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典故与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翡翠典故与历史
慈禧太后死时入棺的珠宝有多少?
根据《爱月轩笔记》所载,慈禧入棺时,光在棺材低铺金丝砖珠宝棉褥一层,厚七寸,价八万四千两白银,上面又铺一层,一钱重一粒的圆珠两千四百粒,价一百三十二万两白银。

又铺绣佛串珠褥一层,价十二万两千两白银。

将慈禧台入棺后,头顶翡翠荷叶一件,重二是二两五钱四分,价二百八十五万两白银:脚凳碧玺莲花,重三十六两八钱,价七十五万两白银。

上铺陀罗经被,用珠八百二是粒,价四是六万两白银。

珠冠,价十五万五千万两白银。

其中一粒大如鸡卵,是某国进贡之物,价两千万两白银。

慈禧身边放金佛、翡翠佛、玉佛等一百零八尊:足旁左右各放翡翠西瓜、翡翠甜瓜、翡翠白菜等。

上盖网珠被,用珠六千粒,价四十二万八千两白银。

慈禧手旁放玉制八匹骏马,十八尊罗汉。

以上珠宝最低估价共七千三百一十八万九千两白银。

人造翡翠能否上市?
1984年12月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翡翠。

他们把钠铝氧化硅置于1480℃的高温中融化,凝固以后把它粉碎,在高温下以每平方厘米加1250吨压力,形成白色翡翠的结晶,再加入不同颜色添加剂即可得到不同颜色的翡翠。

但成本太高,高于市场卖出价而不能上市。

近年来我国核工业部和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也成功地进行了翡翠的合成。

人工合成翡翠的各种数据与天然品基本一致。

但合成品不具交织结构,无翠性及苍蝇翅膀的特征,达不到晶莹润亮,而且水头干巴,无法进行商业性生产。

国外有人将硬玉原料粉碎,磨细到800目以上,除去杂质,然后再经过高压固结,最厚在加温的过程加入三氧化二铬的加色剂。

有人试验但不见上市。

对合成翡翠应密切注意,能在刚出现时识破,才不会给消费者带来损失。

什么叫八三玉?
八三玉是指1983年在缅甸翡翠产地出现的一种新厂翡翠,是一种水干、底差、结构疏松、组成矿物粒度粗大的一种最低档的砖头料,全部用来做翡翠的B货或者染色翡翠,如不进行人工处理是毫无用处的翡翠原料。

八三玉是翡翠的一个品种,其矿物质成分及物理光学三要素均同于正常翡翠。

其结构疏松、结晶粗大故用酸处理后易增加它的透明度,并容易充胶填色,处理后水较好,变废为宝,价格低。

什么叫翡翠的新坑、老坑?
老坑也称老厂,新坑也称新厂或新厂玉等。

在玉石矿山,通过洪水冲刷搬运后又沉积堆积下来的翡翠称老坑老厂,在矿山的原生翡翠一般称新坑新厂,而在原生矿以外的残积层称新老种等。

肉眼可准确识别:老坑质量佳,新坑质量较差。

什么叫水沫子?
中缅边境经常见到白色、透明度很好的玉,它常带蓝或蓝绿花。

水沫子的致色矿物是按一定方向排列的阳起石、绿帘石。

白棉多,水很好。

总色彩为灰白或白色矿物成分主要为钠长石,次要矿物为硬玉、绿辉石、透辉石等,故也称纳长石玉。

硬度5.5~6.0,相对密度2.56~2.64,折射率1.52~1.53。

什么叫沫子渍?
产于缅甸,是云南边境常见的一种灰绿色、水头差的石头,人们称沫子渍。

因颜色深浓,被做成薄片饰品。

沫子渍的主要矿物分为钠铬辉石,次为硬玉、绿辉石、铬硬玉、蓝闪石等,实为钠铬辉石,其中有一定透明度的具玉感的才称铬辉石玉。

硬度5.0~6.5,相对密度3.14~3.17,折射率1.63~1.66。

世界上第一步翡翠珠作者是谁?
周经纶,云南省盈江县太平乡人,生于1944年,1969年出亡缅甸野人山挖玉十年,后定居台湾。

周先生以奉献的心,潜心研究翡翠,并于20世纪80年代末写出世界上第一步翡翠专著:《云南相玉学》。

书中将其自己的经历与相玉学的经验,全部写入书内,使我们学习到了许多辨玉识玉的知识及了解作者的与玉休戚相关,苦难与欣慰的人生历程。

玉石的保健
关于玉石对于人的好处,我们的先人,还流传着一种更为现实的说法,即“戴活”和“替主”。

“戴活”,说一个人戴上一块自己非常喜欢的玉件,终年累月不离其身,这块玉石就会产生“灵气”,可以和主人同呼吸共命运,因为你已经把这块玉石给“戴活”了。

在一些戴玉人的身上也确实出现过不少类似的独特现象。

因为一块玉石戴的时间长了,玉石由于长期处在主人身体的恒温中,玉石中的绿丝可以由细变粗,由短变长,有的玉石底色也会发生一些微妙变化,好像在戴玉人身上真的出现了第二条“生命”。

