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历史打印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打印版

以下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激化了阶级矛盾。

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掌握主要权力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2.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注:此部分详细知识点可能包括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国际联盟等内容,但具体细节需要根据教材进行梳理)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注:此部分详细知识点可能包括二战的爆发、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二战的结束等内容,但具体细节需要根据教材进行梳理)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注:此部分详细知识点可能包括美国、西欧和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等内容,但具体细节需要根据教材进行梳理)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注:此部分详细知识点可能包括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等内容,但具体细节需要根据教材进行梳理)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注:此部分详细知识点可能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过程,以及这些国家在独立后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等内容,但具体细节需要根据教材进行梳理)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注:此部分详细知识点可能包括冷战的开始、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内容,但具体细节需要根据教材进行梳理)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注:此部分详细知识点可能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文化的发展等内容,但具体细节需要根据教材进行梳理)。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意义: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沉重地打击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列宁领导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作出的重要探索。

2、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僵化,严重弊端)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对欧亚非的安排巴黎和会:1919年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会议,会议英、法、美主宰,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瓜分。

相关链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此开始。

2、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的安排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日美两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内容:九国代表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列强经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是资本主义世界短期相对稳定的统治秩序,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

四、经济大危机1、经济危机(1929—1933)从美国纽约开始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劳动人民深受其害。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2.罗斯福新政(美国)①、1933年,为对付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梳理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先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总体效果不佳,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苏联解体
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八一九事件”加快苏联分裂,叶利钦控制全局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续表)
项目
农奴制改革
美国内战
日本明治维新
原因
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其焦点集中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
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本面临幕府封建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①这一时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行发展,经济状况形成鲜明对照。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被认为是暂时“休战”,这是由帝国主义掠夺本性决定的,而推动“休战”结束的是经济大危机。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是帝国主义主导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新经济政策
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经济发展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启示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正义力量加强联合,必定战胜邪恶势力;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要用和平的方式而不是战争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成果用于战争会增加战争的残酷性,用于和平发展则能造福人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异域风情与文艺复兴1.异域风情• 1.1 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 1.2 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意义• 1.3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1.4 地理大发现对中国的影响2.文艺复兴• 2.1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特点• 2.2 文艺复兴的意义和影响• 2.3 文艺复兴对科学技术的贡献• 2.4 文艺复兴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2.5 文艺复兴与欧洲宗教改革第二章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1.封建社会的瓦解与新的社会阶级• 1.1 封建制度的瓦解• 1.2 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1.3 乡村社会的变革• 1.4 城市社会的变革2.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2.1 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 2.2 工业革命的经济基础• 2.3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2.4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第三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旧中国与世界• 1.1 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1.2 西方列强的侵略• 1.3 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2.中国社会的变革• 2.1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2.2 清朝政治改革的尝试与失败• 2.3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一战后的中国1.第一次世界大战•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参战国家•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和战术•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2.一战后的中国• 2.1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2.2 五四运动的影响• 2.3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第五章中国近代史的中期1.北洋政府的建立与军阀混战• 1.1 三民主义和北洋政府的建立• 1.2 军阀混战的原因和特点• 1.3 军阀混战对中国的影响2.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爆发• 2.1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2.2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全民族抗战• 2.3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六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参战国家•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和战术•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败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科技的推动•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经济的影响第七章新中国的诞生与社会主义建设1.新中国的诞生•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2 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 1.3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2.社会主义建设• 2.1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2.2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政策• 2.3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精神文化建设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异域风情与文艺复兴、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一战后的中国、中国近代史的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以及新中国的诞生与社会主义建设等主要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单元要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单元要点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沙皇专制2、俄国十月革命原因:①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②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人民希望和平。

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时间——1917年11月6日;起义的地点——彼得格勒;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国内战争:1918—1920保卫革命成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1、时间:1921年;2、领导人:列宁;3、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新的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5、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三、苏联的成立1、成立的时间:1922年底2、国家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3、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4、社会主义建设:领导人:斯大林,1928—1937年,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5、苏联成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1936年《宪法》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四、苏联的斯大林模式1、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2、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④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2024(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2024(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第1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知识清单--含单元解读)一、单元概述19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欧洲殖民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在殖民地实施残酷的统治政策,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燥发了波澜壮阔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批进一步增强。

俄国废除农奴制,很快走上了发展资木主义的道路美国发生内战,林肯领导联邦政府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清除了最大的障碍,为美国资木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日木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方面二、核心素养唯物史观1拉丁美洲爆发了玻利瓦尔等人领导的独立运动,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亚洲的印度爆发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沉匝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俄国废除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林肯领导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跻身资木主义强国之列,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

1861年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木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揽的自由劳动力。

美国内战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最大的陌碍,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日本明治维新鼓励发展资本主义。

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拉T美洲人民民主意识增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吭.知道美国历史上三位总统的功绩,并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分析各改革国家的态度及结果,对改革进行客观评价。

