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综述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摘要:近些年来,许多人认识到培养性格健全的孩子非常的重要,然而要培养一个性格健全的孩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孩子小,思想行为都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以后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
本文主要为大家展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关键词:教养方式、成长、性格? ?父母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
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
这里与家长们探讨父母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父母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
??一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分类??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自交往的实质。
? ?在心理学中,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
? ?在多数情况下,权威型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
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 ?专断型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
长此以往,将会与父母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
? ?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对孩子缺乏控制和要求,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综述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综述摘要: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各方面的发展均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认知、人格及社会化等方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揭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教养方式;儿童发展;儿童教育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父母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它直接作用于亲子互动过程。
早期父母教养方式被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溺爱型、专制型、忽视型,而现在的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家庭教养方式是一个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综合体。
本文重在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认知发展、人格发展及社会化发展三方面来综合考察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起到的作用。
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认知发展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成人创造的环境及提供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而这种指导就体现了父母的教养方式。
通过这些指导,儿童的认知能力才能超越现有水平而向上发展。
因此,要理解儿童的发展,就必然要关注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提供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指导。
①张丽华等指出,民主型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不一致型、溺爱型的教养方式起消极作用。
②王燕等人发现,父母的专制型教养风格会①张丽华, 杨丽珠, 宋芳. 父母教养方式对3-9岁儿童自尊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②王燕, 张雷等. 自我概念在父母专制型教养风格与儿童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J].应用心理学,2007,13(1).抑制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使儿童在诸多领域的自我接纳和评价水平降低。
③赵静波等研究了智力、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学习成绩的关系,发现优等生与差生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偏爱温暖与理解,后者偏爱惩罚与干涉。
而这种差异引起的结果是,优等生有信任与安全感,并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学习习惯,而差等生有逆反与自卑感,他们厌学,缺乏信心。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儿童的社会化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
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影响及指导儿童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行为规范。
可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但在诸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儿童,并由此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从本世纪40年代起,许多心理学家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证实了二者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最早的研究者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P.M.SYMONDS),他提出亲子关系中的两个基本维度:一是接受棗拒绝,二是支配棗服从,依此说明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研究发现:被父母接受的孩子一般都表现出社会需要的行为,如情绪稳定、兴趣广泛、富有同情心,而被父母拒绝的儿童大都情绪不稳定、冷漠、倔强并具有逆反心理倾向。
受父母支配的孩子比较被动、顺从,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让父母服从自己的孩子表现为独立性和攻击性强.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A.L.BALDWIN)采用家庭拜访和观察家庭互动的基本频率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父母的宽容民主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他发现:采用宽容民主教养方式的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儿童在这种家庭中成长会形成爱憎分明的社会行为,如亲社会的攻击行为和领导行为,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极具创造性,而限制而不宽容的家庭的儿童则表现出了与此完全相反的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D.BAUMRIND 女)也采用观察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处于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她认为:父母对儿童的限制应分为“严格合理的限制”和“惩罚性的限制”,由此提出了三种影响较大的父母教养方式,即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
她人为权威型父母认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应有权威,但这来自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来自他们经常与孩子的交流和对子女的帮助;宽容销售型父母很少向孩子提出要求,他们给孩子最大的行动自由,把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放在首位,甚至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父母的教育、教导和影响,这些方式和方式的实施将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行为、情感和社会发展等方面。
