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料滞成品处理知识
呆滞料与滞成品管理规定,推动公司滞存材料及成品的处理
深圳市麦迪瑞科技有限公司呆滞料与滞成品治理规定一、目的有效推动公司滞存材料及成品的处理,以达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减少资金积压及物料治理困扰。
二、范围:公司所有呆滞、滞成品。
三、定义:1.呆料:凡品质(型号、规格、材质、效能等)不合标准,存储过久无使用机会,或有使用机会。
但很少。
存量多且有变质疑虑、或因陈腐劣化革新等,储存超过6个月近3个月内无异动的材料。
2.滞成品:因品质不合标准,储存不当变质或做好后遭客户取消、超量制造等,导致储存超6个月的成品。
四、呆料形成原因1、呆滞物料形成原因:①、销售猜测值高、造成储料过剩;客户订单取消而剩余的料。
②、工程变更所剩物料。
③、品质不合标准。
④、储存不善使材料变质腐化。
⑤、请购不当,用料预算大于实际领用。
⑥、试验材料、样品用料等。
⑦、产品更新换代所剩物料。
2、滞成品形成原因如下:①、计划生产,导致的在库产品超6个月;或是在6个月未销售完。
②、正常的库存产品在未到6个月就发生变质;或是因为品质、其他原因不能出库。
③、次一级产品,存放超过3个月的产品。
④、客户订单取消而留下的产品。
⑤、样品、客退品等。
五、执行方法(物料处理):1、物料控制部门设定呆滞处理小组,专门预防及跟踪处理呆滞料事件。
定每月15号召开呆滞物料处理会议。
2、仓库每月五号前依类别将超过3个月无异动且储存期限超6个月的物料填制报表。
3、呆滞处理部门接报表后,对呆滞物料进行分析列出A类呆滞物料、新增呆滞料。
并追查滞存原因(由物控、仓库办理品管工程协助)及拟定初步处理方式。
10号之前完成。
4、15号之前由物控主管召开呆滞物料处理会议。
5、处理物料规定(1)仓库库存1年以上且在1年内无任何进出异动的物料交采购联系退、或者降价处。
(2)仓库库存1年以上的半成品,交工程研究改件返工处理。
(3)仓库库存2年以上的材料无任何进出的物料且实在处理不了的调报废仓。
六、执行方法(成品处理):1、仓库每月五号前依类别将超过3个月无异动且储存期限超6个月的成品填制报表。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那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1. 引言在企业经营中,滞料与滞成品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滞料指的是存在库存中长时间未被使用或处理的原材料,而滞成品指的是已经制造完成但未能及时销售出去的成品。
滞料与滞成品的存在会对企业的生产运作、流动资金和库存管理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公司需要建立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以有效减少滞料与滞成品的数量,提升资源利用率和库存周转率。
2. 滞料管理制度2.1 滞料识别与分类首先,公司需要明确滞料的定义,并制定滞料的识别和分类方法。
通过对库存进行定期检查和盘点,识别出长时间未被使用的原材料,并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等因素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的处理和决策。
2.2 滞料清理与利用对于被识别为滞料的原材料,公司应该制定相应的清理和利用政策。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措施:•提倡内部调拨:鼓励各部门之间共享滞料,以减少浪费和拖延。
•降低价格促销:对于无法内部利用的滞料,可以考虑降价促销,以清理库存。
•合作外部销售:与其他企业合作,将滞料出售给对其有需求的企业。
2.3 滞料处理与报废在无法清理或利用滞料时,公司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和报废流程。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优先考虑回收再利用:对于可回收的滞料,公司应该考虑将其送往合格的回收单位进行再利用,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规范报废流程:制定滞料报废的标准和程序,确保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 滞成品管理制度3.1 滞成品定期检查与盘点公司应该建立定期检查和盘点机制,对滞成品进行识别、分类和统计。
这样可以及时了解滞成品的数量和种类,为后续的处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3.2 滞成品处理与降价促销对于滞成品,公司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政策。
其中,降价促销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通过降低滞成品的价格来促销,以减少滞留时间,并从中回收一部分资金。
3.3 滞成品调拨与外部销售除了降价促销,公司还可以考虑通过调拨和外部销售来处理滞成品。
具体措施包括:•调拨给其他部门:将滞成品调拨给其他需要的部门,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前言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往往会出现滞料或滞成品现象,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占用企业的存储空间,增加库存成本,还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滞料与滞成品,降低企业库存成本,规范企业经营活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以期为企业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一、管理范围本制度主要适用于公司生产、采购、库存等部门及相关人员。
二、滞料与滞成品定义1. 滞料所谓滞料,在本制度中是指存放在公司库房内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已经接近超过保质期或者质量不符合公司要求,无法用于生产或供应客户所需的物料。
2. 滞成品所谓滞成品,在本制度中是指存放在公司库房内的,已经生产完成的成品,已超过出售的保质期或者客户要求的质量标准无法满足需求的产品。
