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其人简介
刘基文化
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谥文成,温州文成县南田(旧属青田县)人。
故时人称他刘青田。
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受邀出山,施展抱负刘基出生在浙江处州府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一个诗书世家里。
他虚心好学,才智出众,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年轻时就在家乡出了名。
大家都说他有魏徵、诸葛孔明之才。
公元1333年,刘基赴元朝京城大都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在家闲居三年后,才被元朝政府授为江西高安县丞。
作为天子门生,他还是无比感激元朝皇帝赐给自己这一施展才华的机会,以实现自幼立下的宏图大志。
所以他一出仕就抱定要用自己的全部才华和忠诚去干一番大事业的决心。
县丞虽然是个辅佐县令的小官,刘基却并没有因为位卑职微而敷衍塞责。
他勤于职守,执法严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绩。
元朝末年,官府衙门受贿成风。
刘基清正廉洁反受同僚们的嫉恨和排挤。
尤其是刘基得罪了蒙古族官员,使他们对其更不能容,群起攻击,造谣毁谤。
刘基秉性耿直,决不随波逐流。
他看到在这种环境中自己很难有所作为了,于是毅然投劾辞职,回归青田老家,闭门读书。
(廉正,自律)朱元璋只得派江南名士、处州路总管孙炎前往青田邀请。
看到元王朝的不可救药,体会到朱元璋的诚意及群雄中只有朱元璋成得了气候的事实,刘基终于决定应聘出山、辅佐朱元璋建立大业。
于是他打点行装,由青田赶往金陵。
刘基一到金陵,朱元璋马上亲自接见,接着以谦恭的态度向刘基请教灭元兴邦、统一宇内的策略。
刘基当即呈上早已构思拟就的时务十八策,详细分析形势,列叙各项谋略方策。
朱元璋听毕大喜过望,直恨相见太晚,立即命令有司建造礼贤馆,以上宾之礼奉待刘基,并将他安排在身边,参与机密要事的谋议。
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的个人简介
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的个人简介刘基,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人物生平年少好学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今浙江文成县南田镇岳梅乡武阳村)人。
青田县在元末属江浙行省处州路(今浙江丽水),东临温州路(今浙江温州),境内多山。
南田山在青田县城南一百五十里处。
南田山的形势,乃是“万山之巅,独开平壤数十里,号南田福地”。
《洞天福地记》中记载说:“古称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
刘基天资聪明却好学习,聪慧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
阅读速度极快,据说七行俱下。
12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
泰定元年(1324年),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读书。
他从师习春秋经。
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
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
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基都能过目而识其要。
老师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一部春秋经,刘基没花多少工夫就学完了。
泰定四年(1327年),刘基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
刘伯温故里景区讲解词
刘伯温故里景区讲解词一、刘伯温简介刘伯温,名刘基,字伯温,浙江文成县人。
明朝开国元勋,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力助朱元璋稳住阵脚,为明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伯温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其著作《诚意伯文集》广为流传。
二、景点历史刘伯温故里景区位于浙江省文成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景区内的景点大多与刘伯温有关,其中包括刘基庙、刘基故居、七星泉等。
刘伯温故居建于元代,已有700多年历史。
刘基庙内有明代皇帝所赐的“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诚意伯”的匾额。
七星泉位于刘伯温故居前方,传说刘伯温曾在此炼丹修行。
三、主要景点1. 刘基庙:庙宇座北朝南,依山而建。
正殿为抬梁式木结构,梁架上有多处题记。
大殿正中是刘伯温的坐像,形象栩栩如生,神态庄重。
2. 刘基故居:故居大门上有“国师第”的匾额,庭院内有古井、石臼等刘伯温时期的实物。
客厅为书房,摆放着清代古式家具和文房四宝。
寝室为刘伯温夫妇的起居室,内有床、衣橱等。
后花园有假山、水池等园林建筑。
3. 七星泉:这是一处古井泉眼,井水清澈,终年不竭。
井口有石质圆形井栏,上面雕刻着七颗星斗,故称“七星泉”。
传说刘伯温曾在此炼丹修行,井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四、景区特色刘伯温故里景区具有以下特色:1. 丰富的历史文化:景区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示了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特色。
2. 美丽的自然景观:景区内的自然景观十分优美,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等。
这些自然景观与文化古迹相得益彰,使得景区更加优美动人。
3. 文化遗产的传承:景区内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了解明朝初期的历史和文化。
4. 旅游资源的整合:景区内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温泉度假、民俗文化等多种旅游资源,是旅游者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五、旅游贴士1. 最佳旅游时间:春秋两季是最佳旅游时间,此时景区内的景色最美,气候宜人。
刘基代表作著名诗
刘基代表作著名诗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刘基代表作著名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北风行朝代:明朝|:刘基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浣溪沙·语燕鸣鸠白昼长词牌名:浣溪沙|朝代:明朝|:刘基语燕鸣鸠白昼长,黄蜂紫蝶草花香。
苍江依旧绕斜阳。
泛水浮萍随处满,舞风轻絮霎时狂。
清和院宇麦秋凉。
