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综述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综述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综述摘要: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各方面的发展均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认知、人格及社会化等方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揭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教养方式;儿童发展;儿童教育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父母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它直接作用于亲子互动过程。
早期父母教养方式被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溺爱型、专制型、忽视型,而现在的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家庭教养方式是一个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综合体。
本文重在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认知发展、人格发展及社会化发展三方面来综合考察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起到的作用。
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认知发展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成人创造的环境及提供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而这种指导就体现了父母的教养方式。
通过这些指导,儿童的认知能力才能超越现有水平而向上发展。
因此,要理解儿童的发展,就必然要关注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提供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指导。
①张丽华等指出,民主型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不一致型、溺爱型的教养方式起消极作用。
②王燕等人发现,父母的专制型教养风格会①张丽华, 杨丽珠, 宋芳. 父母教养方式对3-9岁儿童自尊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②王燕, 张雷等. 自我概念在父母专制型教养风格与儿童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J].应用心理学,2007,13(1).抑制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使儿童在诸多领域的自我接纳和评价水平降低。
③赵静波等研究了智力、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学习成绩的关系,发现优等生与差生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偏爱温暖与理解,后者偏爱惩罚与干涉。
而这种差异引起的结果是,优等生有信任与安全感,并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学习习惯,而差等生有逆反与自卑感,他们厌学,缺乏信心。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引言:父母教养方式是指为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能力而采取的教育手段和方式。
这种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针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相关研究不仅对教育学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使得家长们更加了解如何有效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一、不同教养方式的分类1. 授权型教养方式:这种方式下,父母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但同时也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他们对孩子既有期望,又能给予孩子适度的自由空间。
这种教养方式能够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能力。
2. 约束型教养方式:此种方式下,父母更加强调纪律和规矩,对孩子的行为有严格的限制。
他们通常会设定一系列明确的规则和边界,以确保孩子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
这种教养方式能够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放任型教养方式:这种方式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比较宽松,很少干预他们的行为。
他们常常将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成长放在首位。
虽然这种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但也容易导致孩子缺乏规范和约束,进而可能产生不良行为习惯。
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1. 心理健康发展:研究表明,授权型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心态。
与此相反,约束型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内向、消极,甚至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
放任型教养方式则会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发展,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2. 社交能力:授权型教养方式能够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约束型教养方式则容易导致孩子的自卑感和社交障碍问题的发生。
放任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可能缺乏自信,与人难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3. 学业表现:研究显示,授权型教养方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业表现。
相比之下,约束型教养方式可能会使孩子承受过多的压力,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放任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常常缺乏目标和动力,在学业上表现得较为差劲。
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综述
第32卷第2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3月Vol.32 No. 2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r. 2010──────────收稿日期:2009-05-24 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综述王春杰,王卓健(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摘要:对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测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现有研究中存在测评工具缺乏本土化、各因素的影响力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缺乏深入的分析以及提高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干预研究缺乏,这些都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幼儿;父母教养方式;测评工具;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0)02-0117-03The Research on Childrearing Parental Patterns of PreschoolersWANG Chun-Jie, WANG Zhuo-Jian(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China)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d from important sides of childrearing parental patterns of preschoolers, which are concept, evaluation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so on.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lacks in current study .Main three points: measurement tools for localization; in-deepth analysis about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 intervention studies on improving childrearing parental patterns. The discussions are identified for future study.Key words: children; parental patternts of preschoolers; measurement tools; influential factors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认为:“幼儿期的教育对于发展中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时期发展的好坏,将影响到人的整个一生。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近年来,父母教养方式研究异常热烈。
