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金坛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10柳叶儿学案
【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柳叶儿》教学设计苏教版[002]
《柳叶儿》设计思想《柳叶儿》(苏教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课)一文的设计,旨在通过师生、生生、生本的对话,到达文本的深处,在审苦与审乐的层面,领略文章的主旨,品尝文本的语言艺术,进而培养学生对阅读方法、写作技能、语言知识和思维方法的积累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的审美观念。
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由浅入深地去鉴赏主旨,明白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安排均是以揭示主旨为目标的。
本设计借鉴了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张五芳的教学思想。
语文,开启的是学生的心灵,强调的是学生的体验,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追求的是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1.学会由浅入深逐层鉴赏文章主旨,体会“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来积累语言、方法、技能。
教学难点审苦与审乐的辩证结合。
教学方式积累式阅读。
教学步骤一、阅读方法积累——在整体阅读感知中捕捉重要信息1.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倾听后说基本感受。
(倾听,感受。
)2.用一个字说说刚才倾听的感受。
(乐,答“苦”也有道理。
)3.“乐”在何处?(爬高、抢摘、品尝;满足三种欲望。
见板书设计。
)4.概括一下,开头、结尾写了些什么?5.整理行文思路(现实→回忆→现实)。
二、写作技能积累——在写作艺术欣赏中鉴赏主旨1.引导:阅读就像旅游,除了去观览沿途美景,还要探究其美在何处,为什么美。
欣赏一篇美文,我们除了捕捉表层的信息,还应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多个角度去进行品赏!2.示范:让我们尝试从描写和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品析本文的写作艺术,并进一步鉴赏主旨。
如:“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三个“吃光了”反复强调,显示饥饿的程度,揭示抢摘柳叶儿的原因。
“又抢”二字证明摘柳叶乃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3.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找出你认为描写优秀或精彩的句、段,先动情地读一读,再赏一赏,最后说说它“好”在何处?4.学生合作查找,品析后交流。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柳叶儿》教学设计 苏教版
《柳叶儿》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指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2、理清文章思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
3、品味文章中“苦”“乐”,帮助学生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感受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中一些“苦中带涩”的语句,正确理解童年时代的苦和乐。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1、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的生活,说说自己的幸福快乐体现在哪些地方?(可形成板书)(丰富的食物,丰富的生活,父母的宠爱,生活的轻松等等。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苦恼。
3、检查预习。
一、就题设问,明确学习内容。
是呀,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们心中的无尽的宝藏,也是生命长河不竭的源泉。
但时代不同,个人的处境不同,每个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柳叶儿》,感受作者苦中带涩的别样的童年。
齐读文题,让学生就题目进行设问。
(可形成板书)1、作者为什么要写“柳叶儿”?2、文章围绕“柳叶儿”写了哪些事?3、作者对“柳叶儿”有着什么样的情感?4、“柳叶儿”做题目有什么用意?(猜猜看,有什么作用?)5、“柳叶儿”能吃吗?今天还有人吃吗?二、整体感知,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解决就题设问所提的问题。
1、为什么要写“柳叶儿”?柳叶儿救过我的命、大家又抢柳叶儿、多亏了那些树叶、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
(引导学生说全)齐读第3、4、14段。
(指导:要读出感恩之情,几个“吃光了”要重读,感受物质的严重匮乏,“靠着”一词重读,蕴含无尽的感激。
)2、作者对“柳叶儿”有着什么样的情感?有着特殊的感情,感恩感激。
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引导品读1、2段和15段)关注“又是”、动作描写、对比手法,表现我对柳叶儿的关切之情。
提醒学生注意“抽芽”“打着卷”“慢慢舒展”,可见作者观察之细,也突出了柳叶儿的柔嫩。
(形成板书:爱柳叶儿、赞柳叶儿)味道如何?(苦中带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首尾呼应,突出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点明主旨。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柳叶儿》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柳叶儿》教案苏教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柳叶儿》教案苏教版《柳叶儿》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乐”“苦中带涩”的丰富内涵;2、体会文中描写以及语句饱含的感情;3、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理解文中“乐”“苦”的具体内涵;【教学难点】结合背景理解文中语句饱含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候课:柳叶儿图片,音乐。
二、导入:古人有“折柳送别”的文化习俗,对于柳,人们或是吟诗,或是作画,或是感叹它的多情,或是赞赏它的多姿。
可,对于作家宋学孟来说,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何等滋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柳叶儿》。
【投影】(板书:柳叶儿、宋学孟)三、背景介绍:要想理解文章,首先要了解一下文中的“我”所处的时代背景:【投影】(沉重的语气)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一年新中国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经历了历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大饥荒。
