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愚公移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愚公移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三课愚公移山教学目标1.读准“仞、惩、塞、迂、荷、厝、孀、龀、匮、亡、箕畚”等字的读音。

2.了解寓言的相关知识。

3.领悟本文对比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一:情境型【设计意图:用提示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

】大家知道,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

老愚公的故事是大家早就熟悉的,这一堂课,我们就学习《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同学们要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具体了解愚公的精神。

导入二:激趣型【设计意图:用动画引入,激发学生认知课文内容的兴趣。

】播放《愚公移山》的动画。

同学们,动画中主要人物是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

对,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移山》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流传了上千年,大家想对他了解更多吗?让我们共同走入课文。

课堂实录一、名家说“寓言”。

【设计意图:了解文体常识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教师讲解:关于“寓言”,很多文学大家都有过精彩的论述: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认为,寓言有“身体”和“灵魂”两部分,“身体”就是寓言故事,“灵魂”则是它的寓意。

今天,我们就来研习一则选自《列子》中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二、文题解读。

⒈教师设疑:阅读文题,猜猜看,“愚公移山”告诉了我们关于本文的哪些信息?明确:本文的主人公是“愚公”;本文会讲述一个关于“移山”的故事;作为一个故事,应该交代“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愚公”如何移山的、最后山被移走了吗等等情节。

……⒉初读文章,读准字音。

要求:初读文本,正音正字,尤其注意读准“仞、惩、塞、迂、荷、厝、孀、龀、匮、亡、箕畚”等字的读音。

九年级语文下册23愚公移山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23愚公移山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3《愚公移山》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存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明白得课文深刻的寓意。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讨文章的内涵,培育文言文自读能力;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照、衬托手法的表达到效。

(3)德育目标: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巨险阻,勇往直前。

2.教学实录(一)媒体辅助,导入新课以动漫flash——愚公移山导入。

学生欣赏画面,体味美好的乐曲。

(二)朗诵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

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学生依照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形。

多媒体展现内容如下: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

始一反焉汝之不惠亡以应一厝朔东无陇断焉对加点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惩.山北之塞 A.惩罚 B.警戒 C.苦于出入之迂.也 A.绕远 B.迂腐 C.困难指.通豫南 A.指向B.手指 C.一直杂然相许.A.许诺 B.同意 C.许诺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C.语气助词一词多义方:方七百里方其远出海门曾: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以君之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吾义固不杀人亡: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其:其如土石何惧其不已也帝感其诚其妻献疑焉: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之:甚矣。

汝之不惠告之于帝翻译下列句子:①甚矣。

汝之不惠!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③投渚渤海之尾。

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学生评判或补充。

答案略写。

](5)教师播放教学图片,每显示一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朗诵课文相关片断。

第一幅:二山雄立图第二幅:在家庭会议上第三幅:毕力平险图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第五幅:神灵移山图(三)研读课文,明白得寓意(1)学生分两组,展开课堂辩论。

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最精巧的教案五篇

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最精巧的教案五篇

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最精巧的教案五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九年级下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九年级下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观故事、讲故事理解“愚公移山”的意思,会写成语;继续学习收集数字成语,感受数字成语的奇妙。

2、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书写和收集整理知识的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只有坚持不懈努力,才会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理解“愚公移山”的意思,会写成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

教学过程:一、习旧引新:师: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校本课学习的主题?(指名说)白板出示:趣学成语弘美德。

(学生齐读一遍)师:上节课我们新学了那个成语呀?(齐说“井底之蛙”,强调“底”的写法)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故事的内容。

白板出示:《井底之蛙》讲的是一只青蛙,住在一口井里,只能看见井口的一小片天,却认为自己生活的地方。

通过小河狸贝瓦的介绍,青蛙才知道,井外还有那么大的天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要做一个放眼世界、博学多才的人。

二、学习新知:1、观故事,明其意。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愚公移山》,学生观看。

师板书课题。

喜欢这个故事吗?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故事讲了谁做的什么事?2、讲故事,练表达。

