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二课时

合集下载

徐尚解读《三字经》教案第二课时

徐尚解读《三字经》教案第二课时

《三字经》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

2.会用自己的语言翻译《三字经》。

3.体会经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四句经文是什么意思呢?在人刚刚出生的时候,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大家的本性是差不多的,只是因为受到了各自环境的影响,于是彼此的本性就逐渐相差得远了。

在三字经的前两句话中,就提到了性善论。

王应麟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是传统儒家的思想。

因为传统中国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之为善,是他的本性的表现,人之不为善,是违背其本性的。

与性善论相对的是战国末荀子倡导的性恶论。

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来举一个例子。

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和我相处非常好的同学,他的专业是英语,我的专业是语文。

我们经常会聚在一起下中国象棋。

刚开始,我们的知识结构非常地相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刻苦地学习语文知识,他刻苦地学习英语和数学知识。

几年后,我发现他说的英语和数学我听不懂了,而我说的古代汉语,他也听不懂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保持着友好的往来。

我再来举个例子,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的同学上课坐在前排认真地听讲,有的同学上课开小差,坐在后排玩手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坐在前排认真学习的同学,通过了各种各样的考试,终于顺利毕业。

而喜欢坐在后排的同学经常考一科,挂一科,有几个人最后都没有毕业!在我们刚刚进入大学后,我们都差不多,就是因为有的同学认真学习,一心向善,所以成为了优秀的教师。

就是因为有的同学不认真学习,贪图享乐,沾染了坏习惯,最后荒废了学业,甚至走向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这四句经文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不加以教导,本来善良的天性就会变坏,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心一意,始终不懈。

我来举一个晋朝无锡宜兴周处除三害的典故给同学们听一听: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害。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字经教案篇一一、班会主题《三字经》学历史二、题目诵《三字经》通圣人礼三、活动目的1.通过诵读《三字经》使学生明理、立志,养成良好习惯。

2.学习其中的小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3.用《三字经》中的事例指导学生日常言行。

四、活动准备1.学生自己阅读《三字经》,理解其中的含义。

2.在班内组织学生交流《三字经》学习心得与感受。

五、活动过程(一)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作者、背景假期中,全班同学要通过不同形式查阅《三字经》的作者以及简介,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阅读书籍,对《三字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查阅资料,了解《三字经》的释义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三字经》的释义,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三)学习《三字经》中的小故事可以一个人或多个人自愿结合,在假期中练习《三字经》哲理故事的表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故事的理解,还可以配上优美的图画。

1.讲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有一个深爱他的好母亲。

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

爱表现在父母身上是那样的真切。

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2.讲故事“黄香温席”。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黄香温席》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那拳拳的赤子孝心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3.表演情景剧《孔融让梨》,学习谦让美德。

晚辈孝顺长辈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长辈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让我们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

兄弟姐妹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爱呢?我想问问大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4.结合三个故事谈一谈你的体会,写下学习、表演体会。

(四)人人明道理学做人1.与父母交流《三字经》中不懂的部分文字。

2.说一说平时我们的日常言行应该怎样做。

(1)在遇到与兄妹争执时……(2)在遇到与父母意见有分歧时……六、活动延伸1.续编、续写、创作属于自己的,能够规范自己言行的“三字经”。

三字经教案2

三字经教案2
在教学中,陪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我合理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带读、个别读、齐读、接读、变换角色读、师生同读、生生互读,以读为主线的教学形式。做到了上课有实效,正确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起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让他们都有自我表现、自我成功的机会,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和自信心。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呵护学生热情,教学效率教高。
4、同桌互读,要求及时纠正对方的发音,把原文读通顺流畅。
5、学生思考句子意思,提出疑问。
6、老师答疑释惑,解释句意。
7、学生带着对句子的理解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8、找小老师领读句子。
9、分小组赛读句子。
10、检查背诵情况。
三、生谈感受
1、我们已经背诵了经典名句,谁来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学生根据注释谈启示。
存在问题: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主要目的在于国学经典文化的积累,因为小学生古代汉语知识缺乏、理解力不强。在教学中,我们要帮助他们熟读成诵,帮助他们积累知识,提高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课前准备:《三字经》






