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14张
什么是“关税”?
关税是指一国海关根据该国法律规 定,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货物课 征的一种税收。......关税往往是 国家税收乃至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 政府对进出口商品都可征收关税, 但进口关税最为重要,是主要的贸 易措施。
【中国决定暂停对美汽车加征关税,特斯拉长舒一口气】 2018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发布公告称,将暂停加征 美国汽车及零部件关税,此次暂停加税的政策将从2019年1月1 日起正式实施,时间为3个月,涉及211个税目。崔东树认为, 此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暂停加征关税,对相关美系汽 车尤其像特斯拉以及福特旗下的林肯等这些目前没有在华生产 而单纯靠进口车销售的美系汽车品牌而言是“巨大的利好”。
—《汉书·食货志》
秘书监杨万里。奏输帛于官,谓之税。
—《宋史·食货志》
材料一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 半之赋(泰半:三分之二),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 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海 内愁怨,遂用溃畔(叛)。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汉兴, … 上(指汉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 什五而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乃下诏赐民 十二年(指文帝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 三岁,孝景二年, 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至武帝之初七 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 都鄙廪庾 尽满,而府库余财。
一发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公食之费,量为增减;银
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发需与
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翻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
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法,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氛围。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制作赋税制度演变时间轴,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税收制度的历史变迁。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4.定期进行学习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角色扮演:模拟古代税收征管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税收制度的实际运作,增进学生对税收政策的理解。
3.课后实践:要求学生收集身边的税收实例,分析税收政策对个人、企业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的意识。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2.生生互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分享观点、交流思想,提高课堂氛围。
3.课后互动: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相互评价、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4.课堂小结:邀请学生总结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2.通过案例分析、图表对比等方式,讲解各个时期赋税制度的特点、影响,引导学生掌握税收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1)推动生产力进步,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 (2)增加财政收入,缓和矛盾,巩固统治; (3)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生 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农民依附关系松驰,为商品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促进了明朝 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二.关税
1.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以秉公议定则例 ——《南京条约》
1861年-1911年任中 国海关总税务司
赫德曾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 司达半个世纪之久代表列强 把持我国海关大权,在任内 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 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 理制度和现代邮政系统。
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中 ①征收标准:以人丁为主
以资产为主
国
(以两税法为标志)
古 代 赋
②地租形态:实物地租
货币地租
(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税 ③征收时间:不定时
基本定时
制
(以两税法为标志)
度
演 ④代役:必须服徭役和兵役
可以代役
变 的
(以“庸”为标志)
主 要
⑤税种:繁多
简化 (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趋 势
四、宋 朝: 宋承唐制征收两税 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防止偷、漏税 募役法:政府雇人服役,不服役者交免役钱或助役钱 。 影响:减轻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增加政府
财政收入。
五、元 朝 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丁税、地税)与南方 (夏税、秋粮),另有科差(代徭税)
六、明 朝
初期:夏税、秋粮,江南地区“金花银”;
七、清 朝
(1)康熙:盛世滋丁 永不加赋 内容: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案例背景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是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从夏商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再到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赋税制度演变。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赋税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赋税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理解国家治理中赋税制度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4.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赋税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认识赋税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此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他们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采用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具体包括: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赋税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的关系,使他们理解赋税制度演变的历史规律。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具体包括: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历史时期的赋税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认识。具体包括:
1.通过讲述赋税制度背后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2.引导学生认识到赋税制度演变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使他们懂得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增强对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认识;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让他们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今后的人生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结合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中国古代农民耕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社会中土地与税收的关系。
1.掌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主要类型,如井田制、亩产租调制、两税法、免役法、一条鞭法等,并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实施条件。
2.能够分析不同赋税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如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如何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如何体现社会公平等。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历史时期的赋税制度进行评价,如在哪个时期赋税制度较为合理,哪个时期存在问题等。
3.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各个时期赋税制度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赋税制度的演变,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中国历史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3.引导学生思考赋税制度在各个时期的演变规律,如从井田制到一条鞭法的演变过程中,体现了哪些历史发展趋势?