出示内容提示: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

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正好挡在愚公家的门口,让愚公每天出门都要绕好远好远的路!愚公跟家人商量后,全家人一起扛着锄头,挑着扁担,到山边开始挖。

这时候,有一个叫智叟的老先生,嘲笑他们说:”愚公呀!你实在太糊涂了。

你这么老了,还要去移什么山?就算搬到你死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走啊可是愚公却说:”我虽然很老,我还有儿子可以继续去做呀;儿子还会生孙子,孙子还会再生儿子,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一直搬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把这两座山搬走,天底下哪儿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呢?”智叟没有话好说,只好走开了。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 愚公移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 愚公移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④ 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⑤ 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⑥ 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四、总结、扩展
《秋水》我们学的只是开头的一段。《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庄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若的对话来讨论玄妙的哲学问题。课文这一段河、海的对比,实际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贵贱之类的看法,然后一层深一层地引到漫无边际的认识的海洋。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愚公移山
教师寄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庄子的生平与哲学思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拓展学生阅读视野,自学庄子作品。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义。
⑷秋水时至(时: )
6、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顺流而东行。
⑵河伯始旋其面目。
⑶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7、学习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附:参考译文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许许多多的小水流都注入黄河。畅通无阻的流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了。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面对东面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候,河神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若迷茫地感叹说:“俗语有这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亲眼见到您的广阔无边,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语文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及板书优秀教案

语文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及板书优秀教案

语文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及板书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分析愚公的形象特点,领悟故事所传达的坚持不懈、战胜困难的精神。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1.感悟愚公移山的艰辛过程,体会愚公的坚持不懈精神。

2.分析愚公的形象特点,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坚持不懈、战胜困难的精神。

2.将故事寓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简要介绍愚公的形象。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愚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移山?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愚公移山》,理解故事内容。

2.分组讨论:愚公移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愚公移山的看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愚公的形象特点。

2.分组讨论:愚公移山的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愚公的精神?四、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案例: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具备愚公精神?2.学生分享案例,讨论愚公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2.学生发表自己对愚公移山的感悟,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和愚公的形象特点。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愚公的形象,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将愚公精神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毅力。

4.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板书设计】课题:愚公移山一、故事情节1.愚公移山的起因2.愚公移山的过程3.愚公移山的结果二、愚公形象特点1.坚韧不拔2.胸怀壮志3.敢于挑战三、启示1.坚持不懈,战胜困难2.爱国主义精神3.保护环境,造福后代【】本节课通过学习《愚公移山》,使学生深刻领悟到坚持不懈、战胜困难的精神,激发了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毅力。

愚公移山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2.*愚公移山1.知识与能力(1)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了解有关列子的知识及《列子一书》,掌握文言词语。

反复诵读,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思路一、新课导入“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耳听江涛的《愚公移山》,这是怎样的一段传奇佳话?我们的心中有怎样的感叹?请随我走进古代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板书课题)二、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仞.(rèn)惩.(chénɡ)塞.(sè)迂.(yū)荷.(hè) 箕.(jī)畚.(běn) 孀.(shuānɡ)妻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方七百里方:面积。

惩山北之塞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迂:曲折,绕远。

毕力平险毕:全。

杂然相许许:赞同。

损:消减。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龀,换牙。

寒暑易节易:交换。

固不可彻彻:通。

何苦不平苦:愁。

(2)通假字始一反.焉(通“返”,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通“措”,放置。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通“直”,一直。

)无陇.断焉(通“垄”,高地。

)(3)一词多义且: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焉:且焉置土石(哪里。

)始一反焉(语气词。

)之:出入之迂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结构助词,“的”。

)汝之不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指示代词,“这”。

《愚公移山》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愚公移山》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教学背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愚公移山》,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努力、坚持的重要性。

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与道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该节课适用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愚公移山》的情节及蕴含的道理,掌握表达个人观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与研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鼓励学生树立正义、勤奋、坚持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认识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意义2.理解《愚公移山》的情节及蕴含的道理3.掌握表达个人观点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1.引导学生探析《愚公移山》中深层次的道理,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智慧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四、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观看视频,教师向学生简介寓言故事。

