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应对指引1

合集下载

公司人员媒体接待指引

公司人员媒体接待指引

《公司人员媒体接待指引》
1.面对媒体突访应该怎么做。

(1)首先,要确认来访者身份。

请对方出示记者证(2009年10月15日起正式施行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第三章规定: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必须持有新闻记者证,并应在新闻采访中主动向采访对象出示),然后手机拍照存档。

(2)面对记者,不要躲避和遮挡镜头,尽量沉着冷静大方,找理由婉拒采访,比如“我们能接受采访的领导(负责人)出差了,等他回来我汇报一下,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届时会主动联系您,这也是对您采访的负责”。

(3)如果对方仍然要求采访,交由集团品牌管理部处理。

2.和记者接触说话时的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形象,坦然大方,直视记者。

(2)话别说满,尽量留有余地,例如“我们需要详细了解一下情况再答复您,我们不能不负责任地回答问题,这也是对您采访的负责”。

3、接到记者电话采访,可以此难以核实记者证理由直接婉拒。

(1)接到自称记者的来电,不要急于询问对方或作答复,一定先宣读相关管理规定:2009年10月15日起正式施行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第三章规定:第十六条: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必须持有新闻记者证,并应在新闻采访中主动向采访对象出示。


十九条:新闻采访活动是新闻记者的职务行为,新闻记者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或者涂改,不得用于非职务活动。

(2)然后询问对方单位、姓名、联系方式,确认对方的新闻记者证(姓名、编号可查询),即使对方报出记者证姓名编号单位,也可以在电话中也无法确认其本人就是该证件的拥有者为理由,婉拒采访并挂掉电话。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技巧与注意事项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技巧与注意事项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技巧与注意事项在处理媒体时,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遵循一些原则、技巧与注意事项,以应对不可预测的情况,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指导原则和技巧,供参考:1. 保持透明度:面对媒体,始终保持真实和诚信,提供准确的信息。

避免欺骗、误导和不必要的保密。

透明度能够建立信任,有助于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

2. 提前准备:对于可能的媒体曝光,提前准备好相关信息和数据,事先思考可能的问题和难点,并相应做出应对措施。

提前准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应对媒体关注和提问,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3. 简明扼要:在与媒体沟通时,要尽量简明扼要地传递信息。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技术术语和复杂词汇,确保媒体和受众能够理解并传递正确的信息。

4. 及时回应:媒体工作非常迅速,对于媒体的问题和报道,尽可能及时地回应并提供准确的信息。

快速回应有助于控制局势并弥补可能的误解。

5. 主动沟通:除了对媒体的回应外,还应主动与媒体进行沟通和交流。

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帮助在紧急情况下更好地控制公众舆论和形象。

6. 训练和模拟:定期进行媒体训练和模拟演练,以提高媒体沟通的能力。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可以熟悉并应对各种媒体提问和挑战。

7. 掌握媒体平台:了解不同的媒体平台和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针对不同的媒体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可以提高信息的曝光率和传达效果。

8. 审视言辞:在与媒体互动时,特别在电视和广播上,要审慎选择言辞并控制情绪。

避免冲动和激动地回答问题,保持冷静和专业。

9. 审核报道:及时审核媒体报道中的错误和不准确信息,并在必要时予以纠正。

保持对自己形象和利益的保护。

10. 分享成功和教训:及时分享成功的媒体经验和所学到的教训。

通过反思和总结以往的媒体沟通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媒体应对能力。

在应对媒体时,时刻记住这些原则、技巧和注意事项,能够更好地控制局势、准确传达信息,并树立良好的形象。

阐述突发事件中面对媒体的十个黄金法则

阐述突发事件中面对媒体的十个黄金法则

阐述突发事件中面对媒体的十个黄金法则突发事件中,媒体的关注度往往很高。

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个人,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媒体的焦点。

在面对媒体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黄金法则,以保证有效沟通、防止潜在危机。

1. 及时回应面对突发事件,快速回应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时间给予媒体一个明确的回应,表明态度和立场,有助于避免猜疑和负面传闻的产生。

要尽量避免因延迟回应而导致不必要的误解和猜测。

2. 保持透明度对于媒体和公众来说,透明度是建立信任的基础。

对于突发事件,尽量提供详细的信息,让媒体和公众了解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处理方案。

