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上数学单元教学目标
人教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单元目标解析及评价建议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目标及解析1、能够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
【解析:此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会读、会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1~5各数。
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书写要工整。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和第几个(序数含义)。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的数进行分与合)【解析:熟练掌握2~5各数的分解与合成】。
3、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解析:此目标要求学生认识符号“>”“<”“=”,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
4、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解析:知道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解析:学会5以内加减法的方法。
例如:数的合成及分解,接着数或倒着数的方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6、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单元知识点及评价建议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一、目标及解析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解析:此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判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解析:此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能够正确数出一组图形中各立体图形的个数。
】。
3、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单元知识点及评价建议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目标及解析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解析:会正确地数数,读写6~10各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数数、识数、写数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 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各种几何图形。
4.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拼组。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数感、几何直观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通过数学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数数、识数、写数1. 学习1-10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
2. 学习数的顺序,掌握数的排列规律。
3. 学习写数,掌握数的书写规范。
第二单元:加减法1. 学习10以内的加法,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学习10以内的减法,理解减法的意义。
3. 学习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单元:几何图形1. 学习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学习几何图形的分类,掌握各种图形的区分方法。
3. 学习几何图形的拼组,培养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1-10数字的认识和书写。
2. 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
3. 各种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区分。
难点1. 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几何图形的拼组和空间想象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具、实物等展示数学概念。
2.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0~5的数字,能正确用汉字书写。
2.熟练掌握0~5的数字顺序。
3.能够进行0~5的简单数学运算。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0~5的数字。
2.数字0~5的书写和顺序。
三、教学难点1.数字0~5的运算。
2.竖式加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
2.班级黑板。
3.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5的数字。
首先让学生一起唱数歌,复习数字05的顺序。
然后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字卡片,认识02. 讲授新知(15分钟)5的简单加法运算示范,教师用教学课件展示05的数字,让学生跟读,并教授数字的书写方法。
然后进行0让学生了解简单运算的方法。
3. 合作探究(20分钟)教师分发数字卡片,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数学游戏。
每组学生抽取两张卡片,计算两个数字的和,然后用数字卡片展示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发现规律。
4.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竖式加法题目,让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做出正确的计算。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答今天学到的知识点。
强化学生对0~5数字的掌握,并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回家找一些东西,做一个简单的加法游戏,锻炼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算能力。
七、教学反思这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互动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能力。
通过游戏和竖式加法的练习,加深学生对0~5数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际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单元教学目标: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进修,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进修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第二单元:位置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研究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单元教学要求: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纵,使学生熟悉“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触感染它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第三单元:1——5的认识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研究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研究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本人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一样平常糊口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单元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3、重视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入渗出,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4、数的熟悉,比较大小,加减法的熟悉进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举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单元课时安排:1、1――5的认识—————————3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3、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第四单元:熟悉物体和图形单元课本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熟悉.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熟悉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吻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熟悉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举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使用,吻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表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糊口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熟悉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进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举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普通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末了,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糊口空间,表现了数学的使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熟悉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性学生的需要.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触感染各种图形和特征.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熟悉,初步建立空间看法.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XXX迁移.学法:操纵法、小组合作进修、想像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1、熟悉立体图形…………………………………1课时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研究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7、让学生在研究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单元课时安排:约21课时1、6、7的熟悉和加减法——————————5课时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3、10的熟悉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5、收拾整顿和温———————————————2课时6、理论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第六单元11到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的读数的顺序及大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研究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研究.