 1:1. 5×10 1: 2. 5×10 1: 3×10 n n 1: 4×10 1:6×10
27
1.3 字体
1.基本要求: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 列整齐。 2.字体高度h公称尺寸系列:1.8, 2.5, 3.5, 5, 7, 10, 14, 20 mm, 一般高度不应小于3.5 mm。 3.字体: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采用规定的简化字。字母 和数字可写成斜体或直体,注意全图统一。斜体字字头向右倾 斜,与水平基准线成75°。
数字方向反 尺寸线不应与 中心线重合
3 8
18
14
间隔应均匀
数字应在尺 寸线上方
24
错误
尺寸线不应与轮廓 线或其延长线重合
42
符号 数字 R4 16
2× Φ4
18
14
3
8
24
尺寸界线
尺寸线
箭头
正确
43
1.5.3 其它特殊尺寸的标注
1.直径与半径的标注
直径尺 寸数字 前加注 符号“Ø”
球面的直径或 半径时,应在 符号“Ø”或 “R”前再加注 符号“S ”
制图的基本概念
3.我国标准(简称“国标”)表示方法及含义 【例1⁃1】我国某一标准编号书写为“GB/T 14689—2 008”,表示意义如下:前三位表示“标准代号及属 性”; 如“GB”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代号 “T”表示国家推荐性标准 “14689”表示该标准的“标准顺序号” “2008”表示该标准的“标准批准年号(四位数)”
(35)
简化标题栏
1.2 比例(GB/T 14690-1993) 比例是指图形要素的线性尺寸与实物相 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工程制图序言

工程制图序言
工程制图》 《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系统安装与使用说明
一、简要说明 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系统》 《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系统》V1版按照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刘小 刘庆国主编的《工程制图》编排,但同样适用于其它《工程制图》 年、刘庆国主编的《工程制图》编排,但同样适用于其它《工程制图》 教材。适用学时为40 75学时非机类各专业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 40~75学时非机类各专业《 教材。适用学时为40 75学时非机类各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教学。 二、系统需求 硬件:PⅡ以上微机 以上微机、 以上光驱、 硬件:PⅡ以上微机、4x以上光驱、鼠标 软件:Windows98以上操作系统 分辨率800 600以上 16位色以上 以上操作系统、 800× 以上、 位色以上. 软件:Windows98以上操作系统、分辨率800×600以上、 16位色以上. 装有Microsoft Payer和Flash播放 装有Microsoft PowerPoint 2000 、Windows Media Payer和Flash播放 IE5以上 以上。 器、IE5以上。 三、系统安装 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不用安装,直接用光盘, 《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不用安装,直接用光盘,也可以安装 到硬盘上使用。在硬盘安装时,只需要将光盘上的《 到硬盘上使用。在硬盘安装时,只需要将光盘上的《工程制图多媒体教 学系统》目录连带所有文件直接复制到目标盘的根目录下即可。 学系统》目录连带所有文件直接复制到目标盘的根目录下即可。 四、教师版使用方法 进入Windows资源管理器,在文件所在目标盘的根目录下, Windows资源管理器 1.进入Windows资源管理器,在文件所在目标盘的根目录下,打开教师用 工程制图PPT课件”文件夹 PPT课件 文件夹。 “工程制图PPT课件 文件夹。 2.双击文件 双击文件: 工程制图CAI 播放动画,进入CAI课件。 CAI”, CAI课件 2.双击文件:“工程制图CAI ,播放动画,进入CAI课件。 3.点击目录页的某一章节 切换打开某一章节的*.ppt文件 点击目录页的某一章节, *.ppt文件, 3.点击目录页的某一章节,切换打开某一章节的*.ppt文件,到需要教学 内容的所在位置,也可直接打开某一章节的*.ppt文件 播放幻灯片。 *.ppt文件, 内容的所在位置,也可直接打开某一章节的*.ppt文件,播放幻灯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制图2刘小年工程制图2刘小年【篇一: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机械制图(1)课程性质、任务:职业技术基础必修课。

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师的语言”,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思想和交流工程技术信息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必不可少的技术文件。

本课程主要讲授用投影表示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制图技能和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2).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4).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工作作风。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本课程知识点包括画法几何的正投影理论、组合体、轴测投影;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正确地阅读、绘制(仪器、徒手)简单机器零件图等内容。