如有涉及隐私、商业机密等敏感信息,可以适度地进行处理,但不可隐瞒事实真相。

3. 保持冷静在面对媒体的追问和批评时,保持冷静是十分重要的。

不管是正面的报道还是负面的评论,都需要理性地回应,避免情绪化的言辞和冲动的行为。

冷静的态度能给人以信心和稳定感,有助于掌控舆论局势。

4. 预先准备突发事件的发生时常出人意料,但我们可以提前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可以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明确责任分工、进行相关人员培训,以提高处理事件的能力和反应速度。

这样,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就能更加从容应对。

5. 主动公布信息在突发事件中,主动公布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主动公布信息会使媒体和公众产生质疑和揣测,进一步扩大事件影响力。

所以,面对突发事件,要积极主动地向媒体提供信息,主动进行回应,争取掌握媒体话语权。

6. 与媒体建立积极关系长期以来与媒体进行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可以在关键时刻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建立起积极的关系,包括需要时提供媒体所需的信息和资源,主动参与一些相关的活动等,这都能够让我们在突发事件中获得更多的支持。

7. 合理分配资源面对突发事件,我们要做好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重要的地方,有效地应对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要确保在其他方面的工作也不被耽误,避免因过度关注媒体而导致其他问题的滋生。

阐述突发事件中面对媒体的十个黄金法则

阐述突发事件中面对媒体的十个黄金法则

突发事件中面对媒体的十个黄金法则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媒体的报道往往对于个人、组织甚至国家的形象和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何应对媒体的报道,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此,我将从十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在突发事件中面对媒体的十个黄金法则。

第一、及时回应。

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要做到第一时间向媒体发布消息,回应公众关切,及时提供信息,避免出现信息真空。

第二、坦诚相待。

对于媒体的提问,应坦诚回答,不回避问题,这样才能赢得媒体和公众的信任。

第三、保持一贯性。

在媒体的采访中,要保持一贯性,避免出现前后矛盾的言论,否则会降低公众对于信息的信任度。

第四、控制情绪。

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为激动或愤怒而做出过激的言论,导致舆论失控。

第五、善于表达。

在媒体的采访中,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且要清晰、明了,以便媒体和公众能够理解。

第六、沟通协调。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要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各方的利益,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第七、避免说谎。

在媒体的采访中,要避免说谎,因为一旦被媒体揭露,将毁灭自己的形象和信誉。

第八、主动公开。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要主动向媒体公开信息,而不是等待媒体的关注和追问。

第九、尊重媒体。

在与媒体的交流中,要尊重媒体的工作和职责,不要对媒体进行攻击或诋毁。

第十、学会辩护。

在面对媒体的质问和批评时,要学会辩护自己的立场和行为,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形象。

总结回顾:在面对突发事件中,面对媒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们需要及时回应、坦诚相待、保持一贯性、控制情绪、善于表达、沟通协调、避免说谎、主动公开、尊重媒体、学会辩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媒体的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形象。

个人观点:作为面对媒体的对象,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媒体出现之前,我们要提前制定好应对策略,并且要在面对媒体时,保持警惕,不要在慌乱中做出错误的决定。

我们也要善于利用媒体的评台,积极传递正面信息,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正确应对媒体 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1)

正确应对媒体 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1)

正确应对媒体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邓巨波周末沙龙激情授课本报讯(记者伍寿军)“积极学习和把握新形势下的传播特点,学会与媒体打交道、提高引导网上舆论的能力,是各级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

”8月11日上午,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精心策划的《周末沙龙•乐和讲坛》活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邓巨波,为全县干部职工讲授如何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和与媒体打交道。

邓巨波说,这个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站、博客、手机等各类传播工具的全媒体时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战。

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舆论环境日趋复杂,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和媒体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报道的标题,如果你缺乏应对媒体和正确引导舆论的能力,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网上舆论规模庞大,网上热点密集形成迅速,但网络舆论热点大都集中涉及民生和公权力两个话题。

”结合当前网上舆论形式,邓巨波用大量案例分析了网上舆论的主要特点及形成的原因:我国互联网走的是“先发展,后管理”的路子,在约束信息传播方面还做得不够,网名的民主意识、参政议政意识日益增强,少数网络媒体缺失社会责任感,这给我们的舆论引导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要改变传统思维和观念,建立正确的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多手并举综合运用,及时发布正面权威的信息,积极应对网上舆论,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记者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既不是学生也不是部下,而是挑战者。

