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合集下载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插针前洗手并戴好手套,保持操作无菌。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避免静脉曲张或肿块区域。

-注意静脉穿刺点周围的皮肤消毒。

-观察心率、血压以及局部静脉区域是否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

并发症处理:-输液过程中如发生疼痛、局部红肿等情况,需停止输液,拔针处理,并及时给予局部冷敷。

-如果静脉穿刺点出现渗血或血肿,应立即停止输液,选择合适的压迫方式进行处理。

-如果输液速度过快导致静脉破裂,应及时停止输液,并做好引流、局部处理和进一步护理。

2.插尿管并发症预防:-使用无菌技术操作,并注意术前洗手和戴好手套。

-确保尿道口清洁,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注意插入尿管角度,避免出现损伤尿道等情况。

-定期更换导尿管,并注意固定尿管,防止滑脱。

并发症处理:-如果患者出现尿液排不出或排尿困难的情况,可以采取刺激尿道的方式促使排尿,如温水冲洗或按摩尿道。

-如果尿液排出含量明显减少或无尿液排出,可能是导尿管被堵塞,需及时更换导尿管或予以清理。

-如发现导尿管脱落或移位,应立即重新插入,并进行固定。

3.针刺并发症预防:-操作前洗手并戴上手套。

-选择合适的针头尺寸,避免过大或过小导致的刺痛或渗血。

-针头插入时要快速、准确,并控制好插入的角度和深度。

-在抽取或注射液体时注意是否顺利,防止发生血管破裂等情况。

并发症处理:-如果患者感到疼痛或出现渗血,需及时停止操作,拔针处理,并用纱布进行外敷。

-如果发生血管破裂,应立即拔针,固定局部,并及时进行处理。

-如出现局部肿胀、红肿、疼痛等症状,可能是注射部位感染或过敏反应,需及时处理。

4.护理转运并发症预防:-确保转运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包括固定好床位、准备好必要的设备、保持通畅的通道等。

-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平卧位、半卧位等。

-注意转运途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并发症处理:-如果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意识改变等情况,应及时停止转运并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详细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详细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详细版)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时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过敏等,下面是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的规范。

感染预防和处理规范1.1 预防措施1.1.1 洗手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均需洗手。

洗手时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充分揉搓手部、指缝、指尖、指甲等处,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

需要消毒的情况下,应使用75%的酒精或其他消毒剂。

1.1.2 保持清洁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清洁,确保操作场所无菌。

对于需要开刀的患者,应提前做好术前皮肤消毒,避免手术时污染。

1.1.3 避免交叉感染不同患者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隔,不同患者的器械、药品等应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1.2 处理规范1.2.1 发现感染症状及时处理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发热、畏寒、局部红肿、渗液等感染症状,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进行处理。

1.2.2 用药规范对于感染患者的用药,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同时,对于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的情况,应注意药物的种类和用法,避免滥用和误用。

出血预防和处理规范2.1 预防措施2.1.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进行有创性操作时,应注意操作规程,避免误伤血管和其他组织。

2.1.2 控制出血点在出血点进行止血措施,如使用纱布、压迫等方法控制出血。

2.1.3 术后观察术后应加强观察,如发现出血情况,应及时处理。

2.2 处理规范2.2.1 停止出血如发现出血,应及时控制出血点,如使用压迫等方法控制出血。

2.2.2 使用止血药物对于严重的出血情况,可以使用止血药物过敏预防和处理规范3.1 预防措施3.1.1 了解患者过敏情况在操作前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特别是对于需要使用药物的情况,应先了解患者对药物的过敏情况,避免因为药物过敏导致不必要的风险。

3.1.2 注意使用药物对于需要使用药物的情况,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使用。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药物并向医生报告。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技术在日常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医护人员需要提前了解技术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并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针对以下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感染1. 手卫生:在接触患者或进行技术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尽量避免手部交叉感染。

2.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在进行开放性操作时,必须穿戴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及防护服,并及时更换。

3. 科学用药:在进行局部消毒时,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并注意消毒方法和浓度,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和损伤。

4. 进行感染控制:避免多人使用同一操作工具,尽量对操作室、手术室等环境进行消毒。

出血1. 善于发现:在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状态和即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出血。

2. 采取止血措施:在发现患者出血后,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常见的方法有局部止血、压迫止血、缝合止血等。

肢体损伤1. 严格遵守规定:在进行高危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规定和操作流程,不得擅自修改或调整操作方式。

2. 保持沉着:在发生肢体损伤时,保持沉着冷静,做好紧急救护措施。

处理方针针对操作中出现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针:感染1. 针对不同病原体进行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加强营养和护理:采取适当的营养和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出血1. 停止出血:在出现出血时,应立即采取相关止血措施,如实施局部按压、外敷冰袋、输注血浆等。

2. 密切观察:术后应加强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和心肺功能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肢体损伤1. 及时处置:在发现肢体损伤时,如果伤情轻微,应及时止痛、包扎,如伤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2. 安抚患者:在处理肢体损伤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和情绪疏导工作,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以上是关于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技术操作的了解和掌握,并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出血发生原因:患者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太短,按压部位欠准确。

