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文学成就

合集下载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和鲁迅的现代杂文创作比较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和鲁迅的现代杂文创作比较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和鲁迅的现代杂文创作比较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和鲁迅的现代杂文创作比较》,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四时期的“随感录”是现代杂文的前身,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李大钊和鲁迅的现代杂文创作比较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李大钊和鲁迅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他们在《新青年》的旗帜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共同致力于白话文运动的开展以及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虽然两人的文学理想和实践有所差别,但在时代的鼓动下却在现代杂文创作方面形成了共同阵线,不仅丰富了文学革命的成果,也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于政治和文学复杂关系的不同观念。

一杂文写作古已有之,但作为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体登上文坛并被确认,还要归功于《新青年》“随感录”栏目的设立。

正是在这一栏目的引导下,作家们开始重视这种文体,并通过大量的创作实践逐渐证明了这种先锋性文体的存在意义。

杂文是以批评为主的文体,是现代作家通过现代媒介与所处时代有机联系的一种有效方式,它迅速渗入到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做出政治的、道德的乃至审美的评价与判断,并能得到及时的社会反馈,成为“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

在这一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首推鲁迅。

作为一个有明确自觉意识的杂文作者,他的杂文创作集中于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给现代杂文打上了鲜明的个人印记。

他的杂文创作超越了具体的时代和人物,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心理、民情民俗的一部活的历史。

同时,他对杂文题材、手法的开拓,对现代汉语运用的自由无拘,以及超越常人的逆向思维,都对现代中国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就文学本体而言,他的杂文创作也为评论性文体的独立存在提供了强大的依据,为学术界提供了讨论与研究的热点。

如果说,鲁迅的小说创作对于中国现代小说题材的开拓和主题的发掘有着不可替代的伟大贡献,那么他的杂文创作所具有的不可重复性,则为中国现代思想史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成为难以超越的巨擘。

中国革命的引路人——李大钊生平简介

中国革命的引路人——李大钊生平简介

中国革命的引路人——李大钊李大钊,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和其他二十位革命者在北京西郊民巷京师看守所内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秘密绞杀。

人物生平分析李大钊的选择从政的这一决定,并不偶然。

一个人在后期产生的思想一定与他的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故居,在设计上就非常不同。

三进宅院错落有致,一丈高的十字花墙透露出无华淡雅,两棵对称而植的丁香树花开正艳。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家是一个较为传统、保守的大户人家。

但可惜的是,李大钊的童年,并没有父母的陪伴。

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而他身体羸弱的父亲已于7个月前病逝。

母亲周氏感伤过度、忧虑成疾,在李大钊不满一周岁半时也撒手人寰。

无奈之下,已是63岁高龄的大祖父李如珍接过了李大钊的抚养权。

祖父希望李大钊能够光宗耀祖,这给了李大钊很多学习的动力。

李大钊在私塾学习时,并不希望从商,于是在私塾老师的提议下,他走上了仕途,秉持着古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达则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投身于挽救民族危亡的事业中去。

1907年,位于天津的北洋军医学校、长芦银行专修所及北洋法政专门学堂都在招生。

为了把握起见,李大钊同时报考了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和长芦银行专修所,结果这两所学校的考试,他都通过了。

毫无悬念,李大钊选择了前者。

选择研究法政,是李大钊18年人生经历的必然。

此后,无论是积极参与第四次国会请愿还是东渡日本求学,是拥袁还是反袁,是入主北京大学图书馆还是联合首倡建立中国共产党,无不是李大钊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的思想所致。

李大钊所学的正科课程,除了政治学、比较宪法、选举制论、外国贸易论、国际私法等内容,每周还有多达十几个小时的日语、英语课。

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的早期政治理念是从法政专门学堂学习现代的宪政思想开始起步的。

在参与1910年的四次速开国会请愿运动中,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的两名学生断指写血书、断肘示决心的激烈之举令李大钊“终不能忘”,而运动最终的失败也使他坚定了对清朝封建统治“奋全力以颠掊之”的信念。

