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称谓大全

合集下载

古代称谓

古代称谓




古代别称 1.桑梓:家。 6.汗青:史册。 7.轩辕:祖国。 8.三尺:法律。
【伯仲叔季】 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 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 季表示排行。 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 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古代敬辞 鼎力(用于请托或感谢):大力; 包涵:请人原谅; 斧正:请人改文章; 留步: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 笑纳(用于请对方收下礼物):请接纳收下 府上:称对方房屋; 指正(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 赐教:给予指教; 久仰(多用于初次见面):仰慕已久; 璧还:归还物品。
古代称谓
1、直呼姓名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 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联系。字是为了便 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2、称号 :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 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 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 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3、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 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古代称谓
4、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 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5、称官名或官地 :如唐代诗人孟称浩然是襄阳人, 故而人称孟襄阳; 6、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 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古代谦辞
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 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 谦称自己。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谦称自己;鄙 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 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 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舍:是用来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但不说舍儿、舍女。
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如对已离世的父亲称先父、先人、先严、先考,对母尊称先母、先妣、先慈,对祖父称先祖,等等。
亡:用于对已死卑幼者的称呼,如亡妹、亡儿。对已故的丈夫、妻子、挚友,也可称亡夫、亡妻、亡友。
“你太太来了”。
妻子:指的是妻子的儿女。早期有“妻子”、“妻室”,也有单称妻,有的人为了表示亲爱,在书信中常
称贤妻、爱妻。
老伴儿: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
娘儿们、婆娘、婆姨:有些地方称妻子为娘儿们,或婆娘,或婆姨。
堂客:江南一些地方俗称妻子为堂客。
媳妇儿:在河南农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妇儿。
1、宗族称谓
祖上: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如三国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什么叫“丈人” ,“丈人”现在通常指称岳父。但在古代“丈人”就不仅指岳父了。
一、“丈人”是对老者和前辈的尊称。
二、“丈人”指家长或主人。
三、“丈人”是女子对丈夫的称呼。
四、“丈人”'代表岳父。
“结发”的含义:我国古代,年少之时结为夫妻,称为结发。后因以“结发”为结婚,指原配夫妇。
北宋末年,洪迈有个堂兄是石泉州的幕宾,不很得意,妻子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写荐书推荐去京城供职,洪迈这位堂兄很感激,托洪迈替写了一份谢启,里面便有“襟袂相连”一句。而比洪迈还早一些的马永卿,在所著《懒真子》里提及,江北人呼友婿为“连袂”,也呼“连襟”,和洪迈写的谢启相对照,可见宋朝时,“连襟”这个称谓就已通行,并具有与现在相同的内容了。

《中国古代称谓》

《中国古代称谓》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二、古代君主的称谓、探源
古代君主的称谓。夏、商、周代,天子的正号是王,如周武王即可被称天子;在秦汉至清代,天子则称皇帝。所谓“天子”,意指君主君临天下,犹天之子,如《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尚书.洪范》:“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白虎通.爵》:“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总之是为君主专制的神圣,合法性而造说。
四、中华女性称谓
五、我国古代教师的称谓
一、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师傅 老师的通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师保 古时担任教导贵族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
《礼记·文王世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谕谙德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归诸道者也。”
先生 老师 《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韩愈《进学解》:“国于先生晨入大学。”
淑人——宋徽宗时定制。文官正、从三品的祖母、母、妻各封淑人。明清制三品及宗室奉国将军之妻为淑人。
硕人——妇人封赠之号。宋政和初年定命妇等级,大夫以上封硕人。
令人——宋制,内命妇有奉恩令人等封号,为正六品。外命妇之号有九等,令人居第五等,大、中大夫以上的妻子封令人。

文言文称谓

文言文称谓

文言文称谓
文言文中的称谓丰富多样,涵盖了对亲属、朋友、师长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不同称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称谓:
1. 亲属间称谓:
- 父亲:家父、严君
- 母亲:家母、慈亲
- 兄长:兄台、家兄
- 姐姐:家姐、阿姊
- 弟弟:舍弟、愚弟
- 妹妹:舍妹、小妹
- 长辈亲戚:伯父、叔父、姑母、姨母等
2. 朋友间称谓:
- 同辈朋友:仁兄、贤弟、阁下、足下
- 亲密朋友:知己、至交、挚友
3. 尊称他人:
- 对老师或长辈:夫子、先生、尊师、令堂、令尊(对方父母)
- 对官员或地位较高者:大人、阁下、上官、足下
4. 自我谦称:
- 自称自己:在下、不才、鄙人、小生、草民、贱妾(女性自谦)
5. 他称尊贵人物:
- 国王、皇帝:陛下、皇上、万岁
- 官员或有身份地位者:大人、老爷、公侯、将军。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呼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呼

