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综述_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作者:王辉曾荣侠来源:《首都教育学报》2013年第07期摘要:近年来,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逐渐进入心理学研究领域,相应的产生了一系列富有成果的研究结果。
本文借鉴了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主要从概念、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进行论述,旨在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预期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1]。
对老年群体进行研究已非常必要,其中主观幸福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国外有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水平是衡量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2]。
因此,对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至今已步入成熟的阶段,研究成果突飞猛进,这些成果为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且将有助于认识和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1.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对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的定义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但是其中心旨意基本相同。
一般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某个阶段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3]。
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情感成分又可分为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4],从而我们得到衡量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1)认知评价:即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2)正性情感:包括诸如愉快、高兴、精神饱满、觉得生活有意义等情感体验;(3)负性情感:包括忧虑、抑郁、孤独、厌烦、难受等情感体验[5]。
主观幸福感有以下三个特点:(1)主观性:指主观幸福感是根据个体的生活体验界定的,无法借助外部的标准来框定参照框架;(2)整体性:主观幸福感是反映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种综合评价,包括上述三个维度[6];(3)稳定型:只有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的长时心境才能反映个体对生活是否感到满意的程度。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评价和感受,包括情感、心理和认知等方面。
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助于增强其生活质量,延缓衰老进程,降低医疗保健支出。
本文将阐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概念、调查方法及调查结果,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是指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快乐感、价值感和情感状态等方面的自我评价。
它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身体健康、社会支持、经济状况等。
研究表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为了深入了解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在问卷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特点,采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确保老年人能够理解并准确回答问题。
问卷包括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身体健康、社会支持、经济状况和主观幸福感等方面的内容。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某城市的600名老年人进行了调查。
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我们得出以下调查结果:总体评价:大部分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较高,但也存在一部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较低的情况。
影响因素: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身体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和经济状况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最为显著。
身体健康状况越差,社会支持和经济状况越差的老年人,其主观幸福感越低。
变化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其中,60-70岁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最低,80岁以后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逐渐升高。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变化受以下因素影响:个人因素: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会导致老年人活动受限,社交圈子变窄,进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同时,经济状况也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经济压力和担忧会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社会因素: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积极心理学幸福感的三个层面
积极心理学幸福感的三个层面导语:幸福感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幸福感的三个层面,分别是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
一、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主观评价。
它是幸福感的基本层面,体现了个体对自己生活状况的认知和感受。
主观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
1. 个体的性格特点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影响。
乐观积极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因为他们更倾向于积极评价自己的生活,更能够从困境中寻找积极的一面。
2. 生活经历也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家庭关系、稳定的工作和健康的身体等都会增加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而逆境、失业和健康问题等不利因素则会降低主观幸福感。
3. 社会环境也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和社会公平等都会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而社会压力、不公平待遇和孤立感等都会降低主观幸福感。
二、心理幸福感心理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内心感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的评价。
它强调个体内部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是主观幸福感的进一步延伸。
心理幸福感受到个体的情绪、情感和心理健康等因素的影响。
1. 积极的情绪体验对心理幸福感有重要作用。
快乐、喜悦、满足等积极情绪的体验能够提升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而消极情绪,如悲伤、焦虑和压力等则会降低心理幸福感。
2. 情感的质量和稳定性也与心理幸福感密切相关。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密的感情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增加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而冷漠的关系和孤独感则会降低心理幸福感。
