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地球 太阳系

合集下载

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动态图)

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动态图)

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动态图)⼏幅图让孩⼦看懂太阳系孩⼦们的问题常常令⼤⼈们措⼿不及,对宇宙的好奇让很多家长不得不开始补习相关功课。

地球绕太阳⼀圈多长时间?⽉亮绕地球⼀圈多长时间?那其他星球呢?怎么⽤⽂字跟孩⼦去解释这些问题呢?其实⼏幅图就能帮⼴⼤家长彻底解决这些苦恼。

太阳系⾏星运转速度对⽐太阳系⾏星运⾏轨道太阳系各⾏星运⾏轨道及速度太阳系⼋⼤⾏星她们的运⾏速度各是多少?她们⼀天的时间是多少?⽔星公转周期:88天,⾃转周期:58.65天⾦星公转周期:224.70天,⾃转周期:243⽇地球公转周期:365.25天,⾃转周期:23⼩时56分4秒⽕星公转周期:686.98天,⾃转周期:24⼩时37分22秒⽊星公转周期:约11.86年,⾃转周期:9⼩时50分30秒⼟星公转周期:约29.5年,⾃转周期:10⼩时14分(⾚道)天王星公转周期:约84.32年,⾃转周期:17时14分24秒海王星公转周期:约164.8年,⾃转周期:15⼩时57分59秒为什么只说⼋⼤⾏星呢?⼋⼤⾏星是太阳系的⼋个⾏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星、⾦星、地球、⽕星、⽊星、⼟星、天王星、海王星。

⼋⼤⾏星⾃转⽅向⼤部分和公转⽅向⼀致。

与2006年之前提到的九⼤⾏星概念不同,在在2006年8⽉24⽇于布拉格举⾏的第26届国际天⽂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星,从太阳系九⼤⾏星中被除名。

1⽔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的⾏星。

常和太阳同时出没,中国古代称它为“⾠星”。

⽔星在直径上⼩于⽊卫三和⼟卫六。

2⾦星为太阳系中第六⼤⾏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太⽩或太⽩⾦星。

李⽩诗中有“太岁⼊汉年,⽅朔见明主”的诗句,它有时是晨星,黎明出现在东⽅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是昏星,黄昏后出现在西⽅天空,被称为“长庚”。

⾦星是全天中除太阳、⽉球外最亮的星,犹如⼀颗耀眼的钻⽯,于是古希腊⼈称它为阿佛洛狄忒--爱与美的⼥神,⽽罗马⼈则称它为维纳斯--爱神。

太阳系八大行星地球介绍

太阳系八大行星地球介绍

太阳系八大行星地球介绍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地球呀。

地球呢,可是一个超级独特又迷人的星球哦。

它的外观就很特别呢。

从太空中看,地球就像是一颗蓝色的大理石,大部分区域被蓝色的海洋所覆盖。

那些蓝色的海洋可不仅仅是好看哦,它们是地球生命的摇篮呢。

海洋里有着数不清的生物,从小小的浮游生物到巨大的鲸鱼,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在海洋里繁衍生息。

而且海洋还对地球的气候有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呢。

除了海洋,地球还有大片的陆地。

陆地上有着高耸入云的山脉,像喜马拉雅山脉,那可是世界屋脊呀,山脉里有着壮丽的风景,险峻的山峰,还藏着许多珍稀的动植物。

陆地上还有广袤的平原,一望无际的草原,在草原上成群的牛羊自由自在地吃草,那景象真的超美呢。

沙漠也是地球陆地的一部分,虽然沙漠看起来很荒芜,但是也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有一些耐旱的植物和动物顽强地生活在那里。

地球的大气层也是地球独特性的重要体现。

大气层就像是地球的保护罩一样。

它为我们提供了氧气,这可是我们人类和大多数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呀。

大气层还能阻挡来自太阳的有害辐射,要是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地球表面可能就会被那些强烈的辐射烤焦啦。

而且大气层还让地球有了适宜的温度,不会像其他星球那样温差极大。

说到地球,就不得不提到地球上的生命啦。

地球可是目前我们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呢。

从最微小的细菌到复杂的人类,生命在地球上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着。

生命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和食物,动物依靠植物或者其他动物生存,这种相互关系真的很奇妙哦。

地球的自然资源也非常丰富呢。

有煤炭、石油这些能源资源,虽然现在我们也意识到过度使用这些资源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但是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它们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还有水资源、森林资源等等,这些资源都是地球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地球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呢。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语言、风俗、传统。

有的地方有着古老的建筑,像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故宫,这些建筑都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历史。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第一章:地球的位置与结构1.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掌握地球的结构特点1.2 教学内容: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1.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找出地球的位置。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究地球的结构特点。

第二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1 学习目标: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2.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定义与特点地球公转的定义与特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2.3 教学活动:1. 通过模型或动画,展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过程。

2.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

3. 小组讨论,探究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3.1 学习目标: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掌握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地球仪上的经纬度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带的划分3.3 教学活动:1.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小组讨论,探究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地球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4.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掌握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4.2 教学内容:地球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地球自然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矿产资源、化石能源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4.3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调查身边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2.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

3. 小组讨论,探究保护地球环境的方法与措施。

第五章:地球的科学探索与保护5.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与成果掌握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措施5.2 教学内容: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球科学探索的成果:板块构造理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措施: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生态保护5.3 教学活动:1. 让学生了解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与成果。

太阳系八大行星简单介绍

太阳系八大行星简单介绍

太阳系八大行星简单介绍太阳系是一个充满了神秘和探索的地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它们不仅是宇宙中的珍珠,更是人类对宇宙探索和了解的一个窗口。