谦称(1)王侯自称①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史记》)②寡人皇帝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孟子·梁惠王上》)③孤皇帝及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

例如:权叹息日 :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 (《赤壁之战》)④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例如: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搞从者。

(《左传》)⑤不谷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嘻公四年》)(2)一般人自称①愚愚蠢的人,谦称。

例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②某代替自己的名字。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③小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④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⑤不才/不佞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报刘一丈书》)⑥不肖即“不似”“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⑦后学学者或读书人的自称。

例如:零邑后学田玉书石。

(《朝阳岩铭》)⑧贱子谦称自己。

例如:贱子因阵败。

归来寻旧蹊。

(《无家别》)(4)女子自称①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磋来之食。

' (《乐羊子妻》)②贱妾女子自称。

例如: 贱妾留空房。

(《孔雀东南飞<并序>》)③婢子受奴役的女子,谦称,译为“我”。

例如:若晋君朝以人,则婢子夕以死。

(《左传·嘻公十五年》)(5)自称家人①家严亦称“家君”“家尊”,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

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

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1、宗族称谓祖上: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

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

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

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

如三国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

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祖宗:是对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称。

从我国汉代开始,凡是创业的国君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为祖,如汉称刘邦为高祖,唐称李渊为高祖等等。

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称为宗,如汉称文帝刘恒为太宗,唐称李世民为太宗等。

子嗣、太宗、小宗: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宗子:大宗的嫡长子叫宗子。

对大宗来讲,他是家长;对于小宗来讲,他是族长,宗子继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庙的祭祀。

世子: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与“太”字意义相通。

支子:古代把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支子。

嫡子: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作嫡子。

同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嫡子有继承父亲地位的权力,在社会地位上远远高于庶子。

别子:古代把诸侯嫡长子以外的儿子都叫别子。

庶子:古代把妾所生的儿子称作庶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礼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嗣子:无子而以他人之子作为儿子,既为嗣子。