记者是一边奔跑一边工作的人,找故事是记者共同的目标。

”邓巨波旁征博引、娓娓而谈,传授了如何应对媒体,积极主动与媒体打交道的技巧。

精彩纷呈的授课活动使得200余人的活动现场高潮不断,两个多小时的活动很快进入尾声。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罗斌、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陈奎和副县长龙安全出席活动,县级部门班子成员及办公室主任、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参加学习。

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

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

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不可预测的事件,例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交通事故等等。

当这些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成为了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如何应对媒体对于相关组织或者个人而言,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下面将分别从组织和个人的角度,探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应对媒体。

对于组织而言,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应该紧急召集相关负责人进行紧急会商,制定全面的媒体应对方案。

首先,要确认并收集关于事故的详细信息。

这包括对事件的起因、过程、受影响的范围等有关信息进行了解和搜集,以便向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避免误导公众。

其次,要明确和界定媒体与公众的关系,即确定公开透明和保护商业秘密之间的平衡点。

透明度对于信任和公众满意度至关重要,因此组织应当提供事故的最新进展和相关信息,保持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

然而,也需要做出防止泄露商业秘密和外部竞争对手获得机密信息的措施。

第三,建立一个有效的传媒团队,负责与媒体进行沟通和协调。

该团队应具有应变能力和公关技巧,能够在紧张的情况下保持冷静和专业,并能妥善处理媒体的各种问题和要求。

同时,传媒团队还应拥有相关的技术设备和应急资源,以便能够及时处理媒体的采访和播放要求。

以上是组织层面的应对媒体的建议,接下来将从个人的角度探讨如何应对媒体。

当个人面对突发事件时,首先要保持冷静。

冷静的心态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避免情绪失控和做出错误决策。

此外,要及时收集和确认相关信息,了解事态的发展和影响范围。

这将有助于个人更好地应对媒体的提问,并提供准确和全面的回答。

其次,要积极与媒体合作,主动提供信息。

个人可以通过回答媒体的提问,告知公众他们对于突发事件的了解和发生的影响。

当个人对于一些信息不确定或者无法回答时,应诚实地告知媒体并承诺尽快提供准确的回答。

这将有助于建立公众对于个人的信任和尊重。

此外,个人还应注重个人形象的塑造。

在与媒体的互动中,个人应保持礼貌、尊重和合作的态度。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一、应对媒体应遵循的四个原则1、遵循真实、坦诚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采访,一定要坦诚相待,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真实地传递信息,这也是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媒体形象的公信基础。

领导干部如果对记者问及的情况不甚了解,或者没有把握,就宁可少说或者不说,绝不可以说假话,不可以胡编滥造。

面对问题的实质,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一定要坦诚对待,不回避,不隐瞒。

对媒体的任何隐瞒和欺骗,一旦被媒体识破,经媒体曝光,都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2、遵循前后一致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发表言论,必须前后一致。

发表对特定事件的看法时,首先要对该事件有完整的了解,经过成熟的思考,作出准确的定性,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无论是对所陈述的特定事件的内容,还是对事件所发表的看法、所持的态度,都要前后一致,切不可自相矛盾,否则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会严重损害领导干部个人的媒体形象。

3、遵循主动的原则。

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最好事先有所准备,要占据与媒体交往的主动权,绝不能被媒体牵着鼻子走。

接受采访之前,最好能提前了解来访媒体和记者的基本情况,掌握来访记者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

对于新闻事件的敏感问题和个别记者可能提到的尖锐问题,也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想好应对的办法。

4、遵循“度”的原则。

一要掌握说话的“度”。

一分事实说一分话。

对于突发的事件,如果还没有弄清楚事件的性质和真相,就只能描述性地介绍事件现场的客观情况,绝不可以随意评价或妄加猜测。

二是把握职责的“度”。

对于自己分管职责以外或者业务范围之外的事件,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不宜轻易发表看法。

三是掌握时间和内容的“度”。

对于某些敏感事件,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时候不可以说;什么内容可以讲,什么内容不可以讲,都应该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大局的需要认真思考,掌握合适的“度”。

四是把握与媒体距离上的“度”。

作为领导干部,和新闻媒体相处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能走得太近,也不能过于疏远。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一、应对媒体应遵循的四个原则1、遵循真实、坦诚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采访,一定要坦诚相待,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真实地传递信息,这也是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媒体形象的公信基础。