三、管理内容1. 库存管控企业应设立库存预警指标,对准备进入滞料或滞成品状态的物料、产品及时报警,通知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并上报给企业管理层审批。
2. 处理要求在物料或产品出现滞料或滞成品现象时,需要立即通知库房管理员,将滞料或滞成品移入指定场地进行专门管理。
在移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要求完成移动记录和交接记录,确保物料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等信息不变。
3. 处置方式对于滞料和滞成品,应尽快采用处理措施,归纳以下三种处理方式:(1)销售处理对于可以销售的滞料和滞成品,应立即与营销部门联系,通过特殊处理方式尽快完成销售,降低滞料和滞成品库存量。
(2)回收处理对于无法销售的滞料和滞成品,应立即通知采购部门,根据品质和成本,尽快完成回收处理,以降低库存成本。
(3)报废处理对于已经失去使用价值或无法满足公司生产、客户和营销需求的滞料和滞成品,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化解企业资产负担。
四、管理要求1. 盘点制度每年对公司库存进行一次全面盘点,以了解公司库存的真实情况。
2. 统计报告每个月对公司滞料和滞成品进行一次统计汇总,上报公司领导层及时处理。
3. 处理结果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其他经验教训,规避以后滞料和滞成品产生的风险。
企业管理制度——滞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滞与滞成品管理制度在企业的运转中,管理制度就像是一部精细运作的大机器中的各个零部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今天咱们要唠一唠的,是企业管理制度中关于滞与滞成品的那些事儿。
先来说说啥是滞成品。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堆零食,结果有的放着过期了你都没吃,这些过期的零食就像是滞成品。
在企业里,滞成品就是那些因为各种原因,长时间积压在仓库里,卖不出去或者用不上的产品。
我之前在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公司工作过,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
有一批新研发的智能手环,设计挺新颖,功能也不错,可就是市场反应平平。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可能是宣传没到位,于是加大了广告投入,可销量还是不见起色。
后来仔细一研究,才发现这手环的操作界面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太复杂了,不够简洁明了。
结果这批手环就这么一直堆在仓库里,成了滞成品。
那为啥会出现滞成品呢?原因可多了去了。
有时候是市场预测不准确,生产的东西压根儿就不符合市场需求;有时候是生产环节出了岔子,质量不过关,客户不买账;还有的时候是竞争对手太强,咱们的产品没优势。
再说这滞成品有啥危害。
这就好比家里堆了一堆没用的东西,占地方不说,还影响心情。
对于企业也是一样,滞成品积压在仓库,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和空间。
资金被占用了,企业就没法灵活地去投资新的项目、研发新的产品;空间被占用了,仓库管理成本增加,找其他货物也变得费劲。
那怎么管理这些滞成品呢?首先得有个清晰的界定标准,啥样的算滞成品,不能模棱两可。
然后要定期盘点,就像咱们定期收拾家里的衣柜一样,清楚知道都有啥。
对于那些还有可能卖出去或者利用起来的滞成品,得想办法促销、改进或者重新组合利用。
比如说,把一些滞成品作为赠品,搭配畅销产品一起销售。
另外,还得从源头抓起,加强市场调研和销售预测,尽量别生产那些没人要的东西。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质量,不能让次品流入仓库。
总之,滞与滞成品管理制度可不是个小事情,关乎着企业的资金流转、仓库管理和市场竞争力。
滞料与滞成品处理制度
滞料与滞成品处理制度一、滞料与滞成品的定义滞料,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无法及时使用或处理而暂时闲置的原材料,以及已经被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的零部件、组件等。
滞成品,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销售或下线,而积压在仓库中的成品。
二、滞料与滞成品处理的必要性1.减少资金占用。
滞料和滞成品除了占据大量的仓储场地,还占据了企业的资金,造成资金的流动性不足,影响企业运转。
2.减少浪费和损失。
滞料和滞成品长时间停留在仓库中,容易过期、变质、损坏等,造成废品和损失,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3.优化生产流程。
及时处理滞料和滞成品,可以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减少生产周期,降低生产风险。
三、滞料与滞成品的处理方法1.回收再利用。
对于还能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减少浪费和损失,节约成本。
2.加工改造。
对于滞料可以通过设计新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制成新的零部件、组件等,以缩短生产周期。
3.赠送或转让。
对于可赠送和转让的滞料和滞成品,可以通过相关的渠道进行赠送和转让,减少过期和损失。
4.拍卖或回收。
对于无法利用的滞料和滞成品,可以通过拍卖或回收的方式,进行有偿处理,既减少了占用的仓储场地,又能够回收一些费用。
四、滞料与滞成品处理的流程1.分类鉴定。
将库存中的滞料和滞成品按照类别、数量、质量、过期时间等进行分类鉴定,确定其实际价值和处理方式。
2.寻找处理机会。
对于可以回收再利用或改造加工的滞料和滞成品,寻找相关的处理机会,并评估其经济效果和可行性。
3.拍卖或回收。
对于无法利用的滞料和滞成品,可以通过拍卖或回收的方式进行有偿处理,确保企业不会因此产生过多损失。
4.监管和追踪。
对于处理后的滞料和滞成品,应该定期进行监管和追踪,以确保其不会再次滞留,增加企业的经济成本。