在本文中,我将对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进行简单介绍。

第一颗行星——水星(Mercury)水星是太阳系内距离太阳最近的一个行星,也是最小的行星之一。

因为它的距离很近,它也是最难被看到的行星之一。

由于其接近太阳,水星的表面温度可达到800华氏度以上。

它像月亮一样,没有明显的大气层,且表面上充满了撞击坑。

与其它行星相比,水星的自转很慢,只有88地球日完成一次自转。

它的命名来自古罗马神话中的信使神水星,这也是它最早的名字。

第二颗行星——金星(Venus)金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接近的行星之一。

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95%,表面温度高达900华氏度,是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

然而,与水星不同的是,金星有一个厚厚的大气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氮气。

这使得其表面如同一片云海,很难看到它的地貌。

金星的命名来自古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维纳斯。

第三颗行星——地球(Earth)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已知拥有生命的行星。

它是一个自转速度适中的行星,绕着太阳365.25天完成一次公转。

地球的大气层中有各种气体,如氮气、氧气和水蒸气等。

地球是自然界上各种生命的基础,它的表面也呈现出许多形态各异的地貌。

第四颗行星——火星(Mars)火星是太阳系中第四颗行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

火星的表面看起来像是一片红色的沙漠,因此被称为“红行星”。

火星有大气层,但其密度非常薄,所以它的温度很低,表面有很多巨大的陨石坑和沟壑。

近年来,众多的探测器探索了火星,人类对它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第五颗行星——木星(Jupiter)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1倍。

它的外观呈现出一种金黄色,这是因为其大气层中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气。

木星的自转速度非常快,只需要10个地球小时就可完成一次自转。

木星拥有超过80颗的卫星,其中最著名的为盖尔利奥的四颗卫星,它们围绕着木星运动。

太阳系八大行星质量 太阳系行星质量排名

太阳系八大行星质量 太阳系行星质量排名

太阳系八大行星质量太阳系行星质量排名金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星金太阳是系大行星之八,一离按阳太由及近的次序排远为第二列12。

它颗一颗类是行地,因为其质量星地与球似类有,被人们时做地球的“姐妹星叫在八”行大中金星的星道轨最近接圆,形偏率心小,仅最为.0%712 。

星表金有着非面常的厚气大浓。

厚的层云大把分的部阳光反都回了射太空,所以金星表面受到接太阳光的较少比,部大分阳的光都不能直到达金接星面表。

大约90的金星%表面由不久之前才是化固玄的武岩岩形成,当然也熔有极少量陨的石坑。

表这金明近来星正在经历表面的重新构。

筑星的金内部能与地球是可相似的半径约:000千米3的地核由和岩构熔的成地组成幔金星的绝大了分。

部但由于,星浓金的厚气让流星等天大在体达到金表面之星减速,前所金以星的上石坑都陨超不过.32千。

金星米与球很不同地是本身的磁场的太与系的其阳行它相星比是非常的弱。

这样一,来阳风就太以毫可无缓地冲击金撞星层上大。

气那什么么是太阳呢?风简来说单阳风太从恒星上层大是射气的出超速等离子声带电体粒流子。

一种它连续存,在自太来并阳20以-008km/s的速0运度动。

种这质物然虽地与球上空气不的,同是由不气体分的子组,而成由更简单是的比子还小原个一次的层本基粒——子质子和电子等组,但成们流动它时产所的效生应与气流空十分动似,所以称它相太为阳。

太风风的阳量极能对高命生的形产成生很大响影但,阳太风然虽猛烈绝,大分却不部会袭吹地到球来上。

这因为是地有球自着己保的护—伞—地磁场。

球当太阳到达风球附近地时与,球地偶的极场磁生发作,用并把地球磁场的力磁吹得向后线曲。

弯但是地磁的场压阻滞了等磁离体子的流动,运得太阳使风不侵入地球能气大绕而地过场磁续继向运动前。

于是成形个空一腔地,场就磁被含在包个这腔里。

空时此地的磁外场就形像一个头大一一小的蛋状头物。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国际名称为“该娅”,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数是第三颗。

太阳系的简单介绍

太阳系的简单介绍

太阳系的简单介绍太阳系是一个包括太阳和行星、卫星、小行星、流星、彗星等天体的天体系统。

太阳系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大的天体系统之一,它的成分主要是太阳和八个行星,其中行星主要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类,内行星为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外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此外,太阳系中还有许多天体如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太阳系最重要的成分是太阳,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和支配力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每一个天体。

太阳是一个黄矮星,也被称为“G2型恒星”,它的直径约为139万公里,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

太阳的表面温度约为5800K,内部温度则高达1500万K,是太阳系中最热的天体。

太阳向外发射光和热,使得太阳系中的行星等天体也不断受到太阳的影响。

太阳系中最近的行星是水星,它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直径约为4878公里,它的旋转周期只有88天。

水星的年轻化非常缓慢,地表有明显的陨石坑。

金星是太阳系中第二近的行星,直径接近地球,12000公里。

金星是太阳系中最亮的天体之一,因为它反射了大量的光,而它的表面实际上是非常荒凉、寸草不生的,由于大气层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使表面温度高达470℃,是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

第三颗行星是地球,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直径约为12700公里,它拥有适宜生命的大气圈和磁场。

火星是太阳系中第四颗行星,直径约为6800公里,被称为“红色星球”,表面有着许多的峡谷和撞击坑,是人类探索的目标之一。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直径约为142984公里,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大红斑”,是人们所知道的最大的风暴,木星拥有最多的卫星,目前已知的木星的卫星共有79颗。

土星也是太阳系中最壮观的天体之一,它的环是非常壮观的,拥有62颗卫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太阳系中最远的两颗行星,天王星是颜色较淡的气态行星,它的自转方向是横向的,而不是垂直于其公转的方向,因此被称为“侧倒的行星”。