了解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权威型教养、放任型教养、过分保护型教养等。
权威型教养是指父母在教育和教导儿童时,既能够给予足够的指导和规范,又能够给予充分的关爱和理解。
这种教养方式能够培养儿童的自信心、自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成长。
相反,放任型教养是指父母在教育和教导儿童时缺乏规范和指导,过度迁就和宽容儿童的行为。
这种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儿童缺乏自律能力、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过分保护型教养则是指父母在教育和教导儿童时过于担心和关注儿童的安全和需求,过度干预和限制他们的行为自主性。
这种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儿童的依赖性和无力感,阻碍他们的自我决策和独立性的发展。
研究发现,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父母能够给予儿童适当的规范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父母能够给予儿童充分的关爱和理解,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种教养方式能够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的质量。
相比之下,放任型和过分保护型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发展有着负面的影响。
放任型教养容易导致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的发展,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职业发展。
过分保护型教养则容易导致儿童的依赖性和无力感,他们缺乏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发展密切相关。
权威型教养方式能够促进儿童的积极发展,而放任型和过分保护型教养方式则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在教养儿童时应该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对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而父母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力之一。
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并为父母提供有益的教养策略。
1. 父母的教养方式1.1 约束型教养方式约束型教养方式是指父母给予孩子明确的规则和限制,鼓励他们遵守。
这种教养方式通常与监督和处罚相结合,以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
1.2 激励型教养方式激励型教养方式是指父母通过给予奖励和鼓励来引导孩子的行为。
这种方式注重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我激励能力。
1.3 授权型教养方式授权型教养方式是指父母给予孩子自主权和决策权,鼓励他们参与决策并承担责任。
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2.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2.1 情绪调节能力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约束型教养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适应不同的社交环境。
然而,过度的约束可能导致孩子对情绪的压抑和不良的情绪表达。
相比之下,激励型教养方式可以促进孩子对积极情绪的认可,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
授权型教养方式则帮助孩子建立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提高他们的情商。
2.2 同理心和合作能力父母教养方式还可以影响儿童的同理心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约束型教养方式可能会限制孩子关注他人需求和感受的能力。
而激励型教养方式可以激发孩子对他人的关心和同理心,促进他们学会合作和分享。
授权型教养方式则可以培养孩子与他人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2.3 社交技能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交技能也有影响。
约束型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对他人的抗拒和社交焦虑,从而影响他们的社交技能发展。
激励型教养方式可以培养孩子与他人交流和协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
授权型教养方式则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提高他们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意愿。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儿童的个性、情绪、社交和学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对于儿童来说,温馨、和睦、稳定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他们的情绪稳定和社交能力的提高。
而家庭中的争吵、暴力等负面因素则可能导致儿童的不良情绪和行为问题。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研究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四种类型:支持型、放任型、过度管控型和拒绝型。
支持型父母关心孩子的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这种教养方式会促进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
放任型父母则相对宽松,给予孩子较多的自由,儿童发展出较为独立的个性,但有时也缺乏纪律意识。
过度管控型父母往往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对孩子要求过高,这种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孩子产生焦虑和自卑。
拒绝型父母则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和关注,对孩子的需求无视,儿童易产生情感上的缺失。
研究发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家庭教养方式也存在差异。
东方文化中的家庭注重孝道和家庭责任,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较高,注重纪律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而西方文化中则倾向于注重个人的自由和个性发展,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儿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以及支持型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健康的心理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尊重他们的需求和选择,给予适当的关心和支持,以推动他们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在当今社会,父母对于孩子的教养方式不仅仅是影响孩子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的关键因素。
由于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孩子的行为、情绪、认知能力等方面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帮助父母制定更科学教育方式、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父母教养方式也在不断进行着调整和改进。
深入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了解当前父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更有助于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和政策,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和全面成长。
本文旨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希望能为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和情绪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将探讨哪种方式对儿童的发展更为有益。
我们还将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情绪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家长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教养方法。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揭示父母教养方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教育研究提供新的启示和展望。
