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成都发展战略纲要03-22-最终
发展战略-成都发展战略纲要0322最终 精品
A++ 伦敦、纽约
35
30
A+
巴黎、东京、悉尼、新加坡、香港、北京、
25
上海
20
A
米兰、孟买、马德里、莫斯科、多伦多、科
15
10
伦坡、布鲁塞尔、布宜诺斯艾利斯、首尔
5
A-
华沙、雅加达、圣保罗、苏黎世、墨西哥城、
0 美洲
欧洲 大洋洲 亚洲
中东
非洲
都柏林、阿姆斯特丹、中华台北、罗马、伊
老牌国家
新兴国家
1.全球格局的新趋势:多极化和多元化
1.3 中国的世界城市:数量增长,模式单一
- 从经济规模和国土多样 性看,在未来20~30年中 国还将出现10-20个的世 界城市。中国需要什么 样的世界城市?
全球权威:GaWC世界城市体系(1998-2008)
- 分布失衡:与亚欧其他 国家及美洲相比,中国 内陆国际化显著滞后。
英国《经济学家》:最权威的世界宜居城市评选
?
2.国家战略的大布局:从沿海带动到内陆开放
2.1 西部大开发进入到新阶段
2009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西博会上:要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 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 加快构建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经济增长极。
3.成都的优势与基础
3.2 独特的城市功能体系
- 文化、创新和消费功能处于服 务业的主体。
- 不同于重庆、西安等城市对国 家嵌入力的单一依赖,成都还 有大量依靠内生动力成长起来 的中小企业和多元产业体系。
60%
50%
40%
生活消费品
化工医药 30%
冶金建材
20%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为何17项关涉成都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为何17项关涉成都作者:来源:《产城》2021年第03期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首个五年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于3月13日正式发布。
在这份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中,成都被数次“点名”。
据不完全统计,《纲要》直接赋予成都重大任务17项,数量创“五年规划”历史之最。
(一)重大戰略(6项)前所未有凸显了成都在全国发展版图的战略地位。
1.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2.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3.优化提升成渝等城市群。
4.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
5.推进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6.发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
(二)重大政策(4项)前所未有赋予了成都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责任担当。
1.提高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推动国际陆运贸易规则制定。
2.建设成都西部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强改革授权和政策集成。
3.提升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水平。
4.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三)重大工程(7项)前所未有强化了成都引领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功能支撑。
1.建设转化医学研究设施。
2.推进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3.提质改造川藏公路G318线。
4.建设成都重庆至上海沿江高铁。
5.实施四川都江堰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
6.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
7.建设6个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综合应急实训演练基地。
如何从新发展格局中理解成都的定位和机遇?《纲要》将对成都未来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01位列城市群第一方阵《纲要》在“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一节将全国19个现有主要城市群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做“优化提升”“发展壮大”“培育发展”的针对性建设。
其中,位于第一方阵的五大城市群,除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足鼎立”的一线城市群,还新增了成渝和长江中游两大城市群拉动中西部崛起。
成都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12
3.成都跨越的基础和优势
3.4 千年积淀的自然人文特质
林:林盘是由蜀水文化产生的川西 农耕文化的代表,是移民历史的物质形 态表现。林盘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处的理想状态,是成都平原生态系统中 重要的组成部分。
田:成都平原是全国的7块优质耕 地之一。由于90%是水田被称为“陆 海”,是重要的生态湿地。
100000
90000
80000 500 70000 450 60000 400
50000 350
40000 300
30000 250
20000 200
10000 150 100
0
50
0
491 447
部分城市拥有世界500强机构数(2008)
181 160 120 113 68 24 20
1
2
3
4
5
20
2.2 人口和城镇化前景展望
2.2.1 成都在西部城镇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 成都位于人口胡焕庸线上,是西部人口稀疏区中最适宜人居的中心 城市,未来必然要在承载西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
成都
21
2.2 人口和城镇化前景展望
2.2.1 成都在西部城镇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 2008年四川出现人口的拐点,省域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作为西部 最具实力的中心城市,成都在促进人口回流,减轻沿海地区人口压 力方面作用巨大。
2008年中国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图
成都 昆明 西安 重庆
40
0
10
20
30
40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8
520000000000
3.成都跨越的基础和优势
3.1 中西部领先的城市实力
成都高新区22年发展规划
成都高新区22年发展规划“力争‘十四五’末全区GDP突破4000亿元,较2018年翻一番。
”这是2月26日,成都高新区2021年工作会议上透露出的最新信息。
同时,成都高新区明确“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增长极、中西部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四个发展目标。