李大钊

李大钊

• 鲁迅评价李大钊的诗文是革命
史上的丰碑。
谢谢观看!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李大钊
小组成员:刘荆琳 李诗情 李春凤 柯莎莎 梁泳琳 谭悦怡 黄泽琪 周倩羽
目录
CONTENTS
1 2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3
4
主要思想和著作
人物评价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生于1889年10月29日。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 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 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 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 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 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 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 高的历史地位。
人物生平
04
1919年
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李大钊同 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
05
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 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 共产党组织。
史观。 他指出研究社会问题一定要和社会上
多数人联系起来形成为一个“社会运
动”即“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 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 认为主义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 一种思想武器,可以用于改变生产数 据私有制的革命。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新纪元》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再论问题与主义》等
人物评价
人物评价
李大钊雕塑下方石台的背面,刻写着 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李大钊同志是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 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

党史人物——李大钊_作文素材

党史人物——李大钊_作文素材

党史人物——李大钊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1907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春,担任北洋法政学会编辑部长,负责出版《言治》月刊。

1914年春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

同年11月发表《国情》,成为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先声。

1915年2月,代表中国留日学生总会起草《警告全国父老书》,反对日本提出的危害中国主权和独立的臭名昭着的“二十一条”。

6月编印《国耻纪念录》,积极开展反对袁世凯的宣传活动。

1916年春,撰写长篇论文《青春》,提出创造青春中华的理想,传诵一时。

同时主编《民彝》杂志,宣扬民主和自由。

同年5月回国后,曾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甲寅》日刊编辑等职,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

1918年初,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新青年》杂志编辑。

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他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讲演和论文,阐述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成为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先驱。

1918年底和陈独秀创办着名的《每周评论》。

1919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办《国民》和《新潮》杂志。

5月,积极支持和参与五四运动。

7月,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

随后又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重要文章,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批判改良主义思潮。

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等,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

同年秋发起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11月,建立北京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自1920年7月任北京大学教授,同时在女子高等师范、师范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校任教。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创办《工人周刊》。

1922年8月在杭州参加中共中央特别会议,随后到上海会见孙中山,说明中共关于实行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

中国近代史论文-李大钊

中国近代史论文-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

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

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作准备。

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

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

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曾去北京拜访过李大钊同志的烈士陵园,淡青色花岗石纪念碑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

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这简短的文字言简意赅的写出了李大钊同志一生的成就以及对国家对党的贡献,没错,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给旧中国带来了新思想,并且一生都在为了解放人民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和解放中国而作斗争,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因为家乡同样在河北,所以我小时候曾去河北乐亭县李大钊故居拜访,了解了李大钊同志的生平和他的生活环境,他有着深厚的革命热情,一生都在为革命做贡献,并且有着满清热血和一手好的文笔,在革命的时期写出了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

读过李大钊的作品会发现,他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且结合中国国情,能够写出很多解放思想,提倡新文化的文章,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同志从小就有着深刻的爱国热情,并且一生都在为着救国的目标不懈奋斗,他努力的在思想上实现国家的解放。

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他被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

留学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之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以敏锐的眼光,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

后来他又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李大钊同志还是青年人的良师益友。

李大钊的生平事迹及主要贡献

李大钊的生平事迹及主要贡献

李大钊的生平事迹及主要贡献李大钊的人物简介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在被军阀张作霖捕后,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于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是伟大的革命先烈。