2. 正文2.1 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方法,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包括但不限于:1. 指导性教养:父母在子女教育过程中对其进行引导和激励,帮助子女建立自信心和独立性。
2. 约束性教养:父母在子女行为不当时,进行正确的惩罚和规范,帮助子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 支持性教养:父母在子女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关心,帮助子女度过难关。
4. 忽视性教养:父母对子女的需求和情感表现冷漠或忽视,缺乏关注和理解。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于鼓 励 和 参 与 儿 童 的 活 动 【 oe 等 人 研 究 发 现 , 国 儿 童 的活 动 水 9 1 t 。P r 中 父母 教 养方 式 是 指 父母 在 教 育 、 养 子 女 的 日常活 动 中 表 现 出 的 抚 平 越 高 ,父 母 更倾 向于 采 用 权威 型 教 养 方 式 和较 少 的 专 制 教养 方 式 _。 l q 种 行 为 倾 向 , 父 母 教 育 观 念 和 教 育 行 为 的 综 合 体 现 , 直 接 作 用 是 它 杨 丽 珠 等 人 研 究 发 现 , 儿 的 活 动 性 水 平 越 高 , 亲 对 幼 儿 就 易 表 现 幼 母 于 亲 子互 动 过程 。 目前 父母 教 养 方式 的 研 究 涉 及 的对 象 十分 广 泛 , 在 出放任行为_ 1刘文等研究发现 , 同活动性儿童的父母在放任性 和 l 。 2 不 年 龄 段 的选 择上 主 要 以 婴 幼儿 为 主 , 展 到 小 学 生 、 扩 中学 生 及 大 学 生 , 溺 爱 性 上 有显 著 差 异 ,父 母 对 其 的 教 养 方 式 也 存 在 性别 差 异 ,~ 3 5岁 已有 的研 究 成 果 揭 示 了 不 同发 展 阶段 , 母 教 养 方 式 对 儿 童 的 发 展 起 父 高活动性 女孩的父母 教养方式表现 出矛盾性㈣。此 外 , 父母长期不 当 到 的 重要 作 用 , 为儿 童 的 教 育 和成 长 提 供 了实 践 依据 。 期 , 母 教 这 早 父 的教 养 方 式 如 , 压 策 略 、 性 情 感 多 于 积 极 情 感 , 使 子 女 产 生 消极 高 负 易 养方式被分 为四种类 型 : 权威 型 , 溺爱 型 , 专制型 , 忽视 型, 而现在的更 认 知 , 成 不 良的 人 格 特 征 l。王 中会 等 ( 0 6 发 现 , 形 l 4 1 20 ) 青少 年人 际关 系 多 的研究者认为家庭教养方式是一个不 同角度 、不 同方面 的综合体 。 的防御性与父母 的过分干涉、 偏爱 、 过度 保护、 拒绝、 否认正相关 , 人际 本 文 重 在 从 父 母 教 养 方 式 与 儿 童 的 知 情 意 行 及 社 会 化 发 展 方 面 发 展 灵 活 性 与 之 负 相 关 。 来综合考察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起到 的作用 。 1 . 父 母 教 养 方 式 与 儿 童行 为 问题 4
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一篇嗨呀,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父母教养方式这个有意思的话题。
你知道吗?好多研究都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那可是影响巨大。
有些父母呢,特别民主,凡事都愿意和孩子商量着来,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的孩子呀,往往自信又独立,遇到问题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还有些父母比较严厉,规矩特别多。
孩子要是不小心犯了错,那可不得了,一顿批评是少不了的。
虽说这样能让孩子守规矩,但也可能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不敢尝试新东西。
另外呀,也有那种溺爱型的父母。
孩子要啥给啥,无条件满足。
结果呢,孩子可能就变得任性、自私,不懂得关心别人。
当然啦,也不是说一种教养方式就绝对好或者绝对坏。
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平衡,根据孩子的性格和情况来调整。
比如说,孩子性格比较内向,那父母可能就要多鼓励,多给孩子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
要是孩子太调皮,那适当严格一点也是有必要的。
第二篇嘿,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来唠唠父母教养方式的那些事儿。
先来说说那种宽松自由型的教养方式。
这种父母就像孩子的好朋友,和孩子相处得轻松愉快。
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索世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长大的孩子通常心态很乐观,对生活充满热情。
不过呢,要是太宽松了,也可能会出问题。
孩子可能会缺乏自律性,做事没个分寸。
再讲讲权威型教养。
父母在孩子心中有一定的权威,但也会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种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懂得尊重规则,也能明辨是非。
还有一种忽视型的教养,这可不好哟!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问,孩子感受不到关爱和支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比如自卑、孤僻。
其实呀,不管是哪种教养方式,爱和关心都是最重要的。
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永远支持他们的。
而且时代在变,教养方式也得跟上潮流。
不能老是用老一套的方法,得不断学习和改进。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父母教养孩子还真是一门大学问呢?。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包括对子女的照顾、管教和引导等方面。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理解科学的教养方式,将对子女健康、成长和成功具有积极的作用。
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越有品质越高,对儿童的发展就越有积极的影响,具体而言可以总结如下几点:第一,积极阳光的父母教养方式有益儿童健康成长。
积极阳光的父母能够给孩子带来温暖、安全和信任感,能够顺利地发展身体、认知和情感。
因此,家长应该保持良好心态,以积极的方式与孩子互动,尊重并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
第二,严格的父母教养方式易导致子女行为问题。
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严格,过于强调管教,就容易导致儿童出现行为问题,比如逆反、自闭、不安等。
因此,家长在教育与管教之间,要保持平衡,始终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因材施教,做到严格要求但不过分强调。
第三,温馨关爱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情感健康。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关心和爱护。
在与孩子相处时,要注重身体接触和抚慰,多说一些温馨的话语,表达自己的亲情与关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第四,在教育方面,开放型教育方式更容易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开放型教育方式强调让孩子拥有自主权和创造力,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增强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使孩子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未来发展潜力。
因此,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和个性,采用合适的教养方式,给予孩子差异化的关注和教育。
同时,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改掉为了成功而过分要求的教育方式,培养出能够健康成长的孩子,更需要借助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理论,领悟正确的教育方式和心态。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教育者,教养方式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也是父母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之一。
所谓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一、亲密关系的建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儿童对父亲和母亲的亲密关系的感受十分敏感。