海王星是太阳系中远离太阳的最后一个行星,它直径约为50000公里,是一个非常冷的行星,表面温度约为-200℃。

太阳系九大行星简介

太阳系九大行星简介

太阳系九大行星简介太阳系是一个包含八大行星和一个矮行星的行星系统。

下面是对太阳系九大行星的简介:1. 水星:水星是太阳系中最靠近太阳的行星,也是最小的行星。

它的表面温度极高,因为它没有大气层来保护它免受太阳的热量。

水星的表面充满了撞击坑,表明它经历了大量的陨石撞击。

2. 金星:金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它被认为是地球的姐妹行星,因为它们的大小和质量相似。

金星的表面非常炎热,大气层中充满了二氧化碳和硫酸雾。

3. 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已知生命存在的行星。

地球的表面有丰富的水和大气层,使得它成为一个适合生命的星球。

4. 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第四颗行星,也被称为“红色星球”。

它的表面有许多火山和峡谷,而且有迹象表明它曾经拥有液态水。

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火星是否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

5. 木星: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也是一个巨大的气体行星。

它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大气层,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氢和氦。

木星还有一个著名的特征是它的大红斑,这是一个巨大的旋涡风暴。

6. 土星:土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的行星,以其美丽的环而闻名。

这些环由冰和岩石组成,围绕着土星的赤道。

土星也是一个气体行星,类似于木星,它的大气层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7. 天王星: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第七颗行星,它是一个巨大的气体行星。

天王星的最大特点是它倾斜的自转轴,导致它的北极和南极在不同的季节里交替阳光照射。

8. 海王星:海王星是太阳系中最远离太阳的行星。

它也是一个气体行星,它的大气层中含有丰富的甲烷,使得它呈现出蓝色的外观。

9. 冥王星:冥王星曾经被认为是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但在200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重新分类为矮行星。

冥王星是一个岩石和冰混合物的天体,它的轨道最远离太阳,也是最不规则的。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地球与太阳系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地球与太阳系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地球与太阳系地球与太阳系地球与太阳系是初中地理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涵盖了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运动以及太阳系的组成等内容。

深入了解地球与太阳系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地球与太阳系进行总结。

一、地球的结构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的。

地壳是我们所生活的表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相对较厚,由岩石和土壤构成,形成了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地壳相对较薄,覆盖了大部分地球的表面,主要由海水和海底的岩石构成。

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幔由固态和部分熔融的岩石组成,它厚达2900公里,占据地球半径的84%。

地幔内部有流动的岩浆,形成了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

地核内部的高温和高压产生了地磁场,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转轴旋转的运动,自转轴与地轴相交的点叫做极点。

地球每天绕着自转轴旋转一周,也就是一天24小时。

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周需要365天,也就是一年。

地球自转和公转带来了白天和黑夜以及四季的变化。

自转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交替出现白天和黑夜,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的位置接受到的太阳光强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和季节。

三、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着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组成的。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是一个恒星,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源泉。

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公里,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

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有水金火木土五颗:水金火木土按距离太阳的距离递增排列。

水金火木土所需要的年份分别是88、225、365、687、很久(248年)。

在火星、木星和土星周围还有许多卫星,例如火星的两颗卫星、木星的79颗卫星以及土星的82颗卫星。

太阳系的简单介绍

太阳系的简单介绍

太阳系的简单介绍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

它是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系列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组成的。

太阳系是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一个有生命存在的星系,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起点。

太阳系中最重要的天体是太阳。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是一个巨大的恒星,在太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太阳的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它的引力影响着整个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其他天体。

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是一个巨大的等离子体球。

太阳不断地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传播到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

除了太阳之外,太阳系还有八颗行星。

按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这些行星各具特点,形成了太阳系的多样性。

其中,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唯一一个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

除了行星,太阳系还有许多卫星,最著名的是地球的月球。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它以它的形态和月相变化而闻名于世。

太阳系中还有一些小行星和彗星。

小行星是太阳系中较小的天体,它们围绕太阳运行,有时会与行星发生碰撞。

彗星是由冰和尘埃组成的天体,当它们靠近太阳时,太阳的辐射会使冰融化,产生美丽的彗尾。

太阳系的边界是模糊的,它的引力对整个星系的物质产生影响。

太阳系的边界被称为奥尔特云,它是一个巨大的球形区域,包围着太阳系。

奥尔特云中有大量的冰和尘埃,它们可能是太阳系形成时残留下来的物质。

与奥尔特云相邻的是更大的星系,例如银河系。

太阳系是人类探索宇宙的起点。

人类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太空探测器,深入研究太阳系中的各个天体。

人类登上了月球,探测了火星,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奇的事实。

太阳系的探索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奥秘,也为人类未来的宇宙探索奠定了基础。

太阳系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是我们的家园,也是我们探索未知的起点。

通过对太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奥秘,拓宽人类的视野。

太阳系中的每一个天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精彩纷呈的宇宙奇观。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描述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描述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描述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知道存在生命的星球,位于太阳系中大约四分之三处,距太阳149.6万公里,确切地说,地球是太阳系距太阳最远的第三颗行星,而且是位于最内侧的行星。

它有圆形的公转轨道,轨道半径大约是149.6万公里,轨道倾角大约是7.155°,与太阳系平均轨道倾角7.155°非常接近。

地球和太阳在太阳系中构成一个叫“太阳系”Solarsystem的系统,它是由8个行星和1个恒星组成,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以及太阳。

8颗行星环绕太阳公转,造成太阳系中每颗行星都有自己的公转轨道,轨道倾角也不相同,而地球公转轨道倾角大约是7.155°。

地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距太阳149.6万公里,但它的大小却仅比太阳系其他行星小,但是它拥有最接近于太阳的轨道倾角,也就是说,地球有最接近于太阳的公转轨道,每一圈大约为365.256天。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因为它拥有生命,尤其是拥有智慧生命。

