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小学教育(045115)(本方案适用于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较高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小学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熟练掌握所从事学科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三)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小学教育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提升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要求,掌握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五、教学方式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
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培养方案 .doc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能从事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管理人员,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
基本规格要求如下:(一)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能正确理解并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热爱教育管理事业,勇于改革和开拓,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二)掌握比较宽厚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基础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基本技术和方法,熟悉教育管理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学会使用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教育管理方向的外文资料。
(四)有较强的实际教育管理工作能力,包括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及应变的能力,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和领导能力。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一)招生对象招收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且有3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入学考试1.入学考试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方式进行。
2.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基础教育部分)。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一)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二)教育硕士的培养由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的撰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教育硕士必须修完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同时撰写学位论文和完成答辩。
(三)教育硕士的培养采用“双导师”制(其中基础教育一线的导师1人),同时成立该方向导师组,利用导师组的集体智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在大学里完成,实践教学在实践导师所在中小学里完成。
“教育管理研究专题”由学生提出具体选题并与导师研究确定。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一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38学分。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教育管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教育管理)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高水平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管理人员。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一)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能正确理解并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勇于改革和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联系群众,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
(二)掌握比较宽厚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基础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基本技能和方法。
(三)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判断、决策、应变、指挥的能力,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和动员、团结群众的能力。
(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五)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一)招生对象具有学士学位或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中学一级教师职务,并有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经历或中、小学教育管理实践经验,管理素质良好的在职教育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
报考者必须经过所在学校推荐。
(二)入学考试1.入学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或有关单位单独考试的方式进行。
2.考试科目: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
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年限为二至四年。
脱产攻读学位者学习期限一般为二年(其中一年半在校学习,修满课程学分;最后半年回原单位实习,并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
在职攻读学位者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含撰写学位论文),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四、研究方向中、小学学校管理。
五、课程设置按一年半时间安排课程学习。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分为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前两类为必修课程。
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一)学位课程(18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外语 3教育学原理 3教育心理学 3教育技术学(含计算机应用) 3教育研究方法 3(二)专业必修课程(12学分)教育管理学 3比较教育行政 3教育政策与法规 3教育评价与测量 3(三)选修课程(至少4学分)学校管理心理学 2学校经营学 2教育改革前沿系列讲座 3学校发展规划 1心理健康教育 1校长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专业外语 1六、教学方式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安排教育管理实践活动。
045101教育管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全日制)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451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专业领域代码: 045101专业领域名称:教育管理学制:二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专业领域介绍:教育管理专业领域所依托的教育学学科1995年获得教育学原理硕士授权点,2005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现拥有教授15人、副教授24人,讲师11人,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11人。
研究团队结构合理,实力雄厚,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
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34项;出版著作20余部、教材5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多篇发表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权威刊物上;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4项。
经过长期的累积,本专业点在教育管理、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经济与政策等方向形成了较稳定的研究特色,在境内外有较为广泛的学术联系,与一些中小学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合作关系,并多次受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人民政府等行政部门的委托,就教育管理、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等问题展开专项研究,在教育管理方面凝聚了较强的研究力量。
三、培养目标以能力本位、师德为先、质量为上为培养理念,培养具有教师气质与人格、具有较强沟通能力、较高职业道德水准、较强专业能力和全面专业素养的优秀中小学教育管理人员。
具体培养规格如下:1. 有高尚的师德修养;2. 有广博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合理的素质结构和较高的教育管理专业水平;3. 有较强的教育管理实践能力,包括判断、决策、应变能力,组织、协调、指挥能力等;4.有初步的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5.身心健康。
四、培养方式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学习年限为2年。
2.第1学年以校内课程学习为主。
第2学年开展校外实践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其中,校外实践学习不少于半年,第三学期12周内进行中期考核和论文开题,期末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第四学期五月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六月完成学位授予工作。
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河南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培养方案(045101)一、学科简介教育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科,教育硕士专业的教育管理方向主要培养具有广泛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基础知识,牢固的教育管理专业知识,理解和掌握国家的教育法规、方针政策,能在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咨询和辅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性人才。