已有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能够为孩子塑造未来。
父母是独一无二的呵护者和调节器,他们有责任塑造孩子的性格和价值观,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社会性,助孩子成长。
因此,研究父母的教养方式和结果有助于理解和引导孩子的发展。
首先,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的自主性和反对情绪的容忍度可能影响孩子的高度自主,比较说话的技巧和可接受的行为。
研究发现,父母较高的反对情绪容忍可以促进孩子的自主行为,而强调母亲的反对情绪容忍更可能发展孩子独立自主、主动性和行为控制能力。
此外,父母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增强孩子的自尊心,促进孩子自主行为的发展。
其次,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是影响孩子情绪健康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父母较严格的行为与孩子情绪失衡有关,而超强控制和过度管教可使孩子容易受到情绪伤害,变得越来越害怕和内疚,从而影响其自信心、心理健康。
因此,父母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立训练,鼓励孩子参与有助于促进孩子情绪健康的活动,使孩子更有信心地面对生活挑战,以应对抑郁情绪。
此外,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可以影响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业成就。
根据研究,在家庭中有向孩子强加学习的父母有更好的学业成就,而父母更趋向于发挥保护作用和注重孩子自主性方面则可以增加孩子学习兴趣,增强孩子对学业的把握和自信心。
同时,父母建立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也可以鼓励孩子学习,包括给孩子安定的学习环境、克服困难和提供多样的可挑战的任务等。
总的来看,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父母是孩子的最高教育者,他们的做法可能会影响孩子长大的样子。
父母不仅要提倡自主性,而且要让孩子了解多元文化及尊重社会,发展气质,及谦虚有礼,宽仁偏向等等。
此外,父母应树立自己良好的榜样,用切实的行为来展示处事原则,用正确的方式给孩子以引导,使孩子具备良好的品质和社会性,为将来做好准备。
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一篇嗨呀,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父母教养方式这个有意思的话题。
你知道吗?好多研究都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那可是影响巨大。
有些父母呢,特别民主,凡事都愿意和孩子商量着来,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的孩子呀,往往自信又独立,遇到问题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还有些父母比较严厉,规矩特别多。
孩子要是不小心犯了错,那可不得了,一顿批评是少不了的。
虽说这样能让孩子守规矩,但也可能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不敢尝试新东西。
另外呀,也有那种溺爱型的父母。
孩子要啥给啥,无条件满足。
结果呢,孩子可能就变得任性、自私,不懂得关心别人。
当然啦,也不是说一种教养方式就绝对好或者绝对坏。
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平衡,根据孩子的性格和情况来调整。
比如说,孩子性格比较内向,那父母可能就要多鼓励,多给孩子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
要是孩子太调皮,那适当严格一点也是有必要的。
第二篇嘿,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来唠唠父母教养方式的那些事儿。
先来说说那种宽松自由型的教养方式。
这种父母就像孩子的好朋友,和孩子相处得轻松愉快。
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索世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长大的孩子通常心态很乐观,对生活充满热情。
不过呢,要是太宽松了,也可能会出问题。
孩子可能会缺乏自律性,做事没个分寸。
再讲讲权威型教养。
父母在孩子心中有一定的权威,但也会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种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懂得尊重规则,也能明辨是非。
还有一种忽视型的教养,这可不好哟!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问,孩子感受不到关爱和支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比如自卑、孤僻。
其实呀,不管是哪种教养方式,爱和关心都是最重要的。
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永远支持他们的。
而且时代在变,教养方式也得跟上潮流。
不能老是用老一套的方法,得不断学习和改进。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父母教养孩子还真是一门大学问呢?。
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报告
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报告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报告引言:幼儿期是儿童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亲子互动缺失:部分家长工作繁忙,缺乏与孩子的充分互动,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2. 过度呵护与溺爱:部分家长过度关心孩子的需求,不让其面对挑战与困难,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
3. 惩罚与暴力教养:部分家长采用过于严厉的教育手段,包括体罚和辱骂,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二、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 社交能力发展:家庭教养方式中的亲子互动以及适度的独立性培养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2. 自主性培养:适度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能力强。
3. 心理健康: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惩罚和暴力教养会给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易导致抑郁、焦虑等问题。
三、优化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建议1. 提倡积极亲子互动:家长应与幼儿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多参与幼儿玩耍和学习活动,增进亲子感情。
2. 倡导适度独立:家长应逐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幼儿在适当的范围内自主决策与解决问题。
3. 鼓励积极表达:家长应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鼓励幼儿积极表达感受和需求,促进其情绪和认知的发展。
4. 提倡爱理解的教育:家长应注重倾听和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用爱和耐心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结论: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长应积极改变教育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教养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和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共同为优化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做出努力。
2023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概述1.1 研究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教育理念的进步,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关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