学生能否找到其中的道理。

视频结束后,引导学生自由探讨。

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启迪学生思考。

并呈现本周话题:“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山的两侧为什么会有神仙帮助愚公”。

2.学习环节1.利用课本、PPT等多种方式,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

2.教师简单概括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理解。

3.学生分组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故事情节及其蕴含的道理。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归纳出故事中的道理。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分辨故事中显然之理与深层理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5.引导学生总结各组的思考成果,进一步提炼出故事的中心问题和所蕴含的道理。

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协调各组间讨论的差异,防止讨论结果偏离主题。

《愚公移山》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愚公移山》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愚公移山》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愚公的举动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揣摩人物语言中隐含的思想情感。

3、领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章,熟悉了故事情节。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课文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分析愚公移山的原因、众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遇到的困难以及移山的意义(再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1、愚公为何要移山?大山阻塞,去山南要绕道而行。

或答“出入不便”。

2、移山有何意义?可用原文回答:“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也可用自己语言回答:道路畅通,出入方便。

如答“造福子孙”则更佳。

3、众人对愚公移山持何态度?1)、愚公妻:献疑,合乎情理的疑问。

真实地指出丈夫移山所面临的困难,对丈夫去移山更多的是关心和担心。

君:尊敬。

(疑)2)、智叟:反对(强烈)和嘲笑。

汝:轻视,轻贱的称呼。

(笑和止)3)、愚公的子孙:纷纷赞同、坚决支持。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除了愚公妻子的“疑”,使移山得以顺利开始。

)4)“遗男”:乐于相助、积极参加。

4、教师小结:愚公的妻子、子孙及“遗男”的态度说明愚公的举动得到众人的支持,移山是造福子孙的一件大好事。

5、在当时的条件下,移山有何困难?可从三四个方面回答:⑴ 山体庞大;⑵ 工具简陋;⑶ 劳力不足;⑷ 路途遥远。

(要结合文中语句分析)6、既然移山困难重重,愚公为何不放弃呢?因为愚公坚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大山必能移走。

7、太行、王屋二山最终是靠神的力量移走的,作者为何这样设计结尾?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恰恰说明愚公精神感人至深。

8、学生概括愚公移山精神敢于向困难挑战,坚持不懈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9、如果你是愚公,你如何解决大山阻塞的难题?可开凿隧道,可开辟一条山路、可搬家??10、在今天,我们同样会遇到各种困难,除了需要愚公精神外,还需要什么?除了苦干,还要巧干、依靠科学技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三、教师总结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也会遇到一座座山,希望你们也像愚公一样,下定决心,排除万难。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有关古代寓言的粗浅知识。

②掌握具体语言环境中文言词语的含义,了解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③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习惯,增强对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的直接感受能力、诵读背诵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__的寓意,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内涵。

2、认识愚公生动的形象,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课文认读1、听课文录音,注意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文句的朗读节奏和语气。

2、分小组自学实践,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3、学生提出质疑,以学生互相解决疑难为主,老师点拨。

(三)课文研读1、愚公移山的背景。

2、了解移山的原因、好处、态度、方法、影响、艰巨。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3、分析愚公与智叟对话的内涵。

设问:A、智叟与愚公对话时的神态是怎样的?B、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C、愚公为何长息?D、作者给这两位人物命名是别有用心的,有何深长意味?4、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抓住“诚”分析。

5、试着背诵课文,进一步理解愚公形象。

(四)课文赏读1、欣赏名画: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感受愚公精神。

2、齐诵课文。

3、名曲欣赏:江涛的《愚公移山》,颂扬愚公精神。

4、试背课文。

5、概括小结。

(五)课文创读组织学生讨论:1、学习了《愚公移山》一文,你受到什么启示?2、我们今天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为什么?3、现实生活中还有没有愚公精神存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六)作业布置1、必做题:背诵全文、整理课堂笔记。