临床表现:注射部位拔针后针眼处有少量血液渗出,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表现为注射部位肿胀、疼痛。

预防及处理:(I)执行操作前仔细询问患者有无凝血机制障碍,注射完毕后准确按压注射部位,时间要充分,有凝血机制障碍者更要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有血肿形成者,遵医嘱对症处理。

硬结形成发生原因:(1)注射药物中所含有不溶性微粒在注射部位蓄积,刺激机体防御系统,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导致硬结形成。

(2)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直射药物或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局部组织受物理、化学刺激,产生炎性反应;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3)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临床表现:表现为局部肿胀,可扪及明显的硬结,严重者可导致皮下纤维组织变形、增生形成肿块或出现脂肪萎缩、甚至坏死。

预防及处理:(1)熟练掌握各种注射技术,准确掌握注射深度;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2ml,注射速度要缓慢。

(2)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3)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

(4)对于一些难吸收的药液,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收。

(5)已形成的硬结,可选用以下方法处理:①用伤湿止痛膏贴硬结处;②用50%硫酸镁湿敷;③将云南白药用醋调成糊状涂于硬结处;④取新鲜马铃薯切片用654-2注射液浸泡后外敷硬结处。

神经损伤发生原因:注射时针头刺中神经或靠近神经,药物直接刺激或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临床表现:注射当时即可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或运动范围缩小。

后期根据受累神经的损伤程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表现为支配神经区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神经损伤分完全损伤、重度损伤。

中度损伤和轻度损伤。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是医护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或检查时必须进行的操作,而在这些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并发症。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护质量,预防和处理这些常见并发症非常重要。

下面将针对常见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处理规范的介绍。

1.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预防规范:-确保穿刺部位清洁,采用无菌技术;-检查输液管道是否通畅,防止发生压力伤害;-谨慎选择输液液体,避免发生过敏反应;-确保输液滴速调节正确,避免过速过慢;-定期更换输液袋和输液管,防止细菌感染。

并发症处理规范:-若发生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观察和处理;-若发生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应停止输液并及时报告医生;-若发生外渗或血管穿破,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新的静脉通路;-若发生肢体麻木或触觉异常等症状,应及时评估神经损伤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若发生急性过敏反应或休克,应立即停止输液,予以抗过敏药物和抢救措施。

2.导尿操作:并发症预防规范:-采用无菌技术进行导尿操作,减少感染的风险;-遵循正确的导尿原则,确保导尿管的正确放置;-注意保持导尿通畅,定时排尿;-定期更换导尿袋和导尿管。

并发症处理规范:-若发生尿液反流或外渗,应检查导尿管是否阻塞或脱落,及时处理和更换导尿管;-若患者出现腹部疼痛、膀胱灼热感、发热等症状,应及时观察和处理;-若患者出现血尿、尿液浑浊、腹胀等症状,应及时观察和处理;-若患者出现尿液减少或停止排尿,应检查导尿管是否被阻塞,及时处理。

3.高压氧治疗:并发症预防规范:-仔细评估患者的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避免不适当的治疗;-确保高压氧舱内的安全性和无菌性;-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的稳定性;并发症处理规范:-若患者出现头痛、耳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减少治疗时间或压力,同时观察和处理;-若患者发生失去意识、抽搐、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实施抢救措施。

以上是对于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常见临床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临床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临床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并发症的预防
1.遵守操作规范:
执行临床操作时要严格遵守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团队社会工作责任感和责任心,认真操作,不能随意妄为,尽量减少将来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

2.运用科学安全技术:
在执行临床操作时,要掌握良好的技术,避免受到化学、物理、生物介质和机械冲击和热能等损伤,尽量减少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

3.采用正确的麻醉方法:
执行临床操作时,要选择最适当的麻醉方式,尽可能减少操作前期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采用正确的外科技术:
在临床操作中,手术技术要熟练、精确,及时止血、止痛,保护潜在的器官,避免外科技术损害和出现并发症。

二、并发症的处理
1.对症的治疗:
及时采取对症的治疗手段,如局部处理,抗生素治疗,激素治疗等,能有效减少患者因临床操作发生的并发症。

2.合理使用药物:
执行临床操作时,要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抗菌药物过量使用,单药、复方药物要运用得当,尽量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3.定期随访:。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一、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注射操作(1)皮下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注射前清洁皮肤,并且确保注射部位无出血。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局部感染、出血等。

当发现皮肤有红肿、疼痛等症状时,应即刻变通护理措施并做好相应处理。

(2)肌肉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避开神经和血管。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肿、感染、肌肉损伤等。

当注射部位发生疼痛、红肿以及肌肉无力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处理。

(3)静脉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和采用无菌操作。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栓、静脉炎、药物反应等。

当发现患者出现发热、肿胀、疼痛、静脉堵塞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2.导尿操作(1)女性导尿: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消毒导尿器置入口和注射用处女膜。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感染、尿道损伤等。