古代称谓大全

古代称谓大全

一、父族:1、父母:称已故父亲为显考;称已故母亲为显妣。

自称孝男某名。

称自己的已故父母,为先父、先母。

2、爷爷:称已故爷爷为显祖考;称已故奶奶为显祖妣。

自称孙某名。

人称自己的已故爷爷、奶奶,为先祖考、先祖妣。

3、爷爷的父亲:称曾祖。

自称曾孙某名。

4、爷爷的胞兄弟:称伯叔祖大人。

自称侄孙或又孙。

5、父亲之胞兄弟:称伯父、叔父大人。

自称脉侄。

6、父之胞兄弟之妻:称伯母、叔母。

自称脉侄。

7、兄长之妻:称尊嫂,自称夫弟。

嫂嫂回称夫弟:称贤叔,自称愚嫂。

8、弟弟之妻:称贤弟妇,自称夫兄。

弟妇回称尊伯,自称愚弟妇。

9、侄子之妻:称贤侄媳,自称愚叔、愚伯。

父(侄子之父)回称伯叔翁。

10、祖母之父:称外曾祖大人。

自称愚外曾孙。

11、祖母之亲叔伯:称外曾伯祖、外曾叔祖大人。

自称愚外曾又侄。

对他人对他12、祖母之胞兄弟:称舅祖大人。

自称愚甥孙。

13、祖母之胞姊妹:称姨祖母。

自称愚姨侄孙。

14、祖母之胞脉侄:称表伯叔大人。

自称表侄。

15、祖母脉侄之妻:称表伯叔母。

自称愚姨侄。

16、祖母胞兄弟之婿:称表姑父。

自称表内侄。

二、母族:1、母亲之父母:称已故外公为外祖考;称已故外婆为外祖妣。

自称愚外孙。

2、母服内伯叔:称外伯祖、外叔祖大人。

自称愚外侄孙。

3、母服内伯叔母:称外伯祖母、外叔祖母。

自称愚外侄孙。

4、母亲之姑夫:称外祖姑夫大人。

自称愚姻内侄孙。

5、母之胞兄弟及妻:称舅父母大人。

自称愚外甥或外侄。

6、母亲之胞姊妹:称姨妈。

自称姨甥或姨侄。

7、母亲之姊妹夫:称姨丈大人。

自称愚姨甥。

8、母之亲表兄弟:称表舅。

自称愚姻侄。

9、母之表兄弟妻:称表舅母。

自称愚表侄。

10、母服内之侄儿:称贤表兄弟。

自称愚表兄弟。

11、母服内之侄媳:称表嫂或表弟妇。

自称表夫兄弟。

12、母服内之侄女:称贤表姊妹。

自称表兄弟。

13、母之侄女丈夫:称表姊妹夫。

自称姻弟。

14、母胞姊妹之女:称姨表姊妹。

自称愚表兄弟。

15、母亲姊妹之婿:称姨表姊妹夫。

自称姨表姻弟。

古代文化常识——人物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人物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人物称谓
一、谦称
(1)王侯自称
朕、寡人、孤、寡君、不穀(gu)
(2)臣子自称
臣、老臣
(3)一般人自称
仆、愚、小人、鄙人、不才、不肖、不敏、不佞、贱子
(4)女子自称
妾、贱妾、婢子
(5)自称家人
家严、家慈、舍弟、拙荆(自己妻子)、贱息(自己子女)、犬子(儿子)、弱息(女儿)、息女(女儿)、小女
二、敬称
(1)称君王
陛下、天子、殿下、东宫、车驾
(2)称臣子、侍从
麾下(对将帅)、足下(下称上或同辈)、执事、阁下、左右(近臣)、近侍、君
(3)称师、长
夫子、丈人、老、父、亚父、母,膝下、高堂、泰山、先考(对已故父亲)、先妣(对已故母亲)
(4)称朋友、同辈
先生、卿、子、公、吾子(比“子”更亲热)
(5)称对方亲眷
令堂:对对方母亲的尊称
令尊: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令兄:对对方哥哥的尊称
令弟:对对方弟弟的尊称
令妹:对对方妹妹的尊称
令坦:对对方女婿的尊称
令郎:对对方儿子的尊称
令爱:对对方女儿的尊称
千金: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
三、上称下或平辈之间的称呼
尔,渠
四、贱称
小子、竖子。

古代称呼

古代称呼

○老公公○流寇○商队武师回答祖宗十八代,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序依次为:父母,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

下序依次为: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kūn)孙,仍孙,云孙,耳孙。

称谓从小至大: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自己)、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01 父为考,母为妣。

02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03 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

04 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

05 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

06 父之晜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07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

08 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

09 父之姊妹为姑。

10 父之从父晜弟为从祖父,父之从祖晜弟为族父。

11 族父之子相谓为族晜弟。

12 族晜弟之子相谓为亲同姓。

13 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晜弟。

男人的宗族称谓(拟)14 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15 王父之姊妹为王姑。

16 曾祖王父之姊妹为曾祖王姑。

17 高祖王父之姊妹为高祖王姑。

18 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

19 父之从祖姊妹为族祖姑。

20 父之从父晜弟之母为从祖王母。

21 父之从祖晜弟之母为族祖王母。

22 父之兄妻为世母,父之弟妻为叔母。

23 父之从父晜弟之妻为从祖母,父之从祖晜弟之妻为族祖母。

24 父之从祖祖父为族曾王父,父之从祖祖母为族曾王母。

25 父之妾为庶母。

26 祖,王父也。

27 晜,兄也。

──宗族。

28 母之考为外王父,母之妣为外王母。

29 母之王考为外曾王父,母之王妣为外曾王母。

30 母之晜弟为舅,母之从父晜弟为从舅。

31 母之姊妹为从母。

32 从母之男子为从母晜弟,其女子子为从母姊妹。

──母党。

33 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34 姑之子为甥,舅之子为甥,妻之晜弟为甥,姊妹之夫为甥。