踏上新征程,再创新高度。
锚定“四个发展目标”,成都高新区正在向“十四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奋进。
1、加大创新投入“十三五”期间,成都高新区成为四川省首个经济规模迈上2000亿元台阶的高科技园区。
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400亿元,以8.3%经济增长率领跑全国,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晋升,稳居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未来五年,成都高新区将如何撑起4000亿?科技创新是关键。
在上月底举行的2021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应用了隔空无线充电技术的OPPOX2021卷轴概念机引起公众关注。
该技术正是由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斯普奥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普奥汀”)与OPPO合作开发,可以实现在十多厘米范围内自由“隔空充电”。
“我们看中成都高新区的政策优势和良好的创业环境,这里有专业的政务服务,以及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很适合长远发展。
”斯普奥汀创始人兼董事长喻易强说,五年前,他带着创始团队和系统化的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研究成果回国创业,落户当年,就获得了成都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创业启动扶持项目基金。
对于成都高新区而言,科技创新,依然是未来五年的“重头戏”。
“十四五”期间,成都高新区将继续加大创新投入,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企业培育。
今年1月21日,成都高新区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岷山行动”计划正式启动,未来五年,成都高新区将投入300亿元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其中科技投入不低于50亿元;发力核心技术攻关,到2025年力争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数量翻番,国家级研发机构达210个;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谋划建设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实验室、生命健康四川省实验室,全面提升公共技术平台质量。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3-2020年)纲要城市性质:四川省省会,中国西部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
城市职能:1、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西南地区重要的科教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3、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邮政通信枢纽;4、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与新兴工业产业基地;5、西部地区具有优良人居环境的居住地;6、国家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7、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新跨越,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成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战略基地,西部竞争力最强的都市区。
围绕成都发展总目标,突出城市特色,逐步将成都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城市、中心枢纽城市、花园宜居城市、魅力文化城市、山水生态城市和旅游中心城市。
规划背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
根据这一战略要求,《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成都市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落实这一战略要求的专项规划,主要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成都城市化的目标和重点,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推进我市城市化的重大举措。
主要目标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城市化率目标为65%以上(按城市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年向城镇转移农民28万人以上,使我市成为中西部城市化发达的地区之一。
经济不断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
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基本实现城乡经济向"资源集约型"、"质量效益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
成都城市向东向南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成都城市向东向南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一、向东发展战略(一)总体格局向东发展总体格局采用带状形式,以充分利用台地及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
规划的带状发展区域含十陵、洪河、大面、龙泉、同安等五个重要的片区。
其中十陵片区以发展居住和旅游休闲功能为主,在此形成城市东部副中心;大面片区和龙泉片区分别是机械工业发展基础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山是未来都市区重要的旅游休闲地;同安镇将是成都市重要的公路口岸。
(二)主要项目(非基础设施部分)1、东大街改造2、十陵历史文化风景区3、东部城市副中心4、文化居住区5、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6、百工堰山水公园7、省级公路口岸8、沙河整治(三)向东发展基础设施城市向东发展,依托“四横三纵”的干线系统。
四条放射线分别成渝高速路、益州大道(老成渝路)、万方大道(成都-洛带公路)及规划的龙兴大道(成都-龙泉驿交通性主干道)。
通过四条放射线的建设使东部片区与中心城市紧密联系起来。
而三环路、外环路、环城路(成环路)“三纵”的建设又使得东部片区与成都的各公路干线、航空港、火车站有便捷的联系。
1、立交系统2、给水工程3、排水工程4、供电工程5、燃气工程二、向南发展战略(一)总体格局向南发展总体格局采用组团形式,尽量少占耕地并禁止连片发展。
规划的综合性城市组团由北向南分别是:高新起步区、棕树、琉璃南、新园、站南、大源、华阳,最后是牧马山旅游开发区。
上述组团中,高新起步区组团及棕树组团目前已基本形成。
在功能上,除棕树组团以文教居住、商业服务为主,牧马山组团以旅游为主以外,其余组团都是集高新技术产业(及部分传统工业)、居住、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组团。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在站南组团形成城市南部副中心。