本文旨在对2023年相关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对当前文献的综述,可以了解到2023年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家庭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第二部分: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文献综述2.1 家庭教育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家庭教育是指家长对子女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计划的、系统的教育活动。
父母教养方式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子女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023年的研究发现,家庭教育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效果。
2.2 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通过对2023年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发现,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譬如,过度溺爱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而过分苛刻的教养方式可能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3 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社会文化背景对父母教养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2023年的研究发现,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差异,这也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第三部分: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3.1 研究现状2023年的研究发现,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的角度也更加多元化,不仅仅聚焦于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还关注了家庭教育的整体效果、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方面。
3.2 存在的问题然而,2023年的研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研究缺乏实证数据支撑,缺乏长期跟踪研究,导致了研究结论的严谨性不足。
一些研究忽视了父母和孩子的个体差异,将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简单地归为对孩子的正面或负面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包括对子女的照顾、管教和引导等方面。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理解科学的教养方式,将对子女健康、成长和成功具有积极的作用。
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越有品质越高,对儿童的发展就越有积极的影响,具体而言可以总结如下几点:第一,积极阳光的父母教养方式有益儿童健康成长。
积极阳光的父母能够给孩子带来温暖、安全和信任感,能够顺利地发展身体、认知和情感。
因此,家长应该保持良好心态,以积极的方式与孩子互动,尊重并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
第二,严格的父母教养方式易导致子女行为问题。
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严格,过于强调管教,就容易导致儿童出现行为问题,比如逆反、自闭、不安等。
因此,家长在教育与管教之间,要保持平衡,始终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因材施教,做到严格要求但不过分强调。
第三,温馨关爱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情感健康。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关心和爱护。
在与孩子相处时,要注重身体接触和抚慰,多说一些温馨的话语,表达自己的亲情与关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第四,在教育方面,开放型教育方式更容易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开放型教育方式强调让孩子拥有自主权和创造力,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增强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使孩子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未来发展潜力。
因此,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和个性,采用合适的教养方式,给予孩子差异化的关注和教育。
同时,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改掉为了成功而过分要求的教育方式,培养出能够健康成长的孩子,更需要借助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理论,领悟正确的教育方式和心态。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作为影响儿童青少年发展的重要因素,一直是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从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与子女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价,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览。
本文将明确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阐述其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接着,文章将介绍父母教养方式的主要类型,包括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等,并分析各种类型的特点及其对子女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包括父母自身的特点(如教育水平、人格特质等)、家庭环境(如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氛围等)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
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这种影响如何进一步作用于子女的成长,将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综述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发展关系的研究。
这些研究涉及子女的心理发展、社会适应、学业成就等多个方面。
通过梳理这些研究,本文旨在揭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发展的具体影响机制,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父母教养方式来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地梳理和评价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科学的父母教养方式,促进子女的全面发展。
二、父母教养方式的分类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态度。
这些方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根据父母的教育观念、行为特点以及子女的发展需求等因素相互交织、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教育模式。
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分类模型,试图从各个角度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系统的描述和理解。
一种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父母的控制程度和温暖程度将教养方式划分为四个类型: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和忽视型。
权威型父母既给予子女适当的控制,又提供温暖和支持,鼓励子女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
专制型父母则强调严格的控制和服从,较少考虑子女的感受和需要。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影响的研究综述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影响的研究综述以《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影响的研究综述》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近年来,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发展迅速。