地球是太阳内侧的第三颗行星,但其距太阳的距离恰到好处,不会太近以至于太阳的热量会把地球烧毁,也不会太远,以至于地球冰封枯竭,因此地球的位置可以支撑生命的存在。

太阳系是一个庞大的宇宙系统,由8颗行星和1恒星组成,而地球在太阳系中位于第三颗行星,距太阳大约149.6万公里,其轨道倾角也恰好与平均轨道倾角7.155°非常接近,因此这里的温度足够支
撑生命的存在,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理解这种特殊的位置对于更深刻的了解宇宙的结构非常重要。

太阳系知识点详解

太阳系知识点详解

太阳系知识点详解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家园,它包括太阳、八大行星、众多的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

本文将详细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以及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是一个巨大的氢气球,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

它的质量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体积则占太阳系总体积的99.86%。

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公里,表面温度约为5500℃,内部温度高达1500万℃。

它的引力对太阳系中的行星、卫星等天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行星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按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分别为:水金火木土天海冥。

这些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行,每颗行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征。

1. 水星水星是太阳系中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它的直径仅为4879公里,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

由于离太阳较近,水星表面温度极高,白天可达430℃,夜晚则降至-180℃。

它的表面充满了撞击坑和火山口,没有大气层,因此无法承载生命。

2. 金星金星是太阳系中第二颗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它的直径约为12104公里。

金星的表面温度非常高,可达470℃,且有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层。

由于云层的遮挡,金星的地表无法直接被观测到,因此对其地貌的了解相对较少。

3. 地球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也是人类的家园。

它的直径约为12756公里,表面70%被水覆盖。

地球的大气层能够保持适宜的气候和环境,适合各种生物的生存。

4. 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第四颗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它的直径约为6792公里。

火星的表面有许多火山、峡谷和撞击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火星上的奥林帕斯山,它是太阳系中最高的火山。

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5. 木星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其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千分之一。

它的直径约为143000公里。

木星的外层是气体,没有固体表面,因此没有地壳和地幔。

木星的大气层中含有丰富的氢气和氦气,还有少量的甲烷、水蒸气等。

6. 土星土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的行星,其直径约为120536公里。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掌握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1.2 教学内容: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轨道位置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距离和大小比较太阳系的基本结构1.3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使用图片和模型进行演示。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大小和距离。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理解太阳系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地球的构成和特点2.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构成和特点掌握地球的地质和气候特征2.2 教学内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核心地球的外部特征:大气层、水体、陆地地球的气候系统2.3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使用图片和模型进行演示。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地球的外部特征和气候系统。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如观察天气变化和地理环境,加深对地球特点的理解。

第三章:地球的形成和演化3.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掌握地球的历史和地质变迁3.2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成:太阳系早期的环境和地球的诞生地球的演化: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生物进化地球的历史:地质时期和地质事件3.3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使用图片和视频进行演示。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地球历史中的地质事件和生物进化。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考察岩石和化石,了解地球的历史和演化过程。

第四章:地球资源与环境问题4.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掌握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4.2 教学内容:地球资源的种类: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气候变化、污染、生态破坏地球环境问题的影响:自然灾害、生态系统崩溃、人类健康威胁4.3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地球资源的种类和分布,使用图片和地图进行演示。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如调查当地的环境问题,了解地球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

太阳系行星运行模拟C++程序语言

太阳系行星运行模拟C++程序语言

太阳系行星运行摹拟组员:2022年9月2日概述太阳系 (Solar System)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恒星系统。

它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的集合体:8颗行星冥王星已被开除、至少165颗已知的卫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

这些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柯伊伯带的天体、彗星和星际尘埃。

广义上,太阳系的领域包括太阳、4颗像地球的内行星、由许多小岩石组成的小行星带、4颗充满气体的巨大外行星、充满冰冻小岩石、被称为柯伊伯带的第二个小天体区。

在柯伊伯带之外还有黄道离散盘面、太阳圈和依然属于假设的奥尔特云。

摹拟太阳系不仅仅是完成作业,也能让我们更近一步的了解太阳系,拓广知识面,对行星的运行有基本的感性和理性感知。

增加我们对宇宙探索的渴望,可能培养出又一批天文学家。

OpenGL(全写Open Graphics Library)是个定义了一个跨编程语言、跨平台的编程接口的规格,它用于三维图象(二维的亦可)。

OpenGL是个专业的图形程序接口,是一个功能强大,调用方便的底层图形库。

OpenGL是一个开放的三维图形软件包,它独立于窗口系统和操作系统,以它为基础开发的应用程序可以十分方便地在各种平台间移植;OpenGL可以与Visual C++密切接口,便于实现机械手的有关计算和图形算法,可保证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OpenGL使用简便,效率高。

它具有七大功能: 1.建模:OpenGL图形库除了提供基本的点、线、多边形的绘制函数外,还提供了复杂的三维物体(球、锥、多面体、茶壶等)以及复杂曲线和曲面绘制函数。

2.变换:OpenGL图形库的变换包括基本变换和投影变换。

基本变换有平移、旋转、变比镜像四种变换,投影变换有平行投影(又称正射投影)和透视投影两种变换。

其变换方法有利于减少算法的运行时间,提高三维图形的显示速度。

3.颜色模式设置:OpenGL颜色模式有两种,即RGBA模式和颜色索引(Color Index)。

太阳系探秘教案设计

太阳系探秘教案设计

太阳系探秘教案设计第一章:太阳1.1 教学目标了解太阳的基本特征,如大小、温度、发光和发热原因。

掌握太阳在太阳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认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气候、生物和人类生活。

1.2 教学内容太阳的大小和温度:介绍太阳的直径、质量、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

太阳的能量来源:解释太阳发光和发热的原因,氢核聚变过程。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探讨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观察太阳:让学生观察太阳,注意其外观和亮度。