当患者出现尿液异常、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应进行相关检查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男性导尿: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导尿管和避免损伤尿道。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损伤、尿液滞留等。

当发现尿液异常、尿液渗漏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并处理。

3.静脉穿刺操作(1)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使用无菌技术。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肿、静脉炎、出血等。

当发现穿刺部位有异常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2)动脉穿刺: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避免损伤血管。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等。

当患者出现出血、血肿、局部压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

4.管道护理操作(1)气管插管: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正确插入管道并定位。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误吸、肺炎等。

当发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2)导管置入: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管尺寸和避免感染。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导管堵塞等。

当发现导管出现感染、渗漏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1.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注射药物后外伤、出血:在注射药物时,应确保针头稳定,注药缓慢,避免对血管壁造成外伤,注射后嘱咐患者轻轻按压穿刺部位。

(2)静脉局部感染:应在操作前洗手、消毒,穿刺前用无菌巾固定表皮,确保穿刺部位干净。

穿刺后应巡视穿刺部位,有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处理。

(3)静脉穿透或穿透床单:穿刺时应注意选择静脉较深部位,并在穿刺后检查针头位置是否正确,避免在床单或患者体内穿透针头。

2.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尿道出血:导尿前要确定导尿管的位置,避免过度扭转或插入的力度过大,导致尿道黏膜损伤。

在拔除导尿管时要轻柔,避免拉伤尿道。

(2)尿道感染:导尿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洗手、戴无菌手套、穿无菌外科手术衣,使用无菌导尿包,而且要做好尿袋的消毒与更换,保持导尿管通畅,并经常巡视。

3.拔胃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恶心呕吐:在拔胃管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过程,让患者保持口腔清洁,拔胃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和呕吐。

(2)反流性吸入:拔胃管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呼吸情况,避免管道内液体意外进入气管和肺部,可请患者深呼吸,且手指按压患者的套囊口,减少吸入风险。

4.换药、打针等操作的预防和处理:(1)药物过敏:在给患者新药物之前,要先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应采用皮肤试验等方式进行鉴别,并在给药前对药物进行过敏试验。

(2)局部感染:在操作过程中应采取无菌技术,包括手术常规洗手消毒、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棉签等。

操作后要及时处理穿刺部位的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3)疼痛和紫癜:在打针时要选择合适的针头和技术,将针头插入皮下组织,但要避免插入太深,从而引起疼痛和紫癜。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过程中,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技术操作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最新的操作技能和规范,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1.感染的预防与处理:a.在操作前进行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b.使用无菌工具和器械,避免污染。

c.对于有可能引起感染的操作,如留置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d.目视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红肿等感染迹象,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

e.给予抗生素或其他抗感染药物,根据病原体敏感性指导使用。

2.出血的预防与处理:a.在操作前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出血风险,例如凝血功能异常、抗凝药物使用等。

b.选择合适的操作器械和方法,避免创伤导致的出血。

c.快速、准确地止血,可以使用手法按压、止血带、止血胶带等措施。

d.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观察排出液体是否带血,及时发现和处理出血情况。

3.肺不张的预防与处理:a.术前积极进行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减少手术时对肺部的刺激。

b.拥有一套完整的通气方案,包括连续管道负压引流术后护理、床位坐位、吸痰等。

c.定期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及时检测胸部听诊和X线检查,发现肺部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d.鼓励患者积极咳嗽、深呼吸、活动,防止肺不张的发生。

4.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处理:a.对于高危患者,如长期卧床、严重疾病患者,应采取预防性措施,如使用压力支持袜、进行抗凝治疗等。

b.按照规范使用静脉留置针和引流管,避免损伤血管壁。

c.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防止血栓形成。

d.监测患者的下肢水肿、疼痛等症状,定期观察肢体的温度和颜色,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除了以上具体的措施外,护士还应始终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早期征兆,遵守操作准则和规范,确保操作安全和有效性。

此外,护士还要注重自身的技术和知识的提升,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及时更新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和技术能力。

临床护理技术常见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常见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常见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一、静脉穿刺1.预防措施:1)穿刺前,对患者进行充分告知,尽量减少其紧张情绪。

2)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管径,避免过深或过浅穿刺。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包括消毒、穿刺和引流方式。

4)监测穿刺部位是否出现局部红肿、灼热、疼痛等异常症状。

2.处理方法:1)出现局部红肿、灼热、疼痛等异常症状时,及时停止穿刺操作。

2)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和心理状态。

3)对异常部位进行局部冷敷或温敷、局部按摩、热敷等处理。

4)如有感染,应及时处理,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

二、留置导尿1.预防措施:1)留置导尿前,对患者进行充分告知,尽量减少其紧张情绪。

2)选择合适的导尿器和导管,避免过粗或过细选择不当导致导尿器拔出或感染。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包括消毒、导尿和引流方式。