3. 心理健康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等会严重影响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而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能够提升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三、社会幸福感社会幸福感是指个体对社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的评价。
它关注个体在社会层面的幸福感体验,是幸福感的高级层面。
社会幸福感受到社会支持、社会公平和社会参与等因素的影响。
老人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老人幸福指数调查报告老人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概述本报告是对老人幸福指数进行调查的结果。
我们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老人的幸福感的来源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共有1500名受访者,其中1000名接受了问卷调查,500名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
问卷调查包括了老人的基本信息、幸福感评估以及对老年生活质量的评价。
访谈主要探讨了老人的家庭关系、社会支持、生活安排等方面的情况。
调查结果幸福感评估在幸福感评估中,我们使用了0-10的评分标准,其中0代表极度不幸福,10代表极度幸福。
调查结果显示,平均幸福指数为7.5,老年人整体上具有较高的幸福感。
幸福来源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老人幸福感的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最主要的幸福来源是家庭关系和社交活动。
老人们普遍认为与家人的关系对于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能够增加他们的社会支持和满足感。
影响因素从访谈结果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因素对老人的幸福感有较大影响:1. 健康状况:老人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身体健康的老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2. 经济状况:经济状况是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拥有足够的经济来源能够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满足基本需求。
3.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包括来自家人、朋友和社区的帮助和关注。
老人们普遍认为社会支持对于幸福感至关重要。
4. 自主生活能力:能够自主安排生活和享受自由是给予老人幸福感的重要保证。
5. 心理状态:老人的心理状态对于幸福感起到重要作用。
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增强老人的幸福感。
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鼓励老人与家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提供更多的家庭支持和陪伴。
2. 加强社区活动和社交机会,为老人提供更多的社交交流平台。
3. 提倡老年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参与适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4. 加强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提供更好的健康照护和支持。
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主观评价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它反映了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状况。
本文旨在探讨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调查,了解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包括他们的整体生活满意度、情感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本文将分析影响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社会因素(如家庭关系、社区环境、社会支持等)和心理因素(如生活态度、心理适应等)。
本文将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改善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融入,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和满足。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社会对老年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二、文献综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是指个体根据自身标准评价自身生活质量所感受到的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维度。
对于社区老年人而言,其主观幸福感不仅关系到个体身心健康,更是衡量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广泛研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
从个人层面来看,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婚姻状况、教育背景等因素均可能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可能导致其主观幸福感降低;而经济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往往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和生活质量,从而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的综述心理健康专业毕业论文
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的综述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的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也备受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现状,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容分析法对2003-2013年间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文献计量法容分析法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
老年人的年龄不断增加、体质却不断下降,他们逐渐从社会和工作中岗位中退出,甚至有些老人的子女、配偶也不在身边。
因此,老年人的生理、生活和心理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于自己是否幸福的主观感受, 是个体按照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性评价, 具有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等基本特点。
[1]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可以用来衡量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
我国近些年来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越来越多,了解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分析出了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措施。
但是,从文献的数量上来看,我国对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为了更好地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对研究现状进行反思。
实现学科发展的理性反思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归纳和总结,而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是主要手段。
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研究现有的关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成果,从质和量两方面探讨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一)研究方法文献计量法是数学、统计学和文献学方法相结合研究科学文献的分布结构、数量规律与变化关系。
