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二单元《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点2.1空气的成分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三、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四、.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2.2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一、空气污染源: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二、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态(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废气除尘处理,煤炭综合利用,减少直接以煤为原料,开发新能源,植树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2.3构成物质的微粒一、概述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一: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氨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所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气和氧气,这个百分数可理解为100L空气中,含氮气78L,氧气21L(1)空气的发现(2)空气的污染有害物质大致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其中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这些气体主要来源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及汽车形成的烟雾等。
(3)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室用红磷在一密闭容器里燃烧,生成固体物质五氧化二磷(P2O5),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的压强降低,通过进入到容器里的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知识点二:氮气的性质及其用途(1)氮气的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
熔点-209.8℃,沸点-195.8℃,密度1.250g/L,难溶于水。
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通常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呼吸。
(2)氮气的用途:①氮气是制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②由于氮气的性质不活泼,所以用它做为常用的保护气,在氮气中焊接金属,可以防止金属氧化;灯泡充氮气可以延长使用寿命;食用包装里充氮气可以防止腐烂;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显示超导性能。
知识点三: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稀有气体包括氦气(He)、氖气(Ne)、氩气(Ar)、氪气(Kr)、氙气(Xe)等几种气体。
(1)稀有气体的性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性质很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叫惰性气体。
(2)稀有气体的用途:①因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隔离氧气以防止被氧化;灯泡里充入稀有气体能延长使用寿命;②由于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虹霓灯等;③稀有气体可用于激光技术。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第2章知识点归纳一、空气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的利用。
(1) 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氮气的用途: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用途:制作保护气、制成各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 二、氧气和氧化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硫在氧气中燃烧:S + O 2点燃SO 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 2点燃Fe 3O 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3、 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 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H 2O 2MnO22H 2O +O 2↑ 2KMnO 4△K 2MnO 4 + MnO 2 +O 2↑ 2KClO 32KCl+3O 2↑ 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和46页 收集方法:a.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b.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 (3)催化剂一变: 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二不变:本身质量 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本身化学性质 4、灭火和火灾自救(1)可燃物燃烧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跟氧气充分接触 (2)灭火方法: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跟氧气隔绝 (3)火灾自救及措施(略) 5、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A+B C(2)分解反应:A B+C 三、质量守恒定律△MnO2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三篇)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三篇)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1常见的酸和碱1、酸:由H+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如:H2SO4 、HCl 、HNO3、H2CO3 等。
2、碱:由OH-和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如:KOH 、NaOH 、Ca(OH)2、Al(OH)3等。
3、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能使酸碱溶液显不同的'颜色,叫做酸碱指示剂。
可用于检验酸碱溶液。
①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②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一、常见的酸1、盐酸(HCl):①物性: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液体(打开瓶盖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质量减轻、质量分数减小);②用途:除锈、制药、胃酸帮助消化等。
2、硫酸(H2SO4):①物性:无色无味、粘稠油状液体,不易挥发,具有吸水性(打开瓶盖,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浓度减小)。
②用途:作干燥剂;制化肥、农药等;金属除锈③腐蚀性(脱水性):夺取物质中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碳。
④稀释: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二、酸的通性(酸的化学性质)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不同的颜色。
(石蕊遇酸变红色,酚酞遇酸不变色)2、和活泼金属(H前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①Fe +2 HCl== FeCl2 + H2 ↑ ② Mg +2HCl==MgCl2 + H2 ↑ ③ 2Al+3H2SO4==Al2(SO4)3 +3H2↑3、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Fe2O3 +6HCl ==2FeCl3 +3H2O ②Al 2O3+6HCl ==2AlCl3 +3H2O ③CuO+H2SO4==CuSO4 +H2O三、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NaOH)①物性:白色块状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易潮解(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增加)。
有强烈的腐蚀性(化学性质)。