如梦令·一抹斜阳沙觜词牌名:如梦令|朝代:明朝|:刘基一抹斜阳沙觜,几点闲鸥草际,乌榜小渔舟,摇过半江秋水。
风起,风起,棹入白苹花里。
绝句·人生无百岁朝代:明朝|:刘基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梁甫吟朝代:明朝|:刘基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
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
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
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
外间皇父中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
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
屈原怀沙子胥弃,魑魅叫啸风凄凄。
梁甫吟,悲以凄。
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五月十九日大雨朝代:明朝|:刘基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卖柑者言朝代:明朝|:刘基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
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
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
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刘伯温:足智多谋的明初名相
刘伯温:足智多谋的明初名相刘基(1311—1375),字伯温,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刘基才智卓绝、料事如神,深富文韬武略,在历次的主要战役中出奇谋,划妙策,协助朱元璋平定各股叛乱势力,并于军政、财务等各方面为新王朝建立了完备的制度,开创了明初的第一个盛世。
刘基生于元末,自幼聪敏,长大后博览群书,因而才干、学识大大长进。
他胸怀救时济世之志,于23岁考中进士,投身仕途。
当时的元政权,君主昏庸,官吏腐败,民不聊生。
刘基目瞩这种危机四伏的时局,并不气馁,仍以国事为重,清廉刚直,效命朝廷,忠于职守,总想为国家民族干一番事业,可是在元代民族歧视严重的官场上,并不得志。
自26岁出任江西高安县丞,长期充任江西行省椽史、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帅府都事、行省枢密院经历之类从七品、七品小官,后来虽小有迁升,一度当上从五品的行省郎中,但旋即仍以七品的资格改授处州路总管府判,浩然之气受到抑制。
加上此时农民起义已风起云涌,他面对现实,逐渐认识到元朝灭亡、改朝换代已成必然之势,于是在48岁那年弃官在家乡武阳隐居。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军下金华,定括苍,仰慕刘基的名声,盛情邀请他出山。
这时刘基已50岁,应邀前往金陵(南京),进献“十八策”,论天下安危,朱元璋大喜,专设礼贤馆款待。
从此,刘基成了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宏才大略得到施展。
被朱元璋聘至应天(南京)充任谋臣后,刘伯温针对当时形势陈时务18策,提供了好几个关键性的军事策略,如先灭陈友谅,与张士诚、方国珍暂时妥协,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建策,为朱元璋采纳。
朱元璋先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多按刘基的计策行事。
元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刘基为太史令。
元至正二十七年,升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又为朱元璋谋划制定北伐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
其间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有定策之功。
洪武三年封诚意伯。
按运筹帷幄的功绩,刘伯温理当入公,但最初封公的六人为李善长、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和邓愈。
刘基1
坚持正义 倡导诚信
• 刘基一生不求名利、嫉恶如仇、刚正不阿、 直言不讳,得罪了宰相李善长、胡惟庸等 权贵,逐渐失去朱元璋的信任,于是刘基 主动请求告老回乡,退出政治舞台。 • 刘基一生不仅功绩显赫,其精神风范为世 人之楷模。无论是待人处世,治国安邦, 还是赋诗作文、人格品质,他无一不践行 “诚意、正心”无愧于“诚意伯”之封爵。
政治寓言——《郁离子》
• 郁离子是什么呢?离在八卦中称之为火,是光明的象征, 将其用于文章之中,则更显文采,成为治乱世,建盛世的 光焰,因此称之为《郁离子》。这本书总共十卷,十八章 包括一百九十篇。每篇多则千字,少则百字。讲述了修身 正己、防微杜渐、建议法制、遵法守纪、崇尚诚实、审势 时事。任用贤才、治理天下等,这些本来就是仁义道德的 主旨,使人们对于吉凶祸福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书中审视 古往今来成败得失的教训,概括分析了元朝的腐败,其中 多为有感而发,冲破旧的框框,博采了众家所长,洞悉解 释了当时万众的疑问,其中论证雄辩奇异诡妙,比喻形容 应用的更是恰如其分,同时又不失其本意。
帝师刘基
刘基故居
刘基,(1311-1375),字伯温, 温州文 成县南田镇武阳村(旧属青田县)人。明 朝开国元勋,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文学家,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建立明 朝功绩显赫,驰名天下。 明朝正德皇帝对刘基的评价:“学本帝师, 才为王佐”,“文臣第一,策士无双”。
• 壮志未酬
•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明太祖两次向隐居 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 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明太祖,希 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 下的宏伟大志。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 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 八策"。明太祖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 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 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苦斋记》素材 作者刘基简介
刘基简介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
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