(二)主要项目(非基础设施部分)1、国家级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火车南站改造项目,建成南站客运转换枢纽3、内贸部南站贸易区建设项目4、南站体育公园5、琉璃场柳江工业区6、三瓦窑居住区、石羊、新园居住区及东光居住区7、南部城市副中心8、府河延伸整治(三)向南发展基础设施城市向南发展的道路骨架可归纳为“五纵三横”。
成都区域发展战略
成都区域发展战略姓名:**学号:**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导师:**一、成都发展的战略目标区域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一种长期的目标和总方向,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战略思想的集中反映,一般表示战略期限内的发展方向和希望达到的最佳程度。
而成都的战略目标则确定为:迈向世界现代化田园城市。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㈠全球格局的新趋势:多极化和多元化多极化,即世界一体化程度的提升;多元化,即从“产品输出一资金输出一知识和文化输出”。
随着世界城市体系大幅度扩张,中国城市从1998年的2个增加到现在的4个,成都应该以此为目标,争取成为世界城市之一。
㈡国家战略的大布局国家战略的大布局,即从沿海带动到内陆开放,西部大开发进入到新阶段。
成都应努力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
㈢成都的优势与基础成都是西部最具实力的中心城市:经济总量最大,人均最高;国际开发程度快,国际贸易、服务外包、外资机构数量领先;市场规模最大,拥有西部最大的城市经济腹地。
成都拥有世界级的优质腹地资源库,千年传承的山水田林格局,城乡统筹的6年先行实践。
㈣成都的新目标:从跟随者向领跑者的转型形成以文化和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体系,扩大开放,增强国际商务控制力和交通联通能力;创新驱动,提升知识创造力和尖端制造力;文化引领,培育国际文化影响力和消费吸引力。
成都未来会构造生态宜居、城乡和谐的发展模式,打造智能迅捷、绿色集约的设施平台。
二、成都发展的战略重点战略重点是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任务,它是关系到区域全局性的战略目标能否达到的重大的或薄弱的部门或项目。
为了达到战略目标,必须明确战略重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没有重点,便没有政策。
成都的战略重点为:现代服务业。
成都市服务业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按照深入坚持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的总体战略,按照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城市定位,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式的发展,构建西部城市发展高低,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提高城市功能,建立现代产业集群,把成都建设成为服务西部影响全国走向世界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全面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0年4月2日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目录序言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发展目标第二篇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第一章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第一节优化市域空间布局第二节构建田园城市生态体系第二章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一节推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建设第二节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第三节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第三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节加强农村发展环境建设第二节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第三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第四章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构建市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二节加强城乡一体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三节推进城乡市政公用设施一体化第五章全面推进灾区振兴发展第一节改善灾区发展条件第二节提升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三节加强灾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第三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一章推进战略功能区建设第一节推进市域战略功能区建设第二节规划建设“天府新区”第二章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一节加快发展先导服务业第二节加快提升支柱服务业第三节加快培育新兴服务业第三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一节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第二节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第三节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第四节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第五节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第六节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第四章提升发展现代制造业第一节推动汽车产业高端化第二节推动石化产业高端化第三节推动食品产业高端化第四节推动制鞋、纺织服装及箱包皮具产业高端化第五节推动家具产业高端化第六节推动冶金建材产业高端化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一节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第二节加快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第三节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第四篇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第一章建设国际性区域枢纽第一节建设国际性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第二节建设国际性区域通信枢纽第二章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第一节加强“三中心”建设第二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