4)监测尿液量和质量,及时更换或清洁导尿器。

2.处理方法:1)出现导尿器拔出或感染症状时,及时停止留置导尿。

2)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和心理状态。

3)对异常部位进行局部冷敷或温敷、更换或清洁导尿器等处理。

4)如有感染,应及时处理,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

三、翻身护理1.预防措施:1)在翻身前,观察患者的情况,避免快速翻身造成疼痛和不适。

2)在翻身时,应避免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拉扯和过度伸展。

3)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保证安全和有效的翻身。

2.处理方法:1)出现疼痛、呼吸困难、腹泻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翻身护理。

2)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和心理状态。

3)对异常症状进行及时处理,如采取局部按摩、给予镇痛药物等。

4)如患者出现危急情况,应立即进行抢救处理。

四、口腔护理1.预防措施:1)在口腔清洁前,告知患者并让其保持正常呼吸。

2)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洁工具和清洁剂,避免对口腔黏膜造成伤害。

3)注意清洁过程中咳嗽、呕吐等体征,及时处理。

2.处理方法:1)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呕吐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口腔护理。

2)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和心理状态。

3)如有口腔疼痛或出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或护士。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一、简介作为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技术操作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技术操作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容易引发并发症。

本文将就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进行阐述,包括预防和处理规范。

二、输液操作中的并发症及处理规范1. 静脉注射引发药物渗漏预防措施: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进行制剂稀释和输注速度控制,加强患者观察。

处理规范:停止输注,更换输液管路,及时处理导致渗漏的原因。

2. 静脉穿刺导致血肿或血管破裂预防措施:操作前正确选择穿刺部位,避免静脉抽吸力过大,穿刺后注意观察。

处理规范:停止穿刺,用纱布进行冷敷或用绷带进行包扎,观察是否需要做进一步处理。

3. 静脉输液发生感染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使用消毒剂消毒皮肤,观察静脉穿刺口的变化。

处理规范: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并做相应感染控制。

三、换药伤口护理中的并发症及处理规范1. 伤口感染预防措施:操作时保持手部和伤口的清洁,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

处理规范:对感染进行抗菌治疗,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伤口变化。

2. 伤口裂开预防措施:操作前评估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固定伤口。

处理规范:及时调整敷料,观察裂开情况并进行处理。

四、导尿操作中的并发症及处理规范1. 尿道感染预防措施:操作时采用无菌导尿管,保持外生殖器清洁。

处理规范:进行抗菌治疗,及时更换导尿管。

2. 导尿管堵塞预防措施:定期冲洗导尿管,保持尿液畅通。

处理规范:将堵塞的导尿管更换,或进行适当的冲洗。

五、口腔护理操作中的并发症及处理规范1. 牙结石形成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口腔护理,使用牙刷和牙膏进行清洁。

处理规范:定期到口腔科就诊进行牙结石清除。

2. 口腔黏膜损伤预防措施:操作时注意力度和角度,选用软毛牙刷。

处理规范:停止操作,观察黏膜损伤程度,进行相应处理。

六、胃管操作中的并发症及处理规范1. 胃管误吸预防措施:定期检查胃管位置,避免胃管脱出食道。

处理规范:及时拔出误吸的胃管,观察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中心静脉导管(CVC)置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预防感染:事先洗手,并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使用消毒剂消毒相关部位,穿过皮肤时保持无菌。

处理方法:发现感染症状时,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拔除导管。

2.血肿:注意穿刺针的进程,不得过度推进。

处理方法:轻微的血肿自行吸收,严重者需进行引流或压迫止血。

3.心包填塞:按照解剖标志进行穿刺,避免伤及心脏或心包。

处理方法:怀疑心包填塞时需立即拔除导管,给予补液、补血及撤离病房等支持性治疗。

4.气胸:及时发现和治疗导致气胸的原因,如开放性气胸需立即紧急处理。

处理方法:导管在气胸的一侧需拔除,给予氧疗或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措施。

5.血栓形成:进行导管置入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液凝固功能的评估,同时每天检查导管是否堵塞。

处理方法:发现血栓形成时,给予相应的抗凝治疗。

6.穿刺部位出血:术前事先止血,术后加压包扎并压迫至止血。

处理方法:大出血时进行留置止血带,必要时还需行手术处理。

二、气管插管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食管插入:进行气管插管时应提前进行食管袖套检测,避免食管插管。

处理方法:若发现插管时困难,需立即中止插管,并通过其他方法解决通气问题。

2.牙齿损伤:在插管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口腔内的牙齿。

处理方法:若发生牙齿损伤,可以及时记录,并安排口腔科进行修复。

3.支气管痉挛:进行气管插管前,可给予患者气管扩张药物,避免支气管痉挛。

处理方法:插管后若出现支气管痉挛,需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

4.双肺误插:插入气管插管时要选择合适的插入深度,防止误插至右主支气管。

处理方法:如果发现插管的位置不对,需及时调整插管位置。

5.肺不张:插管后要调整合适的通气参数,避免导致肺不张。

处理方法:如果发生肺不张,需及时给予气管吸痰、翻身或极端情况下拔管。

三、尿管置管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泌尿系感染:尽量选择一次性尿管进行置管,且术前进行适当的泌尿道消毒。