五、滞料与滞成品处理的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
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处理方式和周期,避免滞留时间过长。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1. 滞料管理制度1.1 定义滞料是指原料或半成品在企业内部仓库中积压停留时间过长,不能及时使用的物质。
滞料管理制度是为了防止滞料积压过多而制定的一套完整管理系统。
1.2 原因滞料的产生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如计划安排不当、工序调整、工艺改进、存货寄售等因素。
滞料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原材料的安全性、品质和成本。
1.3 管理措施1.对于已经有了滞料的情况,需要尽快开展滞料清理工作。
不同种类的滞料应该分别做出处理,包括清查、回收、变卖等。
2.对于新增滞料,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计划管理,避免原料采购过多,导致放置时间过长。
•在库存管理系统中添加滞料管理模块,及时跟踪和监控滞料数量,加强对滞料的管理和控制。
•加大销售力度,通过降低价格、开展营销、寻找新客户等方式加快滞料出库,减轻积压。
3.对于企业内部滞料的处理,应根据滞料种类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决策。
重要的滞料必须要出售或回收,而不重要的滞料可以通过处理或销毁的方式进行处理。
2. 滞成品管理制度2.1 定义滞成品是指已经生产出来的半成品或成品,但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出售或使用而堆积在企业内部仓库中的产品。
2.2 原因滞成品的产生也是有很多原因的,如不合理的销售计划、生产缺陷、质量问题、市场变化、技术升级等。
2.3 管理措施1.对于已经存在的滞成品,需要尽快开展滞成品清理工作。
根据滞成品的数量和品质,采取相应的方法处理,比如:•出售:寻找新市场和客户,降低价格、赠送赠品等方式进行促销,加快滞成品的销售速度。
•款项调整:针对信誉好、业务量大的客户,可以通过调整款项方式,提高他们的购买意愿。
•处理:对于低品质、不完整、已经过期的滞成品,可以对其进行处理,如打折销售、改为礼品等方式进行处理。
2.对于企业内部滞成品的处理,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优化销售计划,制定更为实际的销售目标,减少滞成品产生的概率。
•严格控制生产质量,要求每个流程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的质量要求。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是指企业针对仓库中滞留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滞料)以及已经生产完成但未能及时销售出去的成品(滞成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流程,以减少滞料滞成品的损失和浪费,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滞料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滞料的识别和分类:清点仓库中的滞料,根据产品类型、质量状态等进行分类和标识,以便于管理和处理。
2. 滞料的清理和处置:制定清理滞料的时间表和流程,定期清理损坏或过期的原材料,及时退换问题件,并进行记录和报废处理。
3. 滞料的库存控制:建立滞料的库存上限,及时调整订单数量,减少滞料积压。
4. 滞料的再利用:评估滞料中仍可利用的部分,尝试研发新产品或降低成本,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
5. 滞料的报废和清账:及时报废破损或过期滞料,并及时清账,避免滞留资金和资源浪费。
滞成品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滞成品的分析和原因找寻:对滞留的成品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滞留的原因,如市场需求减少、质量问题等。
2. 滞成品的清理和处置:建立滞成品清理的工作组或流程,定期检查清理仓储中的滞成品,分类处理,如打折促销、降低价格、回收销售等。
3. 滞成品的销毁和处置:及时销毁已经过期或损坏的滞成品,采取环保措施,防止二次污染。
4. 滞成品的库存控制:建立滞成品库存上限,定期检查滞成品的库位,及时调整和处理。
5. 滞成品的销售数据分析:对滞成品销售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找出销售渠道和策略中的问题和改进点,提高销售效率。
通过建立和执行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企业可以有效降低滞料滞成品的损失和浪费,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也有助于优化仓库管理和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和销售能力。
滞料发生及处理汇总
滞料发生及处理汇总在企业的生产和运营过程中,滞料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滞料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库存空间,还积压了资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滞料的发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滞料的定义及影响滞料,通常是指那些在企业库存中长时间未被使用、销售或流转的物料。
这些物料可能由于多种原因而滞留,如市场需求变化、产品设计变更、采购计划失误、生产工艺改进等。
滞料的存在给企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滞料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导致资金周转不畅。
这些资金原本可以用于更有价值的生产和投资活动,却被积压在库存中无法发挥作用。
其次,滞料占用了仓库空间,增加了仓储管理成本。
为了存放这些滞料,企业需要支付额外的仓储费用,并且可能需要扩大仓库规模。