中国科学院****年发表的国情报告这样说:“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约1500万人,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悲惨的事件之一。
”我从网上也收集了一些图片,同学们可以欣赏一下,什么叫颗粒无收?什么叫饥不择食?什么叫衣衫褴褛?什么叫皮包骨头?什么叫苦涩的童年?而文中的“我”那时多大?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在当时经历了哪些酸甜苦辣呢?我建议同学们这样来走进这个年仅8岁的孩子的童年世界。
【投影】速读课文,体会一个“乐”字;寻读课文,品味一个“苦”字;回味课文,感悟一个“情”字;四、速读课文,体会一个“乐”字:课文第6节中这样写到“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板书:最乐)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用心爱心专心方式快速朗读课文,用这样的句式来体会一个“乐”字。
【投影】建议你这样去体会“乐”:那岁月,有一种“快乐”叫逞能(或:景美;或饱食),看……(用文中关键的字词或句子)1、预设:我在爬树时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10《柳叶儿》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5、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读出节奏、感情。说出喜欢的原因。
你可以试着这样说:我最喜欢文中的……,因为它……我觉得文中的……词用得好,好在……
2、学生自学。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不指导、不提问、不干扰。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1、“作者当时想吃点柳叶容易吗?”
/2、“吃柳叶时,哪些描写浸透着苦涩?”
菜糊糊粥”的过程中品尝到了苦涩。“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可见,柳叶不经一番精心处理是难以下咽的。那些“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等侧面描写又使大家感到了饥荒之严重。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见教参)
2、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
3、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重、难点。
1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在饥荒年代里,“我”与三叔抢柳叶儿的故事)
2作者围绕“柳叶儿”的那几个方面来讲 的?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来概括。
(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赞柳从开头的悬念和结尾对比的手法里,体会到作者对柳叶的特殊感情,认识到一“嚼”一“品”中透出的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的不只是柳叶,更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内涵。到此,全文苦中带涩的感情基调就水到渠成般地被“攥”了出来,
五、课堂小结:
六、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1、今天,人们也吃野菜,请你以谈吃树叶、野菜为话题,说说你的看法。
2、有人说:苦难是一笔财富。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讨论补充
记录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柳叶儿》教案 苏教版
《柳叶儿》【教学目标】1.品读精彩句子,体会生动描写的好处;体会其中饱含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1.品读精彩句子,体会其中饱含的感情。
2.体会本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一、导入当代作家宋学孟先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与“柳”有了亲密的接触。
那么他是怎样描绘“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宋学孟先生的作品《柳叶儿》,看看我们会有什么收获。
二、感知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柳叶儿”写了哪两件事?请在“柳叶儿”前填上一个恰当的动词加以概括。
明确:抢柳叶儿、吃柳叶儿。
三、品味“乐”这两件事,给童年的“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回答。
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一说柳叶儿为什么会给他带来这种感觉?明确: 乐:(一)“乐”是能显示自己上树爬高的本领。
(二)“乐”是抢柳叶儿的情景。
(三)“乐”是吃柳叶儿。
师:而立之年的作者回忆自己8岁时的经历,他仍然只品到童年时的“乐”吗?如果没有,那他又品出了什么滋味呢?(“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你能否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出这种滋味呢?四、探究“苦涩”仔细阅读课文3-14段,找出体现“苦涩”滋味的语句,结合其中的关键字词加以分析,说出你的感受。
例:(1)第七段:柳叶儿,是要抢的。
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
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一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
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柳叶儿抢得快的原因是粮食紧缺)(2)课文第9—11段具体描写清晨去抢柳叶儿的情景。
具体写上树的情况。
“仰头看看”, ----树高;“天蒙蒙亮”—时间早;牙齿“咯嘣蹦响” --天气冷—“飕飕”地爬上去----爬树技术高;肚皮“冷飕飕”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滋味并不好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柳叶儿教案苏教版
(3)文学作品欣赏:播放与《柳叶儿》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诗歌解读、主题讨论等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例题五:请分析《柳叶儿》中“柳叶儿,翠如玉”这句话的审美价值。
答案:这句诗通过将柳叶的绿色与美玉相比较,赋予柳叶以高贵和典雅的品质,提升了柳叶的形象,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审美情趣。
反思改进措施
教学特色创新:
1.课堂互动:我在教学中注重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参与课堂。