讨论太阳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太阳影响地球的实验:进行实验,展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如加热物体。

第二章:行星运动2.1 教学目标了解行星运动的基本原理,如开普勒定律。

掌握行星运动的影响因素,如太阳引力和行星轨道。

认识行星运动与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开普勒定律:介绍开普勒三个定律,即行星轨道是椭圆、行星面积速率恒定和行星轨道周期平方与半长轴立方成正比。

行星运动的影响因素:解释太阳引力和行星轨道对行星运动的影响。

行星运动与人类探索:探讨行星运动对人类探索太阳系的意义,如地球轨道周期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2.3 教学活动行星运动模拟实验:进行实验,模拟行星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的运动。

讨论行星运动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行星运动对人类探索太阳系的重要性。

探索任务设计:让学生设计一个探索行星运动的任务,如观测行星运动并绘制轨道图。

第三章:地球3.1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大小、结构、自转和公转。

掌握地球的位置和运动,包括地球轨道和地球自转轴。

认识地球的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和气候。

3.2 教学内容地球的大小和结构:介绍地球的直径、质量、地壳、地幔和核心。

地球的位置和运动:解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轨道和地球自转轴的特点。

地球的自然现象:探讨地震、火山和气候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和影响。

3.3 教学活动地球模型制作:学生分组制作地球模型,展示地球的结构和运动。

太阳系不同星球重力常数

太阳系不同星球重力常数

太阳系不同星球重力常数摘要:一、太阳系内四大行星的重力差异1.水星:体积小,重力相当于地球的0.38倍2.金星:质量大,直径与地球相近,表面重力比地球大约12%3.地球:重力接近9.8m/s,比水星大约翻倍,比火星大约两倍4.火星:重力相当于地球的0.38倍二、巨行星的重力差异1.木星:体积大,重力是地球的2.5倍2.土星:体积大,重力是地球的1.1倍三、重力差异的原因1.质量:质量越大,引力越大2.体积:体积越大,引力分布影响越大正文:在太阳系中,不同星球的重力有何不同?答案就在我们身边的宇宙中。

太阳系内的四大行星各自拥有独特的重力特性,而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的重力更是超乎我们的想象。

首先,我们来了解太阳系内四大行星的重力差异。

水星因为体积较小,其重力仅相当于地球重力的0.38倍。

金星则由于质量较大,直径与地球相近,因此其表面重力仅比地球大约12%。

地球的重力接近9.8m/s,比水星大约翻倍,而火星重力仅相当于地球的0.38倍。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巨行星的重力差异。

木星和土星由于体积非常大,其重力分别约为地球的2.5倍和1.1倍。

不难发现,行星的重力与其体积和质量密切相关。

那么,为什么不同星球上的重力会不一样呢?答案在于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质量越大,引力越大,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

而在行星系统中,体积也占有很大的引力分布影响。

以月亮为例,尽管其质量仅相当于地球的1/81,但引力却相当于地球的1/6。

这是因为月亮的体积大于地球,所以其引力分布相对更广泛。

了解了不同星球重力的原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太阳系的庞大和多样性。

《地球概论》第九讲太阳系

《地球概论》第九讲太阳系

图 2-15 下半夜的流星多而且明亮
三、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太阳系起源的理论,基本上是一些揣测的看法。人们根据太阳系的现状,设想它的 形成过程。太阳系的整个图象表明,它的结构具有某些统一的特征: ——共面性: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都很接近黄道面;卫星的轨道平面,也 都接近各自行星的赤道面。就整体来说,太阳系是很“扁”的。 ——同向性:太阳系的天体大致朝同一方向运动。 ——近圆性:行星轨道形状都接近圆形。 1755 年,德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第一个提出 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其基本论点是:第一,太阳系是由弥漫星云物质,即大团的 气体和尘埃演化而来;第二,形成太阳系的动力是自引力,即星云各部分之间相互吸引 的力。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康德的星云说:在“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关于 第一次推动的问题被取消了;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 东西”。
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距离太阳较远,质量大,平均密度低,以轻物质为主, 温度低。
根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及其主要物理参数的列表数据,可以得到如下特点:除水星和 冥王星外,行星轨道的偏心率和轨道倾角都很小;金星的赤道与其轨道的交角达 177°, 这意味着金星的自转是逆转;地内行星有特别长的自转周期。
5.流星和流星体: 流星体是存在于太阳系中的微小颗粒,环绕太阳运动。在经过地球附近时,流星体 因受地球引力的摄动,改变轨道,向地球接近。当它们闯入地球大气时,同气体分子和 原子发生猛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闪亮的余迹,叫做流星。亮度超过-5 等的明亮的流星,又叫火流星。流星通常是单个出现的,这样的流星叫做偶发流星。
图 2-10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速度不变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两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之比,等于它们与太阳 的距离的立方之比:T12/T22=a13/a23