李大钊的主要贡献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

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

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

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

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

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

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

李大钊简介

李大钊简介
社会评价
李大钊同志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 李大钊
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正因为如此,今天,我们更加感受到李大钊同志历史眼光的深邃和思想价值的珍贵,更加感受到他革命精神的崇高和人格力量的伟大。李大钊同志永远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同志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青年时代,面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李大钊同志表现出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辛亥革命后,面对封建军阀篡夺政权、新生的共和国有名无实的现状,他不得不发出自己的“隐忧”和“大哀”。他忧国之所忧,哀民之所哀,下定决心为挽救“神州陆沉”、“再造中华”而努力奋斗。当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时,他大声疾呼中国人民用卧薪尝胆的精神进行抗争。他因参加反日斗争而被当时就读的学校除名,但他毫不后悔。他认为,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相比,自己的学业微不足道。他始终把自己的学识与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正是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对社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促使李大钊同志奋不顾身、英勇战斗。他身上体现出的时刻牵挂国家兴亡、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和风范,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提倡。 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李大钊同志率先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播火者。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接受了他认为是真正能够拯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何其艰难,但他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拯救中国的导星”,并积极付诸行动。正是李大钊同志等一批革命家的艰辛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使大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也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使中国工人阶级发展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自为阶级。这一切,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大钊同志对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为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而英勇献身,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同志以科学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跟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潮流不断探索的精神。李大钊同志比较早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抽象的学理和不变的教条,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并在这个过程中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他强调正确认识国情非常重要,考虑中国的问题,是不能置国情于不顾的。他认为,这个国情问题,不可求于外人。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情况下的实际运用。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他强调,社会主义“用以为实际的运动”时,它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是要在运用中加以发展的。同时他认为,“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因此,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他重视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先锋作用,直接从事工人运动;他重视农民在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李大钊同志有着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的强烈进取精神,所以当思想条件和组织条件逐渐成熟的时候,他毅然提出了应该组织一个“强固精密”的统一的“劳动家政党 孙中山和李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 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生平事迹

李大钊同志生平事迹

李大钊同志生平事迹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

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

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

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

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

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

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李大钊的文学主张和文学创作

李大钊的文学主张和文学创作

“ 堕落于男女兽 欲之 鬼 窟 , 而罔克 自拔 , 靡 艳丽 , 柔 驱青 年 与
妇人醇酒之 中者 , 盖有人禽 之殊 、 天渊 之别矣 。他大 声疾 呼 : ” “ 内青年 , 海 其有 闻风兴起者乎 ?甚愿 执鞭 以从之矣 。 ” 第 二 , 学 艺术 和思 想 、 德 一 样 随 着经 济 基 础 的 变 文 道
中 图 分 类 号 :2 6 6 文 献 标 识 码 : I0 . A

文 章 编 号 :0 8—8 0 (0 2 0 —0 1 10 7 9 2 0 ) 3 1 7—0 3

李 大钊 生 平简 介
但许多见 地 精深 的理论 主 张 , 构成 李 大钊 思 想 体系 的重 是
要组成 部分 , 是“ 四” 也 五 新文 化运 动时 期的一 面大旗 。
研政理 , 得挽救民族 、 求 振奋 国群之 良策 。1 1 ”93年东渡 日本 , 就读于早稻 田大学政治本科 , 轮船 上 ,追 寻 甲午覆师 之 陈 在 “ 迹, 渺不可 睹。但 闻怒潮哀咽 , 海水东 流 , 有殉 国亡灵 凄凄 若 埋恨于其 问者 。 留 日期 间 , ” 接触 到各 种 社会 主 义思 潮 , 开始 对马克思主义 的研 究。1 1 96年春 回国, 上海创 办《 在 民彝》 期 刊; , 6月 去北京 创办缀 钟 报》 并 任《 , 新青 年》 辑 和主 要撰 编


中国共产 党的主要创 始人之一 。出生时父 亲 已逝 , 岁 丧 3
母 ,在襁褓中 , “ 即失怙恃 , 既无 兄弟 , 又鲜姐 妹 , 为一 垂老之 祖 父抚养成 人。幼 年在家 乡私塾 、 ” 书馆 读书。1c 年 考入 永 平 9l 5 府 中学 , 自束 发 受书 , “ 即矢 志努 力于 民族解 放 之事业 。 10 ”பைடு நூலகம்7

李大钊“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妙手著文章”作者:辛远来源:《党史文苑》2018年第11期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同时,他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著名学者、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写了很多诗歌。

这些诗歌和他写的“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题诗中的一句)的雄文一样,曾被鲁迅先生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现把李大钊所写的一些诗歌类说如下,以飨读者。