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
刘伯温果然是人中之杰。
他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他的才能受到元朝朝廷的压制。
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朱元璋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朱元璋,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
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
朱元璋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政权效力,积极地为朱元璋出谋划策。
他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
而朱元璋得到刘伯温的辅助,正是如虎添翼。
他基本上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战略、战术行事,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于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与陈氏决战,将其势力彻底消灭。
第二年,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
然后,朱元璋派部队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准备在南方称帝。
刘基的谋略与功勋,尽管被朱元璋所器重、承认,但似乎终究因其地望的关系而不能享有更高的地位。
从刘基先后被李善长、胡惟庸迫害的事实来看,刘基的地位决定了他在明初的历史中不会有很深远的影响。
明代开国第一功臣的位置,是被李善长占据的,李为韩国公。
刘基的爵位仅为诚意伯,而伯的爵位,列于公、侯之下。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嫉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刘伯温在青田过了2年的隐居生活,本来希望远离世间是非争夺。
刘基(13111375)
刘基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县南田武阳(今文成县)人。
17岁从师郑复初在石门洞读书,元至顺四年(1333)进士。
初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帅府都事、处州总管府判等职。
曾主持在丽水县城厦河门至大水门之间,筑以块石砌成灌注铁汁的铁坝工程,为乡民造福。
至正十八年(1358)因不得志愤然辞官,归青田隐居,著《郁离子》2卷。
为抗方国珍兄弟起事相扰,组织地方武装自卫乡里。
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军攻占金华、处州后,闻刘基名,先以厚礼聘请,不就;后由处州总管孙炎固请,才应召出山。
至应天(今南京)向朱元璋陈《时务十八策》,论取天下之策,深得朱元璋欢心,筑礼贤馆相待,称为“老先生”、“吾子房也”。
从此常侍朱元璋侧,主持军务。
面对陈友谅、张士诚两大劲敌,朱元璋征询讨伐之计。
刘基提出:“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
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
”朱元璋欣然采纳。
是年六月,陈友谅率精兵30万,战船5000艘,攻陷太平,直逼南京。
当时南京守军仅10万余,诸将中有主献城投降的,有主撤到钟山的,有主出击决一雌雄的,唯刘基张目不言。
朱元璋请刘基至密室计议,刘基说:“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又说:“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
”朱元璋纳其计,大败陈友谅。
不久,陈友谅引兵复陷安庆,朱元璋亲自率军围攻安庆,鏖战不下,刘基建议先进军江州,直捣陈友谅老巢。
果然江州一举而下,陈友谅拖妻带子逃往武昌,龙兴路(今南昌)守将胡美率部投降,江西诸郡纷纷归附,安庆也相继攻克。
二十三年(1363)七月,陈友谅与朱元璋决战于鄱阳湖,相持三月未决胜负,刘基提议调军控制湖口,终获全胜,友谅战死。
接着,朱元璋按刘基的战略部署,东取张士诚,南征方国珍,北伐中原,成就帝业。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称帝,授官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翁仞袍写刘基故里的诗
翁仞袍写刘基故里的诗一、刘基的生平与成就1.1 刘基的背景和家族情况刘基(一生于公元28年,卒于公元75年),字子荆,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出身于一个文雅世家。
刘基的父亲刘纯是当时有声望的律师,因为在处理官府案件时被群众称为“刘氏天平”。
刘基的母亲王氏也是个温柔贤惠的女子,受到了家族成员和朋友的一致赞誉。
1.2 刘基的才华和学问刘基从小聪明好学,父母很是宠爱他,他也通过继承父亲的才能成为一位杰出的律师。
他喜欢研究儒家经典,对于诗词歌赋也颇有研究。
由于他斗胆直接,口才出众,因此常常被人称为“毛遂自荐之士”。
1.3 刘基的政治生涯刘基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当地政府担任过一些小职务,表现出极高的能力,因此很快就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被调任到中央政府任职。
在政府中,刘基聪明正直,为人廉洁,敢于直言不讳,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刘基的故里2.1 故里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刘基的故里位于东汉末年的中国中原地区,正好处于东汉王朝的衰亡时期。
这个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农田众多。
故里四周群山环绕,河流纵横,景色优美,自古就有“山川秀丽,风景如画”的美誉。
2.2 故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刘基的故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有炎帝、黄帝和伏羲等众多古代帝王的故事流传于此。
这里的居民从小就接受严格的教育,崇尚儒家思想,注重家族文化的传承。
因此,刘基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培养了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
2.3 故里的社会状况和生活习俗刘基的故里是一个富饶繁荣的地方,当时的百姓生活富裕,社会安定,社会风气纯朴。
人们重视家庭和睦,尊敬长辈,关心邻里,注重礼仪。
他们有着热情好客的传统,喜欢和邻居、亲友一起聚餐、品茗、弹琴唱歌,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风貌。
三、刘基诗中的故乡情怀3.1 《故乡》刘基曾为自己的故里写下了一首名为《故乡》的诗,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无尽思念之情:故乡何处觅?阡陌满芳尘。