[2]容分析法原为社会科学家借用自然科学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对历史文献容进行容分析而发展起来的方法。
容分析法客观、系统、定量地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容进行定量描述。
[3]将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可以扩展原有方法的优势,克服各自的缺陷,突破单一研究思维的狭隘性,以构建新的方法论体系。
从农村老年人兴趣爱好看其主观幸福感论文
从农村老年人兴趣爱好看其主观幸福感摘要:近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如何给予老年人幸福的晚年生活正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为了解农村老年人兴趣爱好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课题组在杭州市建德大慈岩镇地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对不同类型兴趣爱好深入地数据分析,较为客观地反映出欣赏型、社交型、保健型、创造型等兴趣爱好对老年人的影响,提出重视传媒、远离赌博、开展保健型兴趣爱好等建议来更好地丰富老年生活。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兴趣;农村老年人【中图分类号】c92一、引言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解释,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
据杭州市统计局2010年统计年鉴描述:截止2010年末,建德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了17.5%,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1%。
可以看出,建德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严峻。
在文化部出台的《关于加强老年文化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着力培养老年人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兴趣和爱好”。
新华网在2012年6月的《衢州推进孝文化以应对老龄化》中提到应鼓励老年人培养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由此可以得出,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感与其兴趣爱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调查结果以及现状分析2.1农村老年人基本现状2.1.1农村老年人的年龄分布根据调查统计,被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71.53岁。
根据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可知,在老年人群体中,60-70岁的老年人的死亡率相对较小。
因此,建议政府开展兴趣爱好培养的时候,应着重考虑该兴趣爱好在60-70岁年龄阶段的老年人之中开展的可行性及收益效果。
2.1.2农村老年人居住情况不同的居住状况对于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有着不同的影响,例如,丧偶的老年人偏向于安静独立的兴趣爱好,如看电视、养鱼等,而生活在大家庭中的老年人则与子孙相处较多。
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
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进步,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作为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估社会进步和老龄化政策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的组成因素、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以及改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组成因素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是指老年人对自己整体生活状况的主观评价。
生活满意度的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健康、经济状况、社交关系、居住环境、家庭关系等。
1. 身体健康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健康的身体意味着老年人可以自主地参与各种活动,享受生活的乐趣。
相反,患有疾病或身体受到限制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2. 经济状况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也是衡量生活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老年人可以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有足够的经济保障,享受余暇活动,增加生活的满足感。
3. 社交关系与他人的社交关系对于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社交关系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减少孤独感和抑郁感。
4. 居住环境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对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个安全、舒适、方便的居住环境可以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5. 家庭关系老年人的家庭关系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和谐的家庭关系、与子女的良好互动和支持可以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
二、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幸福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和快乐感受。
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包括心理状态、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
1. 心理状态个体的心理状态对于幸福感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积极乐观的心态、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可以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
2. 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老年人与家人、朋友的良好关系以及对他人的关心和支持可以提高幸福感。
3. 价值观念老年人的价值观念也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感。
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生活的珍视和满足感可以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与建议作者:柳玉芬李祚郝芳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4年第12期[摘 ;要]为健全社会老年人赡养体系,增加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指数,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针对沈阳地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指数进行调查,并通过比较,分析出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各项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度量评估[中图分类号]F84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12-0077-04我国目前正在进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时期,老年人口规模越来越大。
辽宁省2013年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12年底辽宁省年龄在65岁以上(包括65岁)的人口总数为473.7万,约占常住总人口数(4244.8万人)的11.1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29个百分点。
如果不将省际的青壮年迁移的因素考虑进来,只从辽宁省本身的人口年龄构成来看,辽宁省老年人口与总人口的比重要远远高于全国其他的各省、自治区。
沈阳市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8.6%,比重高于全国老年人比例。