4.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组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的赋税制度进行深入探讨,如井田制、两税法等。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历史资料等方式,了解所选赋税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
2.提问:“你们听说过赋税吗?你们知道赋税在我国古代是如何演变的吗?”引起学生对赋税制度的好奇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5单元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探究点二 近代以来中国关税自主权的逐渐丧失与收回
史料实证 材料一 中英《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英国商人在中国通 商口岸经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 例”。从此以后,直到1928年国民政府从帝国主义国家取得形 式上的关税自主权为止,中国的海关税则,非经帝国主义国家 一致同意,不得更改。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同意“海关聘用英、 法、美三国人员帮办税务”,中国海关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19世纪70年代后,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呼声渐起。如郑观应提
素养阐释
1.通过了解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认识中国古 代赋役制度演变的特点与影响,培养史料实证、历 史解释的素养 2.通过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关税自主权的变化及其 背景,培养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分析评价的能力,培养用唯物史观解决历史问题的 能力 3.通过对近现代中国关税自主权及关税制度变化 的对比,理解国家独立是实现关税自主权的基础,培 养家国情怀
(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含义: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 征收对象的税种。 2.历程(请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归纳知识要点)
时间
表现
1914 年
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 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
1936 年
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 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1858 年 《天津条 约》等
规定了洋货除缴纳“值百 抽五”的进出口税外,再向 中国海关缴纳 2.5%的子 口税,便可“遍运天下”
便利了外国商 品涌入中国内 地
海关 行政 权的 丧失
1858 年 《天津条 约》等
规定英、美、法有帮办税 务之权。1859 年,清政府 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中国 海关总税务司,后被英国 人赫德接任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赋供车马、甲兵、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百官禄食,庶事之费。
——《汉书·食货志》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Fra bibliotek赋役制度: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以土地和人口为依据,向人民征收一定数 量的田赋、人头税,征发徭役而形成的基本制度。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田赋(租):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
丁税
: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
赋
赋税
户税(调):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
役
其它杂税
制
度
兵役
徭役 力役
杂役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先秦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 其实皆什一也。
——《孟子·滕文公上》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明英宗)金花银 ——税粮折银 (明后期)一条鞭法(张居正)——赋役合并,赋役征银,按亩征税 ②清:(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雍正)摊丁入亩 ——征收地丁银
• 标志着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有利于资 影响: 义萌芽的发展
•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人口增长
明
一条鞭法
⑤征税时间:从不定时到基本定时
清
摊丁入亩
标志 (两税法) (摊丁入亩) (唐“庸”) (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
(两税法)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演变趋势
①征税标准:从人丁为主到财产为主
反映了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轻
直至取消人头税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历史年级高二学期秋季课题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2.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教学难点: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马克思曾说过:“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
”足见赋税对国家的重要性,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统一王朝更被视为是立国之本。
所以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目——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
【教师提问】什么是赋役制度?【师生探究】从材料可以看出,赋役主要包括赋税和徭役两大部分。
赋税主要分为田赋、人头税两类,而徭役主要包括兵役,力役。
【教师过渡】赋役征发的主要依据是土地和人口,我们把握好这两条征收线索去梳理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逻辑会更清晰。
【教师提问】依据教材梳理的表格内容,从秦到汉,这一时期赋役有何特点?【师生探究】对比看来,(1)汉朝的田赋比秦朝大大降低,秦朝收泰半之赋,也就是要缴纳田地产量的2/3,到汉初十五税一,三十税一,田赋大大降低,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两朝的人头税都很沉重,秦朝的人头税称口赋,汉朝细分出7-14岁的儿童口赋和和15-56岁的算赋,以货币形式征收。
(3)汉武帝时期,长期对外大规模用兵,导致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征收了财产税,包括车船税、算缗(民)钱等。
(4)徭役方面,秦朝的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与秦朝17岁起役相比,汉朝改为23岁起役,徭役有所减轻,但仍然很沉重。
【教师过渡】从秦汉时期的赋役制度看,赋税的主体税种有田赋、人头税,以实物形式为主,可以说是国家对劳动人民财产的直接掠夺。
徭役有兵役和力役,可以说是国家对劳动人民劳动时间的直接侵占。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对比下东汉末年曹操实行的赋税制度与秦汉时期对比有何变化?“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师生探究】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变化是以按户为单位征收,第二个变化是以实物绵、绢代替钱币充税。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
2.关税自主权的收回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颁布国定 《进口税暂行条例》。
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宣言,至1930年, 先后与美、意、英、法、西、日等国重新签订新约, 关税自主取得进展。
新中国成立后,真正收回关税 自主权。
3.新中国关税制度的完善
新中国成立不久,政务 院制定《中华人民共和 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 实施条例。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从禾兑声
(齐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 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
——《管子·大匡》
初税亩,非礼也。
——《左传》
赋 《说文解字》:从贝从武 以征而收
区别)
人丁
缗(音min)钱是指用绳串起的钱,1缗1000(文) 钱,1算为120(文)钱。“算缗”的征收对象是商人、 高利贷者、手工业者及车船所有者。具体规定是民
