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成熟度模型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五个等级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五个等级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五个等级导语:在软件开发和管理领域,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简称CMM)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评估和改进软件开发能力的框架。
CMM根据不同的组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能力水平,将其分为五个等级,逐步提升组织的软件开发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五个等级,并对每个等级所代表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
一、初始级(Level 1 - Initial)初始级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中最低的等级。
在这个等级中,组织没有明确的软件开发过程,开发工作往往是以临时和非结构化的方式进行的。
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的成功往往依赖于个别的开发人员的经验和个人技能。
缺乏标准化的开发流程、文档化的要求和质量控制,容易导致开发过程中的混乱和错误。
二、重复级(Level 2 - Repeatable)重复级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中的第二个等级。
在这个等级中,组织开始意识到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性,并开始建立一些基本的规范、流程和工具来规范开发过程。
组织能够重复地执行一些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软件开发实践。
这些实践可以帮助组织在不同的项目中保持一定的一致性,提高软件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定义级(Level 3 - Defined)定义级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中的第三个等级。
在这个等级中,组织进一步明确了软件开发过程,并进行了规范化和文档化。
组织能够定义一套标准的开发流程和过程,并将其应用于所有的软件开发项目。
组织还会建立一些针对不同项目要求的指南和标准,以确保开发过程的一致性和高质量。
四、管理级(Level 4 - Managed)管理级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中的第四个等级。
在这个等级中,组织开始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量化和度量,以便对项目进行更加准确和全面的管理。
组织会使用一些度量指标来评估和监控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和效率,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

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1. 引言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Integration Model,CMIM)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提升组织能力的框架。
它通过定义一系列的能力级别和与之相关的最佳实践,帮助组织在关键领域中实现成熟度提升,从而增强其竞争力和业务成功率。
本文将对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介绍,包括其背景、结构、应用方法以及优势等方面。
2. 背景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组织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以适应变化。
然而,很多组织在管理和运营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其无法有效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CMIM被引入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CMIM最早由美国软件工程学会(SEI)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并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
它基于软件过程改进框架(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Framework,SPIF),旨在帮助组织提高其软件开发和管理能力。
3. 结构CMIM的结构由五个不同的能力级别组成,分别是初始级别、可管理级别、已定义级别、量化管理级别和优化级别。
每个级别都对应着一系列的最佳实践和关键过程领域。
•初始级别:在初始级别,组织的过程是不可预测和不稳定的。
缺乏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机制,导致项目交付延迟、成本超支和质量问题等挑战。
•可管理级别:在可管理级别,组织开始建立基本的过程管理能力。
它们开始定义和记录关键过程,并进行度量和分析以改进其执行效果。
•已定义级别:在已定义级别,组织建立了一套完整而一致的过程框架。
这些过程框架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内部,并得到了有效执行和监控。
•量化管理级别:在量化管理级别,组织开始基于数据进行决策和管理。
他们使用度量指标来评估过程性能,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优化级别:在优化级别,组织通过持续改进来推动业务增长和创新。
他们不断寻求新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其能力和竞争力。
4. 应用方法CMIM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评估当前状态首先,组织需要对其当前的能力水平进行评估。
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

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一、引言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Integration Model,简称CMMI)是一种软件开发过程改进模型,旨在帮助组织改进其软件开发过程。
CMMI最初由美国国防部开发,是一个用于评估和改进组织的软件和系统工程能力的标准。
二、CMMI的历史CMMI最初是由美国国防部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发的。
该模型最初是作为软件成熟度模型(Softwar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简称SCMM)而创建的。
SCMM旨在帮助组织评估和改善其软件开发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SCMM逐渐演变为CMMI,并扩展到包括系统工程和产品开发等领域。
三、CMMI的结构CMMI包括五个不同的成熟度级别:初始级别、可重复级别、定义级别、管理级别和优化级别。
每个级别都包含多个过程区域(Process Area),每个过程区域都涵盖了特定方面的最佳实践。
1. 初始级别初始级别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水平,它表明组织没有一个定义明确的软件开发过程。
在这个级别,软件开发过程通常是不稳定的、不可预测的和不受控制的。