领导干部如果对记者问及的情况不甚了解,或者没有把握,就宁可少说或者不说,绝不可以说假话,不可以胡编滥造。

面对问题的实质,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一定要坦诚对待,不回避,不隐瞒。

对媒体的任何隐瞒和欺骗,一旦被媒体识破,经媒体曝光,都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2、遵循前后一致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发表言论,必须前后一致。

发表对特定事件的看法时,首先要对该事件有完整的了解,经过成熟的思考,作出准确的定性,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无论是对所陈述的特定事件的内容,还是对事件所发表的看法、所持的态度,都要前后一致,切不可自相矛盾,否则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会严重损害领导干部个人的媒体形象。

3、遵循主动的原则。

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最好事先有所准备,要占据与媒体交往的主动权,绝不能被媒体牵着鼻子走。

接受采访之前,最好能提前了解来访媒体和记者的基本情况,掌握来访记者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

对于新闻事件的敏感问题和个别记者可能提到的尖锐问题,也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想好应对的办法。

4、遵循“度”的原则。

一要掌握说话的“度”。

一分事实说一分话。

对于突发的事件,如果还没有弄清楚事件的性质和真相,就只能描述性地介绍事件现场的客观情况,绝不可以随意评价或妄加猜测。

二是把握职责的“度”。

对于自己分管职责以外或者业务范围之外的事件,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不宜轻易发表看法。

三是掌握时间和内容的“度”。

对于某些敏感事件,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时候不可以说;什么内容可以讲,什么内容不可以讲,都应该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大局的需要认真思考,掌握合适的“度”。

四是把握与媒体距离上的“度”。

作为领导干部,和新闻媒体相处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能走得太近,也不能过于疏远。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影响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对于个人或组织来说,应对媒体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与媒体打交道时,以下是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可以参考。

原则:1.诚信原则:作为被报道的对象,要始终保持诚实和真实,尽量不说谎,不夸大事实。

一旦被媒体曝光了虚假信息,信任度将会大幅下降,对个人或组织的形象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2.一致原则:在与媒体打交道时,要保持一致的声音和态度。

不同的人发表相同观点,会使信息更加有说服力,有利于塑造个人或组织的形象。

3.主动原则:要主动与媒体沟通,积极主动地提供信息。

情况不明朗和人搭口岸特殊的人,往往会遭受到更多的质疑和批评。

通过主动提供真实信息,可以增加别人对你的了解和信任。

办法:2.把握时间节点:在与媒体打交道时,要抓住时机,选择适当的时间发表观点。

有时候,一篇负面报道可能是由于错误的时间选择引发的。

要做好媒体监测,及时跟进有关的新闻动态,及时作出回应。

3.掌握媒体语言:媒体有自己的特殊语言和写作风格。

要了解媒体的要求和习惯,掌握一些基本的媒体语言和写作技巧,以便能够更好地与记者合作和沟通。

技巧:1.说出核心信息:在与媒体进行采访或交流时,要学会挑选核心信息,并将其清晰地表达出来。

不要在大量的信息中迷失重点,而是抓住重点,让关键信息更易于被媒体和受众接受。

2.控制情绪和语气:在与媒体打交道时,要保持冷静和镇定,不要被情绪所控制。

语气要稳重,不要口出恶言,以免给别人留下过激或不成熟的印象。

3.大胆引导话题:在与媒体进行采访时,可以适度引导话题,把握话语权。

可以通过提问,引导记者关注自己希望报道的内容,并以此塑造自己的形象。

注意事项:1.保护个人信息:在与媒体打交道时,要注意自己的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保护。

不要随意透露个人或他人的隐私,以免给个人或组织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准备充分:在与媒体进行采访时,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一、应对媒体应遵循的四个原则1、遵循真实、坦诚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采访,一定要坦诚相待,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真实地传递信息,这也是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媒体形象的公信基础。

领导干部如果对记者问及的情况不甚了解,或者没有把握,就宁可少说或者不说,绝不可以说假话,不可以胡编滥造。

面对问题的实质,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一定要坦诚对待,不回避,不隐瞒。

对媒体的任何隐瞒和欺骗,一旦被媒体识破,经媒体曝光,都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2、遵循前后一致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发表言论,必须前后一致。

发表对特定事件的看法时,首先要对该事件有完整的了解,经过成熟的思考,作出准确的定性,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无论是对所陈述的特定事件的内容,还是对事件所发表的看法、所持的态度,都要前后一致,切不可自相矛盾,否则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会严重损害领导干部个人的媒体形象。

