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阅微草堂笔记-译文+原文-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1董家庄佃户丁锦,生一子曰二牛。
又一女赘曹宁为婿,相助工作,甚相得也。
二牛生一子曰三宝。
女亦生一女,因住母家,遂联名曰四宝。
其生也同年同月,差数日耳。
姑嫂互相抱携,互相乳哺,襁褓中已结婚姻。
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
小家不知别嫌疑,于二儿嬉戏时,每指曰:“此汝夫,此汝妇也。
”二儿虽不知为何语,然闻之则已稔矣。
七八岁外,稍稍解事,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不相避忌。
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锦夫妇并殁。
曹宁先流转至京师,贫不自存,质四宝于陈郎中家——不知其名,惟知为江南人——二牛继至,会郎中求馆僮,亦质三宝于其家,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
郎中家法严,每笞四宝,三宝必暗泣;笞三宝,四宝亦然。
郎中疑之,转质四宝于郑氏,而逐三宝。
三宝仍投旧媒媪又引与一家为馆僮久而微闻四宝所在乃夤缘入郑氏家数日后得见四宝相持痛哭时已十三四矣。
郑氏怪之,则诡以兄妹相逢对。
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遂不疑。
然内外隔绝,仅出入时相与目成而已。
后岁稔,二牛、曹宁并赴京赎子女,辗转寻访至郑氏。
郑氏始知其本夫妇,意甚悯恻,欲助之合卺而仍留服役。
其馆师严某,讲学家也,不知古今事异,昌言排斥曰:“中表为婚礼所禁,亦律所禁,违之且有天诛。
主人意虽善,然我辈读书人,当以风化为己任,见悖理而不沮,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
”以去就力争。
郑氏故良懦,二牛、曹宁亦乡愚,闻违法罪重,皆慑而止。
后四宝鬻为选人妾,不数月病卒。
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
或曰:“四宝虽被迫胁去,然毁容哭泣,实未与选人共房帏。
惜不知其详耳。
”果其如是,则是二人者,天上人间,会当相见,定非一瞑不视者矣。
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翻译
原文:乙丑岁,余自宛赴滇,过马平,夜泊河干。
遥闻楼上笛声,泠泠如秋水。
余疑其别有幽情,遂命小童唤酒,倚楼而听。
既而酒至,楼上人亦至。
一美少年,约二十许,衣锦袍,丰姿秀整。
余谓其必为富贵家子弟,酒阑人散,少年亦去。
越数日,余游西山,遇一老翁,须发皓白,衣布袍,背负药篓,携手行。
余问:“老丈何往?”翁答:“往采药耳。
”余问:“此地多药草乎?”翁曰:“药草虽多,然采之不易。
须识其性,辨其形,方可获真品。
”余喜其言,遂随翁往采药。
行至一处,翁指一草曰:“此为丹参,性温,味苦,能补心气,治心悸。
”又指一草曰:“此为当归,性温,味甘,能养血调经,治血虚。
”余一一细问,翁皆详答。
行至一溪边,翁忽止步,曰:“此间有一异草,名为‘相思草’,能令人相思。
”余曰:“相思草?闻之未见。
”翁曰:“此草生于水边,叶似柳,花似菊,每年春末夏初,花开时,人见之,必相思不已。
”余问:“此草有何灵异?”翁曰:“相传,此草能通灵,凡相思之人,持此草,必能见其心之所思之人。
”余闻之,心生好奇,欲一睹其貌。
翁遂从篓中取出一束相思草,递与余。
余持草而望,果见一美少年,立于溪边,衣锦袍,丰姿秀整,与酒楼中所遇少年无二。
余惊异不已,遂问翁:“此少年何人?”翁曰:“此少年即酒楼中所遇少年,因思念故人,故在此等待。
”余问:“故人是谁?”翁曰:“此少年之故人,已故多年,其魂魄附于此草,故能在此等待。
”余闻之,感慨万分。
翁曰:“人生在世,有情人难成眷属,皆因缘分未到。
此草虽异,然亦不能强求。
人生如梦,缘起缘灭,唯愿君珍惜眼前人,勿负青春岁月。
”余谢翁之教诲,遂与翁告别,携相思草归去。
自此,余每逢佳节,必思念酒楼中所遇少年,然终未再见其面。
然心中所思,如草之相思,绵绵不绝。
译文:乙丑年,我从宛地前往滇地,经过马平,在河边过夜。
远远地听到楼上有人吹笛,声音清脆如秋水。
我怀疑楼上有别样的情感,于是叫小童拿酒来,倚着楼台听。
不久酒来了,楼上的人也来了。
一个大约二十岁的美少年,穿着锦衣,身材秀整。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董家庄佃户丁锦,生一子曰二牛。
又一女赘曹宁为婿,相助工作,甚相得也。
二牛生一子曰三宝。
女亦生一女,因住母家,遂联名曰四宝。
其生也同年同月,差数日耳。
姑嫂互相抱携,互相乳哺,襁褓中已结婚姻。
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
小家不知别嫌疑,于二儿嬉戏时,每指曰:“此汝夫,此汝妇也。
”二儿虽不知为何语,然闻之则已稔矣。
七八岁外,稍稍解事,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不相避忌。
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锦夫妇并殁。
曹宁先流转至京师,贫不自存,质四宝于陈郎中家——不知其名,惟知为江南人——二牛继至,会郎中求馆僮,亦质三宝于其家,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
郎中家法严,每笞四宝,三宝必暗泣;笞三宝,四宝亦然。
郎中疑之,转质四宝于郑氏,而逐三宝。
三宝仍投旧媒媪又引与一家为馆僮久而微闻四宝所在乃夤缘入郑氏家数日后得见四宝相持痛哭时已十三四矣。
郑氏怪之,则诡以兄妹相逢对。
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遂不疑。
然内外隔绝,仅出入时相与目成而已。
后岁稔,二牛、曹宁并赴京赎子女,辗转寻访至郑氏。
郑氏始知其本夫妇,意甚悯恻,欲助之合卺而仍留服役。
其馆师严某,讲学家也,不知古今事异,昌言排斥曰:“中表为婚礼所禁,亦律所禁,违之且有天诛。
主人意虽善,然我辈读书人,当以风化为己任,见悖理而不沮,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
”以去就力争。
郑氏故良懦,二牛、曹宁亦乡愚,闻违法罪重,皆慑而止。
后四宝鬻为选人妾,不数月病卒。
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