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很好,这种情况会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因为孩子会模仿父母之间的关系,理解合理的沟通方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果父母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家庭和睦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会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情感上的稳定。
二、父母情感的表达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家庭氛围对儿童的成长和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情感表达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父母不仅仅是嘴上说爱孩子,同时也用行动去证明,孩子自然就会学会爱。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用各种方式去表达爱,如抱抱、拥抱、亲吻、夸奖等等。
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民主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权,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促进孩子的成熟和自信心的建立。
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孩子可以培养个人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2.权威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在中国文化中非常常见。
父母会传统的观念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此来管教孩子。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错误的,哪些事情可以和不能做。
但是,如果过于强制性,孩子反而会感到压迫和无助。
4.温馨关爱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强调的是对儿童的关爱和关注。
父母会容忍孩子的错误,并用亲情和理解来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安全感、归属感等等。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引言:家庭是儿童最早、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在日常教育中使用的方法、态度和行为,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综述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并提供一些科学的建议,以增进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家庭教养方式类型家庭教养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理论框架进行分类,比较常见的包括威权型、民主型、溺爱型和忽视型教养方式。
威权型教养方式强调家长的权威性,对孩子要求严格,但不给予情感支持;民主型教养方式兼顾了权威性和情感支持,注重家庭成员的平等和沟通;溺爱型教养方式缺乏限制和规矩,过分宠爱孩子;忽视型教养方式则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和指导。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威权型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儿童表现出内外化问题行为,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攻击性行为等;而民主型教养方式则与积极的社会性行为和适应能力正相关。
其次,溺爱型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儿童缺乏自控力和责任感,而忽视型教养方式则与儿童社交问题和心理压力相关。
因此,建议家长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在对孩子施加适度的约束和规矩的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情感支持和自主空间。
三、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家庭教养方式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父母的教养风格、社会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
父母的教养风格往往受到自身经历、性格特点和教育知识等因素的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则表现为文化观念、价值观和传统习俗等的传承。
此外,经济状况也会对家庭教养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收入水平的高低可能影响到对孩子提供的资源和机会。
四、改进家庭教育的建议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促进儿童健康的社会化发展。
首先,家庭教育应注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给孩子充分的情感支持和情感交流的机会。
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父母教养方式在儿童成长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行为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期望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
本文首先将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定义和分类,包括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等多种类型。
随后,我们将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选取具体的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法等,以收集和分析数据。
研究将重点关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行为表现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我们将分析不同教养方式下儿童的自尊、自信、情绪调节等心理品质的发展状况,以及儿童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行为表现。
我们还将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如何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人际交往、问题解决等方面。
本文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我们期望通过本研究,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的教养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我们也期望本研究能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文献综述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一直是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揭示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
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
例如,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尊、自信和独立性,而专制型和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则可能导致儿童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Johnson & Roberts, 2015; 陶沙等,2005)。
父母的支持、鼓励和引导也被认为是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创造力和社交技能发展的重要因素(张文新,1999)。
父母教养方式还与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父母的温暖、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而父母的拒绝、否认和惩罚则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反社会行为或问题行为(方晓义等,2005)。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
01 摘要
03 文献综述
目录
02 引言 04 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
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目录
05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 题和不足
07 参考内容
06 结论
摘要