车一乘征一算,商车一乘征二算,船五丈以上者征 一算;商贾财产缗钱二千一算(税率6%),手工业 者缗钱四千一算(税率3%)。
秦汉赋税变化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丁男如不愿服劳役,年龄不限,均可以纳绢或 布代替,一天折合绢三尺,叫作“庸”
——《《中国通史》第六卷(隋唐)》
隋唐时期赋税的变化
①租庸调制: 实行时间:唐朝初年 基础: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 内容: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 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 评价:只对成年男子征收,力役可以通过缴纳庸来折抵; 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安定人们生活,是一个进步。 破坏:唐中期,均田制破坏。780年,唐朝政府废除。
②两税法: 实行时间:780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 内容: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将总额分解到各地; 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 分春夏两次征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制度
田赋、人头税和徭役
租庸调制、两税法 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元朝基本沿袭唐朝的租庸调 制与两税法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1、租庸调制以庸代役的作用、基础、意 义。
2、两税法的特点、时间、意义
3、一条鞭法的内容、意义与之前赋税制 度的内容有什么变化。
4、摊丁入亩的内容、意义。
1、租庸调制
隋唐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沿用北魏租调 制,并发展、完善为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租——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 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人头税 (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纳绢代役 (指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 纳绢或布代役,隋有年龄限制,唐无年龄 限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高中历史人教统的演变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教学重点: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
一、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定义和概念
赋税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的根本,是统治者 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赋税制度是 随土地制度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包括税和役.
税又分以人丁为主的人头税(丁税),以户为依据 的财产税(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租),以 及其它杂税.役主要是以丁男为主的徭役和兵役 等
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 时代 秦汉 隋唐 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3、“一条鞭法”
背景::明初实行按田亩征收田赋,按户、丁征发徭役的赋役制 为此,明政府编制了《鱼鳞册》(登记田亩)和《黄册》(登记 口)。明朝中期,由于土地兼并和赋役不均的情况日益严重,农 大量逃亡,国家财政出现了危机。 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财政 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其主要内容有 A赋役合并: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 B折成银两 C部分“摊丁入地”: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 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高中历史统编版( 2019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
本课小结
秦汉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隋唐 宋元
中
明清
国
赋
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税
制 国境关税 关税自主权的收回
度
的
新中国关税制度的完善
演
变
个人所得税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马克思
国境关税
海关代表国家,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对进 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1.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以秉公议定则例。 ——《南京条约》
赫德曾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达半个世纪之久代表 列强把持我国海关大权,在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 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和现代邮政系统。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根据教材概括宋元赋税的基本内容
朝代
赋税内容
征收概况
宋朝
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百姓纳钱 (王安石变法) 政府募人
征收标准 土地财产
元朝 沿袭租庸调和两税法 丁税、地税 夏税、秋粮
混乱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根据史料概括明清赋税的基本内容
史料阅读
材料朝一代 总括一州赋县税之内赋容役,量地计丁征,收丁概粮况毕输于官。征一收发标之准役,官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3.新中国关税制度的完善
新中国成立不久,政务院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实施条例。 1985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 关进出口税则》。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关税条例。
浙江《嘉兴府志》评价说:"田亩起丁,田多则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赋
赋税
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 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 的一种手段
田赋(租):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 丁税:以人丁为主的人头税 户税(调):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 其它杂税
役
徭役
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主 要是成年男子)从事的无 偿劳役
兵役 力役 杂役
(一)先秦时期的赋役制度
(2)两税法内容: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 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 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
——《旧唐书·杨炎传》
财(政3)原特则点::量量出出制为入入。;中人央丁根税据转财为政财支产出税先;做简预化算名,目定;出扩总大税收额税,对再象 分配到各地征收, 课税主体:不区分主户和客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登入户籍,缴纳赋 税。商人也要交税。 课税标准: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但由于古代的资产 主要是土地,实际上课税的对象就是土地); 纳税期限: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两税法的由来)。
政务院颁布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 条例》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 化建设。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 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海关法》,并重新 修订发布关税条例, 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 基本制度。
1951
1985
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 口税则》(纸质 1951年 中 国海关博物馆藏)