或曰:“四宝虽被迫胁去,然毁容哭泣,实未与选人共房帏。
惜不知其详耳。
”果其如是,则是二人者,天上人间,会当相见,定非一瞑不视者矣。
惟严某作此恶业,不知何心,亦不知其究竟,然神理昭昭,当无善报。
或又曰:“是非泥古,亦非好名,殆觊觎四宝,欲以自侍耳。
”若然,则地狱之设,正为斯人矣。
【注】1夤缘,本指攀附上升,后喻攀附权贵,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甚相得也得:契合B. 然闻之则已稔矣稔:成熟C. 则诡以兄妹相逢对诡: 假装D. 后四宝鬻为选人妾,鬻:卖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二儿虽不知为何语四宝虽被迫胁去B. 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笞三宝,四宝亦然C.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见悖理而不沮D. 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以去就力争11.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家不知别嫌疑屋子小不知道怎么躲避嫌疑B.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适逢康熙辛丑年到雍正癸卯年,年年歉收C.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这是促成别人做坏事,不是君子的行为D.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三宝发疯跑出去,没有人知道他去哪儿了1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译文(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译文(全集)内容概述《阅微草堂笔记》是五种笔记小说的合集,《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的遣兴之作,“迫录见闻”、“时作杂记”,却非“消闲“之作,其中寓有深意。
其指导思想是“大旨期不乖于风教“,劝善惩恶。
此书采访范围,上起祖辈、官员、师友,下至晚辈、仆人、士兵等。
所记内容,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地方风情、宦海变幻,诗词文章、典章名物、医卜星相、奇情轶事均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名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人(今河北献县)。
乾隆十九年进士,由编修、翰林院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
清代学问,至乾嘉而称为极盛,出现许多鸿儒博学,以儒家经书(兼及史部)为研究对象,考证字音、字义、名物、制度、版本等,开辟出小学(语言文字学)、金石、辑逸、校勘等辅助学科;大多考据精核,穷源溯委,词必有徵,由此形成一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术研究的巅峰时期。
至今学术界提起“乾喜学派”,仍是如雷贯耳。
纪昀平生活动,事业成就,皆在乾隆、嘉庆年间。
就在那个国学兴盛、人才济济的时代,纪昀以“学问优”而为乾隆皇帝所赏识,被委任为编修《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试想若非胸罗星宿、笔补造化者,岂能凌驾一代,膺此重任?而纪昀确实不负众望,他囊括典经,牢笼述作,斟酌圣贤,剖破毫发,最终修成光前绝后的鸿文巨制。
其倾注一生心血所撰的《四库全书总目题要》,尤为研究国学者必读之作。
《清史稿》评纪昀说:“昀学问渊通。
撰《四库全书提要》,进退百家,铜深摘隐,各得其要指,始终条理,蔚为巨观。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写成的笔记小说。
原为五种,即《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陆续写成。
每一种书成后,还未最终定稿,即被市廛书坊盗印窃刊,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阅微草堂笔记-译文+原文-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之答禄夫天创作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年夜门倾圮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原文: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成得,以为顺流下矣.译文: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原文: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译文: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原文: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译文: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讥笑说:原文:“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狂跌携之去?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事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年夜水带走呢?原文: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原文: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译文: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年夜家佩服(它)是正确的事理.