这个级别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本的软件开发过程框架。
2. 可重复级别可重复级别表明组织已经建立了一个稳定的软件开发过程框架,并且已经开始记录一些基本度量。
在这个级别,组织能够重复执行其软件开发过程,并且能够识别和解决一些常见问题。
3. 定义级别定义级别表明组织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标准化的软件开发过程,并且已经将其文档化。
在这个级别,组织能够根据其定义的流程来管理项目,并且能够识别和解决更高层次的问题。
4. 管理级别管理级别表明组织已经实施了一些度量和分析技术,以便对项目进行管理和改进。
在这个级别,组织能够使用数据来支持决策,并且能够实施持续改进计划。
5. 优化级别优化级别表明组织已经实现了一个持续改进的文化。
在这个级别,组织能够识别并解决更高层次的问题,并且能够不断改进其软件开发过程。
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 评分项目

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评分项目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能力成熟度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组织在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方面能力的框架。
该模型分为五个成熟度级别,每个级别都有具体的评分项目,这些评分项目旨在衡量组织在各方面的表现。
下面详细介绍了CMMI五个成熟度级别的评分项目:一、初始级(Initial)1. 项目计划与跟踪:组织能够制定简单的项目计划,但计划执行过程中往往出现偏差,需要项目经理经常干预。
2. 需求管理:组织能够收集和跟踪项目需求,但需求管理过程不规范,容易造成需求变更和项目延期。
3. 配置管理:组织能够进行简单的配置管理,但配置项的标识、版本控制和变更控制不够规范。
4. 质量管理:组织能够进行基本的代码审查和测试,但质量保证措施不够系统和规范。
5. 项目管理:组织能够进行基本的项目管理活动,如项目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但项目管理过程不够规范和系统。
二、已管理级(Managed)1. 项目计划与跟踪:组织能够在项目早期制定详细的计划,并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跟踪和控制进度。
2. 需求管理:组织能够建立规范的需求管理流程,收集和管理项目需求,有效减少需求变更和项目延期。
3. 配置管理:组织能够进行规范的配置管理,包括配置项的标识、版本控制和变更控制等。
4. 质量管理:组织能够建立规范的质量保证流程,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质量保证活动,确保软件质量。
5. 项目管理:组织能够建立规范的项目管理流程,确保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顺利进行。
三、定义级(Defined)1. 项目计划与跟踪:组织能够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制定详细且具有前瞻性的计划,并通过项目管理工具持续监控和控制进度。
2. 需求管理:组织能够建立规范的需求管理流程,确保需求变更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3. 配置管理:组织能够建立规范的配置管理流程,包括配置项的标识、版本控制和变更控制等。
4. 质量管理:组织能够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意义与功能CMMI 的全称为: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即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CMMI 是CMM模型的最新版本。
早期的CMMI(CMMI-SE/SW/IPPD)1.02版本是应用于软件业项目的管理方法,SEI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始推广和试用。
随着应用的推广与模型本身的发展,演绎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模型。
具体内容自从1994 年SEI 正式发布软件CMM 以来,相继又开发出了系统工程、软件采购、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集成产品和过程开发方面的多个能力成熟度模型。
虽然这些模型在许多组织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但对于一些大型软件企业来说,可能会出现需要同时采用多种模型来改进自己多方面过程能力的情况。
这时他们就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主要问题体现在:1. 不能集中其不同过程改进的能力以取得更大成绩;2. 要进行一些重复的培训、评估和改进活动,因而增加了许多成本;3. 遇到不同模型中有一些对相同事物说法不一致,或活动不协调,甚至相抵触。
于是,希望整合不同CMM 模型的需求产生了。
1997 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开发了FAA-iCMMSM(联邦航空管理局的集成CMM),该模型集成了适用于系统工程的SE-CMM、软件获取的SA-CMM 和软件的SW-CMM 三个模型中的所有原则、概念和实践。
该模型被认为是第一个集成化的模型。
CMMI与CMM 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CMMISM-SE/SW/IPPD/SS 1.1 版本有四个集成成分,即:系统工程(SE)和软件工程(SW)是基本的科目,对于有些组织还可以应用集成产品和过程开发方面(IPPD)的内容,如果涉及到供应商外包管理可以相应的应用SS(Supplier Sourcing)部分。
CMMI 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大家很熟悉的,和软件CMM 一样的阶段式表现方法,另一种是连续式的表现方法。
这两种表现方法的区别是:阶段式表现方法仍然把CMMI 中的若干个过程区域分成了5 个成熟度级别,帮助实施CMMI 的组织建议一条比较容易实现的过程改进发展道路。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体系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体系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体系(Softwar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简称SCMM)是一个评估和改进软件开发组织能力的框架。
该模型由美国国防部软件工程研究所(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简称SEI)在1986年提出。
它是一个五层的阶梯模型,用于评估和指导软件开发组织的软件工程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体系的各个层次和其对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性。
第一层:初始级初始级是指软件开发组织没有一个确定的过程,所有工作都是临时性的,没有一致性的开发标准。
在这一级别,项目成功与否主要依赖于个人技能和意愿。
没有任何的文档化标准和过程规范,项目无法可靠地按时、按质完成。
在初始级,很难复制和标准化成功的开发方法。
第二层:重复级重复级是指开始建立一些通用的软件开发过程。
组织开始制定一些工作指导方针和标准操作流程。
重复级的主要特点是组织具有了一定能力来复制和重复之前的成功。
虽然还没有完全标准化的过程,但团队已经开始建立对软件开发流程的控制。
第三层:定义级定义级是指软件开发组织开始将过程进行文档化,并建立起一套软件工程的标准和指导文件。
软件开发组织在这个级别上建立了一套可重复的工程方法,并对项目开展了全面的计划和控制。
具体的软件开发过程标准化并进行了持续的改进,起到了确保项目按时交付、满足质量要求的作用。