此外,滞料还存在价值贬损的风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料可能会因为技术更新、市场淘汰或自然损耗而降低其价值,甚至变成废品。
二、滞料发生的原因1、市场预测不准确企业在进行生产和采购决策时,如果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出现偏差,就可能导致生产过剩或采购过多的物料。
当市场需求低于预期时,这些物料就会成为滞料。
2、产品设计变更在产品研发和改进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设计变更。
如果新的设计不再使用原有的某些物料,那么这些物料就会成为滞料。
3、采购计划不合理采购部门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生产需求、库存状况和市场变化等因素,可能会采购过多或错误的物料,从而导致滞料的产生。
4、生产工艺改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工艺的优化,一些原本需要的物料可能不再被使用,或者使用量大幅减少,从而形成滞料。
5、客户订单变更客户在下单后可能会更改订单要求,如产品规格、数量、交货时间等。
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调整生产和采购计划,就可能导致部分物料成为滞料。
6、供应商问题供应商可能会因为质量问题、交货延迟或其他原因,导致提供的物料不符合企业的要求,无法及时投入使用,从而成为滞料。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3篇)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为了规范企业的物料和成品管理,提高物料和成品利用率,减少滞料和滞成品的积压,制定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企业对滞料和滞成品的管理要求,确保滞料和滞成品能够及时得到妥善处理,减少企业的库存成本和浪费。
二、定义1. 滞料:滞料是指因生产、采购计划错误、产品变更、质量问题等原因而无法及时使用的物料。
2. 滞成品:滞成品是指因市场需求变化、销售计划调整、质量问题等原因而无法及时销售出去的产品。
三、滞料与滞成品管理流程1. 发现滞料与滞成品:一旦发现企业内出现了滞料或滞成品,需要立即上报给相关部门或责任人,并填写相关处理申请。
2. 申请处理:责任人收到滞料或滞成品上报后,应及时进行审核,并填写处理申请,包括滞料或滞成品的种类、数量、原因、处理方式等。
3. 处理方案评审:处理申请上报后,相关部门应进行评审,对处理方案进行审核和确认,包括确认处理方式、责任人、时间节点等。
4. 实施处理:根据审核确认的处理方案,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处理工作,确保滞料和滞成品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5. 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对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处理工作按照方案进行,达到预期效果。
6. 记录档案:对滞料和滞成品的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归档,包括处理申请、处理方案、处理结果等,以备将来查阅和参考。
四、滞料与滞成品处理方式1. 再加工利用:对于一些滞料和滞成品,可以通过再加工处理,转化为其他可使用的物料或产品。
2. 赠送或捐赠:对于一些不能再利用的滞料和滞成品,可以考虑赠送给合作伙伴、捐赠给公益机构或学校等。
3. 延期使用:对于一些原因较为临时的滞料和滞成品,可以考虑延期使用,等待相关情况改变后再进行处理。
4. 废弃处理:对于无法再利用的滞料和滞成品,可以考虑进行废弃处理,包括合理的排放处理或者安全的堆存处理。
5. 其他处理方式: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采取其他合理的处理方式,包括回收利用、销售处理等。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滞料和滞成品管理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滞料和滞成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积压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对企业的运营和资金流动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为了合理管理滞料和滞成品,许多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本文将探讨滞料和滞成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建立的原则和具体的管理方法。
滞料和滞成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能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资金利用率。
当企业的原材料和产成品积压过多时,会造成企业资金的闲置和浪费。
此外,滞料和滞成品可能会占用仓库的空间,增加企业的租赁成本。
因此,建立滞料和滞成品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处理滞料和滞成品,降低资金和资源的浪费,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建立滞料和滞成品管理制度的原则是基于减少滞料和滞成品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和优化运营流程。
首先,需要设定合理的滞料和滞成品库存警戒线,超过警戒线的滞料和滞成品需要立即处理或转售。
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衡量滞料和滞成品库存的指标和考核机制,以便监督和评估滞料和滞成品管理工作的效果。
另外,需要完善供应链管理和生产计划,确保原材料和产成品的供需平衡,减少滞料和滞成品的产生。
最后,需要加强和供应商的沟通和合作,共同解决滞料和滞成品问题,共同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可靠性。