原文: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译文: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原文: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原文: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译文: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境地,石头肯定失落在坑穴里.原文: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译文: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竭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原文: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译文: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原文: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译文: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原文: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事理就主观臆断吗?。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董家庄佃户丁锦,生一子曰二牛。
又一女赘曹宁为婿,相助工作,甚相得也。
二牛生一子曰三宝。
女亦生一女,因住母家,遂联名曰四宝。
其生也同年同月,差数日耳。
姑嫂互相抱携,互相乳哺,襁褓中已结婚姻。
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
小家不知别嫌疑,于二儿嬉戏时,每指曰:“此汝夫,此汝妇也。
”二儿虽不知为何语,然闻之则已稔矣。
七八岁外,稍稍解事,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不相避忌。
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锦夫妇并殁。
曹宁先流转至京师,贫不自存,质四宝于陈郎中家——不知其名,惟知为江南人——二牛继至,会郎中求馆僮,亦质三宝于其家,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
郎中家法严,每笞四宝,三宝必暗泣;笞三宝,四宝亦然。
郎中疑之,转质四宝于郑氏,而逐三宝。
三宝仍投旧媒媪又引与一家为馆僮久而微闻四宝所在乃夤缘入郑氏家数日后得见四宝相持痛哭时已十三四矣。
郑氏怪之,则诡以兄妹相逢对。
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遂不疑。
然内外隔绝,仅出入时相与目成而已。
后岁稔,二牛、曹宁并赴京赎子女,辗转寻访至郑氏。
郑氏始知其本夫妇,意甚悯恻,欲助之合卺而仍留服役。
其馆师严某,讲学家也,不知古今事异,昌言排斥曰:“中表为婚礼所禁,亦律所禁,违之且有天诛。
主人意虽善,然我辈读书人,当以风化为己任,见悖理而不沮,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
”以去就力争。
郑氏故良懦,二牛、曹宁亦乡愚,闻违法罪重,皆慑而止。
后四宝鬻为选人妾,不数月病卒。
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
或曰:“四宝虽被迫胁去,然毁容哭泣,实未与选人共房帏。
惜不知其详耳。
”果其如是,则是二人者,天上人间,会当相见,定非一瞑不视者矣。
惟严某作此恶业,不知何心,亦不知其究竟,然神理昭昭,当无善报。
或又曰:“是非泥古,亦非好名,殆觊觎四宝,欲以自侍耳。
”若然,则地狱之设,正为斯人矣。
(取材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注】1夤缘,本指攀附上升,后喻攀附权贵,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甚相得也得:契合B.然闻之则已稔矣稔:成熟C.则诡以兄妹相逢对诡:假装D.后四宝鬻为选人妾,鬻:卖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二儿虽不知为何语四宝虽被迫胁去B.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笞三宝,四宝亦然C.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见悖理而不沮D.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以去就力争11.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家不知别嫌疑屋子小不知道怎么躲避嫌疑B.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适逢康熙辛丑年到雍正癸卯年,年年歉收C.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这是促成别人做坏事,不是君子的行为D.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三宝发疯跑出去,没有人知道他去哪儿了1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
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
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睹其技。
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
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
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
酒酣,共立河岸。
友曰:“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
友招使还,应声又至。
足甫及岸,不虑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