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技术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20各数.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2、技能目标1)、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气.2)、通过摆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二)、过程性目标1、在研究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这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2、认识十位与个位.3、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重点难点:认识数位,了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第七单元:熟悉钟表运算结果.符号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变化规律.第四特性:能运用糊口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天下中的简单征象,学会数学思考.第五个特性:适时渗入渗出思想教育.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技术目标:1、初步熟悉钟面,熟悉时针和分针.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二、过程性目标1、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研究数学的乐趣,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惯.单元教学重点: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2、会看、会写整时.3、培养学生进修数学的兴趣.单元教学难点:熟悉整点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研究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研究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街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研究方法.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2、算法多样化.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过程性目标: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单元重、难点:熟练掌握本人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单元课时安排:共约11课时1、9加几………………………………2课时2、8、7、6、加几……………………4课时3、5、4、3、2加几…………………4课时整理和复……………………………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关于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课。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0-5的认读、大小比较、顺序)、数的加减法(5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以及简单的应用题。
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复习巩固0-5的数的认读、大小比较和顺序。
- 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方法。
-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方法,但部分学生在知识的运用和解题技巧上还存在不足。
因此,本节课应注重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五、教学过程:1.引入阶段- 师生互动:教师展示一些5以内的物品(如苹果、小球等),让学生快速数出数量,并说出对应的数字。
- 提出问题:我们之前学习了5以内的数,以及它们的加减法,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复习这些知识,你们准备好了吗?2.复习阶段①数的认识复习-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读出数字,并说出该数字表示的意义(如“3”表示有3个物品)。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讲解,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加法,掌握简单的加法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1.了解加法的概念及简单计算方法。
2.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3.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加法?2.加法的运算规则。
3.加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教具:数字卡片、计算板、彩色笔等。
3.教案:教师备课内容、学生课后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实际物品来展示加法的概念,引导学生感受加法的意义和实际运用。
2. 讲解加法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加法是对物品的数量合理计数方法,并介绍加法的运算规则。
3. 进行加法计算练习老师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加法计算题目,让学生在计算板上进行计算,帮助他们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4. 拓展加法知识通过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将加法运用到更多的场景中,加深他们对加法的理解。
5.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说出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感悟,并进行互相交流和反馈。
六、课堂作业布置适量的加法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学生对加法的初步认识情况,考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加法,掌握简单的加法计算方法。
感谢大家的聆听!愿大家在数学的世界里越走越远,谢谢!。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篇)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以“促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认真____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二、工作目标:(一)多方面学习,树立新理念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
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
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
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
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习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习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
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
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备课
一、概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备课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教学备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本文将围绕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备课展开讨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教材内容:在备课前,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重点,理清教学脉络,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2.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教学安排奠定基础。
3. 设计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备课步骤1. 教学内容分解:将教材内容进行分解,把握每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学重点。
2. 教学方法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操练、游戏等。
3. 教学辅助工具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准备好适当的教学辅助工具,如教学图片、教学器材、教学PPT等。
4.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 教学评价安排:制定教学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确保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备课要点1. 教学内容安排: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脉络,确保课程紧凑有序,避免内容重复或漏掉。
2. 教学方法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方式合理有效。
3.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教学辅助工具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准备好适当的教学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五、备课方法1. 研读教材:仔细研读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
2. 寻找教学资源: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学软件、教学视瓶、教学书籍等,丰富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准备课单元解读一、单元课程理念(一)学科育人价值数学作为国家基础课程被赋予了独特的育人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明确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
”由此可见,“三会”在课程标准要求中被明确提出作为数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体现,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应逐步培养和落实。
(二)单元育人价值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准备课”单元设计与实施中,着力了解学生数数、比多少的基础和经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场景及活动中,领悟“有序观察”“一一对应”的方法,为学生认数奠定方法基础、习惯基础和情感基础。
进一步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本单元重点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实践路径,也是单元独特的育人价值的体现。
(三)单元学习价值1、从纵向看,“整数的认识”在小学阶段共分为四个阶段学习,第一阶段在一年级上册有四个单元“准备课”、“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第二阶段在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阶段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第四阶段在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