古代称谓词

古代称谓词

三.别称
1.季父:叔父
2.门生、受业:学生
3.家子:长子
4.庶子:妾生子
5.嫡子:妻生子
6.良人、郎君:丈夫
7.细君:妻子.
8.寒窗:学校.
9.同窗、同门、同砚:同学
10.东床、坦腹、东坦、娇客:女婿
11.泰山、父人、外父:岳父
12.泰水、外姑:岳母
古代称谓词
一.对他人的尊称
1.令尊:别人的父亲.
2.令堂:别人的母亲.
3.令爱:别人的女儿.
4.令兄:别人的兄长.
5.令妹:别人的妹妹.
6.令正:别人的妻子.
7.贤阁:别人的妻子.
8.跨灶:贤能的儿子.
9.府上:别人的庭院.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贤契:称学生.
11.高足:别人的学生.
12.令郎、令嗣:别人的儿子.
13.令婿、令倩:别人的女婿.
14.伉俪、佳偶:称人夫妇.
二.谦称
1.家父、家严、家君:自己的父亲.
2.家母、家慈:自己的母亲.
3.家兄:自己的兄长.
4.舍妹:自己的妹妹.
5.犬子、豚子:自己的儿子.
6.寒舍、舍下、草堂:自己的家.
7.拙荆、拙内、荆室、山荆、内子、内人、内助:自己的妻子.

古代时候的“称谓”大全

古代时候的“称谓”大全

古代时候的“称谓”大全
在古代社会,人们常常使用特定的称谓来表示对不同身份和地
位的称呼。

下面是古代时候常见的各种“称谓”大全。

1. 帝皇:用于指称最高统治者,如皇帝、天子等。

2. 太后:用于指称皇帝的母亲,通常是已故皇帝的妻子。

3. 皇后:用于指称皇帝的妻子,通常是由太后指定。

4. 王:用于指称地方上的统治者。

5. 太子:用于指称皇帝的儿子,也可以指地方上王的儿子。

6. 公主:用于指称皇帝的女儿,通常用于外交婚姻。

7. 贵族:用于指称统治阶级的成员,分为不同等级,如公、侯、伯、子、男等。

8. 士人:用于指称受过良好教育、具备文人才能的人。

9. 仕宦:用于指称担任官职的人,如宰相、太守、州牧等。

10. 老师:用于指称受人尊敬的教育者,如先生、师傅、导师等。

11. 侍从:用于指称宫廷内的仆从和侍奉皇室的人。

12. 赋税户:用于指称负责缴纳赋税的人。

13. 商人:用于指称从事商业活动的人。

14. 农夫:用于指称从事农业劳动的人。

15. 工匠:用于指称从事手工艺制作的人。

这些是古代时候常见的一些“称谓”,以展示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人们对于不同身份和地位的称呼。

了解这些称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特点。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制度非常复杂,人们之间的称谓也非常讲究。

在古代,称谓不仅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的称谓大全。

1. 君。

君,是对君主的尊称,也可以用来称呼贵族。

在古代,君主是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被称为君。

2. 臣。

臣,是对君主的臣民的称谓。

臣民对君主效忠,尊敬君主,称自己为臣。

3. 王。

王,是比君还要高一级的尊称,是对国家的统治者的尊称。

在古代,王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4. 帝。

帝,是对皇帝的尊称。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被尊称为帝。

5. 太子。

太子,是对皇帝的儿子的尊称。

太子是未来的继承人,地位非常高。

6. 公。

公,是对贵族的尊称。

贵族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享有特权和地位,被尊称为公。

7. 侯。

侯,是对封建社会中的贵族的尊称。

侯是封建社会中的地方统治者,地位高于一般的贵族。

8. 伯。

伯,是对贵族的尊称。

伯是封建社会中的地方统治者,地位低于侯。

9. 子。

子,是对封建社会中的贵族的尊称。

子是封建社会中的地方统治者,地位低于伯。

10. 士。

士,是对有学问、有才华的人的尊称。

士在古代是非常受尊敬的社会阶层,他们通常是文官,担任重要的政治和文化职务。

11. 庶民。

庶民,是对一般平民百姓的称谓。

庶民是封建社会中的最底层阶层,地位低下,没有特权。

12. 婢女。

婢女,是对女性奴仆的尊称。

在古代,婢女通常是贵族家庭的奴仆,地位非常低下。

13. 郎。

郎,是对年轻男子的尊称。

在古代,郎是年轻有为的男子的尊称,通常是指有才华、有学问的年轻人。

14. 女子。

女子,是对年轻女子的尊称。

在古代,女子通常是指年轻的女性,地位低下,受到男性的支配。

15. 贤良。

贤良,是对有德行、有才华的人的尊称。

在古代,贤良是非常受尊敬的社会阶层,他们通常是文官,担任重要的政治和文化职务。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些称谓大全,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古代公文称谓语