目前,教育科学学院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均为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一级学科(含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和心理学(含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两个一级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方向、现代教育技术方向)、应用心理硕士2 个专业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心理学为省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为校级特色专业;教育学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管理心理学、德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等8 门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全院有教职工90 余名,专任教师70余名,其中教授20 余人,副教授30 余人。
专任教师中有博士50 余人。
二、研究方向1.教育行政管理2.学校行政管理3.学校班级管理三、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管理人员和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管理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管理工作。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政治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与专业领域招收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其本科专业应为人文社科类师范专业或非师范专业。
三、学制与学习方式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2年。
其中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年主要进行实践教学,包括到基础教育工作岗位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与论文写作。
四、培养方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实行双导师制。
从基础教育领域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负责做好教学实践的指导与实施。
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倡导教学改革,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能力的提高。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4学分)1外语(4学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3.教育原理(2学分)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5.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6.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1中学政治课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7.中学政治课教学设计与实施(2学分)8.中学政治课教学原理与研究方法(2学分)9.中学政治课程改革与前沿问题研究(2学分)10德育原理及前沿问题研究(2学分)(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1.中学思政微格教学实践与评议(2学分)2.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2学分)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2学分)(四)实践教学(8学分)1.校内实训(2学分):包括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等。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具有较深的现代教育理论或教育管理的基础理论;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学教育管理时间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教育教学一2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基本学制为2.5-3年。
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三、培养方式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长春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公共课(18学分)1.学位课(12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基础外国语课90学时3学分教育学原理60学时3学分教育心理学60学时3学分2.非学位课(6学分)现代教育技术60学时3学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0学时3学分(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1.专业基础课(12学分)教育管理学60学时 3 学分教育统计与测量60学时 3 学分基础教育改革研究60学时 3 学分管理心理学60学时 3 学分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教育法学40学时 2 学分教育评价40学时 2 学分教育经济学40学时 2 学分德育理论与实践40学时 2 学分青少年心理学40学时 2 学分(三)必修环节(2学分)1.开题报告20学时 1 学分2.文献阅读20学时 1 学分五、考核要求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
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1.论文选题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开题报告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实行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各学院根据专业实际具体确定开题报告时间,但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教育管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教育管理)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高水平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管理人员。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一)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能正确理解并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勇于改革和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联系群众,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
(二)掌握比较宽厚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基础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基本技能和方法。
(三)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判断、决策、应变、指挥的能力,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和动员、团结群众的能力。
(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五)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一)招生对象具有学士学位或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中学一级教师职务,并有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经历或中、小学教育管理实践经验,管理素质良好的在职教育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 45 岁。
报考者必须经过所在学校推荐。
(二)入学考试1.入学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或有关单位单独考试的方式进行。
2.考试科目: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
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年限为二至四年。
脱产攻读学位者学习期限一般为二年(其中一年半在校学习,修满课程学分;最后半年回原单位实习,并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
在职攻读学位者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含撰写学位论文),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四、研究方向中、小学学校管理。
五、课程设置按一年半时间安排课程学习。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分为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前两类为必修课程。
总学分不少于34 学分。
(一)学位课程( 18 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外语 3教育学原理 3教育心理学 3教育技术学(含计算机应用) 3教育研究方法 3(二)专业必修课程(12 学分)教育管理学 3比较教育行政 3教育政策与法规 3教育评价与测量 3(三)选修课程(至少 4学分)学校管理心理学2学校经营学 2教育改革前沿系列讲座 3学校发展规划 1心理健康教育 1校长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专业外语 1六、教学方式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安排教育管理实践活动。
【免费下载】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内容简介:
学时
18
18
18
课程名称:阅读教学论
开课学期:1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写作教学论
开课学期:1
分析中学作文教学现状,针对中学作文教学实际,以最新的写作理论为指导,
研究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环节,探讨中学作文教学的科学步骤,寻找中学作文教
学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严格遵循写作的基本规律,结合经典作家作品和典型
五、教学方式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 模拟教学等方式。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 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 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 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 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 1.5 万字。