“替主”,即可以替戴玉人阻挡灾难。

据说唐朝时有一家的独生子被抓去从军,临走时母亲将家里收藏的一块玉石挂在儿子的脖子上,并再三嘱咐儿子,一定要昼夜戴在身上。

这位儿子当时并不明白其中用意,只是答应照办就是了。

在一次战斗中,他偶尔一失手,对方一枪就向着他的前胸刺来,那块玉石被刺碎了,但生命却安然无恙。

在清朝末期也流传着一个玉石“替主”的故事。

说中国军队在同洋人的一次战斗中,好多中国士兵都死在外国人的洋枪之下,唯独有一个戴玉石的战士,只是他所戴的那块玉石被洋人的子弹击碎了,却替主人保住了一条生命。

另外,我们的先人们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在一个人停止呼吸后,大多要在他口中放一块玉石,说玉石有灵气,只要有玉石在身,一个人的灵气就不会消失。

根据资料查实,清王朝的最后一位执政者慈禧太后死了以后,在大量的随葬珍宝中,除了口中含有一块翡翠之外,有好大一部分都是她生前喜欢的各种硬玉。

其中有翡翠西瓜两个。

瓜皮是绿色的“翠”,瓜瓤是红色的“翡”,还有几粒瓜子是黑色的。

当时就有人估价说,仅这两个西瓜就值五百万两白银。

在河北满城出土的汉墓中,一个叫刘胜的王室成员,干脆让人用玉石打造了一件外衣穿在身上,使自己死后变成了一个“玉人”,真的到了他生前向往的“玉国仙界”。

“卅二万种”到了云南那家大户人家之后不久,竟然发生了一件使人意想不到的怪事。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黑夜里,这块重量超过一千公斤的巨型翡翠玉石,突然不翼而飞,“飞”得不知去向。

据说,此户人家的主人,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家中有好几个儿子。

由于这位老人感到自己来日不多,如何将全部家产公平合理地分配给几个儿子,成了他一桩剪不断的心事。

按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为人之父,临终前起码有两件事要向儿女们交代清楚,尤其是儿子。

一件是家谱和墓地,要他们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谁,一定要遵照中华民族的礼仪要求,每年按季节准时到墓地祀奠。

第二件是财产问题,即家中的所有财产如何处理。

这家的全部财产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不动产,即土地和土地上的建筑、树木等。

另一部分是货币,即人们常说的“浮财”。

这家主人当时手中握有很大一部分“浮财”。

对于第一部分财产的分配比较好办,而对于浮财的处理,老人则始终下不了决心。

因为他对于他的这几个儿子太了解了。

其中有一个儿子,就不是个正经过日子的人,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有了钱就知道挥霍,从不考虑自己的家业。

老人实在不愿意看到,在他还健在的时候,因为分家过日子,几个亲生儿子中很快就出现贫富悬殊的局面。

老人考虑来考虑去,最后还是下定决心,用巨资购买了“卅二万种”巨型翡翠,把手中的浮财,变成一件有一定收藏价值的珍品,想让他的子孙们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以此来理解和同情他这位一家之主的良苦用心。

“卅二万种”到手之后,老人的心踏实些了,因为不会再受货币贬值的影响。

但是,这只是第一步,解决的只是将货币变成了实物,而第二步,即如何将“卅二万种”交给几个儿子所有,这是更为棘手的一
个难题。

一天晚饭后,老人把几个儿子叫到一起,将他长时间装在心里的事向他们正式摊牌。

他先把不动产的分配方案说了一遍,想听听儿子们的意见。

老大首先表态。

“我知道父亲为此事想了好久了,对于这件事,父亲怎么决定我们做儿子的都可以接受,特别是我作为老大,更能理解父亲的心情。


几个弟弟听大哥如此一说,他们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都说按父亲说的办法去办理就是了。

玉石的来历
说有个秀才叫韩王,考上进士见皇上。

皇上不高兴,天下唯我是王,你怎么能称王呢?不过人才难求,国之宝也,让他改叫韩玉吧。

于是说:“韩爱卿,金榜题名可喜可贺。

朕赐你一点,你改个名字吧!”韩王一听,不敢怠慢,赶紧跪倒:“韩主谢皇上恩典!”皇上一听火了,我说你个奴才,朕叫你改名,是免得你称王,你倒称起主子来了,真气死朕了。