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在医疗领域,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手术不仅仅存在手术风险,还有一些常见的并发症。

并发症是指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或意外情况。

为了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医疗工作人员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以下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1.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手卫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疗工作人员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必须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清洁双手,确保手部无菌。

2.确保手术场所清洁: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并经常进行消毒。

手术室中的床单、手术器械等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洁和消毒程序。

3.正确使用消毒剂:医疗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消毒剂。

如果消毒剂未使用正确,可能会导致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风险。

4.正确使用手术器械:医疗工作人员必须使用正确的手术器械,并在手术前检查器械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手术器械使用后必须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5.术前准备工作:在手术开始之前,医疗工作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

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手术。

6.保持手术区域无菌:医疗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区域无菌。

这包括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和口罩等。

7.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应根据感染情况和术前感染风险进行合理使用。

医疗工作人员应确保抗生素的选择、剂量和使用时间符合指南。

8.及时处理感染:如果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发生感染,医疗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处理感染,并开展适当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抗生素、外科引流等。

9.监测并发症的发生:手术过程中应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区域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以减少其对患者的危害。

10.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手术前必须与患者及相关家属进行沟通,向其解释手术的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同时,要积极回答他们的问题和疑虑,增加患者和家属对手术的理解和信任。

总之,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规范操作对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非常重要。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在日常工作中,护理技术操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并正确处理。

以下是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1.预防:选择适当的插入部位与导管型号,避免插入过深或过浅;定期检查留置情况,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更换留置部位等。

2.处理: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立即停用并拔除留置针插管,及时采集相应的病原学标本;皮下渗血:及时拔除静脉留置针并敷压,观察患者,定期更换敷料。

1.预防:保持操作手法轻柔,适度负压,维持呼吸道湿润,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型号与吸痰方法,保证吸痰过程中氧气供应充足等。

2.处理:出血:及时停止吸痰操作并给予相应处理,如加压或局部止血等;感染:及时采集相应的痰标本送检病原学检查,以指导下一步的抗感染治疗。

1.预防:选择适当的导尿方式与导尿管型号,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导尿计划,排空导尿袋,保持导尿管通畅等。

2.处理:尿液感染:及时采集尿液标本送检,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尿路刺激:及时拔除导尿管,加强个人卫生等。

1.预防:选择适当的胃肠减压管型号与长度,保持通畅并避免管路被抽吮;定期检查胃肠减压管的放置情况,避免误吸食物等。

2.处理:胃肠溃疡:及时停止胃肠减压操作,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如局部冲洗等;误吸:及时停止胃肠减压操作,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采取抢救措施。

1.预防: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与固定方式,保护导管避免意外拔出,保持导管通畅与清洁等。

2.处理:感染:及时采集导管标本送检,据检查结果酌情采取抗感染措施;脱垂: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相关器械;瘘管:及时照顾,保持通畅并避免脱垂等。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了解各种操作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操作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同时,护士需要认真执行各项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以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常见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常见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常见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操作并发症是指在进行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时,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的病情变化或并发症的发生。

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处理操作并发症,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一、常见操作并发症1.出血:手术过程中,由于血管损伤或手术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出血。

严重的出血可能危及生命。

2.感染:手术创口在术后感染可能导致伤口愈合延迟、局部红肿等症状,并增加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3.脱位:在关节手术中,骨骼的脱位可能发生,导致关节的不稳定性和功能障碍。

4.疝气:手术后腹壁的疝气可能在伤口或手术口扩大或愈合不良的情况下发生。

5.死亡:一些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如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二、预防操作并发症的措施1.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全面身体检查、病史询问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等,以便发现患者是否有手术风险因素,为术中和术后的风险预测和处理提供依据。

2.术前准备: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术前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穿戴手术服、手套、口罩等,以防止细菌感染。

3.操作技术: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注意细节,操作技术准确、规范,避免诸如器械损伤、手法不当等操作错误。

4.术中监测:术中应对患者进行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症状或体征。

5.术后观察和护理: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包括伤口的处理、咳嗽、翻身、镇静药物的监测和应用等。

6.康复护理:术后的康复护理非常重要,包括术后的定期复查、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合理饮食和适当的锻炼等,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功能的恢复。

三、处理操作并发症的方法1.快速反应:一旦发现操作并发症的症状,医务人员需要迅速反应,并通知医生和团队成员进行处理。

2.紧急处理:根据不同的并发症,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如止血、抗感染、肌肉牵引等。

3.与患者沟通:在处理操作并发症的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或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解释并发症的情况,并给予必要的安抚和支持。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是指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来帮助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和康复。

如静脉输液、留置导尿、伤口处理等。

在进行这些技术操作时,护士需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妥善处理已经发生的并发症。

下面将就常见的一些临床护理技术操作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处理的介绍。

一、静脉输液操作的并发症1.静脉炎:预防措施包括良好的皮肤消毒和术前洗手、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注意静脉通道的定期更换。