古代公文称谓语

古代公文称谓语
1.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秦朝以后只用以称皇帝。

2. 殿下:对皇太子、亲王的尊称。

3. 阁下:对一般官员的尊称。

4. 足下:对平辈或朋友的敬称。

5. 本官:官员对自己的谦称。

6. 卑职:下级官吏对上级官吏的自称。

7. 下官:古人对上级官员的自谦之词。

8. 臣:君主时代官吏和百姓的统称。

9. 小人:古代指地位低的人,后来也用于谦称自己。

10. 不才:对自己的谦称。

11. 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

12. 鄙人:对自己的谦称。

13. 愚兄: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

14.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

15. 小女:对别人称自己的女儿。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公文称谓语,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称谓,具体使用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而定。

这些称谓语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也体现了人们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

古代汉语谦称、敬称、特殊称谓

古代汉语谦称、敬称、特殊称谓

古代汉语谦称、敬称、特殊称谓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尊长者自称:在上7、晚辈自称:在下8、老人自称:老朽、老夫敬称1、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2、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已逝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已逝的母亲:先妣、先慈。

3、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4、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5、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6、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7、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8、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特殊称谓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中国传统称谓大全

中国传统称谓大全

中国传统称谓大全古代称谓大全1、古代年龄称谓总论: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2、古代年岁的别称:总角:指童年。

中国古文称呼

中国古文称呼

中国古文称呼
在中国古代,人们之间的称呼通常依据社会地位、年龄和性别来决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古文称呼:
1.君:用于尊称国君、皇帝等地位高的统治者,也可以用于
对长辈或上级的尊称。

2.臣:用于自称作为国君、皇帝等的属下或臣子。

3.朕:指皇帝自己,用于自称。

4.官人:用于对官位较高的人的尊称。

5.夫子:用于对学问深、地位高的学者的尊称。

6.先生:用于对有学问或地位较高的男性的尊称,相当于"
先生"或"先生"。

7.夫人:对已婚女性的尊称,相当于"夫人"或"夫人"。

8.小姐:对未婚女性的尊称,相当于"小姐"。

9.兄长:用于对年纪较大、地位高的男性的亲切称呼,相当
于"兄长"或"哥哥"。

10.弟弟:用于对年纪较小或地位低的男性的亲切称呼,相
当于"弟弟"或"弟弟"。

这些称呼在古代社会中很常见,但现代社会的称呼方式已经有所变化,更多地使用现代化的称谓,如先生、女士、老师等。

古代对各种人的称呼大全

古代对各种人的称呼大全

古代对各种人的称呼大全一、直称姓名:(1)自称姓名或名。

(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二、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三、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四、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五、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六、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

七、称郡望:如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八、称官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

如《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九、称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

十、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的称谓种类繁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谓及其解释:
1.帝王自称:孤、寡、朕。

这些都是古代帝王常用的自称,用以表
示其威严和尊贵。

2.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这些称谓体现了古代官吏的
谦虚和自谦。

3.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这些称谓显示了
读书人的谦逊和自知之明。

4.对亲属朋友的称呼: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些称谓用于称呼自己的亲属朋友,体现了亲近和尊重。

5.其他自谦词: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称妾。

这些都是古
人在特定场合下的自谦称呼。

6.对帝王的敬称: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这些敬
称表达了对帝王的崇敬和尊重。

7.对将军的敬称:麾下。

这是对将军的一种敬称,表示对其的敬意
和尊重。

8.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
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这些敬称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以示尊重和敬意。

9.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的敬称:圣。

这是对品德高尚、智慧
超群的人的敬称,如“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

以上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些称谓,它们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习俗和人际关系。

由于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严格,称谓也往往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关系。

同时,这些称谓也体现了古代人的谦逊、尊重和礼貌。

古代称谓

古代称谓

古代称谓婴儿:人初生。

襁褓:泛指一岁以下。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ch èn 、髫ti áo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ti áo 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

志学:十五岁。

(《论语》: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j ī: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摽梅之年。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

(《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杖朝之年:八十岁。

鲐t ái 背之年:八十至九十岁合称。

耄m ào 耋di é:八十、九十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父族:
1、父母:称已故父亲为显考;称已故母亲为显妣。