学生学习完课程后,应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理解与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的制图的基本规定、图样画法,能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用仪器和徒手绘图的技能;会查阅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手册和零件手册;掌握螺纹及螺纹紧固件、齿轮的画法与规定标记,了解键、销、弹簧、轴承的画法与规定标记;应用所学投影理论、机械制图国家标准、零件图的相关知识、已培养起来空间想象能力,正确地阅读、绘制简单机器零件图。

所绘图样应做到:投影正确,尺寸完整、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建议学时范围:48学时-56学时建议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建议教材及参考书:1.《机械制图》第2版,刘小年、刘振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2.《工程制图习题集》第2版,汪勇、王和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3.《autocad 2006工程绘图教程》第2版,汪勇、张全、陈坤,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4.《autocad 2006 工程绘图上机指导》第2版,徐红、汪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先修课程名称:无特别要求其它说明:无二、课程名称:机械制图综合训练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实践课。

机械制图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应用已学基本理论、方法,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对学生绘图和识图能力的一个综合培训,强化制图技能和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测绘15件左右零件的部件。

该部件应包含典型零件(轴套类、盘盖类、箱体类等)及标准件和常用件( 螺纹连接、齿轮)等。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本课程知识点包括了解和分析测绘对象,根据所给装配示意图与装配体,了解装配体的用途、性能、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熟悉拆装顺序;阅读零件图;画出符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规定的装配图;用计算机绘制零件图或装配图。

学生学习完部件测绘后,应了解、使用测绘工具和仪器;掌握用徒手、autocad绘制机械工程图样绘图的技能;会查阅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手册和零件手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正确地阅读、绘制(仪器、计算机)一般复杂程度机器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建议学时范围:20学时-30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考查,提交测绘图纸。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1.《机械制图》第2版,刘小年、刘振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2.《工程制图习题集》第2版,汪勇、王和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3.《autocad 2006工程绘图教程》第2版,汪勇、张全、陈坤,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4.《autocad 2006 工程绘图上机指导》第2版,徐红、汪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5.《机械制图综合训练》指导书,校内自编先修课程名称:机械制图(1)、机械制图(2)其它说明:无三、课程名称:互换性与公差配合课程性质、任务:必修职业技术技术基础课,是联系设计系列和工艺系列课程的纽带,也是架设在基础课、实践教学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互换性、标准化与测量的基本知识,为学生今后能正确应用公差与配合标准和掌握测量基本技能打下基础。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本课程系统地论述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分析介绍了我国公差与配合方面的有关标准。

课程内容包括绪言、圆柱公差与配合、长度测量基础、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光滑极限量规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互换性、标准化、与计量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在设计时初步具有从这方面考虑问题的能力;能正确理解有关标准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懂得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合理选用公差与配合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学会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正确使用通用计量器具的能力。

建议学时范围:32学时-36学时建议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4版,廖念钊主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022.《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孔庆华、刘传绍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09先修课程名称: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及零件设计。

其它说明:无四、课程名称:机械制图(2)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职业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阅读、绘制(仪器、计算机)装配图,并能用cad从事工程设计及应用。

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本课程知识点包括读画装配图拆画零件图、计算机绘图基础、autocad二维绘图、autocad绘图设置与绘图辅助、图块与属性、工程标注、三维绘图与图形输出等。

学生学习完课程后,应能绘制和阅读机械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所绘图样应作到:投影正确,视图选择和配置较恰当,尺寸齐全,字体工整,图面整洁,且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掌握autocad绘图软件的基本知识、二维绘图方法和技能;能正确地使用autocad进行三维建模;应用所学零件图、计算机绘图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使用autocad 绘制工程图样。

符合工程制图国家标准。

建议学时范围:40学时-48学时建议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考查,采用大作业建议教材及参考书:1.《机械制图》第2版,刘小年、刘振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2.《工程制图习题集》第2版,汪勇、王和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3.《autocad 2006工程绘图教程》第2版,汪勇、张全、陈坤,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4.《autocad 2006 工程绘图上机指导》第2版,徐红、汪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先修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机械制图(1)其它说明:无五、课程名称:汽车驾驶实习课程性质、任务:实习的性质:实践选修任务:掌握汽车场地驾驶的基本技能。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了解机件的认读、操作方法、上下车的姿势和方法等基本常识,在场地内能够掌握车辆的起步、前进、后退、行驶、变挡、转弯、调头、转8字、倒车进库等基本技能。