一、复习导课
1.指名背诵上节课所学内容。
2.全班齐背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课
1、黑板出示: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2、老师范读句子,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的字,查找拼音标注。
3、学生自由读,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四、巩固新知
1、出示: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2、回忆总结刚才的学习方法---熟读名句---思考提问---理解含义---检查背诵---得到启示。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三字经》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六组经文。

逐步了解《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2.通过搜集资料、诵读经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对同学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育同学对国学经典的诵读爱好。

教学重难点1.诵读《三字经》原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并了解其语言特点。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育同学对国学经典的诵读爱好。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预备1.课前将《三字经》部分原文印发给同学,要求同学通读经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三字经》视频资料、歌曲。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歌曲《三字经》,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通过跟唱也对前六组经文进行了复习。

同学们,今日这节课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三字经》了,还记得咱们学习经典的口号吗?(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二、学习经文“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同学自由读,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一人读一行,订正字音。

3.练习读,把金文读熟。

同桌对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4.指出节奏韵律。

拍手诵读,争取会背。

5.思索:通过这六组经文,你知道了什么?2 多媒体相机出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同学仔细听,再谈想法。

6.边读边品再读经文。

三、拓展延长:1、通过今日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经文对你的指导,如:怎样孝敬父母、兄弟友爱。

2、学习儿歌《谦让歌》《谦让歌》好儿童,要谦让,好处、便利,我不抢,要学孔融把梨让,先别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四、同学们,老师告知过大家要“学以致用”,学习学问就是要用的,所以今日我们说到就要做到。

要到什么呀?(同学答:孝顺,友爱,谦让等)对,从现在开头就让我们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吧!同学们,“雅言传承中华文明,经典浸润精彩人生”,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三字经》吧,由于我们要“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教案(二)

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教案(二)

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教案(二)教案: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教学目标•了解《三字经》的教育意义和价值•理解“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的教导•掌握相关词语的含义和正确用法•培养学生的礼仪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内容1.介绍《三字经》及其教育意义(5分钟)–结构:简介、作者、课文内容–作用:启蒙教育、道德培育2.解读“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10分钟)–分析:字词解释、含义理解–探讨:学习的适宜时机和对象选择3.例举相关案例和故事(15分钟)–选取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典故–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遵循这样的原则?4.讨论学习的适宜时机和对象选择(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引导并总结相关观点和结论5.情景演练与角色扮演(15分钟)–设定情境并指导学生扮演角色–角色:子、幼儿、长者等–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的道理6.总结与评价(10分钟)–课堂回顾:重点内容概括–学生评价:感受、收获和思考–教师点评:重申教育目标和重要观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小组讨论与情景演练互动•学生扮演角色参与互动•思维导图与总结概括师生活动安排与时间分配•介绍《三字经》及其教育意义:5分钟•解读“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10分钟•例举相关案例和故事:15分钟•讨论学习的适宜时机和对象选择:15分钟•情景演练与角色扮演:15分钟•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学资源•《三字经》教材或课件•经典文学作品及相关故事材料•学生角色扮演材料•思维导图模板教学评价•学生在讨论和情景演练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学生在总结与评价环节中的思考和回答•教师对学生答案和观点的评价扩展延伸•学生自主阅读《三字经》并撰写读后感•邀请长者或教育专家进行讲座或座谈会•组织学生进行礼仪培训或演讲比赛以上为教案的基本架构,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可以适当调整和补充。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三字经》第一学期第2课时教案,内容“人之初—名俱扬”

