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说课稿
科学《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说课稿
科学《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一、说教材本课遵照认识微小个体的主要进程,采用递进式的逻辑结构,从发现细胞到认识细胞的多种形态,展开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个部分,发现细胞,其中包括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采用图文相结合的形式,指导学生依次借助放大镜、显微镜观察人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的内表皮,发现它们的特点,为第二个活动的展开做好铺垫;第二个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找出显微镜下看到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的共同之处,为课文介绍细胞打下基础;第三个活动,介绍胡克发现细胞的资料,指导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细胞的过程。
第二个部分,观察人体细胞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细胞有多种形状,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
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通过一、三、四年级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动植物多样性、植物生命周期、生物延续生命繁衍后代等生命科学领域的概念,对生命体的宏观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生命体的微观概念还处于模糊认识的阶段。
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听说过细胞,也许还不经意地说过这个词汇,但由于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细胞,学生还未真正亲眼见过,更没有见识过它们的多姿多彩与神奇变化。
因而,学生渴望撩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去观察它们、认识它们,进入一个他们从未领略的微观世界。
同时,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表达交流、数据搜集和加工的能力,并且对未知领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尝试新鲜事物、愿意与同伴合作分享,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结构化的工具逐步观察生命体的细胞结构,通过对比、归纳建构出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这一概念,同时通过感受科技发展和工具的发明对人类认识自然具有深远影响。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是动物、植物、细菌的基本组成单位。
2.在观察植物与动物以及人体的各种细胞图片中,知道细胞的种类、形状、大小具有多样性。
科学探究目标:1.能比较用放大镜、手持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观察所获得的信息的不同,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材分析】《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与《微小的生命体》、《发霉与防霉》、《微生物的“功”6)年级与“过”》三课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微观生命科学单元,依据《科学(3~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中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
属于“生命世界”中“生命的共同特征”的范畴。
本课教材的编排按照人类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过程展开,从宏观到微观,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使科学探究深入到细胞水平,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作用。
让学生在初步接触细胞生物学的知识时了解人类对生命的探索过程。
并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自然的巨大帮助,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本课重点在于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已基本形成。
大部分学生懂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
但是对于微观世界的探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大多是从书本中间接学习所得、认识肤浅不系统,非亲眼所见不直观、本课教学内容有趣、贴近生活。
学生能直接动手操作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学生兴趣盎然、探究热情高。
【设计理念】1.利用网络资源:本课中的细胞相关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遇的少,看不见,摸不着,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知识的传授主要以的感性认识为基础。
本课我将利用网络渠道收集大量的图片视频,及时地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化解难点,增强了教学效果。
通过科学网站的介绍,将学生的探究不断延伸。
2.凸显人文精神:在了解细胞的发展史时,花大量时间引导学生自学、汇报科学名人的事迹,感受科学家的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精神。
3.倡导实用科学:学科学就是为了用科学,科学的实用性不仅为我们解决了实际问题,更让我们有成就感,课中抗生素是否能治疗感冒的问题就是一个极为普通实用的科学知识。
建立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建立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建立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简介
本教案旨在向学生介绍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和生物分子的重要性。
通过使用积木的比喻,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分子的种类和功能;
掌握生物分子在生命体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使用积木比喻生物分子的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
1.生物分子的种类: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质等;
2.生物分子的功能:传递信息、储存能量、构建细胞等;
3.生物分子的积木比喻:蛋白质就像是生命体的“砖块”,核酸
就像是生命体的“螺旋”,碳水化合物就像是生命体的“能量棒”。
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家常食物,让他们猜测其中可能含有哪些生物分子。
2.探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积木拼装成一个生物分子的模型,并描述该模型的功能和重要性。
3.总结:引导学生讨论生物分子的种类和功能,并帮助他们理解生物分子如何在生命体中相互作用。
4.拓展:邀请学生自行寻找一种生物分子,并通过积木模型的方式展示其特点和功能。
5.结束:总结本节课的要点,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生物分子的世界。
教学评估
1.小组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的积木模型,并进行互相评价。
2.问题回答:提出一些与生物分子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参考资源
生物学教科书:《生命的奥秘》
图书馆资料:有关生物分子和细胞结构的书籍和期刊
扩展阅读
生物化学导论》作者:___ Karlson
生化学原理》作者:___。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4 搭建生命的“积木”》苏教版(3)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4 搭建生命的“积木”》苏教版(3)一. 教材分析《1.4 搭建生命的“积木”》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构建生命大厦的“积木”。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命科学产生兴趣。
但学生对细胞的概念和结构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耐心讲解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概念,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功能。
2.教学难点:细胞膜的作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细胞模型,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细胞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3.知识讲解: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重点讲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概念和功能。
4.实例分析:通过展示实例,使学生理解细胞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5.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胞结构,加深对细胞的理解。