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
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下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
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
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
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
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求睹其技睹:观看B.不虑岸已将圮虑:料想C.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踊:跃起D.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蹈:用脚踢解析:D项,蹈,“踏,践行”引申为“冒”。
答案:D10.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习:练习,学习B.素不习水习:习惯C.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跃:跳起D.友曰:“能越此乎?”越:跨过解析:B项,“习”应解作“通晓,熟悉”。
答案:B【参考译文】乡里有个叫丁一士的人,强壮敏捷很有力气,兼会格斗、轻功的武艺。
两三丈的高度,可以轻松地跃上;两三丈宽的距离,也可以轻松越过。
我小时候,还见过他,曾请求看看他的本领。
他让我站在过道里,我面向前门,他先站到前门外面对着我;等我转过身子面向后门时,他已经站到后门外面对着我了。
像这样反复了七、八次,原来(在我转身的时候),他一跳就飞过屋顶了。
后来,他路过杜林镇,遇到一位朋友,请他到桥旁酒店中喝酒。
酒喝足了,他们站在河边眺望。
朋友对他说:“你能跳过这条河吗?”丁一士应声一耸身就跃过去了。
朋友招呼他回来,他又应声跳过来。
阅微草堂笔记鬼诗文言文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鬼诗文言文翻译1. 两鬼相遇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及翻译表叔王碧伯妻丧,术者言某日子刻回煞,全家皆避出,有盗伪为煞神,逾垣入,方开箧攫簪珥,适一盗又伪为煞神来,鬼声呜呜渐近,前盗皇遽避出。
相遇于庭,彼此以为真煞神,皆悸而失魂,对仆于地。
黎明家人哭入,突见之,大骇,谛视乃知为盗,以姜汤灌苏,即以鬼装缚送官。
沿路聚观,莫不绝倒,据此一事,回煞之说当妄矣。
然回煞形迹,余实屡目睹之。
鬼神茫昧,究不知其如何也。
王碧伯的老婆死了,阴阳师的告诉王他老婆的魂在某日子刻回煞,那天全家出外躲避。
有个小偷知道这件事后,就装扮成煞神模样跳墙进入他家中盗窃,正在翻箱倒柜之时,正好另一个小偷也扮做煞神来偷东西,后来的这个小偷一边走一边模仿鬼叫声,在里面的小偷赶紧就往外跑,两个小偷在院中碰了个照面,都以为对方是真煞神,都吓得七神出窍,双双昏倒于地。
天明后王家人回家后一看大惊,细细一看才知道是两个小偷。
连他们的妆也没卸就绑送了官府。
此事当真可笑之极,既然相信有鬼又何必去偷,既然去偷就不要怕鬼。
2. 人不畏鬼《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曹司农竹虚言【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纪晓岚)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
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谭,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
【原文】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
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
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
"曹强居之。
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
入室后,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
曹殊不畏。
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
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及白话文阅读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及白话文阅读《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的一本笔记小说,由清人纪晓岚所著。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清朝时期的各种奇闻异事,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其中既有真实的记录,也有虚构的想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历史视角。
原文部分:原文:一、有某甲某乙为友,某乙家中落,某甲遂逐之。
后乙致富,归家叩门。
某甲辞不见。
乙怅然携琴一张,酒一壶,吟啸宿于门外。
某甲闻之,疑有异,早起窥之,则己一瓦屋外,乙居内,乃返身掩户。
而乙已别书一札,投于门限曰:“公之弃我也,固宜然矣。
然使我久困穷贱,则与草木同腐矣。
今幸而得此机会,天也。
公可于人门之时,寄一札以招我。
”译文:译文:有一个叫做某甲和一个某乙是好朋友。
某乙家道中落,某甲就排斥他。
后来乙发家致富,回家后敲甲的家门。
某甲以各种理由推辞不见乙。
乙于是带着一张琴、一壶酒在外边吟唱着过夜。
某甲听闻后怀疑有变故,于是早起窥探乙的情况。
原来在离甲家一栋小屋外,乙居住在里面。
某甲于是返身关好门。
乙则在门限上放了一封信说:“你抛弃我当然应该如此。
但假如我长期处于贫穷卑贱之中,那就只能与草木同腐朽了。
现在我有幸得到了这个机会,这是天意啊!你可以在开门的时候,将一封信递给我。
”二、有老儒病笃,自叹死期将至,忽闻叩门声,问之,则一稚子曰:“来时适有人馈遗君物,嘱吾达意。