第三章加快成都经济区建设第一节推进区域市场共融第二节推进基础设施共建第三节推进公共服务共享第四节推进生态环境共保第四章加强多层次区域合作第一节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第二节强化与中西部地区合作第三节加强与发达地区合作第五章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第一节加快成都企业全球化产业布局进程第二节全面提升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水平第三节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载体建设第六章扩大对外贸易第一节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第二节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三节营造对外贸易环境第七章优化对外开放环境第一节提升国际投资吸引力第二节提升国际投资开放度第三节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第五篇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第一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第一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第二节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化第三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四节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第二章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第一节壮大创新主体第二节夯实创新基础第三节优化创新环境第三章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第一节加快重点人才队伍建设第二节统筹各类人才开发第三节创新人才开发机制第六篇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第一章提升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第一节积极扩大就业第二节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章提高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第一节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第二节积极发展福利和老年事业第三节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权益第三章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第一节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第二节积极发展体育事业第四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一节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第二节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第三节提高公共安全水平第五章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第一节健全民主制度第二节加强法制建设第七篇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第一章强化资源保障和节约利用第一节强化能源保障和节约利用第二节强化土地资源保障和节约利用第三节强化水资源保障和节约利用第四节创新资源节约利用机制第二章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第一节加强水环境保护第二节加强大气环境保护第三节加强生态建设第四节鼓励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第五节完善污染治理机制第三章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第一节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第二节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第三节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第四节加大循环经济技术推广力度第八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一章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第一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二节加强精神文明创建第二章全面繁荣文化事业第一节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二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第三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第一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第二节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第四章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一节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第二节塑造国际性文化品牌第九篇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第一章深入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第一节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第二节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第三节深入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第四节加快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第二章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第一节推进城乡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第二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第三节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四节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第三章创新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第一节推进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第二节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第三节加快社会建设体制改革第四节创新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第十篇推进规划纲要实施第一章加强政策引导第一节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第二节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第三节优化产业政策导向第四节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第二章强化实施保障名词解释序言“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