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如果我们不能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生存环境,就有可能给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可预计的影响,这也正突显出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对老龄人口各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幸福快乐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心理学认为,衡量生活质量,特别是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主观幸福感。
因此,可以通过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来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本研究选取沈阳市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自编老年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当前沈阳市老年人口的主观幸福感的现实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探索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最后提出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建议措施。
一、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及测量依据本研究中所提到的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和Denier提出的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基本一致。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3-03-07T06:35:32.858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33期作者:刘继红涂红英赵建名杨兰[导读]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由于身体素质和社会观念的变化,老刘继红涂红英赵建名杨兰攀枝花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主观幸福感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由于身体素质和社会观念的变化,老年人容易产生抑郁、悲观、焦虑等情绪。
文章通过对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如性别,健康状况,婚姻状况等进行分析,总结出提高老人幸福度的干预措施,包括教育支持,创新养老模式等,对帮助老年人增强幸福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科研及心理护理提供信息。
关键词: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干预措施联合国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60岁以上老年人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1]。
按此数据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如何提高老人生活质量,让老人安享晚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
主观幸福感用于恒定人们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这一重要指标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实际生活中,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幸福感依然有不少问题。
最新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指出,33.1%的受访老人有较严重的抑郁症状[2]。
并且,我国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逐年增多,目前抑郁症患病率为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其中除15岁-35岁人群外,60岁老年人群上升最为明显。
所以,在当前背景下,探究老年人的幸福感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同时以此为依据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迫在眉睫。
1.概述1.1定义主观幸福感简称SWB,最初是由外国学者Ed?Diener提出,主要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估,由对生活水平的满意程度和情感平衡组成,是评估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指标[3]。
其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保障完善度相关性论文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保障完善度的相关性摘要:人口老龄化挑战下,中央对老年人给予高度关注。
笔者基于对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区医疗水平、文化活动等社会保障因素存在相关性,并就此提出若干完善老年人社区医疗、社区文化等方面的意见。
关键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社会保障;社区【中图分类号】c91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占全国人口10%的老年人群体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焦点。
有专家认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幸福感问题的现有对策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社区服务、养老模式以及政策法规等途径。
本文拟用自编量表了解社会保障与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通过调查,分析其现状,并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二、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2.1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2.1.1建德市大慈岩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解析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主要指他们对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在这种意义上,决定老年人是否幸福的关键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而是对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的解释,在认知上进行的加工。
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用于评估长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
在前期的资料收集中,小组了解到建德市大慈岩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受到包括个性特点、控制源倾向、自我概念、社会保障、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以客观因素作用更大。
2.1.2建德市大慈岩镇老人主观幸福感现状本次利用纽芬兰纪念大学的幸福度量表来分析被调查老人的幸福感,并采用正性因子、负性因子、幸福度总分描述,基于对建德市大慈岩镇老年人的调查,本组发现当地老人的正性情感与总幸福度的相关性为0.776,负性情感与总幸福度的相关性为-0.771,相关性较高。
而正性、负性情感之间的相关性为-0.466,表明其呈负相关性,影响较小。
就此,小组认为建德市大慈岩镇的老年人总体幸福感较高,但其中仍存在不幸福的方面。
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体验。
农村老年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不仅关系到个体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农村地区在经济、医疗、文化等方面的资源相对匮乏,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支持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资源,对于提升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支持通常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工具性支持和评价支持等,这些支持可以帮助个体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社会支持的作用尤为重要。