2、选做题:习作实践。

①文中对愚公、智叟两位人物的命名很有创意,请以“傻哥不傻,美人不美”为题写一篇400字短文。

②我为愚公唱赞歌。

③心中的愚公。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欣赏、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做事要坚持到底、有始有终。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使学生了解愚公移山的来源、意义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理解愚公移山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坚定信念。

1.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解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1.4 教学内容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讲述愚公移山的过程,分析愚公移山的寓意。

第二章: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2.1 课程背景通过分析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使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2.2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熟悉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2.4 教学内容详细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事件发展。

第三章:愚公移山的寓意3.1 课程背景通过解读愚公移山的寓意,使学生了解愚公移山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3.2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坚定信念。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愚公移山的寓意。

3.4 教学内容解读愚公移山的寓意,分析愚公移山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将愚公移山的精神应用到学习和工作中。

第四章:团队合作的重要性4.1 课程背景通过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作用。

4.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方法和技巧。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4 教学内容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分析团队合作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运用团队合作实现目标。

第五章:坚定信念,持之以恒5.1 课程背景通过讲解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在面临困难时保持信念和毅力的作用。

5.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品质,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
(2)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层含义,如何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对愚公形象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避免片面理解,深入挖掘其内在品质。
举例解释:
-文言文句式理解:针对文言文特有的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等,通过例句分析、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应用:引导学生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提炼出“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结合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思考如何运用这种精神去克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3)分析愚公形象,理解愚公移山的原因、过程和意义,体会愚公精神。
(4)学会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本,提炼关键信息。
举例解释:
-生字词的掌握: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惩”、“倔”、“遂”等字的读音、写法和用法,以便在阅读其他文言文时能够准确理解。
-愚公形象的全面评价: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在了解愚公坚定的信念和毅力的同时,也认识到其局限性,从而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愚公移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坚持努力去克服的困难?”(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愚公精神的奥秘。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创作热情。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在新教材要求下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在语言、思维、文化、审美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

翱翔。

22愚公移山1.累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 辨析一词多义。

教知识与技术 2. 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学 3. 掌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 , 领会对照、烘托手法的表达成效。

目过程与方法剖析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 理解愚公精神的深故意义。

标感情态度与学习愚公精神 , 正视成长道路上的困难险阻, 百折不回。

价值观1. 累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 培育语感。

教课要点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1.培育多角度剖析问题的能力。

教课难点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 , 领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一 ( 歌曲导入 ): 播放 MTV《愚公移山》。

这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习的歌曲, 它陈述了中国古代闻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 表达了后辈人对愚公, 精神的崇拜。

有人说, 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 一种是大路 , 一种是小道 , 可是无论哪一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展的都会有波折、有崎岖, 面对波折崎岖, 我们应当采纳什么样的态度呢?今日我们连续学习选自《列子》的课文《愚公移山》, 看看先人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导入二 ( 情境导入 ): 愚公移山的故事人人皆知, 同学们耳熟能详, 愚公移山这首歌唯恐也都吟唱自如。

下边请看动漫flash ——愚公移山。

学生赏识画面, 品尝美好的乐曲。

1. 作者简介, 可《列子》 , 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 早已散逸。

今本《列子》八篇能是东晋人依据古代相关资料编写而成, 里面保留了许多先秦期间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 , 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 郑国人。

主张虚静、无为, 被道家尊为长辈。

2. 沟通背景本文选自《列子》, 成书于战国先期。

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 人们只好想象借助拥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梦想。

所以, 本文采纳了神话式的结尾, 反应了古代办感人民的美好梦想。

3.知识链接对于寓言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达到告诫、教育或嘲讽的目的。

愚公移山教案人教版

愚公移山教案人教版

愚公移山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愚公移山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故事《愚公移山》的内容和背景;2.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追求梦想,克服困难;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解读《愚公移山》的寓意;2. 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3. 学会合作与分享,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愚公移山》的故事书;3. 学生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山脉壮丽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山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座山挡住了去路,你会怎么办?Step 2:故事讲解(20分钟)1. 分发《愚公移山》的故事书,让学生阅读故事并理解其中的寓意。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故事中的愚公为什么要移山?他的坚持和努力有什么意义?Step 3:小组合作活动(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愚公、邻居等)进行讨论。