《三字经》第一学期第2课时教案,内容“人之初—名俱扬”
1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电影吗?下面一起欣赏电影,好吗? 2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孟母三迁》。 3 让小朋友自己抢答,故事中的人物,或讲了怎样的一件事。教师适时提示或鼓励。
1
4 直接导入学习。师:同学们,“孟母”在课文哪里说到?(请学生说)“人之初,性本 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 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 名俱扬。”师: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段韵文。 二 、初读韵文,读准字音。 1 学生打开书本找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 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听录音范读 韵文。 2 师:刚才听到的是古人的吟诵。我们一起跟读好吗?(请学生说:好)。 3、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再读。(教师领读 ) 4 自己用手轻拍桌面,找着自己的节奏,自己读。 5 同桌互检。 6 个别检读,正音。注意:“苟”读 gǒu;“杼”读 zhù;“窦”读 dòu 读。 7 齐读韵文。 8 小组合作朗读韵文。 小组内各成员接力读韵文,每人一句。② 小组接力读完后,小组集 体齐读韵文一遍。 9 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10 请学生评出读音准确、畅顺的小组。(全班掌声鼓励。) 11 全班模仿胜出小组的读法朗读。 三 、合作,诵读经典。 1 师生合作读韵文。具体做法:老师读每句韵文前半句,学生就快速读后半句。例如:师: 人之初。生:性本善。师:性相近。生:习相远。①教师与集体接力读;②教师与个别学生 接力读。 2 生生合作诵读韵文。男生读每句韵文前半句,女生就读后半句。然后换过来。 3 开展小组之间合作模仿接力诵读韵文比赛。 四、“我最棒”背诵经典。 1 明确要求。师:在两分钟内看看那位同学背得有节奏、流畅。 2 “我最棒”背诵比赛。 3 全班共同评比胜出:谁最棒。 (然后掌声鼓励,“棒——棒——棒” ) 五、感知韵文。 (一) 1、 PPT 展示句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教案(15篇)

《三字经》教案(15篇)

《三字经》教案《三字经》教案(15篇)《三字经》教案1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儿童的必背读物。

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我们要好好的珍惜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1、让幼儿初步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

2、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并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通过学习《三字经》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三字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教学准备知识准备:1、游戏“三个字”规则:由一个人抓其他人跑。

只要被抓之前说一个三个字的词语,别人就不可以抓你了,而你必须站在原地不动,然后再由一个人碰你一下你才可以继续玩,如果被抓,被抓的人就去抓别人。

”2、鼓励语:very very good, very very 耶!物质准备:《三字经》图书一本;《三字经》前八句话挂图一份;图片三张(小宝宝、泰山、教师医生);字卡七张(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胆小、不讲卫生、说脏话);塑料袋一个;《三字经》儿歌音乐。

4 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教学过程(一)“三个字”游戏导入1、开始部分导语: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三个字”,大家还记得怎么玩吗?(教师引导第一轮)2、结束部分导语:刚才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叫三个字,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你们在游戏时都说出了那些三个字的词语呢?总结:我们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说出了这么多三个字的词语。

让我们鼓励一下自己吧。

今天老师给我们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也是一个三个字的词语,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出示《三字经》图书)这本书就是老师带来的新朋友,大家来念一念它的名字,它叫三——字——经。

(二)认识《三字经》导语:《三字经》的作者是我国南宋时期的王应麟,全书一共只有一千多个字,别看字少它的内容可不少,里面有语文、数学、历史故事、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等等许多方面的知识。

三字经教案.第二课 曰江河 曰淮济

三字经教案.第二课 曰江河 曰淮济

经典诵读教案第二课经典推荐: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教学目标:1、能熟读背诵2、能理解所背内容的意思。

3、能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及重点重点:熟读背诵所学内容。

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所背内容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上节课所学内容。

2、全班齐背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传授新知1、小黑板出示: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2、指名读句子。

3、老师范读句子,学生思考句子的意思。

4、同桌根据注释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5、指名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6、老师解释句意: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五千多公里。

我国最著名的河流是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

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7、带着对句子的理解熟读句子。

8、找小老师领读句子。

9、分小组赛读句子。

10、检查背诵情况。

四、开阔视野师:简单介绍五岳(1)师讲故事,生认真听(2)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到这几座山上去看看呢?五、趣味诵读。

(1)齐诵(2)拍手读(3)唱读六、学有所悟1、我们已经背诵了经典名句,谁来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2、学生根据注释谈启示。