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具有深远和持久的影响,其影响远比以前想象得到更多,尤其在社会情绪和人际关系能力方面。
本文通过综述最新研究结果,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影响的机制和要素,以及如何改善家庭教养环境,以促进儿童成长发展。
以社会形象理论为基础,许多研究发现,家庭环境中的教养方式将会影响儿童的社会形象。
在社会形象理论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婴儿和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影响儿童情绪和人际关系方面。
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社会适应能力,自尊水平和社会情绪等心理发展过程。
父母教养方式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可以分为宠爱、关注、支持、控制和严格等。
宠爱是教养中最重要的形式,这是指父母对儿童表现出关心、支持和理解、尊重和鼓励。
关注和支持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教养形式,它不仅能促进儿童社会发展,而且能让他们获得心理安全感。
父母的控制和严格也被认为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过多的控制和严格可能会导致儿童社会隔离和自尊低下。
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社会发展的原因之一是传播。
孩子们通常会从父母那里学会他们的社会技能,而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策略或模式。
孩子也可以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来表达自我,进而形成自我身份,并影响自身情绪的发展。
此外,父母的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儿童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参与能力。
为了改善家庭教养环境,对于父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清楚自己的角色,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建议父母们要表现出坚定的支持和理解,多和孩子沟通、协商,以用实践来表达他们的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尊心。
此外,家庭教育也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避免以言语和行为过分严厉地控制孩子,以免破坏儿童的自信和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深远且持久。
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不仅能有助于儿童的社会发展,而且能让他们获得心理安定感,从而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综述范文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综述范文家长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积极参与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发展,也可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本文将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研究综述,从幼儿园与家长的互动、家长参与的形式和影响以及家长参与的障碍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幼儿园与家长的互动在幼儿园与家长的互动中,教师起到了桥梁作用。
研究表明,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幼儿教育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可以与家长交流幼儿的学习情况,引导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原理与方法,使得家长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幼儿教育。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家长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活动,以此来帮助幼儿更好的发展。
二、家长参与的形式和影响在家长参与的形式方面,研究发现,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如参加幼儿园活动、去幼儿园观摩等。
其中,家长参加班级活动是最为普遍的一种。
家长们在活动中可以与孩子共同参与制作、阅读、玩耍等,这可以增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交流,更好的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家长参与家园协同的一个最大的益处就是可以扩大孩子的学习空间,增加孩子所接触到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同时通过家长参与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更深味道的了解,可以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内在想法和感受。
这样一来,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差距所在,信息沟通的障碍也就不存在了。
三、家长参与的障碍虽然家长参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家长参与也存在许多障碍。
首先,时间上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
由于家长需要照顾孩子的日常事务以及自己的工作,这使得他们的时间变得十分宝贵。
其次,经济方面的限制也对家长的参与产生了一定影响。
部分家庭的经济情况并不理想,他们可能无法承担与家庭、与幼儿园有关的开支。
至于其他一些方面,如教育理念和孩子的需求等也可能会对家长的参与产生一定干扰和障碍。
四、学校应该如何促进家长的参与家长若想要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那么学校也要做出相应的努力与改善。
首先,学校需要给予家长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安排合理的家长参与计划,并为家长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
幼儿园家庭教育有效方法:实证研究与文献综述
幼儿园家庭教育有效方法:实证研究与文献综述一、引言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针对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实证研究和文献综述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本篇文章将对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实证研究和文献综述,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
二、实证研究1. 社交情商培养实证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对幼儿社交情商培养有着显著影响。
通过与家长之间的亲子互动和情感交流,幼儿可以学会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从而培养出良好的社交情商。
2. 情绪管理在幼儿园家庭教育中,积极的情绪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
实证研究指出,积极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绪波动。
3. 学习兴趣培养另一项值得关注的实证研究成果是,幼儿园家庭教育对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家长的指导和鼓励,幼儿可以在家庭中培养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适应学习的环境。
三、文献综述1. 家庭教育与幼儿发展在《家庭教育与幼儿发展》一书中,作者系统地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进行综述,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
2. 幼儿科学教育在《幼儿科学教育》的研究中,作者从科学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家庭教育在培养幼儿科学兴趣和能力方面的作用。
该文献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效的案例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实践。
3.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除了理论研究外,文献中也有大量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不同家庭教育方法的实际效果,并在实践中加以借鉴和应用。