学习太阳系的教案

学习太阳系的教案

学习太阳系的教案第一章:太阳系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定义和组成让学生知道太阳系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1.2 教学内容太阳系的定义和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太阳系的基本特征:大小、形状、运动规律等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恒星形成、行星形成、太阳系的演化过程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太阳系的运动规律和演化过程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学生能够理解太阳系的运动规律和演化过程第二章:太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知道太阳的能量来源和影响2.2 教学内容太阳的结构:核心、辐射带、对流带、光球、色球、日冕等太阳的特点:温度、压力、密度等太阳的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能的传输和散失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太阳的结构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太阳的能量来源和影响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太阳的结构和特点学生能够理解太阳的能量来源和对地球的影响第三章:行星运动规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行星的运动规律让学生知道行星运动的数学描述和物理意义3.2 教学内容行星的运动规律:开普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行星运动的数学描述:椭圆轨道、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等行星运动的物理意义:引力、质量、速度等3.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行星的运动规律采用数学模型和公式,让学生了解行星运动的数学描述和物理意义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行星的运动规律和数学描述学生能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行星运动的物理意义第四章:地球和月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和月球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知道地球和月球对地球环境的影响4.2 教学内容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等月球的结构:表面特征、内部结构等地球和月球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引力、潮汐等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和月球的结构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地球和月球对地球环境的影响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地球和月球的结构和特点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和月球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第五章:太阳系的天文观测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天文观测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知道太阳系的天文观测成果和发现5.2 教学内容太阳系的天文观测方法:地面观测、空间观测、望远镜等太阳系的天文观测手段:可见光观测、红外线观测、射电观测等太阳系的天文观测成果:行星表面特征、卫星轨道、小行星和彗星等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太阳系的天文观测方法和手段采用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天文观测成果和发现5.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太阳系的天文观测方法和手段学生能够了解太阳系的天文观测成果和发现第六章:其他行星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太阳系中除地球外的其他行星让学生知道其他行星的基本特征和特殊现象6.2 教学内容其他行星的基本特征:大小、形状、自转、公转等其他行星的特殊现象:火山活动、极光、风暴等其他行星的探索历程:航天器探测、遥感观测等6.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他行星的基本特征和特殊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其他行星的探索历程和发现6.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其他行星的基本特征和特殊现象学生能够理解其他行星的探索历程和发现第七章: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道太阳系的演化历程7.2 教学内容太阳系的形成过程:星云假说、恒星形成、行星形成太阳系的演化历程:早期太阳系、行星迁移、撞击事件、太阳系的稳定太阳系的未来演化:恒星演化、行星演化、太阳系结构的改变7.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太阳系的演化历程和未来演化7.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程学生能够理解太阳系的未来演化趋势第八章:太阳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太阳系中资源的种类和分布让学生知道太阳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法8.2 教学内容太阳系资源的种类:水、矿产、能源等太阳系资源的分布:地球、月球、火星等太阳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法:载人航天、探测、太空采矿等8.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太阳系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太阳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法8.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太阳系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学生能够理解太阳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法及其意义第九章:太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太阳系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9.2 教学内容太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地球环境问题、其他行星环境问题太阳系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减少航天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保护其他行星表面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9.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太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太阳系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9.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太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学生能够理解太阳系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十章:太阳系探索的意义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太阳系探索的意义让学生知道太阳系探索的发展趋势和前景10.2 教学内容太阳系探索的意义:科学研究、技术发展、人类生存与发展太阳系探索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深空探测、载人火星探险、建立太空殖民地等10.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太阳系探索的意义和前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太阳系探索的发展趋势和前景10.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太阳系探索的意义和前景学生能够理解太阳系探索的发展趋势和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太阳系的定义和组成补充说明: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太阳系的结构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地球自转和太阳系的角度

地球自转和太阳系的角度

地球自转和太阳系的角度地球自转和太阳系的角度,说起来呢,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你想啊,地球是怎么回事?它根本就不像咱们平时看它那样,四平八稳的站着不动。

它是在不停地转,转啊转,像个大陀螺一样,转得欢天喜地。

你说它不累吗?可是它偏偏就这么转着。

每隔24小时,它就转一圈,真是挺不容易的!而且呢,这个转动可是有点特殊的。

别看它是转,实际上地球可不是垂直地转的,而是有点倾斜的。

对!你没听错,它倾斜了大约23.5度,这一倾斜,地球上就有了四季变化,这不就是我们熟悉的春夏秋冬吗?要是没有这个倾斜,地球上的日夜就不会有那么大差别,咱们的四季也就没这么丰富多彩了。

再说太阳系,哎呀,这个大家都知道吧。

太阳,哎呦,那可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老大”,没有它,我们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估计早就没了。

太阳不仅仅是地球的“照明灯”,它还是地球的“导航仪”,指引着地球的运动。

你想啊,地球绕太阳转可不是自由自在的,它可是在一个特定的轨道上运动。

这个轨道也有点弯曲,太阳在这条轨道的一侧,地球就围着太阳转来转去,像极了舞蹈中的一位舞者,绕着中心旋转。

你说巧不巧,太阳系里的其他行星也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像一群跳舞的小伙伴,一起随着音乐旋转。

你得想象一下地球自转和太阳系之间的微妙关系。

咱们地球的自转就像是开车的方向盘,你想啊,它一边自己转,一边带着太阳系一起“走”。

你可别小看了这股力量,地球的自转不仅决定了我们的昼夜变化,还影响着天气、气候,甚至是海洋潮汐。

你比如说,海浪有时候涨得很厉害,那就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缘故。

再看看日夜交替,有时太阳在东边升起,到了西边又悄悄躲了过去,仿佛在和你玩捉迷藏。

这一切都跟地球的自转紧密相关。

地球自转的速度也蛮神奇的。

它自转一圈,差不多需要24小时。

这可是个精确到秒的过程!你说地球怎么这么准呢?虽然它的转动看起来很平常,但是你想一想,它转一圈得走多远!地球的赤道周长有四万多公里!你能想象它得跑多快才能在一天内转一圈吗?真是拼劲十足啊!不过也许你会觉得,哎,怎么地球好像转得有点慢呢?那是因为我们的感觉被日常生活的节奏给影响了。

地球和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不同质量

地球和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不同质量

地球和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不同质量你有没有想过,地球和太阳系其他行星的质量差距有多大?这差距大得你都难以想象!咱们地球,虽然在我们眼里挺大,但放在整个太阳系里,算啥?和木星那大块头比起来,地球几乎是“小弟”。