第四层:管理级管理级是指软件开发组织建立了系统化的软件过程管理,通过度量和监控来控制软件开发过程。
在管理级,组织可以进行定量的评估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调整和改进软件过程。
该级别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量化和改进,持续提升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第五层:优化级优化级是指软件开发组织通过确定和推动改进机会,实现持续和可持续的过程改进。
在优化级,组织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识别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持续的过程改进能够保持组织的竞争优势,并使软件开发组织更加灵活和适应变化。
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 申请条件

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申请条件
摘要:
1.DevOps 能力成熟度模型简介
2.DevOps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申请条件
3.DevOps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认证考试
4.DevOps 能力成熟度模型对企业和个人的价值
正文:
1.DevOps 能力成熟度模型简介
DevOps 能力成熟度模型是一个用于衡量企业和个人在DevOps 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模型。
该模型是由国际认证机构EXIN 推出的,旨在帮助企业和个人提高其在DevOps 领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软件开发和运营的效率。
2.DevOps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申请条件
要申请DevOps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认证,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具有至少一年的IT 行业工作经验;
- 拥有基本的IT 知识和技能,了解DevOps 的基本概念;
- 参加EXIN 组织的DevOps 能力成熟度模型培训课程。
3.DevOps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认证考试
要获得DevOps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认证,需要通过EXIN 组织的在线考试。
该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对DevOps 方面的理解和应用知识,包括DevOps 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以及DevOps 在企业中的实施方式。
4.DevOps 能力成熟度模型对企业和个人的价值
DevOps 能力成熟度模型对企业和个人都有很大的价值。
对于企业来说,
通过实施DevOps 能力成熟度模型,可以提高软件开发和运营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软件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3章 信息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SSE-CMM)

8 根据不同组织的实际情况,模型所定义的某些安全工程
实践将会起作用,但不是全部,并且这些组织需要从模型不
同的实践之间的联系来决定他们的应用。以下是SSE-CMM 在各种组织中的应用说明:
(1) 安全服务提供商。在这里,SSE-CMM可用来衡量组
织的信息安全工程过程能力,即测量服务提供商执行风险评 估的过程能力。在系统的开发和集成时,要对该组织发现和
与方法,缺少一个能够全面评估安全工程实施的框架。SSECMM提供了这种框架,可以作为衡量系统安全性的标准, 以提高安全工程准则应用的性能。SSE-CMM的目标就是把
安全工程发展成为一种有完整定义的、成熟的和可测量的工
程学科。
5
3.1.1
SSE-CMM适用范围
SSE-CMM规定了整个可信产品或安全系统生命周期的
SSE-CMM及其评估方法有以下用途:
(1) 工程组织作为评估他们的安全工程实践和提出改进 意见的工具。
(2) 安全工程评估组织作为建立基于组织能力信任度的
基础。 (3) 用户作为评估产品提供商安全工程能力的标准机制。
12
3.1.4
使用SSE-CMM的好处
目前,信息安全产品、服务等在市场上一般以两种方式
27
图3-1 安全工程过程的三个基本单元
28
1. 风险
安全工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减轻风险,风险评估是识
别尚未发生的潜在问题的过程,应通过检查威胁和脆弱性发 生的可能性及有害事件发生的潜在影响来评估。一般来说,
可能性中必然包含不确定性的因素,而这个不确定因素又随
环境变化而变化,这就意味着,可能性只在某种特定的条件 下才能预测,此外,对特定风险影响的评估也是不确定的, 因为有害事件可能不会像预测的那样发生。因为这些因素具 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与之相关的准确预测和安全设计及 证明都非常困难。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M )介绍及评估方法分享

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六大行动
11
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及主要成效(2015-2022年)
12
发布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B关键技术
通用
安全
可靠性
评价
人员能力
A 基础共性
AA通用
AB安全
AC可靠性
AD检测
AE评价
A 基础共性
B关键技术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运维服务
网络协同制造
可裁剪
可裁剪
注:流程型企业不需评价工艺设计及产品服务
智能制造成能力熟度模型——五个等级
不要在落后的工艺基础上搞自动化不要再落后的管理基础上搞信息化不要在不具备数字化网络化基础上搞智能化
能力域-人员成熟度
能力域-技术成熟度
能力域-资源成熟度
能力域-设计成熟度
能力域-技术成熟度
能力域-生产成熟度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制造业增加值高速增长
走创新发展,质量提升道路“一带一路”倡议书“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
5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的新型道路
党的十五大(1997年)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首次将“信息化”写入国家战略;党的十六大(2002年)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党的十七大(2007年)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党的十八大(2012年)进一步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党的十九大(2017年)进一步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大(2022年)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软件工程第十二章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的未来发展
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的适 应性