具体的滞料和滞成品管理方法包括库存管理、销售促销和装配管理等。
首先,库存管理是指根据滞料和滞成品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库存策略和管理规定,确保库存的合理配比和及时更新。
其次,销售促销是指通过降价、赠品等方式,加速滞料和滞成品的销售,减少库存积压。
此外,装配管理是指对滞料和滞成品进行组装和加工,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提高资金的回流和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滞料和滞成品管理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建立滞料和滞成品管理制度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资金利用率,减少滞料和滞成品对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建立滞料和滞成品管理制度时,需要遵循减少滞料和滞成品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和优化运营流程的原则,并采取合理的滞料和滞成品管理方法,如库存管理、销售促销和装配管理等。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一、引言在实际生产运营中,由于各种原因,公司往往会面临滞料与滞成品的问题。
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滞料与滞成品,本文将重点介绍公司制定的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以帮助公司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提高生产运营效率。
二、定义滞料与滞成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但暂时无法用于生产的原材料或已完成但无法及时销售的成品。
滞料与滞成品的存在可能是由于市场需求变化、生产计划调整、质量问题等原因所造成。
三、滞料与滞成品管理流程1. 滞料与滞成品识别公司应建立健全的滞料与滞成品识别机制,通过定期审核库存情况,明确识别滞料与滞成品。
同时,适时进行市场调研,以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滞料与滞成品。
2. 评估与分类针对识别出的滞料与滞成品,公司应进行评估并进行分类。
根据滞料与滞成品的特性、数量、存放周期等指标,将其分为不同等级,以便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3. 清理与处理对于低等级的滞料与滞成品,公司应优先进行清理与处理。
清理包括:合理回收利用、二次加工、内部调剂、捐赠或销毁等。
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处理方式,避免浪费资源。
4. 跟踪与报告公司应建立滞料与滞成品管理的跟踪与报告机制。
通过定期监测与评估清理与处理效果,及时调整管理策略,确保整体管理效果的持续改善。
此外,公司还应定期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报告滞料与滞成品的处理情况,以增强透明度和责任意识。
四、责任与监督1. 责任划分公司应明确滞料与滞成品管理的责任划分。
制定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激励相关人员积极参与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工作。
2. 监督与检查公司应建立监督与检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滞料与滞成品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不符合管理制度要求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纠正和处理。
五、培训与宣传为了使员工充分了解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公司应开展相关的培训与宣传活动。
通过面对面培训、内部通知、宣传栏等方式,向全体员工普及管理制度的内容、意义和操作流程,提升员工的意识和参与度。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是指一组规章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滞料(半成品)和滞成品的处置方法,从而减少物料滞留的损失,优化制造资源的利用效率。
以下是一个的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滞料(半成品)和滞成品的处理管理;第三条滞料和滞成品是指装配车间、库房、维修站等生产环节中积累起来待处理的物料和半成品,通常处于闲置状态,长期停留会造成资金浪费和资源浪费。
第四条滞料和滞成品应当得到合理处置,尽可能利用其现有价值。
第二章滞料处理管理第五条应当通过装配车间、库房、维修站等途径及时了解滞料的情况,建立健全滞料登记和管理制度,及时发现新的滞料情况并加以处置。
第六条按照滞料的类型、种类、数量等进行分类登记记录,并依据其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
第七条对于自行生产、自用的滞料,应优先考虑再次利用,或者生产其他产品所需的材料。
第八条对于其它滞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一)转售给其他企业或单位进行二次利用;(二)到回收站进行回收处理;(三)交给相关行业组织或爱心组织进行利用或捐赠。
第九条应当定期进行滞料的清查清理,有价值的滞料应有计划地进行处置或闲置备用,失去价值的滞料应及时进行清理处理,优先考虑回收再利用。
第三章滞成品处理管理第十条应通过各个生产环节及时了解滞成品的情况,建立健全滞成品登记和管理制度,及时发现新的滞成品情况并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按照滞成品的类型、种类、数量等进行分类登记记录,依据其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
第十二条对于可以再加工的滞成品,应当予以加工后再用,在商业化程度适当的情况下可将滞成品售出。