有所有权,而受田农民则获得对这些土地的使用权) (2)内容: 租(地税、田赋):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 调(户税、人头税):按人头交纳定量的绫(以桑蚕丝斜纹织就)绢(以桑蚕丝横纹织就)或布代替。 徭役:服徭役期间,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庸(表明农民对国家的强制依附关系有一定松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进口 “改定 公布所 征收 人民共和 个人所 化关税制 进一步
税暂行 新约” 得税暂 国境 国海关进 得税制 度的法治 完善关
条例》 宣言 行条例 关税 出口税则》 度
化建设 税制度
1914 国民革命时期 1927 1928 1936 1937 1951 1980 1985 1987
中国古代的 赋役制度
调:即户税,相当 于秦汉的人头税。 每丁每年随乡土所 出缴纳定额的实物;
庸:即纳绢代役。 不役者可以纳绢或 布代役。
3.唐后期:两税法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 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征 税)。…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 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 省。
1950 得税停止开征。(计划经济体制) • 确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
1980 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思考3:为什么直到1980年 ,中国才颁布《中华人民 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组织财政收入; 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
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 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公民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赋
税制度的演变,了解 关税、个人所得税制 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 的实行。
中
度关
国
的税
古
起与
代
源个
的
与人
赋
演所
役
变得
制
税
度
制
关税 田赋 租 市舶使 市舶司
市舶司
贡 出现 人头税 调 租调庸 两税、附加税 租庸调、两税、夏税、秋粮 摊丁 协定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赋税制度演变的过程、规律及影响。
2.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3.学生活动:回顾所学内容,积极参与总结,加深对赋税制度演变的理解。
4.教学目的: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我国赋税制度演变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课后反思: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反思,内容包括:自己对赋税制度的认识、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对今后学习的期望等。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量适中,确保学生在课后有足够的时间完成。
2.作业难度适中,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困惑。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小组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鼓励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4.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课堂实践活动,如模拟征税、税收政策辩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税收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时事政治,关注税收政策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认识到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在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税收法治意识和正确的税收观念,引导他们关注国家大事,树立社会责任感。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总结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然后,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最后,我会针对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采用逐步呈现知识点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简要介绍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脉络,让学生对赋税制度的演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我会详细讲解每个时期的赋税制度,如井田制、初税制、均田制、两税法等,并结合历史背景和实际情况,让学生理解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接着,我会分析赋税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如农民生活、社会稳定、国家财政等。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结合案例、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纪录片和在线讨论平台。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赋税制度的历史演变;历史纪录片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历史场景,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线讨论平台可以方便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1.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师生互动;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探究,促进生生互动;3.分享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促进师生互动。通过这些互动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复杂历史背景的理解困难、学生参与度不高、时间管理挑战等。我将通过提供具体的历史案例、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方式来应对这些问题。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评估知识掌握程度,收集学生反馈以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并根据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旁栏边角 练一练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思考点”,分析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提示 收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征税时间由不定时 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在征役上,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 展为可以代役。赋税种类由繁到简。赋税形式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发 展。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关税制度的演变 (1)关税制度的起源 ① 海关 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 国家 对进 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 ②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 西周 时期。 ③关税出现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存在着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 现象。中国直到 1937 年才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基本制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 对外贸易 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2.个人所得税
凸显利益调节功能
(1)概念:是以 纳税人 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
(2)民国时期: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 民国 时期。1914年,