随着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的普 及,CMM模型需要进一步发 展和改进,以适应这些新兴技 术的需求。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整 合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软件开 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CMM模型需要与这些技术整 合,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智能化 水平。
敏捷开发与CMM的融合
敏捷开发方法在软件开发中受 到广泛应用,CMM模型需要 与敏捷开发进一步融合,以提 高软件开发的灵活性和快速响 应能力。
个性化软件能力成熟度模 型
随着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 革,组织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 和需求,发展个性化的软件能 力成熟度模型,以更好地满足 业务发展需求。
05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案例研究
4. 重新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评估企业的软件开发 过程,确认改进效果。
05
06
实施效果
经过CMM的实施,企业的软件开发过程更加 规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开发效率也有 所提高。
案例二:CMM在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应用
项目背景
01 某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客户
对质量要求非常高。
1. 选择CMM级别
02 根据项目需求和客户要求,选
需求管理
需求变更得到控制,项目范围 和进度相对稳定。
已建立过程
项目过程已文档化并得到一定 程度的遵守。
文档管理
项目文档得到有效管理,方便 查阅和使用。
质量保证
实施了一定的质量保证措施, 如代码审查、测试等,以提高 软件质量。
已定义级
已定义过程
项目过程已完全文档化,并成为组织内部 标准。
预防措施
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缺陷和问题的发生率 。
3. 实施改进
《研发运营一体化(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能力成熟度评估证书

研发运营一体化(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是当前软件开发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的管理工具之一,能够有效评估企业在DevOps实践中的成熟度,以及制定提高成熟度的具体实施计划。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并对其评估证书进行全面介绍和分析。
1. 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概述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是一种通过评估企业在软件开发、测试、部署和运维等方面的成熟度,来帮助企业改善和优化研发运营流程的管理工具。
这一模型基于一系列的最佳实践和标准,旨在帮助企业实现研发运营一体化,提高交付速度和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2. 能力成熟度评估证书介绍能力成熟度评估证书是在经过DevOps能力成熟度评估后,企业所获得的认可证书。
这一证书是对企业在DevOps实践中所取得成就的肯定,也是企业参与和推动DevOps转型的重要标志。
根据评估结果,企业可以获得相应的成熟度等级认证,如初级、中级、高级或尖端水平,并获得相应的证书和奖励。
3. 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评估流程在进行DevOps能力成熟度评估时,一般包括几个主要阶段:确定评估范围和目标、搜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分析和评估数据,制定改进计划和持续改进。
评估过程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的研发运营现状,精准分析各个环节的瓶颈和问题,并结合最佳实践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瓶颈和问题,提高交付效率和质量,推动组织的数字化转型。
评估证书作为对企业转型成果的认可,可以激励企业持续改进和提高成熟度水平。
在总结回顾本文中对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和评估证书的介绍和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它对企业研发运营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期望企业能够认真对待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评估,不断提升自身在DevOps转型上的实践水平,获得更多的证书和成绩认可,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成功。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简称CMM)是美国软件工程研究所(SEI)于1987年提出的一种软件过程改进的模型。
CMM主要用于评估组织的软件开发能力,帮助组织提高软件过程的能力和效率。
CMM分为5个不同的成熟度级别:
1. 初始级(Initial):软件过程是不稳定的,无法重复且无法量化。
2. 可重复级(Repeatable):组织开始建立基本的管理过程,能够复用过去的经验。
3. 定义级(Defined):组织具有了明确定义的软件开发过程,能够根据需求进行管理。
4. 管理级(Managed):组织能够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量化、分析和预测,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1
5. 优化级(Optimized):组织能够持续改进软件开发过程,并将改进经验应用于组织的其他项目中。
每个级别都有一组关键实践,用于帮助组织达到该级别的能力要求。
CMM的目标是通过逐级过渡,最终达到优化级,从而提高软件开发
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2。
第七章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排1.5年到2年)。 ? 根据CMU-SEI的统计,软件企业在引入 CMM
后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了 35%;错误比率平均 减少39%;平均成本回报率为 5:1。
本章内容提要
? 软件过程与过程管理 ? CMMI概述 ? CMMI的成熟度等级及其过程域 ? CMMI的应用 ? PSP,TSP与CMMI
等级5:优化 组织革新与部署
管理级
原因分析与解决
缩写词 ISM OEI IT OPP QPM
OID CAR
5.CMMI的能力等级
? 能力等级 (Capability Level, CL )是指在一 个单独的过程域中执行的良好程度。
? CMMI包括6个能力等级: ?CL0 ,不完整级:过程域的一个或多个目标 没有被满足。 ?CL1 ,已执行级:过程通过转换可识别的输 入工作产品,产生可识别的输出工作产品。 能实现过程域的特定目标。
成熟度等级
关键过程域
等级2:已 需求管理
管理级
项目计划
项目监督与控制
供应商协议管理
度量和分析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
配置管理
等级3:已 需求开发
定义级
技术解决方案
缩写词 REQM PP PMC SAM MA PPQA CM RD TS
4.CMMI的关键过程域(续)
成熟度等级
关键过程域
等级3:已 产品集成
1.CMMI的历史(续)
?IPD-CMM (Integrated systems product Development CMM): 集成系统产品开发 CMM,应用于集成系统产品的开发管理。