②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③用途:干燥剂、造纸、纺织、印染、清洁剂。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笔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拉瓦锡实验−∆氧化汞1、原理:汞+ 氧气−→−∆HgOHg + O2 −→Hg+ O2 2HgO银白色液体红色固体2、现象:(1)银白色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2)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减少约1/5;(3)剩余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3、结论:(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20%;(2)氮气就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一、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思路:(1)消耗空气中氧气; (2)不消耗空气中其他气体; (3)不生成其他气体;(4)集气瓶中气体减少→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p 0)大于集气瓶内气体压强(p ),即△p=p 0-p →烧杯内水在大气压作用下回流至集气瓶中 → 观察回流水体积,得出V O2=V 回流水1、实验原理:红磷 + 氧气 −−→−点燃五氧化二磷 P+ O 2 −−→−点燃P 2O 5 4P+O 22P 2O 5红色固体 白色固体2、实验用品:红磷、集气瓶、胶塞、燃烧匙、导管(两根)、胶管(1段)、水槽、止水夹(弹簧夹)3、操作步骤: (1)连接装置; (2)检验装置气密性;(3)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4)用弹簧夹夹紧胶管;(5)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迅速)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6)观察红磷燃烧现象;(7)红磷熄灭并降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并记录; 4、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和大量白烟;(注;因为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为白色固体,所以成烟) (2)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1/5。
5、结论:(1)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不易溶于水; 6、误差分析:7、反思改进:(1)用木炭代替红磷(×)原因分析:木炭燃烧生成CO2气体,使得红磷燃烧前后集气瓶内的压强不变改进:木炭代替红磷,并将集气瓶中预先装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原因分析:CO2+2NaOH=Na2CO3+H2O,Na2CO3为可溶于水的固体,即生成的CO2气体可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从而消除影响。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笔记整理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笔记整理一、空气。
1. 空气的组成。
-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现代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通过进入水的体积来测定氧气的体积。
-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 化学方程式:4P + 5O_2{点燃}{===}2P_2O_5-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N_2)78%、氧气(O_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_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 氧气的用途。
- 供给呼吸:如医疗急救、潜水等。
- 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等。
- 氮气的用途。
- 制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 作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
- 稀有气体的用途。
- 作保护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 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3. 保护空气。
- 空气污染的危害。
- 损害人体健康。
- 影响作物生长。
- 破坏生态平衡。
- 空气污染的来源。
- 化石燃料的燃烧(如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
- 工厂废气的排放。
- 汽车尾气的排放等。
-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 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对工厂废气进行处理后再排放,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等。
二、氧气。
1. 氧气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
- 密度比空气略大(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
- 三态变化: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 - 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 - 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初中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课题一空气基础知识1、空气的成分按计算大约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2、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和(填符号)组成的,其中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结论。
3、在红磷测定空气成分实验中,对该实验中使用实验药品的要求是:(1);(2);(3);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实验得到结论(含推论)是(1)(2)(3);实验中红磷过量的原因是;在实验中导致实验结论小于1/5的可能原因有:(1)(2);(3)(4);在实验中导致实验结论大于1/5的可能原因有:(1);(2);4、纯净物是指;混合物是指;请区分下列物质纯净物;混合物;(填序号)(1)空气(2)氧气(3)二氧化碳(4)稀有气体(5)矿泉水(6)氮气(7)冰水混合物(8)洁净的空气(9)雨水(10)纯净水(11)水(12)氦气(13)澄清的石灰水(14)液态氧(15)海水5、氧气的用途中:供给呼吸的有、、;支持燃烧的有、、、;6、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制和的重要原料。
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因此常用作,如时常用氮做保护气,以延长使用寿命,以防腐;医疗上可在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的低温环境下显示超导性能。
7、在空气的成分中,稀有气体(包括、、、、)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气体,物理性质表现为:颜色、气味的气体,化学性质,因此常用作,在通电时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氦、氖、氩、氪、氙等还可用于,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可用于医疗麻醉。
8、排放到空气中的污染物有、(包括、、气体)被污染的空气危害具体表现为:(1)、(2)、(3)。
为了使天空变得更蓝,人类正在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空气,具体措施为:(1)、、以保护大气。
9、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课题二氧气基础知识1、氧气的物理性质为:在标准状况下为色、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液态氧是色的,固态氧是色状的。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空气1、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N₂)占78%、氧气(O₂)占 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占 094%、二氧化碳(CO₂)占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如集气瓶、燃烧匙、导管、止水夹、烧杯等。
(3)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③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④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⑤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1/5 。
(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
(6)注意事项:①红磷要足量,以保证完全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②装置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③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④不能用木炭、硫粉等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硫粉燃烧生成的是气体,会弥补消耗氧气的体积,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3、空气的用途(1)氧气:供给呼吸(如医疗急救、潜水等)和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等)。
(2)氮气:用作保护气(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制氮肥、液氮用于冷冻麻醉等。
(3)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电光源(如霓虹灯)等。