要不然你看看,木星的质量是地球的318倍,简直是地球的“老大哥”!想想看,这差距得有多大!木星这颗“胖子”,不仅重,而且还庞大得让人瞠目结舌。

就连它的体积,地球能装进1300个!是不是有点“心塞”?但别着急,太阳系里的其他行星,也有各自的个性。

比如说,火星虽然比地球小了不少,但它也不是“轻如鸿毛”,也有自己的魅力。

它的质量大概是地球的10%,还算是个有点分量的小家伙。

你以为火星就没意思了?哼,错了!火星虽然小,但它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

没准儿,古时候,它比现在还要有“活力”,说不定是个宜居星球,谁知道呢?而金星就更有意思了,它和地球的大小差不多,但质量比地球略轻。

可是,别看它现在的环境恶劣,曾几何时,金星可能也是个“绿树成荫”的地方。

只不过啊,它现在被温室效应搞得热得要命,简直像个蒸笼。

哎,真是“一时风光一时愁”呀。

说起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不能不提到土星!土星那颗大气球,不仅是个超级“胖子”,而且还挂着一堆漂亮的“耳环”——它的光环!土星的质量是地球的95倍,虽然比木星轻,但也足够让人惊叹了。

别看土星看上去那么“轻盈”,它的引力也不容小觑,肯定能让你明白什么叫“身强力壮”。

说实话,它那一圈圈的光环,既美丽又神秘,真是让人一见倾心。

不过,要说最“重”的行星,当然是太阳啦!太阳的质量简直让人无话可说,几乎占据了整个太阳系的99.86%。

没错,就是这么夸张!太阳的质量这么大,连那些远远的行星都被它牢牢吸引着,绕着它转。

换句话说,太阳几乎就是“太阳系的霸主”,是所有行星的“领导”,你想跑都跑不掉。

太阳的巨大质量,使得它的引力超强,能把整片星空的物体都拉过来。

想想看,这么大一个家伙,得重到什么程度,才有这种威力呢?话说回来,地球的质量其实也很重要。

太阳系地球的知识点总结

太阳系地球的知识点总结

太阳系地球的知识点总结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也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是太
阳系中第五大的行星。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和地壳之间形成了板块,地球
上有70%的表面为海洋,30%的表面为陆地。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之间的角度接近23.5°,这导致了地球的四季变化和昼夜的交替。

太阳系中最接近太阳的行星是水星,它的表面温度非常高,达到了430摄氏度。

金星是太阳系中温度最高的行星,由于其大气中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云层,使得金星的表面温度
高达470摄氏度。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这与地球的大气成分、水资源和适宜的温度有关。

地球的重力使得其周围围绕着一个卫星——月球,月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之一,它的
直径约为3474公里,是地球的唯一一个天然卫星。

月球对地球产生引力,引发了潮汐现象,同时也对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影响。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大气层的行星,其中包含了氮气、氧气和其他稀有气体。

这些气体
形成了地球的大气层,它们能吸收和散射太阳光,同时也能保持地球表面的温度,让地球
成为了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

地球的磁场对地球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它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带来的高能粒子
和带电粒子,减少对地球的伤害。

同时,地球的磁场还能指引很多动物,如海龟、鸽子等,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归宿。

总的来说,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它的表面水资源丰富,大气层适合
生命繁衍,磁场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

在未来,我们应当更加珍视地球,保护好我们生存
的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9.2 地球太阳系执教:上海市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戴金平一、教学任务分析“地球太阳系”是初中物理基础性课程中关于物质宏观结构的唯一内容,是后续拓展型课程——“银河系宇宙”的知识基础。

本节的学习是在《地理》、《科学》的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地球、太阳系已有了初步认识,如地球的圈层结构、八大行星绕日旋转等。

通过对“地球太阳系”学习,有助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物质观和宇宙观,为高中阶段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八大行星的特点及其简单规律;并通过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及其成果,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和月球,知道各行星的名称。

(2)知道太阳的基本特点。

知道太阳系是由绕其运转的八颗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和彗星)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讨论活动卡中八大行星的信息表格,认识比较、归纳的科学方法。

(2)经历制作太阳系模型的过程,感受建立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有关“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交流,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月球、太阳系的过程,感悟人类为此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3)认识月球、地球等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太阳系的组成。

难点:制作“太阳系”的缩小模型。

四、教学资源1、器材:桔子、豌豆、绿豆、黑布林、大西瓜、大卷尺。

2、课件:自制PPT幻灯片。

3、音像:有关嫦娥一号发射与运行的视频;“深度撞击”视频;有关“太阳系”的视频。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要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展开。

学生课前分组收集有关“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太阳系”等相关资料,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进行整理,通过交流,逐步对太阳系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试着在教室、操场摆放太阳系缩小模型,进一步认识太阳系及其组成。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太阳系的组成。

方法是:(1)让学生分组、分任务搜集有关“嫦娥一号”、“太阳系”的资料,教师指导小组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

(2)每小组做好PPT,在全班进行大组交流。

(3)学生小组分析、讨论表格、制作模型,较全面地认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各自特征。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制作“太阳系”的缩小模型。

方法是学生利用提供相应物品(桔子、豌豆、绿豆、黑布林),模拟摆放各星球。

首先将太阳及各行星缩小约30亿分之一,学生选择与之相配大小的各物品,然后计算缩小约30亿分之一的各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学生试着摆放缩小的模型。

让学生体验行星本身的大小与太阳到各行星的距离相比是很小的,进一步体会“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完成本教学设计的教学需要两课时。

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活动Ⅳ 讨论资料表活动Ⅴ 探究规律活动III 交流讨论太阳系的组成活动Ⅵ 讨论:太阳系模型情景Ⅱ 视频:太阳系 活动I 交流展示活动Ⅱ 分组讨论情景I 视频:嫦娥一号太阳系的主要成员2、流程图说明情景Ⅰ视频播放“嫦娥一号”发射、运行的视频。