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

1、DCMM简介、结构组成和能力等级划分1.1、DCMM简介:数据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是一个综合数据管理过程、活动以及制度规范等多方面内容的模型,目标是提供一个全方位组织数据能力评估的模型,在模型的设计中,结合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各个阶段的特征,对数据能力进行了分析、总结,提炼出组织数据管理的八大能力,并对每项数据能力进行了二级过程域、建设目标、发展等级等方面的描述DCMM(Data Management Capability Maturity Assessment Model,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是由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国家工信部信软司主导,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组成)研发,并于2018年3月15日正式发布,是我国数据管理领域最佳实践的总结和提升。
DCMM模型是一个整合了标准规范、管理方法论、评估模型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框架,他将组织内部数据能力划分为八个重要组成部分,描述了每个组成部分的定义、功能、目标和标准。
该标准适用于组织在进行数据管理时候的规划,设计和评估,也可以作为针对信息系统建设状况的指导、监督和检查的依据。
1.2、DCMM结构组成:DCMM模型,按照组织、制度、流程、技术对数据管理能力进行了分析、总结,提炼出组织数据管理的八大过程域,即:数据战略、数据治理、数据架构、数据应用、数据安全、数据质量管理、数据标准、数据生命周期。
这八个过程域共包含28个过程项,441项评价指标。
2、关键领域定义组织数据能力被综合定义为八大一级过程域,其中每个一级过程域又有若干二级过程域来组成, DCMM中通过对每个二级过程域的概念、目标以及功能的定义来标准化组织数据管理的过程。
在进行数据能力评估的过程中,每个一级过程域相互独立,可以独立开展评估,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每个一级过程域又相互支撑,需要统一全面开展才能完善数据管理体系。
数据战略:数据战略规划、数据战略实施、数据战略评估数据治理:数据治理组织、数据制度建设、数据治理沟通数据架构:数据模型、数据分布、数据集成与共享、元数据管理数据应用:数据分析、数据开放共享、数据服务数据安全:数据安全策略、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安全审计数据质量:数据质量需求、数据质量检查、数据质量分析、数据质量提升数据标准:业务数据、参考数据和主数据、数据元、指标数据数据生存周期:数据需求、数据设计和开放、数据运维、数据退役2.1、数据战略数据战略是组织中数据工作开展的目标指引,定义组织数据工作的方向、愿景和原则。
dama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

dama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
DAMA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DAMA-DMBOK)是由全球数据管理协会(DAMA International)制定的一套评估组织数据管理能力的框架和模型。
该模型包含了十个数据管理领域,分别是:1. 数据架构管理:涉及数据架构的设计、规划和管理。
2. 数据治理:确保数据的合规性和质量,并制定数据治理策略。
3.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数据隐私。
4. 数据集成和互操作:管理数据集成和交互操作,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5. 数据开发和管理:实施数据开发工具和技术,包括数据清洗、转换和加载等。
6. 数据流程和工作流管理:管理数据流程和工作流,确保数据的流动性和可追踪性。
7. 元数据管理:管理数据的元数据,包括数据定义、数据字典和数据目录等。
8. 数据质量管理:评估和监控数据质量,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9. 数据存储和操作:管理数据的存储和操作,包括数据备份、恢复和归档等。
10. 数据战略和规划:制定组织的数据战略和规划,确保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根据DAMA-DMBOK模型,组织可以评估自身在这些数据管理领域的能力水平,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和提升数据管理能力的计划。
该模型有助于组织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体系,提升数据管理效率和质量,从而为组织提供更加可靠和可信的数据支持。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介绍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介绍智能制造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和智能管理的生产模式。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IMMCM)是评价企业智能制造能力发展水平的标尺,通过对企业不同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估,得出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成熟度水平,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在智能制造方面的表现,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构成、评估方法和应用场景等内容。
一、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构成1. 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企业智能制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企业战略定位、经营理念和发展规划等方面。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中的组织策略指标包括企业智能制造战略规划的完备性、战略与业务一体化程度、战略与技术一体化程度等方面。
2. 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它包括企业的管理架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机制等方面。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中的管理体系指标包括企业智能制造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信息化管理程度、业务流程创新程度等方面。
3. 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是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它包括企业的研发能力、生产工艺能力、设备设施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中的技术能力指标包括企业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水平、生产工艺创新水平、设备设施智能化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等方面。
4.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保障,它包括企业的人才队伍、培训教育和激励机制等方面。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中的人力资源指标包括企业智能制造人才结构与布局、培训教育投入和效果、员工激励机制等方面。