”启函视之,则楮币数页而已。
老儒不觉心孔豁开。
自是病愈。
此则一乡先生遗事也。
然使弟子辈不遇此窘急之秋,则此策未必能用耳。
译文:有一个老儒病重在床,自己感叹死期将近,忽然听到敲门声。
问是什么事,原来是一个小孩子来告诉他:“来的时候正好有人要送东西给你,让我传达他的意思。
”打开信一看里面有几张纸钞而已。
老儒感到豁然开朗,从那以后病就痊愈了。
这是乡里一位先生的事情。
但是如果没有遇到这种窘迫危急的时刻,弟子们未必会用这种策略的。
三、有某氏者,以货殖致富。
一日暴疾卒。
诸子曰:“吾父未有遗命,而暴疾无病状。
”既而病益甚,诸子乃相与谋曰:“是必毒药所中。
阅微草堂笔记-译文+原文-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2020年7月整理).pdf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原文: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原文: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原文: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译文: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原文:“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原文: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原文: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译文: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佩服(它)是正确的道理。
原文: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译文: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原文: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原文: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译文: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
原文: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
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原文: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译文: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原文: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原文: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阅微草堂笔记翻译译文族兄中涵知
阅微草堂笔记翻译译文族兄中涵知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休宁戴东原曰:“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
其妇后生一子,祝之曰:‘尔不能杀虎,非我子也;后世子孙如不能杀虎,亦皆非我子孙也。
’故唐氏世世能捕虎。
”)乃遣吏持币往。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
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
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
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
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
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翻译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旌德县出现了老虎。
不到几个月,傍晚出城的老百姓被老虎吃了十几个。
过往的客商有几拨因为贪图赶路,黎明时分也被老虎伤了许多人。
当时,纪晓岚的一个同族哥哥任知县,曾几次招集本地的猎户搜寻老虎,结果,猎户也被吃了几人。
一时间,全城的人惶惶不安,平时吃的菜、盐、油、米等生活必需品都开始缺货了。
无奈之际,当地一个人建议:“咱们去请徽州的唐打猎吧!除非他来了,不能消弭这场祸患!”纪晓岚的同族哥哥就问:“唐打猎是什么人?有这本事么?”那人说:“肯定行!”说着讲了一个故事。
大概是明代,徽州(现在的安徽歙县。
)有一个姓唐的人,刚刚结婚不几天,一天进山被老虎吃了。
他的老婆很伤心,孩子生了后,专门向天祷告:“你长大后,如果不能杀虎,就不是我的儿子!后代子孙如果不能杀虎,也都不能算是我的子孙!”这孩子长大后,四处拜求名师,终于练就了猎虎绝技。
从此后,唐氏世世代代都以擅长猎虎绝技,闻名当地。
纪晓岚的同族哥哥听后,与众人商议,很多人都知道唐打猎,赞同这个建议。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引导语:读完阅微草堂笔记之后,要怎样理解呢?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哪里有?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表叔王碧伯妻丧,术者言某日子刻回煞。
全家皆避出。
有盗伪为煞神,逾垣入,方开箧,攫簪珥;适一盗又伪为煞神来,鬼声呜呜渐近。
前盗遑遽避出,相遇于庭,彼此以为真煞神,皆悸而失魂,对仆于地。
黎明,家人哭入,突见之,大骇;谛视之,乃知为盗。
以姜汤灌苏,即以鬼装缚送官,沿路聚观,莫不绝倒。
原文——《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注释1.术者,古称阴阳家,巫人之类。
2.回煞,这是迷信说法。
煞,凶神。
人死后,有一天死者的鬼魂要回家一趟,但是要由煞神(凶神)押着回家,称做回煞。
鬼魂回家的日子,阴阳家能推算出来。