春来百花艳,夏至枝繁新。
刘伯温最准的资料大全
刘伯温最准的资料大全简介: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助明开国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委任他为朱元璋的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
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
刘伯温并建议朱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却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
此时,陈友谅攻陷太平(今安徽当涂县),意欲东向,气势甚为嚣张。
朱元璋帐下各位大将,有的劝朱元璋投降,有的认为必须避其锋芒,再据守南京(当时称南京为钟山)。
朱元璋意犹未决,刘基也沉默不言。
朱元璋知其自有见地,遂召入内室与之决策,刘基以为凡言降者或议逃者,应尽诛之,以免扰乱军心。
刘基认为,陈友谅骄气冲溢,目空一切,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应利用其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的时机,诱敌入伏,一举重创之,灭其锐气。
刘基说:“天道后举者胜,吾以逸待劳,何患不克,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伏兵伺隙击之,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举也”。
正是在吴国初创、百事待兴,又突临强敌、内部看法不一的危难紧急关头,刘基寥寥数语,拨开迷雾,点破形势,议定决策,团结人心,去为完成王业而进取。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
温州巨擘帝师刘基介绍
清末大儒
• (1848——1908),
浙江瑞安人,别号 籀庼。孙诒让是我 国近代著名的一代 经师,由于他的学 术研究极为朴实, 故又称朴学家,并 誉为“有清三百年 朴学之殿”。
孙诒让的重要贡献
• 主张普及教育,“初等小孩本应随地 广设”,并致力于浙南教育事业的发 展。比如:他创办的瑞安学计馆还是 中国最早的数学专科学校。 • 主张发展职业教育,建议创办矿学、 水利、农学、工学、医学等各种现代 职业技术学校。
• 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 “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 “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雷巴柯夫 • 要利用时间,思考一下一天之中做了些什 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倘若是 ‘﹢’,则进步:倘若是‘﹣’,就得吸 取教训,采取措施----季米特洛夫
状元郎王十朋
• (1112-1171), 字龟龄,号梅溪,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 和诗人,出生于乐 清市梅溪村。王十 朋以名节闻名于世, 刚直不阿,批评朝 政,直言不讳。
议一议
• 以下两种观点,你赞同哪种观点?说说你 的理由?
• 观点一:文理科一样重要。理科突出的,
文科也要均衡发展。
• 观点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只要理科好,文科好不好无所谓。
语言链接 用 “数学语言”书写的人 生格言
• 王菊珍的百分数:“干下去还有50%成功 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 • 爱迪生的:“天才=1%的灵感+99%的汗 水。” • 华罗庚:“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 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哪些 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
王振鹏
• 字朋梅,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官至漕 运千户。工墨笔界画,笔法工致细密,自 成一体。亦擅人物。元仁宗赏识他,赐号 弧云处士。 • 现存传世作品有:《金明池龙舟图》、 《阿房宫图》 、 《伯牙鼓琴图》等 。
刘伯温
刘伯温语录刘基,字伯温,谧号文成公,浙江青田县南田山(今属浙江文成县)武阳村人。
明初大臣、军事家、谋略家、文学家。
元至顺间举进士,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垂,后又任元帅府都事。
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后隐居著述。
他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
刘伯温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
其文与宋滚齐名,诗与高启并称。
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扦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
著有《郁离子》十卷,《覆瓿集》二十四卷,《写情集》四卷,《犁眉公集》五卷等,后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著《郁离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
欲人之不见,莫若昒其明;欲人之不知,莫若瘖其声。
【出处】《郁离子·玄豹》【译文】要使人看不见它,不如使其昏暗起来。
想要使人不知道它,不如默不作声。
舟必漏也,而后水入焉;土必湿也,而后苔生焉。
【出处】《郁离子·自讳自矜》【译文】船必定先漏,而后水才能进人。
土必定先湿,而后才有青苔长出。
天之将雨也,穴蚁知之:野之将籍也,草虫知之。
【出处】《郁离子·戚之次且》【译文】天将要下雨时,洞穴里的蚂蚁能预知它;田野里将要降霜时,草虫能预知它。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出处】《郁离子·垢食》【译文】人一定是自己侮辱了自己,而后人们才侮辱他。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
【出处】《郁离子·垢食》【译文】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人们就会看不起他。
树天下之怨者,惟其重己而轻人也。
【出处】《郁离子·树怨》【译文】能够树敌很多的人,都是因为重视自己而轻视别人。
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辞其名,受其实,天下之大智哉!【出处】《郁离子·大智》【译文】智者不认为自己有智慧,而后没有人与其斗智。
辞去智慧的名,而拥实际上的智慧,这才是天下的大智慧啊。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
【出处】《郁离子·句章野人》【译文】天下有意外的福,也有意外的祸。
《苦斋记》刘基
乐生 情 乐食 乐居
趣
理
先苦后乐 先乐后苦
苦乐观
冷暖自知
知足吧!