北洋 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
实施。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3)新中国成立后,在
计划经济体制
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
税。 1980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
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朝赋税极重。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泰半之赋”;口赋征索 极重,“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为凿骊山墓, 造宫室,筑长城,击匈奴而派发大量徭役,全国约三百万人 被迫服役。“男子力耕,不足粮饥,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2.概括汉朝赋税的变化
①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十五税一,景帝时为三十税一; “国家无事,非遇水旱,民人给家足,都鄙癝庚尽满,府库
“通韩之上党于共、莫,使道已通,因而关之, 出入者赋之。
——《战国策·魏策三》“魏将与秦攻韩”
二.国境关税
1.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以秉公议定则例 ——《南京条约》
1861年-1911年任中 国海关总税务司
赫德曾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 司达半个世纪之久代表列强 把持我国海关大权,在任内 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 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 理制度和现代邮政系统。
评价: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 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20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 编版课 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赋役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的根本。没有赋役就意味 着没有财政,没有财政就不能保证一个政权的运行。
余财,京师之饯累百巨万”。
②轻田税重人口税。对工商业征收高口赋,征收财产税。
认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苛捐杂税是其衰亡的重要原因;
广大农民不堪忍受沉重赋税是导致其进行战争、起义的重要 因素;统治者减免租税以缓和社会矛盾,进而出现治世。
调
东汉时期出现的一种赋税, 也称“户调”。上缴非谷物 类农产品,魏晋时期取代 人头税
“特选横调,纷纷不绝,送迎烦费,损政伤民” ——《后汉书·左雄传》
根据教材概括隋唐赋税的基本内容
朝代
隋朝
赋税内容
租调制
征收概况
征收标准
人丁
唐前期
租庸调制
以庸(绢布)代 人丁(不分
(徭)役,推行基 男女,年龄
础是均田制
区别)
唐后期
两税法
按田亩征地税,按 人丁、资产征户税,
以土地、 资本为主
分夏秋两次征收
2.关税自主权的收回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颁布国定 《进口税暂行条例》。
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宣言,至1930年, 先后与美、意、英、法、西、日等国重新签订新约, 关税自主取得进展。
新中国成立后,真正收回关税 自主权。
3.新中国关税制度的完善
新中国成立不久,政务 院制定《中华人民共和 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 实施条例。
着合中理国的农。民”已经缴纳了2600年的农业税这一“皇粮
国税”被彻底取消。
——温家宝
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
关税 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 口商所征收的税收。
一最.国早内出现关于税西周,直到1937年才彻底废除。
以九赋敛财贿:……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
之赋……。
——《周礼·天官·大宰》
《左传》昭公二十年曰:“倡介之关(杜预注: 迫近国都之关),暴征其私。
雍正“摊丁入亩”
土地
摊丁入亩
实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规定以1711年的丁银 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雍正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
评价:中国历史上存在2000多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 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特点
1.征税标准 :从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为主,从服徭 役、兵役到纳绢代役。 2.交纳方式: 从实物为主向货币为主转变。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马克思
税 《说文解字》:税,租也, 从禾兑声
(齐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 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
——《管子·大匡》
初税亩,非礼也。
——《左传》
赋 《说文解字》:从贝从武 以征而收
丁男如不愿服劳役,年龄不限,均可以纳绢或 布代替,一天折合绢三尺,叫作“庸”
——《《中国通史》第六卷调制: 实行时间:唐朝初年 基础: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 内容: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 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 评价:只对成年男子征收,力役可以通过缴纳庸来折抵; 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安定人们生活,是一个进步。 破坏:唐中期,均田制破坏。780年,唐朝政府废除。
----教材P91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 东西。
——马克思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20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 编版课 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3.交纳时间: 从不定时到基本定时。
4.征税种类: 从繁杂到简单,商品税逐渐增加。
2“00历5年史1上2月税费29改日革第进十行届过全不国止人一民次代⋯表⋯大每会次常税务费委合
员并会以第后十,九都次抬会高议了通下过一了次关农于民自负2担00的6年门1槛月,1日而起人废们
止又《往中往华把人以民前共农和民国税农费业合税并条的例基》础的忘决掉定,,认这为意又味是
明朝
赋役合并、一概
一条鞭法 折银、 计亩征银、 以土地为主
量出制入
一条鞭法
背景: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白银流通量的增加; 张居正的推行。
内容: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计亩征银、量出制入 评价:上承唐朝两税法,下启清朝“摊丁入亩”;
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朝代 赋税内容 征收概况 征收标准
清朝
康熙“盛世滋丁, 摊丁入亩 永不加赋”
②两税法: 实行时间:780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 内容: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将总额分解到各地; 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 分春夏两次征收。
朝代 赋税内容 宋朝 募役法
征收概况
百姓纳钱 政府募人
征收标准
元朝
沿袭租庸 调和两税
法
丁税、地税 夏税、秋粮
朝代 赋税内容 征收概况 征收标准
区别)
人丁
缗(音min)钱是指用绳串起的钱,1缗1000(文) 钱,1算为120(文)钱。“算缗”的征收对象是商人、 高利贷者、手工业者及车船所有者。具体规定是民
车一乘征一算,商车一乘征二算,船五丈以上者征 一算;商贾财产缗钱二千一算(税率6%),手工业 者缗钱四千一算(税率3%)。
秦汉赋税变化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千乘之国,可使制其赋也。 ——《论语·公冶长篇》
敛财曰赋、敛谷曰税,田税曰租。 ——《急就篇》
根据教材概括秦汉赋税的基本内容
朝代 秦汉
赋税内容
征收概况
征收标准
田赋 人头税
徭役
泰半之赋 十五税一 三十税一
口赋20钱(汉武 帝后23钱)算赋 120钱 算缗
更卒1个月、正卒 2年、戍卒1年
田地产量
人丁 (不分男 女,年龄
1985年,国务院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 关法》,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关税条例。
三、个人所得税
1.起源:1799年,英国开始试行差别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2.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3.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正式确立; 4.此后,个人所得税制不断修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