农村老年人往往面临着健康问题和经济压力,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医疗和经济援助。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农村老年人可能面临孤独和社会隔离的问题,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慰藉和社交机会。
社会支持还可以增强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影响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其他因素。
通过深入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需求,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以促进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和心理健康发展。
1. 介绍研究背景: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关注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加剧。
这一社会现象不仅对农村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也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和积极情感体验,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他们面临着身体机能下降、社会角色转变、家庭结构变化等多重压力,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老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
老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丁晓岚;汪群龙【摘要】The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s in elderly Subjective Well-being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factors and mechanism . Based on the existing work , it then summarizes the features and problems in current research , and indicate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文章从老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主观幸福感形成的内在机制两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对老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应进行整合研究与结构化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建模方法来研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在机制。
【期刊名称】《浙江树人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83-85,90)【关键词】社会学;主观幸福感;人口老龄化;老年群体【作者】丁晓岚;汪群龙【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5;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5【正文语种】中文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国际比较而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人口发展预测,在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到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整体而言,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①数据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2010年9月10日)。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摘要:主观幸福感是老年人重要的情绪情感活动,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课题,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是解决老龄化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文章就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容、特点和现状加以陈述,对其影响因素加以剖析并分析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不同的阶段,而老年期是人生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随着感知觉器官功能的衰退、认知功能的减弱,信息加工速度的慢化以及记忆能力的衰减等,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退,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降低,消极情绪增多。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人们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自身在一段时间内的情感反应进行评估和生活满意感进行认知评价后而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即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
主观幸福感不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高低的关键,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
对生活的整体满意感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个体的幸福感体验愈强。
幸福感强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水平也更高。
因此,在这个老龄化严重的时代,研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助于老年人改善生活质量,对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家庭的稳定。
一、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容、特点和现状老年主观幸福感是个体自我评价的幸福感,是个体对其生活的整体评估和主观体验,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认知评价,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即生活满意感;(2)正性情感,包括诸如愉快、高兴、觉得生活有意义、精神饱满等情感体验;(3)负性情感,包括忧虑、抑郁、悲伤、孤独、厌烦、难受等情感体验,不包括重性情感障碍和神经症。
主观幸福感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主观性。
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区老年人 主观幸福感 , 发现农 民老人无论 于年 龄与农村 老 人 主观幸 福感 关系 研究 农 民年龄越大 , 主观幸福感 越差。郑 剑虹
主观幸 福感 (u jcv e sbetew H—big 在 各维度及 总 体得 分 上都 低于 先前 从事 结论并 不一致 。如宋 晓飞 等 研究 发 现 i e ) n 专指评价 者根 据 自定 的标 准对 其 生活质 教 育类 、 理类 、 营类的老人 。 管 经 】 副研究粤西农 村地 区居 民发 现老年段 量所做 出的 整体 性 评估 。是衡 量个 体生 在 测 查 主 观 幸 福 感 时 , 内 学 者 主要 等 _ 国 活质量 的综 合性 心理 指标 】 WB由三 引进 和 介 绍 六 种 测 量 主 观 幸 福 感 的 标 准 农 民 主 观 幸 福 感 明 显 好 于 中年 段 的 农 民。 2。S
口集 中在农村 , 农村人 口老龄化程度 高于 示 , 农村 老年 人 主观 幸福 感一 般 , 观幸 要 体现 在年 龄 、 主 性别 、 姻状 况 这几个 变 婚
城市 , 速度也快 于城 市。改善 和提高农村 福 感好 的老年人所 占比例不到 4 % , 0 尤其 量 上 。
老年人 的生存质 量和身心健康 水平 , 是老 是 7 在 年龄与 主观 幸福感 的关 系上 , i- De 5岁 以上 的高 龄老 人 , 主观 幸福 感好 年心理卫 生的一个重 要课 题。从 20 0 9年 的只 占 2 . 4 8 6 %。关 于农村老年人主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F S h e 19 ) e 和 u d ( 9 8 的研 究报 告 显 示 , 生
国家 开展新型农村 社会养 老保 险试点 , 福 感 与 城 市 老 年 人 的 差 异 , 为 样 本 来 源 活 满意度在 1 与 因 8一l 之间 的平均水 平非 9岁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作者:闻雯刘睿来源:《成长》2019年第01期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探索逐渐成为多门学科的研究焦点。