苦乐在心
—苦乐参半是人生! ——end
本文记述了苦斋的地理环境和物产, 以及其主人的生活情况与乐趣、言谈, 从而说明苦斋命名的由来与意义,阐发 了苦与乐的相为倚伏——苦生于乐,乐 由苦来——的辩证关系与生活哲理,批 评了膏粱之子只匿安逸享乐的思想,表 现了苦斋主人甘于苦中求乐的宽敞襟怀。
苦
斋 记
境苦 物苦 人苦
苦 乐 相 倚
可炼品性 可利世人 可悦身心
1、第一段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 第一段交代了苦斋的所属、格局、 位置以及所在之地匡山的地理位置、 环境气候。“其上多北风”的恶劣气 候环境造就了植物“味苦”的特性, 从而交代了“苦”之由来。
2、最后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结构:过渡。 内容:点出物性之苦者亦乐生,为 下文写苦与乐的关系作了铺垫。
1、第二段写了哪些苦?
刘基,字伯温,晚号犁眉公。明代的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明国开国功臣。 后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为刘诚意。他 死后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而后人 又称他刘文成。 刘基出身名门望族,自幼聪明好学, 有神童之誉。23岁的刘基,一举考中进 士,开始步入仕途生涯。他立志报国, 但朝廷昏庸腐败,使他20余年的宦海生 涯屡遭磨难贬抑。后接受朱元璋的邀请, 上有诸葛孔明,成为参赞军务的谋士,为明王朝的建立 下有刘基伯温 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他为人刚直, 胆识过人,朱元璋尊其为“吾子房(张 良)也”。
章溢字三益,号匡山居士,浙江龙泉 人。明初大臣,元末组织地主武装,助元 将石抹宜孙,镇压农民起义军。以功授浙 东都元帅府佥事,辞不赴,退隐匡山。朱 元璋取处州后,与刘基、宋濂、叶琛同被 聘请重用。授营田司佥事,巡行江东、两 淮等地,按田定租,民以为便。继为湖广 按察佥事,兴办屯田。后调往浙东,使其 子存道率旧部助李文忠取福建。官至御史 中丞兼赞善大夫。
历史趣谈:刘基到底是谁?刘基都有哪些大的成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刘基到底是谁?刘基都有哪些大的成就
导语:刘基又称为刘伯温,他是我国元末明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很多文学作品流传至今,广受传颂。
刘基从小就是
刘基又称为刘伯温,他是我国元末明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很多文学作品流传至今,广受传颂。
刘基从小就是一名神童他12岁就考中了当地秀才,在短短数年内他就受教于当时元朝的几大著名学府,所以刘基从小就有很深的文学造诣。
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基的文学天分和造诣是很深高的,他享年74岁,在这74年里,他为中国的文学事业留下了很多丰富多彩的作品,其中包括诗集,散文集等。
其中较为著名的作品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经》等。
每个人都有一部让他成名的作品,刘基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卖橘者言》,他通过这部作品以一种委婉和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揭示了“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这个道理。
有人说刘基在这部作品中为读者设了一个陷阱,他表面批判卖橘者,实则暗讽那些和坏橘子一样“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人。
这部作品也凭借他独特的构思和想法成为了他最著名的作品。
刘基是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有着他自己的独特色彩,由于他的经历和学识与常人不同所以他的作品中所含的深意并不能被所有人领悟。
刘基确实是个奇才,不单单是军事政治等方面,他的文学成就更是让人佩服。
基是明朝初建时期朱元璋身边的重要谋士,这点很多人都知道,实际上想刘基这样的全才,还是一位军事家和文学家,尤其是在文学上,刘基的造诣也是非常高的,他有很
生活常识分享。
温州文化--刘基文化
⑵、通过旅游活动宏扬民族优秀 文化,推动旅游经济。
充分利用名人效应,以刘基文化为底蕴,大力 发挥历史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借刘基 文化,做旅游文章,对刘基的遗留古迹进行修 复和开发,把刘基故里的总体规划做好,然后 用3~5年的时间建设,使之形成有内容、有 特色、有份量的刘基文化旅游板块。同时,刘 基旅游线路(武义俞源星象太极村—丽水刘伯 温祠—青田石门洞—文成刘基故里)的研究和 开发,对温州旅游经济发展,也极具意义。
⑶、促进刘基故里古村落群建设。