忧国忧民,用诗抒发心声1908年,李大钊在“筑声剑影楼”写了两首七律《登楼杂感》。

“筑聲剑影楼”是李大钊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时自用的斋名。

筑声,出于战国时代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的故事。

李大钊将自己读书写作的小楼命名为“筑声剑影楼”,表现了当时他忧国忧民、崇尚侠义、立志推翻清王朝腐朽统治的强烈愿望。

这两首感慨悲歌的七律诗是李大钊的最早诗作,其一为:“荆天棘地寄蜉蝣,青鬓无端欲白头。

拊髀未提三尺剑,逃形思放五湖舟。

久居燕市伤屠狗,数觅郑商学贩牛。

一事无成嗟半老,沉沉梦里度春秋。

”其二为:“感慨韶华似水流,湖山对我不胜愁。

惊闻北塞驰胡马,空著南冠泣楚囚。

家国十年多隐恨,英雄千载几荒丘。

海天寥落闲云去,泪洒西风独倚楼。

”写这两首七律诗时,19岁的李大钊正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二年级读书。

此诗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感叹,以及对自己快到弱冠之龄却不能为国赴难的急切之情。

1909年冬,李大钊因想念友人写了两首五律《岁晚寄友》。

“友”即指蒋卫平。

蒋卫平1883年1月17日生于河北滦县。

1905年在永平府中学堂与李大钊结识。

后到东北从事革命宣传工作,积极投身抗俄运动。

1910年在黑龙江省黑河担任中方主要代表,与俄谈判四十八旗屯与红梦河金矿归属事宜。

8月5日在赴俄谈判归国登船时,被俄国西伯利亚总督戈毕莎尔密令士兵开枪杀害。

此时的蒋卫平,正在东北的长春任鼓吹捍卫国权、抨击清朝政府所谓“立宪”的《长春日报》编辑。

李大钊堪称一流书法家,手札真迹欣赏,致敬革命先驱

李大钊堪称一流书法家,手札真迹欣赏,致敬革命先驱

李大钊堪称一流书法家,手札真迹欣赏,致敬革命先驱“为了中国的老百姓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正在热播的《觉醒年代》里这段独白,不断激荡着所有人的心。

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是那个时代最先觉醒者,承担起了唤醒整个民族的责任。

一般说来,对李大钊的印象是:第一个引进真理火种的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思想家,革命家……其实,李大钊也是杰出的教育家、学者、诗人、书法家。

他饱读诗书,是从旧时代走出来的文人,但他也可以写出优美的新诗。

李大钊更是新时代的斗士,曾在北大任教,担任了图书馆主任,以学者身份介入和开启了中国现代革命的历程。

“言为心声”。

李大钊毕生撰写了大量的革命檄文,诸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讴歌革命,唤醒民众。

“字为心画”。

李大钊虽英年牺牲,因极其勤奋,仍留下了大量的手札。

这些与众多仁人志士的通信,细谈办刊事宜,商讨革命大计,可谓“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的自信和乐观!手札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性,也是李大钊堪称一流书法家的见证。

这些手札风格多变:或沉郁顿挫,或流利潇洒;或不相连属,或牵丝映带;或雄壮有力,或轻盈细致,不一而足。

既有时代烙印,能够看出他对清季大家赵之谦笔墨意蕴的借鉴,又能见个人心性,一札一式。

说明李大钊同志虽然为革命工作劳累奔波,却临池不辍,广收博取,故而应变能力极强,有明显的风格跨度。

从这些超妙的笔墨来看,那个时代的先行者,有很多过人之处!《墨缘》将辟出专版,以书法这一独特形式,发掘和展现李大钊同志的不同侧面。

谨以此文向李大钊这位革命先驱致敬!释文:辛白吾兄先生:兹有数事要同我兄说:(一)自二十一号起,寄二十份《每周评论》到山西大学李泰棻先生处,托他转托人代卖,有弟致李君一函,与报同发;(二)有二处与我们交换的报,我们应该各寄一份。

李大钊的十个丰功伟绩

李大钊的十个丰功伟绩

第四部分,倡导新文化运动1918年1月,李大钊应约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以后又兼任北京五所大学教授。