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细胞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关键词,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和记忆知识点。
小学科学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小学科学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引言:《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本课程是小学科学1的一堂重要课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以及为什么这些结构和作用至关重要。
一、生命体的基本结构生命体的基本结构由细胞组成。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基本的单位,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
每个细胞都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DNA,它具有调控细胞的功能。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含许多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
二、细胞的相互作用在构成生命体的细胞中,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生命体能够正常工作。
例如,胃细胞和肌肉细胞的相互作用使得我们的胃能够将食物消化,肌肉能够运动。
这种相互作用使得生命体的不同部分能够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三、生命体的“积木”生命体的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些“积木”,这些“积木”是细胞。
正如我们在搭建积木时一样,每个积木都有特定的形状和功能,但只有当它们按照正确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时,才能形成完整的结构。
对于生命体来说,细胞也是相同的原理。
每个细胞都有特定的功能,但只有当它们相互连接、相互作用时,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四、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功能多种多样,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
例如,心脏细胞负责泵血,肌肉细胞负责运动,神经细胞负责传递信号等等。
这些细胞之间的合作使得生命体能够正常运作。
如果有任何一个细胞功能失常,都会影响生命体的正常运作。
五、细胞分化为了能够执行不同的功能,细胞会经历分化过程。
分化是指细胞根据自己的功能需求,转变为不同类型的细胞。
例如,一个未分化的胚胎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脏细胞、肌肉细胞等。
分化过程中,细胞会逐渐发生形态和结构的变化,以适应其特定的功能要求。
六、结论通过学习本课程,我们了解到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2[修改版]
第一篇:《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2《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培养探究能力。
2、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4、提高健康保健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难点: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比较。
教学准备:显微镜、各种细胞装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思路:利用课件,视频等,并创建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由此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课的设计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小组合作,实验探究;3、观察交流,认识细胞;4、小组交流,全课总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洋葱师:我们今天就来用显微镜来观察洋葱的表皮。
二、探索新知(一)认识植物细胞1、回顾:显微镜的使用。
2、小组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
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交流。
师:这一个个的小格,就是细胞。
(多媒体出示:洋葱表皮细胞显微图片)师:大家刚刚观察的洋葱表皮有细胞,其它部位有没有细胞呢?根、叶?3、小结:植物体由细胞组成。
(二)认识动物细胞师:植物体有细胞,那动物呢?生:(猜测)师:就以人体为例,你都知道人体有哪些细胞?生:肌肉细胞;骨细胞;神经细胞;血红细胞;……(多媒体出示:人体各组织细胞显微图片)小结:动物体由细胞组成。
(三)认识微生物细胞师:自然界中除动、植物外,还有一类微小的生物——微生物。
微生物又是否有细胞呢?生:(猜测)(多媒体出示:细菌、草履虫图片)小结:微生物由细胞组成。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四)探究细胞的形态和功能1、动、植物表皮细胞比较。
2、人体不同组织细胞比较。
师:由此可见,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它们都起着什么作用呢?师:就以人体为例,你都知道人体有哪些细胞?生:肌肉细胞;骨细胞;神经细胞;血红细胞;……(多媒体出示:人体各组织细胞显微图片)3、小结:细胞形态多样,功能不同。
《组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组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组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 了解生命体的组成和结构;- 掌握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单元;- 探索生命体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培养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教学内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命体的组织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单元: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质;- 生命体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进化适应;- 生命体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呼吸、消化、运动、感知。
3.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通过简明扼要地讲解生命体的组建原理和相关知识;- 实验观察: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自观察生命体的组织结构和基本组成单元;-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命体多样性和适应性的理解;- 团队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例如组建一个简单的生命体模型。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命体,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简明扼要地讲解生命体的组建原理和相关知识,包括生命体的组织结构和基本组成单元。
步骤三:实验观察(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让他们亲自观察生命体的细胞结构和基本组成单元。
步骤四:小组讨论(1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命体多样性和适应性的理解,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步骤五:团队合作(20分钟)引导学生分成小组,组建一个简单的生命体模型,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步骤六:总结(5分钟)对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5. 教学评价本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和思维活跃程度;- 学生在实验观察中的观察准确性和实验记录;-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合作意识和组建生命体模型的质量。
6. 参考资料- 《生命科学教程》- 《细胞生物学教程》- 《生物多样性与演化导论》以上是本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9 (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9 (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的教学设计。
本课内容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以及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构建模块,了解细胞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命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细胞作为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过渡到对细胞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直观、实践性的学习内容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运用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以及安排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认识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对生命体的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难点:理解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以及细胞内部各种结构的功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的知识。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细胞。