四、总结与展望综合以上实证研究和文献综述的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包括社交情商培养、情绪管理、学习兴趣培养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和能力,同时结合科学教育和案例分析,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讲述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背景:幼儿家庭教育一般指父母通过教养行为影响儿童的发展或通过环境设置来构成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形成特定的期望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塑造出不同特征的儿童。
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文试从父母教养方式的角度来探讨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幼儿期是人类社会性的最初阶段,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否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因此,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父母则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也是幼儿的启蒙老师。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父母对幼儿的态度为幼儿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和今后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同家长教育幼儿的态度和具体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幼儿社会认知和生活经验,道德的规范和社会行为首先是从家庭中取得的,幼儿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培养社会性的目标也正是通过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传递给幼儿的。
家庭对幼儿心理的影响,其本质就是家长的价值取向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也就是父母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及内化了的社会文化传递给了幼儿。
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意义:家庭作为儿童的第一场所,家庭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
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
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综述及反思
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综述及反思家庭教养方式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对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家庭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以及家庭与社会的关系。
在研究家庭教养方式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发现不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还可以探索哪种方式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幸福。
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深远。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决定其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例如,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通常能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独立性,而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则容易导致孩子的抑郁和焦虑。
此外,研究还发现家庭教养方式与社会问题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行为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研究家庭教养方式有助于理解社会问题的成因,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改善方向。
然而,对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反思。
首先,研究往往在小样本中进行,无法代表整个社会的情况。
其次,研究往往使用自报问卷和观察等方法,存在主观性和感知偏差的问题。
此外,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社会中,缺乏对非西方社会的比较研究。
对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文化差异和多样性。
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家庭教养方式的定义、实施和效果都有差异。
因此,应该在研究中考虑到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并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此外,还应该注重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既包括问卷调查和观察,也包括实验和纵向研究,以更全面地了解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总而言之,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对于理解个体发展和社会问题的影响至关重要。
然而,研究仍然需要更加关注文化差异和多样性,并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深入探索,以得出更准确可靠的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
【篇一】
(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三)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四)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责任心发展的影响
(五)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内在联系
【篇二】
(一)文献法:
运用图书查询,上网查资料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
(二)问卷调查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参阅EMBU自行设计)和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对横沟中心小学118名三年级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且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三)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研究工作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有教育科研指导改革实践,用教改实践丰富和发展教育科研。
【篇三】
(一)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
(二)学习习惯就是学生在后天的长期学习过程中,经过有意识地训练和潜移默化地陶冶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包括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而这种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
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综述
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综述一、权威性教养方式权威性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温暖和尊重孩子个人权益的教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父母将自己视为孩子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并提供关怀和支持。
研究表明,权威性教养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自信和社交能力。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以身作则,提供适度的指导和支持,同时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使其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权威主义教养方式权威主义教养方式是一种以控制为导向的教育方式。