他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里辛勤开拓,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和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

李大钊的学术论著、与旧思潮激战的诗文,高扬了新文化的气势。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当世赞誉他为"道德文章之楷模"、"青年人的导师"。

第五部分,传播马列主义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李大钊更加坚信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到来,马克思的学说"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

他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论著,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李大钊以先驱者的坚韧精神,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情形","并向实际的方向去做",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李大钊的革命实践,影响和教育了中国早期的一代共产党人。

第六部分,创建中国共产党"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组织上和思想上做了准备。

1920年,李大钊与共产国际联系,同陈独秀酝酿在地方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李大钊在北京领导党的北方工作。

派出同志在冀、鲁、豫、晋、陕、内蒙和东北的广大地区发展党、团组织。

李大钊在党的创建时期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第七部分,促进国共合作1922年9月,李大钊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会见孙中山,商谈国共两党的合作问题。

孙中山十分赏识李大钊对时局的看法,对他倍加信赖,委以参与国民党改组和起草《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的重任。

1924年1月,李大钊参加了国民党"一大"。

在会上,他团结国民党左派,积极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他当选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负责北京执行部的领导工作。

第八部分,领导北方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主要负责北方地区党的工作。

李大钊同志生平简介

李大钊同志生平简介

李大钊同志生平简介(1889-1927)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七岁起在乡塾读书,一九0五年入永平府中学,一九0七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

一九一三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

在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

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一九一六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

他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

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

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

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

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

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

随着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一九二0年三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

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

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

大钊同志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现代文学史上的丰碑——略论李大钊同志对“五四”文学革命的贡献

现代文学史上的丰碑——略论李大钊同志对“五四”文学革命的贡献

作者: 高擎洲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辑刊
页码: 87-94页
主题词: 李大钊;文学革命;积极作用;小资产阶级;平民主义;反帝反封建;封建思想;新文化运动;政治运动;革命运动
摘要: <正> “五四”运动是一个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又是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批判封建思想和制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化革命运动。

李大钊同志当时所发表的许多辉煌的政治论文、学术文章等,代表着“五四”文化思想战线上的最高水平,起到了树立旗帜、指引方向的积极作用。

李大钊同志的一生是革命者的不屈不挠

李大钊同志的一生是革命者的不屈不挠
关键词:革命者知识分子革命品质道德修养工作作风
正文:
李大钊同志的一生是革命者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一生。还在青年时代,他就是一个急进的民主主义者,积极地参加了反帝反北洋军阀的斗争。十月革命之后,他又最早地接受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我国第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中的旗手,是“五四”爱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积极地投入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活动。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党的中央委员。同时他还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的书记。在1923年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的斗争中,他是重要的领导者之一。在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他根据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林伯渠同志一道积极地帮助孙中山接受党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促成了第一次的国共合作。此后,他充分地运用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形式,团结了最大多数的群众,促进了北方革命运动的发展。在他的亲自领导下,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心脏地区,接连地开展了召开国民会议、响应“五卅”爱国运动、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关税自主运动,以及1926年“三一八”等多次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群众斗争,并且逐步地展开了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和内蒙古等地的农民运动。在这一系列的斗争中,李大钊同志认真地宣传和贯彻执行了党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坚持了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维护了党的革命领导权,使广大群众的革命觉悟不断提高,使北方的群众革命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地不断发展,有力地配合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广东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这一切,引起了北洋军阀的十分恐惧和仇视,他们终于在1927年4月6日逮捕了李大钊同志,并于同年4月28日以绞刑惨杀了李大钊等二十位同志。
这本书到这里基本上打住了,不知道彼得其后在普罗旺斯的生活究竟怎么样,但从书后对他其它几本书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普罗旺斯让他果然“喜悦满怀”,因为他又写了《永远的普罗旺斯》和《重返普罗旺斯》两本书。祝福彼得和他的妻子以及他们的两条狗,希望他们的幸福一天天绵延下去。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大钊的生平简介李大钊是早期共产党的领导人物,他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人际关系,他从小生活在兵荒马乱充满战争的环境中,造就他宁死不屈坚强的性格,导致他对战争的抵抗,总是以忧国忧民的心怀去治理国家,抗议战争的爆发,他出生于普通的家庭,从小认真学习从天津学校渡海去日本京东学习政治学,那时的他就已经开始关心国家未来的发展了。