3、遵循主动的原则。

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最好事先有所准备,要占据与媒体交往的主动权,绝不能被媒体牵着鼻子走。

接受采访之前,最好能提前了解来访媒体和记者的基本情况,掌握来访记者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

对于新闻事件的敏感问题和个别记者可能提到的尖锐问题,也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想好应对的办法。

4、遵循“度”的原则。

一要掌握说话的“度”。

一分事实说一分话。

对于突发的事件,如果还没有弄清楚事件的性质和真相,就只能描述性地介绍事件现场的客观情况,绝不可以随意评价或妄加猜测。

二是把握职责的“度”。

对于自己分管职责以外或者业务范围之外的事件,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不宜轻易发表看法。

三是掌握时间和内容的“度”。

对于某些敏感事件,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时候不可以说;什么内容可以讲,什么内容不可以讲,都应该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大局的需要认真思考,掌握合适的“度”。

四是把握与媒体距离上的“度”。

作为领导干部,和新闻媒体相处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能走得太近,也不能过于疏远。

突发事件中面对媒体的十个黄金法则

突发事件中面对媒体的十个黄金法则

突发事件中面对媒体的十个黄金法则在今天的社会,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而这些事件往往会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在面对媒体的时候,一个人或组织的表现往往会对事件的进展和结果产生深远影响。

掌握应对突发事件时面对媒体的黄金法则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将共享十个黄金法则,帮助你在突发事件中妥善面对媒体的报道和关注。

一、及时更新信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更新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媒体和公众往往渴望获取最新的信息和进展,因此及时更新信息可以有效稳定局势,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

二、坦诚与透明在面对媒体时,坦诚与透明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不要试图隐瞒信息或掩盖真相,这样只会导致更大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保持坦诚与透明,让媒体和公众感受到你的诚意和真诚。

三、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在媒体面前站在受害者的角度。

通过展现受害者的心情和立场,让媒体和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同情你所面对的困境和挑战。

四、注意控制情绪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情绪往往是非常容易失控的。

然而,在面对媒体时,控制情绪是至关重要的。

不要在公众面前表现脆弱或愤怒,而是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以便更好地处理局势和展现自己的领导能力。

五、接受采访需谨慎面对媒体的采访请求时,必须要谨慎对待。

确保了解采访的目的和内容,以避免出现误解和不必要的风险。

如果需要,可以先与公关团队商讨,确保接受采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六、多渠道沟通除了面对媒体的采访和报道,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进行沟通。

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新闻发布会、官方声明等方式,来向媒体和公众传递信息和态度。

七、避免与媒体对抗在面对媒体时,要尽量避免与媒体对抗。

即使出现误解或不公平的报道,也要冷静处理,通过双方沟通或其他方式来解决问题。

对抗只会加剧局势,往往无法解决问题。

八、利用媒体引导舆论在突发事件中,可以利用媒体引导舆论。

通过定期发布信息和态度,引导媒体和公众对事件的关注点和态度,以达到有效稳定局势和产生积极影响的目的。

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第一篇: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一、应对媒体应遵循的四个原则1、遵循真实、坦诚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采访,一定要坦诚相待,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真实地传递信息,这也是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媒体形象的公信基础。

领导干部如果对记者问及的情况不甚了解,或者没有把握,就宁可少说或者不说,绝不可以说假话,不可以胡编滥造。

面对问题的实质,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一定要坦诚对待,不回避,不隐瞒。

对媒体的任何隐瞒和欺骗,一旦被媒体识破,经媒体曝光,都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2、遵循前后一致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发表言论,必须前后一致。

发表对特定事件的看法时,首先要对该事件有完整的了解,经过成熟的思考,作出准确的定性,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无论是对所陈述的特定事件的内容,还是对事件所发表的看法、所持的态度,都要前后一致,切不可自相矛盾,否则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会严重损害领导干部个人的媒体形象。

3、遵循主动的原则。

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最好事先有所准备,要占据与媒体交往的主动权,绝不能被媒体牵着鼻子走。

接受采访之前,最好能提前了解来访媒体和记者的基本情况,掌握来访记者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

对于新闻事件的敏感问题和个别记者可能提到的尖锐问题,也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想好应对的办法。