将美国内战与笫二次工业革命胃千当时的历史悄境之中,对其历史影响做恰如其分的评价。

时空观念I通过识读美国内战交战双方分布示意图,培养时空观念;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作用,并能通过时空观念,对比中国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史料实证;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解读,渗透时空观念,联系世界近现代史上其他的民族解放运动,正确认识殖民侵略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的危害。

了解俄国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的基本史实。

历史解释: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特殊的背呆,认识到这两次独立运动的作用;以表格的形式梳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对资本主义制度扩展进行合理解释。

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该单元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和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夏商西周时期1.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说时期,传说中夏朝的建立者为禹,而其实际历史地位一直备受争议。

2.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实的朝代,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以青铜器和甲骨文著称。

3.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西周时期是封建制度开始形成的时期,宗法制度得到了巩固。

二、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分裂和战国割据时期的开始,春秋时期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历史开始进入了一种新的时期。

2.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争夺地盘,形成了一种新的国家形式——分封体制。

3.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封体制达到最高峰的时期,也是各国分裂割据的时期。

三、秦汉时期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全国的朝代,秦始皇发动了一系列的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了一系列统一措施。

2.秦朝的政治制度主要体现在法家思想,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等一系列统一措施。

3.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实行封建宗法政治,汉武帝时期实行铁农法,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条例。

此外,本单元还包括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方面的知识点。

四、政治制度1.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种主要形式,以皇帝为中心,宗法制度是封建制度的核心特征。

2.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集权国家政治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

3.分封体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新的国家形式,各国与各国之间互相分封,形成了一种分封体制。

五、经济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时期,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开始发展。

2.钱币经济的兴起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标志,农村开始使用铁铸的农具,铸造铜钱,在城市里出现了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市场。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单元一: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挑战第一章近代中国的背景•19世纪,中国面临了严峻的内外挑战,而惨痛的历史教训让我们认识到:文化的滞后与科技的沉寂,才是导致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弱势的根源。

•1840年,鸦片战争的发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开始了其漫长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章外来列强入侵和中国反抗•种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外资的大量注入,导致了中国社会政经的极度动荡,形成了中国内地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下苟且生存的局面。

•在外族的侵略面前,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的反抗,其中最为著名的东方虎创立的洪门组织促进了中国反抗外族的形成。

第三章清廷内部改革和民间变革的探索•清廷内部改革总体上被视为无效,而民间变革的探索却逐渐展现出其实效。

民间会馆的兴起奠定了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的基础;而思想的启蒙、女性的解放、新农村运动等民间倡导,逐渐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

第四章新帝国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20世纪,新帝国主义列强从东大西洋向太平洋进行扩张,中国成为他们扩张的必经之路。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加剧社会的分裂。

•西方列强与日本在中国开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和压迫。

同时,反对帝国主义的声音也日益响亮。

单元二:民族危机与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第一章计时百年的民族危机•19世纪末期,清政府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下分蛋糕、肆意掠夺,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民族危机愈加突显。

•辛亥革命的爆发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道奇迹,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第二章民主革命与建立共和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次起义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由中华民国成立而结束的清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三章革命与建国•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是中国百年变革的两个里程碑,为中国解决了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难题。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共产党的诞生,共摇篮了 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思维导图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思维导图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思维导图+知识梳理(1-22课)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1-22课)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课程标准: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对象:西班牙和葡萄牙(巴西)性质: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

范围: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英雄: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反对西班牙)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原因: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时间:1857--1859年力量:士兵(主力),农民、手工业者、王公(领导者)。

英雄:章西女王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程标准: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一、彼得一世改革背景: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目的:向西方学习(方式),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评价:积极意义: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改革)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861年。

领导者:亚历山大二世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四个要素:资本、劳动力、市场、原料评价: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指的是哪些地区?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2、拉丁美洲这一称呼的来历?这一地区从16世纪初开始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西班牙和葡萄牙语为主要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拉丁语系,因此,这一地区又被称为“拉丁美洲”。

3、19世纪初,统治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的是哪两个殖民者?西班牙和葡萄牙4、原因(背景):(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

5、时间:19世纪初6、目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7、运动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8、涉及地区: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9、独立运动概况(1)南美洲北部地区独立运动领导人是谁?(玻利瓦尔)他主要的事迹有哪些?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兵士地皮。

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大败西班牙军队。

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的独立战争。

(2)南美洲南部地区独立活动领导人是谁?(圣马丁)他主要的古迹有哪些?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3)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哪两位独立活动领袖?玻利瓦尔和圣马丁10、特性:时间长、范围广、南北国度联合作战11、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为民族独立英勇斗争。

②有统一的指挥。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以后,是怎样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的?(1)经济掠夺的表现及对印度的危害:①表现:为了发展本国的纺织工业,英国从印度大量进口棉花,并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

人教版2024部编新版九年级历史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2024部编新版九年级历史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2024部编新版九年级历史全一册知识点总结引言九年级历史课程是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阶段。

本册书涵盖了从古代文明的起源到近现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本文将对九年级历史全一册的主要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提供一个清晰的复习框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

第一章: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1 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主。