本次演示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综合性评述。通过 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深入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进程的影响, 以及不同教养方式之间的对比。文章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 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儿童社会化发展
为了进一步改善父母教养方式,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我们建议家长和 教育工作者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理解民主型 教养方式的重要性;
2、提供针对不同性别儿童的差异化教育和家庭指导,以充分挖掘每个孩子 的潜力;
3、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和社区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孩子的社交 能力和情感发展;
4、加强对幼儿园和社区教育资源投入,为孩子提供更多优质的成长环境 和活动空间。
五、结论
本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民主 型教养方式有利于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而过度保护型和忽视型教养方式则可 能对其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男孩和女孩面对不同教养方式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为了提高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并改进自己的教养方 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研究结果
通过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 展有着显著影响。其中,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积极作用, 而过度保护型和忽视型教养方式则会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此外, 我们还发现,不同性别的孩子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时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男孩在面对民主型教养方式时,表现出更高的社会性发展水平,而女孩在面对忽 视型教养方式时,表现出较低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成长的研究综述推荐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成长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采取综述研究方法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成长进行研究,从国内外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成长研究的概述、父母教养方式的界定、基本类型及形成的影响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成长因素的影响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指出了现有研究的特点及其不足之处,并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趋势作出了预期性展望。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成长影响作用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长河的源头,终身教育的起点,对儿童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中,父母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它影响着儿童的成长方式。
因此,父母教养方式越来越成为我国现阶段家庭教育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
一、国内外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成长研究的概述在儿童社会化的早期研究中,父母对儿童的单向影响观渗透在学者们的研究思路中,他们努力寻求父母决定儿童的教养维度或模式。
西方心理学家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时,采取了不同的研究取向。
一种取向是,从父母教养行为的维度入手,探讨某一行为维度或行为维度下具体的教养方法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如西蒙兹从接受——拒绝和支配——服从两个维度区分父母的教养行为,再如,霍夫曼研究了惩罚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另一种取向是将父母教养方式类型化、模式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姆林特的研究,她从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清晰度以及父母的教养四个方面来评定父母的教养行为,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三种[1]。
20世纪70年代以来,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出现了新的进展,学者们开始探求教养方式背后的影响因素,将教养方式的研究从表层推进了一个更深的层面。
国内学者大多从80年代开始涉足父母教养方式这一研究领域。
起初的研究较为零散,取向较为单一。
或从儿童性格入手,或从儿童心理卫生入手,探求有利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形式。
但其中也不乏颇具远见的学者,他们探究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并从父母文化素养、职业等角度分析了家长教养态度的成因[2]。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心理发展研究论文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心理发展研究论文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心理发展研究论文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家庭是最初的课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由于儿童的行为极具模仿性和依附性,因此,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倾向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学者们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本文拟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为优化儿童成长的教养环境,促使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材料。
一、西方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理论观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许多心理学家从亲子关系的角度,采用类型学的研究模式,比较广泛地考察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
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影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P.M.Symonds)。
[1]他提出了亲子关系中接受——拒绝和支配——服从的两个基本维度,以此说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之后,日本心理学家诧摩武俊[2]和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A.L.Baldwin)[3]等都进行了父母养育态度与儿童个性关系的研究,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论。
鲍德温采用家庭拜访和观察家庭互动的基本频率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父母的宽容、民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继鲍德温之后,美国著名的女心理学家鲍姆林德(D.Baumrind)[4]通过采用实验观察、家庭观察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
她认为亲子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中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父母对儿童所作要求的数量和种类,一是父母对儿童行为的反馈。
[5]总之,西方心理学家由于采用实证的观察研究方法,因而其结果具有可信性及有效性。