4、空气的污染与防治(1)空气污染物:主要有有害气体(一氧化碳 CO、二氧化硫SO₂、二氧化氮 NO₂)和烟尘。
(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3)防治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等。
二、氧气1、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一)空气的组成:①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并得出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②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2、空气主要成分的性质及用途:①氧气的用途:支持呼吸——登山、潜水、航空、航天、医疗;支持燃烧——炼钢、气焊、气割、航天。
②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沸点比氧气要低(工业利用这一点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常温下稳定,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氮气不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用途——合成氨制氮肥、制造硝酸、保护气(焊接,食品,白炽灯泡)、医疗冷冻麻醉、超导材料。
③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性质——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常情况下,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极难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有色的光。
用途——保护气(焊接,灯泡)、多用途电光源、激光、低温、麻醉。
3、空气污染及保护:①污染物:有害气体(SO2、NO2、CO)和烟尘②防治:有害气体处理后再排放,防止工业三废的随意排放,植树造林、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1)测定原理: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弹簧夹、双孔橡皮塞。
药品:红磷(3)实验步骤:1、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做上记号。
2、连接装置。
3、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点燃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内把塞子塞紧。
6、燃烧结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原子结构初中化学的第二单元,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微粒,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的质量,电子则负责维持原子的电中性。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按一定的化学组合方式结合而成。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它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起来,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元素的特性。
我们也要理解化合物的形成机制和性质。
3. 物质的性质在这一部分,我们要深入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包括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比如燃烧、氧化等;而物理性质则涉及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颜色、硬度等。
二、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比如物态变化;而化学变化则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发生的变化,比如金属被氧化形成金属氧化物等。
理解和区分这两种变化对于我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至关重要。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一种或多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的过程。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要学习化学反应的特征以及化学反应的类型,比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等。
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对于我们在实验中及生活中能够准确地处理化学变化至关重要。
三、原子和分子1. 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构成的。
在学习原子结构的我们还要了解原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具体构成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相同或不同原子化合而成的粒子,而离子则是由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理解分子和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性质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至关重要。
四、化学式和化合价1.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元素的个数的符号组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预习必备!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基本概念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O2 CO2、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N2 、O2 、S、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如:CO2、 KClO3、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
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 =AB)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AB =A +B)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
(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2.空气的成分: N2: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4.氮气的用途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二单元《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点2. 1空气的成分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育_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氮气: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三、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四、•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矶(CuS04 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2.2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空气污染源: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3 )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废气除尘处理,煤炭综合利用,减少直接以煤为原料,开发新能源, 植树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2.3构成物质的微粒一、概述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一、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的定义:-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不能通过化学手段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或组)。
3. 化合物的定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 化合物具有与组成它的元素不同的性质。
4. 化合物的命名:-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规则进行命名。
- 包括基本的命名规则和前缀、后缀的使用。
二、原子的结构1. 原子的基本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环绕核的电子云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带负电,存在于核外的电子云中。
2. 原子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 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类型。
- 质子数加中子数等于原子的质量数。
3. 电子排布:- 电子按照能量级和轨道排布在原子核外。