3.垣:墙。
4.箧,藏物的小箱子,多为竹篾编制。
5.攫,抓取。
簪珥,首饰。
6.遽:皇,心神不安。
遽,急速。
7.谛,仔细审察。
8.盗,小偷。
9.伪,假装。
10.逾,越过。
11.适,恰巧。
12.仆:倒地,扑倒。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纪晓岚)表叔王碧伯的妻子死了,有阴阳家推算出某日夜里11点到1点钟(子刻)王碧伯妻子的鬼魂要回家一趟。
这时,全家人都必须出门避开。
到了子刻,一名盗贼打扮成煞神的样子,翻过墙进到屋里,刚把藏物的小箱子打开,捞到簪子耳环首饰,恰巧另一名盗贼也扮成煞神进到这家,还学着呜呜的鬼叫,渐渐接近。
先进到屋里的盗贼心中害怕,慌慌张张逃了出来,两个人在庭院里相遇,彼此都把对方当做真的煞神。
狰狞的'面目、怪异的衣饰,吓得心跳剧烈,魂魄出窍。
顿时,面对面昏倒在地。
天亮以后,一家人哭哭啼啼回转家门,见到庭院里昏倒两人,仔细一看,大为惊吓;再仔细察看,才知道这两个人都是盗贼。
于是灌下姜汤使他们苏醒过来。
随即将扮成煞神的两个盗贼,不动原样地捆缚起来,押送到官府。
一路上,聚拢了许多观看的人群,见到盗贼的这般模样,简直把大家都乐坏了。
阅微草堂笔记——译文+原文
阅微草堂笔记——译文+原文送猪赎冤御史胡牧亭说:"他的家乡有人喂养了一头猪,见到邻居老翁就怒睁双目,狂吼凶奔要咬他,见到别人却不是这样。
老翁起初很恼火,想买此猪吃它的肉;不久若有所悟,说:"这大概就是佛经上所说的夙冤吧!世上没有解不开的冤仇。
"于是用优厚价格将猪赎买出来,送往佛寺作为"长生猪"喂养。
后来这头猪再见到老翁,抿着耳朵前来接近,不再有以往那种凶态。
我曾见过孙重画的应真道士伏虎的图像,上面有巴西人李衍的题诗:"至人骑猛虎,驭之犹骐骥。
岂伊本驯良,道力消其鸷。
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
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
"可以作为这件事情的注解。
"狐仙"的畏惧沧州孝廉刘士玉有一书房,被"狐仙"占居。
"狐仙"在青天白日和人对话,投掷砖瓦石块打人,但人们却看不见"狐仙"。
当时,平原人董思任正做知州。
董思任是个清官,闻听此事,亲自前往刘士玉书房驱狐。
他正在高谈阔论人妖异路的大道理,忽然房檐有高声说道:"你为官很爱民,也不贪财,因此我不敢打扰你;然而你爱民是企图博取好名声,不贪财是害怕酿成后患,所以我也不怕你。
你还是回去吧,不要在这里多嘴多舌自找麻烦。
"董思任狼狈而归,好几天闷闷不乐。
刘士玉有一位仆妇,人很粗俗蠢笨,却不怕"狐仙","狐仙"也不打扰她。
有人在对话时向"狐仙"提问这件事情的原因,"狐仙"说:"她虽然是下等仆役,却是真正的孝妇。
鬼神见她还要收敛躲避,何况是我辈呢!"刘士玉便让仆妇居住书房。
"狐仙"当天就迁居走了。
人更可怕朱青雷说:有个逃避仇家的人,窜匿在深山里。
夜晚,月明风清,他见一个鬼徘徊在白杨树下,吓得伏在地上不敢起来。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董家庄佃户丁锦,⽣⼀⼦⽈⼆⽜。
⼜⼀⼥赘曹宁为婿,相助⼯作,甚相得也。
⼆⽜⽣⼀⼦⽈三宝。
⼥亦⽣⼀⼥,因住母家,遂联名⽈四宝。
其⽣也同年同⽉,差数⽇⽿。
姑嫂互相抱携,互相乳哺,襁褓中已结婚姻。
三宝四宝⼜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
⼩家不知别嫌疑,于⼆⼉嬉戏时,每指⽈:“此汝夫,此汝妇也。
”⼆⼉虽不知为何语,然闻之则已稔矣。
七⼋岁外,稍稍解事,然俱随⼆⽜之母同卧起,不相避忌。
会康熙⾟丑⾄雍正癸卯,岁屡歉,锦夫妇并殁。
曹宁先流转⾄京师,贫不⾃存,质四宝于陈郎中家——不知其名,惟知为江南⼈——⼆⽜继⾄,会郎中求馆僮,亦质三宝于其家,⽽诫勿⾔与四宝为夫妇。
郎中家法严,每笞四宝,三宝必暗泣;笞三宝,四宝亦然。
郎中疑之,转质四宝于郑⽒,⽽逐三宝。
三宝仍投旧媒媪⼜引与⼀家为馆僮久⽽微闻四宝所在乃夤缘⼊郑⽒家数⽇后得见四宝相持痛哭时已⼗三四矣。
郑⽒怪之,则诡以兄妹相逢对。
郑⽒以其名⾏第相连,遂不疑。
然内外隔绝,仅出⼊时相与⽬成⽽已。
后岁稔,⼆⽜、曹宁并赴京赎⼦⼥,辗转寻访⾄郑⽒。
郑⽒始知其本夫妇,意甚悯恻,欲助之合卺⽽仍留服役。
其馆师严某,讲学家也,不知古今事异,昌⾔排斥⽈:“中表为婚礼所禁,亦律所禁,违之且有天诛。
主⼈意虽善,然我辈读书⼈,当以风化为⼰任,见悖理⽽不沮,是成⼈之恶,⾮君⼦也。
”以去就⼒争。
郑⽒故良懦,⼆⽜、曹宁亦乡愚,闻违法罪重,皆慑⽽⽌。
后四宝鬻为选⼈妾,不数⽉病卒。
三宝发狂⾛出,莫知所终。
或⽈:“四宝虽被迫胁去,然毁容哭泣,实未与选⼈共房帏。
惜不知其详⽿。
”果其如是,则是⼆⼈者,天上⼈间,会当相见,定⾮⼀瞑不视者矣。
惟严某作此恶业,不知何⼼,亦不知其究竟,然神理昭昭,当⽆善报。
或⼜⽈:“是⾮泥古,亦⾮好名,殆觊觎四宝,欲以⾃侍⽿。
”若然,则地狱之设,正为斯⼈矣。
(取材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 【注】1夤缘,本指攀附上升,后喻攀附权贵,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阅微草堂笔记》(纪晓岚作品)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及翻译阅微草堂笔记简介《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
同时《阅微草堂笔记》有意模仿宋代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曾在历史上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序·序》原文文以载道,儒者无不能言之。
夫道岂深隐莫测秘密不传,如佛家之心印,道家之口诀哉!万事当然之理,是即道矣。
故道在天地,如汞泻地,颗颗皆圆,如月映水,处处皆见。
大至于治国平天下,小至于一事一物一动一言,无乎不在焉。
文,其道之一端也。
文之大者为六经,固道所寄矣;降而为列朝之史,降而为诸子之书,降而为百氏之集,是又文中之一端,其言足以明道;再降而稗官小说,似无与于道矣。
然汉书艺文志列为一家,历代书目亦皆著录,岂非以荒诞悖妄者?虽不足数,其近于正者,于人心世道亦未尝无所裨欤!河间先生以学问文章负天下重望,而天性孤直,不喜以心性空谈标榜门户,亦不喜才人放诞诗社酒社,夸名士风流。
是以退食之余,惟耽怀典籍,老而懒于考索,乃采掇异闻,时作笔记,以寄所欲言。
滦陽消夏录等五书俶诡奇谲无所不载,洸洋恣肆无所不言,而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故诲婬导欲之书,以佳人才子相矜者,虽纸贵一时,终渐归湮没,而先生之书,则梨枣屡镌,久而不厌。