近年来,我国心理学者在继承西方科学实验成果的基础上,也开展了大量的有关研究,划分出适合中国文化特点的父母教养类型,同时也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教养观念和行为与各种心理品质之间的关系。
二、我国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现状我国心理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学习(如智力、成绩、学校适应)、社会化发展(如社会期望、同伴关系、性别化)、创造性(如艺术、科学、社会活动和社交领域)、个性(如人格特征、自我概念、自尊)等方面,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首要环境,其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分析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特征及其对社会化过程的作用机制,为家庭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本文首先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定义和分类进行界定,然后重点分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认知发展、情感发展、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影响。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家庭教养方式有效性的因素,以及针对不同家庭背景和文化环境的教养策略。
通过本研究综述,希望能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儿童健康、全面的社会化发展。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与特点家庭教养方式,作为父母在抚养和教育子女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模式,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根据不同的理论和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可以被划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效果。
权威型教养方式强调父母的权威性和对孩子的控制。
父母在这种模式下为孩子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并对孩子的行为给予严格的监督。
这种方式的特点在于,父母既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又对他们的行为施加限制。
权威型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但过度的控制也可能抑制孩子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民主型教养方式强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和沟通。
父母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需求,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并在教育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
这种方式的特点在于,父母既关心孩子的成长,又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
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主性、自尊心和社交技能,但也可能因为过度宽松而导致孩子缺乏规矩和纪律。
忽视型教养方式中,父母对孩子的需求和问题漠不关心,缺乏与孩子的互动和沟通。
这种方式的特点在于,父母既不给孩子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也不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反馈。
忽视型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儿童缺乏自信、情感冷漠和社交障碍,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化发展。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众多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下面将从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如何塑造儿童的社会化行为以及对父母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首先,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研究发现,积极的教养方式如积极参与、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社会行为和适应能力。
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如严厉惩罚、忽视和拒绝,会导致儿童行为问题和社交障碍的发展。
相比之下,温暖支持型的教养方式则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例如鼓励儿童独立思考和表达意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
其次,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行为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儿童社会化行为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力。
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通过模仿和奖励来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行为。
当父母表现出积极的社交行为和价值观时,儿童更有可能模仿这种行为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此外,父母还可以通过奖励和赞美儿童的积极社会行为,以建立积极的反馈循环,进一步增强儿童的社会化行为。
最后,对父母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对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和技巧有助于提高父母的教养能力,从而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例如,父母可以学习如何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如何正确处理冲突和纠纷,以及如何鼓励儿童参与社交活动等。
此外,设立家庭教育课程和社区教育项目,提供父母参与讨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也是帮助父母改进教养方式和提升教养能力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教养方式促进儿童积极的社会行为,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则导致行为问题和社交障碍的发展。
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塑造儿童的社会化行为,通过模仿和奖励来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行为。
此外,对父母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有助于提高父母的教养能力,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过去的研究已经证明,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儿童的自尊心、社交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温暖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父母的温暖和关怀能够提高儿童的自尊心和情绪调节能力,并促进他们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
相反,冷漠和不支持的家庭环境会使儿童感到孤独和无能,导致他们的自尊心低下和情绪问题的出现。
研究还发现,严厉和控制型的教养方式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控制的父母会限制儿童的自主性和自我探索的能力,从而阻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宽松和放任的教养方式也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过度放任的父母无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规范,使儿童无法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控制能力。