3.实践教学法: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细胞知识的相关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2.教学道具:准备细胞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
3.实践活动材料:准备显微镜、细胞模型等实践操作材料。
4.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命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引入新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五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
10.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请根据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将以下生物归类到正确的分类单位中。
A. 蚂蚁 B. 玫瑰 C. 苹果 D. 细菌 E. 鲤鱼
例题5:请根据生物分类的原则,将以下生物归类到正确的分类单位中。
A. 狮子 B. 竹子 C. 蝙蝠 D. 蕨类植物 E. 猫头鹰
答案:A. 狮子属于哺乳动物,属于动物界;B. 竹子属于被子植物,属于植物界;C. 蝙蝠属于哺乳动物,属于动物界;D. 蕨类植物属于蕨类植物,属于植物界;E. 猫头鹰属于鸟类,属于动物界。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生物分类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生物特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生物特征的掌握情况,为生物分类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生物分类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生物分类内容,强调生物分类的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生物分类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分类单位。
解决办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分类单位,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命的结构》的第四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并能够用积木等材料搭建出细胞模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命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细胞作为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深入到细胞的内部结构。
此外,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强,对于搭建模型等实践活动充满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2.难点:细胞内部结构的深入理解,搭建细胞模型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细胞的基本知识和结构。
2.观察法:观察细胞模型,了解细胞结构。
3.实验法:动手搭建细胞模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搭建细胞模型的经验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细胞模型、积木、实验器材等。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搭建细胞模型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生命体的结构,然后引入细胞这一基本单位。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细胞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细胞的基本结构。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积木等材料搭建一个细胞模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细胞模型,描述细胞的基本结构。
《建立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建立生命体的“积木”》教案建立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介绍
本教案旨在通过互动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探索生命体的组成和功能。
通过使用类似于“积木”的模块,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并从中学会一些基本的生物概念。
目标
- 帮助学生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组成结构
- 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
- 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如房子、机器等),激发学生对生命体结构的思考和兴趣。
2. 理论介绍:通过简介和图示,向学生介绍生命体的基本组成
结构,如细胞、组织、器官等。
3. 实践活动:为学生准备不同的“积木”模块,模拟生命体的组
成结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自由组合这些模块,来
构建一个模拟的生命体。
4. 分享和讨论:学生将展示并解释他们创建的模拟生命体。
每
个学生都将分享他们的创意和理念,并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
5. 总结:通过与学生的讨论,总结并强调模拟生命体的组成结
构及其功能,重申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
扩展活动
- 深入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和构建一
个更复杂的模型。
- 探索不同生物体的特征和功能,通过制作更多种类的“积木”
模块来模拟和构建这些生物体。
结束语
本教案通过互动和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生命体结构的基本理解,并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通过自由组合和创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生物体的组成和功能,从而加深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和探索。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使学生了解DNA分子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掌握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以及了解DNA分子如何编码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细胞结构、遗传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进行链接,形成知识网络。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更深入地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其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掌握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以及了解DNA分子如何编码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2.难点:DNA分子如何编码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通过观察DNA模型的制作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DNA模型、PPT、实验器材等。
2.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苏教版科学六上《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搭建积木的活动,理解生命体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到,器官,系统,最后构成完整的生命体。
教材以实际的搭建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生命体的结构层次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但对于生命体的结构层次的理解还有待加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搭建积木的活动,理解生命体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到,器官,系统,最后构成完整的生命体。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生命,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生命体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到,器官,系统,最后构成完整的生命体。
难点:对生命体的结构层次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积木模型,每个学生准备一套积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的生命体结构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积木模型,呈现生命体的结构层次,引导学生初步感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搭建一个生命体,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生命体的结构层次。
