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导论 第七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设一:人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能力暂时受到 限制,而非个人内在心理病理因素所致。
人是健康的、常态的、有由自主性、理性 和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个人。
3
当人面对问题时,其反应大约为不做任何 事,由时间处理,或是借口逃避,或被问题击 倒,或采取面对问题之方式,以寄求疏通问题。 人本身就具有适应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一)案主问题之意义与处置的基本策略
案主问题性质与协助方式
任务中心取向认为人类生活任何一部分的 问题彼此都是连动反应的,因此问题并非静止 不动,而是一直在改变。对个人来说,问题改 变与消除问题是相似的方向。
3
虽然问题是容易被分析了解,但是案主的 问题是多面性、动态性和复杂纠葛一起的特性, 使问题要解决哪一个,以及问题解决到什么程 度才会令人满意,就成为重要课题。
1
二、任务中心取向理论观点
任务中心取向关系在于认识问题的意义,确 认要解决的问题,并将之转化成为案主可以 了解和采取行动之任务,以及那些问题处置 阶段和技术。
2
因此,将从理论观点说明任务中心取向 对案主问题性质之看法,适合哪些类型之问 题,以及此派之主要价值观和工作阶段与技 巧。
三、任务中心取向的基本假设
3
3
任务本质与意(含)义 任务可以说是个人解决问题所需要之努力 或行动表现,亦即特殊的问题解决行为,所以 任务指要做什么,而目标是指任务完成后应有 的情况。 有时任务指社会工作者之行动,有时又是 之案主之行动,有时则是之二者之目标性行为 的表现,所以任务此一概念的解释,有助于在 理论上提供案主问题和社会工作者协助相连接 之理由。 任务中心取向认为任务是案主之目标和行 动,故任务为案主所同意试图去疏通之问题。
3
(三)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中,社会工作者要视案主获得所 需资源,教导案主社会工作技巧,使他有能力 执行任务;必要时,以良好态度和家庭成员与 其他机构磋商。此外,回顾案主在解决问题上 的进步情形,以及安排结束工作或契约的进行, 都是这一阶段必要之工作。 在这一阶段中要持续进行研判工作,不过 除非是案主目前状况无法令人了解,而且一直 没有办法解决问题时,才能简要的个人历史探 讨。否则不仅花费时间,而且对解决标的问题 没有帮助。
第七章 社会工作任务中心取向
目录
一、任务中心取向的发展历史 二、任务中心取向理论观点 三、任务中心取向的基本假设
四、任务中心取向问题处遇过程 五、任务中心取向的实施技巧
六、在社会工作实务之运用
七、任务中心取向之评估
一、任务中心取向的发展历史
在1960年代以前,开放性的、长期的介入是处理个人与人 际间问题最常见的模式。直至1965年,Masserman提出另类看 法:案主的抗拒是拒绝不良处遇技巧的正常反应。 Wolber于 1965年批评长期治疗会让案主一直产生抗拒,并混乱的走过治 疗全程,基于对案主长期采用心理动力个案处置取向的协助不 满,而有许多人开始倡议改变。 任务中心取向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短期有效之社会工作服务。 此派工作模式最早是由芝加哥大学Reid与Epstein所提倡。这个 模式整合了心理动力、问题解决、行为学派和实证研究结果等 知识与技术演化出来的。 任务中心取向初期发展出来之后,被引用到团体工作上、 寄养家庭服务上、工业社会工作上。在英美地区就获得基金会 支持开始进行实证研究,以取得技术学上的发展和教法上的经 验。之后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任务中心取向已经是许多社 会工作领域中临床服务主要的实施模式。
(二)问题处置之社会工作价值基础
任务中心取向模式并非将遭遇问题的人视 为病态性的。此派认为人是健康的、有潜能的, 只是能力暂时性中断。 任务中心取向相当重视案主对问题的认知 与解决问题的动机。因此,社会工作者的处置 策略就是协助案主自觉与自决,让案主清楚觉 知自己的问题,并决定目标、策略和自己的行 动。由于案主有明确的处理方向,所以社会工 作者只是从旁协助即可。此模式强调的是改变 的媒介是案主而不是社会工作者。这一模式之 基本精神是真正落实协助案主,而非替案主做 事。