研究还指出,父母的教养方式可能会对儿童的社交能力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父母过度保护和控制会使儿童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从而影响他们与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相反,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会让儿童感到被接纳和重视,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研究还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可能会对儿童的认知能力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父母的温暖和支持能够促进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术成就。
相反,冷漠和严厉的教养方式可能会使儿童产生压力和焦虑,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温暖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过度控制或放任的教养方式可能会阻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父母应该倾向于温暖和支持的教养方式,鼓励儿童的探索和自主性,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规范。
这样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健康的自尊心、社交能力和学习兴趣,促进儿童全面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综述摘要: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各方面的发展均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认知、人格及社会化等方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揭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教养方式;儿童发展;儿童教育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父母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它直接作用于亲子互动过程。
早期父母教养方式被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溺爱型、专制型、忽视型,而现在的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家庭教养方式是一个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综合体。
本文重在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认知发展、人格发展及社会化发展三方面来综合考察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起到的作用。
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认知发展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成人创造的环境及提供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而这种指导就体现了父母的教养方式。
通过这些指导,儿童的认知能力才能超越现有水平而向上发展。
因此,要理解儿童的发展,就必然要关注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提供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指导。
①张丽华等指出,民主型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不一致型、溺爱型的教养方式起消极作用。
②王燕等人发现,父母的专制型教养风格会①张丽华, 杨丽珠, 宋芳. 父母教养方式对3-9岁儿童自尊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②王燕, 张雷等. 自我概念在父母专制型教养风格与儿童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J].应用心理学,2007,13(1).抑制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使儿童在诸多领域的自我接纳和评价水平降低。
③赵静波等研究了智力、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学习成绩的关系,发现优等生与差生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偏爱温暖与理解,后者偏爱惩罚与干涉。
而这种差异引起的结果是,优等生有信任与安全感,并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学习习惯,而差等生有逆反与自卑感,他们厌学,缺乏信心。
④方平等人发现,权威型教养有利于子女掌握目标,有利于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而专制型和放任型反之。
⑤谷传华、陈会昌等通过历史测量学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创造性人物早期的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考察显示,在社会创造性人物的早期成长过程中,“严父慈母”这一传统的家庭教养模式总体上占主要地位,显然,这种教养方式与家庭秩序性较强,亲密度较高以及高度重视伦理和成就等家庭环境特点是一致的,这一点与西方不同。
总体来看,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够给孩子较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是创造型家庭的共同特征。
上述研究表明父母情感上的温暖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子女的学业自信,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并且民主、鼓励、宽容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智力发展,而专制、溺爱、忽视则会造成社会退缩、任性等问题。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人格发展家庭是儿童早期生活最基本的环境,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
儿童时期是个体生长、发育、身心发展的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容易接受环境影响和教育的时期。
家庭对儿童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所提供的生活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研究发现,⑥人格维度神经质(N)、精神质(P)得分分别与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如严厉惩罚、拒绝否定、过度干涉与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长期不当的父母教育方③赵静波, 梁军林. 初中生智力、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成绩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④方平, 熊端琴, 郭春彦.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1).⑤谷传华, 陈会昌, 许晶晶等. 中国近现代社会创造性人物早期的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4).⑥钱铭怡, 夏国华. 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2).式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从而为人格障碍、神经症的发生提供了病前人格基础。
⑦父母对子女采用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度干涉的教养方式越多,其子女就越可能多地表现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喜欢冒险等特征。
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父母采用高压策略多、表达负性情感、积极情感少,而使子女对人产生消极认知,不能关心理解他人、行为倔强并因此不能适应外部环境。
父母的偏爱易便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位,受到过分的照顾和溺爱,容易产生任性、自我中心、依赖性和缺乏韧性等不良的人格特点。
⑧父母的过度保护可阻碍子女独立性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以致子女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的人格特点,相反父母表达正性情感多,就易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有独立性、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多的人格特点。
因此,父母养育方式在子女人格形成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父母亲应该共同调适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多施加正性情感,避免负性情感的暴露,便子女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人格健康发育。