第十三条对于不能直接使用的滞成品,应当采取以下方式处理:(一)闲置备用;(二)卖给其他企业或单位进行利用;(三)通过回收站进行再利用;(四)进行捐赠或其他利用。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滞料与滞成品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难以销售或者无法及时使用的原材料和成品,给企业造成了资源浪费和资金占用的问题。
为了规范滞料与滞成品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制定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二、管理目标1.减少滞料与滞成品的数量和规模,提高资金周转率。
2.优化库存管理,确保原材料和成品的更新鲜度和质量。
3.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4.完善内控管理,防止滞料与滞成品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三、管理流程1.滞料与滞成品的鉴定与分类1.1 滞料与滞成品的定义滞料指的是已到库存超过规定时间,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或不能及时销售的原材料。
滞成品指的是已生产完毕但无法及时销售或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成品。
1.2 鉴定与分类标准根据滞料与滞成品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鉴定与分类标准。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库龄、数量、质量、销售前景等。
1.3 鉴定与分类程序(1)对库存中的原材料和成品进行检查和鉴定。
(2)根据鉴定结果,将滞料与滞成品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可返工利用、可降级利用、可损毁处理等。
(3)记录详细的鉴定和分类信息,包括时间、数量、质量等,并进行归档保存。
2.滞料与滞成品的处置与利用2.1 返工利用对于可以通过返工修复的滞料与滞成品,应该及时安排返工工作,确保其能够重新投入生产流程。
返工过程中应注意质量控制,确保修复后的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2 降级利用对于不能满足原来要求但可以改变用途的滞料与滞成品,可以适当降低其品质标准,寻找其他合适的用途。
在降级利用过程中要注意产品的质量控制,确保新的用途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2.3 报废处理对于质量无法保证或者已无法重新利用的滞料与滞成品,应该及时对其进行报废处理,防止继续占用资源和危及质量安全。
报废处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
2.4 转嫁处理对于无法在企业内部解决的滞料与滞成品,可以考虑与其他企业进行转嫁处理,通过其他企业的需要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2023年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2023年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____年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1. 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滞料和滞成品管理对企业的经营和生产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和高效的滞料和滞成品管理能够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____年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2. 定义2.1 滞料: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料,包括废料、副产品和废品。
2.2 滞成品: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或者库存积压的产品。
3. 目标与原则3.1 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避免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3.2 原则:3.2.1 责任明确: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滞料与滞成品管理责任。
3.2.2 科学管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包括流程优化、数据分析等。
3.2.3 预防优先:通过加强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工艺改进等手段,预防滞料和滞成品的产生。
3.2.4 综合利用:对滞料和滞成品进行合理利用,尽量减少浪费。
3.2.5 环境友好:在处理滞料和滞成品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4. 管理流程4.1 滞料和滞成品的收集:各生产车间负责将滞料和滞成品分类收集,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数量、质量等。
4.2 滞料和滞成品的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滞料和滞成品进行分析,找出产生滞料和滞成品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4.3 滞料和滞成品的处理:根据分析结果,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包括回收、再利用、销毁等。
4.4 滞料和滞成品的记录和报告:对滞料和滞成品的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报告,包括处理数量、处理方式等。
5. 责任分工5.1 生产部门负责滞料和滞成品的分类、收集和记录工作,并对滞料和滞成品的产生负有责任。