处理方法包括轻轻揉搓发红、发硬、留置导管周围凋亡草芽组织,做湿热敷、给予抗炎、镇痛、补液等治疗。

2.静脉注射反应:预防措施包括事先了解患者对药物的过敏史,注意用药的速度和浓度,避免过快或过度浓缩。

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止输液,观察患者症状,根据症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给予抗过敏药物等。

二、留置导尿操作的并发症1.尿路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注意导尿管的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尿管,饮水充足,维持尿液排除通畅。

处理方法包括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增加饮水量,适当调整导尿管位置等。

2.导尿管堵塞:预防措施包括定期冲洗导尿管,定期更换导尿管,保持通畅。

处理方法包括用生理盐水冲洗导尿管,用引流管解堵等。

三、伤口处理的并发症1.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手术前皮肤消毒,无菌操作,术后伤口及时覆盖敷料等。

处理方法包括伤口清创,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合理选用敷料等。

2.出血:预防措施包括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出血情况,术后压迫止血,及时处理出血点。

处理方法包括用冷敷、压迫止血,必要时进行手术止血等。

四、其他常见操作的并发症1.气管插管操作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尺寸,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注意管道位置的固定。

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止插管,及时处理发生的并发症,如气道梗阻、误吸等。

2.呼吸机操作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呼吸机参数和模式,定期检查呼吸机使用情况,保持呼吸机畅通。

处理方法包括及时处理呼吸机故障,调整呼吸机参数,给予适当的支持治疗。

常见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常见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常见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操作并发症是指在手术或其他操作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操作并发症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

1.手术出血:手术出血是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预防措施包括手术前进行适当的准备,如血液检查和筛查患者的出血风险因素。

在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应注意操作技巧,避免损伤血管。

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止出血,进行合适的止血措施,如缝合血管或使用止血剂。

2.感染:手术操作中的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引起手术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预防措施包括手术前进行适当的消毒和无菌操作,使用合适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手术结束后,及时处理伤口,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必要时进行手术切口引流或清创。

3.血栓形成: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血栓形成,如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措施包括手术前评估患者血栓风险,采取预防措施如佩戴弹力袜,定期活动患者的肢体。

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抗凝药物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4.呼吸道并发症:手术操作中患者发生呼吸道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高,如肺炎、气胸等。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通过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术前使用呼吸道扩张剂预防呼吸道痉挛。

手术中注意患者的呼吸状态,必要时使用呼吸机支持患者的呼吸。

处理方法包括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呼吸道问题,如使用抗生素治疗肺炎,放置胸导管治疗气胸。

5.神经系统并发症:手术操作中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如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等。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风险因素,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如使用神经监测器监测神经状态。

手术中注意操作技巧,避免对神经结构的损伤。

处理方法包括早期识别并处理神经损伤,如进行修复手术或进行康复治疗。

6.麻醉并发症:手术操作中患者可能出现麻醉并发症,如误吸、过敏反应等。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采取适当的麻醉技术,如使用气管导管避免误吸。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麻醉并发症。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感染预防:1.保持手卫生:操作前后、与患者接触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搓手液;操作时避免用手触摸患者暴露于外面的部位,避免污染。

2.使用无菌操作器械: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使用无菌手套、无菌纱布等无菌包装物品,确保患者断裂。

3.使用消毒剂:对于需要清洁和消毒的物品,遵循正确的步骤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确保彻底消毒。

4.切断传染源:严格执行患者隔离措施,包括分离感染患者、正确使用隔离衣、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

出血处理:1.预防感染:处理出血时要注意用无菌物品,避免感染。

2.高压止血带的使用:紧急情况下使用高压止血带,松解后也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3.准备止血药物和材料:在处理出血伤口之前,准备好止血药物和材料,以最短的时间内尽量迅速止血。

损伤预防:1.谨慎操作:在进行技术操作时,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手势和操作程序,避免操作不当、手忙脚乱等导致的意外损伤。

2.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装备: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装备,确保其功能正常,没有损坏。

对于需要替代或维修的设备,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3.维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整齐:维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整洁,清除可能导致滑倒、摔伤和其他意外事故的障碍物。

其他不良反应处理:1.观察患者状态:在进行技术操作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和其他相关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2.提前准备常用药物和物品:根据患者的情况,提前准备可能需要使用的药物和物品,以便迅速应对不良反应的发生。

3.及时干预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停止操作和适当的护理干预。

总结起来,预防和处理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常见并发症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标准。

医护人员应当经常接受相关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对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的能力,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是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进行的常见操作,如静脉输液、留置导尿管等。

这些操作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并遵循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的规范。

下面是一些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静脉输液1.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持操作区域洁净。

-消毒皮肤,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多次穿刺。

-定期更换输液系统,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输液管。

2.过量输液预防:-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输液速度和总量。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检查尿量、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3.局部压痛、渗血预防:-注意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肌肉和神经的损伤。