自称孝男某名。

对他人称自己的已故父母,为先父、先母。

2、爷爷:称已故爷爷为显祖考;称已故奶奶为显祖妣。

自称孙某名。

对他人称自己的已故爷爷、奶奶,为先祖考、先祖妣。

3、爷爷的父亲:称曾祖。

自称曾孙某名。

4、爷爷的胞兄弟:称伯叔祖大人。

自称侄孙或又孙。

5、父亲之胞兄弟:称伯父、叔父大人。

自称脉侄。

6、父之胞兄弟之妻:称伯母、叔母。

自称脉侄。

7、兄长之妻:称尊嫂,自称夫弟。

嫂嫂回称夫弟:称贤叔,自称愚嫂。

8、弟弟之妻:称贤弟妇,自称夫兄。

弟妇回称尊伯,自称愚弟妇。

9、侄子之妻:称贤侄媳,自称愚叔、愚伯。

父(侄子之父)回称伯叔翁。

10、祖母之父:称外曾祖大人。

自称愚外曾孙。

11、祖母之亲叔伯:称外曾伯祖、外曾叔祖大人。

自称愚外曾又侄。

12、祖母之胞兄弟:称舅祖大人。

自称愚甥孙。

13、祖母之胞姊妹:称姨祖母。

自称愚姨侄孙。

14、祖母之胞脉侄:称表伯叔大人。

自称表侄。

15、祖母脉侄之妻:称表伯叔母。

自称愚姨侄。

16、祖母胞兄弟之婿:称表姑父。

自称表内侄。

二、母族:
1、母亲之父母:称已故外公为外祖考;称已故外婆为外祖妣。

自称愚外孙。

2、母服内伯叔:称外伯祖、外叔祖大人。

自称愚外侄孙。

3、母服内伯叔母:称外伯祖母、外叔祖母。

自称愚外侄孙。

4、母亲之姑夫:称外祖姑夫大人。

自称愚姻内侄孙。

5、母之胞兄弟及妻:称舅父母大人。

自称愚外甥或外侄。

6、母亲之胞姊妹:称姨妈。

自称姨甥或姨侄。

7、母亲之姊妹夫:称姨丈大人。

自称愚姨甥。

8、母之亲表兄弟:称表舅。

自称愚姻侄。

9、母之表兄弟妻:称表舅母。

自称愚表侄。

10、母服内之侄儿:称贤表兄弟。

自称愚表兄弟。

11、母服内之侄媳:称表嫂或表弟妇。

自称表夫兄弟。

12、母服内之侄女:称贤表姊妹。

自称表兄弟。

13、母之侄女丈夫:称表姊妹夫。

自称姻弟。

14、母胞姊妹之女:称姨表姊妹。

自称愚表兄弟。

15、母亲姊妹之婿:称姨表姊妹夫。

自称姨表姻弟。

16、母胞姊妹之媳:称姨表嫂。

自称姨表侍上。

17、母服内之侄孙女:称贤表侄女。

自称愚表伯叔。

三、妻族:
1、妻子之曾祖:称岳曾祖大人。

自称愚曾孙婿。

2、妻子之祖父:称岳祖大人。

自称愚孙婿。

3、妻之外祖母:称姻外祖母。

自称愚外孙孙婿。

4、妻服内之祖姑夫:称内祖姑夫大人。

自称内侄孙。

5、岳丈之亲舅母:称内舅祖姑。

自称愚甥孙婿。

6、妻子之父母:称岳丈、岳母大人。

自称婿或忝子婿。

7、妻子之族母:称岳庶母大人。

自称愚甥婿。

8、妻服内伯叔:称岳伯叔大人。

自称愚侄婿。

9、妻服内之伯叔母:称岳伯叔母。

自称愚侄婿。

10、妻子之母舅:称内大人。

自称愚甥婿。

11、妻之亲舅母:称内舅母。

自称愚甥婿。

12、妻之亲表伯叔:称内伯叔大人。

自称表侄婿。

13、妻服内之姑母:称内姑母。

自称姻侄婿。

14、妻服内之姑夫:称内姑夫大人。

自称内侄婿。

15、岳母之姊妹:称内姨母。

自称愚侄婿。

16、妻之胞兄弟:称贤内兄弟。

自称姊妹夫。

17、妻胞兄弟之妻:称姻眷嫂。

自称姻侍生。

18、妻之胞姊妹:称贤姊妹。

自称愚姨夫。

19、妻胞姊妹之夫:称襟兄弟。

自称愚襟兄弟。

20、岳母姊妹之媳:称内姨嫂。

自称姻姨表侍生。

21、妻之表兄弟:称内表兄弟。

自称愚表姊妹夫。

22、妻之亲表兄弟妇:称内表嫂。

自称姻表侍生。

23、妻姑母之子:称内表兄弟。