5.2 质量部门负责对滞料和滞成品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5.3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滞料和滞成品的处理方式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5.4 财务部门负责对滞料和滞成品的处理成本进行核算,并进行相关财务报告。
滞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滞与滞成品管理制度1. 背景和目的滞与滞成品是指在生产和仓储过程中产生的待处理产品或物料,通常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立即进行下一步处理的产品。
滞与滞成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这些滞留物料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避免对生产和仓储过程的不良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滞与滞成品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操作流程。
2. 定义和分类2.1 定义:滞与滞成品是指在生产或仓储过程中滞留的产品或物料,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立即进行下一步处理的情况。
这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异常导致产出品质不符合要求,原材料供应中断导致生产停滞,临时库存调整导致滞留等情况。
2.2 分类:根据滞与滞成品的特性和处理需求,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 滞留成品:已完成生产过程的待销售产品,包括未完成的订单产品和质量异常产品等。
- 滞留半成品:已完成部分生产过程但无法继续生产的半成品,包括待补齐工序的半成品和受损半成品等。
- 滞留原材料:未进入生产过程但无法正常使用的原材料,包括供应中断原材料和过期原材料等。
3. 滞与滞成品管理流程3.1 滞与滞成品登记在滞留或滞留的产品或物料发生时,相关责任人应立即进行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滞留原因等。
3.2 滞与滞成品分类根据滞与滞成品的特性和处理需求,对滞与滞成品进行分类,并记录于滞与滞成品分类表中。
分类可以根据产品类型、滞留原因、处理优先级等指标进行。
3.3 滞与滞成品存储根据滞与滞成品的特性和存储要求,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和条件。
对于质量异常滞留产品,应根据要求进行不合格品堆存和隔离管理。
对于待销售滞留产品,应优先存放于销售库存区域。
3.4 滞与滞成品处理根据滞与滞成品的分类和处理优先级,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质量异常产品的返工或报废,待销售产品的优惠促销或调整销售计划,滞留半成品的补齐工序或返工等。
3.5 滞与滞成品跟踪与评估建立滞与滞成品跟踪机制,对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跟踪。
定期评估滞与滞成品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化和改进。
滞料发生及处理汇总
滞料发生及处理汇总在企业的生产和运营过程中,滞料问题是一个经常会遇到的挑战。
滞料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库存空间和资金,还可能导致成本增加、生产效率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滞料问题,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有必要对滞料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一、滞料的定义及分类滞料,简单来说,就是指那些在企业库存中长时间未被使用、周转率极低或者已经失去使用价值的物料。
根据其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滞料分为以下几类:1、过期失效的物料这类物料由于保质期已过或者存放时间过长,导致其性能下降、质量受损,无法再用于正常的生产过程。
2、设计变更导致的多余物料在产品设计更新换代的过程中,原有的一些物料可能不再适用,从而成为滞料。
3、市场需求变化导致的滞销物料由于市场需求的突然减少或者产品的淘汰,相关的物料也会积压在库存中。
4、采购失误造成的积压物料采购部门在采购过程中,可能由于对市场预测不准确、采购数量过多等原因,导致部分物料无法及时消耗。
二、滞料发生的原因1、生产计划不准确生产计划的制定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销售预测以及库存状况,就容易导致生产过多或者过少,从而产生滞料。
2、采购管理不善采购部门在采购物料时,没有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导致采购的物料不符合实际需求,或者采购数量过多。
3、产品设计变更频繁产品设计的频繁变更会使得原有的物料无法再使用,从而形成滞料。
4、市场预测失误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不准确,导致生产的产品滞销,相关物料也随之积压。
5、库存管理不善库存管理混乱,没有建立有效的库存监控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滞料。
三、滞料的影响1、占用资金滞料积压在库存中,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影响了资金的周转和使用效率。
2、增加库存成本滞料需要占用仓库空间,增加了仓储成本,同时还可能需要额外的保管和维护费用。
3、降低生产效率由于滞料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生产过程中寻找合适物料的时间增加,从而降低生产效率。
滞料与滞成品处理制度
滞料与滞成品处理制度1. 引言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滞料与滞成品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滞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积压的原材料,而滞成品是指已经生产完成但没有销售出去的产品。