4.巩固(10分钟)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讨论生命体的结构层次,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体的结构层次的意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生命体结构层次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生命体结构层次的调查报告。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共计50分钟。
苏教版科学六上《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说课教案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说课教案安岳县东方红小学张永科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一、说教学内容从教学内容来说《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的第4课,是建立在对微生物的认识之后的另一个微观生物世界的认识课程。
本课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明细胞就是构成人体的“积木”;二是让学生观察几种细胞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发现细胞的不同形太和结构;三是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四是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细胞的发现历,了解人体内的白细胞对人体的重要性和现代科学对细胞的研究成果及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来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细胞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生长、发育、衰老、也能够死亡,让学生受到珍爱生命,珍惜时间的教育。
通过不同种类的细胞的观察对比让学生初步了解细胞的形太和结构特点。
通过对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对比观察让学生认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
通过对细胞发现史和现代科技对细胞科学的应用的了解,让学生树立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情感,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方法从教学方法来说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老师从生熟悉的积木引入生课。
现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形象地展示各种各样的细胞图片,提高学生的的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并总结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特点,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通过对细胞的发展史的了解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研究成果及意义,让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崇敬之情,树立他们热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观念。
四、说学生学法从学生方面来看,在本课的教学过学生不需要费太大的精力去识记和理解新的知识和技能;只需要仔细地去观察细胞图片,在观察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的顺序,指导他们采用对比观察的方法找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同时也要指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把各自的收获共同分享实现共同进步。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4搭建生命的“积木”》苏教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4 搭建生命的“积木”》苏教版 (1)一. 教材分析《1.4 搭建生命的“积木”》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搭建生命大厦的“积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到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命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他们对细胞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细胞的理解。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实验等活动,提高他们对细胞结构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细胞的功能,认识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爱生命。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功能。
2.教学难点:细胞内部结构的分工合作,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实验器材等,直观展示细胞结构和功能,增强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分析各结构的功能。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细胞内部结构的分工合作,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是一个有机整体。
4.实验探究:学生进行细胞实验,观察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加深对细胞功能的理解。
5.总结提升:通过总结,使学生认识到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6.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含有细胞器,代谢活动旺盛细胞核——存储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生长、分裂线粒体——能量工厂,进行呼吸作用叶绿体——能量转换器,进行光合作用8.说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科学六上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说课教案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说课教案安岳县东方红小学张永科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一、说教学内容从教学内容来说《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的第4课,是建立在对微生物的认识之后的另一个微观生物世界的认识课程。
本课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明细胞就是构成人体的“积木”;二是让学生观察几种细胞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发现细胞的不同形太和结构;三是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四是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细胞的发现历,了解人体内的白细胞对人体的重要性和现代科学对细胞的研究成果及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来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细胞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生长、发育、衰老、也能够死亡,让学生受到珍爱生命,珍惜时间的教育。
通过不同种类的细胞的观察对比让学生初步了解细胞的形太和结构特点。
通过对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对比观察让学生认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
通过对细胞发现史和现代科技对细胞科学的应用的了解,让学生树立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情感,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方法从教学方法来说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老师从生熟悉的积木引入生课。
现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形象地展示各种各样的细胞图片,提高学生的的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并总结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特点,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通过对细胞的发展史的了解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研究成果及意义,让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崇敬之情,树立他们热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观念。
四、说学生学法从学生方面来看,在本课的教学过学生不需要费太大的精力去识记和理解新的知识和技能;只需要仔细地去观察细胞图片,在观察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的顺序,指导他们采用对比观察的方法找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同时也要指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把各自的收获共同分享实现共同进步。