- 电子排布遵循奥布定律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4. 离子的形成:- 原子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带电的离子。
- 阳离子是失去电子的原子,带正电;阴离子是获得电子的原子,带负电。
三、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的意义:- 化学式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类型和比例。
- 化学式可以用来计算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分子量。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
- 需要平衡化学方程式,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
3. 化学反应的类型:- 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
四、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 物质的化学性质:- 包括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3. 物质的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以及酸、碱、盐等。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 气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A 、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B 、(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 氧气(O 2)五氧化二磷(P 2O 5) 化学方程式: 4P + 5O 2 点燃2P 2O 5 5、注意事项:A 、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 、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 、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B 装置气密性差;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 、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 2)78%,氧气(O 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知识点整理一、空气。
1. 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 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 1/5。
-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3. 空气的用途。
- 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 氮气:用作保护气、制氮肥等。
-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电光源等。
二、氧气。
1. 氧气的性质。
-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能支持燃烧,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 与硫反应:硫 +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与木炭反应:碳 +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现象: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与铁丝反应:铁 + 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 氧气的制取。
-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 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 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 + 氧气。
- 氯酸钾受热分解: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 + 氧气。
- 发生装置的选择: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 收集装置的选择: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 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 氧气的验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证明已满。
三、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 操作步骤(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查(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装入药品)、定(固定装置)、点(点燃酒精灯加热)、收(收集气体)、离(将导管撤离水槽)、熄(熄灭酒精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
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一定
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
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O2CO2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N2O2S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如CO2KClO3SO2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
素的化合物。
如CO2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A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
(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问题: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
如:SO2CO氮的氧化物等。
常见的酸和碱
1、酸:由H+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如:H2SO4、HCl、HNO3、H2CO3等。
2、碱:由OH-和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如:KOH、NaOH、
Ca(OH)2、Al(OH)3等。
3、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能使酸碱溶液显不同的颜色,叫做酸碱指示剂。
可用于检验酸碱溶液。
①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②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一、常见的酸
1、盐酸(HCl):①物性: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液体(打开瓶盖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质量减轻、质量分数减小);②用途:除锈、制药、胃酸帮助消化等。
2、硫酸(H2SO4):
①物性:无色无味、粘稠油状液体,不易挥发,具有吸水性(打开瓶盖,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浓度减小)。
②用途:作干燥剂;制化肥、农药等;金属除锈
③腐蚀性(脱水性):夺取物质中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碳。
④稀释: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二、酸的通性(酸的化学性质)
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不同的颜色。
(石蕊遇酸变红色,酚酞遇酸不变色)
2、和活泼金属(H前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①Fe+2HCl==FeCl2+H2↑②Mg+2HCl==MgCl2+H2↑③2Al+3H2SO4==Al2 (SO4)3+3H2↑
3、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Fe2O3+6HCl==2FeCl3+3H2O②Al2O3+6HCl==2AlCl3+3H2O③CuO+ H2SO4==CuSO4+H2O
三、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NaOH)
①物性:白色块状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易潮解(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增加)。
有强烈的腐蚀性(化学性质)。
②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③用途:干燥剂、造纸、纺织、印染、清洁剂。
2、氢氧化钙:Ca(OH)2
①物性:白色粉沫固体、微溶于水。
有较强腐蚀性(化学性质)。
②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③制取:
CaO+H2O=Ca(OH)2
四、碱的通性(碱的化学性质)
1、能使指示剂显色。
石蕊遇碱变蓝色,酚酞遇碱变红色。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2NaOH+CO2=Na2CO3+H2O
(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将变质生成Na2CO3、质量增
加)②2NaOH+SO3=Na2SO4+H2O
③Ca(OH)2+CO2=CaCO3↓+H2O(检验CO2的方法)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