是则华实不同之明验矣。
顾翻刻者众,讹误实繁,且有妄为标目如明人之刻冷斋夜话者,读者病焉。
时彦夙从先生游,尝刻先生姑妄听之,附跋书尾,先生颇以为知言,迩来诸板益漫漶,乃请于先生,合五书为一编,而仍各存其原第,篝灯手校不敢惮劳,又请先生检视一过,然后摹印。
虽先生之著作不必藉此刻以传,然鱼鲁之舛差稀于先生教世之本志,或亦不无小补云尔。
阅微草堂笔记——译文+原文
阅微草堂笔记——译文+原文阅微草堂笔记——译文+原文送猪赎冤御史胡牧亭说:"他的家乡有人喂养了一头猪,见到邻居老翁就怒睁双目,狂吼凶奔要咬他,见到别人却不是这样。
老翁起初很恼火,想买此猪吃它的肉;不久若有所悟,说:"这大概就是佛经上所说的夙冤吧!世上没有解不开的冤仇。
"于是用优厚价格将猪赎买出来,送往佛寺作为"长生猪"喂养。
后来这头猪再见到老翁,抿着耳朵前来接近,不再有以往那种凶态。
我曾见过孙重画的应真道士伏虎的图像,上面有巴西人李衍的题诗:"至人骑猛虎,驭之犹骐骥。
岂伊本驯良,道力消其鸷。
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
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
"可以作为这件事情的注解。
"狐仙"的畏惧沧州孝廉刘士玉有一书房,被"狐仙"占居。
"狐仙"在青天白日和人对话,投掷砖瓦石块打人,但人们却看不见"狐仙"。
当时,平原人董思任正做知州。
董思任是个清官,闻听此事,亲自前往刘士玉书房驱狐。
他正在高谈阔论人妖异路的大道理,忽然房檐有高声说道:"你为官很爱民,也不贪财,因此我不敢打扰你;然而你爱民是企图博取好名声,不贪财是害怕酿成后患,所以我也不怕你。
你还是回去吧,不要在这里多嘴多舌自找麻烦。
"董思任狼狈而归,好几天闷闷不乐。
刘士玉有一位仆妇,人很粗俗蠢笨,却不怕"狐仙","狐仙"也不打扰她。
有人在对话时向"狐仙"提问这件事情的原因,"狐仙"说:"她虽然是下等仆役,却是真正的孝妇。
鬼神见她还要收敛躲避,何况是我辈呢!"刘士玉便让仆妇居住书房。
"狐仙"当天就迁居走了。
人更可怕朱青雷说:有个逃避仇家的人,窜匿在深山里。
夜晚,月明风清,他见一个鬼徘徊在白杨树下,吓得伏在地上不敢起来。
阅微草堂笔记翻译译文,从琉璃山家失金
阅微草堂笔记翻译译文,从琉璃山家失金刘拟山家失金训,掠问小女奴,具承卖与打鼓者。
(刘拟山家丢了金手镯,便拷问小女奴,小女奴承认卖给了打着鼓收破烂的。
)京师无赖游民,多妇女在家倚门,其夫白昼避出,担二荆筐,揉短柄小鼓击之,收买杂物,谓之打鼓。
(京城中的无业游民,往往女人在家倚门卖笑招揽嫖客,男人白天要回避,就桃着一对柳条筐,拿着一只短柄的小鼓敲打,收买杂物废品,称为“打鼓”。
)凡管婢幼孩窃出之物,多以贱价取之。
(凡是家中的仆人或小孩偷出的东西,打鼓人往往以很低的价钱买去。
)盖虽不为盗,实盗之羽翼。
(他们虽然不直接盗,实际上是盗贼的同伙。
)然脏物细碎,所值不多,又踪迹谁秘,无可究洁,故王法亦不能禁也。
(然所收买的这些东西往往很零碎,值不了几个钱,而行踪又很诡秘,根本无法追查,所以国法也不能对之加以禁止。
)又掠问打鼓者衣服形状,求之不获。
(又拷问收破烂的衣着长相,去找却没有找到。
)仍复掠问,忽承尘上微嗽日:“我后君家四十年,不肯露形声,故不知有我。
”(于是又拷打小女奴,忽然棚上轻声咳了两声说:“我住在你家四十年,从来也不愿露出身形声音来,所以你不知道有我。
)今则实不能忍矣。
(今天我实在不能忍受了。
)此非夫人检点杂物,误置漆态中耶?”(这个金手镯不是夫人检点杂物时,错放到漆妆盒里了么?”)如言求之,果不谬,然小女奴已无完肤矣。
(按照所说的去找,果然不差,而小女奴已被打得体无完肤了。
)拟山终身愧悔,恒自道之日:“时时不免有此事,安能处处有此狐!”(刘拟山终生为此感到断愧后悔,他常说:“时时难免有这种事,怎能处处有这样的狐狸?”)故仕宦二十余载,鞠狱未尝以刑求。
(所以他任言二十多年,审案时未曾以刑讯逼供。
)。
阅微草堂笔记译文
阅微草堂笔记译文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
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
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其译文如下:
北京宣武门城内,有五个类似坟头儿的土堆,外表砌了一层
砖,当地人称之为五火神墓。
当年,明成祖北征时,曾命火仁、火义、火礼、火智、火信兄弟五人制造飞炮,用这种飞炮在乱柴沟大
破元兵。
后来,明成祖因五兄弟精于造炮,怕他们恃此技而作乱,
便将他们全部杀死,埋葬在宣武门内城根下。
然后,在城门楼上立
了五根旗杆,每逢年节,按时祭祀,使他们的鬼魂有所归依,而不
会称为厉鬼出来作祟。
后来,明成祖死后转生为崇祯皇帝,火家五
兄弟则转生为李自成、张献忠等流贼,终于使崇祯被迫自杀,报了
前仇。
这种说法流传于民间,正史上并无文字记载,即便是明代多
如充栋汗牛的杂记小说中,也从未提及其人其事。
戊子年秋,我结识了汉军步兵校尉董某。
董某告诉我,他曾听京城军营中的一位老兵讲:“那五个土堆,是京城的水位标志。
京城内的地势,宣武门最低,每遇大雨,街巷中的积水与雨水汇集在一处,流到宣武门一带。
每当夜间雨水过急时,守城吏卒便起床到五个土堆前观察水位,如果积水将要没过土堆顶部,他们就大呼其他吏卒开门,
将水放走;如果积水没过了土堆顶部,城门就会被水堵住,无法打开了。
如今,人们早已忘记了那五个土堆的作用,致使水流不能及时泄出,酿成水患。
至于城门楼上的五根竹竿,是与白塔旁的信炮配合使用。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
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
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睹其技。
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
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
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
酒酣,共立河岸。
友曰:“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
友招使还,应声又至。
足甫及岸,不虑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
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