小学科学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小学科学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科学是一门充满探索和创造的学科,而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我们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体的构成和生物结构。
本次教案的主题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旨在通过学生参与实践的方式,让他们亲身体验生命体的构建过程,并理解其中的原理。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和构成要素;2.理解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3.掌握细胞的基本构造,例如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4.通过制作模型,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教学准备】1.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的教具;2.制作细胞模型所需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彩色橡皮泥等;3.准备一些参考书籍或图片,展示不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几个生物的图片或生物构件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猜测这些生物是如何构成的,并逐渐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提出问题(10分钟)1.什么是生命体?生命体有哪些基本结构?2.你知道什么是细胞吗?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你能看出细胞的构造是什么样的吗?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开始对生命体和细胞产生兴趣,并逐步引导他们思考生命体的构造是如何组成的。
三、核心内容讲解(15分钟)在这一环节,老师可以通过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的教具,向学生详细解释细胞的结构和构成要素。
特别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图示和简单的语言描述,学生将更加直观地理解细胞的结构。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补充一些额外的知识点。
四、细胞模型制作(45分钟)1.准备工作老师将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制作细胞模型所需的材料。
鼓励学生将自己探索生命体的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参与到实践中去。
2.制作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透明塑料袋、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细胞模型。
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示意图,让学生们尽可能还原细胞的结构。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们解释细胞膜的作用和细胞内部的运作机制,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的构造。
小学科学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小学科学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体组成的基本单位——细胞,并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
2. 了解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学习使用细胞模型搭建简单的生命体。
二、教学准备1. 课件或者投影仪。
2. 细胞模型材料:透明塑料制成的细胞模型、大颗粒的花生粉。
3. 教学PPT。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介绍细胞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说:“同学们,你知道人的身体是如何构成的吗?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细胞的知识。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教学PPT简要介绍细胞的概念,以及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帮助学生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生物体的基础。
3. 细胞模型搭建(4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细胞模型,并讲解模型中不同部分的含义和功能。
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份细胞模型和一些大颗粒的花生粉。
教师提供一个示范图片,并解释搭建细胞模型的步骤:1)在细胞模型的中央部分放置一些花生粉,表示细胞核。
2)在细胞核周围放置一圈花生粉,表示细胞质。
3)在细胞质内随机放置一些花生粉,表示细胞器。
学生按照示范进行练习,搭建自己的细胞模型。
教师巡视课堂,辅助学生解答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搭建细胞模型。
4. 小结与课堂练习(2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结,并进行课堂练习。
例如,可以提问:“细胞是什么?细胞有哪些主要结构?细胞的功能是什么?”并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激发积极思考。
5. 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包括细胞模型的搭建和课堂练习。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四、教学延伸1. 生物细胞的多样性: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细胞不尽相同,并从实际事物中观察和理解多样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重要性:让学生思考细胞在生命中的重要性,如何维持生物体的正常运作。
3. 生物细胞的可视化观察:鼓励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生物的细胞,并进行简单的细胞结构图的绘制。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下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6、再次观察,显微镜下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有什么不同。 明确: 手背皮肤细胞:形状不规则,细胞间界限不清晰,没有细胞壁。 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近似长方形,排列整齐、紧密界限很清晰,有细胞 壁。 (通过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知道胡克是第一位发现细胞的科学家。)
(三)、动物、植物、细菌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展示图片) 茎细胞:形状呈圆形,较规则地排列在一起,细胞间界限分明。 根尖细胞:规则的长方形,排列整齐,细胞之间界限分明,中间有大大 的液泡。 叶表皮细胞:形状呈多边形,细胞之间界限分明,有气孔 。
4、比较传统显微镜下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找出共同点。 明确:都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5、这些在显微镜下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就是组成生命体的细胞。 阅读资料回答: ◆谁发现了细胞的存在? ◆谁证明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资料:
资料表明:胡克发现了细胞的存在,是后人证明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 基本单位。
2、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 温馨提示: ●不要把洋葱汁弄到眼睛里,以免引起不适。 ●观察后要洗手,以免沾在手上的洋葱汁刺激眼睛。 引导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记录:放大镜下表皮较粗糙,显微镜下呈长方格形,有较清晰的界线 。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借助不同工具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图像 特点,为寻找它们异同点做准备。
三、说教学目标
1.比较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所获得的信息,找到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 表皮的共同点。 2.通过观察植物、动物以及人体各种细胞的图片,知道细胞的种类、形状、 大小具有多样性。 3.通过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知道胡克是第一位发现细胞的科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说课稿
扬州市东关小学陈洪庆
一、说教材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第四课,《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是根据课程内容标准中“生命世界”里的“生命的例外形态”的相应条文编写而成;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自然界动植物生命基本形态之后,进一步研究人的肉眼看不见得一个严重的生命领域:微生物世界。