主要教材:
自编教材、音像资料
参考书目:
曾祥芹等:“阅读学丛书”,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2 年版。 曾祥芹:《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 1999 年版。 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教学方式:讲授、研讨和调查
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54/3
开课院(系):文学院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 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 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和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补修 3 门教师教育课程,但不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学科教学·(思政方向)】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专任教师与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思政专业基础,了解思政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学科教育或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其中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学年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与论文写作,实践教学和论文写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具体为: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门,共1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3~5门,共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
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详见附表。
五、专业实践专业实践主要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
实践教学尽可能采取实习支教的方式,到中小学进行为期不少于半年的政治课教学工作。
六、教学方式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实行双导师制。
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负责做好教学实践的指导与实施。
河北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xx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教育管理领域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人员。
具体要求为: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员。
三、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学习年限2-3年;采用学分制。
四、领域方向依据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活动的领域,本专业设置以下两个方向:1.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行政管理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行政管理是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的宏观领域,是国家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等政府部门对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的教育管理活动,主要包括有关领域的教育政策法规、教育计划管理、教育评价、教育财政等领域,主要研究政府层面对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的原则、方法、过程等,优化政府管理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议符合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发展规模的宏观管理体制。
2. 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管理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管理是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的微观领域,是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根据在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该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所选学校的教学管理、财务管理、教职员工管理、学校领导团队、学生管理、德育工作管理、学校建筑和校园文化管理、学校与社区关系管理的等研究内容。
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改进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促进学校管理各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学校管理活动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类别教育硕士
类别代码0451
专业领域教育管理
领域代码0451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比较宽厚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基础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基本技能和方法。
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和人际沟通协调的能力。
4.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5.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2门教师教育类课程(如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不计学分。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外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教育统计与评价(3 学分)
2.教育管理学(3学分)
3.教育政策与法律(2学分)
4.教育管理案例分析(2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
1.教育技术理论发展与前沿讲座(2学分)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
3.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专题(1学分)
4.教育社会学(2学分)
5.教育史专题(2学分)
6.社会心理学专题(2学分)
7.教育哲学(2学分)
8.心理咨询与辅导(2学分)
9.发展心理学(2学分)
10.教育评价(2学分)
11.团体辅导(1学分)
12.校长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2学分)
13.学校管理心理学(2学分)
14.班主任工作专题(1学分)
15.基础教育督导(1学分)
16.管理决策理论与技术(2学分)
(四)实践教学(8学分)
五、实践环节
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可采取顶岗、跟岗实习方式)。
集中实践是教育管理实习或教育调查,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主要在实践教学基地中集体进行;采用自主实践的研究生应在实践前向学院提交实践申请,明确实践内容与实践计划,并征得导师及学院同意。
六、教学方式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的方式。
理论讲授与中小学学校工作考察、见习相结合,实现理论学习向实践技能转化,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教育管理实践活动聘请中学或管理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七、学位论文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案例研究。
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取得规定学分,按规定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相应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培养单位负责人签字________
单位盖章
年月日
湖北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学位
课程类型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时
学
分
开
课
学
期
考核
方式
备
注
必修课公共
课
Z000A0004 英语36 2 1 考试
0000A00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与实践
36 2 1 考试
专业
核心
课程
0451A0001 教育学原理36 2 1 考试
0451A0003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36 2 2 考试
0451A0004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
育
36 2 1 考试
0451A0002 课程与教学论36 2 2 考试
0451B0104 教育管理案例分析36 2 2 考试
0451B0102 教育管理学54 3 1 考试
0451B0110 教育政策与法规36 2 1 考试
0451B0105 教育统计与与测量54 3 2 考试
选修课全校
综合
素质
课
0000D0004 管理与沟通36 2 2 考核
0000D0002 公文写作36 2 2 考核
0000D0003 计算机应用36 2 2 考核
专业
选修
课
0451F0125 教育技术理论发展与
前沿讲座
36 2 1 考核
0451F0126 校长与教师专业发展
专题
36 2 2 考核
0451F010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36 2 2 考核
0451F0127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
革专题
36 2 2 考核
0451F0110 教育社会学36 2 1 考核
0451F0128 教育史专题36 2 2 考核
0451F0129 社会心理学专题36 2 2 考核
0451F0130 教育哲学36 2 2 考核
0451F0131 心理咨询与辅导36 2 2 考核
0451F0132 学校管理心理学36 2 2 考核
0451F0120 班主任工作专题18 1 2 考核0451F0133 团体辅导18 1 1 考核0451F0113 管理决策理论与技术36 2 1 考核0451F0134 发展心理学36 2 2 考核0451F0116 基础教育督导18 1 2 考核0451F0135 教育评价36 2 2 考核
补本课程0451G0001 教育学原理不
计
学
分0451G0002 普通心理学
实践环节
毕业论文开题
0451Z0001 教育实践Ⅰ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签
署意见后,向学院提交
实习总结
0451Z0002 教育实践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