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整理的基础上,回顾主观幸福感的定义、结构,归总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从而对如何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进行思考。
关键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1 引言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哈佛大学“最受欢迎讲师”和:“人生导师”——泰勒.本一沙哈尔(TalBen Shahar)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而越来越多的调查数据却显示出一种与经济发展相悖的现象,与客观福祉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观幸福并没有呈现相应程度的上升。
这正如美国著名积极心理家埃德·迪纳所发现,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会随着收入增加而提高,但其愉悦感、幸福感等积极情绪却未必因此而增长。
相反越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越感到不幸福。
用积极心理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话来讲:“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治疗心理创伤;但在经济繁荣的和平时期,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人们活着更加幸福而有意义,生活得更加美好。
”2017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008万人。
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9%;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按照联合国的最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来说,中国已然进入“银发时代”。
基于此,社会学、心理学、老年学领域的研究者们共同聚焦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2 主观幸福感概述韦氏(Merriam-Webster)字典把幸福感定义为:a.一种存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个体的情绪分布于从持久的满足感到激烈的愉悦感之间不等。
主观幸福感概论
主观幸福感概论何瑛什么是幸福? 如何才能得到幸福? 这是东方和西方、古人和今人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 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精神生活, 重视自身的生活质量。
人们从哲学、语言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这一问题,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理论和观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 是由需要( 包括动机、欲望、兴趣) 、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
我们只有对幸福的本质了解之后, 才能更好地改善和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
一、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有几个社会心理概念直接间接地涉及到了生活质量的有关方面, 这些概念包括自尊、抑郁、控制源及疏离感。
但按照重要性来说, 只有生活满意感和快乐感对个人具有最基本的影响作用。
在不同的领域里,人们所使用的术语不同: 幸福、高兴、快乐、充实、自我实现感、成就感等等。
这些术语含义有一定重叠,但并不完全相同。
对幸福感的研究也已涉及人们对幸福感的看法、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方式、影响人们获得幸福感的因素等领域。
对幸福的理解, 有多种看法,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1.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这种标准认为幸福是建立在观察者的价值体系和标准之上, 而不是被观察者的自我判断。
如Coa n 认为, 拥有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就是快乐,并不考虑主观状态。
A ri st ot l e “价值”看作判断标准, T at ar ki e w i ca 则将“成功”作为标准。
因此,许多人只要看到别人拥有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或者某方面取得了成功,就说他是一个幸福的人。
这样, 一个人在不同的评价者眼中,其幸福程度是不同的。
实际上, 古代的哲学家就是以他们自己认定的标准来评价别人幸福的。
如: 两千多年前,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幸福和智慧联系在一起,认为幸福是由智慧和知识决定的。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第2期第8卷论著作者:刘仁刚龚耀先单位:刘仁刚(深圳市康宁医院,深圳,518020);龚耀先(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医学心理中心,长沙,410011)关键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个性;心理社会因素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婚姻质量、收入等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系346例城市老年人。
主观幸福感包括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总体生活满意感,影响因素涵盖一般情况、个性、婚姻家庭、工作、退休、住房、健康、收入、兴趣与活动9个方面。
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和简化路径分析。
结果:(1)在多元逐步回归中,外向性对正、负性情感的β值分别为0.3845、-0.1975,神经质对正、负性情感和满意感的β值分别为-0.1358、0.6260、-0.2320。
(2)除个性外,对正性情感有独立作用的因素有婚姻质量(β=0.1821)、兴趣的广泛性(β=0.1271)和为子女操心(β=-0.1042),对负性情感有独立作用的因素有性别(β=-0.1722)、教育程度(β=-0.1218)、退休应激(β=0.1049)和兴趣的广泛性(β=-0.1027),对满意感有独立作用的因素有婚姻质量(β=0.3722)、工作应激(β=-0.2379)、居住环境(β=0.1857)和收入(β=0.1346)。
结论:个性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不同个性维度对幸福感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影响力,多种因素通过个性影响幸福感。
在老年心理卫生领域,老年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或幸福感(happiness, well-being)是一项重要课题。
多数研究者认为主观幸福感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认知评价,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即生活满意感;②正性情感,包括诸如愉快、高兴、觉得生活有意义、精神饱满等情感体验;③负性情感,包括忧虑、抑郁、悲伤、孤独、厌烦、难受等情感体验[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摘要:主观幸福感是老年人重要的情绪情感活动,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课题,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是解决老龄化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文章就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容、特点和现状加以陈述,对其影响因素加以剖析并分析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不同的阶段,而老年期是人生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随着感知觉器官功能的衰退、认知功能的减弱,信息加工速度的慢化以及记忆能力的衰减等,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退,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降低,消极情绪增多。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人们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自身在一段时间内的情感反应进行评估和生活满意感进行认知评价后而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即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