本单元“准备课”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方式观察、思考和表达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2、从横向看,通过数数活动,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使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数学一上教案: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人教版数学一上教案: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熟悉数字6至10的认识和书写。
2.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字6至10。
3.掌握数字6至10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
4.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重点1.数字6至10的认识和书写。
2.数字6至1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1.数字6至1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分层教学。
2.加减法计算中的进位和借位问题。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数字6至10的图片、加减法示例等内容。
2.活动道具:数字卡片、算术题卡片等。
3.板书内容:第5单元标题、数字6至10、加减法计算步骤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数字6至10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和书写这些数字,引导学生讨论数字6至10的特点。
2. 认识数字6至10教师分别介绍数字6至10,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板书书写,巩固数字的认识。
3. 加法运算1.教师示范数字6至10的加法计算,如6+2、8+1等,引导学生根据示例进行练习。
2.学生进行加法计算练习,师生共同讨论答案,纠正错误。
4. 减法运算1.教师示范数字6至10的减法计算,如9-3、7-1等,引导学生根据示例进行练习。
2.学生进行减法计算练习,师生共同讨论答案,强化减法运算方法。
5. 综合练习教师出示综合的加减法计算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算能力。
6. 总结师生共同总结学习到的内容,强调数字6至10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数字6至10的认识和书写,以及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方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用数字卡片编制新的加减法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3.锻炼练习书写数字6至10。
以上是本次人教版数学一上教案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加深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2024年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数0~9,理解数的大小,会念0~9,会数的编顺序,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 能用0~9之间的数字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初步培养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比较、归纳和判断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5. 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动脑能力。
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单元主题:认识0~9本单元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认识数0~9。
2. 数的大小。
3. 数的编顺序。
4. 简单加法和减法。
5. 实际生活中数的运用。
6. 数字的认读、写出和认写练习。
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教具,配以有趣的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动脑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操作讲解法:通过具体的操作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认识数0~3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实物等教具向学生介绍数0~3,让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和念出数0~3。
1. 学生观察一个大大的数字“0”,然后教师介绍数“0”的命名、念法和书写。
2. 学生观察一个大大的数字“1”,然后教师介绍数“1”的命名、念法和书写。
3. 学生观察一个大大的数字“2”,然后教师介绍数“2”的命名、念法和书写。
4. 学生观察一个大大的数字“3”,然后教师介绍数“3”的命名、念法和书写。
5. 进行数的认读、念出和书写练习。
6. 通过游戏:“找出数字”,让学生用手指找出教室中的数字0~3。
7. 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数的编顺序。
第二课时:认识数4~6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实物等教具向学生介绍数4~6,让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和念出数4~6。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数一数》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数一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到10,并能按正确的顺序写出自然数1-10。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
二、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1-10各10张。
2.不同颜色的小玩具10个。
3.班级统计表格。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展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认识数字,领会数的意义。
2. 游戏:找一找(15分钟)
教师藏起不同颜色的小玩具,让学生找出指定颜色的小玩具,并在班级统计表格上记录数量。
3. 数一数,写一写(20分钟)
让学生用数字卡片一对一地数数,然后写出对应的数字。
4. 统计一下(10分钟)
根据之前找小玩具的情况,帮助学生统计各种颜色的小玩具数量。
并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记录数量。
5. 活动总结(5分钟)
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并进行小结游戏。
四、课后作业
1.完成《数一数》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2.回家统计家中不同颜色的物品数量并画出统计图表。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发现学生在数数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下一节课将增加更多的数数练习,加深对数字概念的理解。
同时在班级统计活动中,发现学生基本能理解统计的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困难,下次将结合更多实际情景进行练习。
以上是《准备课:数一数》教案的内容。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单元的基础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1单元准备课第1课时数一数【教学内容】教材P2-P5【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准备】1、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课本第2~3页学校开学图。
2、小黑板一块,内容是课本第4~5页1~10的各数实物图。
3、1~l0各数的数字卡片共l 0张。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师:小朋友,你们已是一年级学生了。
这一节,我们上的是数学课。
师:数学课要学什么本领呢?它要学的知识可多呢!二、新授1、教学“学校开学图”。
出示放大图。
(指着挂图向学生讲解)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明学生说一说。
(3)问:图上有几座房子?有几面红旗?师:一座房子,一面红旗都是1件东西。
问:找一找还有什么的数量是1的?(板书“l”,全班同学读两遍。
)(4)问:有几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有几个同学拉单杠?(2个同学) 问:图里还有什么数量是2?小结:2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在看书,2个同学在观看踢足球……它们的数量都是2。
(板书“2”,全班跟读两遍。
)(5)问:谁能说一说有几个小朋友踢足球?(3个小朋友)问:图中还有哪些数量是3的?小结:3个小朋友踢足球,3条凳子,3个女孩跳绳,它们的数量都是3。
(板书“3”,全班跟读两遍。
)(6)问:谁能说一说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垃圾桶有几个?(7)问:谁知道4数完以后该数几?(老师板书“5”)问:图上还有什么数量是5的?(5朵花)(8)问:谁能说出数5以后是数几呢?(9)师:空中有7只飞鸟,就用7表示。
人教版数学一上教案:第一单元 准备课
人教版数学一上教案: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整数进行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探索整数加减法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教学难点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律的探究。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课、课件、板书、教学实例等。
2.学生准备:学习工具、教材、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整数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整数的兴趣。
2. 整数的加法(20分钟)1.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向学生介绍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引导学生探索正数与正数相加的规律,并总结加法规则。
3.继续引导学生探索正数与负数相加的规律,并总结减法规则。
3. 整数的减法(20分钟)1.通过实际情况,让学生理解整数减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进行正数减法、负数减法的计算练习。
3.鼓励学生分组练习减法运算,培养合作意识。
4. 讲评与拓展(10分钟)1.整理加减法规则,梳理重点。
2.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应用整数加减法的具体场景。
六、课堂练习1.练习册上对应练习题。
2.分组讨论并解决一些情景问题。
七、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课堂小结,巩固学生对整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总结。
八、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剩余的题目。
2.思考并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九、板书设计待整理。
以上是本节课教案的大致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三篇】
【导语】数学教学计划是⽼师对每⼀课时做的特定教学⽅式的规划,是⼀个⽼师对他的⼯作尽职尽责的表现,是⽼师对学⽣的教育⾮常看重的⼀个表现,不是只照着课本去念去学,它包含了⽼师的⼼⾎和希望在⾥⾯。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5、4、3、2加⼏的计算⽅法,能准确地进⾏计算;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将5、4、3、2加⼏的问题转化成9、8、7、6加⼏的进位计算。
(⼆)过程与⽅法 在解决5、4、3、2加⼏的问题中,让学⽣感受到可以将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建⽴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较熟练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观察,从计算的⾓度发现加法交换律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学会运⽤迁移的⽅法进⾏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标分析】本课教学⽬标是学⽣在掌握了9、8、7、6加⼏的计算⽅法的基础上,能通过规律的发现,类⽐迁移,⾃主探究5、4、3、2加⼏的计算的⼀般⽅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5、4、3、2加⼏的计算的⼀般⽅法。