李大钊回国以后的他把自己所闻所见一点一点的付出给国家,积极筹备新文化运动,只是想让当时的人们接受一些新的改变,改变自己的封建和不足。

这场运动让国民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也算是成功了一半。

在很多人的鼓励之下李大钊不断的宣传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他不断地努力之下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忙,有许多的人在他的背后默默的支持,帮助着他。

在那么多人的帮助下新革命运动的战争打响了,爆发那么多新的文化革命,真正有效的是他为党献身的那年,38岁的他在刑场上毅然决然的走上刑场,他的所作所为只是想改变旧时的风俗习惯。

他说的一句&lsquo;我的死是因为反动派,代表着共产主义的灭亡,共产党万岁&rsquo;然后就去世了。

他的死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新的诞生,不是说有的死重于泰山,他的死也是不断鞭策人们取得胜利的动力。

李大钊的事迹说到李大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个伟大的人士,小时候我们学习语文课文就已经对他有所了解,读了更多的历史对他的事迹有所崇拜,了解的更加清楚,知道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的事迹一直流传到现在。

李大钊生于河北省,自己从小就努力学习,长大后拷进了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自己也是学习政治学,加上自己的兴趣爱好还学习了经济学。

后来又去日本学习,参加一些爱国运动,自己编写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红遍中国,因为这成为中国出名的爱国人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建党前后
新文学观念的发展,是在复杂的阶 级斗争中行进的。新文学观念,既 要同封建复古势力进行搏斗,又要 和文学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资产阶 五四”运动前后到1921年7 级右翼展开论战,从而为新文学的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 成长扫清前进的路障。而在这场斗 共写了135篇富于战斗性的 争中,李大钊则做得最为坚决、勇 敢和端正。
文学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
一、幼年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 9年10月29日。
李大钊出生前七个月,父亲就离开人世,出生后不久 母亲也去世。李大钊是由其大祖父抚养长大。他的大 祖父李如珍老人非常重视大钊的教育,早早让其读书 识字。而幼年大钊天资聪慧,热爱读书。 幼年时,他就听到了鸦片战争等痛心的历史故事。 五岁上,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十一岁那年,爆发 了义和团运动,冀东各地也普遍建立了义和团的组 织。不久,八国联军侵至乐亭附近,占据了昌黎、 滦州等地。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和中国人民的英 勇反抗,在大钊同志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 印。 李大钊幼时读书的地方
“ 五四”及“五四”新文化 运动,是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为 领导而蓬蓬勃勃开展起来的。也 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历史观和文化观,以至斗争策略, 都在运动中起了主导和领路的作 用。这个历史的结论,是任何怀 疑都掩盖不了的,也是任何否定 和冲淡所抹杀不掉的。这个结论 本身,就证明了李大钊在中国现 代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也证明 了李大钊在中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 专门学校 。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 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 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 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 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 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 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 国志士。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1913年,24岁的李大钊就写文章, 他的文学观念也和他的社会观、伦理 观、道德观一样,表现了对时代“隐 忧”和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他以极 其愤慨和沉痛的心情,揭露北洋军阀 的盗权辱国、侵蚀共和的罪恶行径, 疾呼“共和自共和,幸福何有于吾民 也!” 同年,李大钊撰写了《文豪》 一文,相当全面地披露了他的呼唤文 学“救人救世”、改造世界的文艺观 并探讨了文学发展与社会、与情感、 与世界观等的关系。李大钊从步入人 生的征途起,就一直昂奋热情,从没 有消沉过、悲观过。他从一开始就坚 持将文艺作为改造人心、改造世界的 武器,这就为他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 的文艺观铺平了道路。