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一、引言都市圈是以一个核心城市为中心,周边地区经济联系紧密的区域。
成都都市圈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更好地推动成都都市圈的发展,制定一项系统的发展规划势在必行。
二、成都都市圈的定位成都都市圈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核心城市是成都市。
经济发展较快的外包围区域包括眉山市、绵阳市、德阳市、乐山市、自贡市等。
成都都市圈的发展定位是全国重要的中西部经济中心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
三、成都都市圈发展的目标1. 经济目标:到2035年,成都都市圈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西部经济中心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
并且在重要经济指标上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2. 城镇化目标:到2035年,成都都市圈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居住质量,形成多中心、多功能的城市体系。
3. 交通目标:到2035年,成都都市圈建设起一体化、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形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与全国主要城市的连通。
4. 基础设施目标:到2035年,成都都市圈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较高水平,包括城市供水、供电、供气、排水、市政道路、公共交通、园区建设等方面。
5. 生态环境目标:到2035年,成都都市圈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
四、实施策略1. 建设创新型经济体系:成都都市圈将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力度,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
2. 推进城镇化进程:成都都市圈将加快城市建设的节奏,优化城市布局,加强城市功能和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吸引力和居住质量。
3.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都都市圈将进一步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等交通网的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便捷性。
4. 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成都都市圈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绿色发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打造适合居住和旅游的宜居城市。
成都市发展规划东拓
成都市发展规划东拓
实施“东进”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推动城乡形态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
成都2300多年的发展都在龙门山和龙泉山之间,以单中心聚集的方式向外拓展。
目前,成都已呈现出交通拥堵、环境改善压力大等“大城市病”问题。
实施“东进”战略在破解“大城市病”问题上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还可以达到重塑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进一步发挥龙泉山东部地区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等目的。
“东进”总体规划范围包括简阳市、金堂县全城、龙泉驿区车城大道以东区域以及青白江区、天府新区直管区的龙泉山区部分,涉及84个乡镇,规划范围面积3976平方公里,约占市域面积的28%。
其中,龙泉山以东面积2534平方公里,规划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简阳城区“四城”。
初步方案提到,成都市“东进”战略将以构架向西南开放的国际空港门户、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引领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新城、彰显天府文化的东部家园为战略定位,以绿色生态、文化传承、协同共享、人本活力、智慧韧性为理念。
力争2020年,初步建成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基本形成东部城市新区基础设施框架;2035年,基本建成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国际空港门户枢纽、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引领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新城;2050年,成为全球航空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国际级创新产业发源地、独具天府文化魅力的公园城市。
成都产业规划方案
成都产业规划方案1. 引言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
为了进一步推动成都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本文提出了一份成都产业规划方案。
该方案旨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 产业现状分析成都市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现代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但与一线城市相比,成都市的产业结构还存在差距,存在产业结构上的单一性和区域分布不均等问题。
2.1 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涵盖了计算机、通信设备、半导体等多个子行业。
成都市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但整体水平不够高,缺乏核心竞争力。
2.2 现代制造业成都市的现代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汽车、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2.3 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是成都市的新兴产业之一,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成都市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但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2.4 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是成都市的新兴产业之一,涵盖了高分子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等领域。