-注射针头插入皮肤后,缓慢推进,避免快速穿刺。

-穿刺后,及时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如有渗血,可用纱布进行轻压。

二、留置导尿管1.尿路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持操作区域洁净。

-导尿管插入前,消毒尿道口,避免细菌污染。

-导尿管插入后,固定好导尿管,避免滑动和刺激尿道。

2.滞留尿预防:-导尿管插入后,合理固定,并保持导尿管通畅。

-观察尿量,定期检查导尿管有无堵塞,及时处理。

3.尿失禁、溢尿预防:-导尿管插入后,及时排空袋中的尿液,避免尿液积聚。

-导尿管使用期间,避免尿袋被拉扯或压迫。

三、疼痛治疗1.定位准确:-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位,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在注射前,确定注射部位无明显炎症、皮肤损伤等。

2.注射技巧:-使用干净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细菌感染。

-缓慢注射,避免药物过快进入组织。

3.注意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等,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四、造口护理1.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包括使用干净的手套、无菌棉签等。

-定期更换造口袋和造口垫,保持干燥清洁。

2.皮肤刺激预防:-使用适合患者肤质的胶布或固定带,避免过紧或过松。

3.造口周围皮肤保护:-使用皮肤保护剂,如润肤露,定期清洗周围皮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窒息
1、操作前后清点棉球,使用弯止血钳,每次夹一个,检查口腔有无遗留。
2、检查有无义齿、有无松动、脱落等。操作前取下放在冷水杯中。
3、烦躁、行为紊乱的最好取坐位。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采取侧卧位,此类患者禁止漱口且棉球不宜过湿。
1、迅速清除异物,采取一抠、二转、三压、四吸
2、异物进入气管,先用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下1~2cm处刺入气管,以争取时间行气管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操作项目
并发症
预防
处理





周围静脉输液法
导管阻塞
1、连接好装置,避免折叠。2、加强巡视,保持通畅3、局部肌肉痉挛的患者,避免在此部位输液;全身抽搐发作及时控制抽搐。
1、导管或针头阻塞时,重新进行穿刺
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1、使用一次性输液胶贴。水肿及皮肤敏感者(针尖处压无菌棉球,再用消毒后的弹力自粘性绷带固定,松紧适宜)。
3、观察病情变化。皮试期间,嘱患者不可随意离开。正确判断皮试结果。若过敏试验结果为阳性,则不可使用该药(破伤风抗毒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
1、立即停药,将患者就地平卧抢救,同时报告医生。
2、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1mg,小儿酌减。症状不缓解,遵医嘱隔2030分钟再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mg,直至脱离危险期。
发热反应
1、严格检查液体及输液器的质量
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 , 采用一次性注射器
3、加药时斜角进针避免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
4、注意配伍禁忌,液体现用现配。
5、配液、输液时环境要清洁
1、测体温,做好心理护理
2、低热(减慢输液给予保暖),高热(减慢或停止输液,物理降温,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严重者(停止输液,予以对症处理,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如需继续输液,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及注射部位)
操作项目
并发症
预防
处理




皮下注射
出血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注射时,如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更换注射部位。
3、注射后,正确按压。对凝血机制障碍者,延长按压时间。
1、少量出血,延长按压时间。
2、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凝血的吸收和消散;血肿较大者,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清除血凝块。
2、若发生断针
(1)保持镇静,安抚患者,避免紧张。
(2)立即用一手捏紧局部皮肤,嘱患者放松,保持原有体位,勿移动肢体或做
(3)肌肉收缩动作,以免残留的针头随肌肉收缩而移动。
(4)迅速用止血钳将断针拔出。
(5)若针头已完全没入体内,需在X线定位后通过手术将残留针体取出。
操作项目
并发症
预防
处理