李大钊的文学
思想成就
前言:李大钊,字守常,河北 乐亭人,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 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 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之一,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 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 历史地位。 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 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 拓的著名学者,李大钊同志在
三、五四时期
李大钊的文学阵地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投 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 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十月革命 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 李大钊以《新青年》、《每 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 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 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 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 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 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 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 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此时李大钊最鲜明的思想色彩是突出了劳动人民的革命伟力,自觉地把自己 的命运、国家民族的命运同劳动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文学观念上, 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更紧迫的课题。
在《劳动教育问题》(1919年2月14、15日)一文中,李大钊强调, “Democracy的精神,不但在政治上要求普通选举,在经济上要求分配平均, 在教育上、文学上也要求一个人人均等的机会,去应一般人知识的要求。现 代的著作,不许拿古典的文学专门去满足那一部分人的欲望,必须用通俗的 文学法,使一般苦工社会也可以了解许多的道理”。在《青年与农村》一文 中,他特别希望青年“到农村去”,因为他认为“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 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 发表在《每周评论》上的杂感《光明与黑暗》(1919年3月2日),可说是 在中国美学史上第一篇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写成的论文,文章虽然短小, 但却在现代美学与近代美学中间刻出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光明与黑暗的区 分,就是美和丑的区分。劳动创造了美。美总是和劳动、工作、创造不可分 离。人的美,人生的美,就在于劳动和创造之中。这种美学观念的意义无疑 是划时代的。
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期间就接触了一 些马克思主义书籍,但他是1918年下 半年开始接受新的世界观――一马克 思主义的。当时思想界活动着一批骁 将,陈独秀、高一涵、易白沙、吴虞、 刘半农、钱玄同、胡适、鲁迅、周作 人等等。那是一个群星闪烁、人才辈 出的时代。可是,只有李大钊为十月 革命的炮声所震动,在寂寥而翻转的 文坛上,呐喊出社会主义的空谷足音。 马克思主义――包括它的文艺观―― 在中国传播的拓荒者不是别人,不是 更有名气的急进者陈独秀,也不是那 些高呼“打倒孔家店”的思想勇士, 而是在人看来质朴敦厚、不苟言笑的 李大钊。李大钊是在中国现代文艺思 想史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文艺宣传家。 他当初的文学创作是中国现代散文中 “五四”时期散文的杰出代表。
在大钊同志的家乡,大地主、大商人残酷地剥削农民,阶级分化也日益加剧。 全村七千多亩土地,绝大部分掌握在几家地主手里,加以连年天灾,更使广大 农民饥寒交迫。大黑坨村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线串黑豆场街卖,河里杂 草上戥盘。” 大钊同志看到了这一切,心中充满了疑问。他常向老师问道:“为什么洋 人在中国横行霸道?”“为什么穷人没饭吃、没衣穿?”问得老师也无法回答。 从那时起,他就憎恨帝国主义侵略者,憎恨残暴的封建制度,憎恨腐败的清朝 政府。十三岁时,听了老师黄玉堂讲太平天国的故事,他就激动地说:“我长 大了一定要学洪秀全,推翻清朝皇帝!” 虽然,祖父想让他成为一个光耀门楣的读书人,他却沿着一个爱国者和革 命者的道路前进了。他决心发愤读书,寻求救国救民的良策,来挽救祖国于危 亡之中。正象后来他在《狱中自述》里回忆的:“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 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在永平府中学,大钊同志进一步表现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常常和要好 的同学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他热烈搜寻当时宣传新思想的书刊,贪婪地读着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著作,几乎手不释卷。