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相对较快,但整体产业链条还不够完善,缺乏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
3. 发展目标基于对产业现状的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发展目标:•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链长度;•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企业,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加强新材料产业的技术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4. 发展策略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发展策略:4.1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策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的产生;•建立健全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
成都市功能区发展规划
成都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将重点发展国际区域性枢纽、国际区域性金融及总部、高新技术及先进创造业、旅游、文化创意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功能,并以产业功能区作为推动战略性产业功能实现的空间载体。
以“山、水、田、林”的市域生态本底为基础和前提,将市域划分为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 4 大总体功能区。
•成都市产业总体功能区分布图:①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邛崃及蒲江。
该区以地质、熊猫、温泉、水利、道源文化等旅游产品为依托,打造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
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金堂、青白江、龙泉驿、双流及新津。
该区以景观农业为导向,以打造西部一流的国家级乡村田园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
②优化型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创造业协调发展的区域。
范围包括市域西部的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邛崃和蒲江等以平原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注重显山露水,充分体现“城在田中”。
③提升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区域。
范围为中心城区,形成“园在城中”的城市格局。
④扩展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是以先进创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区域。
范围包括市域东部的新都、青白江、金堂、龙泉驿、双流和新津等以丘陵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要在保护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形成“城田相融”的格局。
同时,在成都经济区范围内,规划了成都-德阳-绵阳、成都-资阳-遂宁、成都-眉山-乐山、成都-雅安和成都-阿坝 5个区域产业合作区。
市级战略功能区:在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划定 13 个市级战略功能区。
①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该产业功能区定位是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含软件)、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商务中心区(CBD)。
规划范围北至一环路,西至成昆铁路,南至货运铁路外绕线,东至成自泸高速公路,面积约 237 平方公里。
未来成都五年的逆天发展规划
未来成都五年的逆天发展规划未来成都五年的发展简直要逆天了!未来成都五年的发展简直要逆天了!究竟怎么回事?加速链接全球?天府国际机场全面开工▼今年5月,位于简阳芦葭镇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工程预计2020年投用,成都正在全力打造中国中西部航空门户枢纽。
国际航线越来越多▼计划把成都全面建成国际购物天堂,到2020年,成都的国际客货运定期直航航线将超过50条,在继北上广之后,名副其实的中国第四城!全面进入地铁时代总长达到650 公里▼预计到2020年,成都地铁的总长度会达到650 公里,设置159个地铁站,总投资大约1338 亿元,成都将进入地铁大爆发的时代!地铁运营线路15条▼(原图:louisheliu 动图:JYCrow)好消息不断的传来,到2020年期间,每年将至少开通运营2条线路,未来五年,成都将建设运营线路达15条。
5年后的成都将变成▼2017年:7号线、11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2018年:1号线三期、3号线三期2019年:5号线一二期、三号线二期、10号线二期、18号线一期2020年:6号线一二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1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4条地铁通简阳▼未来简阳将纳入成都轨道交通规划,将在简阳片区内部将形成200公里左右的网络体系,其中13号、18号、19号、20号,4条城市地铁将到达简阳片区,预计到2020年,成都将和简阳互联互通。
更多的道路成都“三绕”建成通车▼据悉,成都第三绕城高速公路(成都经济区环线)今年全面开建,将串联成都、德阳、资阳、眉山等14个区(市)县,设计时速120KM/H,全程通行约5小时,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
成都到新都桥全程高速▼康定至新都桥高速,一期工程将于今年开建!届时,从康定至新都桥将仅需1小时多一点,从成都到新都桥将实现全程高速,全程4个多小时即可到达新都桥。
5年内建设8条城际铁路▼到2020年,绵遂内宜铁路、达渝城际铁路、成都-新机场-自贡-泸州城际铁路成都-新机场段、自贡-泸州段、重庆市域铁路重庆-合川段、重庆-江津段、成蒲铁路等8个项目将陆续完成,去成都周边会越来越方便。
成都市中优规划方案
4.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三、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成都市中优区域,具体范围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2.规划期限:2023年至2035年。
四、规划内容
1.空间布局优化
(1)构建“一心、两带、三区”的空间结构。
“一心”: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提升城市功能,强化辐射带动作用。
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民生福祉。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