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下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
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
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
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
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求睹其技睹:观看B.不虑岸已将圮虑:料想C.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踊:跃起D.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蹈:用脚踢解析:D项,蹈,“踏,践行”引申为“冒”。
答案:D10.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习:练习,学习B.素不习水习:习惯C.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跃:跳起D.友曰:“能越此乎?” 越:跨过解析:B项,“习”应解作“通晓,熟悉”。
答案:B【参考译文】乡里有个叫丁一士的人,强壮敏捷很有力气,兼会格斗、轻功的武艺。
两三丈的高度,可以轻松地跃上;两三丈宽的距离,也可以轻松越过。
我小时候,还见过他,曾请求看看他的本领。
他让我站在过道里,我面向前门,他先站到前门外面对着我;等我转过身子面向后门时,他已经站到后门外面对着我了。
像这样反复了七、八次,原来(在我转身的时候),他一跳就飞过屋顶了。
后来,他路过杜林镇,遇到一位朋友,请他到桥旁酒店中喝酒。
酒喝足了,他们站在河边眺望。
朋友对他说:“你能跳过这条河吗?”丁一士应声一耸身就跃过去了。
《阅微草堂笔记巨蛇吞羊》杨雨亭言原文及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巨蛇吞羊》杨雨亭言原文及翻译杨雨亭言:莱州深山,有童子牧羊,日恒亡一二,大为主人扑责。
杨雨亭说:在莱州深山中,有个童子牧羊,每天都要丢一两只羊,为此童子倍受主人的打骂。
留意侦之,乃二大蛇从山罅出,吸之吞食。
童子留意观察,却是两条大蛇从山缝里出来,把羊吸来吞吃了。
其巨如瓮,莫敢撄也。
蛇有瓮那么粗,不敢招惹它。
童子恨甚,乃谋于其父,设犁刀于山罅,果一蛇裂腹死。
童子恨极了,请父亲想了个办法,把犁刀放置在山缝处,果然有一条蛇被犁刀割破肚子而死。
惧其偶之报复,不敢复牧于是地。
童子害怕另一条蛇报复,不敢再在这儿放牧。
时往潜伺,寂无形迹,意其他徙矣。
但他时常偷着来观察,另一条蛇连一点动静也没有,便以为它迁到别处了。
半载以后,贪是地水草胜他处,仍驱羊往牧。
半年之后,童子贪图这儿的水草比别处的好,又赶着羊来放牧。
牧未三日,而童子为蛇吞矣。
不到三天,童子就被蛇吞了。
盖潜匿不出,以诱童子之来也。
蛇藏着不出来,就是为了引诱童子来。
童子之父有心计,阳不搜索,而阴祈营弁藏一炮于深草中,时密往伺察。
童子的父亲有心计,表面上装着不去搜寻大蛇,而暗中却请求军营的人,把一门火炮藏在深草中,时时去秘密侦察。
两月以外,见石上有蜿蜒痕,乃载燧夜伏其旁。
两个月之后,发现石头上有蛇爬行的痕迹,便带着燧石,在夜里埋伏在石头旁边。
蛇果下饮于涧,簌簌有声,遂一发而糜碎焉。
大蛇果然下到山涧里喝水,发出簌簌的响声,于是一炮把蛇轰得粉碎。
还家之后,忽发狂自挝曰:汝计杀我夫,我计杀汝子,适相当也。
我已深藏不出,汝又百计以杀我,则我为枉死矣,今必不舍汝。
回家之后,童子的父亲忽然发疯打自己的嘴巴说:你设计杀了我丈夫,我设计杀了你儿子,就互相扯平了。
我已深居不出来,你又百般设计杀我,我的死是太冤枉了,今天我决不放过你。
越数日而卒。
俚谚有之曰角力不解,必同仆地;角饮不解,必同沉醉。
斯言虽小,可以喻大矣。
过了几天他就死了,俗语说:摔跤不停,必然一起倒下;比酒不停,必然一起大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欧阳光明(2021.03.07)
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原文: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原文: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原文: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译文: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
原文:“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原文: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原文: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译文: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佩服(它)是正确的道理。
原文: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译文: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原文: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原文: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译文: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
原文: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
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原文: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原文: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原文: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