学生交流讨论——“嫦娥一号”知多少?活动Ⅰ交流展示分组交流——太阳系的主要成员,通过大组交流,对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体验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Ⅱ小组讨论活动卡P12“太阳系的有关资料”,尝试给行星进行分类,通过分类了解各行星的特征。

活动Ⅲ交流学生交流自己所画的八大行星的名称、特征和各行星相对位置,了解并记住各行星的名称、特征和各行星相对太阳的位置。

活动Ⅳ小组讨论根据活动卡P12的资料表,从资料表中提取有用信息,尝试寻找其中的规律,回答活动卡P12—P13的问题思考。

活动Ⅴ小组探究PPT呈现一些行星的数据表,引导学生尝试寻找其中的规律,激励学生大胆猜想,合理推理。

——小行星带的发现活动Ⅵ小组讨论学生尝试制作太阳系的模型,对太阳系的组成有较为整体认识。

情景Ⅱ视频观看一段有关“太阳系”的影片,让学生对太阳系有生动、形象的认识。

3.教学的主要环节本设计为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对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有初步的、形象的认识。

第二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制作缩小模型、观看视频,对太阳系的组成有整体的、形象的认识。

七、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引入1.视频:“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运行与工作。

2.交流讨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知多少?“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从地球奔向月球,成为绕月运行的天体,传回了第一张拍摄的照片,进一步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

人类正在制造各种探测器探索宇宙。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正常运行,显示了中国在航天技术上的雄厚实力,向茫茫宇宙探索途中又迈进了一步。

宇宙是目前探索物质世界前沿领域之一,其中许多的奥秘还有待揭示。

今天我们将视野投向宇宙,先从离我们最近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地球太阳系”开始。

(二)新课3.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分组交流:(课前做好PPT,每组学生选派两名代表进行交流。

)(1)地球月球第1组交流(2)太阳第2组交流(3)水星金星火星第3组交流(4)木星土星第4组交流(5)天王星海王星第5组交流(6)矮行星第6组交流设问:矮行星与行星最大区别在哪?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转、呈圆球状、能够清除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矮行星所处区域是太阳系的外围,轨道周围还有其他天体。

4.八大行星(1)分类请阅读活动卡P12页的图表,请将行星进行分类。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直径(千米)约5000 12000 12750 7000 140000 120000 52000 50000 与太阳间平均距离(106 千米)约60 108 150 230 780 1400 2900 4500绕日状态0.2 0.6 1 1.9 12 30 84 165自转周期(日、时、分) 59天243天逆向自转23小时56分24.5小时10小时10.25小时11小时16小时表面状态环形坑+岩土岩土+云水+云+岩土环形坑+岩土气态气态气态气态平均温度(0c)约350(昼)-170(夜)480(表面)22 -23 -150 -180 -210 -220大气(主要成份)没空气二氧化碳氮、氧二氧化碳、氮、氩氢、氦、甲烷、氨氢、氦、甲烷、氨氢、拟氨氢、氦、氨已知卫星数0 0 1(月球) 2 >20 >22 15 8(2)通过活动卡P12提供的资料,请给八大行星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

①根据表面状态来分:气态类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固态类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②根据表面有无大气来分:水星是无大气类;其余都是有大气类。

③还可以根据有无卫星来分,水星、金星没有卫星,其余的行星都有卫星。

……不同的分类准则就有不同的分类,课本上有: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知识运用5.请画出太阳系的组成示意图,下节课交流。

6.作业:思考活动卡P12—P13的相关问题。

第二课时:(一)引入1.介绍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的特征及其在太阳系的大致位置。

(二)新课2.八大行星行星的特征交流:根据活动卡P12的资料表,回答活动卡P12—P13的问题思考。

(1)行星绕太阳运转周期、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与行星离太阳远近有什么关系?(2)太阳系中体积较小的四颗行星与体积较大的四颗行星在表面状态上有什么差别?(3)八大行星中哪颗行星自转最快?哪颗自转最慢?金星的“年”和“日”有什么特别之处?表中为什么标出了水星的两个表面温度?(4)地球大气层中含有哪一种其他星球没有的气体,它有什么作用?如果你能携带可无限制供应的这种气体,而且你又不得不迁居到另一颗行星上去生活,那么你在哪一颗行星上最有可能生存下来?为什么?3.太阳系小天体(1)小行星带科学家早在研究八大行星时,发现它们的数据经过处理后有表格中的关系。

请大家思考最后一栏的数据有什么规律?小组讨论科学家们根据火星和木星之间的数据相差4倍,猜想可能有一颗未发现的行星或其他星体,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终于在这位置发现了小行星带。

(2)彗星。

视频Ⅱ:“深度撞击”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成功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纪元。

4.设计制作太阳系的模型如要看到太阳系的全貌,必须设计太阳系的模型。

如果我们把太阳系缩小为30亿分之一,太阳就相当于直径四十多厘米的大西瓜。

八大行星的大小与太阳的距离又为多少呢?学生计算后,完成下表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与太阳的距离约 (亿公里) 601051502407801500除150 0.4 0.7 1.0 1.6 5.2 10 减0.40.30.61.24.89.6水星金星 地球 火星 大小(直径 / cm ) 0.16/绿豆0.38/豌豆0.40/豌豆0.22/绿豆离太阳的距离(m )20 36 50 77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大小(直径 / cm ) 4.2/橘子 3.8橘子 1.6/李子 1.6/李子 离太阳的距离(m )2604679671500设问:(1)按表格中的缩小比例所做的模型能不能放在学校操场上?(2)课本P36页图9-2-7是否可称为太阳系模型图?为什么?呈现:学生所画的出太阳系的组成示意图。

三、知识运用5.视频Ⅲ——太阳系观看视频,学生对太阳系的组成有整体认识。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6.作业:(1)根据各组收集的资料,出一期有关太阳系的板报。

(2)练习部分:选做P19~2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