5.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保障,它包括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中的质量管理指标包括企业产品质量稳定性、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供应链智能化水平等方面。
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评估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对企业各项指标的数据进行收集,包括企业战略规划文件、管理体系文件、技术研发成果、人才队伍情况、质量管理数据等。
能力成熟度模型介绍

详细描述:某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需要进行组织变革。通过应用能力成熟度模型,该组织明确了变革的目标和路径 ,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并成功地推动了组织结构和文化的变革,提高了组织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个人应用能力成熟度模型提升技能水平
总结词:技能提升
VS
详细描述: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需 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通过应 用能力成熟度模型,个人可以清晰地 了解自己的能力短板,制定针对性的 学习计划和训练方法,提高自己的技 能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职业发展和 个人价值的提升。
个人技能和能力。
个人绩效改进
03
通过分析个人绩效表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
施和方法,提高个人绩效水平。
04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组织文化冲突
总结词
组织文化冲突是指不同部门或团队之间在价值观、行为准则 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在实施能力成熟度模型 时产生阻碍。
详细描述
在引入能力成熟度模型时,不同部门或团队可能会因为自身 的工作习惯、传统和经验而产生抵触或反对。这需要管理层 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各方理解变革的必要性和益处 ,并逐步调整和适应新的工作方式。
基础薄弱,缺乏体系
详细描述
组织在初始阶段通常缺乏明确的流程和规范,项目执行过程混乱,技术和管理 能力薄弱。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构成 初始阶段
总结词
基础工作,初步体系
详细描述
组织在成长阶段开始建立基本的流程和规范,项目执行过程逐渐有序,技术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构成 初始阶段
总结词
持续改进,稳定运行
能力成熟度模型介绍
• 引言 •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构成 •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应用 •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案例研究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一级申报条件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一级申报条件摘要:一、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简介1.概念和作用2.发展历程二、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一级申报条件1.基本条件2.具体要求3.适用范围三、申报流程与评审标准1.申报流程2.评审标准四、一级申报的意义和价值1.提升软件开发能力2.提高企业竞争力3.有助于获取更多客户信任正文: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CMM)是一种衡量软件开发过程成熟度的标准,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软件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提高软件质量。
CMM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初始级、可重复级、定义级、管理级和优化级。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软件开发过程的成熟度,选择合适的等级进行申报。
本文主要介绍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一级申报条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CMM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由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SEI)研发。
该模型通过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度量、分析和管理,帮助企业提高软件开发能力、提高软件质量和降低开发成本。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一级申报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条件- 企业应具备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软件开发项目。
- 企业应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对软件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 企业应具备一定的质量保证能力,能够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2.具体要求- 软件开发过程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可重复性,能够按照预定计划和流程完成软件开发任务。
- 软件开发过程中应采用一定的文档化管理,能够对开发过程中的资料、文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归档。
- 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进行一定的度量和分析,能够对开发过程中的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度量和分析。
3.适用范围-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一级申报条件适用于各类企业,包括软件开发企业、系统集成企业、IT服务企业等。
-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一级申报条件适用于各类软件开发项目,包括企业内部软件开发项目、外包软件开发项目等。
能力成熟度模型

能力成熟度模型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英文缩写为CMM)[1]是一种开发模型。
Carnegie Mellon大学的研究人员从美国国防部合同承包方那里收集数据并加以研究,提出了CMM。
美国国防部资助了这项研究。
Carnegie Mellon以该模型为基础,创办了软件工程研究所(SEI)。
CMM的目标是改善现有软件开发过程,也可用于其它过程。
它是对于软件组织在定义、实施、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软件过程的实践中各个发展阶段的描述。