4、遵循“度”的原则。

一要掌握说话的“度”。

一分事实说一分话。

— 1 —对于突发的事件,如果还没有弄清楚事件的性质和真相,就只能描述性地介绍事件现场的客观情况,绝不可以随意评价或妄加猜测。

二是把握职责的“度”。

对于自己分管职责以外或者业务范围之外的事件,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不宜轻易发表看法。

三是掌握时间和内容的“度”。

对于某些敏感事件,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时候不可以说;什么内容可以讲,什么内容不可以讲,都应该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大局的需要认真思考,掌握合适的“度”。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一、应对媒体应遵循的四个原则1、遵循真实、坦诚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采访,一定要坦诚相待,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真实地传递信息,这也是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媒体形象的公信基础。

领导干部如果对记者问及的情况不甚了解,或者没有把握,就宁可少说或者不说,绝不可以说假话,不可以胡编滥造。

面对问题的实质,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一定要坦诚对待,不回避,不隐瞒。

对媒体的任何隐瞒和欺骗,一旦被媒体识破,经媒体曝光,都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2、遵循前后一致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发表言论,必须前后一致。

发表对特定事件的看法时,首先要对该事件有完整的了解,经过成熟的思考,作出准确的定性,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无论是对所陈述的特定事件的内容,还是对事件所发表的看法、所持的态度,都要前后一致,切不可自相矛盾,否则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会严重损害领导干部个人的媒体形象。

3、遵循主动的原则。

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最好事先有所准备,要占据与媒体交往的主动权,绝不能被媒体牵着鼻子走。

接受采访之前,最好能提前了解来访媒体和记者的基本情况,掌握来访记者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

对于新闻事件的敏感问题和个别记者可能提到的尖锐问题,也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想好应对的办法。

4、遵循“度”的原则。

一要掌握说话的“度”。

一分事实说一分话。

对于突发的事件,如果还没有弄清楚事件的性质和真相,就只能描述性地介绍事件现场的客观情况,绝不可以随意评价或妄加猜测。

二是把握职责的“度”。

对于自己分管职责以外或者业务范围之外的事件,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不宜轻易发表看法。

三是掌握时间和内容的“度”。

对于某些敏感事件,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时候不可以说;什么内容可以讲,什么内容不可以讲,都应该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大局的需要认真思考,掌握合适的“度”。

四是把握与媒体距离上的“度”。

作为领导干部,和新闻媒体相处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能走得太近,也不能过于疏远。

如何面对媒体和记者采访的建议_201808131426191

如何面对媒体和记者采访的建议_201808131426191

如何面对媒体记者采访及正确工作流程一个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员工,在介绍公司有关政策、方针、规划时都会带有片面性,因此如果一位主管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或没有在上级授权的情况下,就不应该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而应将此类采访请求转给上级处理。

如果有任何传媒查询,应立即向公司领导报告。

如果公司有突发事件发生,很容易引起媒体的兴趣,或者一些客户也可能会带媒体记者来采访。

面对媒体,部门主管应该做到一是要统一归口到指定部门,指定人,除了指定部门人员,其他工作人员一律不得接受采访;面对记者的任何提问,不要做任何解释。

二是如果记者要什么资料,告诉记者你可以帮忙向公司提出要的申请,同时让记者留下联系方式与地址,你可以帮他送过去(其他部门来检查也可以是这么做),一定不要马上去找。

一、如果有记者拿着摄像机到厂区:1、保持镇静和自控,友好热情地接待。

遇有带着摄像机的记者,不能直接走上去伸出手挡住摄像机的镜头,也不能态度生硬地拒绝他们的采访或者索要他们的证件。

这些做法是非常不专业的,这只会恶化公司和媒体的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满脸笑容地迎上去,站在记者的前方(实际上是挡住记者的道路和摄像机的镜头)说:“先生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还可以说:“我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我一定会尽力配合您的工作,请您先到办公室喝杯水,我也顺便了解一下您今天要采访的内容,这样我们能更好地配合您的工作,您这边请!”如果记者不愿到办公室或接待室,那么可以这样说:“对不起,先生,有的客户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可能不会合作,我担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您看这样行吗?您先跟我去办公室,简单地告诉我您的要求,这样我能帮您与客户和员工解释清楚。