2. 每个小组根据所选角色的立场,讨论愚公移山的意义,并准备一段对话。

3. 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对于故事的理解和角色的表演能力。

Step 4:课堂讨论(15分钟)1. 鼓励学生分享小组表演中的感受和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愚公的坚持和努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如何做?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感想,总结愚公移山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启示和影响。

2.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阅读更多的中国传统故事,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山脉或自然风景区,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角色理解能力。

2.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3. 评价学生写的感想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故事《愚公移山》的内容和背景,理解故事中蕴含的寓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愚公移山1.知识与能力(1)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了解有关列子的知识及《列子一书》,掌握文言词语。

反复诵读,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思路一、新课导入“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耳听江涛的《愚公移山》,这是怎样的一段传奇佳话?我们的心中有怎样的感叹?请随我走进古代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 板书课题)二、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仞.(r è n) 惩.(ch é nɡ) 塞.(s è) 迂.(y ū)荷.(h è) .箕(j ī) .畚(b ěn) .孀(shu ānɡ) 妻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方七百里方:面积。

惩山北之塞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迂:曲折,绕远。

毕力平险毕:全。

杂然相许许:赞同。

损:消减。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龀,换牙。

寒暑易节易:交换。

固不可彻彻:通。

年轻,那么短暂,那么迷茫。

如果你不能给自己一张耀眼的文凭、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那么,你还可以给自己一个九成九会遭到嘲笑的梦想。

因为,总有一天,它会让你闪闪发光。

何苦不平苦:愁。

(2)通假字始一反.焉(通“返”,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通“措”,放置。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通“直”,一直。

)无陇.断焉(通“垄”,高地。

)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焉:且焉置土石(哪里。

)始一反焉(语气词。

)之:出入之迂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结构助词,“的”。

)汝之不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指示代词,“这”。

)告之于帝(这件事。

)跳往助之(人称代词,他们。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人称代词,他。

)其: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

)帝感其诚(代词,他。

)其如土石何(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而: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

)笑而止之(连词,表修饰。

)聚室而谋(表顺承。

)而山不加增(表转折。

)于:达于汉阴(介词,到。

)告之于帝(向。

)(4)古今异义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指古义:通“直”,一直。

今义:手指。

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诸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荷古义:扛。

今义:莲。

毛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息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已古义:止。

今义:已经。

(5)词类活用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朝。

)帝感其诚(感:被⋯⋯感动,被动用法。

)年轻,那么短暂,那么迷茫。

如果你不能给自己一张耀眼的文凭、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那么,你还可以给自己一个九成九会遭到嘲笑的梦想。

因为,总有一天,它会让你闪闪发光。

毕力平险(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

)(6)特殊句式①被动句帝感其诚(此句虽无表被动的介词和结构,但主语“帝”是被动。

)②倒装句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充当“苦”的宾语,前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

“荷担”是中心词“子孙”的后置定语)告之于帝(状语后置。

即“于帝告之” )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甚”是主语“汝之不惠”的前置谓语,前置的目的是为了强调谓语)3.朗读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怎样划分?(1)惩/ 山北之塞(2)曾不能/ 损魁父之丘(3)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5)命/ 夸娥氏二子/ 负二山4.列子和《列子》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的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

5.文体链接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

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三、合作与探究(一)疏通文意1.借助注释通读课文,培养使用注释的习惯。

2.试译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互译,将疑难点进行圈点批注,养成自学习惯。

3.集体讨论。

将困难提出,然后全班交流探讨,教师适时点拨。

4.注意归纳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

(二)整体感知1.全文一共四段,勾画了几幅图画?是哪几幅图画?【交流点拨】第一幅:二山雄立图(第一段);第二幅:战前动员图(第二段);第三幅:毕力平险图(第二段);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第三段);第五幅:神灵移山图(第四段)。