刘基故里现存完好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刘基故居、刘基墓址、刘 基庙宇、书院、刘基读书路、刘基文化陈列室,刘伯温图书馆、 聪明泉、刘集墓(刘基高祖)、天葬坟、白鹤仙桥、武阳亭、云 来亭、故里纪念亭、盘谷亭、辞岭亭、擎天亭、刺史亭、刘貊 (刘基次子刘璟后)墓、刘璟祠、刘琏祠等。 “刘基故里风景旅 游精品开发建设”,下分刘基庙精品扩建区、九都古村落民俗风 情区、红沙滩生态观光区、荒野狩猎区、伯温公园、三滩避暑山 庄等工程,其中“刘基庙墓精品扩建区” 拟在刘基庙周边建刘基 生平展览馆、奎文阁、家膳坊、亭廊组合、回廊式碑林、刘基雕 像、帝师广场等;拟在刘基墓周边建阴阳水池、牌坊、甬道等; 伯温公园,拟以绿化为主体,结合自然景观增设千米游廊、天桥、 游亭等人文景观,使刘基进一步物化。
⑶、刘基超人的智谋文化。
刘基学足以探三才之奥,识足以达万物之情,气足以 夺三军之帅,是历史上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他强调 “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他指出“凡战,所谓奇 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他认为,“凡用兵之 法,要在应变”等,主张以计为首、出奇制胜、灵活 用兵、应变制敌等,他以其超凡绝伦的智谋、卓尔不 群的人格,而为人们千秋传颂,在民众中具有广泛而 深远的影响。 刘基在民间传说当中是一位神机妙算的人物,伯温游 西湖,见异云起而预卜朱元璋兴于金陵;及朱氏下金华、 定括苍,伯温置酒指乾象谓天命有所攸归。虽有些神化, 但刘基确是一位智谋超群的“神秘人物”。他博通经 史,于天文地理、阴阳五行、兵法术语无不通晓,形 成了独特的智谋文化。
刘基及其文学成就。
5
文学成就
• 刘基为元末明初一代文宗,他的散文风格古朴, 寓言讽刺小品写得文笔犀利,锋芒毕露,具有较 强的社会意义。 • 《司马季主论卜》 《卖柑者言》
• 《游云门记》《出越城至平水记》《活水源记》 《自灵峰适深居过普济寺清远楼记》《发普济过 明觉寺至深居记》 《松风阁记》(前、后) 《 横碧楼记》《绍兴崇福寺记》
Page
2
刘基早年
刘基早年勤奋好学,聪慧过人,他阅读速度极快 “读书能一目十行”;他记忆力、领悟力极好, 对于晦涩难懂的古文,默读两遍就能背诵且“过 目而识其要”。12岁中秀才,23岁赴元朝京城大 都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从此他便步入坎坷 曲折、跌宕起伏的仕途生涯。
3
坎坷仕途与蛰居隐退
至元二年,刘基担任江西瑞州府高安县的 县丞。在任官的五年内,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 是“严而有惠爱”,体恤民情,不避强权,因 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但因为他的正直,地 方豪强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幸 得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才免于祸患。 辞官后,刘基返回青田,至正三年,朝廷 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 后来因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 持,还给他许多责难,他只好上书辞职。
4
运筹帷幄 助明开国
至正二十年,刘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 京),任谋臣,展现一个非常成功的兵法家的才 能。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 作战、各个击破的计策,被采纳;辅佐朱元璋集 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并建议朱 元璋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以“明” 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士。至正二十七年,参与制 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刘基最终成 功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
7
8
LOGO
刘基及其文学成就
刘基简介_刘基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刘基刘基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出身官僚世家。
受家庭熏陶,从小聪颖过人,十四岁进处州(今浙江丽水)郡学,习《春秋》,“人未尝见其执经读诵,而默识无遗”。
十七岁,拜名儒郑复初为师,攻读宋儒周敦颐、二程开创的“濂溪学”、“洛学”。
他看书涉猎很广,经史子集、天文兵法无所不窥,而“尤精象纬之学”。
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仅二十三岁的刘基就考中了进士,初露锋芒,时人对他都很器重。
老师郑复初曾对他父亲说:“此子必高公之门矣!”秘书监揭曼硕对人说:“此魏征之流,而英特过之,将来济时器也。
”“有进贤老人邓祥甫者,一见诧异曰:‘吾尝语人王佐之学,率不省,子善自爱。
’尽出秘书相示。
”元至元二年(1336),刘基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为官清廉正直,以打击权贵而名重一时。
但是,在极端腐败的元末社会中,正直守法之士是很难得到重用的。