在显微镜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并不知道微生物世界。
自从1632年,荷兰微生物科学家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之后,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微生物世界的大门。
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离不开观察工具——显微镜,这一单元我们将和学生一起利用显微镜去探索微观生命。
显微镜下看到的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形态例外、功能各异的细胞。
正是数以亿计的细胞构成了肉眼可见的动物体、植物体。
然而,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的原生动物、藻类、细菌、霉菌、真菌,它们真实存在,却不易被我们发现。
更有甚者,体积极其微小的病毒没有统统的细胞结构,但正是这一个个小小的生命共同构成了显微镜下的微生物世界。
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将引领孩子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这一微小生命体,查阅资料了解微生物,让孩子由多种感官观察----全面深入观察-----长期持续观察-----新的领域和利用工具细密观察,使孩子们在研究秘密的微生物世界的同时,发现秘密、掌握规律,体验胜利的欢乐。
本课综合运用前三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深入到细胞水平,认识周围多见的动植物体,知道生物的构成单位是细胞,细胞有例外的形状和作用。
让学生初步接触细胞生物学的知识,了解人类对生命的探索过程。
正如建造高楼大厦需要砖头一样,搭建生命体也需要“砖头”,这个“砖头”就是生物体的最基本的结构:细胞。
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是伴随着工具的进步而逐步发展的。
利用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3~5倍,而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更小的生命世界。
本课教材的编排按照人类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过程,由
宏观到微观,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自然的强大帮助,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本课指导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的观察深入到细胞水平使学生体验和发现生命体的奥秘。
教材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说明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第二部分:观察几种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细胞具有例外的形态和结构;第三部分: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比较动植物细胞的异同;
第四部分: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细胞及其发现。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观察比较例外细胞的异同。
能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细胞。
知识与技能:
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
知道细胞有例外的形状和结构。
知道细胞是有生命的,了解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喜悦与严重意义。
教学重点:
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细胞并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
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法为主。
让学生制作洋葱表皮切片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让学生亲手参与教学具的制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及动手能力。
还采用了观察比较法,本课的比较观察有两处,一是观察比较例外的细胞的形态结构,二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细胞,两种观察既是图片观察又是实物观察,既有相同点的概括,又有例外点的区别,这样的观察有利于学生发现共同规律及相互差异,是科学观察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并采用合作性学习、情境教学法,讲授法,以及多媒体课件展示法。
以实践为主,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综合,突出科学课的特点,通过大胆猜测、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
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
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充分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活动目的】: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活动准备】:积木房子、建筑模型
【活动组织】:
1、谈话:你们见过建房子吗?建房子大概需要哪些材料?
小时候,你们或许都玩过积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
2、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吗?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比做搭积木,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
3.交流、讲述:细胞是生命体的微小结构,它们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二)观察比较例外细胞的形状结构特点
【活动目的】:认识细胞形状、结构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一些细胞的图片
【活动组织】:
1、
2、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细胞图,教师补充一些其他细胞的图片。
学生交流、汇报:这些细胞的形状、结构有什么特点。
3、教师小结: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前面认识的草履虫、细菌等都是细胞生物,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三)观察比较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
【活动目的】:认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差异。
【活动准备】:显微镜、洋葱表皮切片(可以在课上做: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吸水纸、水、洋葱片、小刀、烧杯等)和人体表皮细胞。
【活动组织】:
1、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洋葱表皮切片。
(插入视频)
2、发给学生人体表皮细胞,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两种切片,将观察到的细胞用图画出来。
3、比较这两种细胞的异同。
4、教师带领学生小结:洋葱表皮是由许多个相似于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实际上是一个相似的长方体,这就是一个细胞。
人体表皮也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撤。
(其实,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最大区别在于有无细胞壁)
教师提问:同学们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你们做的真好,个个都像小科学家一样,知道了洋葱表皮是由许多个相似于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实际上是一个相似的长方体,这就是一个细胞。
人体表皮也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
教师提问:两种细胞有什么相同和例外呢?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两者细胞形状、大小完全不一样,所以例外的细胞有例外的形状和功能,所有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四)补充阅读:认识细胞的有关知识
【活动目的】:进一步了解细胞及其发现。
【活动准备】:补充阅读资料及相关课件(Flash)
【活动组织】:
1、指导阅读:细胞是谁发现的?细胞与生命体有什么关系?教师小结:细胞是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发现的,是他在观察软木薄片时发现的,看到上面有许多孔,相似于长方形的“小室”,他称其为“细胞”。
细胞的形状各有例外,比如:球形的红细胞,树枝状的神经细胞等。
教师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
2、学生小结: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朽迈、死亡也是由细胞的朽迈、死亡引起的。
3、Flash播放白细胞杀死细菌动画,讲述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4、分组模拟白细胞消灭病菌的游戏。
选定几个学生扮演“病菌”,三四个同学为一组手牵着手扮演“白细胞”,然后“捕捉”病菌,把它包围起来就算是消灭它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例外细胞有例外功能。
四、板书设计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细胞的形状、结构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