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到了“五四”运动前后,面临一次 全面的质的挑战和严肃的选择。这种挑战,是中国传统 文学观念衰老和危机的产物,是西方现代文学思潮带着 生机和活力潮水般涌入的结果。而这种选择,则是现实 需求和社会呼唤的理性行动,是中国文学思想的历史合 乎逻辑的一次发展。 李大钊正是在这个抉择的关口上,以他特有的纯 朴和深刻,以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洞悉和了解,特别 是以他对先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自觉运用,在“五四” 文学革命的浪潮中,举起了自己鲜明的理论旗帜,从 而影响并导引了一代乃至数代英勇的文化战士。
李大钊始终抱着“文化之盛衰,民族之兴亡系之的观念,不孤立地提倡文化建 设,不是等待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好了再去进行政治和社会革命,而是在社会政 治、经济的实际变革中,批判旧文化,建设新文化;对传统文化既不一棍子打 死,也不嗜痂如癖,而是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是李大钊又一超过同辈 人而具个性的文化品格。
论文,平均不到六天就写出 一篇。如果从1919年5月算 到1926年末及被捕前,李 大钊共写出论文203篇,尽 管革命活动繁忙,仍以平均 13天左右的速度写出一篇。 这个数字,从一侧面也相当 有说服力地反映了李大钊在 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 义活动中所起的巨大指导作 用。
这时期,他愈益提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反复指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 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 他的实境”,“本着主义作实际的运动”。他企盼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企盼 人民自己解放自己,从黑暗的牢笼中打出一道光明。他认为人生的平凡发展,有 时不如壮丽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 中。”他特别鼓励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会 第一次公开演讲会上,他热忱地说:“倘若各位能于读习之余去研究马克思的学 说,使中国将来能够产生出几位真正能够了解马克思学说的,真正能够在中国放 点光彩的,这实在是我最大的希望。” 在文艺上,此时李大钊一面继续申论文学的社会功能,认为“文学教我们发扬蹈 厉”、“可以发扬民族和社会的感情”,一面力排众议,论证社会主义将给文学 艺术开辟广阔的前景。他说:“社会主义与学艺,有许多人皆谓社会主义所建设 之社会,是阻碍艺术,不能有所发展。然吾等考查社会主义之一种,不但不妨碍 学艺,而且使之发展;至于资本主义反阻碍艺术,使之不能发展。”他在《社会 主义释疑》(1923年11月13日)一文中说得更加明确:“艺术家最希望发表的 是特殊的个性的艺术美,而最忌的是平凡。所以现在有一班艺术家很怀疑社会主 义实行后,社会必然愈趋平凡化,在平凡化的社会里必不能望艺术的发达,其实 在资本主义下,那种恶俗的气氛,商贾的倾向,亦何能容艺术的发展呢?又何能 表现纯正的美呢?那么我们想发表艺术的美,更不能不去推翻现代的资本制度, 去建设那社会主义制度的了。不过实行社会主义的时候,要注意保存艺术的个性 发展的机会就是了。”
这一时期,李大钊在文艺和美学观念上的进展也留下了明显的轨迹。 李大钊从日本辍学回国后即与友人办《晨钟报》,并参加《甲寅日刊》及《新青 年》的编辑工作。《晨钟报》被查封,改名为《晨报》重新出版,在李大钊倡议 和帮助下创办的《晨报副刊》,是当时国内出现的第一个“副刊”。它对推动当 时的新文化运动起了重要作用。1916年8月《晨钟报》创刊号上,李大钊发表 《〈晨钟〉之使命》一文,指出:“由来新文明之诞生,必有新文艺为之先声, 而新文艺之勃兴,尤必赖有一二哲人,犯当世之不韪,发挥其理想,振其自我之 权威,为自我觉醒之绝叫,而后当时有众之沉梦,赖以惊破。”这是一段很值得 注意的文字。这里不再简单讲文艺具有“使天地改观,山河易色”的伟力,而是 把文艺视为一种文明的“先声”。尤其醒目的是,李大钊把新文艺兴旺的条件放 在依靠“一二哲人”身上,而这种“哲人”又真能成为解放的领袖,精神的导师, 这是颇有深意的。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李大钊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一种新 的艺术哲学――此时还未到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朦胧预见与期待。他在苦苦 地寻找这样的“哲人”,一旦这种“哲人”在世界上已出现的消息传入中国,他 就会率先的起而迎接,而他自己在传播和弘扬这种精神的时候,也会历史地扮演 中国新文艺勃兴势必赖有的“哲人”的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