特别是统治集团为了巩固军事统治,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把社会划分为四个阶层:蒙古人最高贵,色目人第二,汉人第三,南人最下。
所谓“南人”指的是最后被元朝征服的原宋朝统治下的以汉人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刘基自然属于“南人”之列。
这样,才气横溢的刘基却始终免不了因“南人”的地位在官场上处处受到排挤和打击。
二十九岁时,刘基复审一起人命冤狱,尽改原判,因此得罪了检察官,调为职官掾史。
第二年,又因与幕府官僚发生意见分歧而被迫辞职,不久补升江浙儒学副提举,行省考试官,又几次三番上书弹劾御史失职数事,被御史大臣重重阻挠,刘基激愤之下再次辞职。
先隐居江苏丹徒,后又寓住浙江临安,每天纵酒西湖,以抒发心中忧愤。
这时,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至正八年(1348)十一月,方国珍首先在浙江台州起兵,腐败无能的元朝统治者,为了将农民起义镇压下去,被迫起用刘基为江浙行省元帅府都事。
刘基一旦得到重用,也一心为元朝效力,他建议筑庆元等城,以压逼起义军;并且极力反对招抚,倡言:“方氏兄弟首乱,不诛无以惩后!”方国珍大惧,厚赂刘基,却之。
刘基简介_刘基诗词作品
刘基简介_刘基诗词作品刘基是明初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除此之外刘基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刘基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刘基简介刘基是明朝建立的重要谋臣,也是朱元璋手下最为出色的谋士,人称刘伯温,是明朝青田县南乡人,所以又有人称它为刘青田。
刘伯温在我国民间的知名度极广,传说中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简直是天上的神仙下凡。
在真正的历史中刘基也是一位十分有才能的人,他是元末明初的人,在元朝末年考取进士,但是他虽然很有才能却并没有被当时的元朝所用。
后来授予县丞这样的小官,但是他却能惩治豪强,将整个县的治安做的很好,说明了他是很有才能的人。
后刘基被元朝官员陷害,辞官归乡,朱元璋听说了刘基的才能后请他到自己手下做谋士,但是刘基开始并没有显现自己的才能。
但是在于朱元璋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了朱元璋的才能,并逐渐对他产生了信心,于是内心开始转变。
在朱元璋对陈友谅的战役中刘基终于爆发了,在所有人都认为要投降或者要暂避锋芒的时候,刘伯温据理力争,在朱元璋面前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并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朱元璋采用它的计策后大破陈友谅,也让朱元璋认识了刘基的真正才能。
而后在朱元璋的征战中,刘基为朱元璋屡出奇谋,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的过程中,刘基的作用极为重要。
明朝建立以后,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为明朝开国后的复苏也立下了大功,最终刘伯温得病去世刘基诗词刘基是明初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除此之外刘基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这足以说明他在诗文方面的成就。
刘基是一位非常关心百姓疾苦的人,这在他的诗词中也经常体现,每次看到战争后的场景,或者百姓遭受疾苦的场景,他都非常有感触。
而在他的词作中也经常会发现对于当前战乱的不满和对百姓的同情。
不同的是他从不会因此而流于感物伤怀,而是会打起精神,积极的投身到解放百姓中去。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刘基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刘基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
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元至顺年间,刘基举进士。
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
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
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
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
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曾谏止建都于凤阳。
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次年赐归。
刘基居乡隐形韬迹,只饮酒弈棋,口不言功。
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
入京谢罪后,不久即逝世。
明武宗时赠太师,谥号“文成”。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
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