CMM的核心是把软件开发视为一个过程,并根据这一原则对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进行监控和研究。
CMM是一种用于评价软件承包能力以改善软件质量的方法,侧重于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及工程能力的提高与评估。
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为初始级,二级为可重复级,三级为已定义级,四级为已管理级,五级为优化级。
其假设是:只要集中精力持续努力去建立有效的软件工程过程的基础结构,不断进行管理的实践和过程的改进,就可以克服软件生产中的困难。
历史1984年,美国国防部资助建立了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研究所(SEI)[2];1987年,SEI发布第一份技术报告介绍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及作为评价国防合同承包方过程成熟度的方法论;1991年,SEI发表1.0版软件CMM(SW-CMM)。
CMM自1987年开始实施认证,现已成为软件业权威的评估认证体系。
CMM包括5个等级,共计18个过程域,52个目标,300多个关键实践。
CMM等级能力等级特点关键过程第一级初始级(最低级)软件工程管理制度缺乏,过程缺乏定义、混乱无序。
成功依靠的是个人的才能和经验,经常由于缺乏管理和计划导致时间、费用超支。
管理方式属于反应式,主要用来应付危机。
过程不可预测,难以重复。
第二级可重复级基于类似项目中的经验,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制度,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控制费用和时间。
管理人员可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CMM能力成熟度模型

• 其他类型的企业需要对CMM进行裁剪。 • 裁剪的一般模式:
– CMM为定义“软件企业标准过程OSSP”提供指导和 要求
– OSSP为软件企业的“项目定义过程DSP”提供基准 – DSP是设立“软件开发计划SDP”的前提。 – 如果尚没有OSSP,取代它的是:Organizational
过程裁剪和定义 • 软件产品工程(Software Product Engineering)-过
程执行 • 组间协调(Intergroup Coordination) • 对等审查(Peer Reviews)
五、CMM的五个级别
• Level 4 管理级
– 过程可度量,预测值与结果之间的偏差可控
五、CMM的五个级别
五、CMM的五个级别
• Level 5的3个KPA:动态优化
• 缺陷预防(Defect Prevention) • 技术改变管理(Technology Change
Management) • 过程改变管理(Process Change Management)
六、过程能力的提高和改进
六、过程能力的提高和改进
其它应用工具 (如度量工具 等)
八、质量保障平台
• 平台的使用
平台启动
SEPG
高级 主管
其他 成员
用户界面
其他 成员
标准过程定 义(文档&
角色)
启动项目 指定项目成员
定义过程裁剪( 文档&角色)
过程转换
任务表
新任务&例程添加
任务申请和操作
• 两种过程评测方法:
– CBA IPI:CMM Based Appraisal for Internal Process Improvement。企业内部过程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成熟度模型 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英文缩写为CMM ⑴是一种开发 模型。
Carnegie Mell on 大学的研究人员从美国国防部合同承包方那里收集数据 并加以研究,提出了 CMM 美国国防部资助了这项研究。
Carnegie Mellon 以该 模型为基础,创办了软件工程研究所(SEI )。
CM 啲目标是改善现有软件开发 过程,也可用于其它过程。
它是对于软件组织在定义、实施、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软件过程的实践中各个发 展阶段的描述。
CMM 勺核心是把软件开发视为一个过程,并根据这一原则对软件 开发和维护过程进行监控和研究。
CMM!—种用于评价软件承包能力以改善 软件质量的方法,侧重于软件开发过程 的管理及工程能力的提高与 评估。
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为初始级,二级为可重复 级,三级为已定义级,四级为已管理级,五级为优化级。
其假设是:只要集中精力持续努力去建立有效的 软件工程过程的基础结构,不断 进行管理的实践和过程的改进,就可以克服软件生产中的困难。
历史1984年,美国国防部资助建立了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研究所( SEI ) [2] ; 1987年,SEI 发布第一份技术报告介绍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及作为评价国防 合同承包方过程成熟度的方法论;1991年,SEI 发表1.0版软件CMM (SW-CMM ) CMM! 1987年开始实施认证,现已成为软件业权威的评估认证体系。
CM 血括5 个等级,共计18个过程域,52个目标,300多个关键实践。
CM 帶级能力等级 特点 关键过程软件工程管理制度缺乏,过程缺乏定 义、混乱无序。
成功依靠的是个人的才 第一级初始 能和经验,经常由于缺乏管理和计划导 级(最低级)致时间、费用超支。
管理方式属于反应 式,主要用来应付危机。
过程不可预测, 难以重复。
基于类似项目中的经验,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的软件开发已将软件过程文档化、标准化,可按需要改进开发过程,采用评审方法保证软件质量。
可借助CASET 具提高质量和 效率。
组织过程定义,组织过程焦点,培训大纲, 软机集成管理,软件产品工程,组织协调, 专家审评第四级 已管 针对制定质量、效率目标,并收集、测理级 量相应指标。
利用统计工具分析并采取第二级可重 复级 项目管理制度,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控制 费用和时间。
管理人员可及时发现问 题,采取措施。
一定程度上可重复类似需求管理,项目计划,项目跟踪和监控,软 件子合同管理,软件配置管理,软件质量保 障 第三级 义级已定 定量的软件过程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对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有定 量的理解和控制。
第五级优化基于统计质量和过程控制工具,持续改 级(最高级)进软件过程。
质量和效率稳步改进。
CMh 能力成熟度各级特点和关键过程。
[3]基本思想CMM 勺基本思想是,因为问题是由我们管理软件过程的方法引起的,所以新软件 技术的运用不会自动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率。
CMMT 助于组织建立一个有规律的、 成熟的软件过程。
改进的过程将会生产出质量更好的软件, 使更多的软件项目免 受时间和费用的超支之苦。
CMM 实施步骤软件过程包括各种活动、技术和用来生产软件的工具。
因此,它实际上包括了软 件生产的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
CMMfi 略力图改进软件过程的管理,而在技术上 的改进是其必然的结果。
必须牢记,软件过程的改善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 CMM H 以增量方式逐步引入 变化的。
CMM0确地定义了 5个不同的“成熟度”等级,一个组织可按一系列小 的改良性步骤向更高的成熟度等级前进。
整个企业将会把重点放在对过程进行不断的优化,采取主动的措施去找出过程的 弱点与长处,以达到预防缺陷的目标。
同时,分析各有关过程的有效性资料,作 出对新技术的成本与效益的分析,并提出对过程进行修改的建议。
达到该级的公 司可自发的不断改进,防止同类缺陷二次出现。
在表中可以看出,CMh 为软件的过程能力提供了一个阶梯式的改进框架,它基于 以往软件工程的经验教训,提供了一个基于过程改进的框架图,它指出一个软件 组织在软件开发方面需要哪些主要工作, 这些工作之间的关系,以及开展工作的 先后顺序,一步一步的做好这些工作而使软件组织走向成熟。