五、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2.产业发展规划
(1)发展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链条。
依托区域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2)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发展动力。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文化创意、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益。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政设施:加强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政设施覆盖率。
4.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建设:加强生态湿地、森林等生态保护与恢复,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环境保护:强化污染物排放控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5.民生改善
-公共服务:优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
-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福利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均GDP (万元)
21679 18428 17697 17024 15207 12742
成都与部分主要城市指标对比
140000000 120000000
市域GDP 市区GDP
100000000
80000000
60000000
40000000
5
1.全球格局的新趋势:多极化和多元化
1.3 中国的世界城市:数量增长,模式单一
- 从经济规模和国土多样 性看,在未来20~30年中 国还将出现10-20个的世 界城市。中国需要什么 样的世界城市?
全球权威:GaWC世界城市体系(1998-2008)
- 分布失衡:与亚欧其他 国家及美洲相比,中国 内陆国际化显著滞后。
20000000
0
100000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全球服务外包新兴城市50强中的中国城市
北京市 天津市 石家庄市 沈阳市 大连市 长春市 哈尔滨市 上海市 南京市 杭州市 宁波市 广州市 合肥市 厦门市 济南市 青岛市 郑州市 武汉市 长沙市 重庆市 成都市 贵阳市 昆明市 西安市 兰州市
40
A++ 伦敦、纽约
35
30
A+
巴黎、东京、悉尼、新加坡、香港、北京、
25
上海
20
A
米兰、孟买、马德里、莫斯科、多伦多、科
15
10
伦坡、布鲁塞尔、布宜诺斯艾利斯、首尔
5
A-
华沙、雅加达、圣保罗、苏黎世、墨西哥城、
0 美洲
欧洲 大洋洲 亚洲中东非洲都柏林、阿姆斯特丹、中华台北、罗马、伊
老牌国家
新兴国家
城市群名称 中原城市群
面积 (万平方公里)
5.92
服务外包、外资机构数量领先。 成都平原城市群
5.99
武汉城市群
5.8
- 市场规模最大:拥有西部最大的 长株潭城市群
9.69
城市经济腹地。
关中城市群
5.55
重庆城市群
8.24
人口(万 人)
3972 3129 3140 4073 2293 3235
GDP (亿元)
经济体
美国 欧盟 日本 中国
2008年GDP 1998年 (万亿$) GaWC
14.26
11
18.39
21
4.9
2
4.4
2
2008年 GaWC 17 46 1 4
6
1.全球格局的新趋势:多极化和多元化
1.3 中国的世界城市:数量增长,模式单一
- 竞争力堪忧:中国城市在世界实体经济的影响力不断上升,但宜居 吸引力却在下降,在文化、知识输出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巨大。
电子仪器 10%
斯坦布尔、里斯本、芝加哥、法兰克福等
1998年 2008年
4
1.全球格局的新趋势:多极化和多元化
1.2 多元化:从“产品输出-资金输出-知识和文化输出”转向
- 伴随新经济对传统经济的逐步替代,世界城市网络从传统的制造、 物流和金融网络转向科技和文化网络,城市上升路径多元化。
- 内陆世界城市比重提升。以海运为核心的大规模物流体系转向以空 运为核心的高价值物流体系,世界城市网络从沿海向内陆延伸。
- 国家4万亿投资1/4用于灾后 重建,使四川成为内陆资金 洼地。
中亚、西亚、欧洲
欧亚大陆桥
西藏
兰州 西安
成都
武汉
昆明 贵阳
京津冀地区 长三角地区
南亚、东南亚
珠三角地区
环北部湾地区
9
520000000000
3.成都的优势与基础
3.1 西部最具实力的中心城市
中西部城市群规模指标对比
- 城市经济总量最大、人均最高。 - 国际开放进程最快:国际贸易、
全球制造网络 全球物流网络 全球金融网络 全球科技网络 全球文化网络
核心节点 芝加哥
纽约 伦敦 纽约 伦敦 纽约 硅谷
巴黎 洛杉矶
次中心节点 休斯顿
斯图加特 鹿特丹 上海 香港
迪拜、上海 台北 北京 米兰
布达佩斯、北京
专业节点 苏州 东莞
丹戎帕拉斯 孟菲斯 班加罗尔 昆山 班加罗尔 都柏林 威尼斯 惠灵顿
功能要求 国家开放新重点 现代产业聚集区
模式要求 国家转型试验区 生态文明先行区
京津冀城镇群
成渝城镇群 长三角城镇群 珠三角城镇群
8
2.国家战略的大布局:从沿海带动到内陆开放
2.2 高铁建设和 “4万亿”投 资正在打破梯度格局
- 史无前例的国家高铁体系正 在快速展开,从而大大降低 西部的流通成本和时间:成 都4小时可至中西部省会,8 小时到达沿海省会。
11
520000000000
3.成都的优势与基础
3.2 独特的城市功能体系
- 文化、创新和消费功能处于服 务业的主体。
- 不同于重庆、西安等城市对国 家嵌入力的单一依赖,成都还 有大量依靠内生动力成长起来 的中小企业和多元产业体系。
60%
50%
40%
生活消费品
化工医药 30%
冶金建材
20%
装备机械
英国《经济学家》:最权威的世界宜居城市评选
?
7
2.国家战略的大布局:从沿海带动到内陆开放
2.1 西部大开发进入到新阶段
2009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西博会上:要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 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 加快构建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经济增长极。
成都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03.18
目标 迈向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路径 成都模式的继承和提升 战略 构建新型城乡空间平台
目标 迈向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1.全球格局的新趋势:多极化和多元化 2.国家战略的大布局:从沿海带动到内陆开放 3.成都的优势与基础 4.成都的新目标:从跟随者向领跑者的转型
1.全球格局的新趋势:多极化和多元化
1.1 多极化:世界一体化程度提升
- 世界城市体系大幅扩张,GaWC评价的世界城市数量从1998年55个增 加到2008年130个。
- 欧美城市主导的局面逐步扭转,新兴经济体迅速提升,尤其是中国 城市从1998年2个增加到2008年4个。
等级
城市
Gawc世界城市数量变化
10
520000000000
3.成都的优势与基础
3.1 西部最具实力的中心城市
- 辐射西部的航空枢纽:西部规模最 大、联系格局最均衡,联系最广泛 的空港。
- 服务腹地的陆路枢纽:不同于昆明 、乌鲁木齐等沿边门户型枢纽或是 西安、重庆等通道型枢纽,成都跨 区域的中转和通道作用较弱。
全国机场吞吐量对比(2008) 西部四大机场对外客流联系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