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我们无法见到济水奔流的壮观景象,但济南却因此而得名。

不少大诗人为济水吟出许多名篇佳作。

如白居易的《题济水》。

3、把你想想法写在第5页的学有所悟上,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1)教学内容:经典诵读教材――《三字经》。

原文: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并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会读、会背这两句三字经。

2、使学生理解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三、教学准备:苏询故事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询是谁?(历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之一)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听有关他的故事呢?3、好的。

现在老师给你们讲讲《苏询苦读》这个故事。

放苏询故事磁带。

苏询,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询年轻时并不好好读书,而是糊里糊涂地日子,直到二十七岁才发愤学习。

学了一年多,就去考进士,茂才,结果都没有考中。

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

一天,苏询的书房里冒出了黑烟,大家都很奇怪,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走进去一看,只见苏询正把一摞摞文稿往火炉里送。

原来,他要把他过去所有不成熟的作品全部烧掉,决心从头开始。

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

如此发愤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

他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的文章轰动京师,士大夫争相传阅,学者竟相效法。

4、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5、导入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原文,感悟道理。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诵读,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流利。

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

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

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学习《三字经》,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三字经》片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2.词语解释:初、性、善、近、习、迁、教、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三字经》片段,理解词语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三字经》,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三字经》片段。

2.朗读与背诵教师示范朗读,幼儿跟随朗读。

教师逐句讲解,幼儿跟读。

教师检查幼儿背诵,给予鼓励和表扬。

3.词语解释教师解释“初、性、善、近、习、迁、教、专”等词语。

教师通过举例、故事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词语含义。

4.活动环节教师设计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词语记忆。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

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学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课后评价:观察幼儿回家后的学习情况,了解家长反馈。

2.课堂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专注度、参与度、表达能力等。

3.定期评价:定期组织测试,检查幼儿对《三字经》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建议1.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关注和鼓励。

3.结合实际生活,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4.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七、教学反思1.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关注幼儿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跟上学习步伐。

3.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确保幼儿能够流畅朗读并背诵《三字经》的指定片段。

三字经幼儿园教案

三字经幼儿园教案

三字经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三字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课:《三字经》简介1. 向学生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作者。

2. 向学生介绍《三字经》的特点和意义。

3. 向学生介绍学习《三字经》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节课:《三字经》第一段1. 向学生讲解《三字经》第一段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第一段。

3. 向学生解释第一段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第三节课:《三字经》第二段1. 向学生讲解《三字经》第二段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第二段。

3. 向学生解释第二段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第四节课:《三字经》第三段1. 向学生讲解《三字经》第三段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第三段。

3. 向学生解释第三段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第五节课:《三字经》第四段1. 向学生讲解《三字经》第四段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第四段。

3. 向学生解释第四段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向学生讲解《三字经》的内容和意义。

2. 采用朗读法,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三字经》。

3.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字经》的内容和意义。

2.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和背诵《三字经》。

3. 学生能够运用《三字经》中的知识和价值观。

五、教学资源:1. 《三字经》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教学PPT或黑板。

3. 音频或视频教学资源。

4. 学生奖励物品。

六、教学活动:1. 课堂导入:通过讲故事或唱儿歌等方式,引起学生对《三字经》的兴趣。

2. 新课教授:讲解《三字经》的每一段内容,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提问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三字经》中的知识点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4. 应用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三字经》中的知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字经》第一学期第2课时教案,内容“人之初—名俱扬”

《三字经》第一学期第2课时教案,内容“人之初—名俱扬”

《三字经》教学设计封开县金装镇万安小学黎洪翠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班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学习《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熟读成诵,感悟韵文的意思。

2 引导学生从小懂得接受严格教育,努力学习,发愤图强和孝敬父母长辈。

4、将厚重的中华文化融入儿童的诵读之中,给儿童以浸润和感染。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悟“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熟读成诵,简单理解经典韵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如何让小学生明白后天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及培养接受严格教育的意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制作经典韵文小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电影吗?下面一起欣赏电影,好吗?2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孟母三迁》。