教学难点:理解⽤交换加数位置的⽅法计算5、4、3、2加⼏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做准备 1.师⽣互动复习算法。
以6+9为例复习9、8、7、6加⼏的计算⽅法,即“凑⼗法”。
2.学⽣抢答快速计算。
9+2=8+5=8+3=7+5=6+4=9+5= 【设计意图】巩固9、8、7、6加⼏的计算⽅法,熟练9、8、7、6加⼏的准确度与速度,为学⽣新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较发现,找规律 1.在题组计算中初步感受规律存在。
2+8=10+5=8+6=9+7=8+2=5+10=6+8=7+9= (1)学⽣独⽴计算出以上每组题的结果。
(2)教师指名回答,订正计算结果。
2.在观察⽐较中发现规律。
(1)引导学⽣发现规律。
看⼀看:观察每组题中的两个加数与计算结果。
想⼀想:哪些地⽅是相同的,哪些地⽅不同? 说⼀说:每组题中的两个加数是相同的,只是位置不同,结果也是相同的。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 准备课-第1课时 准备课——数一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准备课-第1课时准备课——数一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用手指或计数器指出物品的数目;–理解“几”与数量的概念;–能够简单地用数字表示物品的个数。
2.过程与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数物品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对数学的自信心;–注重学生合作和分享精神,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数一数”概念,能够正确地用数字表示物品的个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几”与数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设计好课堂活动流程,准备好教学素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备好课堂展示物品和相关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准备好纸笔,方便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合唱数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复习(10分钟)–复习前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回顾“数数”的方法和要点。
3.新课(30分钟)–展示一桌物品,让学生用手指数一数,然后让学生用数字表示这些物品的个数;–引导学生探讨“几”与数量的概念,进行相关练习。
4.巩固(10分钟)–小组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教室中的物品,相互核对并分享结果。
五、教学反馈1.个别指导(10分钟)–针对部分掌握不够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2.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确保知识点的掌握。
六、课后作业1.回家数一数家里的书、玩具等物品,记录下每种物品的数量;2.完成《数一数》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七、板书设计•数一数:–用数字表示物品的个数;–掌握“几”的概念。
通过本篇文档,我们设计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准备课第1课时,主要围绕“数一数”这一教学内容展开。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各单元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各单元教学目标一年级上册各单元教学目标一、数一数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比一比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分类教学目标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比多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二是从“猪兔一家的劳动”中抽取出来的人或物数量的比较:三是配合此部分的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1)使用“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生动形象,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2)利用图片中的数量关系,使小朋友们生动具体的比较多少。
教学重难点:1.通过活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
2.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使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3.采取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全面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及比多少的基本经验。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
计划教学课时:3课时第二单元《位置》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建议: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2.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辨认位置关系。
3.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交流并运用所学习的知识。
4.重视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上、下”“左、右”“前、后”这三组位置关系。
5.在教学中,教师应慎重对待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问题,必能任意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
计划教学课时:3课时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侨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3.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情,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6.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1.把写数字作为教学重点,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2.在数概念的建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
3.加强对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4.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5.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的价值,把解题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6.适时、适度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7.要重视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计划教学课时:11课时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我会拼图。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
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拼、摆、撘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5.重视对“成长小档案”中内容的研讨,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计划教学课时:2课时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重、难点:认识数,学会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建议:1.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2.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的目的性。
3.注意对计算方法的引导。
4.加强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指导。
5.加强追问,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计划教学课时:20课时。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的读数的顺序及大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题。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数位,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目标:1.认识11~20各数,能够正确、有序地读写各数。
2.认识“个位”和“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初步认识位置值以及初步体验位置值的作用。
3.了解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计算简单的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初步感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规律。
4.能够解决“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中继续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回顾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为解决“植树模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5.能够初步了解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1.要注重动手操作和直观经验的积累。
2.继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计划教学课时:5课时《数学乐园》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下棋”游戏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做事情要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在“下棋”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调用以前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3.感受梳理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归纳整理知识的好处。
4.初步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倾听习惯。
教学建议:1.认真分析题目的难易度以有效调控学习过程。
2.设计并制作好学具和教具。
3.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
计划教学课时:1课时第七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本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
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
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三、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妈展学生的九感和符号感。
第四,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学会数学思考。
第五,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