主观幸福感不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高低的关键,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
对生活的整体满意感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个体的幸福感体验愈强。
幸福感强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水平也更高。
因此,在这个老龄化严重的时代,研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助于老年人改善生活质量,对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家庭的稳定。
一、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容、特点和现状老年主观幸福感是个体自我评价的幸福感,是个体对其生活的整体评估和主观体验,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认知评价,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即生活满意感;(2)正性情感,包括诸如愉快、高兴、觉得生活有意义、精神饱满等情感体验;(3)负性情感,包括忧虑、抑郁、悲伤、孤独、厌烦、难受等情感体验,不包括重性情感障碍和神经症。
主观幸福感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主观性。
主观幸福感的评定主要依赖个体本人设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因此幸福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研究中多采用主观报告法进行评定。
(2)整体性。
主观幸福感反映的是个体整体的主观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由家庭、婚姻、工作、学习、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构成。
因此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指标,故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的特性,测量幸福指数时人们需要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3)相对稳定性。
从短期来看,主观幸福感是时刻变化的,但是长期测量发现,主观幸福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环境的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
目前的研究表明,整体上我国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较高。
在情感体验中,老年人的积极情感较多,消极情感较少,但是仍有一定数量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这部分人的比例在10%左右,他们对幸福的体验是消极情感高于积极情感。
此外,城乡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因为生活自理能力低于城市老年人,所以相对于城市老年人他们体会到更明显的经济、身体状况和幸福感的威胁。
也有研究发现,男性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指数要显著高于女性老年人;学历越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也越高;丧偶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婚姻幸福和再婚的老年人,再婚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最高, 其次是婚姻幸福的老年人, 丧偶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最低;有退休金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没有经济来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
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人格因素和应对方式;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健康自评,亲子支持和生活事件。
1.人格因素主观幸福感的实质就是个体的主观积极体验,它更多依赖于个体自身所设定的标准,主观性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因此人格特征成为影响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
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将人格分为三个维度:内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
外向人格的人好交际,开朗、活泼;高神经质的人常常焦虑、紧张、担忧、郁郁不乐、情绪起伏较大;高精神质的人孤独,不关心他人,感觉迟钝,对人抱有敌意,具有攻击性。
有研究结果表明,外倾性与幸福度、正性情感及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神经质恰好相反,精神质与幸福度呈显著负相关。
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人格特征外倾性的老人,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对生活的质量更容易感到满意。
2.应对方式应对方式是评价应激的意义、控制或改变应激情境,缓解由应激引起的情绪反应的认知活动和行为。
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或积极应对方式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有研究发现,积极应对方式与老年人总体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则与主观幸福感的孤独与不满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积极应对方式的使用可以增加主观幸福感的水平,而消极应对方式的使用增加了老年人的孤独和不满,从而降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所以要使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增加,不仅要帮助老年人学会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同时也要减少其消极应对方式的使用。
3.健康自评身体健康是老年人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十分重要的因素,而且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大, 健康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健康状况包括健康自评和客观的健康状况。
健康自评是指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和估计,是反映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水平的综合指标。
项曼君等人的调查表明,生活满意度与健康自评显著相关,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较高, 对疾病的态度比实际健康状况更能影响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
也有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健康自评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也会相应较高;反之,如果健康自评较差,则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也相应较低。
4.亲子支持人到老年,一般都会转向内倾型,由原来的追求外部财富,爱社交变成现在的比较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追求精神财富,需要得到心灵的关怀和慰藉。
对老年人来说,特别是已退休的老人,其生活的重心就是家庭。
老年人是否受到子女的关心、尊敬和爱戴,与其主观幸福感高度相关。
子女孝顺,能经常受到子女关怀和支持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较高。
王大华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亲子支持通过影响老年人的自尊感、孤独感和恩情感进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家庭关系紧张或子女不孝的老年人经常感到亲情疏远,生活满意度比较低。
5.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结婚、升学、亲人亡故等。
负性的生活事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着肯定的不良影响。
如面对伴侣的逝去,老年人会感到莫大的哀伤,而如果子女陪伴老人的时间又比较少,老年人在丧偶后会感到很大的孤独感,其主观幸福感会降低。