于是把脸一沉,“韩爱卿,朕赐你一点,你怎么能顶着不改呢?”没想到这韩王倒真给皇上顶上了,“皇上,臣下万死不敢。

只是皇上您所赐一点,臣既不能踩在脚下,那样不是字;也不能别在腋下,那样不庄重。

而只能顶在头上了。

您说是不是呢?”皇上这个气呀,还是没法说出来。

可见王头上之物为主,王腋下之物则为玉。

可见在中国民族的大家庭里,人们爱玉、崇玉并无两样,藏玉、盘玉毫无二致。

和氏璧
赵国有一块美玉,叫做和氏璧,秦国想得到它,要用十五城池来交换,不然就出兵攻打赵国。

当时秦国很强大,但赵国就是不愿意宝贝落到别人手里,好在蔺相如能够完璧归赵。

这说明“玉”是国宝,非常值钱的,用十五个城池都不换,成语“价值连城”便由此而来。

玉实际上是无价的,所以有金有价玉无价的说法。

大家肯定也听说过和氏璧的来历,跟一个叫做卞和的人有关。

故事记录在《韩非子》里。

说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得到了一块含有宝石的石头。

他捧着宝石去献给楚厉王。

楚厉王让王宫里的玉石匠鉴别,玉石匠粗略地看了一下便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厉王认为卞和有意欺骗他,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去世,武王登基,卞和再次捧着玉石去献给武王。

武王又命令玉石匠鉴别,玉石匠还是说:“就是一块石头啊!”武王又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右脚。

武王去世,文王登基。

卞和听说以后,便抱着那块玉石,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

文王听说了这件事,便派遣使者赶到楚山脚下,问卞和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

卞和回答:“我不是为了被砍去的双脚而悲伤,我是痛心宝玉被人当成了石头,坦诚忠贞的人被当成了骗子。

”文王听了使者的汇报,便命令玉石匠将那块石头剖开,果然得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于是文王便将那块宝玉命名为“和氏之璧”。

抛砖引玉
唐朝时有一个叫赵嘏的人,他的诗写的很好。

曾因为一句“长笛一声人倚楼”得到一个“赵倚楼”的称号。

那个时候还有一个叫常建的人,他的诗写的也很好,但是他总认为自己没有赵嘏写的好。

有一次,常建听说赵嘏要到苏州游玩,他十分的高兴。

心想,“这是一个向他学习的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留下诗句呢?”他想,“赵嘏既然到苏州,肯定会去灵岩寺的,如果我先在寺庙里留下半首诗,他看到以后会补全的。

”于是他就在墙上题下了半首诗。

赵嘏后来真的来到了灵岩寺,在他看见墙上的那半首诗后,便提笔在后面补上了两句。

常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他用自己不是很好的诗,换来了赵嘏的精彩的诗。

后来人们说,常建的这个办法,真可谓“抛砖引玉”了
邻人献玉
魏国的一个农夫在犁田时突然听到一声响。

他喝住耕牛,刨开土层一看,原来是犁铧撞上了一块直径一尺、光泽碧透的异石。

农夫不知是玉,请邻人看。

邻人看后起了歹心。

他骗农夫说:“这是个不祥之物,留着会生祸患。

不如扔掉。

”农夫心想:“这么漂亮的一块石头,扔掉多可惜。

”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把它拿回家,摆在屋外的走廊上。

那天夜里,宝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个屋子照得像白天一样。

农夫全家惊呆了,又跑去找那邻人。

邻人趁机说:“这是妖魔在作怪。

你只有把这块怪石扔掉才能消灾除祸!”农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

时隔不久,那邻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邻人拿这块玉献给魏王。

魏王召来玉工品评其价值。

那玉工一见大吃一惊, 连连叩头,说:“恭喜圣上,您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 难以用金钱衡量它的价值。

”魏王听了大喜,当即赏给献玉者一千两黄金,同时还赐予他终生享用俸禄。

狡诈的人用骗取的玉石受赏食禄,而善良的穷苦人却还蒙在鼓里一点也不知道。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丞相高洋。

高洋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

高洋当皇帝第10年出现了日食。

他担心这是一个不祥之兆。

把一个亲信召来问:“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来?”那亲信随便回答说:“陛下,因为他没有把刘氏宗室人员斩尽杀绝。

”高洋竟相信了那亲信的话,又开了杀戒,把东魏宗室全部处死,连婴儿也无一幸免。

消息传开后,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也非常恐慌,生怕什么时候高洋的屠刀会砍到他们头上。

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

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

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坚决反对这种做法。

他气愤地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

我宁愿死而保持气节,不愿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元景安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话报告了高洋。

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并将他处死。

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赐他姓高,并且升了官。

但是,残酷的屠杀不能挽救北齐摇摇欲坠的政权。

三个月后,高洋因病死去。

再过18年,北齐王朝也寿终正寝了。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完整保全。

比喻宁愿保持高尚的气节死去,而不愿屈辱地活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