这种方式下,父母对孩子表现出较高的控制和要求,有时过分强调纪律和服从。
研究表明,权威主义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产生焦虑和自卑等负面情绪。
父母对孩子过度控制和苛求会产生压力,阻碍孩子的自我发展,限制其创造力和自主性。
三、放任教养方式放任教养方式是一种缺乏指导和控制的教育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较少加以干预,缺乏规则和界限的引导。
研究表明,放任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的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的出现。
父母对孩子的放任可能使孩子缺乏自律意识,无法正确评估自身行为的后果。
此外,放任教养方式也会导致孩子的焦虑和自我中心等问题。
四、过分干预教养方式过分干预教养方式是一种过度干预和控制的教育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行为,试图控制和安排孩子的一切。
研究表明,过分干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的依赖性增加和自主性减少。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可能使孩子产生压力和紧张感,限制其自我发展的机会。
综上所述,权威性教养方式是最为理想的家庭教养方式。
应用权威性教养方式的父母更易建立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自信心,使其成为独立、有社交能力的人。
然而,家庭教养方式的选择要考虑到具体情况,不同孩子可能需要不同的教养方式。
正确认识和选择合适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成长的研究综述推荐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成长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采取综述研究方法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成长进行研究,从国内外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成长研究的概述、父母教养方式的界定、基本类型及形成的影响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成长因素的影响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指出了现有研究的特点及其不足之处,并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趋势作出了预期性展望。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成长影响作用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长河的源头,终身教育的起点,对儿童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中,父母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它影响着儿童的成长方式。
因此,父母教养方式越来越成为我国现阶段家庭教育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
一、国内外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成长研究的概述在儿童社会化的早期研究中,父母对儿童的单向影响观渗透在学者们的研究思路中,他们努力寻求父母决定儿童的教养维度或模式。
西方心理学家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时,采取了不同的研究取向。
一种取向是,从父母教养行为的维度入手,探讨某一行为维度或行为维度下具体的教养方法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如西蒙兹从接受——拒绝和支配——服从两个维度区分父母的教养行为,再如,霍夫曼研究了惩罚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另一种取向是将父母教养方式类型化、模式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姆林特的研究,她从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清晰度以及父母的教养四个方面来评定父母的教养行为,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三种[1]。
20世纪70年代以来,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出现了新的进展,学者们开始探求教养方式背后的影响因素,将教养方式的研究从表层推进了一个更深的层面。
国内学者大多从80年代开始涉足父母教养方式这一研究领域。
起初的研究较为零散,取向较为单一。
或从儿童性格入手,或从儿童心理卫生入手,探求有利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形式。
但其中也不乏颇具远见的学者,他们探究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并从父母文化素养、职业等角度分析了家长教养态度的成因[2]。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
01 摘要
03 文献综述
目录
02 引言 04 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
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目录
05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 题和不足
07 参考内容
06 结论
摘要
本次演示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综合性评述。通过 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深入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进程的影响, 以及不同教养方式之间的对比。文章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 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儿童社会化发展
为了进一步改善父母教养方式,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我们建议家长和 教育工作者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理解民主型 教养方式的重要性;
2、提供针对不同性别儿童的差异化教育和家庭指导,以充分挖掘每个孩子 的潜力;
3、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和社区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孩子的社交 能力和情感发展;
4、加强对幼儿园和社区教育资源投入,为孩子提供更多优质的成长环境 和活动空间。
五、结论
本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民主 型教养方式有利于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而过度保护型和忽视型教养方式则可 能对其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男孩和女孩面对不同教养方式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为了提高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并改进自己的教养方 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研究结果
通过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 展有着显著影响。其中,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积极作用, 而过度保护型和忽视型教养方式则会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此外, 我们还发现,不同性别的孩子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时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男孩在面对民主型教养方式时,表现出更高的社会性发展水平,而女孩在面对忽 视型教养方式时,表现出较低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众多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下面将从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如何塑造儿童的社会化行为以及对父母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首先,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研究发现,积极的教养方式如积极参与、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社会行为和适应能力。
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如严厉惩罚、忽视和拒绝,会导致儿童行为问题和社交障碍的发展。
相比之下,温暖支持型的教养方式则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例如鼓励儿童独立思考和表达意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