3 让小朋友自己抢答,故事中的人物,或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教师适时提示或鼓励。

4 直接导入学习。

师:同学们,“孟母”在课文哪里说到?(请学生说)“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段韵文。

二、初读韵文,读准字音。

1 学生打开书本找到“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听录音范读韵文。

2 师:刚才听到的是古人的吟诵。

我们一起跟读好吗?(请学生说:好)。

3、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再读。

(教师领读)4自己用手轻拍桌面,找着自己的节奏,自己读。

《三字经》教案(5篇)

《三字经》教案(5篇)

《三字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一、引入、介绍《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二、小结: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呢?能给大家说说吗?《三字经》教学教案(二)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教学流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三字经》教案(二):三字经在小学生中的应用与实践

《三字经》教案(二):三字经在小学生中的应用与实践

作为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一部分,《三字经》在小学生中的应用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三字经》的学习和理解,小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人生道理和社会经验,还可以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和普及。

以下是小编就该主题整理的一篇文章,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一、《三字经》的内容与特点《三字经》源于明代,作者不详。

它是一本传统的启蒙读物,全书共108段,每段三句话,每句三个字。

它通过文字简单明了、意义深刻的描述,让读者了解人生道路中的众多情态和哲理,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该书内容涉及人、天、地、道、德、器等多个方面,而其特点则是浅显易懂,结构简单有序,语意深刻等。

正因为如此,《三字经》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识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三字经》在小学生中的应用1、读懂《三字经》:小学生需要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掌握《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在读懂《三字经》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关注其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比如“父母教”、“勿恃己之长”等。

2、理解《三字经》:小学生需要对所读的内容进行好好的理解。

理解不仅仅是把内容记在脑海里,还需要通过对字符之间的关联和逻辑关系的分析来深入地理解文字所述的内容。

3、应用《三字经》:小学生需要探究如何将《三字经》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

比如,“勿恃己之长”这句话可以启示孩子们学习借鉴别人之长,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则可以提醒孩子们要今日思未来,预防未来的不幸。

三、《三字经》实践技巧1、口诵和默读:小学生可以通过口诵和默读来熟记《三字经》的内容和精髓。

2、绘制图像:小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图像来加深对《三字经》的理解。

比如,对“人无完人”这句话可以画一张素描,强化这句话的深刻政治意义和价值。

3、与生活结合:小学生可以通过和生活相结合来更好地理解《三字经》。

比如,“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可以引发小学生思考如何使自己的言行真诚,从而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结语《三字经》在小学生中的应用与实践,是一项高效的教育方式。

《三字经》教案(5篇

《三字经》教案(5篇

《三字经》教案(5篇教案:《三字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三字经》的第一、二、三章。

第一章讲述了教育的意义和目的,第二章介绍了孝道和家庭伦理,第三章讲解了礼仪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三字经》的第一、二、三章内容。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读并理解《三字经》的第一、二、三章内容。

难点:对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家庭伦理、礼仪等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学具:学生课本、《三字经》注解、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字经》的插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逐章讲解第一、二、三章的内容,注意突出重点,解释难点。

3. 示范:教师示范朗读《三字经》的第一、二、三章,要求学生跟读,直到熟练掌握。

4. 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以巩固学习成果。

5.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就《三字经》中的某一知识点展开讨论,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三字经》第一、二、三章主要内容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熟读并背诵《三字经》的第一、二、三章。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三字经》中孝道、家庭伦理、礼仪等知识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应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三字经》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读并理解《三字经》的第一、二、三章内容。

难点:对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家庭伦理、礼仪等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字经》的插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字经教案02,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

三字经教案02,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

一、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二、教学目的1、通过讲解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本大意。

2、背诵文本,感悟文本。

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小朋友还记得吗?我们上节课讲了什么故事呢?(除三害、唐伯虎学画、孟母三迁、孟母断机)(2)学习理解内容1、老师带读经文两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理解经典原文①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义方:良好的家教扬:(声名)显扬【译文】五代时,有个叫窦燕山的人,家教严格有方。