请跟我来。

”2、立即请记者道办公室或接待室,端茶倒水。

3、确认记者身份,查看记者证,弄清楚记者的单位和所属部门。

4、记下记者的采访目的、新闻标题、采访内容等。

5、向记者说明自己没有权限,但乐于协助他的采访工作,会帮助他联系公司相关的部门和人员。

媒体曝光应对方案

媒体曝光应对方案

媒体曝光应对方案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媒体曝光的相关事件也愈发频繁。

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意外曝光可能会给自己的声誉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媒体曝光的应对方案,旨在帮助企业和个人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1. 初步响应当企业或个人遭遇意外曝光时,首先要做的是快速反应。

在互联网时代,事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速,如果不及时给予反应,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1.1 快速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在收到曝光信息后,第一步是要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快速的确认。

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可以有效避免被恶意散布的虚假信息所误导,也可以避免在做出应对措施前做出错误的判断。

1.2 调查事件的背景和原因在确认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需要对事件的背景和原因进行调查。

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可以帮助企业或个人更准确地评估事件的风险并提供更恰当的应对措施,避免进一步扩大事件的影响。

1.3 做好内部的应对准备工作在做好信息确认和事件调查后,需要与公共事务、法务、媒介等部门协调配合,制定针对事件的应对方案。

同时还需要积极与员工和关键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以协助企业或个人在内部准备好应对事件的各种准备工作。

2. 应对策略既然事件已经发生,企业和个人需要对其做出应对措施,尽量减少事件对声誉的负面影响。

2.1 及时应对,释放信息当事件公之于众时,需要快速回应信息。

及时回应不足以解决全部问题,但可以表明企业或个人的立场,传递出及时解决问题的信息。

回应时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核实。

•积极承认错误并寻求解决方案。

•保持沉着、冷静并有礼貌。

•提供适当的解释。

2.2 积极与媒体沟通在媒体曝光事件发生后,与舆论形成并持续沟通对维持声誉很重要。

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媒体聚集进行沟通,表达真实的情况和企业或个人的态度,并提供真实清晰的信息。

同时,应该尽量控制信息的分发范围,避免信息在网络上蔓延。

2.3 重视对不良信息的处理在媒体曝光事件中,处理不良信息并不是尽可能淡化问题,而是重点关注不良信息的来源和影响范围,防止信息扩散已经处理。

银行网点员工媒体应对须知

银行网点员工媒体应对须知

银行网点员工媒体应对须知
第一章、总则
依法合规不亢不卑热情坦诚维护形象
第二章、基本要求
1.网点柜面员工原则上不接受媒体采访(咨询产品及服务外)。

2.遇有媒体现场采访,统一由大堂经理接待。

3.大堂经理对总行有统一口径及产品和服务介绍的内容可现场答复,对社会关注、争议较大及有关案件等内容,可婉言谢绝采访。


4.对有关敏感话题要请示网点负责人或请媒体与上级主管宣传部门联系。

5.建立健全报告制度。

网点负责人遇有媒体采
访,要注意及时向上报告和请示,并做好事前准备、事中记录及事后备案上报工作。

6.接待媒体要态度和蔼,避免发生争执,树立和维护企业形象。

第三章、操作须知
1.柜面员工遇有媒体采访,可以回答:“对不起,请您与大堂经理直接联系。


2.大堂经理(个人客户经理、个人业务顾问):
应在特定区域热情接待媒体,并详细记录记者
姓名、媒体名称、采访内容、联系方式等;
涉及具体业务流程、产品及服务介绍等基本内
容,可直接回答;

涉及产品及服务质量投诉、社会关注及有争议
的敏感问题,应立即请示网点负责人,并向上
级主管宣传部门报告;
对于敏感问题,可请媒体直接与上级主管宣传部门联系,或经上级主管宣传部门许可后,按照确定的统一口径回复媒体;
网点负责人要熟悉上级主管宣传部门人员及来纳西渠道,遇有紧急情况,可直接请示处置方法,并在事后及时上报有关情况。

毕节市公安机关应对媒体采访工作指引

毕节市公安机关应对媒体采访工作指引

毕节市公安机关应对媒体采访工作指引
以下是毕节市公安机关应对媒体采访的工作指引:
1. 统一管理
公安机关要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统一安排职责,统一管理媒体采访。

2. 规范采访流程
媒体采访前,公安机关要向媒体提供采访地点、采访时间、采访对象等信息。

在采访过程中,要规范采访流程,让采访对象按照规定话题进行回答。

3. 审核及时
公安机关在接受采访时,对于可能涉及敏感内容的问题,应当审慎回答或者婉拒。

对于重要问题,要仔细审核回答内容,确保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4. 保护隐私
在回答问题时,公安机关应注意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不得透露涉及当事人隐私的信息,避免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5. 做好纪录
公安机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要做好纪录,记录采访时间、地点、采访对象、采访内容及问题,以便于今后回溯和复查。