建议学时范围:16学时实习时间分配:1、实习目的、实习意义、实习内容、实习要求、纪律要求和安全要求的讲解20分钟左右;2、车辆的起步、前进、后退、行驶、变挡、转弯、调头、转8字、机件的认读、操作方法、上下车的姿势和方法1-2小时3、倒车进库40分钟左右4、在车上考核每人20分钟左右建议考核方式:实践操作建议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驾驶员培训教材,1994年8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参考书:1.李福来等,汽车驾驶员培训教材,1997年1月,人民交通出版社2.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5年1月,人民交通出版社先修课程名称:无特殊要求六、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上)课程性质、任务: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基本工作原理的必修课。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了解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和进排气系统、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汽油机点火系、润滑系、冷却系、起动装置等各机构和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了解汽车发动机新结构,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等。

建议学时范围:42学时建议考核方式:考试建议教材及参考书:教材:1.陈家瑞,汽车构造(上册)(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参考书:1.臧杰、阎岩主编,汽车构造(上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8 ,2.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组编,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0,3.鲁民巧主编,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9先修课程名称:汽车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机械制造基础其它说明:1.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利用实物,挂图,模型以及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手段进行讲授,以提高教学效果。

2.汽车发动机的结构、类型很多,教学内容很多。

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专业的要求精选内容,重点讲授。

3.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考虑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汽车发动机结构的日新月异,可在进行教学的时期结合当时汽车发动机的一些新技术、新结构进行介绍,可对上述教学内容作少量的、适当的调整。

七、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下)课程性质、任务:本课程以汽车各总成及零部件的功能为主线全面而系统地讲授常见汽车底盘总成、零部件的作用、组成、工作原理、结构分析及调整等内容,了解现代汽车结构特点。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课,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基础知识。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部件的内容、功用、类型、要求(一般、特殊)、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部件的使用、保养、调整、故障分析等;要求学生能识读汽车或主要总成的装配图结构示意图,了解汽车及主要总成的装配关系,一般的技术要点和调整方法。

建议学时范围:56学时【篇二:福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简介】目录1. 工程制图 ..................................................................................................... (1)2. 电路(1) ................................................................................................. .. (2)3. 电路(2) ................................................................................................. .. (3)4. 电工技术实验(1) ................................................................................................. . (4)5. 电工技术实验(2) ................................................................................................. . (5)6.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 (6)7.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 (7)8. 电子技术实验(1) ................................................................................................. . (8)9. 电子技术实验(2) ................................................................................................. . (9)10. 高频电子线路 ...................................................................................................... .. (10)1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 .................................................................................................. . (11)12. 电力电子技术 ...................................................................................................... .. (12)13. 信号与系统 ...................................................................................................... (13)14. 自动控制原理 ...................................................................................................... .. (14)15.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 (15)16. 通信原理 ..................................................................................................... . (16)17. 嵌入式系统 ...................................................................................................... (17)18. 电子设计自动化 ..................................................................................................... .. (18)19. 数字图像处理 ...................................................................................................... .. (19)20. 数字信号处理应用技术 ..................................................................................................... .. 2021. 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 ..................................................................................................... (21)22. plc及应用 ..................................................................................................... (22)23. 检测与转换技术 ..................................................................................................... .. (23)24. 计算机控制系统 ..................................................................................................... .. (24)25. 科技文献检索 ...................................................................................................... .. (25)26. pic单片机技术 ..................................................................................................... .. (26)27. 专业概论ii ...................................................................................................... (27)28. 新技术专题ii ...................................................................................................... .. (28)29. 电子产品设计 ...................................................................................................... .. (29)30. 多媒体应用技术 ..................................................................................................... .. (30)31. 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工程 (31)32. 计算机网络技术 ..................................................................................................... .. (32)33. 声像技术 ..................................................................................................... . (33)34. 光电子技术 ...................................................................................................... (34)35.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 . (35)36. 电磁场理论 ...................................................................................................... (36)37. 专业英语ii ...................................................................................................... (37)38. 信息编码 ..................................................................................................... . (38)39. 电机及应用技术 ..................................................................................................... .. (39)40. 数据结构 ..................................................................................................... . (40)41. 电视机原理(1) ................................................................................................. (41)42. 电视机原理(2) ................................................................................................. (42)43. 控制系统仿真 ...................................................................................................... .. (43)指导教师:报告日期:20151.本报告由承担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学生在接到“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正式开始做毕业设计(论文)的第2周或第3周末之前独立撰写完成,并交指导教师审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