其次,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行为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儿童社会化行为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力。
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通过模仿和奖励来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行为。
当父母表现出积极的社交行为和价值观时,儿童更有可能模仿这种行为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此外,父母还可以通过奖励和赞美儿童的积极社会行为,以建立积极的反馈循环,进一步增强儿童的社会化行为。
最后,对父母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对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和技巧有助于提高父母的教养能力,从而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例如,父母可以学习如何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如何正确处理冲突和纠纷,以及如何鼓励儿童参与社交活动等。
此外,设立家庭教育课程和社区教育项目,提供父母参与讨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也是帮助父母改进教养方式和提升教养能力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教养方式促进儿童积极的社会行为,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则导致行为问题和社交障碍的发展。
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塑造儿童的社会化行为,通过模仿和奖励来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行为。
此外,对父母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有助于提高父母的教养能力,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综述
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综述展开全文家庭教养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家庭教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即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但当今社会,由于每个家庭孩子少,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对孩子关怀备至,甚至是对孩子溺爱,总而言之,不同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
心理学家根据潜心研究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与孩子社会化能力间的相关关系,把父母归纳为三种类型:即专制的父母、权威的父母和放任的父母。
(1)专制的父母父母把孩子作为附庸,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
要求孩子绝对遵循父母所订的规则,不鼓励孩子提问、探索、冒险及主动做事。
较少对孩子表现温情,并严格执行对孩子的处罚。
这种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某种情况下对父母而言,可能更省事,但这种家庭的孩子从小缺乏思考的训练,又未从父母那儿得到温情,他们不懂得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在人际关系方面,如与其他幼儿交往,可能会碰到较多困难,他们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没有竞争意识,表现出焦虑和喜怒无常等。
这种类型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规划好,要求孩子一切都听从父母的安排,不可违逆父母,把孩子就碍于成只会听话的机器,自己不会思考,这样不会让孩子学者自己思考,不会获取到自己所学的只是技能。
(2)放任的父母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无足轻重,父母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不为孩子立任何规矩,无明确要求、奖惩不明。
只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情,孩子没有“长幼有序”的观念,享有很大的自主权。
这种类型的父母忽略了教导孩子尊重,不能适时提供孩子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使得孩子较缺乏自制力。
尤其对学龄前孩子来说,父母若不能在言语、行为上有所引导,那么,孩子有如独自在汪洋大海中漂泊,不知该往何处,即使犯错也不自知。
所以,给孩子这种自主,反而阻断了他学习做人的机会。
这种孩子在与别的同伴交往时,会处处将自己的地位放在最高,,好胜斗强,经常出现攻击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2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3月Vol.32 No. 2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r. 2010──────────收稿日期:2009-05-24 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综述王春杰,王卓健(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摘要:对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测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现有研究中存在测评工具缺乏本土化、各因素的影响力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缺乏深入的分析以及提高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干预研究缺乏,这些都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幼儿;父母教养方式;测评工具;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0)02-0117-03The Research on Childrearing Parental Patterns of PreschoolersWANG Chun-Jie, WANG Zhuo-Jian(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China)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d from important sides of childrearing parental patterns of preschoolers, which are concept, evaluation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so on.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lacks in current study .Main three points: measurement tools for localization; in-deepth analysis about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 intervention studies on improving childrearing parental patterns. The discussions are identified for future study.Key words: children; parental patternts of preschoolers; measurement tools; influential factors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认为:“幼儿期的教育对于发展中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时期发展的好坏,将影响到人的整个一生。
如果儿童在这个阶段受到了损害,以后的岁月中,他将用出‘最大的努力’才能克服这种损害给他的发展所造成的阻碍。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过:“当儿童年幼时父母教育不当,等于‘他们自己在泉水的源头投下了毒药’,‘把邪恶的种子向儿童注送’。
”幼儿父母教养方式影响人的成长过程,与人的社会化密切相关。
因此幼儿父母教养方式成为现代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1 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1.1 幼儿及幼儿期的界定目前国内学者在界定幼儿期的时间跨度上基本相同。
黄希庭对幼儿期的解释为:幼儿期即儿童正式入学前的一段时期,年龄从3岁至6、7岁,是儿童上幼儿园的时期[1]。
林崇德认为:幼儿期指儿童3岁到6、7岁这一时期,这是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期,所以叫做幼儿期。
又因为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时期,所以又称学前期[2]。