拟定契约
拟定契约是共同确认所欲去除之问题。契约的功能是提供案主与实 务工作者一个彼此清楚双方应该如何共同努力,去达成他们期待要 有的改变。 Epstein(1995)指出契约主要包括的的内容为: 1、以案主角度陈述他同意的主要问题,所定义的问题可以是一 个或数个,最多三个。 2、明确的目标:用认知或行为的词汇,从案主观点列出界定介 入后所欲结果的优先顺序。 3、案主的任务:以行为或认知的词汇清楚的列出案主要做什么。 4、社会工作者的任务:社会工作者的任务 主要在支持案主有效 执行任务。 5、介入期限:指出大约要持续多长的时间。通常是在八次至十 二次,原则上每周一次,预计二至四月。 6、介入之行程:估算介入进行之方式与处置问题顺序。 7、参与者:有哪些人会参与会谈。 8、地点:每次会谈在哪里进行。
人会想办法调和生活上的问题。 当问题逐渐成他们所熟悉的样子时,他改变 之驱力就会减弱。长期累积下来,问题的复杂 化会使他难以决定什么是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和 协助。
3
假设四:人有改变动力,但只想减轻困难到可 忍受为止,而非根本改变。 任务中心学派之前提强调针对案主想要处 理的某一小部分问题,将注意力集中在欲解决 之问题,可以让案主有系统且实际的去解决问 题,不仅可以有效率的恢复案主之平衡,也会 使他对进一步的改变有兴趣,结果可能影响个 人承认他有严重问题,并愿意继续处理其他问 题。
ຫໍສະໝຸດ Baidu 确定任务之指南
依循案主动机:案主“想做的”和“想做多少”是代表他动机之 一体二面,故任务之形成与修改是根据案主动机方向与长处。 确认任务具有可行性:社会工作者要从问题探索中,运用所搜集 到资料,研判外在资源或案主能力是否为完成任务之限制。 任务的可欲性:社会工作者对于案主的问题如何回答及如何依赖 他在某一行动的结果,依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做研判或预估,也视其 将案主权利放在何处之价值观上。 次任务与多元任务:将单一任务再转变为许多次任务,有助于社 会工作者和案主在执行复杂任务中组织他们的努力。任务可分为并 行性任务与依序性之次要任务。 开放性与封闭性任务:开放性任务是没有结束点之任务,如结交 新朋友;封闭性任务是有 结束点之任务,如参加俱乐部、注册入 学。任何任务都有时间性,社会工作者可透过预估而找出。 任务的形成:通常大部分的任务是来自双方给与取的过程而出现, 他们会考虑能处理什么问题而提出什么问题。
3
任务的执行
这个步骤的工作重点是提供机会给案主模拟如何解 决问题,以增加其面对问题解决的能力,并分析达到目 标的障碍,及改如何解决障碍。双方需要讨论的事项或 完成任务有(1)设立记录系统;(2)确认达成任务之 策略;(3)对任务达成应给予的奖赏形成共识。 在任务执行之前,要分析完成任务之潜在障碍,其 中障碍来自社会环境、人际交流和案主心理三方面。 在实际处遇过程中,如果真的出现阻碍时,支持完 成任务之一些做法,包括协助案主了解任务,而有信心 完成任务;获得与运用实质资源;获取他人之增强;技 巧训练和让案主知道如何完成任务;找出弥补、疏减认 知上的阻碍;去除案主负面想法和信念,让案主觉得任 务之价值;增强社会工作者能力,去除可能偏见,以善 用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来完成任务。
3
运用任务中心取向模式进行处置的社会工 作者可运用的基本实施方式有:(1)运用认 知改变的策略,着重案主之感受、行为与情境 上之解释与说明。重视关系维持,并视之为有 正向帮助性;(2)大都是“谈话”方式进行; (3)社会工作者协助联系处理问题所涉及之 相关人士,以利问题确认和构建处置之任务。 任务中心取向的工作分为开始和确认案主 标的问题;订立契约、问题解决、任务完成、 问题减轻及结束等四个步骤,不过在时间压力 下,四个步骤会相互重叠。任务中心取向的处 置可归纳为个案规划阶段、执行阶段和修正、 结束与延长。
假设二:解决问题之障碍来自环境或资源不足。
人的问题是来自个人生活中内在的心理因 素和外在环境因素之交互作用,不是病理性或 环境受害者,而是受问题解决资源因素的影响。
3
要解决问题就要探究问题整体脉络为主, 包括彼此相互影响因素,问题解决之阻碍和用 来处理问题之资源。