4.对课程学习的影响: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解读《柳叶儿》中的情感和哲理。同时,将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对《柳叶儿》的作者背景、诗歌主题、文学特点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内容。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柳叶儿》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柳叶儿》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柳叶儿》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柳叶儿》。
3.例题三:请解释《柳叶儿》中“柳叶儿,长短不一”的表达意义。
【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柳叶儿》教案苏教版
柳叶儿教学目标:1、理解“苦”与“乐”的内涵,懂得感恩生活;2、结合课文的语句,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3、初步赏析文中生动的描写。
教学重点:1、理解苦与乐的内涵;2、赏析文中的生动描写。
教学难点:理解“苦”与“乐”的内涵,懂得感恩生活。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明确目标;1、导入:同学们,此刻虽是寒冬,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确是这样,就像此时的小小柳枝,也能让我们想像到柳絮飘飞的明媚春色。
文人骚客常以柳作为表情达意的媒介,唐人贺知章曾撰文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同学们能回忆出写柳的诗句吗?(学生说诗)诗人眼中的柳,又多情,又多姿;那么在作家宋学孟的眼里,它会怎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宋学孟的《柳叶儿》,和作者一起品尝柳叶的苦涩的滋味。
2、读题:同学们,课题中的柳叶儿,该如何读,指导发音:儿话音,同时引发思考:为什么儿化,不直接写成柳叶?(倍感亲切,可见作者对柳叶有种特别的情感。
)3、揭示目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完成下列任务。
(1)圈划生字新词并识记;(2)能简单复述一下课文内容。
2、交流:(1)生字识记、检查;(过字词关)a、正确拼读:b、能说说特别关注的地方吗?多音字:嚼蒙字形:涩攥(2)交流课文内容:(过内容关)a、谈文章内容:b、说课文思路:围绕课题“柳叶儿”而写,它是本文的线索。
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赞柳叶儿三、再读课文,反馈交流;1、阅读要求:(过问题关)深入阅读课文,学会质疑,提出一到两个问题。
2、学生提出问题:问题展示:小组推荐问题,组长板书问题。
3、师生交流问题:本节课共同探究这两个问题:(1)、说说作者笔下的柳叶儿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柳叶儿是‘我’的救命恩人,是老百姓的救命恩人。
为什么柳叶会救人的命?文中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的?——重点品味三个“吃光”。
补充背景:1958—1961三年自然灾害(2)、这些事在作者的童年时代被认为是乐事还是苦事?明确:其乐无穷:一“乐”上树爬高,满足表现欲;二“乐”抢柳叶儿,满足竞争欲;三“乐”是吃柳叶,满足口之欲。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柳叶儿导学案(新版)苏教版
10.柳叶儿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培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内容以及揭示主旨的意识和能力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
●重点: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
宋学孟,毕业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和北大作家班。
历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农工、木工,《北方文学》编辑、小说组组长,《东北作家》杂志副主编。
著有反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段特殊历史的长篇小说《深秋的颜色》,短篇小说集《十九岁的微笑》,中篇小说集《马汉王外传》等。
2.给加点字注音。
苦涩.(sè) 捋.下来(luō) 噌噌.(cēng) 逞.能(chěng)飕飕.(sōu) 攥.(zuàn) 兀.地(wù) 茬.(chá)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
显示自己能干。
(2)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
形容称心如意时神气十足的样子。
(3)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比喻能施展本领的地方。
4.整体感知。
这篇叙事散文(文体)叙述了童年时代,在那严重饥荒的岁月,上树爬高、抢儿柳叶、吃柳叶儿的乐趣,抒发了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5.层次与段落。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 抒发对柳叶儿特殊的感情,引起下文。
(倒叙)第二部分(第3~14段): 回忆小时候爬高抢柳叶儿和吃柳叶儿的往事。
第三部分(第15段): 再次抒写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回应上文。
合作探究问题一:本文作者对小小的柳叶儿怀有怎样的感情?你的依据是什么?作者对柳叶儿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依据:作者对柳叶儿有着无限的感激之情。
第14自然段,“多亏了那些树叶,……”“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总之,我们可以体会出全文感情的基调:苦中带涩。
七年级语文下册 2.10《柳叶儿》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10《柳叶儿》教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10《柳叶儿》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在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概括课文。
2、了解“苦”与“乐”的思想感情的内涵。
3、品读精彩句子,学习生动描写的方法,体会其中饱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同学们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写柳的诗还有很多,如“两个黄鹂鸣翠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在这些诗人的笔下,柳是报春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离别思念的寄托。
当代作家宋学孟对柳却别有一种情怀。
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柳叶儿》。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划出文中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词。
(书空、齐读)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文章讲了一个在饥荒的年代里,我和三叔抢柳叶儿的故事。
3、本文回忆了关于柳叶儿的哪几件事?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动词来概括抢柳叶儿、吃柳叶儿4、听了文章,你听出了作者对柳叶儿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关语句朗读品味。