6. 注意安全
公安机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要注意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采访现场秩序良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总体来说,公安机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要遵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回答问题时应当准确、清晰,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

应对媒体采访的相关要求及技巧

应对媒体采访的相关要求及技巧

应对媒体采访的相关要求及技巧-2(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应对媒体采访的相关要求及技巧一、核实身份,迅速上报各项目第一负责人为本项目新闻发言人,不可让下属替代。

面对媒体,要简要问明采访的内容,并不失礼貌地查验《记者证》,详细记录下来访媒体的单位名称、栏目频道、记者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并第一时间上报区域公司总经理、公司行政总监。

二、从容自如,有礼有节面对媒体不惧怕,不回避。

如不能拒绝,则接待要彬彬有礼,对有些不良记者的有意挑衅行为要不卑不亢。

镜头面前要泰然自若,当记者的话筒摆在面前时,切不可转过身去拒绝采访,更不可用手遮挡镜头,这种举动更会激起记者和电视观众的好奇心,造成“此地无银三百两”。

三、介绍身份,态度积极媒体最关心的就是企业的应对态度,因此,无论责任在谁方,接受采访的人员都应该担当起此次投诉的处理责任,可以先介绍自己的身份,比如说“我是鑫苑物业的xx项目的经理,这件事情我会负责沟通、调查,直至处理完毕。

同时表现出“企业一定会对业主负责”的态度。

四、不直接解释事故原因,不直接赔偿事故原则投诉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业主没有得到预期的服务:可能是未获得预先承诺的兑现,可能是房屋出现了质量问题,可能是不满意物业的服务态度,此时无论是业主还是记者,都会要求公司“给予一个说法”。

面对记者采访,任何的解释都会被认为是“逃避责任”,因此不要急于解释事件原因和责任,可以简单描述事实,并说“对于您所反映的这个问题,我们一定会安排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并将结果第一时间告知业主,并向您反馈”。

关于“赔偿原则”,可用模棱两可的回复“我们会按照相关规定来积极妥善处理,给业主一个满意的答复”。

对“假设性的问题”,可礼貌回答:“对不起,对于没有发生的事情,我不予回答。

”因为将来发生的不是新闻。

五、应答有术,有技巧地重复已说过的话不原话复述记者的提问,但可以说:“您刚才提的问题,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当然,在你这样理解的时候,一定要让所谓“理解”的内容,有利于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能例会分享
三个百分百:
100%实名认证
100%开箱验视
100%过机安检
媒体应对
一、关于分点部遇媒体记者突然采访应对原则:
根据公司新闻发言制度,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接受媒体采访。

如遇媒体采访,认真接待及时上报,为处理媒体危机事件争取时间。

二、应答口径:
“我司有专门负责媒体采访的管理部门,我会将你们的采访需求,按照公司规定及时上报,请您留下联系方式,我让主管部门与您联系。

就这个一句话,问任何问题都是这句话。

千万不要说“无可奉告”,或者穿着公司的工服说
三、现场应对技巧:
1、分点部遇媒体记者突然采访,除按照以上两点应对以外,在接待记者时,一定要态度积极、诚恳、热情。

简单的说,在分点部层面,就把记者看做一个自然人来礼貌待之,而不要附加上媒体记者的身份;在此基础上,采访事宜按照应答口径第一时间知会到区公共事务部。

2、媒体记者经常会用攀谈、聊天的方式发问,诱导工作人员谈业务上的事情,很容易造成被采访对象思想上的麻痹,被套出话来。

谨记应答口径,不要让无关人员接触记者,不要让记者随意在操作区走动。

3、学会主动发问,问清楚记者姓名,具体是什么媒体、什么栏目,以便在知会区公共事务部时信息具体准确。

4、如果摄影、摄像记者在不事先告知的情况下,直接拍摄我分点部营运环境或工作人员时,现场工作人员切忌冲动而做出失格的动作或说出不恰当的话,也不可慌忙躲闪、嘻哈失态。

可以大方、礼貌地跟文字记者交流,传递我司新闻发言制度,并在知会公共事务部时,详细说明摄影、摄像可能拍摄到的内容,以便后续应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