后来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声名远传四方。

三字经接下来的也是一个故事: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教子成才的事迹,为历代人们所称颂。

窦燕山是深受中国父母孝敬的楷模,激励千千万万的父母为教子成才而努力。

【五子登科】窦燕山生长在五代时期,窦燕山家里很有钱,但是这人不怎么样,可以说很缺德。

人家到他家借米,他用个小的东西勺给别人,别人还米的时候,就用个大的东西勺回来。

卖东西给别人用个小秤砣,一斤可能能当两斤;收购别人的东西用个大秤砣,一斤可能只有半斤。

这人实在太坏了,所以到了30岁,还没有子女。

一天晚上他做梦,梦见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如果不改一改,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还会短命早死。

你要赶快改过,多做好事,才可能有改变。

”醒过来以后,窦燕山接受了父亲的教诲,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做了很多好事,比如修桥啦,铺路了,帮助有困难的人了,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好人,不久以后就有了五个儿子。

窦燕山对5个儿子管教很严,比如他的家庭都按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务耕读,女勤绩纺,一家人都很和睦,子女也很孝顺。

在他的培养教育下,5个儿子德才兼备,最后5个儿子都中了科举,做了官。

这也是“五子登科”这个成语的来历。

启示:仅仅教育知识,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

《三字经》教案(5篇

《三字经》教案(5篇

《三字经》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字经》教材第一章“人之初,性本善”,详细内容涉及对经典语句的解读、文化背景的介绍及道德教育引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字经》第一章的内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三字经》中的道德观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掌握《三字经》第一章的内容,熟读成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三字经》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

2. 新课内容展示:(1)PPT展示《三字经》第一章内容,教师领读并解释。

(2)讲解“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人性的善良。

3. 例题讲解:(1)给出例题:“请举例说明‘性本善’的表现。

”(2)教师示范解答,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2)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将“性本善”的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三字经》第一章——人之初,性本善2. 板书内容:(1)人之初,性本善(2)性相近,习相远(3)苟不教,性乃迁(4)教之道,贵以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字经》第一章。

(2)以“性本善”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2. 答案:(1)见课本。

性本善,是指人在出生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

然而,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性格和行为会产生差异。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善良的本性,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的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阅读《三字经》其他章节,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2)开展“道德故事我来讲”活动,让学生通过讲述道德故事,提高道德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解读与道德教育引导。

《三字经》第二学期第2课时教案,内容“五子者--称盛世”

《三字经》第二学期第2课时教案,内容“五子者--称盛世”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教学班级】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理解原文,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民族文化。

3、通过今天的学习,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通过不断的努力就会成
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通过不断的努力就会成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鼓励星贴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全班边拍手边诵读上节课所学经文。

2、指名背诵。

3、过渡新授: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

作为奖励,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出自我们今天要学的《三字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吧。

二、朗读原文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一、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自性都是圆满的(此处“善”非善恶之善,是指刚出生的婴儿平等对待一切万物没有分别,像水一样纯净。

每一个婴儿,父母的教导及生长的环境不同,教养、习惯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也就不一样了。

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写什么,他就呈现什么。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善与恶及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如果懒惰不教育,那么就会偏离圆满的本性。

教育最好的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这样才可以学有所成。

否则样样通,样样不精。

并且养成浮躁的习气。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故事。

6作业:默写课文。

教后记:第2课时一、内容: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1. 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

6作业:默写课文。

教后记:第3课时一、内容: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过错。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

6作业:默写课文。

教后记:第4课时一、内容: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

6作业:默写课文。

教后记:第5课时一、内容: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6课时一、内容: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7课时一、内容: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

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

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

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8课时一、内容: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稻梁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9课时一、内容: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

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

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俱。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怒,悲伤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欲望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

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译文】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10课时一、内容: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

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

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11课时一、内容: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

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12课时一、内容: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译文】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

(2)略讲。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13课时一、内容: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

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

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

(2)略讲。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14课时一、内容:作中庸,乃孔伋。

中不偏,庸不易。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作中庸,乃孔伋。

中不偏,庸不易。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