2.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交流点拨】①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②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③移山的人年龄太大或太小:“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④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困难重重。

四、板书设计痛感迂塞之苦——二山雄立愚公确知移山之利——战前动员移山深明可移之理——二老辩难五、拓展延伸赏读著名教育专家钱梦龙教学时为巩固课文字词而作——甲乙二生共读《愚公移山》,生甲掩卷而长息曰:“甚矣,愚公之愚。

年且九十,而欲移山,山未移而身先死,安能自享其利乎?”生乙曰:“愚公之移山也,盖为子孙造福,非自谋其私也。

故以利己之心观之,必谓愚公为不惠;若以利人之心观之,则必谓愚公为大智大勇之人也。

”生甲亡以应,生乙复曰:“今欲变吾贫穷之中国为富强之中国,其事之难,甚于移山。

若我十余亿中国人,人人皆为愚公,则山何苦而不平?国何愁而不富?”生甲动容曰:“善哉,君之所言。

愚公不愚,我知之矣。

”生丙闻二生之言,移席而笑曰:“愚公之精神虽甚可嘉,然其法则实愚也。

移山何若搬家,所费之力寡,而子子孙孙免受山之阻、移之苦,何乐而不为?况移山之法,叩石垦壤,毁山之草木,损海之生灵,实有百害而仅一利之为也。

愚公之愚,愚不可化也。

”生乙闻言而正色曰:“见国土鄙陋而厌弃之,委身为他乡之客,异国之子,实今人之常所为也。

然则长此以往,何人整治吾乡吾国?搬家之举,虽省力少忧,然非大丈夫之所为也,毋须复论也。

至若叩石垦壤之法,亦当初所仅能为之者。

愚公及后来者,必能于干中思,移中学,时至今日,有悬索之法,有隧道之法,有盘山公路之法。

皆既能使山中之出传之四方,复能使山外之物输之于内;既可不损天地之大貌,复能达‘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之目标。

愚公之为,何愚之有?”六、作业教学至此,敬请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基础积累”作业。

第二课时品析故事悟哲理一、新课导入《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图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5 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提到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起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

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二、预习与交流1.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交流点拨】你太不聪明了!(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交流点拨】于是带着子孙辈中能够挑得动担子的三个人。

(3)投诸渤海之尾。

【交流点拨】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

(4)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交流点拨】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边,再也没有大山阻隔了。

2.第一段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位置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为下面写“移山”作铺垫。

3.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愚公移山的目标是什么?愚公移山的方法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交流点拨】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方法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交流点拨】得到了家人和邻里的赞同,从“杂然相许”中可以看出。

三、合作与探究(一) 文本探究1.阅读第一、二两段,探究下面的问题:(1) “其妻献疑”是不是不愿移山?【交流点拨】文中“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一句语气委婉,充满关切,担心。

这里提出移山的困难,目的不是为了阻止愚公移山,而是提醒愚公及其全家人正视移山的困难,并且设法克服困难,从而从另一个侧面反衬出愚公意志的坚决。

(2) 写一个孀妻遗男参与移山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这是一个细节描写,有两个作用:一是表明愚公此举之得人心,开山劳作之艰辛,愚公一行之坚毅。

二是以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而止”作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

2.阅读第三段,探究下面的问题:(1) 智叟的观点是什么?提出这个观点的根据是什么?【交流点拨】智叟的观点是“甚矣,汝之不惠”;他的根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 愚公的观点是什么?他提出这个观点的根据是什么?【交流点拨】愚公的观点是“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他的根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愚公和智叟的看法最大的不同在什么地方?【交流点拨】智叟立足于现在,愚公放眼于长远的未来;智叟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愚公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

(4)智叟的笑和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

愚公之妻是关心,讲真话,提问题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语气较轻,“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

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 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

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讥笑和嘲讽,“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

这两个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