肌内注射
1、穿刺中出现剧痛或触电感时,立即拔针更换部位,观察无麻木、疼痛、活动障碍等。
2、穿刺部位发生红肿、硬结后,严禁热敷,可用冷敷,每天2次。
3、神经损伤后,患肢制动理疗,遵医嘱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维生素B12、维生素B1肌注。
静脉穿刺失败
同静脉注射静脉穿刺失败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药液外渗性损伤
同静脉注射静脉穿刺失败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3、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保暖,吸氧,遵医嘱用药,保持呼吸通畅。
4、若心搏骤停,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
5、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和尿量变化。
疾病传播
1、做好手消毒,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2、使用活疫苗时,防止污染环境。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及用剩的疫苗均采取焚烧处理。
对已出现疾病传播者,报告医生,对症治疗
2、口腔溃疡疼痛用(西瓜霜、2%利多卡因、洗必泰漱口液)直接喷于溃疡面,3~4次/天,预防感染。
口腔及牙龈出血
1、动作轻柔、细致;2、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3、开口器包好从臼齿处放入,不可暴力
1、出血少冷盐水漱口。
2、若出血不止时,用明胶海绵局部止血、牙周袋内碘酚烧灼等
3、严重出血给予止血剂,同时治疗原发疾病
4、加药时,将针管垂直静止片刻后注入;输液中避免摆动液体瓶;以减少微粒进入体内。避免长期大量输液。
1、发生血栓栓塞时,患肢抬高并制动,禁止在患肢输液。
2、局部热敷、理疗。
3、严重者手术清除血栓。
疼痛
1、注意药液配制的浓度,输注刺激性的药液时,宜选用大血管、减慢输液速度。
2、、加强巡视,、液体外漏时,重新穿刺。
急性肺水肿
1、控制输液速度,(老年人、小儿、心脏病患者)补液不宜过快、过多
2、加强巡视,避免因体位或肢体改变而使输液速度加快。
1、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
2、协助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高浓度或30%~50%酒精湿化吸氧
3、遵医嘱给予强心剂、利尿剂、扩血管药、镇静剂、平喘药。
4、必要时四肢轮扎
5、不可经输液管道取血化验。
1、发生败血症后,立即停用原药液,重新建立静脉通道。
2、遵医嘱予以抗菌药物治疗。合并休克(右旋糖酐扩容,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合并代谢酸中毒(5%碳酸氢钠)。
神经损伤
1、输入刺激性强的药液时,先用等渗盐水引针
2、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无外漏。注意夹板的松紧。
3、应熟悉手背神经和血管的结构和走向,尽可能一次成功。计划地更换穿刺部位。
疼痛
1、做好心理护理,评估注射部位,避开神经、血管丰富之处。2、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药液浓度过高)3、选用适宜注射器和针头。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4、消毒剂干燥后方可注射,实施无痛注射,做到“两快一慢”。 5、一次注射量以2ml为宜,最多不超过5ml。
3、症状仍不改善者,积极进行抢救。
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1、注射前,仔细评估注射部位,避免皮肤硬结、瘢痕。
2、选择型号合适。质量可靠地针头,严格执行针头一次性使用。
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4、熟练掌握皮下注射技术,避免用力过度、进针过深、进针方向不妥等。
1、若出现针头弯曲
⑴、更换针头,重新注射。
⑵、分析原因,避免再次发生。
1、局部热敷。
2、疼痛难忍时小剂量利多卡因静脉注射。
3、如外渗药液易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使用相应拮抗药物局部封闭治疗。
败血症
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输液器每24小时更换1次;留置针或PICC导管输液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维护。
3、检查输入液体包装及质量;
4、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情况及输液管道有无松脱等。
硬结形成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评估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2、熟练掌握注射技术。3、注射药量以少于2ml为宜。推药时,速度缓慢,用力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1、注射后可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防止硬结形成(胰岛素注射除外)
2、对已形成硬结者,可给予局部热敷,如50%的硫酸镁溶液湿热敷。
低血糖反应
1、做好胰岛素注射有关知识指导。
2、严格遵守给药时间、剂量、方法。
3、正确注射,避免注入皮下血管。
4、注射后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等。
5、注射胰岛素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1、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口服糖水、馒头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2、严重者,报告医生,遵医嘱静脉注射50%葡萄糖
注射失败
1、对不合作者,肢体要固定2、充分暴露注射部位。2、避免在硬结、瘢痕、血管丰富、神经末梢多的部位注射。
1、无皮丘,皮丘过大、过小,药液外漏,注射部位两个针眼,可重新进行注射。2、注射针眼出血,用无菌干棉签轻拭血迹,切不可用力压迫。
虚脱
询问患者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对以往有晕针史、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患者,注射时宜采用卧位。
4、消毒剂干燥后方可注射,实施无痛注射。
1、评估疼痛,及时调整手法、角度等。
2、疼痛轻者,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
3、疼痛剧烈者,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局部组织反应
1、交代患者,注射后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1、局部皮肤瘙痒者,勿抓、挠,用0.5%聚维酮碘(碘伏)溶液外涂。出现水疱者,先用1%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再将水疱内液体抽出。2、注射部位发生溃烂、破损,则按外科换药处理等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口腔感染
1、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口腔
2、无菌操作,确保患者口腔清洁。
3、清醒患者选用软毛牙刷刷牙,血小板低下或牙龈肿胀糜烂时,禁用牙刷刷牙,改用漱口液含漱。
4、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1、表浅溃疡 西瓜霜喷剂喷或涂
2、溃疡较深较广者 除加强护理外,应根据感染类型予相应处理,真菌 (碳酸氢钠漱口)铜绿假单胞菌 (0.1%醋酸溶液);厌氧菌(0.08%甲硝锉溶液);普通细菌(0.02%呋喃西林溶液)
4、加压输液时,专人守护。
1、立即置患者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2、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3、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操作项目
并发症
预防
处理





周围静脉输液法
微粒污染
1、做好手消毒
2、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及输液器(最好带有过滤的),针头不可反复穿刺橡胶瓶塞。
3、配药环境要清洁,抽吸药液时针头置于安瓿中部,不宜倒置,忌用击、敲的方式开安瓿。
头皮静脉输液法
误入动脉
1、熟悉解剖位置,加强技术操练。2、尽量在患儿安静情况下穿刺。3、加强巡视
发现误入动脉,立即拔针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