恰当处理滞料与滞成品对企业的效益和资金流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建立健全的滞料与滞成品处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主要阐述滞料与滞成品处理制度的内容,包括相关定义、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等方面,以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的滞料与滞成品处理机制。
2. 滞料与滞成品定义2.1 滞料定义滞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积压的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生产计划调整导致的原材料闲置•原材料质量问题无法使用•原材料供应商延迟交货导致的积压2.2 滞成品定义滞成品是指已经生产完成但没有销售出去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销售计划变动导致的库存积压•产品质量问题无法出售•销售渠道变动导致的滞留3. 滞料处理流程为了高效处理滞料,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滞料处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3.1 滞料识别和分类企业应对滞料进行识别和分类,明确滞料的种类和性质,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常见的分类包括:•闲置原材料•不合格原材料•延迟交货的原材料3.2 滞料处置决策根据滞料的分类和性质,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处置决策。
常见的处置方式包括:•重新安排生产计划使用滞料•与供应商协商退换货•寻找其他企业回收利用3.3 处置执行和跟踪一旦确定了滞料的处置决策,企业应及时执行,并进行跟踪处理进度。
以确保处置决策的有效实施和滞料问题的彻底解决。
3.4 记录和总结企业应将滞料处理的过程进行有效记录,包括滞料的识别、分类、处置决策和执行等环节。
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估,以发现问题并改进处理流程。
4. 滞成品处理流程滞成品处理与滞料处理类似,同样需要建立相应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4.1 滞成品识别和分类企业应对滞成品进行识别和分类,明确滞成品的种类和性质,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常见的分类包括:•库存积压的产品•不合格产品•销售渠道变动导致滞留的产品4.2 滞成品处置决策根据滞成品的分类和性质,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处置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那些还有使用价值的物料,可考虑和供应商换货。
拆用
有些滞料在报废前,可和相关部门进行商议,对于其中还能够使用的部分,如部位或零件等,在拆卸后使用,提高滞料的价值。
报废
对于无法采取以上的措施处理的滞料,应提高请准予报复,并按相关的手续进行报废处理。
案例
制订滞料和废料管理办法示例
管理办法
细则
1.总则
①目的
②对滞料、滞成品、废料的定义
③处理周期
④工作小组的组成
2.工作小组分配
①物料理管理部门:统计报表
②滞料处理人员:工作程序
③其他工作人员:技术、检验、财务、经营等各部门人员
3.滞料、废料处理作业程序
①每月初填写“6个月无异动物料明细表”
②工作小组进行分析
③提交处理方案
④按照批准后的方案进行处理
⑤提交处理报刊告
滞料滞的损失来看,我们不能不对这类问题引起足够重视。根据不同的原因,确定不同的处理办法。通常的处理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看能否转用这些滞料,例如把他们用到别的设备上;2、出售那些没有超过使用年限、还具有使用价值的滞料;3、滞料的其中一部分还具有价值,则可以拆开产品,只使用其中有利价值的一部分;4、报废。
第一、滞料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积压的资金,一家企业如果积压的资金过多,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同时,滞料占用了仓库的空间,使仓库的有效空间减少,也给新物料的存储和周转都带来了困难。
由此可见,处理滞料的意义比较大,它使企业的资金周转更加迅速而灵活,增加了仓库储位的有效空间;同时它也避免了滞料继续折旧或者腐烂,减少了损失;滞料的处理体系,也是物料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良好的滞料处理,完善了物料管理体系的运作。
4.滞成品处理职责分配
①定期填写“滞成品明细表”
②工作小组进行分析
感谢您的阅读!
第三、滞料处理的办法
滞料的处理办法主要有转用、出售、交换、拆用、报废等,如表所示:
滞料的处理办法
方法说明
转用
对于相近规格的物料在请购时,由物料管理部门根据程序把滞料交给采购部门,对于不同的采购的物料,可和相应的部门商议代用。
出售
无法转用的滞料,应按其类别、用途、品质状况、账面价值等资料列出清单,报请批准准予出售。
第二、滞料与滞成品的处理原则
对于滞料的处理,总的原则就是清理出去。在清理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贯彻5S的思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5S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品质,将各种良好的工作习惯转化为员工的固有素养,培养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
我们要及时发现、及早处理滞料。通过每天对仓储记录进行检查,及时处理新发现的滞料,防止这些物料成为企业的累赘。另外,我们要采用合理的对策来处理,对于不同的情形,要有不同的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