除此之外,文化程度、配偶状况、月收入水平、养老金主要来源、自尊、孤独感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三、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措施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是老年人心理卫生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不仅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亦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1.加强体育锻炼研究认为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取决于一定时期内积极情感(正性情感)和消极情感(负性情感)的平衡,如果人们较多地体验到愉快的情感而较少地体验到不愉快的情感,就可推定他们是幸福的,否则就不幸福。
而体育锻炼过程中可以出现心流状态(flow)和运动愉快感等积极情感,身体锻炼的愉悦感对个体情绪影响很大,通常表现为满足、愉快、舒畅,能力感增强和积极参与活动等正性情感,能够减少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感,并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满意感和身体健康满意感的认知评价水平。
老年人加强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还能提高对身体健康的自我评价,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
2.建立家庭支持系统情感性支持有利于缓解心理压力,从而有益于心理健康,有益于生活质量的提高,能够获得情感支持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较高。
现代社会,青年人的压力很大,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陪伴老人,这是社会的发展趋势。
但是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可以利用通讯设备多与老人聊天,询问老人的心情和生活状况,给予老人心理上的支持和慰藉,加强亲子间互动。
也可以以家族为单位,建立家庭支持团体,加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每周至少一次家庭聚会,倾听老年人的心声,给老年人提供一个宣泄自己消极情绪的机会,合理开导老年人,预防他们产生不良认知,多陪伴老年人。
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调整自身认知,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老年人经常出现的不合理认知有:(1)对自身的消极评价;(2)对以往经历的消极评价;(3)对前途(特别是死亡)的负性评价。
这些都是降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歪曲认知。
要让老年人认识到自己曾经对社会作出过贡献,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依然是家庭成员尊重、孝敬的对象,可以接小孩放学,可以做一些家务,减轻子女的负担,自己依然是个有用的人。
而死亡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事情,它是生命的终点,也是一种起点,死亡并不可怕。
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暗示自己今天会过得很美好。
一旦树立了合理的认知,每天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生活也就变得格外幸福,对生活的满意度会增加,主观幸福感指数也就随之升高。
4.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老年人全面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接纳他人,帮助老年人增强自我价值感,增强他们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其幸福感。
首先,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自我认识。
通过从同伴那里获得支持、肯定和积极反馈,使老年人更加充分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价值感和被其他成员、指导教师肯定和认可的感觉。
其次,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引导老年人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
帮助老年人对生活中的事件或行为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比如子女向自己发脾气时,归因为他们工作中遇到了问题导致心情不好,而不是自己惹他们生气,这样会避免内疚、生气等负性情绪的产生,从而提高幸福指数。
再次,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引导老年人进行积极应对训练。
让老年人思考他们在什么情境下更容易产生压力、挫折等消极情绪,回忆他们面对压力的反应以及给他们带来的影响。
通过练习帮助他们学会缓解压力,自我放松,引导他们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进行积极应对。
注:本文通讯作者为徐理。
[1]梅锦荣.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社会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2):85-87.[2]李权超,何英强.老年人幸福度概述[J].中国全科医学,2001,4(2):136-13.[3]谢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变化趋势及特点[J].统计研究,2004,12(8):50-5.[4]于淼,刘晓虹.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 :30-32.[5]尹志红.老年人体育锻炼提升主观幸福感相关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6]胡军生,肖健,白素英.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3):314-317.[7]刘仁刚,龚耀先.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 6(3):191-194.[8]王大华,佟雁,周丽清.亲子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心理学报, 2004,36(1) : 78-82.[9]王枫,王茜,庄红平,况成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23(12):9-12.[10]罗扬眉,胡华,朱志红.湖南省老年人亲子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2):173-175.[11]唐丹,邹君,申继亮.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20(3):160-162.[12]张红静,马颖竹.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22(6): 428-430.[13]李海峰,陈天勇.老年社会功能与主观幸福感[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4):759-765.[14]邹琼.主观幸福感与文化的关系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5,25(3):632-633.[15]Ardelt M. Wisdom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old age[J]. Journal of Gerontology : Psychological Sciences,1997, 52(1) : 15- 27.[16]Ada F C. Income and well-being: an empiricalanalysis of the comparison income effect [J]. J Pub Econom,2005,89(5):997-1019.[17]Chalise H N, Saito T, Takahashi M.Relationship specialization amongst sources and receivers of social support and its correlations with lonelin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of Nepalese older adults[J]. Arch Gerontol Geriatr,2007, 44(3):299-314.[18]Diener E.Guidelines for National Indicator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Ill-being[J].Appl Res Qual Life, 2006, 1(2): 151-157.[19]Smith T B, McCullough M E, Poll J. Religiousness and depression: evidence for a main effect and the moderating influence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J].Psychol Bul,2003,129(4) : 614-636.栏目编辑/黄才玲.终校/任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