CMM 勺思想来源于 已有多年历史的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自产生以来几经修订,成为软件业具有广 泛影响的模型,并对以后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尽管已 有个人或团体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成熟度模型, 但还没有一个像CMMJE 样在业界确 立了权威标准的地位。
但PMI 于2003年发布的OPM 以其立体的模型及涵盖范围 的广泛有望成为项目管理界的新标准。
意义软件开发的风险之所以大,是由于软件过程能力低,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软件 开发组织不能很好地管理其软件过程,从而使一些好的开发方法和技术起不到预 期的作用。
而且项目的成功也是通过工作组的杰出努力, 所以仅仅建立在可得到缺陷预防,过程变更管理和技术变更管理r.;A掛间;A*左特定人员上的成功不能为全组织的生产和质量的长期提高打下基础,必须在建立有效的软件如管理工程实践和管理实践的基础设施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断改进,才能持续地成功。
软件质量是模糊的、捉摸不定的概念。
我们常常听说:某某软件好用,某某软件不好用;某某某软件功能全、结构合理,某某某软件功能单一、操作困难,,这些模模糊糊的语言不能算作是软件质量评价,更不能算作是软件质量科学的定量的评价。
软件质量,乃至于任何产品质量,都是一个很复杂的事物性质和行为。
产品质量,包括软件质量,是人们实践产物的属性和行为,是可以认识,可以科学地描述的。
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人类活动,来改进质量。
实施CMM是改进软件质量的有效方法:控制软件生产过程、提高软件生产者组织性和软件生产者个人能力的有效合理的方法。
软件工程和很多研究领域及实际问题有关,主要相关领域和因素有:需求工程(REQUIREMENTNGINEERING)理论上,需求工程是应用已被证明的原理、技术和工具,帮助系统分析人员理解问题或描述产品的外在行为。
软件复用(SOFTWARE REUSE定义为利用工程知识或方法,由一已存在的系统,来建造一新系统。
这种技术,可改进软件产品质量和生产率。
还有软件检查、软件计量、软件可靠性、软件可维修性、软件工具评估和选择等。
现状中国生产力促进协会、北航SEI、中科院研究SEI等科研机构已于近几年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先后举办过多次报告会和研讨会,组织过课程学习和应用实验,开展了软件过程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并发表了多篇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在软件质量保障平台支撑环境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近两年来,CMM fe我国获得了各界越来越多关注,业界有过多次关于CMM勺讨论,2000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中国软件企业申请CM風证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第17条规定"对软件出口型企业CMM认证费用予以适当支持。
"2000年中关村电脑节上还有CMM专题论坛,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
鼎新、东大阿尔派、联想、方正、金蝶、用友、浪潮、创智、华为等大型集团或企业等都从1997---2000年起批企业都在进行研究、实验或实施预评估。
其中鼎新公司从1997年着手进行CMM认证工作。
1999年7 月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CMM认证。
东大阿尔派公司于2000年10月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CMM认证。
2001年1月,联想软件经过英国路透集团的严格评估,顺利通过CMM认证。
2001年6月26 日,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原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通过了CMM级认证,成为中国首家通过CMM3 级的软件企业。
总体上讲,国内对软件过程理论的讨论与实践正在展开,目标是使软件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的软件产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专家分析,在未来两三年内,国内软件业势必将出现实施CM啲高潮。
从这一趋势看,中国的软件企业已经开始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中国软件业已经面临一个整体突破的时代。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国内对软件管理工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认识不足。
管理实际上是一把手工程,需要高层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
而且软件过程的重大修改也必须由高层管理部门启动,这是软件过程改善能否进行到底的关键。
此外,软件过程的改善还有待于全体有关人员的积极参与。
除了要认识到过程改善工作是一把手工程这个关键因素外,还应认识到软件过程成熟度的升级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且有一个生命周期。
过程改善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改善,不能停滞不前;需要联系实际,不能照本宣科;需要适应变革,不能凝固不变。
一个有效的途径是自顶向下的课程培训,即从高层主管依次普及到下面的工程师。
基本概念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将各种能力成熟度模型(即:Software CMM Systems Eng-CMM People CMM ffi Acquisition CMM )整合到同一架构中去,由此建立起包括软件工程、系统工程和软件采购等在内的诸模型的集成,以解决除软件开发以外的软件系统工程和软件采购工作中的迫切需求。
CMM框架包括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2.0草案,系统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软件采购能力成熟度模型,继承产品和过程开发等。
CMM的:“关键过程域” 25个,“目标” 105个,“关键实践” 485条。
CMM的评估方式:自我评估:用于本企业领导层评价公司自身的软件能力。
主任评估:使本企业领导层评价公司自身的软件能力,向外宣布自己企业的软件能力。
CMM的评估类型:软件组织的关于具体的软件过程能力的评估。
软件组织整体软件能力的评估(软件能力成熟度等级评估)。
CMM的基本思想1、解决软件项目过程改进难度增大问题2、实现软件工程的并行与多学科组合3、实现过程改进的最佳效益背景介绍:CMM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英文简写,该模型由美国卡内基- 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简称SEI)受美国国防部委托,于1991年研究制定,初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价美国国防部的软件合同承包组织的能力,后因为在软件企业应用CMM K型实施过程改进取得较大的成功,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SEI同时建立了主任评估师评估制度,CMM勺评估方法为CBA- IPI。
CMM 是SEI于2000年发布的CM啲新版本。
CMM不但包括了软件开发过程改进,还包含系统集成、软硬件采购等方面的过程改进内容。
CMM纠正了CMM存在的一些缺点,使其更加适用企业的过程改进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