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
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
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人物评价:《明史》:“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
”蔡元培:“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
”奥野纯:“际会风云,平定海宇,既辟一代之规模,又阐一代之文章,盖诚意伯刘公一人而已矣。
”民间谚语:“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
”明末学者朱国桢:“刘基当初是元的进士,那时他忠于元;后来成为元的逐臣,他就隐居待时,终于辅佐朱元璋成就了事业。
”王世贞:“有人将刘基比作张良,刘基在谋略上确实无愧于张良,但说到做官或不做官的气节,却差得远了。
”轶事典故:刘基对于书籍,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他曾经在元朝大都(今北京)的一家书店中翻阅一本天文书,翻过一遍后竟然立即能背出来,书店的主人便要将书送给他,他却说:“书已经在我的胸中了,要书何用?”后世纪念:刘基故居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旧属青田县),刘基上五代均住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基其人简介——(《刘基大传》读后)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
他出身于书香名门,祖父刘庭槐更是博览群书,很
有学问。
父母非常重视对刘基的教育,再加上他本身天资聪慧,这样,其到束发(古礼:男孩长到8岁就要束发,即成童。
以后就要上学了)之时,一部《诗经》差不多
背过一遍了。
8岁后,父亲将其送到南田私塾读书,课后就读家中的藏书。
读书之余,经常和小伙伴一起攀山、牧羊、捉迷藏,山水风光也就陶冶了其性情。
14岁时,为了更好地学习,听从父亲安排打算到县府求学,可是儒学署告知其名额已满。
于是就到县衙找县令商议,县令看刘基天赋异禀同时饱读诗书,甚是喜爱,
于是推荐其到州府就读。
就这样,刘基就师从博学多知的郑原善。
郑先生对濂学、洛
学造诣很深。
(注:濂学,北宋周敦颐一派的学问,因周家乡是濂溪得名,专研《周易》而得,是一套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事万物的宇宙化理论;洛学,程颐及其哥哥一派的学问,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因二程家主洛阳而得名。
)郑先生对刘基非常看重,并将其毕生所学皆授之。
三年后,刘基也就学问小有成就了,便开始和朋友一起游学。
到元至顺四年,刘基参加科举考试,中在三甲第二十名。
26岁时,受命任高安县丞。
一干就是三年多,之后又到江西行省任职一年多。
五年的做官时间,虽然其勤于政事,然而依然充满坎坷,对官场也有失望之感,随于元顺帝至元六年秋辞归故里。
回家乡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便开始了一年半的远游,看到了中原名不聊生之景,
之后又是做官辞官。
期间又有方国珍起义。
之后各地都兴起了战火。
已隐居的刘基分
析天下大势,估计能就大业者只有陈友谅和朱元璋耳!而陈的猜忌又使刘基对其印象
大减。
之后,在朱元璋的再三邀请后,才出山相助,这一点和诸葛亮相似。
之后的刘基积极帮助朱元璋勇敢地担负起统一中国这一伟大任务。
他主要干了如
下六件大事:
1.帮助国主朱元璋废小明王而自立。
2.协助朱元璋制订“征讨大计”。
3.在重大战役中,或运筹帷幄,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
4.洪武开国之前,1366年受命卜地拓建南京城;1367年授太史令,上戍申大统历,并与李善长、杨宪、傅献、陶安等一起定律令。
平定张士诚后,有张昶者使人上书称颂功德,劝朱元璋及时行乐,刘基当即指出:“是欲为赵高也。
”及时提醒朱元璋“居安思危”。
5.洪武开国以后,刘基奏立《军卫法》,提出“宽以待民与严惩贪吏”的主张,肃纲纪,整吏治,严惩贪枉。
6.六十一岁告老还乡,劝朱元璋“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大。
”临终前遗嘱次子仲璟,待胡惟庸败后上奏朱元璋:“夫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
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诸形胜要害之地,宜与京师声势联络。
”
这六件大事,前三件可谓帮助朱元璋打天下,后三件可谓帮助朱元璋巩固天下。
说明刘基是位卓越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
他既是开国功臣,也是治国良臣。
之后,评论丞相得罪权贵,然后自保辞官归故里,然而依然没忘天下大事。
于洪武六年四月,刘基因奏设谈洋巡检司被胡惟庸陷害,致使太祖切责了他并罚俸。
此后,刘基为了自保引咎自责并留在京城,但求活命。
在忐忑之下、加之忧国忧民,随
一病不起,胡惟庸借受皇命之托,前来看病,在药里做了手脚之后便病情加重直至病逝。
享年65岁,葬于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