国外的学者就幼儿期的界定,更多地把它作为儿童期发展的一个阶段,例如,弗洛伊德提出个性发展的性器期(3-6岁)[3];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阶段的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又叫游戏期阶段(3-6岁)[2]。
1.2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父母教养方式,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4],是父母自身素质的反映。
从字面看,教养方式既有抚养之意,又兼具教育职能,恰当地反映了家长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充当的角色。
目前,国内学者对教养方式的用词并不严格,有的学者使用“抚养方式”[5]、“养育方式”[6],有的学者用“教育方式”[7]。
甚至使用同一种研究工具的研究者之间也出现分歧。
有研究者认为抚养方式与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关注点不同,前者主要侧重家长对儿童的生理保育,后者侧重家长作为社会文化的直接执行者对儿童价值观念、态度体系和社会规范的传递与教导。
1.3 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别第32卷第2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3月父母的教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被分类的,因为人的个性是很复杂的,个性决定行为,不同个性的父母会有不同的教养行为,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也就不一样,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大致来说可分为以下四种:一是民主权威型。
这种类型的父母教育孩子比较理性,对孩子的管教不任意干涉也不放任自流,显示对孩子的爱护与尊重;二是绝对权威型。
这类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孩子与父母没讨价还价的权利,孩子只要有少许抵触父母就会受到惩罚;三是娇惯溺爱型。
这类父母往往对孩子娇生惯养,对孩子百依百顺,对一些不合理的行为也不加以制止;四是忽视冷漠型。
这类父母对孩子的一切行为举止采取不加干涉的态度,放任自由,他们既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和标准,也不会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对孩子唯一的贡献就是提供食品和衣物。
1.4 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幼儿的父母教养方式具有如下三个特点:(1)主观性。
幼儿期的孩子由于受生理条件的限制,思维、语言等发育还没有完全,自我能力尚不足,虽然孩子与父母有一定的亲子互动,但一些社会认知主要还是靠父母的教育和引导,这个时期的父母是占主导地位的,父母的教养方式主观性很强。
(2)稳定性。
人的个性是相当稳定的,不同个性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习惯。
常说习惯成自然,一个人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渗透到教养方式中也一样。
(3)综合性。
卢梭说:“对幼儿来说,真正的保姆是母亲,真正的教师是父亲。
”所以这个时期父母教养方式是全方位的。
2 相关研究回顾2.1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缘起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影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P. M. Symonds)[8],他提出了亲子关系中接受和支配——服从的两个基本维度,以此说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
之后,日本心理学家诧摩武俊[9]和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A. L. Baldwin)[10]等都进行了父母养育态度与儿童个性关系的研究。
1934年,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在《儿童教育的根本问题》一文中着重论述了父母教养的问题[11]。
国内学者大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涉足父母教养方式这一研究领域。
2.2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发展在早期西方心理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中,父母对儿童的单向影响观渗透在学者们的研究思路中,他们努力寻求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的教养维度或模式,从而采取了不同的研究取向。
一种取向是,从父母教养行为的维度入手,探讨某一行为维度或行为维度下具体的教养方法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另一种是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不同的类型和模式。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既从社会文化背景、社会阶层、社会经济地位及父母体验到的压力和社会支持等家庭系统以外更广阔的层面出发,又从家庭系统内部的一些因素,从儿童特征入手,较全面地探讨了家庭教养方式和教养行为的影响因素。
我国的一些心理研究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主要从儿童性格、儿童心理卫生入手,探求有利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形式。
但其中也有学者探究了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并从父母文化素养、职业等角度分析了家长教养方式的成因[12]。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不少研究者开始跳出父母外在的特征对其教养方式影响的探求,进而深入发掘父母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作用[13]。
此外,研究者还试图从家庭系统内和系统外的因素理解父母的教育行为[14]。
3 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测评纵观国内外的父母教养方式的评定问卷,可以分为他评问卷和自评问卷两种。
他评问卷是子女对父母教养方式的评价,自评问卷是父母自陈量表的方式,自己填写。
问卷列出若干个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标志要求来让被调查者填写,如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受教育年限等,并据此汇总,研究者可对父母教养方式做结构分析。
3.1 他评问卷CRPBI问卷:西方20世纪50-60年代出现过几种父母教养方式的评价问卷,其中较有影响的是1959年由Schaefer 编制的子女对父母行为的评价问卷(CRPBI)[15]。
这一问卷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三个维度:接纳—拒绝,心理自主—心理受控,严厉—放纵。
EMBU 问卷: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 Perris等人根据Schaefer提出的父母教养方式维度的概念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
1993年经我国岳东梅等人翻译及修订[16],问卷由6个父亲教养方式58个题目和5个母亲教养方式56个题目构成。
具体如下:“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来否认”、“过度保护”等6个层面。
该问卷可以用于任何一位为人子女的人,其范围十分广泛。
但是年龄过小的被试可能对父母的评价失之偏颇,缺乏客观性,所以对幼儿方面用的不是很多,多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
3.2 自评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台湾陈富美教授根据Robinson问卷修订。
该问卷采浓用5点记分法(0=“从不”,1=“偶尔”,2=“半数时候”,3=“经常”,4=“总是”),共有59个题目,分别从权威、专制和放任三个维度考察父母的教养方式。
教养方式问卷:由台湾国立大学教育研究所林惠雅1995编制。
分为耳提面命、练习尝试、身教示范、奖赏鼓励、处罚、说理诱导、鼓励自主、协商讨论、提供服务等内容,因素分析得出三个主要因素:修正不当行为和讨论因素,服务、示范、练习因素,鼓励良好行为和自主因素。
家长教养方式问卷:1998年由杨丽珠、杨春卿按父母王春杰,等: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综述教养类型溺爱型、民主型、放任型、专制型和不一致型五个维度编制,用于调查父母教养方式。
该问卷同质性信度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711、0.852,重测信度为0.825。
母亲教养方式问卷:2003年台湾李宗文依据Baumrind 的父母行为评量(Parent Behavior Ratings)的内容发展出64题母系教养型态问卷,整体问卷信度为Cronbach alpha = .82,以因素分析方式分析出两个因素:反应、要求,符合Baumrind的教养研究理论,故有建构效度。
父母教养方式Q分类卡片(Child Rearing Practices Report Q Sort,简称CRPR):按照从7到1的顺序把从最符合自己情况到最不符合自己情况的卡片分成7份,该卡片包括91张描述儿童抚养态度、观念和行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