依相伴的,有苦才有乐,没有绝对的苦,也没有绝对的乐。
苦乐相依,而我们感受到更多的还是苦涩。
作者用快乐的口吻来叙述艰辛苦涩的往事,实际上是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乐衬苦。
四、扩读课文,延伸生活儿时的作者苦并快乐着,我们作为现代中学生,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苦与乐呢?乐观面对苦难,倍加珍惜幸福。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柳叶儿》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作者儿时的生活,领会了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的感情,也明白了苦乐相依的道理,悟到了对待苦乐的正确态度。
让我们时刻铭记:乐观面对苦难,倍加珍惜幸福。
教后反思:《柳叶儿》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在饥荒的年代,全家人靠吃柳叶儿活命的故事。
内容很简单,但要让学生体会其中“苦中略带点涩”的滋味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因为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生活条件都比较好,在家可说是集很多人宠爱于一身的。
他们根本就体会不了在那个时代的艰苦生活。
七年级语文下册《十柳叶儿》教案、教学设计
5.情感体验,升华认识: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情感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以“春天的美景”为主题,写一篇创意作文。要求: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结构清晰,不少于400字。
2.结合课文《十柳叶儿》,分析作者在描绘春天景色时所运用的观察角度和描绘手法。请同学们尝试运用这些方法,为自己的作文增色添彩。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未来的信心和向往。
5.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关爱、尊重、鼓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审美情趣。
4.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使他们在朗读中更好地传达情感。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文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江苏省金坛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10柳叶儿学案
10《柳叶儿》学案教学目标:本设计力图表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尽可能减少教师以个人对文章的感知和明白得代替学生的感知和明白得,在“知识与能力”“进程与方式”的尝试中,尊重学生独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力图表现新课标实验教材提倡的“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力图在一节课的时刻内,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整合尽可能多的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重点:(1)培育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脉络、内容,揭露主旨的意识和能力(2)培育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念书的意识和作批注的适应。
(3)引导学生学习发觉、研究、解决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涵的明白得。
学习难点:一些语句饱含的情感。
课前预习:一、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二、课文的思路:第一部份(1~2):。
第二部份(3~14):。
第三部份(15):。
2.造句。
(1)不堪假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倔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约而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学习:一、导入:柳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南方北方,山谷河畔,田间地头,处处都可见柳的身影。
同窗们,你对柳的感受是如何的呢?说说看。
你对柳的感受:可是,今世作家宋学孟对柳的感受与咱们大伙儿都不同,他说“柳是我的救命恩人”。
这是怎么一回事?让咱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柳叶儿》。
二、实践活动之一:听读感知一、听课文的配乐朗诵,用“文章讲了一个的故事”。
二、交流课前划分的段落。
三、实践活动之二:品读探讨优秀的作品需要咱们认真阅读,而且细细体味。
一、方式:预习时同窗们每人都提出了五个左右的问题,此刻以小组为单位彼此讨论,解答疑问。
二、提示:建议大伙儿从内容、人物、结构、写法、含义、主旨等角度来谈,要力争与别的同窗说的不一样。
3、班级探讨:将小组讨论中未达到共识的问题或感觉成心义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跨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柳叶儿》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柳叶儿》学案内容预览:《柳叶儿》学案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字词2、从理解“苦”与“乐”来让学生感念生活。
3、、结合课文的语句,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二、情景创设:(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请描绘一下你所能想到的艰苦的生活。
(捋槐树叶、地瓜叶子,榆树皮,挖观音土、草根充饥,爬树好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啊。
)互相合作,交流感受。
(从衣食住行角度来谈)2、柳叶儿是什么?能用具体的语言描绘一下它吗?学生具体描绘。
: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绘。
3、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柳叶儿,文人墨客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赞赏它的多姿”,请从你的积累中回忆出写柳的诗句。
回顾积累,再现,增强知识储备。
(二)、导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美好的生活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经历过,感受到,我国已经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和建国不久自然灾害时期那艰难困苦的生活。
下面我们学习一篇当代作家宋学孟的回忆散文《柳叶儿》,同作者一起回到那充满酸涩的童年岁月。
三、自主学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作者在成年之后对小小的柳叶怀有怎样的感情?抓住文本进行。