三、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因此,父母养育方式在子女人格形成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父母亲应该共同调适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多施加正性情感,避免负性情感的暴露,便子女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人格健康发育。
有研究指出,亲子交往通过作用于儿童的社会认知或社会加工技能,包括社会问题解决和儿童对社会策略结果的预期,来影响在同伴中的地位,父母的控制同样对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民主的养育方式和积极关爱能促进儿童的亲社会发展。
⑨Dekovic & Janssens等人(1992)的研究指出,受同伴欢迎儿童的父母更可能使用权威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被同伴拒绝的儿童与父母的交往也更多是消极的,他们对儿童的回应更少地使用正性情绪,更多地批评儿童的个人作用和任务表现,而不是帮助儿童去发现解决办法,告诉他们哪里错了,应该⑦刘秀芬, 黄悦勤, 李立明. 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3).⑧赵虎. 亲子关系及父母性格对子女个性形成影响的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2).⑨Dekovic,M.,&Janssens,M.A.M.Parents’ child-rearing style and child’s sociometric status.Developmental怎么做,相反,直接评论、限制和使用身体控制来影响儿童的行为。
⑩G.Attili 等(2010)研究指出,儿童亲社会性与母亲负性互动负相关,与父亲的控制也负相关。
母亲在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中似乎比父亲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幼儿的性别和母亲文化程度对幼儿的同伴关系有显著影响。
中国曾开展了3一9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研究,11关颖等专门探讨了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性,内容包括儿童的社会性情绪与情感、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社会适应能力、遵守生活常规和社会规则、遵守道德规则、同伴关系、自我控制能力和意志品质、独立性、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数据显示,父母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儿童社会性得分高分组的比例大大高于宽容型和专制型的教育方式,从而看出在亲子关系上的民主、平等、和谐,使孩子在良好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12魏运华采用量表法对仅抖名小学四、五、六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父母对少年儿童采取“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儿童自尊的发展,提高儿童的自尊水平。
相反,父母对少年儿童采取“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都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儿童自尊的发展,降低儿童的自尊水平。
13程学超等对母亲行为与小学儿童自尊的关系研究发现,宽松型、支配干涉型、温暖型与严厉型母亲行为教养下儿童的自尊得分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宽松型母亲教养下的儿童自尊明显高于严厉型。
母亲越是倾向于拒绝帮助孩子、缺乏参与、采用身体的和情感的惩罚,越可能导致儿童较低的自我评价,进而导致其较低的自尊水平。
严厉型母亲对孩子的惩罚、斥责或贬低等不支持行为较多,日久可能导致儿重自我价值感的降低和学生的自卑感,进而形成较低的自尊。
综上所述,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儿童通过接受父母的教育方式给他们的教育影响,集成并获得了社会的价值观和传统的行为习惯,并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由于父母⑩G.Attili et al.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peer status, and the quality of mother-child and father-child relationships. European psychologist, 2010, 15 (1).11关颖, 刘春芬. 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4).12魏运华. 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3).更多的教育、照顾他们,教育方式对他们的社会化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四、小结1.在中国,严格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并没有导致比西方国家有更多的儿童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出现问题,这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以社会价值取向为主流,父母的责任是培养孩子成为社会需要的人,但这种教养方式却不适合于个人价值取向的西方社会文化背景。
14过度干涉和保护似乎不会使孩子产生悲观的归因方式,可能在我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成人及其子女不会在内心给予一种负性的评价。
这给我们提示了应当积极探讨适合中国儿童发展的父母教养方式。
2.国外有不少研究专门探讨父亲教养方式的影响, 国内主要集中于母亲教养的研究。
只有个别研究初步揭示了父亲教养的重要影响, 如曾琦等发现父亲的教育方式与儿童认知、社会性表现的相关高于母亲的教育方式与儿童表现的相关。
中国古语“子不教, 父之过”, 父亲的重要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
3.随着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化,应关注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及父母的压力和社会支持等宏观系统对亲子互动的影响,并且综合运用现场观察、现场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全面探讨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多层次地考虑,以更宽广的视野进行研究,从而获得最新的研究成果,来丰富促进该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1]Dekovic,M.,&Janssens,M.A.M.Parents’child-rearing style and child’s sociometric statu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2, 28.[2]G.Attili et al.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peer status, and the quality of mother-child and father-child relationships. European psychologist, 2010, 15 (1).[3]程学超, 谷传华. 母亲行为与小学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4).[4]方平, 熊端琴, 郭春彦.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1).[5]谷传华, 陈会昌, 许晶晶等. 中国近现代社会创造性人物早期的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4).[6]关颖, 刘春芬. 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4).[7]刘秀芬, 黄悦勤, 李立明. 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3).[8]李旭, 钱铭怡. 青少年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2).[9]钱铭怡, 夏国华. 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2).[10]王燕, 张雷等. 自我概念在父母专制型教养风格与儿童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J].应用心理学,2007,13(1).[11]魏运华. 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3).[12]张丽华, 杨丽珠, 宋芳. 父母教养方式对3-9岁儿童自尊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13]赵静波, 梁军林. 初中生智力、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成绩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14]赵虎. 亲子关系及父母性格对子女个性形成影响的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