自称表姊妹夫。

24、妻胞兄弟之子:称贤内侄。

自称愚姑夫。

25、妻胞兄弟之媳:称贤内侄媳。

自称愚内姑夫。

26、妻胞姊妹之子:称贤姨侄。

自称忝姨丈。

27、妻胞姊妹之女:称贤侄女。

自称忝姨丈。

28、妻胞姊妹之婿:称贤侄婿。

自称忝姻姨丈。

29、妻子之亲表侄:称贤内侄。

自称表姑夫。

30、妻服内之侄妇:称贤侄嫂。

自称愚姑夫。

四、姻戚称呼:
1、祖父之亲家:称姻老太翁先生。

自称姻再侄。

2、父亲之亲家:称姻太翁先生。

自称姻晚或姻侄。

3、亲家之父亲:称姻太翁先生。

自称姻侄或姻晚。

4、亲家:称姻翁某老大人。

自称愚姻弟。

5、亲家母:称姻母某老孺人。

自称眷侍生。

6、子亲家之父、孙亲家之祖:称姻太翁先生。

自称姻弟。

7、儿子之亲家:称姻台。

自称姻愚弟。

8、女婿之伯叔:称姻台兄。

自称姻愚弟。

9、伯叔之内侄:称姻表兄。

自称姻愚弟。

五、其他各亲称呼:
1、姊妹之夫:称姊妹夫。

自称内兄弟。

2、姊妹之子:称贤外甥或外侄。

自称愚舅氏。

3、姊妹之女或媳:称贤外甥或甥媳。

自称愚舅。

4、姊妹之婿:称贤甥婿。

自称愚内舅。

5、姊妹之翁姑:称姻太翁、姻太母。

自称姻晚。

6、女儿之夫:称姻贤婿。

自称亲岳丈或愚岳氏
7、侄女之夫:称姻贤侄婿。

自称愚伯叔。

8、女儿之婿:称贤外孙婿。

自称忝姻外祖。

9、女儿外孙:称贤姻外曾孙。

自称忝姻外曾祖。

10、女儿之子:称贤外孙。

自称忝外祖或忝外祖母。

11、侄女之子:称贤外侄孙。

自称愚外伯叔祖。

12、姑母:称某府(以所嫁夫姓)姑母。

自称脉侄。

13、姑夫:称姑夫大人。

自称愚内侄。

14、姑夫之兄弟:称表伯叔。

自称愚表侄。

15、姑母之子:称贤表兄弟。

自称愚表兄弟。

16、姑母之媳:称表嫂。

自称表侍生。

17、姑母之女:称贤表姊妹。

自称愚表兄弟。

18、姑母之婿:称表姊妹夫。

自称愚表兄弟。

19、姑母之孙女或孙媳:称贤表侄女(侄媳)。

自称表叔。

六、师生称呼:
1、业师:称老师。

自称受业或学生。

2、师之妻:称师母。

自称学生
3、业师之父:称太老师大人。

自称门下晚生。

4、业师之母:称师太母。

自称门下晚生。

5、业师之子媳:称世兄嫂。

自称世愚弟或世侍生。

6、业师之女:称世姊妹。

自称世侍生。

7、子之业师:称老师。

自称世侍生。

8、学生:称贤友、贤世侄。

自称友生。

9、学生之父:称仁兄。

自称世愚弟。

10、学生之母:称世嫂。

自称世侍生。

11、朋友:称仁兄。

自称愚弟。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12、同乡:称仁兄。

自称乡愚弟。

13、同学:称学兄砚。

自称学弟。

14、同庚:称庚兄。

自称庚愚弟。

附:“服”的解释服,本意指丧服。

按照死者亲属的亲疏远近而穿带五种不同的丧服。

以父系为宗,以自身为基点,上溯至高祖,即为五代之内。

假如高祖去世,自己就应该穿孝服;曾祖去世,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女都应该穿孝服。

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应该穿丧服的亲属。

后来将“五服”引申作五代内这一范围的亲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