2、为什么呢?你能否简单复述一下文中所讲的故事。
四人一组讲述故事。
3、从文中找出些语句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写法。
四、自我检测1、“柳叶救过我的命”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2、你觉得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五、巩固练习1、我们现在的生活怎样?结合自身来讲。
2、那我们对待生活应该怎样?培养学生感念生活的思想感情。
3、请你用一、二句名言警句来对不知道珍惜的人进行劝说。
发挥学生主动性进行探究合作。
附:教学板书柳叶儿苦、涩珍爱生活宋学孟乐1、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柳叶儿》学案
教学目标:
本设计力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教师以个人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代替学生的感知和理解,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尝试中,尊重学生独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力图体现新课标实验教材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图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整合尽可能多的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脉络、内容,揭示主旨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读书的意识和作批注的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发现、研究、解决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学习难点:一些语句饱含的感情。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
2、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14):。
第三部分(15):。
2.造句。
(1)不堪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倔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约而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学习:
一、导入:
柳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南方北方,山谷河畔,田间地头,到处都可见柳的身影。
同学们,你对柳的感受是怎样的呢?说说看。
你对柳的感受:
可是,当代作家宋学孟对柳的感受与我们大家都不同,他说“柳是我的救命恩人”。
这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柳叶儿》。
二、实践活动之一:听读感知
1、听课文的配乐朗读,用“文章讲了一个的故事”。
2、交流课前划分的段落。
三、实践活动之二:品读探究
优秀的作品需要我们仔细阅读,并且细细品味。
1、方法:预习时同学们每人都提出了五个左右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解答疑问。
2、提示:建议大家从内容、人物、结构、写法、含义、主旨等角度来谈,要力争与别的同学说的不一样。
3、班级探讨:将小组讨论中未达成共识的问题或觉得有意义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跨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四、实践活动之三:演读实践
1、要求:请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你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出来。
2、活动:推荐展示:请大家推荐本小组的一位成员为全班表演。
3、学法指导:诵读文章时,要在脑海里想像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五、实践活动之四:扩读延伸
1、人们吟诗作画赞美春柳与作者的柳叶儿情冲突吗?说说自己的见解。
我的见解是: 2、请将下面这首咏柳的诗与宋学孟的《柳叶儿》进行比较,看有哪些不同?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同之处是:
3、请将同学们查找的古人、今人写柳、咏柳的诗文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收获。
诗中柳
六、小结:
创作是一种带有个性的行为,每个人的背景不同,经历各异,写出来的作品也各具风格。
阅读也是一种个性行为,别人无法代替你对文章的感悟。
也许老师的分析要比你的深刻、有哲理,但不能代替你的阅读感受。
但是,我们可以交流。
所以,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课后练习:
阅读理解。
(一)
(1)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
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2)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的(A)。
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
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
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
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
脚丫子猛地踩到(B)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咯嘣响。
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
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
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C)。
(3)我从上面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
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
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
(1)把“冰凉、清凉、阴凉”填入选段的空白处。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我和三叔一大早去抢树叶是因为()
A.早晨的树叶儿沾着露珠,又嫩又新鲜。
B.“抢”其实是偷,不能让别人看见。
C.抢的人太多,争取在别人之前抢到。
D.树叶儿是难得的美味佳品,营养丰富。
(3)第(1)节中连用两个“抢”字,恰当吗?请你说说理由。
(4)写早春早晨的凉意有什么作用?下列分析较为合理的是()
A.使我们抢树叶儿的事充满诗情画意。
B.创设清凉的氛围,反衬生活的艰苦。
C.创设悲凉的气氛,反衬生活遭遇的悲惨。
D.烘托我和三叔凄楚的心境。
(5)在第(2)节中画出环境描写的语句。
(6)我为什么会把太阳比作“肉做的”、“鲜红鲜红”的大樱桃?分析较合理的是
()A.因为我太爱吃大樱桃,看到太阳产生了幻觉。
B.因为处于饥荒岁月,非常希望吃上“鲜红鲜红”的“肉做的”大樱桃,因而看到鲜红的太阳,产生联想。
C.为自己呆在树上找借口。
D.用谎话安慰三叔,不让三叔对生活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