假设三:人陷入困境时就会有改变动力产生, 但人也有顺应问题之本能。
四、任务中心取向问题处遇过程
(一)任务中心取向的工作步骤 任务中心取向协助案主处置问题之基本策 略是假设:应用在个案工作实务上的有效率方 法,如果是集中在协助案主达到某一特殊或限 定的目标上,若能再以一简略与密集的服务期 间为主,便能使效率增大。 借由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沟通,可以: (1)研究案主的问题,可担负之任务及任务 相关的行为;(2)形成处遇关系。协助案主 克服困难,以完成任任务;(3)鼓励案主表 现与任务有关的行为;(4)为案主提供完成 任务上可能与可行的方法。
问题之类型
3
于案主在解决问题所采取的行为方向是针 对问题的性质而定的,所以Reid依照处置问题 的困难度和范围,将适合采用任务中心工作的 心理社会问题归纳成以下八种: 1、人际冲突 2、社会关系中的不满足 3、与正式组织有关的问题 4、角色执行困难 5、决策问题 6、反应性情绪压力 7、资源不足的问题 8、未被归类的心理及行为问题,但符合此 模型对问题的 一般定义
3
案主的需求来自于问题无法有效的解决, 但是案主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社会工作 者,必须和案主一起澄清问题,协助案主认清 问题,经由案主自我察觉而后自我决定,以解 决问题、满足需求。
假设五:当然意识到有问题,而且处于一种不 平衡状态下,个人就会采取行动解决。 案主之行动提供问题改变之重要手段,因案 主有动机想要采取之行为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 动力。 改变的主要媒介是案主本人,他自己应负有 找出自己要处理问题之责任,社会工作者之角 色只是让案主改变他的愿望和有意愿处理问题。 任务中心取向基本前提为针对案主的心理 社会问题,探究可能的阻碍和可能催化的部分, 并协助案主界定当前想要和可以解决的问题为 何,并解决问题,而非探究问题之历史根源, 或是在改变案主人格特质、态度和行为。
3
(二)工作规划阶段
个案规划阶段之主旨在于研判案主是否适 合接受减轻问题的服务,主要工作包括转介、 指认案主的标的问题、拟定契约。 转介:在案主转介机构接受协助后,必须 与转介机构取得处置目标和介入焦点之协议。 若是非志愿案主,要联合评估其转介原因。
3
指认案主的标的问题
3
标的问题之意(含)义与重要性 标的问题之指认是实施此一模式之先决条件。标的 问题是指案主能直接自己表现的行为或采取行动,或间 接透过社会工作协助案主一起处理的。 指认标的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尽快作早期研判工作, 协助社会工作者评估与案主其所设定欲处理问题之可能 性如何,或是案主改变处理问题和方向之可能性如何。 研判标的问题的四项原则 1、标的问题必须是案主确认的,并表示愿意处理的问题。 2、标的问题的研判。 3、标的问题必须是案主所能处理的,并能依次排列出处 理顺序。 4、标的问题必须“明确具体”。
3
3
任务中心取向是“案主中心”而非“专家中心” 的工作模式,依循社会工作基本价值——尊重、 自决和参与为基础,透过协助案主探索问题解 决与决定问题处置之任务,使案主自决与自我 负责。强调要解决的问题是案主自己承认的问 题,重视案主的自决并尊重案主的看法,其主 张社会工作者与案主是建立在一种合作关系上, 处置问题是在一种短期性的、有组织的、有计 划的、有实务性的基础上进行,它不但符合社 会工作专业的基本假设,并且在社会工作者普 遍个案量大的压力下倍受欢迎,也被用来作为 家庭处置的引导方法。
3
解决问题的焦点必须放在案主的需求和想要解 决的问题是什么,故应该要问案主最重要和最 能够去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亦即案主知觉为被 满足之欲求,此一欲求必须是案主想要改变的 情况而非机构认定案主之需求,而且能被清楚 定义和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 为了保护案主免于一直处于开放无止境的 问题处置过程和关系过度涉入,必须由案主和 社会工作者一起切割问题。整个问题脉络应包 括相互影响之因素,以及能用在处置问题之资 源和解决问题之阻碍。 任务中心取向协助方式之特性:简短、有时限 (P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