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开始定居,形成了最初的村落和部落。

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使得人类能够生产更多的食物,从而支持更大的人口和更复杂的社会结构。

人类的演变:了解人类从猿人到智人的演变过程,掌握早期人类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组织。

文明的起源:认识到文明的起源与农业、定居生活的关系,探讨早期文明的特征。

1.2 古代四大文明古代四大文明分别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

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位于两河流域,发展出早期的城市国家,创造了楔形文字和法律体系。

古埃及文明:依赖尼罗河的灌溉农业,形成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创造了金字塔和象形文字。

印度河流域文明: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为中心,拥有先进的城市规划和排水系统。

古代中国文明:黄河流域的早期文化,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发展出文字和青铜器。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2.1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是夏、商、周。

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建立了部落联盟,形成了早期的王权。

商朝:以青铜器文化和甲骨文著称,商朝的政治制度较为成熟,宗教信仰也相对复杂。

周朝:周朝的封建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礼乐文化的兴起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社会动荡,思想活跃。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单元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单元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单元总
结)
本文档是针对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的总结,主要内
容如下。

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

通过
研究本单元,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和科技成就,以及这
些成就对世界的贡献。

研究内容
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


们深入了解了这些发明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对人类社会进步
的巨大意义。

2. 科技对世界的影响:我们研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传播和影响。

中国的科技成就不仅对东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西方世界
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屈原和屈原文化:我们研究了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及其
作品。

通过研究屈原,我们了解了他的生平和贡献,并深入探讨了
屈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研究收获
通过研究本单元,我们获得了以下收获:
* 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深入了解,了解了中国古代的伟大发
明和科技成就;
* 了解了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的影响,认识到中国对世界文明
进步的贡献;
* 通过研究屈原和屈原文化,增进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总结
本单元的学习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伟大历程,提高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的科
技成就和屈原文化,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9下历史前两单元知识点速记

9下历史前两单元知识点速记

9下历史前两单元知识点速记
以下是九下历史前两单元的知识点速记:
第一单元: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单元:
1. 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2. 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华盛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 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本诗是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写的一首抒情诗。

(2)本诗通过多组意象的组合,抒发了经历了文革动乱的一代青年对曾经饱受风霜、深受灾难而正在崛起的祖国的真挚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求祖国日益富强的殷切心意。

(3)全诗共分四节,有四个意象群,每个意象群都包蕴着特定的思想感情。

第一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的组成的意象群,其共有的陈旧、颓废、贫脊、阻滞的整体色彩,到处都在展现贫穷落后的历史面貌给予祖国的繁重负载。

第二节,“飞天〞与未落地面的“花朵〞组成的意象群,象征祖祖辈辈的美好理想在久远的贫穷与悲伤中一再失落。

第三节,“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涮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组成一组富于生机和活力的意象,象征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

第四节,“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表示自己要成为祖国的希望、将来,“伤痕累累的****喂养〞象征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表达要为祖国献身,作者以抒情的笔触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和她代表的一代人决心献身于祖国的热忱。

这四个意象群,第一节的“蜗行〞展现历史悠久的古国负重前行的困难与缓慢,表现了诗人为祖国的过去而悲伤之情;第二节写祖国的“希望〞总是在贫穷与悲伤中失落,表现了诗人的遗憾之情;第三节的“黎明〞象征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诗人为祖国的新生和美好将来而欢呼;第四节的“沸腾〞展现中国人民无比的信心、干劲和创造力,表现了诗人要为祖国的希望和将来而献身的热情。

实际上作者逐层推动地展现了祖国的历史面貌和自己对祖国不同时代、不同命运的深厚情感。

(4)本诗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题,全诗共四节,每节都用一组包蕴着特定思想感情的意象群来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独特感情,虽无一词一句的直抒胸臆,却包涵着深厚的思想内涵,这种象征达意的方法,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
(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
(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

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
部和中部。

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
(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时间:18世纪
4.领导人:彼得一世
5.内容:
(1)政治: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③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2)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3)文化:①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②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6.影响:
(1)积极: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消极: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
1.背景:
(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2)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

2.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

3.时间和领导人: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5.影响:
(1)积极:①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②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消极:①加重了农民的负担;②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背景(原因):
(1)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

(北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
经济,南方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2)对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南北方围绕奴隶制度的存废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二、内战爆发
2.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3.爆发:南方7个州成立“南部同盟”。

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4.初期:北方屡屡失败,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要求扭转战局。

三、北方的胜利
5.扭转:1862年,联邦政府通过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内容:①《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②《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
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2)作用: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场上联邦军队的被动局面。

6.结果: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7.实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额革命。

8.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9.对林肯的评价: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与景仰,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一、倒幕运动
1.背景:
(1)德川幕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以美国为先的西方国家逼迫日本开港通商,使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

2.开始: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采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3.结束:1868年1月,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

同年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

二、明治维新
1.背景:倒幕运动后,睦仁天皇改年号为“明治”,迁都东京。

2.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3.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2)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

(3)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4)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影响:
(1)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3)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